英语翻译“为之怡然称快”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9 15:29:37
英语翻译“为之怡然称快”是什么意思?
x}r#IݯjEQY=TkҦxj$1+I @)I $HbYjxD`s@fVUnTmiÇ;wwd5w~TDNݭ'e&9 2%9x|~0=8ISˮW+tT28WNi[nf)םiVmqݻzłi16;㱉=[;{1TR|\G; F|$w0u-c"%VQnfF=*I(݊WcJqYqbw563N*2M"LF;LxS,`߰Y"Ӡ}8\ԮAL͝IL> B( 2|L7IzϦq+>6G}yk%2u'v2ɟfIbZJч >')`'j(!Ny}:Pؗn[k*UsV2ItMmkKMfimȷ{({͡lTr2xE^;E~JXXMl=c,/# t1~0;́@Ğl:w/qY⎲қ2"~zy jƪ@x0dNۂ|^v3M>ph#scJp+dzDήyu~̴v᯼i7C34g0_fκg8w@`hd%pfx&=%}閎ث׽dM:ijBPczuyY2ev"L 亓Mngw^d6$qV:[̗׮}ڴ{c)]b!uHȃbװ9cݘz^+7*: oWB/LwbIP/@eguLIH~ȷ1PH(ZɖVJ40J݆>eէXR~lB?ˤk}l :">7ao^b4)BinJF޼y[lʴ`Evߛv!|ihFeȞ_(5$HkIوe=ƪ)וd_[D{u>U4sC"(u3;$ur@q.C7TY4jRB.!zѰ89VBnv&Og{y[muy-؈= Ve9HS@sbiȡL\5y-z* .d s᠆Ie)VkQ#g7!Ϣ)Zte XH;<jG U$NЕ1KNWu! c7(BqDߢǂMp`>aiy|CJV ^vJX%D Z62FG\ZG(6ΦZuPVmָWB`s9b |$ZpBxWk$j, Q^VJƵ gVzss*MG`. QxA(PeR@X@vzOs֭ v"`um㖻04[J#њJByP43Ce`v%cWsƯB\`Ї M'RNml'ђK\݋DtNtR߉ZVqxzNz$&e+Z*( xO$lX&rb8O'!54zaiO6-WZ!qk!fkBol,4-,|`69 ȑy֟g{lԔ2g<hM܍P3$Ӊ:œ 8Co6?OJ;M=Nf&sB ?h̒`^yJM3oώg{#ŹH,i7^ܫY"Km]͙~$ߓMqOu80|,9X]&(܌i;}4#ݤΙif| V*Qr?^e͸)Cf;~禒&yxk=9>_0-. Tڧ'UINCo-_Whl2|Uh SjGL=}@);d2O8h?Ǖ9'sd;us>̱ӳ3JAS%|ڻ@a P`oHN\V( ?K  ]7^8R^cNSRQ;fil#t8Tn/ueEֽRjVXB`XTUsWV4&m\'~4h%2&YHf]Q, d lBXro P)Fa'Xb3(@"X429=tǰVBѮ+۬i8]kd Xz㳝-f" fFF93 fiCZ{}j¾3)rw)%h@:hQ-I!^ k.a4bwpO %a>3Me!eZw7ݷi2wjjsnEhW9!R@ˆfR*1;A\)XFyw_4!<W < = Pv K_Oq 5<ݛr˱(77yuWy] wq=N1//W1`=Ws'יBKN4PȌNxŀc!vv.>܄_z`c|ᒊt` =ol2q[1 0JODv]5&٦T'zv@k_.aO[.4αHσv6Y? #p`6ƙ.sdD}pwCK ž̈́%10Yիa:N'Aul7:TQv=*Sʌ^ lR2ɾ3b8/`Apaa4źA3NP|۩$H'$V< %h j6Q|FODN^80 Ո8(v 8рRFK k}N 7]c9ͨhl_u&}Ay /SZ왶a>W4c&)9IXlۿ3q85HlILoFRO14-0;*M'Ynw D4BSyzm1wti@Cȕ}Ĵ `8u9JW3HhGQuݒcР3՜ ݎS)b0-N |w'ExoGu8tF ڧ X-C.ZZP/`rlJR)2Jϯ6 sғm`W[~zۻLz|))eRP"fIʐSjs]xD_Ĩ_Kչ'C`Igt]pH Da=cm١=,Fbu/ֳ EPϧU;!E"5ReĜſgL!zi) $(SYE:rs*++sE^C'zE]wڕ=Úi<@(Rn1yXrگbϵK5ˎ8kwtNr{⅏ }RSY!rD#k\U$p*`匰aMcĵ"y_W/ s;1:;['1ɹ4,H:{U\bI3tʊ 'ok2"vuؕ^W1t{XT8lsFׇxZ:Bs4}"c6;WqsMA! B2#LL?d;`cMYrGqۉ\~B-'1ZzH_S]m3-uM`$ !yzmh1՛S 4!`>~n %x}IZ /dG_QG-pa(0kNeɏ*/hgL&$aG~ .%ĝ햀F*̊#YyD婩I2~`vt&EV LI\@N<8u,`ѷ ~׫Ww e.bJ޽ 4<2D$Cy LuM3Ƅ{)jbQT%Rma::5.N$QiF#Հn43Z W28[UZW:hTe=5mYW :VZ)7(_byvA! Iv| TK;m-@ޝqڎ=ztvLf3#:9cMpª"I2'X;'%99{%MR2 J(N|2NIoA!?TB{9%l-x}rg5Fnw7&rNɇG7E&Ol ,4Q7;@Ҁpq2 &Cr#PBi Mxvw KkOxfǂ%P%,D>9n;EXQ *$SVD}n;%^3 C24)wI%<Іj11wŀѴ'BB<+Y,ךiVW5յP3I=Bƪ]]x[Ӡ 4f]1c^NYɚwF‹qk/-o֖TւHׂo^1WVރ,)lIY2tr eFN;/E:`.faqO(ƊZ:f? _ Sk ¡!^ 0B,ğLqu4;ൔ "1ٽ=x4 =%gZ^~v8 y x񑊍{&G>kC%V2&㤷h.`ݩWڽlf8"߁+Q;T3<ɞk+,{slgC99TjҒۂ)7h%v<@U?ϯmo؏}CBΒެda% 襠hcmE%f5-U| YQyZ8+9һt-b~|E޶aY~Fe38/5AEyXb[0DERed%<aeOP$&A2= Pa@1~ƢD`ie3O oeC$:^ axHҸa.J-Z63Tı+P=@ɷg d{0')lԨ}k I =3#Fdn^5yMv #,? H3Bҍ`Kw>pvzRR \z!j`vBw,8ӗ0g C4& K*n!(iʩ*۹\+$-;m٪C^A,~Rf#01Da_^~Oފ&еlEwpuɚ&"_kb5Hmi{2,.&ɄJzF,2@f0T*pL~_sܸ܍? z22 {lސ0ۃiSMixF}Qi$N'AEتAZ/NJ"xQ|Y\ (5jh +J$8>c/1ԍt2|u1~`XgDT=?n5]lɊ~U ~:-zz&4 A:ak+w*}UN~:'3WVCo)߰k dt~?`g7'{r]b0~e{CՋGɒ>u>`;|fʹ\/PSx"Cg9ds`ВGdl䤽!uUsRǭv"ѺRR~̊VrN7-f{oRePFZH>(d^EBSDySV"BRe6S܍&[ (iT?5(0:#>%sI+P߹t`Cb]wj@L'R"S5?*O${XXsyhͫt{<Ɯބ|DA)#h jVJR|м>2Uxq -Ts976z 4Qj_W 9ei"Ʌp%B2q]OJ#\!לcd$ /C H$NlK٪3RDs`\A,F)+\üO Ӫ;n WGȤ0og_rsu6OІщxO5:Q]R*qoFꕲ@Ze5UD-Ͳ e&wAnJ`Ldzh,E"{%z|\ Qc`ƍ>W3ܩbG1H k{8O)f'!PTYxLjsPަyۦ1:#6M0ԶT{쌺<85) ~S@1c[QkQQE\ҪU7#T (tcLAer̯cu Iq͒mƴzźB P.=E[,K,^^e(+9SIzt.BZ"7 ChvXt\-jw{4_iW'R{9*xΌ %< `3 ig*4ÀD*N?[@i&LWS8ыMl1O3ڣ/]M@*KBT $[υuIQi~anzP@ --t=)d+bm^ o1NX?&=8{I? kIOɰ-P۰dQBb ITn\k6LEdy%KF{k4F} vvJ#t!y*̖ozx8z .?=wo;Gg$qCis;ӂAORRt0!$]9W7x )m1{;Oo@቞b+ J[|ߣ ^aEC^D@`e  z Ŧ\@>0J0+oя,uܰp2kr^Qʈ4&N$jV-d YTJL[N f)jqE`F΃gES?O;>䗏 R,NL~yȀ&_8i'M^[X;˺L8>ʡ,g4(v 4N(r %C3ndM)8 .I加0F$^FKxhg1jf"8BIxXWٞSF]Ҍf':\D Qi3tiJ֩d"r=t3/A*S򢊣3I=>: L6%ȕ;˹;b' (GݴȂN?u; wijj>'C.2Zy-ۯ8gMwpҁVXzC#rS <7 jfyPf3X]$bk+N 3n` PlĮ}YRh{Bܬ6`Nu-Y1!E<ҫC'V}FbEKѵOm8V!"fDٰˏdF c/N&?98coϑ;{f¹ZrE3+ R~Flv*Z.q EUՏr Y!ZƮg՚ Nw_r൨OuC/z=̀פ6^j畇IQxl4^ VMFXA(K}w93F4:D_Ĝތ[)}ݿzܣHkf,QQ_**ʟr~O+[q_+r\ʋwj Oɱ0)]8h8xUoWޮSoWԷ -N{4{ yrye|i4O=+|.T~jt'Ldä1_-9N^Oj%=A߁j+[.V˕[[K0?Sd¿Z!r(9c~э9#MM޵]k&f.{oTAtiT㼧ۯQ↗Q4ImϪ)YؖstݐGNZXrdƶ{%=n^.=5wPkXŻϴ63QwIgŁig<ЩQw&&݅zHhƌ,ruSFeyêsPNGUCY,w1gvcspN$L^xu&Vn}Voxq* ~_<:/T"N^Cd[hoOOq@:JH=3rn,v8@

英语翻译“为之怡然称快”是什么意思?
英语翻译
“为之怡然称快”是什么意思?

英语翻译“为之怡然称快”是什么意思?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意思: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意思: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意思;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意思: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高兴的连声叫好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

全部展开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收起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童趣,即儿童的情趣。 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卷六
其主要特点就是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儿童一般都是有童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深厚,人变成熟、稳重了,也有城府、有心计了,童趣也就荡然无存了,所以,童趣也是儿童最可宝贵的财富。
亦有《童趣》一文,稍微改编后收录于人教2001版初一上册语文课本第5课
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

全部展开

童趣,即儿童的情趣。 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卷六
其主要特点就是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儿童一般都是有童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深厚,人变成熟、稳重了,也有城府、有心计了,童趣也就荡然无存了,所以,童趣也是儿童最可宝贵的财富。
亦有《童趣》一文,稍微改编后收录于人教2001版初一上册语文课本第5课
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会变成美丽而又奇特的东西。
[编辑本段]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上面的是语文书里的原文,以下是《浮生六记》里的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数十,驱之别院。年长思之,二虫之斗,盖图奸不从也,古语云"奸近杀",虫亦然耶?贪此生涯,卵为蚯蚓所哈,肿不能便,捉鸭开口哈之,婢妪偶释手,鸭颠其颈作吞噬状,惊而大哭,传为语柄。此皆幼时闲情也。
注:虾读"há"
[编辑本段]译文
回忆起我小时候,视力特别好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看清秋天鸟儿新生出的最纤细的羽毛,只要见到细微的东西一定要仔细察看它的纹理,因此常常产生超出世俗生活之外的乐趣.
夏天的傍晚,蚊子成群地飞,嗡嗡的叫声像雷鸣,"我"暗暗地把它们比作一群在空中飞舞的仙鹤,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我昂着头看,脖子也累得发僵了."我"又把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而飞叫,"我"把这个景象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一样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不停地拍手叫好.
我常常在凹凸不平的土墙边、花台旁和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草丛看作树木,把虫蚁想象成野兽,把凸起的土地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当成壕沟,"我"便在其中安闲地神游.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我就仔细观察,看得兴致正浓时,突然有个庞然大物,掀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它舌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当时我年幼,正在出神地看那两只小虫争斗,癞虾蟆的到来不觉让我猛然一惊.等"我"神情安定下来,便捉住了这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1825)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稚:幼小。
3、张目:睁大眼睛。
4、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5、藐:小。
6、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7、项:脖颈,颈。
8、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9、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10、徐:慢慢地。
11、唳:鸟鸣。
12、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注:脖颈的“颈”读“gěng”
物外之趣的三件事: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2.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编辑本段]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虽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本文中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开篇先说作者儿时视力极好,然后点明文章主旨。“张目对日”,犹言两眼能经受强光刺激;“明察秋毫”,言视力极佳,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视力,再加上“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癖好,因而能发现“物外之趣”。这是总提,仅用32字,行文简洁可见。以下分述。
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入了迷。随后他又联想到曾经见过的“鹤唳云端”的图景,于是“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结果是他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图景。这是一幅凭借想象而“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此其一。
其二,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象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把花园里土墙凹凸处和花台上的丛草想象成树林,把虫蚊想象成野兽,把高出的小土块想象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块想象成山沟,这使他有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天地,可以饱览“大自然”的风光。有一天,有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在年幼作者的想象中就成了两兽在树林里相斗,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伸舌,便将两兽一齐吞入腹中。年幼的作者被吓得六神无主;待到清醒过来,幻觉消失,才发现此前那个“庞然大物”不过是一只癞虾蟆。他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用什么做鞭子,文章未做交代,大概是小树枝吧?他惩罚癞虾蟆,可能含有为两小虫复仇的意思,但从“驱之别院”一举来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作者用“物外之趣”一语来统摄以上二事,意在说明他幼年时已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问题研究
沈复《浮生六记》中“闲情记趣”一章,主要记作者长大后对花木的喜爱和婚后跟妻子一同美化居室及周围环境的琐事;记童年趣事的只有开头一小段,因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描写儿童观物的心理过程上颇具特色,值得研究。
年幼的作者由群蚊乱飞想到“群鹤舞于空中”,这是所谓类似联想;再想到“鹤唳云端”,则是接近联想。这后一种联想又促使他产生了模仿的意愿,于是“留蚊于素帐中,使之冲烟而飞鸣”,再经过凝神细观,“果如鹤唳云端”,这是年幼作者的错觉,但又是他所追求的目标——这是一个很美好的画面,很值得玩味。
观虫斗一节与上述过程大体相似,“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都属于类似联想,“庞然大物”的出现,也是错觉;所不同的是这种错觉产生的原因。此刻,年幼的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他眼前的实物已经被放大了千万倍,而癞虾蟆又是突如其来,对比之下,自然就成为“庞然大物”了,这种错觉是在极短时间内经受强刺激而突然产生的,跟“鹤唳云端”的有意而为不同。
我们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文艺作品的能力,对加强记忆力和促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也大大有益。
[编辑本段]练习说明
一 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为什么作者说这两件事都有“物外之趣”?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感知课文整体内容,把文言文学活。凡记叙文都应当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内容大意,这正是学活的办法之一;如果一开始学文言就句句搞文白对详,则无异于堵塞学活之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复述成分应予肯定,只纠正明显的错误。
第一问要放在学生基本成诵后作答(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
第二问是开放性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从学生的课余爱好入手,启发培养学生的情趣和联想、想象能力。
二 解释词语。
1.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试选用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1)项为之强(2)果如鹤唳云端(3)以丛草为林(4)兴正浓(5)方出神(6)驱之别院
2.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解释时不妨采用讲述大意的办法。示例: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1)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 (3)庞然大物 (4)夏蚊成雷(5)物外之趣
设题意图是告诉学生可用简单的办法解释文言词语,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在初学文言文阶段只能如此,讲多了反而不好。释文可抄在书上,以便积累。
处理此题可有多种方式:或在读课文数遍后让学生试解;或在疏通文意过程中依次作解;在水平较好的教学班也无妨让学生在预习中作解。
参考答案
1.(1)项(脖子、颈项)为之强。 (2)果(果真)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林(树林) (4)兴(兴趣)正浓
(5)方(正)出神;入神 (6)驱(赶、驱逐)之别院
2.(1)明察秋毫(见“疏通文意”)
(2)怡然自得(见“注释”)
(3)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
(4)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跟雷声一样,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5)以童稚之心去观察事物,以儿童那种纯真无暇的思维通过玩耍,得到的一种别人得不到的感觉。那种感觉很微妙
三 背诵全文。
背诵此文,须先读得正确并粗知内容大意。为此,教师必须作具体指导:(一)通过范读和领读使学生能读得节奏分明,并经过反复练习达到口熟;(二)理清文章的叙事顺序,使学生了解各层大意。
要坚持当堂成诵,可以先依次熟各段,最后练习背诵全文;也可以教读一段背诵一段。
[编辑本段]教学建议
本文可用两节课教读。
由于本文是学生入学后所学第一篇文言文,有必要先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时间不超过20分钟。要点如下:
一、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二、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语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三、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语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教读本课,拟用70分钟。建议如下:
1.一定要做到当堂成诵。
本文共221字,用中速读一遍约需1分50秒,假定在课上读12遍(含教师范读和领读),仅需24分钟左右,完全有可能实现当堂成诵。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养成一个诵读的习惯。为实现这个目标,可采取以下的措施:
(1)预习时要提出诵读课文和领会课文大意的要求,至少读三遍。
(2)要指导学生诵读。可从划分停顿入手。由于学生在小学时习惯于用一字一顿的读法(有利于认清字形和读准字音),无妨先用个别句子示例,使学生知道现在的读法跟以前有所不同。如:
能/张目·对日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之/冲烟/而飞呜,作/青云·白鹤/观
(例句中,“/”表示明显的停顿,“·”表示极短的停顿)
划分停顿的目的是理清句意的层次,层次清则句意易明。
(3)教师应作示范背诵。
2.关于疏通文意
基本原则是启发学生主动求解,不搞机械的文白对译;一搞机械的文白对译,学生死记译文,主动求解的精神就会消失殆尽,从长远看,无益于文言阅读能力的培养。
但这个原则也要灵活掌握,下面结合课文谈几个问题:
(1)注意问题:如“为之”的“为(wèi)”,“凹凸”的“凹(āo)”,皆有两读,可让学生查字典,选定正确的读音;“项为之强”的“强”要读jiāng,这就需要教师讲讲道理。
(2)解词用语力求浅湿易懂,如“私拟作”就是“心里(把它)比作”;“神游”就是“好像(在那里)游玩”,跟梦游有点相似。
可以用比较方式讲,如以“手之所触”跟“心之所向”作比较。
可以启发学生自讲,例如,问学生“抬头看的时间长了,会产生怎样的感觉”,则下句“项为之强”即可让学生自解。凡据上下文义可以解出的词语,一律仿此处理。
(3)讲成语,着重使学生领会整体意思,不必细究,如“明察秋毫”,即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之意,表明视力极佳。按此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明,指视力而言。但用不着讲,到高中三年级学《孟子》时再讲不迟。
(4)讲虚词一般只要指出相当于现代语中某词即可,必要时再指出词性,绝不涉及句法,如“徐喷以烟”中的“以”相当于“用”,不要讲什么介宾短语后置之类的道理。语言是一种习惯,读得多,养成了习惯,一看就懂。不仅现在这么办,在整个初中阶段也要这么办。
3.关于内容点拨
本文着重写作者的幼年间视力极好,又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初一学生读后定能引起同感,因此要善于利用学生中相似的生活体验,把这堂课变为师生间的亲切交谈,不要搞公式化的分析。
“物外之趣”是本文的画龙点睛语,一开始不必急于求深解,讲讲大体意思即可;学完课文后,可以结合幼年作者的审美情趣,问问学生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情趣。
4.导入和延伸
可用创造情境的方式导入。
延伸的办法是引用古诗文中有关儿童的描写,(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引发学生的联想。
5.让学生背诵全文
[编辑本段]赏析
本文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浮生六记》之《闲情记趣》,该书原有999记,现存前1记,是一篇带有抒情性的回忆录和记叙性的散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刻画,记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充满童真童心的童趣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稚气烂漫的情趣。主要体现在:
一、忆写童趣,一线串珠。
这是一篇叙述童年趣事的美文,其核心就是凸现那令人没齿难忘的童真童趣,为此,文章以儿童眼中看世界所得“童趣”为主线,照“总—分”结构组织全文,紧扣一个“趣”字来写。先总写童年时常有超乎尘世之外的乐趣,其中“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为下文作张本。然后分说三件趣事:第一件趣事是观蚊如鹤之趣,视飞蚊为“群鹤舞空”,于蚊帐中玩蚊子,“我”感到极其愉快;第二件趣事是神游山林之趣,视小草为林木,虫蚊为走兽,土砾为丘壑,“我”神游其间,怡然自得;第三件趣事是观二虫相斗,视为“庞然大物”的蛤蟆吃掉了二虫,“我”生气,鞭而驱之。至此,几个分散的小故事就连缀成一个整体,取得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二、观察细微,凸现童真。
童年趣事,均是琐事,但在孩子的眼中却是难忘的“大事”。文章在安排好线索的同时,以儿时观察事物的独特角度,精选了充满童趣的典型材料,生动细致地加以刻画。这样,整篇文章童趣横生,每个故事引人入胜,每个细节生动传神,字里行间凸现童真。请看一些典型例子:“冲烟飞鸣”中的“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状;“定目细视”中的“定”,“观之正浓”中的“浓”凸观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特有情状和心态;“夏蚊成雷”,众人避之尚恐不及,年少的“我”却“拟作群鹤舞空”,观得津津有味,瞧得浮想联翩;“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足见其观察时间多长,兴致多浓;蛤蟆“拔山倒树而来”,初读似乎感到有违事理,细品则深感用语之妙,作者重在神似描写,且符合儿童的感知心理特征和“蹲其身”平视的错觉,生动而真实。
三、想象丰富,童心可爱。
朱德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这表明儿童的想象具有特殊的夸大性,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情节,从而产生丰富奇异的想象。本文正是通过大胆的想象,进行高度的夸张来极力张扬童趣。兼用夸张和比喻的“夏蚊成雷”,找到了蚊群嗡嗡与闷雷之间的声似,以鹤喻蚊,找准了二者体形的形似,“心之所向”,眼前果然就出现了群鹤飞舞的景观,进而创造性地“作青云白鹤观”;我蹲在草间,观二虫争斗,兴致正浓时,竟把癞蛤蟆的“偷袭”,说成是“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由实生虚,“虚”得鲜活生动神奇;把丛草当作森林,虫蚁视为野兽,土砾比作丘谷,同样是“我”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的产物,而这些联想和想象,又是以一颗天真的童心(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作为出发点的,因而显得形象逼真,情趣盎然,更使文章洋溢着新奇烂漫的童趣。
[编辑本段]背景
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虽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本文中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开篇先说作者儿时视力极好,然后点明文章主旨。“张目对日”,犹言两眼能经受强光刺激;“明察秋毫”,言视力极佳,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视力,再加上“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癖好,因而能发现“物外之趣”。这是总提,仅用 32字,行文简洁可见。以下分述。
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入了迷。随后他又联想到曾经见过的“鹤唳云端”的图景,于是“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结果是他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图景。这是一幅凭借想象而“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此其一。
其二,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象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把花园里土墙凹凸处和花台上的丛草想象成树林,把虫蚊想象成野兽,把高出的小土块想象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块想象成山沟,这使他有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天地,可以饱览“大自然”的风光。有一天,有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在年幼作者的想象中就成了两兽在树林里相斗,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伸舌,便将两兽一齐吞入腹中。年幼的作者被吓得六神无主;待到清醒过来,幻觉消失,才发现此前那个“庞然大物”不过是一只癞虾蟆。他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用什么做鞭子,文章未做交代,大概是小树枝吧?他惩罚癞虾蟆,可能含有为两小虫复仇的意思,但从“驱之别院”一举来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句子的朗读节奏。
(1) 见/ 藐小之物/ 必/ 细察其纹理,故/ 时有/ 物外之趣。
(2) 私/ 拟作/ 群鹤舞于空中。
(3) 心之所向,则/ 或千或百,果然/ 鹤也。
(4) 昂首/ 观之,项/ 为之强。
(5) 作/ 青云白鹤/ 观。
(6) 果如/ 鹤唳云端,为之/ 怡然称快。
(7) 蹲其身,使/ 与台齐。
(8) 见/ 二虫斗草间。
(9) 盖/ 一癞蛤蟆。
通假字 项为之强,强,通“僵”。句意:脖子都因此而僵硬了。
[编辑本段]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小说。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版本
闻尊阁板《浮生六记》是最早的铅印板,有杨引传序和“尊闻阁王”王韬跋。杨引传序言中说“六记已缺其二”。王韬曾说少时(公元1847年前)曾读过这本书,可惜没有抄写副本,流亡香港时,常常怀念它。王韬在1877年为尊闻阁版所写的的跋中没有说少时曾见过全本。
1936年林语堂将《浮生六记》四篇翻译成英文,分期连载于《天下》月刊。后来又出版汉英对照单行本,并作长序言。林语堂在序言中写道“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还猜想“在苏州家藏或旧书铺一定还有一本全本”。
过后不久苏州冷摊上便来出现“全抄本”,有卷五卷六,实为后人伪作。
俞平伯曾根据《浮生六记》的前四篇作《浮生六记年表》。
《浮生六记》目录
卷一 《闺房记乐》
卷二 《闲情记趣》
卷三 《坎坷记愁》
卷四 《浪游记快》
卷五 《中山记历》
卷六 《养生记道》
沈复的《浮生六记》被人教版初二语文教材所收录。
沈复的《浮生六记》的部分篇章被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材所收录。
沈复的《浮生六记》的部分篇章也同时被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材所收录,名为《童趣》。
世界各国译本
此书有多种文字的译本。可查有三种英译本,还有德、法、丹麦、瑞典、日本、马来译本各一。
英译本
最早的英译本是1936年林语堂的汉英对照本,后来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 在1960年出版《浮生六记》英译本。八十年代又有企鹅出版社的白伦和江素惠的英译本。该译本将由江苏南京译林出版社作为“大中华文库”之一种出版。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