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历史典故的成语4个就可以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14:50:06
源于历史典故的成语4个就可以了
x|n+Mޫvwuw FY썽j4+H&gRVUK ^q'NXȏ($ͼT+tŤ(݀ &5ì^s~wx}Ȩ6CĻn ^AbIV^ʇuL .+'`r^L@wp^ə]'Nl1^V|WYa QW LFV@,EF b4~{C&=a(|Qt3rxewv2*LgW7bħWYXvokE" R4+N]b)#oPj:D"Cb:ߑ&RG:$ydjD<ŗٞ 5ejb~vŗ54+oCûxcy{]? `+Wy/;?ޝ $x/N&ue)&fI܆P!iEw5~hzCnt%1XQR MwWG"Jr2Ad$:M|-ƌe{@G,$:jlϣ(5}N#"dٿ!#S*+LrzHzY#7D ytۓ嚹#;sў{Ndb&M&,#R{9"g \ 2]Wyo|Jz4FYyECDM]/נP_r0 1//- ǘz7YA(T\m{D柀@VͿE\Ҫ7RJc+ܛ&#0; >W3MeeIK>{GL?et+yuJh }ͷ|(X)Ghrq;xdA[i Œp-"Oz%il+wVV̀%Bo 6kYEDbd7~'hAnϻ,2?3E4cO~x&A ޟM5zbE6P= ӾU|=sj4%Cxu~&" }$y/ e{v"xlD2f( 5wH;I/[6e{/G֦|RPbz_2+瑱'!dC[G'ԡ3 0|!BH7e^4m$?VW2#JfB]1r[ZZK(UItE&tf唿ةoE,2-"jE;*H꼿DRd.cjNZxL[3^vxK5 R{8'xW؉7Ҝ KYqu\9񭄶ӤX6@I#-]85:_PSèLU|JOUN%5MNAX t8('owb1_az+ 5ne}1J([evm(3H *y@VD>rWLdwHMӖȲ7~oq9 _ZQ=-"Pkk.|b]}-81cRLBvBE&zۆNL^#*0q+}dI.o2 jl<'n3ĝk(I#j.jlH} * (PI8aNn |XlÆGNJߠq;_!1? wrabϓ1z"2̻^I :hU4(B@.6 a6&uEHY+xR}ahZFH&2sɡ?dtvWVrgbl.& 'IfmRVxpz#$ɊY/bIS 6W|3>pAlY,TK{(TY^:c#+{C. nf_]_T|betʒ䉓zDe8.K]} Si;݌K 5v's0)LOnp֎Z"a#vx'LzD +``œuI.þ/v2aD2je"ֶH:EHcf FK] cIbЃSAj\peùDC2fT Apw&}@:* 5.[Y(5<۾딽gb"R1\6zjNLfm/FD;FE>-͹aF5ɘ7 mUOhue^Kx; 3 b5@  Y(?g|~YX͛p8d Zƈp FM~A ,dVrJCoW@s Xݩwmw`DL lw_#*`bnAYDtk+Bۮ]ŐP(01Ewb)䆃^O&7iecNEq<,ረ$ kO3?T N~^`'U)cZ}"&gBGZ fᇗpeyh> K#@qF[u{-Sul9<]fl9";P4fw%-`g2~s"E$ BﷁUP9:/JOmǴ,_z=luQPPpόyoB'Lœ_?Xm58xjw?6VovTxD^e=ܻ 2I5 fy랾[ȉ&uP/Qn$h t:B$^t(8[1wHiQ^;j>ygfaσ<^1w'XaTqE޶+߶XVQw h Dbs}&&Z@dfPE!Ii19i'6lXĒҳ-sϊ"}D9[E.2G5H\Xy]T̿=?^X,^A&~+I&(ئQgp,(YDTH#;nBjӤ> \$, 3"0*f,'v]ZXm46R&Y1b/V%[x5c3Uw_1݂ͣb GXJ[ZfC dOpFVf<]AL٭#0\?a\jPa\ @/_m}+Fb9ծ)^ _Idy+TၰXIߋNP_hO ӈr0+)L]oڝoϦh6c:?s+F -d5a̅dt}ֆMU,Ppz|'`'i'<٬,]@W_ȔآQ Yl}N-wS$:*\@~K鮷ƛz=p0V(x ͶNx0wWPvy?`׍?`F:: 'h`ߢ? ;ިлzSH@dL>8m ' ߋD\L7^kn:w*kN$M7+UŊ9V< FW"h|VV'}JYadk);#_n 2q^8C'FeAěV#ܞq)sܶG6Ndq ^\,pH{rA dƁ笝N/sLdOoMbחNĪHm56kt)l-V2іa,yTK f+w!>y0XUIh?wkP/?Fr=wsk:c tԂnIX``` GLcai |Q33]5M'NES/ULиKXz'`DR+XDyd n}|{!Ea)tZ|6vӁ,>G#jQxEaWa ͏6n|C O(QC_i k̋¨^|HnsQK{ 1bŜszdyyXh=ѥ%KCBS۽M·,xɺ3/M3WCј<^I5Hɶ u㍶fDu7Ti 1@֛Zٱy4(-LHOQcToYg΁xh}ZHV}1!X5fOLSr2@ WoRt-:M+b"`BL3&^1vnLFxALT117c93@#oZʇ F1BدQ9D& 꺉-_gcwԅAes0徉49S]y;3t-V%˖> Pz[-,;2(@aj( ﺚE͚^kW}[ź;tdVnEgZ4(%.oBf̌dŋ8ǜ?n iQ# ɱMt^MD<`$y^PH #'Iqt}_44ci~l;’^a Oi|*LBcŐ;v&T0)yZ'k b0$.}ub[yگ4''C6rM=: , cI(-Jأ`SG銇[)\#Kh\ܞƻEdwgeX樦ί0VS=fgk$Lh P+x^Wټ cuOt"L'[cEўGG^ڊpD3ӛ4 CTsr3%`ku>i%1zgFLĈ|gɹ#z)kBw3p֌KDsPd[ nnP](N[ө!:.BC1p!#ȕ4uO:8(ݼ-M24܄I o2kN8fĄs^1,QܦYIEǯOSI>q#KdyJlJIn(aVe*_Dt/O7,ɔ^&h&u2 "أu5`_I9WCkGQV=;;)k{*Frxk("d+&z9C296L=Zp uW96P@ /^FA ,3nSq5y[(1L͟mtLPM.Mf;ruLt`, ?IYʏry' C;o|o郈Y90C90ƱNiew]A< x ]/2#ٶ!^z}wV#H]9J2$jGHzT# dA9/4prk1qi-#7I5^Ȁ0!?x h+Vcm-]~ox/Y`Fe-W*TU1Sfܸx}UӺ48= ۓ oc挊W~{cm0D+RvoLٮ3#v"ee.k(B#j{7hi%`H܈x[:>1 Jc=5CZ( MyaBA@MQ-4̛}4mYKN )ovi? |K0sh)QFnMcBٯ] s3M{nE'l7E<ī'̑.ak8{m0 1ĸUU+tPX' uC xBB.{JdU߹j2"0%r )WCTdڒm-}m`@F@IOC;* @P :*$Qs뵤o ;ub̩G8{>-;dSQ->[?oiY!RLk"]H/M<47Q^`m$=n(;{YLk- 2 }cI!ү mM&"J?9=ܜ֝keI6v\]/T,|Igs`0-LjwG4VAb7|3}7>6/X݋Elּt|PxLЫL8&ח[&'A~5ԇ~ȭ >"3W\ Q {6EE20 uh\T6:O"CG/VEʊ(se@0iY1tp};(~E.6Ԍyw +k 6j(+3)2D0dP!|hQ e!w#;fTKy5 MM]wbPVǽfM;Ӊs8݇`΃FmsVԫbQtX@~O %I:\2/lFS<"d,KV&;@#;[Qv=ߺ?~ו

源于历史典故的成语4个就可以了
源于历史典故的成语
4个就可以了

源于历史典故的成语4个就可以了
望梅止渴
问鼎中原
草木皆兵
草船借箭
很多了,在成语词典上有很多.
你自己找找.很容易得.

2012-5-13 08:42 热心网友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

全部展开

2012-5-13 08:42 热心网友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
胸有成竹(文与可)

收起

完璧归赵
纸上谈兵
破釜沉舟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割发代首

一心一德 出自武王伐纣的故事
一毛不拔 出自墨子好杨朱的故事
一日千里 欧阳修
一见如故 房玄龄
一去不返 荆轲刺秦王
一字千金 吕不韦
一目十行 后梁 萧纲
入木三分 王羲之
人杰地灵 王勃
千里鹅毛 东汉 缅伯
三顾茅庐 刘备 诸葛亮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
不耻下问 论语

全部展开

一心一德 出自武王伐纣的故事
一毛不拔 出自墨子好杨朱的故事
一日千里 欧阳修
一见如故 房玄龄
一去不返 荆轲刺秦王
一字千金 吕不韦
一目十行 后梁 萧纲
入木三分 王羲之
人杰地灵 王勃
千里鹅毛 东汉 缅伯
三顾茅庐 刘备 诸葛亮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
不耻下问 论语
毛遂自荐 秦
风声鹤唳 苻坚
心旷神怡 范仲淹

收起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买椟还珠
守株待兔 开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发百中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贵神速 · 杯弓蛇影
不寒而栗 · 不合时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药 · 别开生面
不伦不类 · 伯乐相马 · 班门弄斧 冰山难靠
· 白面书生 · 八面威风 · 不名一钱 · 拔...

全部展开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买椟还珠
守株待兔 开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发百中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贵神速 · 杯弓蛇影
不寒而栗 · 不合时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药 · 别开生面
不伦不类 · 伯乐相马 · 班门弄斧 冰山难靠
· 白面书生 · 八面威风 · 不名一钱 · 拔苗助长
· 不屈不挠 · 不求甚解 · 髀肉复生 · 病入膏肓
· 背水一战 · 半途而废 · 不贪为宝 · 白头如新
· 抱薪救火 标新立异· 不学无术 · 不远千里
· 别有天地 · 不遗余力 · 百折不挠 · 百丈竿头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云 · 宾至如归 · 拔帜易帜
· 残杯冷炙 · 寸草春晖 · 草船借箭 · 乘风破浪
· 才高八斗 · 城狐社鼠 · 沧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门立雪 · 长驱直入 · 车水马龙
· 乘兴而来 · 沉鱼落雁 · 乘人之危 · 车载斗量
· 大笔如椽 · 打草惊蛇 · 雕虫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无私 · 当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当务之急 · 开诚布公
· 不得要领 · 抛砖引玉 · 尔虞我诈 · 罚不当罪
· 奋不顾身 · 分崩离析 · 风吹草动 分道扬镳
· 发奸擿伏 · 返老还童 · 发蒙振落 · 风声鹤唳
· 覆水难收 · 赴汤蹈火 · 分庭抗礼 · 防微杜渐
· 负隅顽抗 · 负重致远 · 管鲍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图报 · 过河拆桥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无忧 · 各自为政 · 华而不实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浃背 · 后来居上 · 合浦珠还
· 后起之秀 · 后生可畏 · 火树银花 · 坚壁清野
· 间不容发 · 井底之蛙 · 鸡口牛后 · 江郎才尽
· 见猎心喜 · 鸡鸣狗盗 · 九牛一毛 · 胶漆相投
· 举一反三 · 开诚布公 · 空洞无物 · 沆瀣—气
· 克己奉公 · 开卷有益 · 侃侃而谈 · 口蜜腹剑
· 开门揖盗 · 空前绝后 · 克勤克俭 · 旷日持久
· 困兽犹斗 · 开天辟地 · 口若悬河 · 空中楼阁
· 刻舟求剑 · 脍炙人口 · 狼狈不堪 · 力不从心
· 两败俱伤 · 乐不思蜀 · 老当益壮 · 劳而无功
· 论功行赏 · 老马识途 · 老牛舐犊 · 老妪能解
· 老生常谈 · 梁上君子 · 蓝田生玉 · 滥竽充数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买椟还珠 · 马革裹尸
· 门可罗雀 · 名落孙山 · 孟母三迁 · 马首是瞻
· 毛遂自荐 · 门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鸡
· 怒发冲冠 · 鸟尽弓藏 · 南柯一梦 · 弄巧成拙
· 穷兵黩武 · 天真料漫 · 千变万化 · 同仇敌忾
· 曲高和寡 · 曲尽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钧一发
· 千里鹅毛 · 黔驴技穷 · 千虑一得 · 巧取豪夺
· 七擒七纵 · 杞人忧天 · 曲突徙薪 · 千万买邻
· 犬牙交错 · 千人所指 · 千载难逢 · 气壮山河
· 人杰地灵 · 日暮途穷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弃我取 · 忍辱负重 · 任人为贤 · 人人自危
· 如释重负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面 · 如鱼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释卷 · 士别三日
· 死不旋踵 · 师出无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伤风败俗 · 三顾茅庐 · 双管齐下
· 死灰复燃 · 十行俱下 尸居余气 如火如荼
· 司空见惯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面楚歌
三迁之教 · 三人成虎 · 杀身成仁 · 水深火热
三生有幸 · 尸位素餐 塞翁失马 天经地义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随月读书 · 守株待兔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甘共苦 · 同工异曲
天下无双 天涯海角 天衣无缝 一夔已足
穷兵黩武 庄周梦蝶 曾参杀人 以强凌弱
完壁归赵 韦编三绝 无出其右 为虎作伥
刎颈之交 无可奈何 望梅止渴 五日京兆
危如累卵 万死不辞 亡羊补牢 未雨绸缪
妄自尊大 下笔成章 下车泣罪 先发制人
兴高采烈 心旷神怡 · 朽木不雕 · 休戚相关
先声夺人 · 小时了了 · 小心翼翼 一败涂地
· 饮醇自醉 · 一代楷模 一发千钧 约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叶公好龙 以管窥天 言过其实
· 一国三公 以规为滇 · 愚公移山 一鼓作气
· 一挥而就 与虎谋皮 · 异军突起 有脚阳春
· 以卵击石 以邻为壑 · 夜郎自大 一毛不拔
· 一鸣惊人 一木难支 · 以貌取人 羽毛未丰
· 有名无实 一诺千金 · 一暴十寒 一窍不通
· 一钱不值 予取予求 · 一丘之貉 一日千里
· 一日三秋 一丝不拘 · 一身是胆 以身试法
· 一事无成 一网打尽 · 义无反顾 一误再误
月下老人 忧心如焚 一衣带水
· 一意孤行 一叶障目 有志竟成 一字千金
· 有恃无恐 饮鸩止渴 自惭形秽 专横跋扈
历史典故的成语————
负荆请罪
指鹿为马
完璧归赵
毛遂自荐
纸上谈兵

收起

上面的老兄回答的可真全啊!!!

爱屋及乌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

全部展开

爱屋及乌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shì 〕(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原文中所谓“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的记载:
“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这段记载,与《说苑》所载内容相仿。不过“余胥”一词写作“胥余”,两者的含意也不一样。“胥余”已不属胥史等级,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隶或刑徒了。例如商纣王时的“太师”箕子,因对纣王不满,被囚禁而装疯,甘当奴隶,所以《庄子》称他为“胥余”。
此外,《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
我国自古流传一种迷信习俗,以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做“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典故。 安步当车 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蜀。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 召进宫来。颜蜀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见宣王正 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行进。宣王见了很奇怪,就呼唤说: “颜蜀,走过来!” 不料颜蜀还是一步不动,呼唤宣王说:“大王,走过来!” 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大臣见颜蜀目无君主口出狂言,都 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也叫大王过来, 怎么行呢?” 颜蜀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 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 玉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恼怒他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蜀不假思索他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 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蜀神色自若他说:“当然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 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 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 他为万户侯,赏金干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 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无言以对,满脸不高兴。大臣们忙来解围:“颜蜀,过来! 颜蜀,过来!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一千辆战本)之国,东西南北谁敢不 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你们士人大 卑鄙了!” 颜蜀驳斥道:“你们说得不对!从前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 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 多。如今,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 的关键。从古到今,没有能以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父要 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 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 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 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饮食有肉吃,出门必有车乘,您夫人和子女 个个会衣着华丽。” 颜蜀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 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 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 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 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平 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 是您大王,而尽忠宣言的是我颜蜀。” 颜蜀说罢,向宣王拜了两拜,就告辞前去。 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梅之涣写的题李白墓诗。李白,字太白,好饮酒,人称李谪仙,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关于他的死,有种种神话似的传说。例如,有的说李白晚年浏览洞庭、岳阳和金陵(现在的南京)等地。一天,泊舟采石江边(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境内,北临长江)。晚上,月明如昼,李白在舟中对月畅饮,喝得大醉,见水中月影,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没。有的传说更神,说这时江中忽然风浪大作,有巨鲸奋鬣而起,仙童二人,手持旌节,请李白坐于鲸背,音乐前导,腾空而去。这些传说,当然不能信为,但是在采石,后来却因此出现不少名胜。不但有李白墓,还有谪仙楼、捉月亭等,并引起了无数游人的兴趣。有些文章不通、却想冒充风雅的游人更在李白墓上胡诌乱题,十分可笑。梅之涣的这首诗,就是讥讽这类游人的。他认为在大诗人的墓上乱题歪诗,简直是“鲁班门前弄大斧”——太不自量。
鲁班,据说姓公输,名般,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也称鲁般。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面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作“班门弄斧”。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他《为王氏伯仲唱和诗》所作的序中说:“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郢,指另一个古代的操斧能手,参看“斧正”。“强颜”,是厚着脸皮的意思。)看来,“班门弄斧”这句成语不仅脱胎于明朝梅之涣的上述诗句,而远在唐代就已有了它的雏形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施展本领。 暗箭伤人 春秋时,郑国的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计划讨伐许国。(许国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许昌市。郑国在许国的北边,今河南的新郑就是它当时的都城。)
这件事情在《左传·隐公十一年》里有记载。那年夏天,五月里,郑庄公在宫前检阅部队,发派兵车。一位老将军颍〔yǐng〕叔考和一位青年将军公孙子都,为了争夺兵车吵了起来。颍叔考是一员勇将,他不服老,拉起兵车转身就跑;公孙子都向来瞧不起人,当然不肯相让,拔起长戟飞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颍叔考早已不见人影了。公孙子都因此怀恨在心。
到了秋天,七月间,郑庄公正式下令攻打许国。郑军逼近许国都城,攻城的时候,颍叔考奋勇当先,爬上了城头。公孙子都眼看颍叔考就要立下大功,心里更加忌妒起来,便抽出箭来对准颍叔考就是一箭,只见这位勇敢的老将军一个跟斗摔了下来。另一位将军瑕叔盈还以为颍叔考是被许国兵杀死的,连忙拾起大旗,指挥士兵继续战斗,终于把城攻破。郑军全部入了城,许国的国君许庄公逃亡到了卫国。许国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郑国的版图。
象公孙子都那样趁人不备暗放冷箭的,就叫做“暗箭伤人”。不过,作为成语却并不限指以暗箭为凶器,凡是采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里伺机伤害别人的,都可叫做“暗箭伤人”。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