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语典故100分50个典故————越多越好---错了别发 历史成语的典故,详细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30 13:03:30
历史成语典故100分50个典故————越多越好---错了别发     历史成语的典故,详细点
xnk[%+*` 捨DdT G~H$\0Vb(^l'͓~c̹Iu޸{q!jk??\T?xڍL*F[ϑ-c.w9u&ug+/؜} Mث?ot)_oƢOo6n{8juܛʾʣƨ׬79Z.nmXSt笝ʱgJ'hԞȮ=pփuu:V:ʆLiŞFV\܌ZYBkv.GC:;&FjmS~9rF3_;fP4ei4ߠ%4Okv5f:7+S^ ?uhSUKg+ ~vnzڅt6/?kUV8\DgL%x'笽LBJ a HlmvP}_7}pM=8,ZQ1 VNj[87F8 q"&{8>G'P5gϱ#&d![P*t;&SGCX?C@l*ܘfɺuI9 K2Y#XoGv:IJ€Mb6ֹA[drgStZgnb+Dם=XzoktV(DcԅI`&Pޥ0[Q޴$|䳻14`9VDVQ=xo^hrc(=tw^~'W5DTHn{c='͂Ń5 Bv7XG7&u/=Ipj>TARk_*+*xξ;oKNh-zB ҈ґM:աi$L5("׬a^Ii 9cXN|2];5oԩn!i+&dmT6D8ݪǎq$>-wۑ:P"voדS{T)0MT׺%I( yxv#Q{@KەhXITߵ S^_wP7!SjT^k"A}ڍ6,ⵛ늱K`vw:> yF`QGS:&+PC[j*[ p-oEʠ$=Z 9Hfo83E,oZ+g& 2 GuFyWa\*VZGR2057|ˋkԭ(D}Z}aA=TwӊM[aR0vG\IQ|3wAVXaǹAu`ᭌ}u (E?k+\Cgʨ(Y/7`\Z_;]Ը^|k=X7N | I?r`$z$Mg?nlzVꂫ;Br0({k 9IWui6C ~1q@Ge@()hsI>Ps{Xא1<? 'y;aSʼ݃,j5M'aN Pnu>otѦ`@}䳴V D8ܖɟL}nZ C:T%ْ.-Ƃ 0q窉3%C(;rv@`5*4:i?0ߓoQr Xw3d&XY߮L5=B.֪ uXoxFz\dKbgTrV'qkjNLNΡx q'7z=Dxga=g ;Ѕaj$ RƚMAyBWsyLZڀhKHJ[gC8:¿^,CM\OSz\91-I67aّ8O{SghoN{zŮ=@Qw_LJݎف2.q/ߒ@no_:W~ԶÙzy><`1XM4~ϦFӦhHFs^/Bx|ܼ?Fː=,mD'",>59<"X3#1 䱽r >eڔ{GǑo昡0f`BKjWI k= JB3(M{<]z.W{$pb!NSǏ88\9 *1pN=U%놽]J:S:!Ub"B2dv|Hz ];Xu/4۾r 97'Э ʢ'M/@9i+dMhRy}qZXJSII8jV8`"h/%LòYr{`~I&?:7F?ViGm؏C( N$ 3;Am8Qx-_akMf8EީX]fueoǬ.k!:7\y/KLsms>CqʼnV!:D4>& dTی]M~39Ssa ֬b# u!h'h\q}:٤WG7 oX-TȓuZ5.X}9&e 2d˧jRRq I랊g'?_ FCdя- X^n~-L d.;`: umʳvyE0,YU.^lp+KiZ)v:VcSxM:> h_zDIm(ezg~Fow9tĩ Zy?A׬h.n8 yý@&45 y@!E?_iے! .ڹ_E8"ܫ3HА -/0\x~ us7Iq4GF?\q,8=]}l'3m8!"C{fUŨүv#!\czLwOXV q@Qg >( SunZ>}^dN L)9-DPܽ4S46N&9fZ]; `s鬅]ڊ~FI7zPgKER ee ! -2WBR3RJWL^et^r&r sE*9Fɑbi7; <^Ȯ ro3g{kl׽~vh2\OjY6M$ $hIP;P-Ux1$Fמǩy%xYa_ӟ ,": Q!-D[}L+MK*sϥMyuR+`U}k}{-TY33dO3x7([ T[4!ݧDYq-i߀.],FF.tL{mdž[ʊ100ڐ?3e)wK =\jň("z&dv~ {b`)  4N^P8["%}GEXu:T-.nX}h{=Y"ϲ Eǘ9M9N<)LwGu5:S Q,hP(s*$联\=;5 Uc Y0\=Q9FG27;{Qq^`"Z 񔡣 C[Н.ƓgY |)~?3s%c9U rv +âfJVnk+b_|XI& ̐f](͆h R!QbR qnYCFkgު]#!R!U"^2'S;u{~oW퇼C2ېǎh _7r4 :&bcX2 ĠL b\l6כtc01&o tJo3`TJY@ב (ȐSw^ua_fܝDLE,ea`ARLfL}5$4B=&hZ',X3=j_­}8q;`JLjepOA A}m=F9! |:T*0zL^O'!2ˠNj *79byvX͊ZqhcJXǒL0(T k27iwu`[u3R 1:.C@O1%:TRwGmq]YLK5!Ƅp~)$ɺwf '/Wo[y : ^&I.A,g%=ՁK+*3kT z!@ >qR?%40Iy0D$W\h 6/qC3\eWgO U]Z̑in\ndpdENW#xZ6bY̭6(LjRC(,{9a37,4`^^]jBlģW)deϘQ/j9}&5 &*O4D-*22uMmz9P\X1̵˃#7H&Ј5tmLDBT:FΠn1xįN so>z#u%ogJ&;~E\[MC,ᶡEΝQқg#1{l Yr̝G|}[nJzBx{ޔJy l,ˎ<@Wni{Ś+>2oTz8K-yt@!?rsZfKӔ93LHJdۓ,vOf-!*ԨBPZnfdndNwSi;7|l )y3֐{lBTF&. CF3eId9 o ߎ:aϑ7Z E/*$kŗc?CYzS6$Cfv߆ Lx.31Ca|]v$kHY+/I#/Ey`bx桂ʶ΢VTcBa=+ȝ[{K)WI3畺1#v.SJB}$"h,pxDjX(Lټ$Qhl% 9-dk^Yk8,ȥNЗ29^M}C;~/Htt58E`ⱛRGYN7D 1YvĺRYksqFT5kl?MWsd!/j7ܒaqBiM%VsoEH2Sq!ϰQq/> O|_-7fu6G]0bAR6P߲Zs&>D|c 4T絢C/DFC/lCRrZa-0>Ewjܬ[{]yo= a4/:WTtڥ{Aa)ڨWJ\5Ɯ).KL@H Ѣż,{{ 4}mo!_,uZ{Q4%TP1}$ީ'JȰrybv\T]y}D6uNtبW0*Jpj6E}pvE1kg0/* u]l+s?{vEWD#ͻJ\;QVӞKOVR)F0_-6py;B ٱ*TۛFFepG8NV*b"_xADt@O kxs:_ܰATD?0ɺU\;ߢ;nL^eK*`~s1S<>.6fiY[e[ XT#pqZd􀌊[[]΁d7%(ab9ݶrg,.!1y.!B8oٱ8˜͊["Ӎ5X6G\tq+^Z Aa@hԑRC3xH~>[nJ[3^/2=v,Ur _jeoM4H%@U=<@ΧmFVX&6mkM6&.8:]hݣװ)a҉h{b ݋ؽ}xWZD$]~yܣ&mHM6ɬv9Li5>*ca<6Z*Wk^:XXoٶ ۅec RRxJ_y7o7ϼ|O|/~y˜89G9Cf'lC1y5uC7Ceʮ+&zd=0K1j Imz ‰1FwyZ!D"nt&uRYAkƣ<ęR{ ʇ4'G 0foGM4`O v#KԘ5(3C|K%-S#7r覟Lr<rcRsf_M~]t2}ӡ,1'h _⦊dxkXM% RզOxJzlY=.0=TL̅J4)GtKEMvSLNAjoȎ|6O?xhԝvX=k7komM^Nh0u>Sԓ;so3͟L ?G}NJChݳi.~sanh?:sh̾k{SMNoC˳G9~͈ ԥ(q;]GMa0%D?q_I szy,gklKvN{(o*$&vZsz:Ge|mYFm07+@ Wm#mJkW:Xg D\vEϙcfKim,&4Viwhnwˌ(ЏXj^CVߩuK&XSGmʔd^rߕgmn) yAڙU<')d(xG0{sǻV*eqxɘH@|vQ9s=!"g8M2{(-+G VAi*&naEͤybxя3UFnls:>yǃ0gZWϜSu 5."yC1%X^ϲ!x<ʥ"]'yYKvFN.i>ىliY`z}^nwNK_Nj):w&t}~a'`aCp_ܯROcV1ӾMIIu4 d/^=Sg:&*`NN\{KkEK19Xl~mxCjש*$2Q+ޜ[]q^Jz~ň{HOq'H-%9"O5 BZA`@-%7ޥDEwTYQ;"WtcyF'e%NJ%Ygן}e‹g~r$^}:a4i3s;[Yp}OdGA7\܃?[Ld¼F*-y)l}תgᗹ \V<P<0XPo R8G,MwdgbF\(˦])KTZY2bYe˼e1e_0;wY6>},9d5oR@\5֫̽lV)YL6x,YKgjC~rW>o=^E7O>;}1 ,+8{;nA\7!yw!sRېq}܉֖"snF&Y~ɭ_N#Yu"g# =jdlgKtl3%|w9]eK&0}bR6DŽoMT3h&hcJm+lvh+kuNv"AEy(,!as$UcT Ec?!"2{L._E#_e@ff[&xoiq3-fч(-8-b#dV˄:?Z+>^ C͉lԖӸ-.@nwb_ o) .4 {q2"u! E::2qտP]E7AvlJ.z()‹h9/3qfq^\4ݟHh9 I~Eŗq_"P錱_8 eb῰/" Q`q`4O |#҈0o*0a|.BF&0 #)Yly{1:D|y1P?ň.i^u+FZ-F:sb?Cf5ƣ4n 9=vcEA! !̤NEL. d4b}'3 H*sLρUF,,Dd7^g [Fd]m|3/#^#̼II"IMpf.ߋ4 KX3hP$ތ,,⌦?!\ԙx/"p$MEKhIcШG}(4dŸfE L,:پM*bҼޞJx!Ӱi4yN8Oùj8%0jJKj&Fdsa9x5J5b[?Ok)ԚV n5o sk/~_#el/İ8?@yb<;$=9X6bCx"%<@6B٨,#Έ$b҆\ iLw! g [_&n} oܰ ei(Ɠ%n7=ѢFǿ6͢N} ƫ$ `oD$@K/CNN_2u ^ǟ `8BY8fX  eHz'8"XZeqy8qf6q8w9?=FBkHΌxÑ.yJ|C\,Y9oH2S_yasw"X:ϑdtOCxm΄g`tt3{t&&(o?g1T l17C?#HyE:>C:^8$)Qo;H|7Ď Av&_ /}t ,G?y! A`2I'nPJBGK?y0g"5.y%.J?\-ć Ye-f=In$?% l?g2}'|L7-o\GX\ry#jq G{~I|pN1~TCC7=:6>$ϛ\GT~8 O#sP$~ Gyiϸg.\)MuE*K|ԟ`/3? `t=c؟fBmFXW+O' g?{8q\y}pYbiğIGӘ?AKDYأ\Wg 㥜9E63ӇR}N^gZiԋ@g| #iY؟P> G Li䟉>z#SFocnAfG @| BL; ЄޡiտKWAIOA ׽l cE94Ei$ 6 H> h"DPsW'4%eΜp$} (+LЀ$/>-FB}cJ֫KIs 4q(O@ 4'eJ@~,@}Oo.:G1>$E Z %Hz u -/3L4^1MKM`yApKAܠEaiz;Ѓde?=>ӼCm\8EhMGH-?Bz% M;/ǰo}LX缓j忯7o~巿XqNLo?GXҹZ +V+Ϋŧhy/N)%׮i%/A9鳕Qa]Tǰ'mUdYv)?+)=xV{Opǰs/|xAF*l릷~/MG¾")W;>C'XV}jޤA)˽gM'[1 Sqg=z+v+o0OnpXi0v{ȍGoN#Q+eA=1HGFMZm$.oyD5#kOR['%^ybbnjw`Tڃtǚ^n'rd }1p{2|ʂM;ݴwFq}OV&xC|]ҭ,нiDw*/yͽ;8Ф͓3Z=f)R>ulk1lq:tg]E\,vYȊ>o $s:ЈPʘ5!' }}%#-nFHGFCO2؏ty~hZ14=%7"hұ2%d}qYUO R߶%F(mtTK$}ٵe$5kH?=}>MZ`>emG~RցQj[a8ap.<[ $zK&)͙uvMg:%Q.R[qnK VX4z*joบ#%[E7$MI Nc=S7'v|cgB:iY?.5Rä^jyGL v  EZWX>j'&޷3 ʠ^V^'htT&#ֲPyz^O{ fJRĵ19]jh"eH wh6"3EXR^Teg,*̸ؙK CVˣ>+Zr=FB #U(n# ;=19̖Iu†N/an7y4Znɓ,ty8#$*Zig7rɲ8;']屏*T4y֪ 蚱n)rv 4٢M<Uhѥ,U\uv|f^`L o^yj{ Q nl-u<[8LFRzK{3Gf.FV+ـ㞨VC^r6?qtz

历史成语典故100分50个典故————越多越好---错了别发 历史成语的典故,详细点
历史成语典故
100分50个典故————越多越好---错了别发     历史成语的典故,详细点 

历史成语典故100分50个典故————越多越好---错了别发 历史成语的典故,详细点
\指鹿为马
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的名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听了,大笑说:“承相啊,这明明是一只鹿,你却说是马,真是错得太离谱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陛下怎么说是鹿呢?”二世觉得纳闷,就让群臣百官来评判.大家心想,说实话会得罪承相,说假话又怕欺骗陛下,就都不出声.这时赵高盯着群臣,指着鹿大声问:“大家看,这样身圆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马是甚么?”大家都害怕赵高的势力,知道不说不行,就都说是马,赵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胡涂了,明明是鹿,怎么大家都说是马呢?他以为自己疯了,从此越来越胡涂,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赵高来操纵.
赵高暗中把那些说实话的人杀掉,又派人杀死二世,霸占整个朝廷,最后终于导致秦朝灭亡.
2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3 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是一则成语故事,出自.本篇故事讲晋国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虞王贪恋晋王送给的玉石,保马,答应借路给晋国.虞国大臣宫之齐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谏虞王,但他不听,让晋国经过虞国去灭了虢国.结果,晋国在灭掉虢国回来时顺势消灭了虞国."唇亡齿寒"意思是说有许多事物之间就像嘴唇与牙齿一样是相互依存的,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同样,虢国被晋国消灭了,虞国就会失去支持和依托,也很难逃脱灭亡的命运.
4 草木皆兵
东晋的时候,北方的前秦王苻坚,想要征服中原,统一天下.
公元383 年 ,他调兵90 万大军浩浩荡荡地迫进淮河,进攻东晋.
弱小的东晋沉着应敌.大将谢石、谢玄率兵去淮河迎战.
前秦王苻坚觉得自己有百万强兵,粮草堆积如山,打一个弱小的晋朝是不费吹灰之力的,而且应首战告捷,一举攻占寿阳.苻坚自信必胜,于是派东晋降将朱序去谢营劝降,可是朱序到了那里不但没劝降反而告诉谢石说:“秦军虽夸口说有百万强兵,可大部分还在路上,如果现在乘秦大军未到,迅速打过去,败其先锋,后军锐气就可弱 .”于是谢石立刻派部下刘牢率精兵5 万趁着天黑,渡过洛涧奇袭秦军,结果苻坚的军队大败.
苻坚吃了败仗,勃然大怒,他登上城楼,朝淝水南岸的晋军望去,不由地打了个冷战.苻坚远远望见晋军队伍整齐,士气高昂.再看,八公山上草木丛丛,迎风摇曳,他以为那是晋兵,不觉惴惴不安,自言自语道:“晋兵真不少啊.”
后来秦军士气极度低落,苻坚的指挥已无能为力,结果秦军全线崩溃,苻坚中箭逃回洛阳,一路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从此前秦王朝日趋瓦解.
5 望梅止渴,
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假谲(jué)》.
有一年夏天,曹操带兵打仗,将士们走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水喝,非常口渴,可周围一点水都没有,怎么办呢?曹操心眼多,心想:这样下去可不行.于是他站在一个很高的地方对将士们大声说:“这条路我走过,前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又多又大,我们赶快去那里去吃梅子吧.”其实根本没这档子事,可大家听曹操这么一说,马上都想到梅子的酸味,人人嘴里都不觉流出不少口水.大家一下子都不觉得渴了,于是都很积极地往前走,盼望马上就能吃到梅子.最后大伙终于走出了这片大荒原,赶到了目的地.
这就是成语“望梅止渴”的由来,用来比喻某种愿望无法实现,只能用幻想或大话来自我安慰.类似的成语还有画饼充饥.
草木皆兵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安居乐业
出处《老子》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释义 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故事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 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 称. 老于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 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 民”的理想社会. 老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们.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 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 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百折不挠
东汉官员桥玄品行端庄,嫉恶如仇.有次,一伙强盗绑住他十岁的儿子,带进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桥玄立即拿钱赎取,遭到桥直的怒斥.不多时,官兵包围了桥家,因怕强盗会杀桥直的儿子,迟迟不敢动手.这时桥玄愤怒地喊道:“我难道能因为儿子的生命而放了这伙坏人吗?”催促官兵们赶快动手.结果,桥玄的儿子被强盗杀死了.人们称赞桥玄“百折不挠”,始终保持节操.
不屈不挠
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刹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 大家扶老携幼,争相逃命.
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商量对策.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惊慌失措,劝成帝、太后赶快躲到船上去准备撤离.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孙丞相王商坚决 反对,他认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来,一定是谣传,在这个关键时刻 更不能轻易撤离,这样只会使人心更加慌乱.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一会,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复了.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赞赏.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不满.
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是琅那太守,因为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 管理好,王商要办他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打击报复.于是他勾结了同伙,诬陷王商.汉成帝最后听信了谗言,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
但是,是非自有公论.《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对王商的评价是:为人诚实公正,不屈不侥.这样的评论是很客观公正的.
背水一战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
不远千里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支!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释义: “不远千里”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 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
故事: 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我们魏国,一定是给我的国家带来利益了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一开口就讲利?有仁义就行了.如果君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说怎样有利于自身,这样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么就危险了.”接着孟子说道:“在能出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在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二等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大国的大夫能从万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千辆,二等国家的大夫能从千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百辆.这些大夫的产业不能说不多了,但是,他仍永远不会满足.所以您不能再宣扬私利了.”
梁惠王听了很受触动,焦急地问:“那先生以为该怎么办呢?”孟子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他的双亲,也没有讲义的人会不尊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只要讲仁义就够了,何必再讲利呢?”
老马识途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释义: “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 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 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 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 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 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 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
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
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
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
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
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
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
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
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
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
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吴王执意要攻打楚国,告诉身边的大臣:「有谁敢劝谏,死罪!」大臣们皆不敢再谏.
臣子中有个侍卫小官想劝谏吴王,又不敢去,便每天拿著弹弓在后花园转来转去,以致园中露水打湿了衣服,就这样过了三天,吴王看见他,便问:「你的衣服怎么被露水弄湿了?」他回答道:「花园中有棵树,树上有个蝉,蝉在树的高处一边鸣叫一边喝著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背后.螳螂屈身藏在蝉的身后,想著捕食鸣蝉,可是却不知有只黄雀已经在逼近它,而黄雀伸著脖子想吃螳螂之际,却没有发现我的弹弓已经在下面瞄准它.蝉,螳螂和黄雀都是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自己身后潜伏的隐患呀.」
吴王听了,明白了自己如同蝉,螳螂和黄雀,只顾小利而忽略了大祸,便停止了攻楚的计划.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战国时期,齐威王继承王位已有三年了,可是他整天饮酒作乐,不理朝政.
大臣淳于髡想了个激励齐威王的办法.他说:“大王,臣听说齐国有一只大鸟,三年来不飞也不叫……”他故意停顿一下,试探地问:“大王知道这是一只什么鸟?”齐威王知道淳于髡在暗喻自己,不由得大笑起来.笑过一阵后,他才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那以后,齐威王就到各地去视察.看到称职的大夫,就给予奖励;对一个破坏生产的河地大夫,扔进油锅处死.接着,他又严格整顿军队,打败了入侵的魏国军队.
齐威王“一鸣惊人”,使各国君主都感到震惊.
成语“一鸣惊人”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干出一番惊人的事来.

一般来说,历史成语典故都是书上记载的,多为真事,当然如果书的真实性存在质疑,那典故也存在质疑喽。比如说《史记》里面记载的一些成语典故。 我觉得

金屋藏娇——汉武帝还是孩子时说要娶表姐陈阿娇,然后造一幢金屋把她藏起来。此语甚得阿娇母亲馆陶长公主(汉景帝他姐)的欢心,并决定支持汉武帝当太子……

\指鹿为马
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的名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听了,大笑说:“承相啊,这明明是一只鹿,你却说是马,真是错得太离谱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陛下怎么说是鹿呢?”二世觉得纳闷,就让群臣百官来评判。大家心想,说实话会得罪承相,说假话又怕欺...

全部展开

\指鹿为马
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的名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听了,大笑说:“承相啊,这明明是一只鹿,你却说是马,真是错得太离谱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陛下怎么说是鹿呢?”二世觉得纳闷,就让群臣百官来评判。大家心想,说实话会得罪承相,说假话又怕欺骗陛下,就都不出声。这时赵高盯着群臣,指着鹿大声问:“大家看,这样身圆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马是甚么?”大家都害怕赵高的势力,知道不说不行,就都说是马,赵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胡涂了,明明是鹿,怎么大家都说是马呢?他以为自己疯了,从此越来越胡涂,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赵高来操纵。
赵高暗中把那些说实话的人杀掉,又派人杀死二世,霸占整个朝廷,最后终于导致秦朝灭亡。
2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

收起

\指鹿为马
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的名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听了,大笑说:“承相啊,这明明是一只鹿,你却说是马,真是错得太离谱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陛下怎么说是鹿呢?”二世觉得纳闷,就让群臣百官来评判。大家心想,说实话会得罪承相,说假话又怕欺...

全部展开

\指鹿为马
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的名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听了,大笑说:“承相啊,这明明是一只鹿,你却说是马,真是错得太离谱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陛下怎么说是鹿呢?”二世觉得纳闷,就让群臣百官来评判。大家心想,说实话会得罪承相,说假话又怕欺骗陛下,就都不出声。这时赵高盯着群臣,指着鹿大声问:“大家看,这样身圆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马是甚么?”大家都害怕赵高的势力,知道不说不行,就都说是马,赵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胡涂了,明明是鹿,怎么大家都说是马呢?他以为自己疯了,从此越来越胡涂,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赵高来操纵。
赵高暗中把那些说实话的人杀掉,又派人杀死二世,霸占整个朝廷,最后终于导致秦朝灭亡。
2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3 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是一则成语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本篇故事讲晋国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虞王贪恋晋王送给的玉石,保马,答应借路给晋国.虞国大臣宫之齐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谏虞王,但他不听,让晋国经过虞国去灭了虢国.结果,晋国在灭掉虢国回来时顺势消灭了虞国."唇亡齿寒"意思是说有许多事物之间就像嘴唇与牙齿一样是相互依存的,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同样,虢国被晋国消灭了,虞国就会失去支持和依托,也很难逃脱灭亡的命运.
4 草木皆兵
东晋的时候,北方的前秦王苻坚,想要征服中原,统一天下。
公元383 年 ,他调兵90 万大军浩浩荡荡地迫进淮河,进攻东晋。
弱小的东晋沉着应敌。大将谢石、谢玄率兵去淮河迎战。
前秦王苻坚觉得自己有百万强兵,粮草堆积如山,打一个弱小的晋朝是不费吹灰之力的,而且应首战告捷,一举攻占寿阳。苻坚自信必胜,于是派东晋降将朱序去谢营劝降,可是朱序到了那里不但没劝降反而告诉谢石说:“秦军虽夸口说有百万强兵,可大部分还在路上,如果现在乘秦大军未到,迅速打过去,败其先锋,后军锐气就可弱 。”于是谢石立刻派部下刘牢率精兵5 万趁着天黑,渡过洛涧奇袭秦军,结果苻坚的军队大败。
苻坚吃了败仗,勃然大怒,他登上城楼,朝淝水南岸的晋军望去,不由地打了个冷战。苻坚远远望见晋军队伍整齐,士气高昂。再看,八公山上草木丛丛,迎风摇曳,他以为那是晋兵,不觉惴惴不安,自言自语道:“晋兵真不少啊。”
后来秦军士气极度低落,苻坚的指挥已无能为力,结果秦军全线崩溃,苻坚中箭逃回洛阳,一路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从此前秦王朝日趋瓦解。
5 望梅止渴,
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假谲(jué)》。
有一年夏天,曹操带兵打仗,将士们走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水喝,非常口渴,可周围一点水都没有,怎么办呢?曹操心眼多,心想:这样下去可不行。于是他站在一个很高的地方对将士们大声说:“这条路我走过,前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又多又大,我们赶快去那里去吃梅子吧。”其实根本没这档子事,可大家听曹操这么一说,马上都想到梅子的酸味,人人嘴里都不觉流出不少口水。大家一下子都不觉得渴了,于是都很积极地往前走,盼望马上就能吃到梅子。最后大伙终于走出了这片大荒原,赶到了目的地。
这就是成语“望梅止渴”的由来,用来比喻某种愿望无法实现,只能用幻想或大话来自我安慰。类似的成语还有画饼充饥。
草木皆兵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安居乐业
出处《老子》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释义 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故事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 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 称。 老于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 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 民”的理想社会。 老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们。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 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 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百折不挠
东汉官员桥玄品行端庄,嫉恶如仇。有次,一伙强盗绑住他十岁的儿子,带进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桥玄立即拿钱赎取,遭到桥直的怒斥。不多时,官兵包围了桥家,因怕强盗会杀桥直的儿子,迟迟不敢动手。这时桥玄愤怒地喊道:“我难道能因为儿子的生命而放了这伙坏人吗?”催促官兵们赶快动手。结果,桥玄的儿子被强盗杀死了。人们称赞桥玄“百折不挠”,始终保持节操。
不屈不挠
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刹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 大家扶老携幼,争相逃命。
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商量对策。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惊慌失措,劝成帝、太后赶快躲到船上去准备撤离。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孙丞相王商坚决 反对,他认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来,一定是谣传,在这个关键时刻 更不能轻易撤离,这样只会使人心更加慌乱。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一会,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复了。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赞赏。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不满。
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是琅那太守,因为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 管理好,王商要办他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打击报复。于是他勾结了同伙,诬陷王商。汉成帝最后听信了谗言,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
但是,是非自有公论。《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对王商的评价是:为人诚实公正,不屈不侥。这样的评论是很客观公正的。
背水一战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
不远千里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支!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释义: “不远千里”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 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
故事: 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我们魏国,一定是给我的国家带来利益了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一开口就讲利?有仁义就行了。如果君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说怎样有利于自身,这样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么就危险了。”接着孟子说道:“在能出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在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二等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大国的大夫能从万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千辆,二等国家的大夫能从千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百辆。这些大夫的产业不能说不多了,但是,他仍永远不会满足。所以您不能再宣扬私利了。”
梁惠王听了很受触动,焦急地问:“那先生以为该怎么办呢?”孟子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他的双亲,也没有讲义的人会不尊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只要讲仁义就够了,何必再讲利呢?”
老马识途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释义: “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 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 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 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 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 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 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
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
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
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
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
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
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
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
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
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
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吴王执意要攻打楚国,告诉身边的大臣:「有谁敢劝谏,死罪!」大臣们皆不敢再谏。
臣子中有个侍卫小官想劝谏吴王,又不敢去,便每天拿著弹弓在后花园转来转去,以致园中露水打湿了衣服,就这样过了三天,吴王看见他,便问:「你的衣服怎么被露水弄湿了?」他回答道:「花园中有棵树,树上有个蝉,蝉在树的高处一边鸣叫一边喝著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背后。螳螂屈身藏在蝉的身后,想著捕食鸣蝉,可是却不知有只黄雀已经在逼近它,而黄雀伸著脖子想吃螳螂之际,却没有发现我的弹弓已经在下面瞄准它。蝉,螳螂和黄雀都是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自己身后潜伏的隐患呀。」
吴王听了,明白了自己如同蝉,螳螂和黄雀,只顾小利而忽略了大祸,便停止了攻楚的计划。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战国时期,齐威王继承王位已有三年了,可是他整天饮酒作乐,不理朝政。
大臣淳于髡想了个激励齐威王的办法。他说:“大王,臣听说齐国有一只大鸟,三年来不飞也不叫……”他故意停顿一下,试探地问:“大王知道这是一只什么鸟?”齐威王知道淳于髡在暗喻自己,不由得大笑起来。笑过一阵后,他才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那以后,齐威王就到各地去视察。看到称职的大夫,就给予奖励;对一个破坏生产的河地大夫,扔进油锅处死。接着,他又严格整顿军队,打败了入侵的魏国军队。
齐威王“一鸣惊人”,使各国君主都感到震惊。
成语“一鸣惊人”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干出一番惊人的事来。 赞同
1| 评论
检举 | 2011-12-9 12:08 蓝色大剑5800 | 二级
金屋藏娇——汉武帝还是孩子时说要娶表姐陈阿娇,然后造一幢金屋把她藏起来。此语甚得阿娇母亲馆陶长公主(汉景帝他姐)的欢心,并决定支持汉武帝当太子…… 赞同
0| 评论
检举 | 2011-12-9 15:01 清风明月之尘 | 二级
\指鹿为马
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他因为害怕

收起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买椟还珠
守株待兔 开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发百中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贵神速 · 杯弓蛇影
不寒而栗 · 不合时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药 · 别开生面
不伦不类 · 伯乐相马 · 班门弄斧 冰山难靠
· 白面书生 · 八面威风 · 不名一钱 · 拔...

全部展开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买椟还珠
守株待兔 开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发百中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贵神速 · 杯弓蛇影
不寒而栗 · 不合时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药 · 别开生面
不伦不类 · 伯乐相马 · 班门弄斧 冰山难靠
· 白面书生 · 八面威风 · 不名一钱 · 拔苗助长
· 不屈不挠 · 不求甚解 · 髀肉复生 · 病入膏肓
· 背水一战 · 半途而废 · 不贪为宝 · 白头如新
· 抱薪救火 标新立异· 不学无术 · 不远千里
· 别有天地 · 不遗余力 · 百折不挠 · 百丈竿头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云 · 宾至如归 · 拔帜易帜
· 残杯冷炙 · 寸草春晖 · 草船借箭 · 乘风破浪
· 才高八斗 · 城狐社鼠 · 沧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门立雪 · 长驱直入 · 车水马龙
· 乘兴而来 · 沉鱼落雁 · 乘人之危 · 车载斗量
· 大笔如椽 · 打草惊蛇 · 雕虫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无私 · 当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当务之急 · 开诚布公
· 不得要领 · 抛砖引玉 · 尔虞我诈 · 罚不当罪
· 奋不顾身 · 分崩离析 · 风吹草动 分道扬镳
· 发奸擿伏 · 返老还童 · 发蒙振落 · 风声鹤唳
· 覆水难收 · 赴汤蹈火 · 分庭抗礼 · 防微杜渐
· 负隅顽抗 · 负重致远 · 管鲍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图报 · 过河拆桥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无忧 · 各自为政 · 华而不实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浃背 · 后来居上 · 合浦珠还
· 后起之秀 · 后生可畏 · 火树银花 · 坚壁清野
· 间不容发 · 井底之蛙 · 鸡口牛后 · 江郎才尽
· 见猎心喜 · 鸡鸣狗盗 · 九牛一毛 · 胶漆相投
· 举一反三 · 开诚布公 · 空洞无物 · 沆瀣—气
· 克己奉公 · 开卷有益 · 侃侃而谈 · 口蜜腹剑
· 开门揖盗 · 空前绝后 · 克勤克俭 · 旷日持久
· 困兽犹斗 · 开天辟地 · 口若悬河 · 空中楼阁
· 刻舟求剑 · 脍炙人口 · 狼狈不堪 · 力不从心
· 两败俱伤 · 乐不思蜀 · 老当益壮 · 劳而无功
· 论功行赏 · 老马识途 · 老牛舐犊 · 老妪能解
· 老生常谈 · 梁上君子 · 蓝田生玉 · 滥竽充数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买椟还珠 · 马革裹尸
· 门可罗雀 · 名落孙山 · 孟母三迁 · 马首是瞻
· 毛遂自荐 · 门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鸡
· 怒发冲冠 · 鸟尽弓藏 · 南柯一梦 · 弄巧成拙
· 穷兵黩武 · 天真料漫 · 千变万化 · 同仇敌忾
· 曲高和寡 · 曲尽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钧一发
· 千里鹅毛 · 黔驴技穷 · 千虑一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