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关于小学,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的知识点,比如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表达方法和方式这些.我语文基础差啊,要读高中了,得补救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2/03 01:56:20
我想知道关于小学,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的知识点,比如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表达方法和方式这些.我语文基础差啊,要读高中了,得补救了.
x|Rj]X׹<UYC:p"PUlP*"\\U1,ˊf;hL?~ N/my6MlQt|qC<zFk\O_/@-M%!PDHEx$) zJV&! Nf?9oVq }?L \n᜝Q;y]I$69Y%@z]6 aQoVa ǩ[Λ& аKX[^Pw`<tl tE|Yvy%j'O*I(k\3𱨏)jχi^^1<) 꽶+hWZMC~xɉF`)T 6N`qdթtC~qOgF(k6~əW;ɥBd; fDeagO1(ORB9iNuָra|;!mطԎܧuaOd'? ?KzGaW &A|QpH V!k`0mlz›.BB b3]9f1ynTG;b:߭Oj/S>0{: 1ppKi IwMKQ>KO@n0yA `#KT 7V*/af. %ȎEmJOk *NfLm:*)ADԯ)ϯ"S-ouـlõg5{|Hu\z7 A4*tϤ\5^RCAP<( u/"]0:/I3wr)NEG͡+qZQ׵P4膞KsK=wghR-}ٱndy9CW ܓn8>nzܠ;,{/ohreJ%ۑi5l. hJ0vfp:%ϫQ7gVm;kqC*Hp,5,6%@GEb7$?QS8]PF6Rb{)\˙]@<*/r*0'qe1`Wag`dz Mq_d6rpc7!m/LȦH$1HoN* g4^cHRb;URenjLvN#H{c6yCXp`䎣=U}7΍1+Go4V.>P:w4b cr Ƈu%VFn:_KCoFIO s>Xkv ᳁,k3 :?M&pzԴGx#3D6 07/.u z>PE$͌:=8e.hQ5~J$A 6 0vI@.iOtش3H]JBtu,¹8mѵW5v [~ u]eBq{5W39L,~HJ.p3 Y|QCg_4cn.^#iV{hKȈDɊ"1? 򄅁_'QD_yBt'`w¯Nd&9DeHXOj䀹|і6&QF ƹfwXoXME.\(h7dR@8B*ٰuL 9h&M |\8yuc:ÃiSS].ˮLm"䫲Svq/0\q"^ԀTңXmJ W[_VE5h7rp5_!dKb> V:_yQ @#]DtڗTM&FHN.[l8[6ek:\[Wxh*֪FY{NxU>([`e%e[La6UD'P] HI+Y[- j]ExgkɦcDG/!_b ٳ|0߼ID"_t?e=؏FV>r޷TQ$$D0Zw hFl/CD0pnd 6TAaCfK04[#Qx;9[ŁP6;[^.a3`љiLH) #;<%3wJ, aZǧ8s4MWkXёM*[[X+[7s[H`;LjHT]5po^p5mྤ I*f8@T4+>D1GP 'ux_S_S;\DX~;7[KqK"meUn"{tp26qQA8݃(m )ǗOnFiOr?̰S-IQ1}1PEvO}h@ÜiѬyHʇ`l4KVpÚka";oΉײ 8%jƛebuyxZثf N7tw@Ns$RF@?ð4^T3c.5U~Rǵ*)9^X/Yb J4d#7 $zD`XZN@ݪ3<1'3 ( ouG'}+tG*~7NwcnJ=\˻Blh\BK5S”s6QY@lpZ jcTX`nU͵YzOsȘA <OC笘Z-.YÂ{6LH3_s'>5?kP ~/`hdFRI oJT]:^{_ptd YL1c^}\UP?5T4o,/"Zq|[rqi.Xƒ~aM{oddsX6M7`\0N8K}6t0UO1êN8N2W^9u479;ΰ¶풦h?贠sSz͢zץfbAO*;_mYӢH+eLm ij={qh7z.Rp5pv,U]Ǥ3fR C(svKBIiQBT`hKU{#g>-ύ<'0w3dXU2B0W {q8@<>2l>\ƕy۷qZ}M,x_A08`گ|]i+?TۀpN Y쟬E3@/)^kQδN+<'}4D2@Sf6py.ij(pDY;wMXH>H*Oħv_㞻=Y0I_,gK!? V0߄[5Y@E!UEJG.EQHR9#C 7q c ЂtMRkXc<*(&% ˅m3` cb*u;9 xX0%Ɵ\N03hxaZ(Ņ:VLGF&K)ӋeL1ռ# R\[ULbx~a,-Mmaʣ| |`JIeSVg;yqDR0<QS8L`<+tU`;^zgJ1~n;/E3zWaP)ȜkeR6K[1*o“|% TzqKUqѸRC GƴTǘt8`>0̙HJ}r(>\@^%c62 8nTQI4?L`HN3R:zӁ6wxz08'lJKFD5ΝHP*.V^w;nuV"9na>#aWCPtӡv8>xK^2ZĝLovVk$ZŢӧ[>%sg>l3ww.UBЅJ^0Qy]'fŝ of)E+/:>Z%I`P"߁⼾ļ>d8HzqD3KItrxu(6|Y?:@?uIԿMо_%2쬭htaI&̦$*w/.2ھ7͞'Q`fuM=M4U5Kj{TSئ*ZTkè-.IWnYwJ̄a!pfИw @xS i%y*:r~#ep~,l`7T{O=CBb3<)xe2K@H4/!(!2ZLy/x?V N\"\1[X-?BwgDDhk8'^$(skԎ;ÒRE UXwZ m0[O;5d~l@#3_zmUU)6R*%?XZq fV^l iz >ehT1:⪹,3V>x1ZcȨ::q+l)zpڊ=,X% 85p~Vՠ 8{r+ 5x9DS>> { T|0w;4O#{vG;&c`[REf?waDHݪd sVIVAmJ;Yg{u\ -)rirv*,谂?fXٯB@i`n. .M& 1a^~[S6Y/0OfuհJK$ԂHE܌M\qEMJ{$!qZ]h)& @)5Xб !z/{gzd70*7E@.*@?z~CYl V䡠e&S>0Lj}RE\}Y3buޤࣣ18@/!kS|"87&_R񵉇ᴿBDXw!LxV}OxG2&In]PWj}mt}l(IyŮwu3HrO0Uc]$|r*MWm) 7|l|<7vl!A|OJw tN;&ּd]~ofnH`N_A ED9 JTⰹ }CSbzcKY(f\u O=/: qV*-oݽOiOįaDt.kj8Z6"Ԥ#I KTQ]AerXY0[!p AjWfSԆ緮d]]/B@m D jxkAvB+{vSr?fIñ?JzR3e\Ouen3-Niue\xu.qdzBnS3A;LvQNEa#]MβN2 %LD-|R;Ϛȶ-i15Df[hpwV+ Γ8ξ}gӨq1&<qG˳2&pjy?S1F/&_uF

我想知道关于小学,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的知识点,比如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表达方法和方式这些.我语文基础差啊,要读高中了,得补救了.
我想知道关于小学,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的知识点,比如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表达方法和方式这些.我语文基础差啊,要读高中了,得补救了.

我想知道关于小学,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的知识点,比如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表达方法和方式这些.我语文基础差啊,要读高中了,得补救了.
第一部分 议论文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一、论点的特点:①正确 ②鲜明
  归纳论点的方法:
  1、标题
  2、文章开头
  3、结尾
  4、中间:
  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
  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综上所述;总之……)
  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二、论据
  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七、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第二部分 记叙文
  一、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
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
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
  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 × × 身份、 × × 地位、× × 处境、经历以及 × × 心理状态、× × 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 × × 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 × × 性格特征或 × × 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 × × 思想,揭示了人物的 × × 性格或者 × × 品质.
  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 × × 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 × × 情感、预示人物的 × × 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 × × 时代背景,渲染 × × 环境气氛.
  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
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
3、注意语气或语调.
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
5、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
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 × × 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为下文 × × 埋下伏笔
  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3、为下文 × × 埋下伏笔;
4、为下文 × × 情节作铺垫;
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八、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明 × × 题;
2、总结全文,深化 × × 中心;
3、首尾呼应;
4、点明 × × 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6、点题;
7、前后照应;
8、首尾呼应.
  九、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渲染 × × 气氛;
2、烘托人物 × × 性格(感情);
3、点明 × × 中心(揭示主旨);
4、突出 × × 主题(深化中心).
  十、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
1、找文章标题: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
2、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特别是抒情散文中)
3、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
4、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断.
  十一、概括段意
  (1)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 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 + × ×人(组织或单位)+ × × 时 × × 地 + 何种情况下 + 做 × × + 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
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 + × ×景物 + × × 特征.
例如3:(议论文)运用××论证方法(或论据)+ 从 × × 角度(方面)+ 论证了 × × 观点.
例如4:(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
(3) 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的短语合组合成句.
第三部分 小说
  一、小说三要素
  1、人物2、情节3、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情节内容及作用:A、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B、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C、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D、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情节的总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A、叙述: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例1:他走了. 例2:我们爬上了山.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例2、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例1:《最后一课》中: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例3:祖国啊,母亲!我爱你,中国!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
  例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上了轮船,离开钱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情:“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作用:1、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前者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 2、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述观点.
  E、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作用: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特点. 例如:这张桌子是方的.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
  2、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谐相处),分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第四部分 说明文
  1、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A、题目;B、首段;C、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2、说明方法分类和标志
  分类和作用:
  一、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 × × 特点.
  二、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 × × 特点.
  三、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 × × 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 × × 特点.
  五、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 × × 特点(地位、影响等).
  六、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七、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 × × 特点.
  八、引言论: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3、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⑴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⑷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4、说明顺序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说明顺序表现:
A、总分结构:总—分; 分—总;总—分—总.
B、 先主要后次要.
C、 先原因后结果.
D、 由现象到本质.
E、 由性能到功用.
F、 由一般到特殊.
G、 由整体到局部.
  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6、说明文分类
  1、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
  2、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
第五部分 散文(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一、要把握文章“线索”.
  二、要抓住散文的“文眼”.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
  三、要借助想像领会作品的内涵.
  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
  四、要体会散文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细处落笔,以小见大.
4、侧面暗示.
  五、要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从修辞方法或者表达方式分析)
1、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
2、品味散文语言的含蓄美.
3、散文语言富有音乐美,具有诗情画意,.
  六、散文特点:“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
第六部分 语文知识
  1、常用修辞方法
(1)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 × × 特点;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例1: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例2: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 拟人(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其作用是使所写“物”色彩鲜明、亲切自然,描绘形象生动,表意丰富.
例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揭示事物的 × × 本质,烘托 × × 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例2: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例1: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5)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例1: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例2: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6)引用:说明文、记叙文: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在议论文中,作为论据可以增强语言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
例1: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设问:作用:强调问题,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例1: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8)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例1: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例2:“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9)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例1: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例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例3: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10)对比:突出强调其中某一对象的特点.
例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1)反复: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
例1:“盼望着,盼望着,……”强调了盼望的急切.
例2: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12)反语: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例1:(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 × × 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 × × 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 × × 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强化 × × 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 × × 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