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评述孔子的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03:19:54
谁能帮我评述孔子的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
x[Yr#ɑ uK#iڬM}>f0&@$ HV$$.EbҍW {Z`fd/=}?͘VN wT=U; Q [~oGèU?}۟YG9J}WQm o*{忮_fBv.^&_ɼJZjPtQ'+{8']wx|QGM4ٖs^WҨQm=ﻪ)SU2jm=NNewϽ-+s ma_ xjT;`;<uN9~VRuFU*2 ۍJݨ|rSHZU` փ:I( u;nn9O4~@ʉZXI3f^L3_ؼ4AѢ+-Mʐj8M5JQNu/Q⬷!MeMؾ%1{uz*y8e5ӂaب}F+9{U,:`zEx%Tr eSGqLW/U 7&,yƦJnq&} ͔qN/0e0eO(%{:26Y-2>145{n~9eG/6#Kɂ*_=U)Mu}7HS]P-̰ r 6~zUC.q&ޝty,F.]0¯Uԩ F97u\eRdha1oT]]*0hQ)nd㠌Q=JW4Dgfi wAczkR4}ya6~̽x^;q\5;U &cY`4#/zNE#I$ `֌>͜x.7 Y$fhKzOU0TPS44 Ʊ""HsX(yLa Z6Q+6Cn@ o4XҥYjF3LsSlr޾ei̷̶sDG1~x6\RWTw(XLJ6E/lYP30P{D{& c7@ 9LsYh5I_ZW>"@U.1fY 鼓S\uҷ -QD5U2nɔl1vl vnG)7}t8MݫF.Yq`u"bQFþ}0%7v|D&pAbu>Z!m#s)%O +Q1Eh!4QMxJWhy#ri q&";1!2 D 3&~۩+86aڮ>}pzb!aiW}H,E`_NR4z>~!8?so?懲 q{]1la ^w 6ܝAs-pM2 $A4V`yw$8B^ O4jPnjF3pg t w)?otЖTuĴCuv꺤s~GGRV͟[9`!EP]8rau] ht0;zȽ9B6-u~;6 Ŝ;ۼ+Վ5aP+=䓏[ !t'L+g`-.$eJ,sIo[FK6{EgDUnt4C̆^J "-ǧR}4rlP ,' {H3 '/z 1 )[A1D؍9;|x[=:<;&FVm>y@WF,uY KEBqc q,98^s5ڌ PeN%V'\eLsaNL#<tՒ#~$b]n]ZEs6̟+n= &M}r KTCpjAU4Jϧİwŝ򇪧szDEN(rkeJPS||ܻiۗO|ר^tJ,+jx3YûZ\]d)^;8"Qt̜XqRf bAm^Ƕ;Hl 1$.HPݐmL򋱽UW/!u fƕb!pst5[úޓZ~Ob2L,Pܟc35(˚궅U^{2zPynal$= [7/Pq^ 1P= sjٽn:R޺;/.f<#?;@̯|Geb5ydGYyָLU~9CDr6,b`3 Qh̲[-bh6:<GăΞ/ِ-`v~|xj,IG#=dk~jG8-iL'JbB>%v:d5Za&ZT*,U ,Q Joé݆MYѢ^HƜ_.w]vav+KÊE>؆Np̥eJx7sw%J7h}_)ABZdmE?q.EL<&T6sVGCҒYZN޾Œ ', 06Z/G‹,L$Oehq&:>ݳ/U4uSB΋Q~o+G7m1p 5mv6Tgnm`vc†BܫMsErCWt[Y-^5= R*WB7mAKǓ.ͽY o*7޲Q&+Q؉%w1;8 >@0axXݬǢe5*<4j$'h^B#iL ^8/OC7%^w:mAL8j?z #SZM@yb ]=vm4YW$֋s\Ё.PJb6F, i:/;ѻَK)dyZ:%7kO?Xc%eqeoS}O3֧3{f !YNw"$BOk;v(S=y&vS v81Bݭ/!؅>K@^MKAvvUw-6Xa}q]b\mtLLL S\ۊm< (tY'֐s奰'x! Q2:3/ZLm}shYP*?b; o#]plS]ģFt3OlV':7Ap#ñn!&^uVZ`*SK|`>n1x*% Af6yNا_rIU1 ֚V#8DvAZ eq:Yǒ$L{lj'et몁f΍ ep$KF/2]rhoT5d>έPWñɦ [h'=. Y49 QϽ n4{е-I+UQ{4V}P#H5)Eundo_z+%*%h;2Y)yŮwpv-;F.Rsլbe7(({}O7.t_+Ŝ4 XDV |]i?$ 0}4u omϭyfy_qLȊ{/6ԢusYLNOa'˕Dx'tA|?u&m}T֋|撅TM V /6-ο-sx`?D^.od2ؕGiCG+ڷmc]GjIbG$c Pih\'^;|F%ܰk~%;Y!%*a0t+gm;C3pt< 0|@4'ԧ8B$~kST6E rK4cIcABC!D>p Gn0څfd*emʳʗYDva\-5Q~}1ڙVɰI0E;vJB#tdW6oa`NmWfYt;0Z"nNZމ@Fo3vT`O{ցMt#a^b$'@SJ\LkkfX s4ҟ)Kx.yt.;vcptW֦im؋ : ߅=ju NX,Z+t$m/g$;6GN'Q]#XR~ÈfߞxY1m]??[FN0^$IVD54w[$5:,xԹʰG>g9 f%\cͦh ccC21x`N;w0 ;1',ZP) "fWM:n x |Us;1JǸGGl.:ó{gɇyr !0~Ln ]9oX>o'IQ >TY cNpf KQTv/,fGD\nگ{dFEY_kY~uQ*ï9MٮN@x%2N kl%OLf KlYwqo6se)u~N.pIӤ(M;ubi`OkׂJ a^휴r5uu><9wo* K=t#aHȷ}wq`>Ⱥ]UU=f7wb姒f ^ClJ*5‡5 νiC_)2~aqi٭ݪlDVU`P ** [V%-"VQE*3m\1U,gWQ(k sdS,+L>˳_`Z)\b[/ND{1|sk/ *Y}5(a^c`#g9X$?%5xXP\&%\,氱S|,,FU8Y~ BX%jbfYP4fYA|Q[ ZU/*Gw%.hi Sh!D{'M S."j1/ji|*Za1W$lQ7?+-Uh[Jܢϣn2W&oBDߚ6[!IepѴB.`q$p2;kJSE%\EQhKH]SN:E]!vqgC.+L$^gg,wqwOi^|ig^f{񽂷̜E- _KPrҗvӾ.$~Uf~6b +XӮ66@8r6XQ^%C<+nLxF9Lz:{%QIjmlRYzg^ Ó0ɿav#f XbڰWMbF\1f}&W}vglng ޘJ13`)wL>=ܚd_I)doа>K#%0C%$%H;I'y2y㫔`!#mie,$w.W2T>,wd 3|{7E-#|٢le ȉ$[4Fk6.7798 A^@9Uhcڙ. Գb(j3…y4066FuMRѴOt}nh|pG iT&' Jلxi|ˊ[_q՘q4qp5v-M!zs r)rFУirƹN SXc.+b~Q[2k|1gZ9s,Ěm.oΌ3is%4̡[TYt[3B.`҅_тCl:AoM:W.7^31ηiZM:]v,֙w/9-oM4dz;` /0<>I={џ o+PDY RÄq6JBӀѷP

谁能帮我评述孔子的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
谁能帮我评述孔子的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

谁能帮我评述孔子的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
孔子教我教语文[汤友明-原创]

[内容提要] 孔子语文教育的成功,得益于:①高瞻远瞩地将教育目标确定为培养“治国、平天下”的人才,②采取各种方法循循善诱地教导学生.我们这些现代教师应从中得到不少启发.
[关 键 词] 孔子 语文教育 思想
孔子一生“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其中德行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突出的有:冉有、季路;言语突出的有:宰我、子贡;文学界突出的有:子游、子夏.孔子被后人誉为“大成至圣先师”,而记载他言论的《论语》在后世评价很高:“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些成就的取得,我认为,得益于他良好的语文教育理念.我归纳为以下两点:
一、高瞻远瞩定目标——“学而优则仕”
孔子认为学习的作用很大.《子路》:“一言可以兴邦.”说话与国家兴衰关系密切.《阳货》:“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言为心声,知言才能知心知人.
正因为学习的作用很大,孔子便删定六经作为教材,教导自己的弟子认真学习.孔子说:“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史记·滑稽列传》)这里,孔子把学习六经的作用提到了治国的高度.
如:孔子认为《诗经》的作用有七点.《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学习《诗经》作用可谓大矣: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可以提高人们观察社会的能力,可以使人与人合群,可以抒发心中的愤懑;近可以用诗中的道理侍奉父母,远可以用诗中的道理侍奉君主;而且可以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这七个“可以”,就是《诗经》的七点作用;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于情绪美感的,关于社会生活的,关于语文知识的和关于文学修养的.所以孔子说: “不学《诗》,无以言.” (《季氏》)不学习《诗经》,就不善于应对,就不能办好外交.
又如: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即:不学习《礼》,便在社会上无法站稳脚跟.
那么,孔子确立了怎样的培养目标呢?我将它们概括为三点:
1、倡导“文”“雅”,反对巧言.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语如果没有文采,那么它就流传不远.又说:“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颜渊》)文采和内容同等重要,好比虎豹和狗羊去掉了身上有花纹和色彩的毛后,这两类皮革就是一样的了.这说明孔子追求语言富有文采.《论语》是孔门弟子与孔子的对话记录,有些带有故事性,人物的神态描写也十分生动逼真,这正是孔子及其弟子讲求文采的证明.
孔子还说:“《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即礼赞时用的那些《诗》、《书》里说过的,都是雅言.如结婚时礼赞用的“之子于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类.孔子要求以周礼的仪礼作为行为规范,以《诗》、《书》的文辞作为标准文辞.
孔子反对巧言.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花言巧语,一副讨好的脸色,是很少有德性的.又说:“巧言乱德”.确实,直到今天,那些花言巧语、阿谀献媚之人,无一不是吞噬社会正义的毒瘤.
2、倡导“仁”“礼”,讲求诚信.
《宪问》:“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言与德关系至为密切.“德”从何来?靠“仁”和“礼”的倡导和实践.
仁与礼的倡导,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孔子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
一部《论语》,涉及“仁”的有58章,提到“仁”字的有百余处,可见孔子对“仁”的重视.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了追求这个“仁”,合周礼的就叫“仁”.
仁,又是礼的核心.《颜渊》:“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合于周礼的东西不看,不合于周礼的言论不听,不合于周礼的话不说,不合于周礼的事不做.所谓合周礼,就是合乎奴隶制社会的种种礼仪.
《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并用周礼来约束自己,这样,就可以不想入非非,犯上作乱了.博学于文,必须约之以礼,说明学文与习礼是紧密结合的.
有仁爱之心,有好的礼节,还须讲求诚信.《公冶长》:“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开始我对人,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子路》:“言必行,行必果.”言语和行动,行动和结果是紧密相连的,有此言必然有此行,有此行必然有此果.言行一致,就是诚信.
《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守信.“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才算是好学的人.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以《诗》《书》等文化知识来结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仁德.可见,诚信交友有助于自我修炼仁德之心.
3、养就“德”“才”,从政治国.
孔子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做了官的人,尽力干好本职工作外,尚须不断学习;没有做官的人,要在学习取得优异成绩后再去做官.这两句话指出了学与仕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了使学生学成从政,孔子特别注意德教为先.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这就是说,应使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高尚的道德情操,博大的人道精神,以及广泛的业务知识和高超的业务技能.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德才兼备”四个字.前三条讲德,后一条讲才,德放在首位.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年轻人要先把孝父母、敬兄长、言而有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好以后,有多余的力量再去学习文献方面的知识.这里,不仅强调了德为才先,而且指出了德教包括孝、悌、信、仁等内容.
为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从政人才,孔子删定六经作为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行和才能的培养.他说:“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净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礼记·经解》)即:言辞温柔、性情敦厚,是用《诗经》教育的结果;通达于政事,鉴古知今,能高瞻远瞩,是读《尚书》的结果;胸怀无所不包,性情豁达顺畅,是音乐陶冶的结果;心里洁净如洗,能知天地精微,是学习《周易》的结果;谦恭朴实,待人接物庄重诚敬,是学《礼》的结果;熟知列国历史,能比较各国政事得失,是阅读《春秋》的结果.
既然学习的最高目标“治国、平天下”,孔子作为师长,便极力推荐人才.对自己的弟子,只要谁学习出色,确是人才,孔子都加以推荐.如:孔子说,“雍也可使南面.”(《雍也》)即指他的弟子冉雍可担任一个地方或一个部门的长官.“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雍也》)即:孔子讲到仲弓(即冉雍),说,耕牛生下的牛犊,长着整齐赤色的毛,端正的两角,虽不想用它当祭品,山水之神难道会放弃它吗?意为:既然仲弓是个很有德行的人才,那怎么能因为他的父亲下贱而弃之不用呢?
二、 教书育人有奇招——“循循然善诱人”
孔子是我国划时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的弟子赞扬他“循循然善诱人”(《史记·孔子世家》).“善”在何处呢?
1、因材施教.即:在教学中坚持对不同对象施以不同的教育.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这是就程度来说的:具有中等以上水平的人,给他讲授高深的知识;水平不及中等的人,就不要把难于理解的知识传授给他.正因为针对各人的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孔子培养了“德行、言词、政事、文学”等方面各具专长的人才.
2、兴趣先行.孔子说:“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为政》)他教育学生,首先从“志于学”开始,强调学生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因而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知道的人赶不上喜好的人,喜好的人赶不上乐于实行的人.让学生树立人生的远大目标,培养自己学习语文的强烈兴趣,并积极投身语文实践活动.
3、启发诱导.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述而》),就是说,学生不到急于求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学时,孔子总是用“能近取譬”的比喻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困难问题;并要求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4、多听多看.《雍也》:“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不轻于下判断,要存疑,把没有疑问的地方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能少犯错误;要多看,有危险的事情要回避,有把握的事情就去做,这样就不会后悔.多闻多见,是把话说好、把事做好的一条基本途径.《论语》一书里,言“闻”的有50多处,言“见”的有70多处,可见其重要.
5、学思结合.《为政》:“学而不思则罔(受欺),思而不学则殆(疑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茫然无所得的地步;只思考而不务学,其思考便是没有根据的空想,也会陷入迷惑不解的境地.既重学,又重思,学习与思考相结合,这是求得知识的必要方法.
6、温故知新.《学而》:“学而时习之”;《为政》:“温故而知新”;《学而》:“告诸往而知来者”.这些是说,复习,是巩固旧知识、增长新知识所不可缺少的手段,知识的获得建基于经常的练习和复习.我们教师要摒弃“满堂讲”,一定要让学生有足够的练习和复习的时间.
7、不懂就问.孔子反对不懂装懂,他认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孔子主张“毋意(不凭主观臆测)、毋必(不武断)、毋固(不固持己见)、毋我(不唯我正确)”(《子罕》).因此,他主张多问,对学生的提问给予高度赞扬和积极回答.《八佾》:“子曰:大哉问!”问题问得中肯,意义重大.《颜渊》:“子曰:善哉问!”问得好.一部《论语》,有100多次提问:问仁、问礼、问政、问孝、问知、问士、问耻、问行政、问君子、问成人等等.另外,孔子自己问,学生答,更有一种别样的教师风采.孔子还重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育学生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就经常请教别人,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述而》).学生称颂他是学无常师.在他的影响下,学生曾子提出了“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太伯》).
8、学而不厌.《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习,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像加工玉石,琢了还得磨.这就需要“学而不厌”的精神.孔子自己不但 “学而不厌”,而且“诲人不倦”,无疑是学生面前活生生的学习楷模.
我想:我们现代的语文教师,如果能认真吸取孔子语文教育理念的精髓,鉴古知今,与时俱进,就一定能开创现代教育事业的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赖力行.中国古代文论史. 岳麓书社2002.10
2、 杨伯峻.白话四书.岳麓书社.1996.9.
3、 程昌明译注.论语.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9.
4、 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上册).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7.
5、 周庆元.语文学科导论(讲稿).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
6 郭瑞林.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

孔子教我教语文[汤友明-原创]
[内容提要] 孔子语文教育的成功,得益于:①高瞻远瞩地将教育目标确定为培养“治国、平天下”的人才,②采取各种方法循循善诱地教导学生。我们这些现代教师应从中得到不少启发。
[关 键 词] 孔子 语文教育 思想
孔子一生“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其中德行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突出的有:冉有、季路;言语突出的有:宰我、子...

全部展开

孔子教我教语文[汤友明-原创]
[内容提要] 孔子语文教育的成功,得益于:①高瞻远瞩地将教育目标确定为培养“治国、平天下”的人才,②采取各种方法循循善诱地教导学生。我们这些现代教师应从中得到不少启发。
[关 键 词] 孔子 语文教育 思想
孔子一生“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其中德行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突出的有:冉有、季路;言语突出的有:宰我、子贡;文学界突出的有:子游、子夏。孔子被后人誉为“大成至圣先师”,而记载他言论的《论语》在后世评价很高:“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些成就的取得,我认为,得益于他良好的语文教育理念。我归纳为以下两点:
一、高瞻远瞩定目标——“学而优则仕”
孔子认为学习的作用很大。《子路》:“一言可以兴邦。”说话与国家兴衰关系密切。《阳货》:“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言为心声,知言才能知心知人。
正因为学习的作用很大,孔子便删定六经作为教材,教导自己的弟子认真学习。孔子说:“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史记·滑稽列传》)这里,孔子把学习六经的作用提到了治国的高度。
如:孔子认为《诗经》的作用有七点。《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学习《诗经》作用可谓大矣: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可以提高人们观察社会的能力,可以使人与人合群,可以抒发心中的愤懑;近可以用诗中的道理侍奉父母,远可以用诗中的道理侍奉君主;而且可以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这七个“可以”,就是《诗经》的七点作用;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于情绪美感的,关于社会生活的,关于语文知识的和关于文学修养的。所以孔子说: “不学《诗》,无以言。” (《季氏》)不学习《诗经》,就不善于应对,就不能办好外交。
又如: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即:不学习《礼》,便在社会上无法站稳脚跟。
那么,孔子确立了怎样的培养目标呢?我将它们概括为三点:
1、倡导“文”“雅”,反对巧言。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语如果没有文采,那么它就流传不远。又说:“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颜渊》)文采和内容同等重要,好比虎豹和狗羊去掉了身上有花纹和色彩的毛后,这两类皮革就是一样的了。这说明孔子追求语言富有文采。《论语》是孔门弟子与孔子的对话记录,有些带有故事性,人物的神态描写也十分生动逼真,这正是孔子及其弟子讲求文采的证明。
孔子还说:“《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即礼赞时用的那些《诗》、《书》里说过的,都是雅言。如结婚时礼赞用的“之子于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类。孔子要求以周礼的仪礼作为行为规范,以《诗》、《书》的文辞作为标准文辞。
孔子反对巧言。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花言巧语,一副讨好的脸色,是很少有德性的。又说:“巧言乱德”。确实,直到今天,那些花言巧语、阿谀献媚之人,无一不是吞噬社会正义的毒瘤。
2、倡导“仁”“礼”,讲求诚信。
《宪问》:“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言与德关系至为密切。“德”从何来?靠“仁”和“礼”的倡导和实践。
仁与礼的倡导,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孔子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
一部《论语》,涉及“仁”的有58章,提到“仁”字的有百余处,可见孔子对“仁”的重视。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了追求这个“仁”,合周礼的就叫“仁”。
仁,又是礼的核心。《颜渊》:“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合于周礼的东西不看,不合于周礼的言论不听,不合于周礼的话不说,不合于周礼的事不做。所谓合周礼,就是合乎奴隶制社会的种种礼仪。
《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并用周礼来约束自己,这样,就可以不想入非非,犯上作乱了。博学于文,必须约之以礼,说明学文与习礼是紧密结合的。
有仁爱之心,有好的礼节,还须讲求诚信。《公冶长》:“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开始我对人,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子路》:“言必行,行必果。”言语和行动,行动和结果是紧密相连的,有此言必然有此行,有此行必然有此果。言行一致,就是诚信。
《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守信。“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才算是好学的人。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以《诗》《书》等文化知识来结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仁德。可见,诚信交友有助于自我修炼仁德之心。
3、养就“德”“才”,从政治国。
孔子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做了官的人,尽力干好本职工作外,尚须不断学习;没有做官的人,要在学习取得优异成绩后再去做官。这两句话指出了学与仕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了使学生学成从政,孔子特别注意德教为先。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这就是说,应使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高尚的道德情操,博大的人道精神,以及广泛的业务知识和高超的业务技能。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德才兼备”四个字。前三条讲德,后一条讲才,德放在首位。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年轻人要先把孝父母、敬兄长、言而有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好以后,有多余的力量再去学习文献方面的知识。这里,不仅强调了德为才先,而且指出了德教包括孝、悌、信、仁等内容。
为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从政人才,孔子删定六经作为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行和才能的培养。他说:“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净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礼记·经解》)即:言辞温柔、性情敦厚,是用《诗经》教育的结果;通达于政事,鉴古知今,能高瞻远瞩,是读《尚书》的结果;胸怀无所不包,性情豁达顺畅,是音乐陶冶的结果;心里洁净如洗,能知天地精微,是学习《周易》的结果;谦恭朴实,待人接物庄重诚敬,是学《礼》的结果;熟知列国历史,能比较各国政事得失,是阅读《春秋》的结果。
既然学习的最高目标“治国、平天下”,孔子作为师长,便极力推荐人才。对自己的弟子,只要谁学习出色,确是人才,孔子都加以推荐。如:孔子说,“雍也可使南面。”(《雍也》)即指他的弟子冉雍可担任一个地方或一个部门的长官。“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雍也》)即:孔子讲到仲弓(即冉雍),说,耕牛生下的牛犊,长着整齐赤色的毛,端正的两角,虽不想用它当祭品,山水之神难道会放弃它吗?意为:既然仲弓是个很有德行的人才,那怎么能因为他的父亲下贱而弃之不用呢?
二、 教书育人有奇招——“循循然善诱人”
孔子是我国划时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的弟子赞扬他“循循然善诱人”(《史记·孔子世家》)。“善”在何处呢?
1、因材施教。即:在教学中坚持对不同对象施以不同的教育。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这是就程度来说的:具有中等以上水平的人,给他讲授高深的知识;水平不及中等的人,就不要把难于理解的知识传授给他。正因为针对各人的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孔子培养了“德行、言词、政事、文学”等方面各具专长的人才。
2、兴趣先行。孔子说:“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为政》)他教育学生,首先从“志于学”开始,强调学生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因而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知道的人赶不上喜好的人,喜好的人赶不上乐于实行的人。让学生树立人生的远大目标,培养自己学习语文的强烈兴趣,并积极投身语文实践活动。
3、启发诱导。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述而》),就是说,学生不到急于求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学时,孔子总是用“能近取譬”的比喻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困难问题;并要求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4、多听多看。《雍也》:“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不轻于下判断,要存疑,把没有疑问的地方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能少犯错误;要多看,有危险的事情要回避,有把握的事情就去做,这样就不会后悔。多闻多见,是把话说好、把事做好的一条基本途径。《论语》一书里,言“闻”的有50多处,言“见”的有70多处,可见其重要。
5、学思结合。《为政》:“学而不思则罔(受欺),思而不学则殆(疑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茫然无所得的地步;只思考而不务学,其思考便是没有根据的空想,也会陷入迷惑不解的境地。既重学,又重思,学习与思考相结合,这是求得知识的必要方法。
6、温故知新。《学而》:“学而时习之”;《为政》:“温故而知新”;《学而》:“告诸往而知来者”。这些是说,复习,是巩固旧知识、增长新知识所不可缺少的手段,知识的获得建基于经常的练习和复习。我们教师要摒弃“满堂讲”,一定要让学生有足够的练习和复习的时间。
7、不懂就问。孔子反对不懂装懂,他认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孔子主张“毋意(不凭主观臆测)、毋必(不武断)、毋固(不固持己见)、毋我(不唯我正确)”(《子罕》)。因此,他主张多问,对学生的提问给予高度赞扬和积极回答。《八佾》:“子曰:大哉问!”问题问得中肯,意义重大。《颜渊》:“子曰:善哉问!”问得好。一部《论语》,有100多次提问:问仁、问礼、问政、问孝、问知、问士、问耻、问行政、问君子、问成人等等。另外,孔子自己问,学生答,更有一种别样的教师风采。孔子还重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育学生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就经常请教别人,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述而》)。学生称颂他是学无常师。在他的影响下,学生曾子提出了“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太伯》)。
8、学而不厌。《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习,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像加工玉石,琢了还得磨。这就需要“学而不厌”的精神。孔子自己不但 “学而不厌”,而且“诲人不倦”,无疑是学生面前活生生的学习楷模。
我想:我们现代的语文教师,如果能认真吸取孔子语文教育理念的精髓,鉴古知今,与时俱进,就一定能开创现代教育事业的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阴九曜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