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C是AB为直径的半圆的一点,CH垂直AB于H.直线AC与过B点的切线相交于D.已知C是AB为直径的半圆的一点,CH垂直AB于H.直线AC与过B点的切线相交于D.E为CH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D于F.直线CF交直线AB于G.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30 20:00:15
已知C是AB为直径的半圆的一点,CH垂直AB于H.直线AC与过B点的切线相交于D.已知C是AB为直径的半圆的一点,CH垂直AB于H.直线AC与过B点的切线相交于D.E为CH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D于F.直线CF交直线AB于G.
x=kSǖenm"d4#! 7sFpU[wkk%sCػ Yo  6< ۼcP|I>==#ԽaVLyӧ9ݚ|zK΃XGi/Wi,ݴ'o PK:ڏrSgOS9w,MU:qcX+u_xP<[ۀSGje_UTisjqhᄑ˙S&sl:π RdVn;H55CW{}98!+?m x@{{qY+9̓rϷ7;M0:2ύ+l۫ovMWt{^{pvJ{ȫ8v(]uYOlsslss^?GVQh:I@R~ӞSXA#j2LP+?ڂY\u~ٛTt *-g`@cݤ@|V2x d v4wAdrL`́FkFNaE3Tu-ؙg"vt N$">-7DKI빜zݥ5;j׮]9q+Sĥ;7]ԛ?.]t4;-jzO}V[o論"mBmf4{{ZɞdokoKsJmɞn1 P"j\H5DZ rd,Q)K$iIJ^M$ֈih[|J=^ aЍ0npohM VWy|:nźcq_;XY >wNEogt[VwZ;nj#nCeKm9 㥽{CY\!hX#,6;?9 5{z *>A AE@}P-$T'(FdvjMm]8ZK-u_|I'hH-%e4C<%~Mzͽt(xuMPDU?je㫫kvg n6~u xL5UwyMCN: Np9).dEj`@j'\9&-v՟?,L GɅm).DG \Z#b8|3x 2?{r*NEE:8lǽ$0%D ZNo)T ėS 8/[N}0CM7qX#Jdkw~&5VFyŪݠ&.dWCHT05%=APV| M{BC7JIԚPJxcV\0W7l왫FA?Xc@ ?|.y_f/ra-`48[Jq/[Dp$OzVPy76N#Nq/ ߂h N5z~GAE `|'PRk7H:}GˡN(zɻ #E5wu䤧IA-,x- r|ֽ8VQBQoDW[{TكdӭVEarlLZ,Ozu:`^h닗j(V:*M.ML-lSY{H]:J&T ^խc1~h1Yl7?lj, !fj: 8!gJ)ͺqRwh<,KBfYc䦣biɸ!j/ Q\-Qvq< DZ8V͗YG{g4hӼ1u r%V (Oš*},qxe hj%qq<==vw[@<; {aТZbhjkFȤMx=NL!`C-̩egMϞH-4] ^=nx^9d`BRy&Eh¨us_oy1U[缼i#ԊbN8ګeQPlcg; aoykv@MIf!וM' } fBgy&XXm@)uIe5yJQx*H"O9,ag`_6Ւ܍C ;L``wuyuclK܀t f*Tף&_K RZF-(O".~:tOz)q0o\ejt=ch1rx B_S7T)kU tfτ #96kFT3>XA;U=8Shk5Hurο{:gҁaIcwo)+RogWrvq;h|zP&7^gjdC^[%G;!Z_jj0 kj?7~ta7ZBN5 ]hx\>i<L~w8̓Y.wp-CJEYPd). t+1" pUʕ'v#*=A[" 2QCB;v 3hh/7|Fl):(Q⎚Usn*FtDS]fzZ> @b-iA]xa BP*{pH #5,"_eÇ[F#9+# eȳp~jJ/"ި ㊴T_62h4+aMO7%-3G=\DBe6?]a]gIg""|xnS>#T3F\)Z}C"obŽ~{$NDN~^|#,vb: E e=ّQnE[W Q_+Fw!A#w.FԽr>O# Bx I1L"ҝ]h!8lV\p\bF-Aظ?*XՆ.#du4~CVv-[yYn; X*x6ZX sBД}I֏D".ZYW@ SRYY/gs^#(ࡩVs ce=%0 oKPGgY:;4#2 ;]v6_26HZߞ | VDH}l7gq]2o sY}H VZ g|LXVB8dL3¿ZZo0kAC37ۯWן{{߶7ֈ;G\B;y^`*ٽs~ LV '`AKdX4DROd$4(в&YjѮuz:}[IxM`#W,AOy52\Mrf뷙<тIl/4DOCplv@NGCi xlxrva^KkDye4kp+ѷBwgVQP`Fc]q/1HqJqNQ*{ZrK}`C۫+th+t D?ҥ.z-)_ #oEcA A2\'O14tliDPDADg@bL%3?ɄTߨx6ŰZ-+fPhsndGN^گ'k*kKxZ9\RZ7eg ԅ1jO},ly l)lUELg` 0bP&j73&53WdRf!&¹}B14+P>{KӰ{O}˟SޢGVMo3r "?\f@w t놡aha $ntԍi4h5zGMLfr(@@QDfXt AX/ <ьF @=آ4Fhc+QePrn64ItCVJ6? JB3XK#" +l=fLy$@Ճr=2y;Fc(yy-0L4z`i79%фw< }DS`1+0AS?=w qm6._)n͗Jcд+OA^y y,Rz/ot|/ ';{j޴uڙm_gGd֕K,9ʺ\oJ /W+_cO#ookHr_~J4k 99<|-ÒS ˫%wb/ R:$11~d7(3Ԏ0;Z45GWxJx:ăEAW ]D'D:ڱo^v}c'w\܀0\ܼn&-`&p hi/ybeҔ+u\ӳ"S<)ٜciz3׺5_gHe SY{Y+$(DNi)0 ,Q?N|3 I 5J\]{{N R_ g?XK4vlޥ*מ!qW;tr:?(anKض7Q3Wh=}..9CW:Y{P̒} $jvfEHy^W~c姓RBD:TJ7+F e>CB iNsBcwN )YލYqqG'tnޡ Ng+LB)!ȣ"[ `*F|0\ jqZcCx*; wYD5bpB^](sUL_Ui?U{ZdנT8h%t~Ik&UAˠ3x'9h u | ȗ|ij~._QwIٰ 8qe|_i:F%vE}iN$25' pb! QQv!eg9Tՠ8zC3!ZP.yUk?h+Ӽ.&m:VbwڡyPj+Uaᤆ%rTD^ .]/ Vnl+7hK[ ̾K4$6l;73N*_bԻ%V&EY^],cwh'鷅!!(l+'qg[V`{+_r6{[ 2X=lA!>x#@|s9}!QK# ׆, ߙg-{!(BL ='Y@8i3v+:Ci81>g t\wݝl3n n?v4a&Fl`L)E^ДĹgt PRRGVߓ$# % RJLDf@-͑["i"J=1Ww'8$-EOWp~}c*g.~SAn@ -^aEW4#/+(M,?Ϳsþx~(SY"1t~y4:{.C5Cgo9'M?gX?z[X$qx&@`);mjԁ}NhOuOrcNw*(0׵\rGg܂:7arXcbt%8~?VR|ɾvzox̹ ,eq4jAbxž!N_{XHbe[ǜs[/a^\(ͱk0Qm,'iѰ

已知C是AB为直径的半圆的一点,CH垂直AB于H.直线AC与过B点的切线相交于D.已知C是AB为直径的半圆的一点,CH垂直AB于H.直线AC与过B点的切线相交于D.E为CH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D于F.直线CF交直线AB于G.
已知C是AB为直径的半圆的一点,CH垂直AB于H.直线AC与过B点的切线相交于D.
已知C是AB为直径的半圆的一点,CH垂直AB于H.直线AC与过B点的切线相交于D.E为CH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D于F.直线CF交直线AB于G.
求证 CG是圆O的切线
求证 若FB等于FE等于2 求圆O 的半径

已知C是AB为直径的半圆的一点,CH垂直AB于H.直线AC与过B点的切线相交于D.已知C是AB为直径的半圆的一点,CH垂直AB于H.直线AC与过B点的切线相交于D.E为CH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D于F.直线CF交直线AB于G.
证明:(1)连接oc
建立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coh=α,圆半径为r.
则H(rcosα-r,0),  C(rcosα-r,rsinα)
由三角形AHE∽AOF
AH/AM=EH/FM
代入即FM=rsinα/(1+cosα)
所以OC向量=(rcosα,rsinα),CF向量=(r-rcosα,-rcosαsinα/(1+cosα))
因为OC向量乘以CF向量等于零(过程此处略去)
所以OC⊥CF
所以CG即为圆O的切线.
(2)因为FB=FE=2,
所以F(0,2), E(rcosα-r,1)
所以EF向量=(r-rcosα,1)
由EF=2得:
r²(1-cosα)²+1=4,     
又因为rsinα/(1+cosα)=2
联立两式得α=60°或120°
当为60°时,r 为2根号3,当其为120°时,r 为2/根号3.
经检验,两者符合.
本来以为可以插多张图片的,结果只能插入一张.如果不明白,继续问.

1
设AB中点为O,圆心O
C是AB为直径的半圆的一点,CH垂直AB于H.直线AC与过B点的切线相交于D. E为CH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D于F.直线CF交直线AB于G.
CH//BD CE/DF=AE/AF=EH/DB
CE/DF=EH/DB CE/EH=DF/DB
CE=EH,DF=DB
OF=OF,OC=OB
三角形OBF全等OC...

全部展开

1
设AB中点为O,圆心O
C是AB为直径的半圆的一点,CH垂直AB于H.直线AC与过B点的切线相交于D. E为CH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D于F.直线CF交直线AB于G.
CH//BD CE/DF=AE/AF=EH/DB
CE/DF=EH/DB CE/EH=DF/DB
CE=EH,DF=DB
OF=OF,OC=OB
三角形OBF全等OCF
角OCF=OBF=90
CF切线
2

收起

1

什么东thn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全部展开

什么东thn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
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
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
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
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
相等
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
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
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1. 椭圆: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定长大于两个定点间的距离)的动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即:{P| |PF1|+|PF2|=2a, (2a>|F1F2|)}。
2. 双曲线: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定值(定值小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动点轨迹叫做双曲线。即{P|||PF1|-|PF2||=2a, (2a<|F1F2|)}。
3. 抛物线:到一个定点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动点轨迹叫做抛物线。
4.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e是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圆锥曲线。当0<e<1时为椭圆:当e=1时为抛物线;当e>1时为双曲线。
·圆锥曲线由来: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同属于圆锥曲线。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对它们已经很熟悉了。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采用平面切割圆锥的方法来研究这几种曲线。用垂直与锥轴的平面去截圆锥,得到的是圆;把平面渐渐倾斜,得到椭圆;当平面和圆锥的一条母线平行时,得到抛物线;当平面再倾斜一些就可以得到双曲线。阿波罗尼曾把椭圆叫“亏曲线”,把双曲线叫做“超曲线”,把抛物线叫做“齐曲线”。
·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和直角坐标方程:
1)直线
参数方程:x=X+tcosθ y=Y+tsinθ (t为参数)
直角坐标:y=ax+b
2)圆
参数方程:x=X+rcosθ y=Y+rsinθ (θ为参数 )
直角坐标:x^2+y^2=r^2 (r 为半径)
3)椭圆
参数方程:x=X+acosθ y=Y+bsinθ (θ为参数 )
直角坐标(中心为原点):x^2/a^2 + y^2/b^2 = 1
4)双曲线
参数方程:x=X+asecθ y=Y+btanθ (θ为参数 )
直角坐标(中心为原点):x^2/a^2 - y^2/b^2 = 1 (开口方向为x轴) y^2/a^2 - x^2/b^2 = 1 (开口方向为y轴)
5)抛物线
参数方程:x=2pt^2 y=2pt (t为参数)
直角坐标:y=ax^2+bx+c (开口方向为y轴, a<>0 ) x=ay^2+by+c (开口方向为x轴, a<>0 )
圆锥曲线(二次非圆曲线)的统一极坐标方为
ρ=ep/(1-e·cosθ)
其中e表示离心率,p为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我是高考过来的,一般我们省是自主命题,最后一道大题通常就是圆锥曲线的综合型题目,这种题目的分值大约18分左右但是计算量相当的巨大,一般会设几个小问题,建议楼主视自己的情况而定,有取舍的做这些题目,而所谓的重点就是平常练习中的熟练程度了,高考的数学还是考察个人的解题熟练程度,所以想要取得高分还是要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在注意总结考120以上应该没有问题,最后祝你金榜题名哈! 1、空间一点P位于平面MAB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y,使得PM=xPA+yPB(其中PM等为向量,由于图不方便做就如此代替,下同)
2、对空间任一点O和不共线的三点A,B,C,若:OP=xOA+yOB+zOC (其中x+y+z=1),则四点P、A、B、C共面.
3、利用向量证a‖b,就是分别在a,b上取向量 (k∈R).
4、利用向量证在线a⊥b,就是分别在a,b上取向量 .
5、利用向量求两直线a与b的夹角,就是分别在a,b上取 ,求: 的问题.
6、利用向量求距离就是转化成求向量的模问题: .
7、利用坐标法研究线面关系或求角和距离,关键是建立正确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正确表达已知点的坐标.
首先该图形能建坐标系
如果能建
则先要会求面的法向量
求面的法向量的方法是
1。尽量在空中找到与面垂直的向量
2。如果找不到,那么就设n=(x,y,z)
然后因为法向量垂直于面
所以n垂直于面内两相交直线
可列出两个方程
两个方程,三个未知数
然后根据计算方便
取z(或x或y)等于一个数
然后就求出面的一个法向量了
会求法向量后
1。二面角的求法就是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
可以求出两个法向量的夹角为两向量的数量积除以两向量模的乘积 :cos<a,b>=|n·n1|/|n|
如过在两面的同一边可以看到两向量的箭头或箭尾相交
那么二面角就是上面求的两法向量的夹角的补角
2。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求出该面的法向量 在平面上任取(除被求点在该平面的射影外)一点,
求出平面外那点和你所取的那点所构成的向量记为n1
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法向量与n1的数量积的绝对值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得所求
设直线l,m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ν 则
线线平行 l‖m <=> a‖b <=> a=kb;
线面平行 l‖α <=> a⊥μ <=> a·μ=0;
面面平行 α‖β <=> μ‖ν <=> μ=kν
线线垂直 l⊥m <=> a⊥b <=>a·b=0;
线面垂直 l⊥α <=> a‖μ <=> a=kμ;
面面垂直 α⊥β <=> μ⊥ν <=> μ·ν=0
很高兴认识你,祝你天天开心!vmi

收起

:(1)∵CH⊥AB,DB⊥AB,∴△AEH∽△AFB,△ACE∽△ADF
  ∴,∵HE=EC,∴BF=FD
(2)方法一:连接CB.OC,∵AB是直径, ∴∠ACB=90°,∵F是BD中点,∴∠BCF=∠CBF=90°-∠CBA=∠CAB=∠ACO,∴∠OCF=90°,∴CG是⊙O的切线
  方法二:可证明△OCF≌△OBF
(3)由FC=FB=FE得:...

全部展开

:(1)∵CH⊥AB,DB⊥AB,∴△AEH∽△AFB,△ACE∽△ADF
  ∴,∵HE=EC,∴BF=FD
(2)方法一:连接CB.OC,∵AB是直径, ∴∠ACB=90°,∵F是BD中点,∴∠BCF=∠CBF=90°-∠CBA=∠CAB=∠ACO,∴∠OCF=90°,∴CG是⊙O的切线
  方法二:可证明△OCF≌△OBF
(3)由FC=FB=FE得:∠FCE=∠FEC,可证得:FA=FG,且AB=BG,由切割线定理得:[2+FG]2=BG×AG=2BG2 ①
  在Rt△BGF中,由勾股定理得:BG2=FG2-BF2 ②
  由①、②得:FG2-4FG-12=0,解之得:FG1=6,FG2=-2(舍去)
  ∴AB=BG=,∴⊙O半径为2

收起

我戳,我今天晚上也这作业,分给我算了,初3的兄弟

已知C是AB为直径的半圆的一点,CH垂直AB于H.直线AC与过B点的切线相交于D.已知C是AB为直径的半圆的一点,CH垂直AB于H.直线AC与过B点的切线相交于D.E为CH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D于F.直线CF交直线AB于G. 如图已知C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O上一点,CH⊥AB于点H,直线AC与过B点切线相交于点D,E为CH中点 AB=4,AB是半圆O的直径,AO为半圆O1的直径,点D为半圆O上一点,且DO垂直AB,C为半圆O1上一点,且BC=BD(1)求证:BC为半圆O1的切线.(2)求AC长度. 如图,C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O上一点,CH⊥AB于点H,直线AC与过B点的切线相交于点D,E为CH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D于点F,直线CF交直线AB于点G.求证.求证CG是⊙O切线.如图,C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O上一点,CH 已知,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点C是半圆上的一点,过点C作CD垂直AB于点D,AC=2根号13,AD:DB=9:4,求AD长 已知,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点C是半圆上的一点,过点C作CD垂直AB于点D,AC=2根号10,AD:DB=4:1,求AD长 如图所示,半圆的直径为AB,C为半圆周上一点.若 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C是半圆上的一点,弧AM=弧CM,MN垂直AB于N若ON=3,AN=2,则AC的长为 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C是半圆上一点,AM=CM,MN垂直AB于N,若ON=3,AN=2,则AC的长为? 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C是半圆上的一点,弧AD=弧CD,DH垂直于AB,H为垂足,AC分别交BD、DH于点E、F.求证:DF=EF 如图,已知C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O上一点,CH⊥AB,直线AC与过B点的切线相交于点D,E为CH中点,连AE并延长交BD于点F,直线AB延长线于点G 若FB=FE=2,求圆O的半径图片在这里: 3.已知:C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O上的一点,CH⊥AB,于点H,直线AC与过B点的切线相交于点D,E为CH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D于点F,直线CF交直线AB于点G.(1)求证:点F为BD的中点(2)求证:CG是⊙O的切线( 如图,已知C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O上一点,CH⊥AB,直线AC与过B点的切线相交于点D,E为CH中点,连AE并延长交BD于点F,直线AB延长线于点G.(我以证明F为DB中点)求证:CG是⊙O的切线.若FB=FE=2,求 ⊙O的半 已知AB为半圆O的直径,点P为AB上任意一点,以A为圆心AP为半径作圆A,圆A与半圆A相交于C,以点B为圆心BP为已知AB是半圆O的直径,点P为直径AB上的任意一点,以A为圆心AP为半径作圆A交半圆O于C,以B为圆 如图,已知:C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O上一点,CH⊥AB于点H,直线AC与过B点的切线相交于点D,E为CH的中点,①②怎么转换到后面的式子的 如图,已知:C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O上一点,CH⊥AB于点H,直线AC与过B点的切线相交于点D,E为CH的中点,①②怎么转换到后面的式子的 已知:半圆的直径AB=13cm,C为半径上一点,CD垂直于AB,垂足为D,且CD=6cm,求AD的长. 已知: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C为AB上一点,AC为半圆O的直径,BD切半圆O/于点D,CE⊥AB交半圆O于点F.不好意思````问题1)求证:BD=BE2)若两圆半径的比为3:试判断∠EBD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请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