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随笔与摘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2/03 07:38:23
什么叫做随笔与摘抄?
x}r+˕ݯb+ݒ-a@31 10 r/2;Qy~:*skfLӦhbQ*Ik6{_?>~rG^+%7f}6Efl)"fvf0q`/h~r3aQ* ?_vL"ƶVz\צKx7y=MytƅfG~f33m gj鿙l{3ؗ;{P~i5Ƕ%/J.3aT~0y:RG~84ɄO7|P/}_tJ[~fha`u6}j+'I?O7[;g8 $mBtVbm< hsthGXFhDf2i»a?\^E4l]^ael|ƕ;S:@'u_L c6[,jԻ1{W.Е?wQ/jw>G"t[,Y9fY4 /ux;iw\U7+C1E$>Xۿ3[}]6frj1+Α\ug8#pL C0;Jf~|32(.[U =^)uv JF j şceImonFvwIn!ȤCs̞M:2[;eHdvjG4$Ud4}~&+ u(+þ{wӵ>f攪o pg t-hPcPY4T o5׮u&?k2j!b*L42F ChI [J$o~"ųAtRTֹOgsWRv[5g6pŭY۰oX ,: f86xN9 fHm8g7DĘwsYdh\DwM̒k :$(6UmGdRd<Q\sjWw S%*lY $ƛ]aK2َ3oYОYL5Fxߋ=z餒VicC\A+J'\oYĊՐeK+YD!pH^ח:ݒ„ZlH]×b)Nz\IP-Ȫ/5ZחLL ]TT 9$(@L"-pk_?)ԏ =4 K-&v~ vq3]gekؠ2HZ@ ƅh޴Aul4J3%E$*SlEiPa i,%L+(,8Uޤμy+a.2_1tRB؛YU?`)NlkҺ[x nZwMJK3ZynB+U9ؐɃbLt5"W },UA+Q5{DBW7Ioq33\pF;oqSPF`*;P 0C38Be:K֥W"\U)=KAЯ0c/+\1`6)[[(P2TTwhz韉f_R&AXǁ`ZW .W!fLB3 C]8|ƸP^gӞ(30AzTME|̔FSaԜio.!% h}eܩΟ@ " 8<]i#rWdO4啷)1t183~ԆϸsJ*9 $z`ª1(MRSFkU3I}[J~Cs2+/5 @ ך2Mӈd5Õc }U# 茪h"6`+bZʺ6QBoSji9s]N%L路!]H".x8dҡF~3-  ϠFkCfXl',66Ca<z+`QK03IkO+Gµw?$ :K>bO+v"B1yWD@C͌n t)07k;"nbڻhb=0 /:vŗB)lQ5 ^Htu޼g΃}ݐM88XSجgoCo{0ra" E%~H)5CG{O"a2eSk5 K|S:Dx36Hƿ~؞L[KZ[t&팡ʻ˱tdɏ+s/|f+> i\-+_< h?"/ <@D\)AgD-[|f9c#: eEMӔ͆w'sxܪX*!?zGk-fk>:¡-^3ҔD%G$>4&`𨂇4} Tm4%Tu֡]Yj>ୖ "u9_UE 09QjtLbDD|0" L_ۋm`A[6W@’>22i M<,mi=?W0lm[؊!\0bE*=A#u ft] 5CRLamxXb6ω&:'@YpR{~ob=*.`#~p k^|>4hҎ1t9 쒣_*F Gz/[*#fu1>W,3_:}g IUĴ. MM ŏ#Zd鏁"̮FXE5/8,Qz!V70<<[5S{^ J ?u-U8Om icڮPuL7{tdDEm,1`ƚZX2nfyBVIܬUwCSl{Kq`n $3f ٬ec8Yh2k`H:gxCт?+o~oR4w9QF}J+{vf?2n5-h8ERh8t[qs/wYls 'Yc|"5QJ:I6"d7anT*B/v+_cj^r/1>@?IQcb& g B٦OP۽. ,3͈+E\]~G琠v.!|b=ߑSջғ(-mHs+*(bbBټ`05Ž-;)8O= q'95y09 (;!~gCDOp LP,\^F@ndEfz~bhXs1ڶr1UzJ&߮@[H NQ rA#KrI4%&"$zk^BJ"2E]CYգuYW頱bjOOOʃea.o`vVWT'DBi Oomh] sְ ;ުvY)ߑ)%;&uF`I?p.Ƹmò4a:a eJa!aHc7` SK҅-@g@20K"5.z%~ &ݿ?8ߟY<-l`'99 YBu6c+=sVC+ Vpʙ**^JD׈x a%T'.PB!SgC`&H#BI`D<=G\6¡v EVC*2!i>s !|PF6"^Y†$9hQ k>SL}hMMf*~>a0lD=)\AA|VhМh"DOr 6_V+A8z뢱 v,sп"+i ځ}ZCxЧNgBNy Yʂv=1-SMi&gVoH҂?2b]Xx4/9Z 6^1e{-;%~(eH6 kmP*.RO."DŶw]HÃp$2VD/h^ D$]F&bb@Xgqݗ{}.Wp"ʎে?%sۄ[]X*%K4(e 5s x Ԕa[6Ӣ*0Ѣ-n)lK%;%DMN'""PwG{t$rKXTn41x )B)z `2νy`_7ّB)bXR"^ޥS,uc N4֌0f~ΟKiL`vn%k4gǐnf;&gf]iAUp0u,k 郳~]QRK6Ǿ]0y. ;HhB8UG+m(ƴl\ Ǹc㛏9*[(R¨'&h€vȎYzP 0)hT@ҏx;]. $ͻ[ͤ8+z w֠V.A ._(`ֵ^>.ML}ّ0^&DV1tcVG7(aܕ*3 5OkdA3ɯlh=BU$D۴H8 ʰ rXhFwb@K~Grf̵oi|:||b=W<4_SbeF $ ]uoTE+țJVbg&-v[/X$tVHihhWJfly+2&*by| O7& z65Нw1ћtJP}lnzk;Z<|K ۞C'_)u To:(޳Ϗ~NHGv MQʤztnJ%if9YW7jWRt&ѕHj*<04FN:p3މt*VVLR6) 9|Cbw$z2V=̗01}ɋ05Y_nb:&.0 jVqTF);4 4eh(Vc3,AL={L{IxxH-\^Rg ۙ#?޵v %q+M JH7&u/ס DCD>wpх}~a_e~~?p卯[\UeۃWlʼnWpY%Aߩo nOYCs`m9p ͐o;;4Àθw =ɛs?z3iv%v<H^@ESU9X!)͒rJU k)I9I0 ,_蹬pLc0 qTНNA[ ͺf4-t2Ms79h0l@-M/tL)IGp9(uM,*zNm we_ha?UNf(2׏A gLm\>y_cxN`!nLHud*fvZJ[ĒebK>Rü˯:Mqd&79L7F6˂jo4IPB*6[nRS )#積ZaC+&0lH:,K-c2[L1~Hп1~yj-IɤYC {0pgI[a%JޮALK*#WKpzSF cKr^[9ׅ{ T՚Kg>L"̊?~uSʕ2!.yy`۪v z۬&M[1|eABp텀줲~Fs[}Zfv >@35_i90 RTVŕL>RhCg~ z0"X,.jV$ílv!ls/ϊ1h`O`:Z5[.0BW X*KC$K˺oeݺ-U+\{IqԪ:$777÷$X7Ebۇo|]meu:<} ~ySR<i8e]E[~ _z2KwpMy%甫{qwkSrrB}/[!&Z$) b XEP"3ЀSO)R~XHXmlܠDpeG]5**W9\R,HC8=4h؟=JVVjn{YEaj7?CqL4f9T_ {ّXu_+u?se`qncSHV{1dxOu(ngX 4+ qF"zmĽ%0`&he8/b JwWȥ~Vd/[E^>Cﺋ_>"U~\ 96nR*)[*\|! qXn֗fZnXSm^j*1!ue$"2:F 7 ]zRL{.m]|תnttOiP3h2KJD;Xuio!\ɖ.<=GC?#"*)1] BU*!m-:pvӦ-Q Q3J\3\<˾βHgUeڛ\&}TsOXRoP&~\MI*1>D))B;d4g*KtЀ&2ch5ޘP(3g"[ \&\Džh &2uhնT'Ly`uzITa600\Tw  @b<١>'Yw?0,IYs7].ur5# ;5$lJ7.*BH]Jq̎$6(}*L jV|I!w!;K#+!Wf-Ri?`YE ^8Qs:11IVUnO:Nʗ#sn- pYA%LRV1ȐE3";U7k1߂{ne}8\_cb_VM;Ů_U^lqVu~U:iI,!gE:.",mƑnCpt;doKv슗[9{5. GjԘ>2R=Jr+J厅 eNxx18iIʄ2Nx^`IYUTFSn>ITTF>3Ss@6 jG;KsF!nDq5t{#'Am)x?›99.#Z ZϻUK}b&'.41.]$ﻞZ%<빃] {Y2V)5Af=C-ɮhĻ$ Ve{tvbUfBk}&TSi)N:;|)K!tU@2\̼tA*/sy_$8~X4C>m~~ Ś! \`Y{(G?~HUo&Y]XCͳD^ѡ?ӝyzu/p.=#d#祣_,A&4b0;,߱'`? <#mᒂӯ nssl )VY8dOŴDr^v#qV?X4ɀc\R%Bqͫ/v@] L'`GʌxwNvr"lg=Tv[3(C`^-5 A- DwV P`0{p Ep}B-i p{`&C139 NmV%y\O`$ꑹC89E} 4}k vu ;=mcΤ~.V<n_.тx퓫LcoJ1unw=%Gؑ#OL>w;uvAjmx.MBh)g?iPLJ \w LuΞpZҞ 9z,!-G|$E Y>7C=_Ni9ܵpGw-'BN+y՞>"8mW[ ,REy˯wLDmOf4)Xu0qNx>XiꄶbRa̝l3Ǻ +&F3g40']3'9fpʮ/5!+K .X&k ވ; U Kh];ޭ`&b "LgEy7ڠt)RV ۹c$t7 fsӓZnNwxnS0/3qA^97PݺB6{Wus8E8￾P8Qv=nݓ>by2Ɵ~+9X,cZP XkE \ڤWvR7Ż5plT?~٥K/lKKݯ!zVܴ@&لAo>S} f8t~ukg eO=1k%e6͉]R*AtYM~[O\5鍻>ӏN^=c$,^GW8cE8ְ]ffVb zIe kT,-˩Je!P](T@s>@7c'YQQޒtAk>C@=ww彌)ͤd __ɝYo{z6mjYȌd0ZwAwP{oA2{3,]J 4,WdnvR)<)\ė>ӵ9gIrkm'RQ,3jhݤWHVrhFFv+數Z0-0$m%+ "?dq{m'7'|} Nm7JnJX4y/>NF2s}ZFF}ۮ=z4SsH:LoDKe}.1˘ҫHijB=UfzD'~'?s3_oM:ᴕ8Cd5'Fv\wtN(w r0N*s7%5KՉ4zLY\+ }$,pAVEk~ă?s ﮁ Ѽ?~ \}:Պx $N=+K xmX'E* d$Z18O/scwxjcT[2rajy,< O a|{w Kj)|'M;crH2C:W>$nAI,ע/^*R7/:q⫱QNTh=, EVY5'6Wh&] X9rsZu!DlcQ OZrɣ.;BX2MU0kqQ8b05θl9T$됻(zd㛵.&<a'l+,#Sg3s_SޠzcS a Zuѯ'?jLp:#u]CƙQL@ +j;p;4G?S@:W0) \C1c(! Rz8?T*aÈWDj0ĵ(ڜ1܋ p$dR+H5vFNNݠi0ZXq/5mo_4sK#,cG$]vǁ(8Hr,D +‚qwFU;5 EK/L!kRyy`$.Ti1#F(v;Oqϟ

什么叫做随笔与摘抄?
什么叫做随笔与摘抄?

什么叫做随笔与摘抄?
【随笔】,是笔者看了一个(写)作品后,将笔者对此的想法、受触发的情怀、甚至补充说明等等写成另一篇文章.
【摘抄】,是笔者将(写)作品中笔者认为较突出、重要的、望大家加以注意的段落直接“抄录”成文.

随笔就是自己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内容不限!摘抄就是别人写的重点,突出的词或句子抄下!

随笔,亦称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

全部展开

随笔,亦称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阅读这类文章,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位妙语佳句,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总之,如同邻家大婶般亲切与平易近人。   生活随笔就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   “五四”新文学时代,现代随笔的创作繁荣一时,但“随笔”的命名与内涵尚未及统一,随笔这一文体便被左翼文学排斥至文学边缘。这给当代随笔的文体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从现代随笔的滥觞、朱自清的“散文观”、周作人和鲁迅的“随笔观”等角度入手,在现代散文众多的命名中寻找随笔的源头,以期为当代随笔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编辑本段随笔内容
  1、人的生命形态主要由许许多多细小的琐事组成,惊险奇特,英烈悲壮,可遇而不可求,是生活的非常态。平平凡凡,寻寻常常,随处皆是,是生活的常态。只有那些注目寻常琐事,并在其中能感发出无尽趣味来的人,他的心境必不至枯涩,他的心泉必不至干涸,而一旦弄笔写作便自然容易找到感觉,坠入境界,放任自由。对琐事不大放在心上的人,在平常生活中发现不了诗意的人,其人必定干枯无趣,其心必定顽劣粗糙,自然极难与笔墨有缘。   2、于今世界红尘滚滚,物欲汹汹,人心越来越浮躁,时尚越来越火爆,而写作恰恰需要细腻的心灵,素材偏偏多在生活的幽微平常之处。所以,身处现代,你选择写作,其实写作也在选择你。只有当你在生活中“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时候,你才能从平常的生活中感发出具有共鸣效应的整体情感,生发出启迪人智的哲理思考,也便有可能与写作结下一份良缘。应该说,绮语清词,嘉言华章是天地间早就有了的,它在随笔式的自由写作中最易被呈现出来,只是它需要凝神遐思,用心体味方能妙手偶得。   3、人总说永恒,期盼永恒,其实哪会有什么真正的永恒。人易朽,文字也易朽。如前所述,写作和其它种类的艺术一样,只是人的一种生命享受与精神自救。写作之初就心存“文章千古事”的觉悟与抱负的人,十有八九成不了写作的好手。用一颗善良之心,真诚之心去贴近平常的生活,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触摸时代的脉搏,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并忠实地将其诉诸笔端,这才是我们生活随笔写作的正途。编辑本段随笔的分类
  常见的现代随笔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绘景性随笔、状物性随笔等等。
1、记叙性随笔
  记叙性随笔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断或作者的偶然经历,基本内容是叙事写人。随笔的主旨是写情见性,它的抒写往往融入作者的主观感受,有时直截了当说出,有时是隐藏在文字背后;它描写的往往是人人类似经历的平凡小事,但经过你仔细体味后,会使你察觉世俗风情、感悟人生道理。
2、议论性随笔
  这类随笔又叫“随感”或“杂感”。所谓“随”,有随手记下而非刻意为文之义;所谓“杂”,是指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大至社会问题、人生哲理,小至身边琐事,风花雪月,鸟虫宠物,校园风情,学习心得,书籍品评,亲人友人,无可不写。但随笔的重点还是个“感”字,作者要有感而发,哪怕是一点思考、一点感受、一点闪光的意念都可带到文章中去,不摆做文章的架子,保持一种随意漫谈的风格。
3、说明性随笔
  黎先耀写人和自然关系的随笔《天之骄子》,着笔于形态各异的自然景观,表达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着力加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因此,说明性随笔不同于纯粹的说明文,它看重的是事物中的意趣,带有鉴赏的性质,有时则借物抒怀,另有寄托。模山范水,往往以片断的文字,把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准确形象地描绘出来。练习这类随笔,要以精细而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事物特色的生命,笔调轻灵,不刻意为文。正如王国维所说的那样:“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随笔》100期
编辑本段教育随笔
  一、什么是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教学随笔,也可以说“教学一得”,主要是写教学中某一点体会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点是题目小,篇幅短;层次和结构比较简单;内容单纯,涉及面比较小,写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   随笔在写作样式上没有什么固定的限制,常见的有借事说理,夹叙夹议等形式。借事说理:作者要着力描写一个事件,不用太多的语言去发议论,做点评,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文章的结尾有个简单的点题就可以了。读者通过读作者叙述的这件事,就能受到触动,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于故事之中。   夹叙夹议:作者在叙述一个事件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边叙述一边评论。也可以是把事件先叙述完,再做评论。   随笔是最适合教师创作使用的一种形式。   二、写教育随笔有什么好处   1、能真实地记录身边世界.如果你要问我:你这二十多年做了些什么,留下些什么我也不知怎样回答.写教育随笔,就不会再像过去一样让我们的老师只留下模糊的记忆,我们不能让过去的智慧,思想火花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淡出这个美丽的世界.   2、用教育随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因为要写,所以要阅读;因为要写,所以要去做;因为要写,所以要思考.写作,是一种拉动自己读,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作为教师的最好的教育研究,是教师行为研究的最好依托。   3、通过教育随笔,让每个教师成为新课程的成功实践者.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这么多的,实质性的要求,这些要求不可能一下做到,但边做边思,边思边写,边写边做,螺旋前进,每个老师肯定会把新课程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本领.   耕耘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掌握了大量教育教学的第一手资料,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之余,及时把心得记录下来,不仅对自己日后工作有促进作用;如果发表,对广大同仁也具有借鉴意义。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言:“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育,教学对象,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实施因材施教。回顾和总结教育教学过程的心得和方法,不仅积淀了个人在教育,教学方面的部分成就,而且也丰富了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   在写教育随笔时,我们可以结合案例,作这两方面的思考:   1,由点及面作发散性思考.李镇西老师由学校强迫女儿剪去秀发,想到学校的专制,进而联想到教育上的种种不民主现象,并就这种现象进行剖析.   2,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挖掘.比如说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经常碰到学生"顶撞老师"的现象,学生为什么会顶撞教师导致这一现象的病源在哪我们又如何去疗救对这类情况是冷处理还是热处理处理的结果如何通过这件事的处理你得到什么启发如果我们真正思考了,并付诸于行动了,肯定会有收获的.   四,教育随笔怎样写   很简单,只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把身边真实的世界移到自己的笔下,移到自己的手指间,移到自己的硬盘中即可,不必过分强调逻缉,不必十分讲究文采,而是你自然感受的流淌,心灵的私语,智慧的沉淀.有些教师会说自己没有时间写东西,抑或是想起写文章就头痛,认为这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其实不然.在我们和教师接触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教师讲很多精彩的教育故事,把这些故事写下来,从口头的变成书面文字,就是很好的随笔.编辑本段技巧
  教育随笔其特色就在一个"随"字――随便,随时,随手,随心等.
随手
  随笔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时发生的事件和看到事件当时产生的想法,那种想法也有点火花闪动似,所以需要及时捕捉,记录下来。因为扔了一段时间之后,您对事件的记忆可能就不那么清晰了,故事就很难说得完整,思想的火花可能也消失不见了。所以要养成随手写的习惯,如果能坚持记教育日记,那么您会发现那其中有很多您可能已经不太记得的事,但是在当时它是如何地让您受到震动。
随便
  随笔没有什么格式的要求,不需要有什么论点论据,文字也可长可短,如果用200字就能把您想说的话说清楚了,也不一定要凑到1000字.如果您没想好这件事说明了什么,但是这件事却让您有所触动,不说不快,您也不必硬憋着,要找什么理论做依托,您可以把事情写出来,让读者自己去理解.
随心
  这里讲的随心有两层意思,一是随心所欲,没有太多的限制;二是笔要随脑.文章是笔写出来的,但却是大脑想出来的,所以随笔是笔要随脑.
总结
  随笔要想写好,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或是切入一个事件的角度不同于以往,或是自己的观点不同于常俗.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所以工作之中要注意观察.教师生活于学生之中,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待读的书,和孩子的每一次倾心的谈话,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工作之余要读一点书,用心去思考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合理之处及与教育现实的结合点在哪里,所谓有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眼光;有正确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发现.   最重要一点是,要想写好随笔,关健还在于动笔,动笔写了,才能有好的随笔。   有了题材,如何得到一篇高质量的随笔你可能通常会觉得有话说不出说不好,这是因为尚缺乏理论积累,还不能从理论高度对手中的素材进行加工,整合,形成并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视角.而这个至关重要的锤炼过程要求我们:   1、注重积累相关理论.理论积累并无任何捷径,只有平常扎扎实实地研读并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再处理起素材来自然会得心应手.   2、认真解读他人随笔成果.一般报刊杂志上都有一些非常贴近我们工作实际的教学随笔,可以细细地分析一下它们是如何总结提炼得出自己观点的,久而久之,我们也会受到很大启发,感觉豁然开朗.编辑本段教学随笔
  l、立意要新.也就是你所写的教学心得体会,不仅自己觉得有新意,而且让别人看后也觉得耳目一新,不可重复别人的观点。   2、列举实例要具体生动。在举例时一定要把事实讲明白,使读者看后既懂,又能学会用。   3、要做到小中见大。从个别具体的事例出发,能体现出一般规律。注意把中心思想集中到一点上来,反映较深刻的问题和道理,使读者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个性看共性。   4、文章结构可多样化.教学随笔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可以先简述文章的中心以及写此文的目的,再列举实例说清楚事实及过程,最后归纳小结教学的心得体会。
摘抄即从文刊、文件等里阅读 ,再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翻。
点点滴滴得到语言的积累对于学习语文十分重要。郭沫若先生曾言:“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均任歙张。”如果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汇、句式、段篇,下笔时就能辞直义畅,奔驰放达,任凭吞吐。那么,如何加强语言的积累呢?笔者认为,指导学生摘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二00一年新版教材已经注意到在每次阅读教学的“思考、练习”中有意识地安排摘抄,但是,仅仅在课堂上练习几次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摘抄,使学生养成日积月累的摘抄习惯,积硅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笔者在指导学生摘抄方面作了许多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罗列如下以为引玉之用。
一、指导摘抄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摘抄不仅要在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进行,而且要让摘抄与抄写生字词、书面回答课后问题等课外作业区分开来,在内容、形式、时间等方面给学生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可看书报,也可看杂志;可边读边抄,也可边抄边背;可以坐在家中的小书房慢慢品味抄写,也可以在学校挤休息时间快速阅读摘录。看自己所想看,写自己所想写,乐而为之。这样才能使摘抄成为学生的一种主动需要,真正促进学生的主动阅读。
二、指导摘抄要有计划性。
  摘抄最好从三、四年级开始。因为低年级阶段识字量较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课外学习主要以巩固生字词为主,所以很少有其它更多时间进行阅读抄背。而三、四年级开始,识字量逐渐减少,学生的课外学习不需要埋没在字词堆里,就可以有时间阅读、抄写、背诵。另外,三、四年级开始,学生对字典的运用日趋熟练,也给课外阅读带来了方便。 摘抄的内容也不能完全任“天马行空”,这样对学生组织积累的语言没有好处。最好能根据教材及教学实情进行分学期、分阶段、分类别组织,如这一月摘抄写景类,下一月摘抄写人类等,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三、指导摘抄要循序渐进。
  如果摘抄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持续进行,那么在摘抄的数量、内容、形式上的要求都要有所变化,保持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如笔者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分年级列要求如下: 年级 数量 内容 形式 三年级 40-60字 优美词句 抄写,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在旁边批注 四年级100-250字 优美句段 五年级 250-300字 优美段篇 抄写,批注生字词,赏析优美句、段 六年级 300-450字 抄写,批注,读后感 这样,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即使摘抄步步落实,又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查字典,边读边想等。
四、指导摘抄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摘抄作为语文课外学习的一项内容,与课堂学习不是截然分开的。一方面它应有自身的计划与安排,另一方面它也应随时成为课堂教学的好助手,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如教学《卢沟桥的狮子》一文时,我考虑到卢沟桥的历史意义对于不大关心历史的学生来说是理解的难点。于是,提前布置预习时,我安排学生摘抄“七七事变”的详细经过,并谈感受。既了解了叙事的方法,又了解了课文背景,还调动了课堂情感,成为课堂教学有力的补充。从这一方面来说,摘抄也为课堂教学承担了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重任。
五、指导摘抄要与要求背诵相结合
  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6-13岁这一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段,一个人一旦错过了13岁以前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不能形成很多知识的、情感的、经验的丰富积累,将会给他的一生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所以,让学生边摘抄边背诵,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记下那些应该记住且能记住的好东西,是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年龄段的记忆优势,是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的。而且,将摘抄的背诵下来,能使语言的积累更厚实。 当然,要让摘抄真正落实,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但若要求摘抄天天收发批改,也无太大实效。因为摘抄要写在作业本上,就不会有太大错误出现。所以平时只要有组长登记就可以了,教师可分周分月统一查看,平时抽查。另外,背诵的检查也是一项不小的工程。于是我采取抽查与互查相结合的方式,每节课前五分钟,随机点几人背诵,其它同桌互相背诵,既起到了交流的作用,又保证了检查的效果。 总之,指导学生进行摘抄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使之逐步形成影响学生一生的好习惯,使每个学生好读书,勤积累,在不断的内外吸收中提高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例证
  一.段落及句子篇:   1.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是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2. 雨,该是春的使者。记忆里的春天没有什么好天气。雨会不知不觉的洒起来。漫天的淋淋漓漓,似乎没有一点重量。微风拂过,便斜斜的轻扬,给悄然复苏的万物笼罩上了一层朦胧的轻纱。雨里带来些洁净清新的气息,有些像薄荷的清香;浓郁时,竟发出泥土里的腥气,毕竟是春天啊!雨更是女性。她在人家的伞上,屋顶上,草木的绿叶上,花瓣上,跳起了轻盈的舞蹈,重复倾诉水的柔情。   3. 一弯银钩似的月亮已经嵌在街口那棵梧桐树疏疏朗朗的枝叶间,很像是那深蓝的天空含着静静的静静的笑容。   4. 月亮刚刚升起,又大又圆,黄澄澄的,就挂在山坳口。我相信,若是快些爬上山坡,准能用手摸着它。它是像镜子一般的滑呢,还是像冰块一般凉呢?   5.秋雨,凉凉的,随意的,任性的。给我以无限的沉实,让我感受生命的饱满和快乐。我喜欢秋雨,喜欢在秋雨中缓缓地走,缓缓地行。喜欢在秋雨中生出的这份美丽的心境。愿生命永远沉实饱满。愿人生如我所愿。   6.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摄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7. 雾纱袅袅,竖琴声声,秋风里蕴藏着无限的诗情,落菊飘洒成七彩瀑布,一道道,一帘帘,流泻着思绪,和永不可及的梦幻。绣球依依,若燃烧的红烛,一朵朵,一团团,开放着期待,开放着霞霓,开放着血染的乐章缮,雾里娇容。阳光照射的时候,美丽在心里。   8. 毫无置疑,绿是最令人心动的颜色。墨绿给人以淡泊宁静;浅绿给人以恬静轻快;嫩绿则给人以生命的畅想。而绿的乐章给人的或许就是对生存,生活,生命的思索。   9.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薰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10.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11.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12.雨丝给树宝宝、竹笋宝宝洗去了脸上、身上香香的春泥。又犹如千万根细细的牛毛落在你的脸上,凉凉的、 痒痒的、 让人感到十分舒服与惬意。春天的雨很温柔   13.夏天的雨比春天的雨更加强烈一些,几乎都是雷阵雨,在雨降临之前,空气十分闷热,小燕子也飞得十分的低,突然之间一声巨响,雨便哗啦哗啦的来了,雨落在地上发出嗒塔的响声,一会儿便汇成了小河流,为大地洗了一个澡,雨落在湖中,立刻荡漾开一圈一圈的涟漪.鱼儿也浮出水面,吮吸着这从天而降的新鲜乳汁,快活极了。夏天的雨给人痛快、尽兴的感觉。   14.秋天夹着一片片飘落的的树叶来了。雨的次数也慢慢的增加,雨量也更多。几片乌云慢慢的飘过来,遮住了本来就很柔弱的太阳,雨就在不知不觉中来了,开始柔柔的,稀稀疏疏的,渐渐的越来越密,雨水拂在脸,一阵风吹来,凉凉的让人不经意的打了个寒颤,真是一场秋雨一场寒啊!   15.冬天在秋雨之后悄悄的来了。有时还夹着小雪米,寒风袭来,大街小巷的人们都全副武装:帽子、围巾、手套、羽绒服,裹得严严实实的,只留下眼睛和鼻孔在外。   16.如果黑板是浩淼的大海,那么,老师便是海上的水手。铃声响起那刻,你用教鞭作桨,划动那船只般泊在港口的课本。课桌上,那难题堆放,犹如暗礁一样布列,你手势生动如一只飞翔的鸟,在讲台上挥一条优美弧线——船只穿过……天空飘不来一片云,犹如你亮堂堂的心,一派高远。   17.希望源于失望,奋起始于忧患,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有饥饿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紧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机感受的人一定进步快。   18.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于面对抬起头来,就会发现,分数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向前看,还有一片明亮的天,不会使人感到彷徨。   19.当你身临暖风拂面,鸟语花香,青山绿水,良田万顷的春景时,一定会陶醉其中;当你面对如金似银,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时,一定会欣喜不已。你可曾想过,那盎然的春色却是历经严寒洗礼后的英姿,那金秋的美景却是接受酷暑熔炼后的结晶。   20.和爸爸一起散步,往往有很多收获。收获知识,收获生活,也收获快乐。   和爸爸一起散步,话题总是很多.学习、工作、还有生活.我和爸爸在散步时,常常对某一个话题辩上很久很久,说上很多很多.没有争吵,只有辩论.走一路,辩一路.辩完了,自己仿佛长大很多.   和爸爸一起散步,快乐总是很多.他会讲起他的读书时代,讲起他的学生们,讲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每当我乐得忘乎所以时,他又会忽然很正经地指着路边的一株植物,告诉我那是什么花,或者是树.   和爸爸一起散步,感悟总是很多.和他一起散步,让我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   和爸爸一起散步,真好!   二、优秀摘抄文章   六月的微风拂过,打落记忆中沦落的清涩,身心清爽,从指尖沁到心底。僵直的身体在伫立中随着风的姿势摇曳。叶子轻轻的舞动,沙沙的声音让人迷醉着和煦的感动,感动在大音稀声的韵律里。我轻轻的脱落身上的汗渍,寻觅着曾经少年的心事,将自己清晰的送到模糊的记忆中去。   风是一只来自云端的船,满载着童年的憧憬,变幻着在水一方的心事。于是款步来到有水的地方,映着风走过的倒影,只是无法捕捉,任一缕缕惆怅在烟雾中消逝。风拂着水面漾起的涟漪,在纯净的视线里伸展。波光中舞动的轻柔曼妙,在阵阵潮湿的空气里沉醉、翻转。   衣袂在肆意的享受中变得零乱,像收拾不起的心情。将清愁抛洒,在风中飘起落下,凝聚成一张洁白的纸,呼唤童稚的回声,留下轻重的折痕,幻化成一只纸飞机,在风做道路的时光隧道中飞啊飞。空中划过的弯曲的弧线,是笑容、哭泣还有未做完的梦。当纸飞机一圈圈地滑行时,思绪也在一个个延续曾经的温度中畅游。飞机在缓缓的落下时,记忆便在波光中被揉碎了,而藏在风里心愿还在做着余音袅袅的怅惘。   风的怅惘在于云,风说,我常常羡慕云,因为那是飘在我心上的洁白。   云,飘在心上的洁白。   云,飘来飘去,随风一起舞动,将我的愿望一起带上那片蔚蓝的天空。我在追寻那洁白的梦幻,轻飘飘,软绵绵,那是另人神往的摇篮。我遥望、奔跑,一直追逐到山的那一边。它依然离我那么近,那么远,我迷惑、怅惘,不知自己是否应该继续奔跑,还是在守望的边缘等待?那棉絮的美,怎能不令人艳羡?它那千变万化的身段儿,怎能不令人神往?阳光照在它身上,它用身体遮住阳光的脸,于是它柔美的线条又渡上了金色的光彩,它一会儿幻成一匹马,一会儿又幻成鱼,一会儿连绵起伏,一会儿又浪花朵朵。它美丽的像个少女,活泼的又像个孩子。我多想飞向它的身边,将它拥有。可我又不知怎样对待它,将它拥有?它在我心里是圣洁的花瓣儿,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又怕化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