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有哪些?要答案和说明原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13:22:4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有哪些?要答案和说明原因
xZR"I} &fe6&v_ET@[ |SU׾ž7) 환?+7=ܛsOINQ%i/zN}y[,{GD\ͯ?[;~(}bL&OtWݶiK7ZaNTUo$pZ$Œ:t=7㍓pɆN *ގ:PSw׆}SoOO8~m;{/5N$FQNу\ }W*R T囉-Oܲvȝ}I' ~;+qӢqb}l N!hm`Ie:Ŧ4m܂ifG N/ԕCҨ{-?P!{/|& ONꃅx՛dd̓w6L QKdH0捏D7z0 =7FCpׯuڻTORA8)zAsФ;~Q?pD׿ɲ'o7ؤVUvX42l9ޥ{rXuZ}u:*3ĉ-OҊynb/ϧ.zNvxC&frOWakG RE* iLw I~)#;XzQ*)BG~^;TYP:Yl5H77p]kQXazcJmr&le}HZ$BdgS ?j_<sH#i`UH{uvڍ?!$E hѺVfFU'TŜ^mOߞМ@ #f{b"nSO 4uc;NAEi1)c9@c/T"5+ *!G2kA@Ʀ-YnVmwd a[ҫf{#~&F'XЗ4 .ygtIo$.A&$h0b)>{({@e KuTHWp;+[s)}p I+Q߇pd=07dOSS;2|P x)Hxl/p f@=plN pD ES#x-fŲkW-aΑRg'Q?Oòkw-C@;V\DPfz uQgvC.v햬`c=C`oHWxc H+G^~\pe85>j5b0 h"E.Fc'lmbIS kp6N>OիjG~yeX>fs · nq3 5OAxn܁`4$&IxcspӅ$Q0 Jzsc=IO5D ik\܍Aet{FFcC6n_]FQM`5֕ 9ttςH 7g ? Da/hczQBt؜g h<'?6uT͟Y,.lPOԬrIThtP.PXSފ49Qkfa-S~whveʷw -k"}ω7u½/qA.ݶ ]i[}r{P0ٞAƞi5zNoIdVcW\+kN^݋$ic#IpBXmk'Fw&Ya~"HԭpTT@m'ޤi_kYd4N<Ŭ &5$&8,O j3N:acM \XSbu2T%8WsSdZ׆#PR鷰9g9!H7yd qBZq8p!vxצ‚Ho=I_ YYr)KA9x io`; .~o#>@JfQ`*1_Θ!Ղiݓప =ǕE0jNqFd*8emEǃـeFgX>€{Ǫx;cjoxr0O $}El)l[4F!Z0Kؾ%1.J,hQ)tkBZ(o"QS@f\s'~yll-R+ 0Gb`;@$#b%?XfD5\?ۏ\sѝu/arP=Rso3x98 eftu?#J,us,LjkH^@%FܘtuDV&X\>vЫe2:Q|X0"c^=&#&Zq|iI hz^DJɘWVг/^"zBd#ZnHG|+3 '9zb,!%H!>c º:{@Q(ǯ! HV^AU;J^gS0 8n#%G`6ɓ`u #˂L=f|/+tSB}7}1"9/%[pI_}MQl83TZBBu:8&pz& Qkzu+QsjfaVĘb8Xy?@ȫ?\"ߕK-~3'% 7Ɯar n 妊к(8iYԔ1kE6HAN%DmD'uϖ^>WQ.n&g5d'(^S-Y_ |d"/!\3=^^p9Ʌ >ooE 0RJdhbCmĜ"Rix!D9x_ݥG,SIf| 4?[O٢ 8hbr*>V@JiCC+WNjNe0[, E:wuKH 33'~x?=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有哪些?要答案和说明原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要答案和说明原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有哪些?要答案和说明原因
主要观点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其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共同建设与共同享有,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只有坚持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共同建设的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共同享有的程度才能不断增强.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自觉认识和深刻把握,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今年的两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这一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和依靠力量,对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指导作用.
  和谐社会是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坚持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要求.公平正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为了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奠定物质基础;共同富裕,指明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享社会物质财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两者统一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中.共同建设,就是要通过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保障和促进全社会成员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共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共同享有,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并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因此,只有坚持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才能使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得到实现.
  坚持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既给我国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也给社会生活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我们把共同建设作为根本途径,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热情和创造活力;把共同享有作为根本目标,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才能使这一宏伟目标变成现实;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从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实惠,才能使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因此,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又是其落脚点.
  坚持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根本目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为了使更高水平的小康“惠及十几亿人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促进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党始终是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来谋发展、促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只有始终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的事业才会顺利发展.因此,坚持共同建设、共同享有,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
  正确把握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基本要求
  共同建设与共同享有,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二者不可分割.共同建设是前提和途径,共同享有是目标和结果.只强调共同建设而不注重共同享有,共同建设就没有持续的活力;只强调共同享有而不强调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就没有坚实的基础.只有坚持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共同建设的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共同享有的程度才能不断增强.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握好共建共享.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导方针.因此,坚持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把握好共建共享.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也要看到,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尚没有根本改变,不同地区和部门、不同群体和个人在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程度和水平上还存在一定差距,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增强共建共享的紧迫感,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强化共建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共享的程度与水平.
  从“四个尊重”的重大方针上把握好共建共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贯彻“四个尊重”的重大方针,就是要通过激发活力、提高效率,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与共建共享的目标和要求是统一的.因此,在共建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在共享中,既要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特别是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又要保持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先富群体的发展活力,从而把全社会全民族的创造活力都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上来.
  努力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贯彻落实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重要原则,必须按照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努力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在全社会树立和培育共建共享的意识和观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因此,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愿景鼓舞人民、引导人民,在全社会树立和培育共建共享的意识和观念,坚持共建共享的导向,唱响共建共享的主旋律,培育共建共享的精神,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解决好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民生问题.依法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全体成员平等地享有社会资源与发展成果.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既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推动先富带未富、先富帮未富;也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从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社会保障、公民权利保障、政府施政、执法司法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积极营造有利于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体制环境.全面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开放,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营造平等竞争、共谋发展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在全党全社会大力营造鼓励创造、尊重创造、保护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支持人们通过理论创新激发思想活力,通过制度创新激发体制活力,通过科技创新激发经济活力,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