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 四个基本结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09:30:30
人类 四个基本结构
xNo81ӆd3л]/Q2Q᎖E6Ka'\ <@*D/ bc< hB8-6Yv}Dq[Ba@;fJ17s_>_z'A5sYkR4G&nO6`O˘58?oB@>I Ϊ$| b,<[o{ $"_ +yYv<nϛAo⾻ Osj;:XԷpHClĒM3gFέ4nzL#`0v 1Z0C9tw(0Xj:&Y=c6f\{Q*DQ _s 5'3AnAW\Vr4*o "[ՈArYLe$/ ;z6:?}?.zQ qlzH*3[(-a:Jѡ(><,^!>Scr _4y*p?6_=j4!e҄&&C!q+3b|g2 J|hΓT`8'ry0h ཋM)<魖`Qz>]zH-d;,6wqG52 AƔH>z5Gz` +C[˞ T!RԷ3PM`1˳J0zϰ`W i#i.$RcQol=j#;z瀹x& qz&!͜O{J:\BNj Ǩ*>41)cAE[p$Ҫ0(42R1*ֆmy/̀ӡ3nAXưzGNW]LS|3f+dHp,}ߙbsIr$ 7F#8Z7?3#9`p{yT%k`\9}I tCQkh{okC9H$T& qLKCKyD\[*&St-L &VLb@hͩD;/!cB)c8ܧtAe A/UΆM+ZR0)2Ofv9CwhAO-CgVU OdBCW2 =`8 oqND,)I!im/UҊ!g%{;KԀ;KT!X-!X,:ma #?0z ;FZfO-D;x1+uCl̜Y 7` `xp]*@. 0v`b\DD wk%oI0eX̓gdHÁ˼f )k9űVd[=vhʁlqF@7/`;(nG@ZC]=yPA(*ny؊1)$ÎuFWa4/]PawH醉v+˺qb4l0b49tsˋѵJBf6)i;3RkbB) {ԭX/,E,٢SY37ʭD$ A# U{*`QͿh |.h"#91T^4]4G`brWOIKtM'{9!6Z?Bnl1#k ʼy*&LuܞRqrB S#t,rI@˼)"YQW&*yL`sUjj`P%l [0,!ۗx(G.IK>1/EPd _Ԟ1K]+hލթ,)0v;I09W1{hpГ 2,[TL&)"`ND\i8X($2^QSkձ<Dz _[p/H{M{V7Qt:+90#~E{X[zt^Qm0۳yKI06rR#5ɹr1 7S{.J*SUK m^ ;3@l,Fi k0f'"ȗ@,89BgH3 St Ĺ3RD=a$ph$_#YWyT1S'x \a!尒^ S!B_AѧҖ`kty2bNǤ sҬ&TĉïT+_<8]R2؅e m̜YbR;w7t"b'ocznzD͕L*hj&4 ?#hrJܘPHP))Nuѳ #= a>Nb0b⋴2&ə?HIQz )RW=M5֨Mb,`8{E(@|㫦9Eddc>S!6B*]aݞA`c9͙ͣF?r C Csm$Hp p+!t4FOl2ZS?[UxdGwE'g|!fses8`rld^ w͆\:GvfD;\Bq;/XmF-bxŘPC\ga FQwʅ0d֊@|bS|JY 3p8C a$㰍)Tͬc vAld*T,Ɠ?垺 퀵K}'G %"YH[ V/x:=87~Pe{V\Χ+ NzBwTkMikW=ll6* ~@ _o " PRUxY*BO nv=g 9Yż#zP3O󋁬lpCcZ {x*7U73?nYXx1gxP*~V=80[g}8(ΟO֔Ń&Yo{/xw$Gu5Y=ҏ6vW:FtgHlox\AHv#j^(*p%STdz**͆"W(s+]UI|r+<f/xEgK!sAEx -XE;pKqD!kQa3XԽs6^,@g("-% m> ɽ5ԄoB@>jԭQ"nl\@e AxV;\pV"8vx9~'<>!iX[|0dCo gxr1 rļ@?WSEքp~q(B(1A$I4^:Hpt56-1< ; qyFb5asP ѻ}?T`L1CnW`ݑfer/Z#P(\`s]^冱 >r>\u5'ËP=Sb/{^}/c5np{'9-8NOf@G}@xf "]uf)`&tŠ2 $K4z)/rI7NItn+Ijrf$\):*ZpX1+B r ,QT 9u/p=[8=:2 _J,9Uv{y9 TcE/Y,H,NM;̃g]LB˰J8gv&9HLkgUJ=͸l,:T xćF3]uP%dNEd 8&'m$׺UI-'{ FNEՋ$u(hH) m—$|L&z8PN"xNǴ񽚑1l&Vs23G%aO xccJ8+1:dT)|w8nP!`vp,\u,vR&;ؗ(`YKc>(/#`|!ƻcdE+)f~Vgv9tN[R4CۂAmw #nK?,Ǝg:7}yUo 7nS9wfէyh=}t>Q1(gGpVJ467{ +ag7eGvPKս끨n>!lM\5Cjv'KbݠMW`8VL.§>:e 2 dB,"`~G*މӾ#~j^6e+9z-b1JUhdN ]qΞ>[q/,#Y,̘sNƘT< _Mwj)E lwuySIS(shO'HHkBY@tjTdy$N=Ȫ1 `s\~t4|O6)x}&a⚾aTx`,rTlgQ`KWer8-/-uIMX$cCv4*ٷl~GU|5_D 8{XjH7V)P3tpG1SqC7hp!xI#M 錭:i^])o,r/T-Cb d8EGtcAsE3&u;Y:lN,`"~4@)̰&@A`Ƅy"Lq鉲-8Ѥ R;|v+ 5++:9GNa\qsxrjf keU~hJQ|Vxv6y S97e)m:!W`K~Go.Fd@:/aY]gG;^I{!

人类 四个基本结构
人类 四个基本结构

人类 四个基本结构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①历史观基本问题的含义
  历史观基本问题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历史观领域中的特殊表现.
  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最本质最根本的东西,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的对立.
  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
  ①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承认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历史唯心主义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这一对立是两种历史观最为根本的对立.
  ②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发展的动力要到社会的内部矛盾中去寻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乃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唯心主义主张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意志、理性,或者是“绝对观念”、“神”等“客观精神”.
  ③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历史唯心主义则否认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把社会发展过程看成是杂乱无章的偶然的堆积.
  ④历史唯物主义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唯心主义则否认了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主张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这一对立可以称之为“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的对立.
  3.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历史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
  ①宿命论主张历史发展由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决定,而少数英雄人物则是这种精神力量的体现者.
  ②唯意志论主张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英雄人物的主观意志决定历史发展的进程.
  4.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一切历史理论的主要缺陷:
  ①它们至多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看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根源.一句话,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②它们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认为历史由英雄人物创造.
  5.历史唯心主义长期存在的根源
  ①社会历史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出现之前,由于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发展缓慢,阶级关系被等级制度所掩盖,所以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很难从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找出其阶级的原因,并进一步找出其经济的根源.一句话,不能从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中,找出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
  ②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垄断了精神劳动的权利.他们一方面夸大精神生产的作用,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贬低物质生产的作用,贬低劳动人民的作用.同时,出于维护本阶级利益的考虑,他们竭力把他们所统治的社会或说成是神和上帝的安排,或说成是人类理性的体现,从而完全抹煞了物质资料生产和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③认识根源.社会发展过程同自然发展过程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自然界里起作用的是各种自发的力量,没有人的主观意识的参与,因此,自然界及其规律的客观性是容易被人们把握的.在社会领域里,一切活动都是由人参与的,而人是有思想、有动机、有目的、有激情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物质根源被人们的有意识的活动掩盖着.如果看问题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就容易发生困惑,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发展.本来,社会的发展以意识为媒介,但却误认为以意识为基础.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
  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由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构成.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一)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的含义
  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2.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地理环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又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②地理环境通过影响生产的发展,制约社会的发展.首先,地理环境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优越的地理环境可使一个国家或民族获得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加快社会发展速度;恶劣的地理环境可使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劳动生产率较低,从而延缓社会发展速度.其次,地理环境制约一个国家生产部门的分布.再次,地理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最后,地理环境制约一个国家生产发展的潜力和前景.
  ③地理环境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
  3.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
  ①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地理环境相似的国家,其社会制度可以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的国家,其社会制度可以相同.另外,从历史上看,地理环境的显著变化往往需要几百万年、几千万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而人类社会在几千年、几百年、几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发生巨大的变化.显然,地理环境缓慢的变化是无法说明人类社会变化之迅速的.
  ②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或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
  ③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要受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在不同状况的生产力下,在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下,同样的或大致一样的地理环境对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常常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人口的含义
  所谓人口,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质量、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
  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①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是社会的主体,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就没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②人口数量、密度、增长率影响社会发展.适度的人口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作用,不适度的人口(过疏或过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这里所说的人口的适度,主要是指人口的数量、密度、增长率应和物质资料的生产保持合理的比例.
  ③人口的构成、人口质量的优劣影响社会的发展.尤其在生产力有了较高发展的时代,人口的质量(包括体力和智力)、职业构成、技能程度等成为生产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
  3.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①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性质.一个国家是否先进,一种社会制度是否优越,不能用人口的多少来说明.
  ②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形态的更替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
  ③人口因素不是社会革命爆发的原因.社会革命的爆发,同样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
  ④人口因素本身要受到社会生产状况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4.我国人口问题的迫切性
  我国人口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人口数量多,在一段时间内增长速度快,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的比例严重失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每年增加的大量劳动力适龄人口与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机会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②人口增加与消费品增长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③人口增长与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④人口增长过快,加重了国家、集体、家庭的负担,拖了经济建设的后腿.
  对于人口问题,我们要通过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加以解决.
  (三)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生产方式的含义
  生产方式是人类向自然界谋取生活资料的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①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
  ②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从事其他活动的前提.
  ③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④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首先,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其次,随着一种生产方式转变为另一种生产方式,旧的社会形态即被新的社会形态所代替.
  (四)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人类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须舆不能离开自然界.因此,人类必须保护自然环境,努力实现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当前,人类面临着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空气污染严重,其二是世界性水源危机,其三是森林惨遭毁灭,其四是物种不断减少,其五是臭氧层变薄.
  人类必须吸取教训,正视环境问题,要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
  (五)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①实践是社会的发源地,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②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形式,在这个基础上,人类产生了其他实践形式.
  ③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物质生产实践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实践决定了社会规律的特点,自然规律发生作用是自发的,而社会规律发生作用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
  (六)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①人类社会也和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过程,同时,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
  ②人类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不能任意选择生产方式.人类的活动,要受到既定的历史前提和生产方式的制约.
  ③和自然界一样,人类社会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
  ④和自然界一样,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社会规律同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创造,不能消灭,不能改造.
  应当指出的是,人类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有动机、有目的、有意志、有激情的.因此,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社会规律,利用社会规律,创造自己的历史.
  三、社会的基本结构
  社会基本结构由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观念结构构成.
  社会经济结构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社会政治结构是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关于政权的组织形式以及立法、司法、宪法的规程等.
  社会观念结构是建立在社会经济结构基础之上并受社会政治结构制约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
  四、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结构
  1.生产力的内涵
  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2.生产力的要素
  ①劳动者.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并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而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劳动者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
  ②劳动资料.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用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形态的系统.其中,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
  ③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所能加工的一切对象.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结合起来构成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的物的要素.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实体要素.除此之外,生产力系统还存在着科学技术、管理、智力资本等非实体性要素.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并不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实体要素,而是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渗透在生产力诸实体要素之中.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①科学技术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生产力得到发展.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使生产工具得到改进,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科学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去,可以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改良劳动对象,从而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④把科学应用到生产的组织管理之中,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力得到发展.
  4.生产力的物质性、社会性和历史性
  生产力具有物质性,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其三大实体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都属于物质范畴.
  生产力具有社会性,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生产力具有历史性,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们总要继承前人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
  (二)生产关系结构
  1.生产关系含义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
  2.生产关系的构成
  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为谁支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表面上看是人和物的关系,实际上却是人和人的关系.
  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具体内容包括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怎样交换其活动,各自处于何等地位等等.
  ③产品的分配关系以及由它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
  在生产关系诸方面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决定作用,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资料所以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五、社会的政治结构
  (一)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要素
  上层建筑由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构成.其中,政治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组织设施.
  (二)国家政权在政治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1.国家的起源
  ①国家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国家随阶级的产生而产生,随阶级的消亡而消亡.
  ②原始社会并没有国家.原始社会解体之后,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的根本对立.奴隶主阶级为了保护奴隶社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强迫人民遵守有利于统治阶级利益的社会秩序,需要使用有组织的特别的暴力工具,这个工具就是国家.
  2.国家的实质
  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它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强力机构所组成.其中,军队是国家的支柱.国家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世界上没有超阶级国家.
  3.国家的职能
  ①任何国家都具有对内、对外两种职能.其中,对内职能是主要的、基本的,对外职能服从于对内职能,是对内职能的继续.
  ②国家的对内职能是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对本阶级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以保持统治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的统治地位,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其对外职能是防御外来侵略,保护本国利益不受侵犯.
  ③国家还有其他一些社会职能:
  其一,调整本阶级内部各成员、各派别以及本阶级与同盟者阶级之间的关系,以维护本阶级和同盟者阶级之间的共同利益.
  其二,调整其他社会关系,以保持社会秩序的安定.
  其三,组织领导社会生产活动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
  4.国体和政体
  ①国家的类型
  国家的类型由国体决定.所谓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的手里.
  从历史上看,先后出现过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四种类型.
  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属于剥削阶级国家,它们是少数剥削者对广大劳动人民实行专政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属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的国家.
  ②国家的形式
  国家的形式即政体问题.所谓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用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③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首先,国体与政体不同.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内容,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其次,国体与政体又是密切联系的.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必须与国体相适应.但应该指出的是,同一类型的国家,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同一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
  六、社会的观念结构
  (一)社会意识
  1.社会意识的含义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的构成
  ①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社会意识包括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两个层次.
  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它是特定阶级、民族、社会集团或其他特定环境中的人群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不定型的不系统的社会意识.
  思想体系又称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它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反映社会存在,具有系统性抽象性的特点.思想体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属于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及绝大部分社会科学.它们反映经济基础,属于思想上层建筑,为特定的经济基础服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另一类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包括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它们不反映特定的经济基础,不属于上层建筑,其自身没有阶级性.
  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首先,社会心理是思想体系的原料库,它为思想体系的形成提供素材.其次,思想体系是社会心理的集中、概括、提炼和升华.
  ②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社会意识可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个体意识是社会成员的个人意识,它是社会成员个人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地位在自身头脑中的反映.
  群体意识是人类群体的社会地位、社会经历及其共同利益和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关系在该群体成员头脑中的反映.
  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首先,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相互依存,个体意识是群体意识的个别表现,群体意识寓于个体意识之中并通过个体意识表现出来.其次,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再次,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①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其一,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必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或正确或错误,都是对社会存在或如实或颠倒的反映.社会意识的根源存在于社会物质生活之中.
  其二,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社会存在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意识也是具体的、历史的.抽象的永恒不变的社会意识是不存在的.
  其三,在无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不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同经济基础有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具有强烈的阶级性.社会上有多少个阶级,就有多少种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其一,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在发展变化上具有不同步性.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社会意识的变化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时又能够提前预见未来社会发展趋势.
  其二,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同某一国家、某一地区的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虽然从总趋势来说,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必然的联系,但某些经济上较为落后的国家其某些方面的社会意识却可以超过经济上先进的国家,而某些经济上先进的国家在社会意识各个方面未必全是最先进的.
  其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虽然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但各个时代的社会意识却不是彼此隔绝的.任何一种社会意识都要继承前一个时代的社会意识,新、旧社会意识在内容上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其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一般地说,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对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影响最大,因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其五,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社会意识能够积极地反作用社会存在,精神力量可以变成物质力量.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表现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推动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延缓历史的发展.
  (二)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文化有广、狭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人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及其成果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式在内的复合体.
  文化有三大功能:一是维护、调控社会生活的功能;二是知识传承的功能;三是教化人、塑造人的功能.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努力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