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的由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2 11:44:35
陈姓的由来
x}|R#K寔k֖*L>ԗ~Vv$Dh$$ L@ )BCIUG^=s Ex_JBtN݋#8/[?5>Ku%Wjx(Iܙq˵tSN9ygq̳V4;xd8%ά$[my=V_Z GYL.eQLG!ط[#y7,! 3gRʑciȴض_y[g"ñE УL%"rrZ5DB,Jywsi{hmފt1?a[S o90ިGJrp,KoLT)DQ 4uD%@EdKb}Lj%bX/b|["S >?{ł,gwh%E/^W-++!obVZ/ :O1S][cxAhCOL9|»yL?K!IfNjVD.U,3_bPKt߸4Ptn|Pл0"3&첗k?/~8*^Pj/NAK`2xy{ 7q_d=1 E'& Df{jm;3l\>5p!:уzI)vkp}뽋 TWZ]F7̝)'bbE 9V$JPAMSօK?ILg9ױEY2Y9i&#Mg$[94 p"Tu;70^˺?QE"`7HL(!76ȏ$4Fj-{ ȇmB]R|ߡxlUXp( Bk*甴"q3Yc zC#c]D5~L,U9戊`M~9#Xe׏!LA_KSoПo~]5?VSl j&E"Hi3=0O=u@`a}1NoW/ĐrƘx(@Ma".$y h2-N:=MwNv: |1CsP89#ElSLt9Im£ң6tS6ad~r11wВ/p3)Nn{gȊU0v#ӆ)guf#$H 0cIÈqK®SKtl (ɿJߙP|3 dA@ 4mJ[N)aBe8L ~<;w㐖 Q(" @?@ wAhHX C[D1H5iZ3+*6I8~K[Y'/7yC@P%I/k1iׁ^aX~" lᯍCmYx;Ì!2ߥ ÁS5=.~SH\D=A zzFW?o9f!NnEinosb-xa`sFR :9AAEހ0IH.A3}߬ҵ|J"b:#A[F i#(/+e/NCzi7P\{Knm!q>Zn' z'M02&N#`@r$6z g^'r;L7P+Di\#(˂5qq^R(D>%ݢH0cg"#ꔁF[ƅ1 ruc#YTςaP" \LHѱ1P[րOnVC\D⍋zqj E( &#cCl:sn>>]E9%atL>8sU0"cA[H,EKPUE7{: qgXg*ök Y8ðPhגƙ1O ӣ쉲=mgKLӠuhʹ Mh1\9SC#V]cfXZdEУ^z kS.ot8iďax,^߆ 4V.Fs ,q;6p&9҃y]$UXcehN=K+oLH`1ih2U6_|0Z'%X' 3*d4 &\cY=E{F)11 9|i(jQİOO!*ƭn[^7 a:14ACش&$3D `6۔6|`t~JUy^/zg[X?%omTp6#7rE9>EaDe~P7$Ue=eRۋ!<,X+v)Xo6(xA]e齬S 4鐘^dE>"WH+x ' 2~0! $ZfSU&fn nDd׆no0bO)y}3t w Tc]dF%~ZŔYWә(\1QJe@!D-Z_P3n늙2ku̮Y2XXx tוz`ʫWXPƢ;KR^ph0Nl*E{iY%S>ϻ2L=[ubH]v0Tn, ,b [*֋NQ]& P`n!U"<ѓa6? 1Hn ө-VHAsAj ۙU-"?an&EY٤ _% |'~g9f&UZz/; %5JwT,$Ɵ%c`r=VWJ{K_t x f!G'2k LB^"!=(`o4x. ^A]7݉g80vEC σ %zS$=Rh3v)(k:!D=%3³nPcW y b >s(״3b<}yxL dF`FbqS*L{KǮ-+ RfW;I ̈wt63 zSAh<69L;kYCx#,ͻ@C sl3;ĕsxXh]n+QcCymA9Pγv(̡Qwh͋.u3@70-#/[|uE EԻ}v3_mhْ;~35U ^S^~Y~Ʋ.5@w^܋8]\?JUPjq1mG{D{֒0߶`s %V#N_H<$T*=rBm+s#}@MB1Y{Z@-Ndf9fr0IQn܁iHq@aVy4rMܛooqqUGe`@[297HHjawλz B,R fpEWI /gliHܣ1fRY!&k Mҩ!*)eNcn/y~m/Z"0N DK^tws˷A׫}e meK;YWrzDI!9FP w bR*qG\@RutLJ׉!3Ћ͓7C.7sgYxUY:G/='X &/`[^̮1x#N$Ż^E#)|$J1 uѵktM897kj[Y7jQcXx療Y ~geuK !"wCۇ~zy6 U=?tTpk̔6T^"B6Z˰|602 hH5U'>1bvk֕S +Z 8x#pܷGjwkpsɳNr;v,!91ua_H*("InZODy[P~hz=T1$5:l+2J_4smZ(K{gPQckKzEC "c΢k1TVu\\-EbZx*/3x!1#0(eASUE-v g$`SDeFnM,#'YZzK[n5Wȭon0~[pX ,rF~@GSVԀbH c.oμlL4/pԱTV`覇"/7@#Q&zǢz#y[CkvgU#5n"EIޢn1oq"@ن")3,R|@%2lU'QR@6+Int zEae)SyU65QHBytƝ?+wf w!ܯj`ܐFu1k86]ؙt--t4kږG|!a_- #fֆvU q;zwz>*ttxMwsrI jl{Kddž?;Pi6pא߄5vwv6 xݙ#h<@T` < ۤ_3<Ac Zd!0PG,ɶw5 pV&sCb龜6G:(RmV[8!xoR[9RҐ:$ϲ028tAm7 wÉ|IN"&8@_6 rem#̿+CV4u\J4VE+_2(!89@lY*?ǹeN29֥>CV#w~7Vv#0꼨*3?|!2[qp^UXxrbAM]2P#tnHAáô`֋:v &'2k/٬ 0{o0fMsv&b0mT4ē3ڒcEŭ{p=zG, U/w#Z3kj޿[{,Elr[RtzS! 4UVC]NW7Źj눅|DzЭXIfy\]^; 4afeεC#}r5{Vԍ ![7$Q"2(|p}P1%sĥ%P/ZQ_a<ݝݽ],R3REouu@uVu+5u}Mt6?ěL'UU*'g2 H Y^%e["̩yv77<8e? a: ntڲria|)9tGgU ZZ!“0usJDDRB2pFLf)͉ hQs:axA_<ʠ#)bNvg`}^ߴև4i*h`UKǺb`]ac3N2<ןU!Jwuc!MY3cll3^GH-BYv;JUК{j#[x HaTCuηb'\@0,XhްڷL!Ngu@"7 ,y .[z߁Hx8hZ u6,Em` ]i@:6DGd1?SRL.):EŎ+]׶zo",awKD{j:DXE(((d 79|SJ}|BF(icdߗQXE9ӞM0eFK^@Oo;f~y%b<>l\{$ѕWtYH#-$JhV=Ľ35g j0?Wrsy]͏|x苢~wWogTC4amy+O23ӧsR9L >ǚŸ};#ɍ_A<\;BDmYzw e&}AN%+`.Cv W\e:>^+~"*< _κ< jGco*~Eg \0<ĻJ+QNd~1HaR wAD;e;rro{KsOς@[,+fUi#`GK f{٦0z|0/EuC}X7І4@EADu=q;;u,∘d9D!=py# 9B Ćs\WSsȺ:%QX}mTz^ca>P&2A܋s-T( u}qTT iW'^m1}f(F!EKrF8e(zؠusǫv`y/ߓ%ـtrkcyHL} !,0q2@e zeտe9sA-_E`-kY}g5OuQGaͶ".r j cYGMett=[X#t6Td5V(*A:мbX<4/P+Ռ3X?Be_` E!pk> ta}g3?긒(d-yYuuKǪPKe+|!`y _7sGU~/0z>eMgsU _~ѱzƪM&Ew_ n@3N=ph/~U9'c->hW6rs_}WQnֿ߂ak(xa94퍮 "Xu:GzxcU<1@.:E n_>PYu۲ `Z=Qr0"[31Hy?9G<"-/H\ve,MlM`r e^~M4;oqpS<tr7|<s#GlСOq2$g+kUBCNj֔O!n?\^һ*}4y-<2(o4DSzǏ˨_y3mWmkך8ӠżV~ݒia(LiU^G^ #{Medg\튱~ ً,#bx+oqC/Vb>\ݕ/7Qn*Z#}r`#,4b^oʫh>Ɨ޽>|c_E{3Ff.Q:6N"VV6v<#ZeO"{ + 

陈姓的由来
陈姓的由来

陈姓的由来

  “黄帝神兵阵,舜后万世陈.”
  陈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
  chén
  寻根溯源
  1、商朝末年,舜的第33代孙遏父(又称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周武王灭商建周朝后,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州以北),国号陈,荣为侯爵,奉守着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所以又被称为胡公满.按照胙土命的惯例,他以国为氏,称陈氏,为陈氏的开山始祖.
  公元前672年妫满的第12代孙陈完因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后来他的10世孙田和建立了田氏齐国.战国末年,齐被秦灭.齐王的长子升次子桓先后改姓王氏,三子田轸逃至颍川(今河南禹州一带),恢复陈姓.从此陈氏一门在中原瓜瓞连绵,生生不息,发展成为名门望族. 才有后世陈氏颍川世家、颍川衍派的出现与发展.
  2、陈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据记载,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年将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据《魏书•官氏志》载,南北朝时,鲜卑族一支侯莫陈氏居于库斛真水,世代为渠帅,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改复姓为汉字单姓,称陈氏.
  3、高姓所改.浙江海宁陈氏原籍渤海,宋太尉高琼之后.高琼第十六世孙高谅入赘海宁城东皇冈陈明谊家为婿,其子荣遂承外家之姓为陈氏,而以父之高氏郡望为郡望,故称渤海陈氏,以别于外家原宗之颍川陈氏.自明代中叶起,始举科甲;有清一代,海宁陈氏为海内第一望族,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之誉.自第十世起,其排字辈份为:永世克孝,敬明其德,宜尔子孙,以匡王国.《海宁渤海陈氏宗谱》所载世系:琼-继勋-遵范-永翼(士卫)-光安(公泰)-世英-选-翥(始迁海昌之岩门,成为海宁岩门高氏第一世祖)-道隆-广孝-文渊-志强-光宗-弓-泗-谅(海宁渤海陈氏第一世祖).
  迁徙
  颍川世泽,太丘家声.天下陈姓源出于颍川(河南禹州).东汉时,陈实系胡公满之43世孙,为太丘长,人称“陈太丘”.唐代中,环公(临海令)带着伯琪等六个儿子避难于泉州仙游(福建省),其第五子伯瑄(满公之70世孙),勤奋好学,文采出众.当时因南康有一位署官食禄的马聪与他友善.在造访马府时,两人结伴游览了庐山.遂迷恋匡庐气势磅礴,蠡泽风景优美,乃偕其子旺徙而居之,晦迹于江州德安县太平乡长乐里永清村.伯瑄遂成为浔阳陈氏的开山之祖.德安位居九江之南,两地相距较近,因而被称之为江州陈氏.
  “义门独著,百犬同牢”.据明代嘉靖年间《陈氏兆祥族谱》记载:“唐大顺元年(890年)……旌表孝悌,标揭门闾,于是陈氏特立义门”.自“义门”陈氏初创,至宋朝开宝年间,陈氏便发展到740余人口.至宋天圣四年(1028年)已达到3700余口.族人济济一堂,同灶以食,合田而耕,童叟无欺,老幼齐心,强弱安处,不存芥蒂.义门陈氏延续了19代,纵越300多番春秋,这在古今家族繁衍发展史上确为罕见.宋仁宗曾为之赞道:“萃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聚四百年天下无双.”
  宋嘉佑七年(1062年),由于陈氏族人过度集中,形成了地方上的压力,有碍于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时经朝中的文彦博、包拯等大臣合议,宋仁宗准奏,决定采取双分流的办法.是年七月,由宋仁宗御赐编号,将家族财产列为291份,将陈氏分流至江西、河南、浙江、湖北、广西、江苏、广东、福建、山东、上海、天津等16个省125个县市,入住的田庄达290余处,致使义门陈氏遍植于华夏四方,这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人口分流和远距离的动迁行动.这些陈氏徙居新址后,家家门口都挂起“义门”灯笼.
  唐初期、中期,中原陈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南迁福建之举.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政(胡公满的68世孙)任南行军总管,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动乱.667年四月,陈政卒,由其20岁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经过九年战争,局势平定后,于686年报请朝廷批准,设置了漳州郡.陈元光致力于发展漳州一带的农工商各业,使当地得到了繁荣发展.
  他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子孙后代被称作"开漳圣王派",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台湾现有陈圣王庙53所,这从一个方面表明了台湾同胞对陈元光的崇敬之情.
  再就是颍川陈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此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陈氏入粤,始于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陈后裔陈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宁化、上杭,至其曾孙二郎、三郎再迁至广东梅州,后散居大埔、兴宁、长乐、龙川等县.陈氏入台,始于明末.福建同安人陈永华,于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官至东宁总制使,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设立学校,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的300多年间,陈氏迁台人数很多,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就2000余口,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与林姓共"陈林半天下"之美誉.
  在陈氏分流远迁之时,陈宗俞(系满公之80世孙)在润州任职别驾.携子孙迁居丹阳珥陵越塘,成为丹阳陈氏始祖.《丹阳县志•城廓》载,“越塘桥,宋祥符八年(1016年),里人陈诚建.”陈诚之4世孙陈震,在越塘生两子,长子陈东,次子陈南.陈东死于1127年,年42岁.有遗腹子,取名嗣宗.《丹阳县志•荫袭》载,陈嗣宗以父陈东之荫袭,授迪功郎.陈嗣宗生有四子,幼子陈明,由越塘迁往珥陵花家渡.陈明为花家渡陈氏始祖.
  陈氏以“义门”精神代代相传,名人辈出.就丹阳陈氏而言,宗愈之7世孙名东,字少阳,太学生,为保宋室江山,力主抗金,五进忠言于宋钦宗,三上疏章于宋高宗,并抬棺进谏,爱国忧民之壮举,名留史册.陈辅,字辅之,胸负才华,法身高行,深为时人所敬重.王安石曾誉之为:“丹阳陈辅,乃浙西佳士也”.司马光则赞之曰:“先生德业为士之望,先生才华为国之光”.时隔200多年后,宗愈的15世孙景实,字学汉,原住珥陵花家渡村,颇怀尊祖敬宗之德,筑庐于少阳陵墓之侧,岁时洒扫,勤加祭祀,以慰先贤在天之灵.景实成为桐村(陈巷)陈氏的始迁之祖.谱载,自宗愈至能平为38世.丹阳陈氏支系遍及丹阳和句容、宜兴、六合、南京等邻县.其丹阳族人现分布在珥陵的陈巷、陈家、花家渡、越塘,横塘大陈甲、小陈甲、留墅、陈巷里、陈家、行宫、全州十里牌以及司徒、河阳、访仙、麦溪、陵口、珥陵、导墅、蒋墅、窦庄、运河、吕城、界牌、埤城、新桥、后巷等镇的陈甲、陈家村等.至2000年5月8日,全丹阳市在籍陈姓宗人达41892人.
  义门陈氏重视族祠,热心谱事.明弘治九年(1496年)始修谱,至民国36年共修谱达12次之多.宗谱冠以“众仙同来庆祝,共唱霓裳之歌”.
  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有的成为安南(今越南)王朝的重臣.其中,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即陈日),于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历时175年,促进了陈姓人口的发展.至今,陈姓仍被列为越南十大姓之首.陈氏移居日本始于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派去的水手.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到今新马泰一带谋生.另有一些人不断迁至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陈姓名人
  陈胜(?-前208),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字涉,阳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早年为人佣耕.秦二世元年七月,与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当义军进据陈县(今河南淮阳)时自立为王,国号张楚,任命吴广为假王,率军西击荥阳,命武臣、张耳、陈余北攻赵地,邓宗南征九江,周市夺取魏地.后周文战败,秦将章邯以优势兵力反扑,围攻陈县.陈胜应战失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叛徒庄贾杀害.
  陈平(?-前178),西汉王朝开国功臣.阳武(今河南原阳)人.少时家贫,好黄老之术.陈胜起义,他投魏王咎,为太仆.后从项羽入关,任都尉.旋归刘邦,任护军都尉,建议用反间计使项羽去谋士范增,并以爵位笼络大将韩信,为刘邦所采纳.汉朝建立,封曲逆侯.惠帝、因吕时任丞相,以吕氏专权,不治事.吕后死,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刘恒,是为文帝,为丞相.
  陈寔(104-187),东汉颍川许县人,字仲弓.初为县吏,曾入太学就读.后任太丘长.党锢之祸起,被连,余人多逃亡,他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自请囚禁.党禁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招辟,皆辞不就.
  陈琳(?-217),汉末文学家.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建安七子”之一.初从袁绍,后归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陈琳诗、文、赋兼善.诗歌今存4首,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是最早的文人模仿汉乐府之作.散文以表章书檄最有影响,代表作《为袁绍檄豫州文》,是一篇为袁绍声讨曹操的檄文.辞赋有《武军赋》、《神武赋》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
  陈群(?-236),三国时魏国大臣.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初任刘备别驾,后投奔曹操,征召为司空西曹掾属.魏建国后,迁御史中丞.延康元年(220),文帝曹丕封他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后为镇军大将军,与曹休、曹真、司马懿并列为四大将军.不久又授以司空,录尚书事.他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将地方士人按才能分定九等,上报政府,按等选用,后逐渐演变为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又作长寿,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少时好学.仕蜀时为散骑黄门侍郎.入晋后,司空张华爱其才,荐为孝廉,任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晋灭吴后,他广泛收集三国时期的官私著作,著成《三国志》,分成三书,即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条分缕析,平行叙述,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后人推重他的史学和文笔,把《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列,称为四史.他还著有《古国志》、《益部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陈霸先(503-559),南朝陈创建者.陈高祖.公元557-559年在位.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东)人.出身小吏,喜读兵书,长于军事.太清三年(548)在始兴(今广东韶关)起兵,受湘东王萧绎节制,与王僧辩会师讨灭侯景,进位司空,领扬州刺史,镇京口.承圣三年,西魏陷江陵,杀梁元帝,他与王僧辩迎立萧方智为梁王.四年,王僧辩又纳北齐扶植的萧渊明为帝.他起兵袭杀王僧辩,拥萧方智为帝,并击败北齐军,进爵为王,十月代梁即皇帝位,国号陈,改元永定.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少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于诗标举汉魏风骨,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有《陈伯玉集》.
  陈抟(?-989),北宋初道士.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州)人.早年熟读经史百家之言,兼通医理、佛学,明天文地理.后唐长兴年间,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禄,以山水为乐,隐居武当山九室岩,专习胎息服气,辟谷导引内养静功.所传“五龙盘体睡修功”,尤为著称,后有《睡功图》传于世.著述有《无极图》、《先天图》、《九室指玄篇》、《易龙图》、《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赤松子八诫录》、《阴真君还丹歌注》、《人伦风鉴》等.
  陈东(1086—1127)字少阳,北宋末年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宋徽宗时入太学.宋钦宗即位,他上书请诛六赋,又率太学生及京城居民于宣德门伏阙上书,要求抗金,反对罢免李纲.宋高宗时因上书请留用李纲,罢斥投降派,亲征迎还二帝等,被杀.著有《少阳集》、《建炎两朝见闻录》.
  陈友谅(1320-1363),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出身渔家,曾为县吏.参加徐寿辉红巾军,以功升元帅.元至正十九年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二十三年八月在鄱阳湖中流矢身亡.
  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广西藤县人.少孤,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清咸丰三年(1853)随军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检点,转战湖北、安徽等地.六年春,镇江被困,随燕王秦日纲往援,大败清军,与各友军共破江北、江南大营.石达开出走后,受封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军主将.八年夏与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营,继而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九年晋封英王.十年会同各军再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州)、常(州).次年回师径援安庆,多次苦战失利.同治元年庐州失守,退往寿州,为叛徒苗沛霖诱捕,在河南延津就义.
  陈毅(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字仲弘.四川乐至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因参加中国留学生的爱国运动被押解回国.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学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湘南起义,成立工农革命军第1师,任师党代表.同年4月与朱德率部到井冈山地区,先后任师长、军委书记、政治部主任、前委书记等职.1930年后历任新成立的第六军政治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区委员会书记、第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西方军总指挥等职.红军长征后,留下担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指挥、苏北指挥部指挥、华中总指挥部代理总指挥、新四军代军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1947年1月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8年5月除继续担任华东军政职务外,又赴中原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1949年5月起兼任上海市市长.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并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2月起兼任外交部部长.1966年1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九届中央委员.1959年起任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陈赓(1903-1961),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一期,1926年秋赴苏联学习,1927年初回国.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南下途中在贺龙部任营长.从1928年起,在上海主持中共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1931年9月赴鄂豫皖苏区,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团长、师长.长征中任干部团团长.到达陕北后任第一军团第1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旅长、太岳军区司令员、太岳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中,先后任太岳纵队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1950年2月进驻昆明,历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云南军区司令员.1950年7月赴越参加抗法战争.1951年抗美援朝时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1952年6月回国后,历任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
  其他陈姓名人有三国名士陈登;南朝陈皇帝陈叔宝,梁将领陈庆之;唐代译经家陈禕(即玄奘),北宋诗人陈师道;南宋思想家陈亮,诗人陈与义;明散曲家陈铎,戏曲作家陈与郊,音韵学家陈第,史学家陈邦瞻,外科学家陈实功,画家陈洪绶;明末清初小说家陈忱,散文家陈贞慧;清经学家陈奂、陈立,文学家陈沆、陈澧,诗人陈文述,金石学家陈介祺,篆刻家陈豫钟,医学家陈修园,水利学家陈潢,抗英将领陈化成,维新派陈宝箴等.近当代名人有民主革命者陈天华、陈少白,资产阶级革命家陈其美,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陈独秀,革命家陈潭秋,国家领导人陈云,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著名学者陈望道,国学大师陈寅恪,史学家陈垣,生物学家陈桢,林学家陈嵘,医学史家陈邦贤,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数学家陈建功、陈景润,造纸专家陈彭年,诗人陈去病,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文艺评论家陈荒煤,京剧作家陈墨香,剧作家陈白尘,画家陈半丁,舞蹈演员陈爱莲,电影演员陈波儿,解放军高级将领陈士榘、陈再道、陈锡联,以及国民党CC系首领陈果夫、陈立夫,高级将领陈诚,蒋介石侍从室主任陈布雷,广东军阀陈炯明,汉奸陈公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