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心得》简介要作品&作者的简介及内容摘要.速度!~~这里的作者即为于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18:27:38
《于丹心得》简介要作品&作者的简介及内容摘要.速度!~~这里的作者即为于丹
x}r#IݯT ZK6o4f3&&1$\XLGtνHfUkZe,"?KztL_ZI.Ŀxߙ/L!kVh/ov?C;}o{o߾8|9pڍN?̋ ં1L<ւvc֕KSYw+ӺZ2wn[MΦU_j4W TxmlS]>mj߭vMo?坔X0ט~fAeXIWXuv{uD۫O8Vv3~.`]l/Lڬ+ifRrԮqطl,XLߖv:&Ib1D;'k$gz̉%/L5wDz};O8ta +{W Bz:Cow1'^뵲:*:tkM^W|Щ y?Wlbx'heΣ4wT@#=X29ŬcCU<77hV]dsegŒ Ϩ iL~D M.i/DX_TM/yʡ Na moxjltZ 3CK׺sXhϝcQ-es4M!~kvkH;g'xP\C]>=+KY' V[ @VS1–`&5fNf%+n[ظPM(;ZOTԠ3hW\)lbi^5%vx$%$Մ 3QbL+(qWUFǍk?qjsߨ PecN8;s. Ī \rw $, 1oj ^tKv2os N?P-ՠA̼t}A: .i!83O=T+xInKǷrjvu7|y98mhw,4K 7aѵEs~N64I ¥OkԂ9Je .-ApVy#ʯpp3.t)v}GwA:_e[.x|1ofoA Jo-_xWɕU^>=AQr3)op`4tOI#w}x7ȶ .T;~<zpw]lwOt|ix{ s.^ ELxXL"Vq3AG:o[qQҢ2cu=OoEuYՏ1sk0utCOZ5'9:u0$vG,۾#u'o7 vFv䳨~7ݭl#,b%O3)o?oa&} bZ / .N}?joB;)|I#lyyL'X&]S 36!ip1(@XTo{jS,BZAX:CfoP= hWa. rU0|kvTKnX9kXeVTTLХ76BW -`۠?Ri?/{ܤc, 6/ lqs·Hf0&0$qP XcZG#¬b5<i}(tҡQhȼR2khfsjFz [:Fk2e` QŮJ?q_J.ygb< bLy8~ t0ԕrM ZX hPߵ'+&{&?RY` n곦4wpz!@O^y#W"sIo6!i6Z087f6Oa$J f:֫gCM9έ> PvݩΓ4ֻYICDi ]*OIԫfԒjW AwǼ4. ql鮐Рj1Du/C 3JD*}kbWLx~z\t bzp -M"8i||S0"҆TT.肚F|#QB+02)"6k𑼭%Fd9& D|E]NF)&lQ0-§ٺ5zҵu vK Lc&@3yye TʤS6-w~smtv` k^}Eg҅i9W1J޺;YY=\g{ ZiݢYDJ!avEaI~|sjd0{Jmq`~=Wj ePbmV{Y5.AUy0eqy:,1YB/Ce.o#_n Kvf ?lIS 8P;A[YEŴʑY΂h4S!1`:t*;bqb>B?Q0b*%hZ&i:Ext~\;~b#Vc .u{? T#3()ǃXhxvMT],ϱ\6f HkSL]s|WyWEj0Wn9:)^>k3٠y|C=8*WiqqkNR$:4)$kW ^K7j&ɘУhz`!~C;f;tis$Dp_ vH^T|=2RVSl%-0UI䃋 b ޣҚiy>T^)A.Ǽ#jp|u%!˅f4hʆz)`/~,%jݞ0j-ע`I't0ʙD5t5Lj=VZ\6ν(;)b9 }ff^j~S-rI@l̈ͅSGM]gAhov=f7T3*'(f>!MnSJIOPu5N :?L@qN fBmӼ:CB G 8Ai;6 sP*0|3+A2Vr|ෟ("Uo"m$9TFEMtLvb ۽LO.܆:UjDM@@P;5mwGO@ G&(xՋo\`M(>FLqIʛN & 3_~ǔ'/ʡq+- m? #jdcrԐE4n-gX9JU6#K*EE+eSKScR+`,,aRXRDaG#̖SGCEr2اK՜Xy!<oKq7~|nf8[99G𢍃,*o._H>a j!)|Ӓ6Cpn1ESdG;K -j&.aN\;29=!W0E,3n;k՝h1>VIEo$E4;4 Zq 5w_H~.|ҏ+fJI \!;CwXs"1=EvSI՜jsq[o# (dqakG: šdYΛ$XB25<s?&)7ٞi%*R~)1t8HU )łYpKA.E"nݙd)-{΍EVs'^≚#?3Ԭ^HF /bKE*O""N VV#E,X 7w)(/ > > Lpuq] ,2gj=1^Iok)Q&[;CEi},4G>(̇HSM*:ŻUr.e]'o?eR ̈CnPvuyf7ّ, ͨZq`N~bڰ;<iսx4nzc&X }Eޜ֪t;5C QSy]5V@tl/u64m>vm Be{0ǐ,滚_*ySʄτvS"YіFA:fQ],n7L͛]/甐 zOKfXX|A ,c_,v~8V<_NP$Y c9ӧ #:v R|go6&\Ș-w;b/ɪ]ǜ՝uj]50`e HR kz 5ƌGtr4/04t<)lz6 )rNK-U,%FF:*(g9:90c\KUڋð(Y<5GsxBeaBri0{_O GZ7&/IME2iLkmY}N#Hf "㉈0H[<0Rr͚I_3&5BVHjIz5ܰyXӖUx!3SwPtQ|"H-6BWlDg^StKŜK1 +ڻBҙRW5[aՉZs a % Zhڳ9b1ձ\s]- BwKU!eifMk4Ng!6[,ak:;4S4&~6տn~l.xݒa+d֒Zi`OBS8BB 7 s'պF fhn!DCECX,hwA</_vf\@9? §3V.CuW} %?X~5ewR v"KҌI͒Y*K{i̧y ' 9WV[RLpSѲ(:k-aAn)47zLI'vd\&;^m4x;wA3g<M>Mi ՁYYw/d|f9q~%ßiWjJ㚹 9f)L]7-ߴaxHKqv RѮn0tt ăEf9)zf KL.״4D+Y%ͥE$ĉ2RKpiW|!^A˰2 i 3R(]+?ZVw$Zr{LlFCs7͛/7V.-搵>:_#@V {c->ϱjHoa X`qTV՝':2' VGګmdn* Maf52 EqE?nI }؊v lAW MEt'zd3ׂl585ݲaV}R2-WWH:K]Mz?CK~"KߑEWAT,./`GN=GqHAoa2-;`OB^BLp'QB;.Zn9B %GRμ;s[ hIdE]v[>!MX炇[ѕ{DǠ^>^ {1 awju#:`TAxSm/T p^WEƭ=/څWyZT"ZҼO8X34K5M8@,K<łϢRt]BŁ `kLg(vR=!x1gFbZQna̐vL~f̑ٛOq$-__pt5G{3ӑn;N M,s0l:cpk3Ftݱ#gG޴i{m.MGV㗤uE\帳0I.!r`=@ [&>],2tU:ZM{d`~g>&gKlvlF_J95cz/ɊᤈL2 $#[ҫUA (E"O >\G%p cmg$W)K1DG8ϒ2U[ĊHb7E1ᑲ-sM$E 1M(f-s0Z*xBuPI[Ʈ÷_ڂqA>`o0sO$4#˧}slۇ&s _i_ z{Σp'~._=a?wUGi덮Z**'hFkmVg8"_`lam콷`[vѕ4ؠ164qm㣪[f:B}h{#-wf_lFWTbqR,"27yjAp5'̓tnG^sG.ɦWhvP/R9 $%fff1U2p2WP>=? Ә =OW>?O.gD\;D!^](};i"f")+&b)q1))Sc'RLH `7 (r/c(tQw✌웑)22/BSdH }S7* !GVdoa+g+~HQ}a1"c0u>Ӡ,4,*H(֢3ӣ-_v˱N/_C`t6 FXY8H#yz:4FLi%$ʈC|rwrL8R7"CtcCtH$ D+NҧA/f N2C}cE5@'E H;P#{7-gJH!ǎȁ1?}D$_!)[4@#HÒt\$5F$ %%`J#Je\Iٟב%9%8tI>&e ^ǘT@Q&Ig8L49о&{IO7) I\kQ'55wg!Oҗ {R)|2haPjP(C+4dC!EFc(Eb˘WT}jGbgѦMOGYNx:IbG5SꢝU^BWG2b_nHZ'¯a c$]3_GS9.3%K|.MLb9ؚg8n YӟX"|#WUo7A|ޘ~eRqSQLNi LQ$Ly89r,; ^gAdLL#Q1UN9p"c"cJzZpBʢbؚ b6xBi 9χ(Ci@ %y3 PjНM*V~"X>'Png%;-\! [ J_2~ WF2X\Ϳ8v6cle p6L>5Ҧ XI۔$M7K&~"oگ^ޤ }) o~8G{ Y Z藐8%Qv,Np~.gtSqZAtL09EL,*p$Eޛs tNv:|NW"t0:I/St􀊡@*ROUTV&L&+>'B+pOϮ HvXd6+B,r-ʹ("](pb(3E"GA%0v1T5 2k&|Ӗ>Cu^Erkh **]0.uQ!ωؠp,*>(BQPB e 9HT/JB?:BGXh,f(C7v>r'`BP(z(05~cD5Q'#ʤ/$ ?KTfMTW<ѯxD|%DJ^dA$uZ/>KE آ _GO/_ RNaZ;2y/u97 BE}.MDZ7*4&!S0-Rm6u1'6ȣ#KLFs"觧ܫ{bk2 7jz$O"uH?E'㑎#GSa~Ӣ*)>TȤ^?T3@')Eb>'[0ԡPLQJ? PJݵipJGjIހT:BRUMZj/+UT,1KteQ\J<T{(# C&ԎB$ꡋ8cB# ' 3n˔x T1jD5ua5n#rSc:'O 1N ʯ j/tNyJ3 mY+1)DlVsO :4 oo"dܧBBՀn UuFPF*J9GpqQȨZLFu3m^Gujn!Ӹ0R_$IU)w%zQTݚ(Z>⥺ 3 PS5T|n S]W`M`zqߌ@ywWZuBy]2䋧k^)ozGT5բWy|лt][Sw姤m=(xUS\ 2MTik@v UO*,ew͊)7L5B с{OE6h<ɜ[q4H" "~H}7:> 6iԑhupb–A/:ýQ+}e/cܬQT"ws@6r=^+L)an$2-Lf[ A%NN-KoLu;8p ڤ=qC1Yͩe97%g^`>]%@a`PC'jAF=G:1}.nG q =Kh\A"|w9XrOL;dZ؆>/DS23r\uf~2'\V]aaȿwvWJ{"-$Y\Re{L*ٯ4X#/L)}LMlXyv1w-u,"ru^v@4敉  ZM^ !j?ڂ9Eծ ĺ$" R_XVa9; #ٍItLc52ኵn+u[JO!{K)=;nl: p3~GwI& 2\5ODZ:H[t 1pL Ǔt ϊ?>%?aXHN{R9ð;yw_9y' upRpSzU݋ӋW& WbҫGQBa)(#bۗfK DNDLI\V,SF} \Y֕$s'ڏD&ئ0Kn(-+՜R#O ?YA vI~||`7s {>Jzi x+h%?LV*lzQ5} n$-3K+2P{?[2dnpkm_U=HM븄u .:pڃ$5JeNbdYldgqCZ&O9}֤fh-^mˤhvud/DQ׈swЊf>ܤwO]ɳ{mwUR3؉J~4k]'?hNLo ><&4Zm[U0`˾Sn2˲4#\7<= ;W6fNGD2Qff5!WuzhHA+w!#!h:o4إ۱=(?{SLt+ "Y#b^BuIi:''qP`=K[oTˎUQ K#`A\:C"zն J.<$zS& >$k|p!] @`uNzd6ˤ^YifoHa· ;vzSE שFWsDF鬠R@(h5`dZ 1{8/B8ՌYR[3qV %.$$A%FC1^#1ڽ&E_}]?PY=K:)HAh8;7|kr4=EO; s\RJiB|yh $bpih|لadITbT'6QƆ;FuxtbL|Y ?y%9c9undžkh5[&"1H3Gb9T;6 ?-ҹ0^P i|K0x(1%ڔ;CV(XG=B

《于丹心得》简介要作品&作者的简介及内容摘要.速度!~~这里的作者即为于丹
《于丹心得》简介
要作品&作者的简介及内容摘要.
速度!~~
这里的作者即为于丹

《于丹心得》简介要作品&作者的简介及内容摘要.速度!~~这里的作者即为于丹
《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他对弟子的教导.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之极.但是在两千多年后的现代社会,我们为什么要请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做客《百家讲坛》解读《论语》呢?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还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吗?其实,《论语》中许多经典的词句是我们许多人耳熟能祥的,于丹教授认为,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仍然能为我们现代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一份温馨的劝导.
《论语》集中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和思想精华,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论语》的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溶化于人的内心,天、地、人就会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就变得无比强大.即使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中国人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这是不是《论语》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人的启发呢?
如今,中国社会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对于现代人来说,两千多年前的《论语》所包含的思想是否还能闪烁出智慧的光芒?我们又该如何借用《论语》的智慧,来化解我们心中的浮躁和烦闷?在现代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论语》又会给我们哪些温馨的劝导?于丹为我们讲《论语》心得之一:《天地人之道》.
俗话说:人生不得意事常八九.那么如果人生有了缺憾之事,如果我们遭遇不得意之时,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呢? 于丹教授认为,《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其实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一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你放大这种缺憾和不如意,那你将永远生活在阴影之中.这种心理暗示的力量之大,将严重影响你的生活质量.
于丹讲了几个小故事,一个女孩子因为她母亲在治牙时突发心脏病去世而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40年后她居然死在牙医准备为她治牙之前.而另一个认为自己非常寒碜、非常自卑的女孩子,只因为一个头花,竟突变成一个快乐骄傲的小公主.还有一个毫无武功的日本茶师,用自己从容勇敢的内心,战胜了一个嚣张的日本浪人.这几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生活中的缺憾,也许我们无法避免人生中的苦难.但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
1、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2、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3、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4、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5、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现代社会中,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面对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往往感到无力应对.其实只要我们自己有一颗从容镇静的内心,有一种心灵的勇敢,我们就可以变得坚强,就可以表现出勇敢.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真的能开解现代人的心结吗?
于丹为我们讲《论语》心得之二:《心灵之道》.
孟母三迁和孟子的性意识
孟子小时候有着“优秀”的童年教育,孟子的妈妈深深体会到“胎教”的重要性,她说:“我怀着孟子这孩子的时候哇,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孟妈妈原来住在邹国马鞍山下的鬼村,到处是坟地,村中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孟子也拿个小火铲东挖西挖,模拟表演筑墓埋棺,天性可爱.他妈妈不高兴了,带着这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搬家到农贸市场围墙外边,租房子住.
于是孟子学习商人的样子,讨价还价,喧嚣热闹.孟母怕孩子染上锱铢必较的市侩习性,赶紧搬家,到政府公立学校旁边去住.
这儿天天有一帮傻乎乎的人学习揖让进退,摆弄俎豆祭器.孟母忐忑不安的心总算踏实下来了.儿子终于可以浸染“高雅的气韵、从容的风范”和“循规蹈矩的本领”了.
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不过,孟母太以自己意愿为中心,过早地剥夺了孩子的创新发明的天性和天才.
妈妈教育出来的儿子难免缺乏反抗精神、阳刚之气.这位恪守本分、端庄温静的孩子长大以后,总也跳不出常规的生活思想模式,并且也要求未来的人也像他这样绵羊得如绵羊.
当然,孟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一度反抗过,但被妈妈镇压了.孟子逃学,孟妈妈气坏了,乱摔乱砸,把“缝纫机”(子不学,断机枢)都打坏了,吓得孟子缩脖抱颈.孟妈妈斥责了他半天,也不知道孟子听明白了没有.孟子唯唯诺诺、战战兢兢地答应了,从此再无自我主见,终于成为优秀的两脚书橱.
等孟子到了20出头,翅膀硬了,跑到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的门下念了五年书,学问道德,突飞猛进,终于有了用场.有一次,孟子进卧室,使他大吃一惊,原来他的妻子正在试穿一件袒胸露背的蝉翼纱,上身裸着,正在对镜描容.孟子媳妇的思想比较新潮,以为穿上短、透、露的时装,定能平添几分美丽,博得丈夫的赞美.哪知孟子思想无比陈旧、保守.他说:“我以儒家门徒的名誉起誓,绝不能容忍女人半裸着上身.”说完,愤然调头离去,到户外去吸他的“浩然之气”去了.
他的妻子着急了,要求离婚,对孟母说:“今天我在家里没事儿,在房里穿了一件休闲装,想不到丈夫见了很不高兴,今后可怎么相处呀?我还是回娘家去吧!”
孟母也觉得孟子走火入魔了,骂孟子说:“按礼的规定,快进门的时候,应该问一问谁在里面,以提醒别人;当推开内室门的时候,眼要往下看,以免侵犯别人的隐私权.这你都不懂,还赖别人!”
孟子哼哼着,假装认了错.
孟妈妈一定很后悔,孩子怎么被教育成了这么个脑子僵化、六亲不认的书呆子,而且性意识全部丧失.(其实是孟母自己种下的苦果)
心灵 之 道
1、做一个勇敢的人
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化解生活中的遗憾
2、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
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3、勇敢有时后是理性制约下的一种镇定和自信
4、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勇敢
5、君子之骄 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
《论语》心得(三)《处世之道》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父母对孩子关爱得无微不至,为什么孩子会反感?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为什么会彼此伤害?费尽心机和领导、同事套近乎,为什么总是好心不得好报?《论语》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那么对待自己最亲近的家人,是不是就可以亲密无间了呢?父母和子女之间,夫妻和恋人之间,也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吗?对待工作是不是应该越热情越好呢?无论是分内的工作还是分外的工作,我们是不是都应该做得越多越好呢?
《论语》之所以流传两千多年而不衰,就在于它对于人内心最本性的理解.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父母对孩子关爱得无微不至,为什么孩子会反感?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为什么会彼此伤害?费尽心机和领导、同事套近乎,为什么总是好心不得好报?《论语》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那么对待自己最亲近的家人,是不是就可以亲密无间了呢?父母和子女之间,夫妻和恋人之间,也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吗?对待工作是不是应该越热情越好呢?无论是份内的工作还是份外的工作,我们是不是都应该做得越多越好呢?
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认为,与其怨天忧人,不如恭身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就自然就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处世之道
1、人生有限
把有限的感情
留在最应该
使用的地方
2、最恰当的距离是
彼此互不伤害
又能保持温暖
3、距离和独立是
对人格的尊重
最亲近的人之间
也应该保持
4、多思 多想 多看
少指责
少抱怨
少后悔
《论语》心得(四)《君子之道》
孔夫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常以小人和君子之分来明辨是非.那么何为君子,何为小人,君子与小人之间有什么不同呢?“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次.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小人”.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就是说君子胸怀平坦开阔,但是小人却经常忧愁恐惧.即便是今天,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而不做小人.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君子而不是小人呢?孔夫子眼中的君子与小人又到底是怎样的呢?
孔夫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常以小人和君子之分来明辨是非.那么何为君子,何为小人,君子与小人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次.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小人”.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就是说君子胸怀平坦开阔,但是小人却经常忧愁恐惧.
即便是今天,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而不做小人.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君子而不是小人呢?孔夫子眼中的君子与小人又到底是怎样的呢?
于丹告诉我们:用孔夫子的说法叫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比如我们大家在一起争论问题,不可能意见都一致,君子会很平和的跟每一个人都能交流,但是他会坚持自己的主张,他不会苟同别人.小人没主见,别人一说什么好像都对,但是还经常跟人打起来,叫做同而不和.君子好处事,但你很难取悦于他,但他对人了解是非常准确的,能够量才用人.而小人难处事,你却很容易取悦于他,但他对人却常常是求全责备.
于丹认为,孔夫子描述的这个现象它远吗?这肯定不是远古的事,这一切现象其实今天就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如果你要把这个标准想明白的话你会发现,孔夫子给了我们一个考察人品的标准.孔夫子还说,君子有三戒,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少年时为何要“戒色”?中年时又为什么要“戒斗”?老年时“戒得”指得又是什么?于丹教授在这一讲中将为我们详细讲解这三戒的内容和它对人生的重要影响.
《论语》心得(五)《交友之道》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的社会环境中朋友是相当重要的.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是我们最好的环境,你从他的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交什么样的朋友,你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说人的朋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什么叫益友呢?叫友直,友谅,友多闻.直是直率坦率,谅是宽容原谅,多闻是博学多才,这三种是好朋友.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的社会环境中朋友是相当重要的.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是我们最好的环境,你从他的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交什么样的朋友,你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说人的朋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什么叫益友呢?叫友直,友谅,友多闻.直是直率坦率,谅是宽容原谅,多闻是博学多才,这三种是好朋友.
但还有三种坏朋友.这就叫损者三友,叫做:“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友便辟,是指朋友脾气特别的暴躁,点火就炸.善柔,特别优柔寡断,什么事琢磨,这件事还不行,你再等等看看吧,等着等着机会就过去了,韩国有一个比喻特别形象,说机遇这个东西它长得很怪,它前脸长满了头发,后脑勺是秃子,所以这东西它迎面向你走来的时候你永远看不清他是谁,等到你知道他是谁,你伸手一抓他后头没头发已经过去了.所以过分优柔寡断的人也不是好朋友.第三种,这是人格上最坏的,友便佞,就是那些谄媚的,奸佞的,心存阴谋的,这样的一些小人在这个世界上,用急功近利不择手段的方式去达到个人目的这种人,可千万不能交,表面看起来他给你谋个一官半职,他分你点不义之财,但是你的前途充满了荆棘,跟这种人断然不能在一起.
那么我们如何来分辨益友和损友呢?益友和损友对我们的生活和事业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交友 之 道
益者三友:正直的朋友,宽容的朋友,多识的朋友
损者三友:友便僻(过分暴躁的朋友)
友善柔(优柔寡断的朋友)
友便佞(心怀鬼胎的朋友)
交友三个心理原则:
不要抢话说
不要有话不说
不要闭眼瞎说
交友之道心语
1、过分的苛责
不如宽容的力量
更恒久
2、结交那些快乐的
能够享受生命
安贫乐道的朋友
3、与其
与他人斗
不如
跟自己的能力斗
人生三大坎:
少年 戒之在色
中年 戒之在斗
老年 戒之在得
《论语》心得(六)《理想之道》
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心中的理想,这个理想可大可小,也许理想在仕途,要当个什么级别的官,也许理想在职业,要成为一个干什么的人,甚至有的理想在金钱、地位,要成为一个大老总,要住上大房子,开上高级轿车,等等不一而足.而这个理想更是成为一个人奋斗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那么《论语》中关于理想是一个什么标准呢?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
孔子曰:匹夫不可以夺志.一个有理想有志向的人,才会有奋斗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而《论语》中孔子与他的学生们谈到理想时,孔子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于丹教授认为,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当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时,常常会忽略了我们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一个人内心的感受和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又有什么关系呢?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是否还能关注自己的内心?
于丹认为,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并不在于他给自己定了多高的目标,而在于他内心是否能有一种淡定的理念,是否能把握自我.理想不一定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一种权势,或者金钱,而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在乎的东西,是一种心灵的寄托.但是为什么人们总要追求一个理想?理想之道又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今天该如何理解理想的含义?《论语》中关于理想又有着什么样的忠告和劝导?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孔老夫子的观点和现代人对理想的追求是不是有矛盾呢?
《论语》心得(七)《人生之道》
孔夫子曾经说过,我这一生大体可以概括成几个阶段,最早从人开始学习,“吾十有五,而治于学,”15岁的时候开始幼稚于学,然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欲惧.”这是他一生历程的描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从岁月中借来的一段光阴,自己把这一段光阴过成什么模样,最后在墓志铭上镌刻上你的名字,这段光阴被赋予一个人的意义,从开始念书学习,在这个起点上所有人大体差不多,但是再往后,从而立之年以后,每个人的差别那就是天壤之别了.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从岁月中借来的一段光阴,自己把这一段光阴过成什么模样,你的人生就是什么样.孔夫子将他的一生概括为:“吾十有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那么“三十而立”立得是什么? “四十不惑”又不惑在何处? “五十知天命”中的天命指的是什么? 什么又叫“六十而耳顺”呢?所谓的“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不是就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了呢?孔子对人生阶段的划分对我们现代人的意义何在?我们真正能理解这其中的含义吗?
三十而立,是我们最熟悉的一句话,几乎每个年轻人到了而立之年,都会问问自己,我立起来了吗?那么怎样才算立起来了,是否要有车,有房,或有了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就算立起来了呢?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这是人生最好的光阴.但现代社会充满了变数,四十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压力又非常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内心不惶惑呢?
于丹认为,这种人生的坐标是有代表性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其实人生有生理年龄,有心理年龄,有社会年龄,真正有效率的生命是让我们也许在二三十岁,就能够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我们不一定要等到七十岁,才能达到一个生命个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怎么做,才能早日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呢?我们真正能理解这其中的含义吗?
正是因为追求心灵的人少,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想一想,烦恼其实都是追求物欲的产物.于丹告诉我们,人在30岁以后,要学会用减法生活,减去我们不需要的,轻装前进!

于 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专业方向:广播电视媒介学。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视协高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视协理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央电视台研究处客座研究员、中国新闻研究会、中广学会主持人研究会、中广学会法制节目委员会常务评委、澳大利亚新闻集团首席顾问。
对于现代人来说,两千多年前的《论语》所包含的思想是否还能闪烁出智慧的...

全部展开

于 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专业方向:广播电视媒介学。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视协高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视协理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央电视台研究处客座研究员、中国新闻研究会、中广学会主持人研究会、中广学会法制节目委员会常务评委、澳大利亚新闻集团首席顾问。
对于现代人来说,两千多年前的《论语》所包含的思想是否还能闪烁出智慧的光芒?我们又该如何借用《论语》的智慧,来化解我们心中的浮躁和烦闷?在现代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论语》又会给我们哪些温馨的劝导?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将于10月1日国庆节当天为我们讲《论语》心得之一:《天地人之道》。
《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他对弟子的教导。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之极。但是在两千多年后的现代社会,我们为什么要请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做客《百家讲坛》解读《论语》呢?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还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吗?其实,《论语》中许多经典的词句是我们许多人耳熟能祥的,于丹教授认为,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仍然能为我们现代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一份温馨的劝导。
《论语》集中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和思想精华,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论语》的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溶化于人的内心,天、地、人就会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就变得无比强大。即使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中国人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这是不是《论语》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人的启发呢?
如今,中国社会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对于现代人来说,两千多年前的《论语》所包含的思想是否还能闪烁出智慧的光芒?我们又该如何借用《论语》的智慧,来化解我们心中的浮躁和烦闷?在现代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论语》又会给我们哪些温馨的劝导?于丹为我们讲《论语》心得之一:《天地人之道》。
俗话说:人生不得意事常八九。那么如果人生有了缺憾之事,如果我们遭遇不得意之时,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呢? 于丹教授认为,《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其实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一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你放大这种缺憾和不如意,那你将永远生活在阴影之中。这种心理暗示的力量之大,将严重影响你的生活质量。
于丹讲了几个小故事,一个女孩子因为她母亲在治牙时突发心脏病去世而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40年后她居然死在牙医准备为她治牙之前。而另一个认为自己非常寒碜、非常自卑的女孩子,只因为一个头花,竟突变成一个快乐骄傲的小公主。还有一个毫无武功的日本茶师,用自己从容勇敢的内心,战胜了一个嚣张的日本浪人。这几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生活中的缺憾,也许我们无法避免人生中的苦难。但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
1、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2、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3、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4、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5、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现代社会中,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面对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往往感到无力应对。其实只要我们自己有一颗从容镇静的内心,有一种心灵的勇敢,我们就可以变得坚强,就可以表现出勇敢。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真的能开解现代人的心结吗?
于丹为我们讲《论语》心得之二:《心灵之道》。
孟母三迁和孟子的性意识
孟子小时候有着“优秀”的童年教育,孟子的妈妈深深体会到“胎教”的重要性,她说:“我怀着孟子这孩子的时候哇,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孟妈妈原来住在邹国马鞍山下的鬼村,到处是坟地,村中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孟子也拿个小火铲东挖西挖,模拟表演筑墓埋棺,天性可爱。他妈妈不高兴了,带着这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搬家到农贸市场围墙外边,租房子住。
于是孟子学习商人的样子,讨价还价,喧嚣热闹。孟母怕孩子染上锱铢必较的市侩习性,赶紧搬家,到政府公立学校旁边去住。
这儿天天有一帮傻乎乎的人学习揖让进退,摆弄俎豆祭器。孟母忐忑不安的心总算踏实下来了。儿子终于可以浸染“高雅的气韵、从容的风范”和“循规蹈矩的本领”了。
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不过,孟母太以自己意愿为中心,过早地剥夺了孩子的创新发明的天性和天才。
妈妈教育出来的儿子难免缺乏反抗精神、阳刚之气。这位恪守本分、端庄温静的孩子长大以后,总也跳不出常规的生活思想模式,并且也要求未来的人也像他这样绵羊得如绵羊。
当然,孟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一度反抗过,但被妈妈镇压了。孟子逃学,孟妈妈气坏了,乱摔乱砸,把“缝纫机”(子不学,断机枢)都打坏了,吓得孟子缩脖抱颈。孟妈妈斥责了他半天,也不知道孟子听明白了没有。孟子唯唯诺诺、战战兢兢地答应了,从此再无自我主见,终于成为优秀的两脚书橱。
等孟子到了20出头,翅膀硬了,跑到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的门下念了五年书,学问道德,突飞猛进,终于有了用场。有一次,孟子进卧室,使他大吃一惊,原来他的妻子正在试穿一件袒胸露背的蝉翼纱,上身裸着,正在对镜描容。孟子媳妇的思想比较新潮,以为穿上短、透、露的时装,定能平添几分美丽,博得丈夫的赞美。哪知孟子思想无比陈旧、保守。他说:“我以儒家门徒的名誉起誓,绝不能容忍女人半裸着上身。”说完,愤然调头离去,到户外去吸他的“浩然之气”去了。
他的妻子着急了,要求离婚,对孟母说:“今天我在家里没事儿,在房里穿了一件休闲装,想不到丈夫见了很不高兴,今后可怎么相处呀?我还是回娘家去吧!”
孟母也觉得孟子走火入魔了,骂孟子说:“按礼的规定,快进门的时候,应该问一问谁在里面,以提醒别人;当推开内室门的时候,眼要往下看,以免侵犯别人的隐私权。这你都不懂,还赖别人!”
孟子哼哼着,假装认了错。
孟妈妈一定很后悔,孩子怎么被教育成了这么个脑子僵化、六亲不认的书呆子,而且性意识全部丧失。(其实是孟母自己种下的苦果)
心灵 之 道
1、做一个勇敢的人
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化解生活中的遗憾
2、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
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3、勇敢有时后是理性制约下的一种镇定和自信
4、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勇敢
5、君子之骄 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
《论语》心得(三)《处世之道》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父母对孩子关爱得无微不至,为什么孩子会反感?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为什么会彼此伤害?费尽心机和领导、同事套近乎,为什么总是好心不得好报?《论语》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那么对待自己最亲近的家人,是不是就可以亲密无间了呢?父母和子女之间,夫妻和恋人之间,也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吗?对待工作是不是应该越热情越好呢?无论是分内的工作还是分外的工作,我们是不是都应该做得越多越好呢?
《论语》之所以流传两千多年而不衰,就在于它对于人内心最本性的理解。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父母对孩子关爱得无微不至,为什么孩子会反感?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为什么会彼此伤害?费尽心机和领导、同事套近乎,为什么总是好心不得好报?《论语》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那么对待自己最亲近的家人,是不是就可以亲密无间了呢?父母和子女之间,夫妻和恋人之间,也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吗?对待工作是不是应该越热情越好呢?无论是份内的工作还是份外的工作,我们是不是都应该做得越多越好呢?
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认为,与其怨天忧人,不如恭身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就自然就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处世之道
1、人生有限
把有限的感情
留在最应该
使用的地方
2、最恰当的距离是
彼此互不伤害
又能保持温暖
3、距离和独立是
对人格的尊重
最亲近的人之间
也应该保持
4、多思 多想 多看
少指责
少抱怨
少后悔
《论语》心得(四)《君子之道》
孔夫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常以小人和君子之分来明辨是非。那么何为君子,何为小人,君子与小人之间有什么不同呢?“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次。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小人”。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就是说君子胸怀平坦开阔,但是小人却经常忧愁恐惧。即便是今天,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而不做小人。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君子而不是小人呢?孔夫子眼中的君子与小人又到底是怎样的呢?
孔夫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常以小人和君子之分来明辨是非。那么何为君子,何为小人,君子与小人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次。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小人”。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就是说君子胸怀平坦开阔,但是小人却经常忧愁恐惧。
即便是今天,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而不做小人。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君子而不是小人呢?孔夫子眼中的君子与小人又到底是怎样的呢?
于丹告诉我们:用孔夫子的说法叫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比如我们大家在一起争论问题,不可能意见都一致,君子会很平和的跟每一个人都能交流,但是他会坚持自己的主张,他不会苟同别人。小人没主见,别人一说什么好像都对,但是还经常跟人打起来,叫做同而不和。君子好处事,但你很难取悦于他,但他对人了解是非常准确的,能够量才用人。而小人难处事,你却很容易取悦于他,但他对人却常常是求全责备。
于丹认为,孔夫子描述的这个现象它远吗?这肯定不是远古的事,这一切现象其实今天就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如果你要把这个标准想明白的话你会发现,孔夫子给了我们一个考察人品的标准。孔夫子还说,君子有三戒,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少年时为何要“戒色”?中年时又为什么要“戒斗”?老年时“戒得”指得又是什么?于丹教授在这一讲中将为我们详细讲解这三戒的内容和它对人生的重要影响。
《论语》心得(五)《交友之道》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的社会环境中朋友是相当重要的。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是我们最好的环境,你从他的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交什么样的朋友,你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说人的朋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什么叫益友呢?叫友直,友谅,友多闻。直是直率坦率,谅是宽容原谅,多闻是博学多才,这三种是好朋友。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的社会环境中朋友是相当重要的。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是我们最好的环境,你从他的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交什么样的朋友,你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说人的朋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什么叫益友呢?叫友直,友谅,友多闻。直是直率坦率,谅是宽容原谅,多闻是博学多才,这三种是好朋友。
但还有三种坏朋友。这就叫损者三友,叫做:“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友便辟,是指朋友脾气特别的暴躁,点火就炸。善柔,特别优柔寡断,什么事琢磨,这件事还不行,你再等等看看吧,等着等着机会就过去了,韩国有一个比喻特别形象,说机遇这个东西它长得很怪,它前脸长满了头发,后脑勺是秃子,所以这东西它迎面向你走来的时候你永远看不清他是谁,等到你知道他是谁,你伸手一抓他后头没头发已经过去了。所以过分优柔寡断的人也不是好朋友。第三种,这是人格上最坏的,友便佞,就是那些谄媚的,奸佞的,心存阴谋的,这样的一些小人在这个世界上,用急功近利不择手段的方式去达到个人目的这种人,可千万不能交,表面看起来他给你谋个一官半职,他分你点不义之财,但是你的前途充满了荆棘,跟这种人断然不能在一起。
那么我们如何来分辨益友和损友呢?益友和损友对我们的生活和事业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交友 之 道
益者三友:正直的朋友,宽容的朋友,多识的朋友
损者三友:友便僻(过分暴躁的朋友)
友善柔(优柔寡断的朋友)
友便佞(心怀鬼胎的朋友)
交友三个心理原则:
不要抢话说
不要有话不说
不要闭眼瞎说
交友之道心语
1、过分的苛责
不如宽容的力量
更恒久
2、结交那些快乐的
能够享受生命
安贫乐道的朋友
3、与其
与他人斗
不如
跟自己的能力斗
人生三大坎:
少年 戒之在色
中年 戒之在斗
老年 戒之在得
《论语》心得(六)《理想之道》
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心中的理想,这个理想可大可小,也许理想在仕途,要当个什么级别的官,也许理想在职业,要成为一个干什么的人,甚至有的理想在金钱、地位,要成为一个大老总,要住上大房子,开上高级轿车,等等不一而足。而这个理想更是成为一个人奋斗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那么《论语》中关于理想是一个什么标准呢?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
孔子曰:匹夫不可以夺志。一个有理想有志向的人,才会有奋斗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而《论语》中孔子与他的学生们谈到理想时,孔子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于丹教授认为,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当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时,常常会忽略了我们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一个人内心的感受和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又有什么关系呢?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是否还能关注自己的内心?
于丹认为,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并不在于他给自己定了多高的目标,而在于他内心是否能有一种淡定的理念,是否能把握自我。理想不一定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一种权势,或者金钱,而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在乎的东西,是一种心灵的寄托。但是为什么人们总要追求一个理想?理想之道又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今天该如何理解理想的含义?《论语》中关于理想又有着什么样的忠告和劝导?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孔老夫子的观点和现代人对理想的追求是不是有矛盾呢?
《论语》心得(七)《人生之道》
孔夫子曾经说过,我这一生大体可以概括成几个阶段,最早从人开始学习,“吾十有五,而治于学,”15岁的时候开始幼稚于学,然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欲惧。”这是他一生历程的描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从岁月中借来的一段光阴,自己把这一段光阴过成什么模样,最后在墓志铭上镌刻上你的名字,这段光阴被赋予一个人的意义,从开始念书学习,在这个起点上所有人大体差不多,但是再往后,从而立之年以后,每个人的差别那就是天壤之别了。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从岁月中借来的一段光阴,自己把这一段光阴过成什么模样,你的人生就是什么样。孔夫子将他的一生概括为:“吾十有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那么“三十而立”立得是什么? “四十不惑”又不惑在何处? “五十知天命”中的天命指的是什么? 什么又叫“六十而耳顺”呢?所谓的“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不是就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了呢?孔子对人生阶段的划分对我们现代人的意义何在?我们真正能理解这其中的含义吗?
三十而立,是我们最熟悉的一句话,几乎每个年轻人到了而立之年,都会问问自己,我立起来了吗?那么怎样才算立起来了,是否要有车,有房,或有了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就算立起来了呢?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这是人生最好的光阴。但现代社会充满了变数,四十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压力又非常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内心不惶惑呢?
于丹认为,这种人生的坐标是有代表性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其实人生有生理年龄,有心理年龄,有社会年龄,真正有效率的生命是让我们也许在二三十岁,就能够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我们不一定要等到七十岁,才能达到一个生命个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怎么做,才能早日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呢?我们真正能理解这其中的含义吗?
正是因为追求心灵的人少,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想一想,烦恼其实都是追求物欲的产物.于丹告诉我们,人在30岁以后,要学会用减法生活,减去我们不需要的,轻装前进!

收起

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百家讲坛》栏目坚持“《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节目制作理念,不断培养专家、学者的公众意识,不断强化媒体为受众着想的服务意识。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论语...

全部展开

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百家讲坛》栏目坚持“《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节目制作理念,不断培养专家、学者的公众意识,不断强化媒体为受众着想的服务意识。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灰色的孔子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灰色提升着品位,而多彩保证了活力。这也就是和谐。
于丹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的孔子,一位链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链接是广泛的,东西南北,古今中外。主题却是单纯的,单纯到没有色彩,没有性别,没有时间和空间,只有温度。
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体悟经典的普适智慧。
注:全本双色印刷,配四色彩插
于 丹,1965年6月28日出生于北京,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专业方向:广播电视媒介学。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视协高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视协理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央电视台研究处客座研究员、中国新闻研究会、中广学会主持人研究会、中广学会法制节目委员会常务评委、澳大利亚新闻集团首席顾问。
出版《形象 品牌 竞争力》等专著多部,在重要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十余万字。知名影视策划人和撰稿人。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50个电视栏目进行策划,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科教频道总顾问,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古典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专业职务: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系主任、影视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社会职务: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视协高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视协理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中国视协旅游节目委员会学术顾问
中央电视台研究处客座研究员
中国新闻研究会
中广学会主持人研究会
中广学会法制节目委员会常务评委
澳大利亚新闻集团(中国大陆区)首席顾问
电视频道策划
自2000年以来先后为中央电视台12个电视频道中的近50个电视栏目进行策划,参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音乐频道筹建,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西部频道、科教频道总顾问。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
传媒运营策划
近年来曾应邀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四十余家省市级电视台主持“生存策略研究”,并提供内容完备的建设发展方案。为2003北京国际电视周首届DV影像国际观摩论坛;天津广播电视局主办的“2004天津国际电视娱乐周”;2004首届沈阳“清文化节”等大型活动策划设计完备的建设运营方案。
城市形象策划
自2001年至今,深入研究城市品牌资源整合及城市形象战略,先后为重庆、珠海、桂林、沈阳、丽江、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提供完备的城市整体品牌规划及城市形象战略方案,先后在重庆、丽江、沈阳市委多次授课,并专题讲授文化体制改革研究,受到一致好评。
教学科研
自1995年开始从事高校影视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北京师范大学先后执教本科生课程《影视学概论》《经典名片分析》《电视新闻采编》《中国古典文学》及研究生课程《电视理论思潮》等,并在北京大学、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研究生班固定授课。作为骨干教师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科基础教程系列”教材和“中国影视美学丛书”等大型理论工程的编著工作,参与创办北京师范大学“影视数字”实验室,参与策划推进“北京师范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方案”等多项教育教学工作。曾获得1996年度北京市优秀教学奖;获2000年度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2001年度中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01年度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北京师范大学十佳优秀教师奖;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此外被评为2004年度北京市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2004年度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
传媒研究
出版《形象品牌竞争力》等电视理论专著。2002至2004年间以首席研究员的身份主持中央电视台研究处科研项目:《电视频道包装研究》、《电视谈话节目研究》等科研课题,并主持编撰《2004中央电视台制片人手册》。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中国影视民族化理论研究》和国家级青年科研课题:《电视栏目化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现代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南方电视学刊》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关于电视理论、新闻与传播、传媒产业等领域论文10余万字,引起了影视与传媒学界的高度重视。并担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委。
影视实践
自1988年从事影视创作及研究工作,先后担任《在共和国史册上》(中央电视台1989)、《太阳照常升起》(中央电视台1992)、《香港沧桑》(中央电视台1996)等20与部大型电视专题片撰稿人,其中《香港沧桑》获1997年中国电视专题片优秀奖。自1990年以来先后为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中国报道》、《环球》等电视栏目担任撰稿人,曾获1994年、1996年星光奖最佳撰稿奖。自1999年以来,担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社会经纬》、《今日说法》、《精品赏析》、《电视你我他》、《新闻调查》、《对话》、《艺术人生》等电视栏目策划,担任中央电视台《城市之间》栏目策划、导演,担任中央电视台教科文频道策划顾问,担任光线传播中心《中国娱乐报道》栏目总策划(本栏目已在全国210家有线电视台播出),并担任1993年中央电视台青少部春节晚会《红红火火迎新年》策划人和撰稿人,担任2003年北京市迎战非典大型专题节目《非凡抗击》总撰稿;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申奥片策划。
教育培训
先后为辽宁、河北、浙江、安徽、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山东、北京等20余家省级电视台,为大连、青岛、沈阳、长沙、武汉等20余家市级电视台做业务培训,授课获得一致好评。在转型时期中国电视运营理念、省级上星台生存策略、中国电视新闻发展趋势、城市形象整体策划、电视频道整体包装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2003年4月,促成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同澳洲知名学府南澳大学的联合办学,主持开设省市电视台·电视频道总监高级研修班并授课。
其他经历
多次应邀担任中国新闻节目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社教节目奖,中国谈话节目奖评委以及电视主持人“金话筒”奖年度评委,中国电视法制节目“金剑奖”评委等。
http://baike.baidu.com/view/538603.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644733.html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