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哪一种比较可靠?需要可靠的理由,事实需要证明有越王的那一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28 23:33:55
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哪一种比较可靠?需要可靠的理由,事实需要证明有越王的那一种
x|n#IޫW@kz 4>~R])%)jᢍĒt3"3+I&Y5홞?%8qw8g[kfv'fro0gq3z) ׉(LJ1[+z{˺w:_Ru˟s^$Ҕ;ncmL6ܲ<̞ؔMjnQS̘+2=|r/d3͙r^y3SjeOx3D7Gl3Фf8f~ᒭձYf \L_HUz33=*9P+]7i|6{̒۴flΒL{{g";NM9m O?Ec֙r{,A_:&јi=^zƹwY#⢽&y5ln3G 7m&[/pf8}[8;".)?1ǕGOJ6~|Y\N3/Uo4n{I~M>Z#\vˍ.dzì; ؼF;^gOgLq'2;QfY,}o ̿YM(f^ 0e)h~3o{%bZ]vm4j֟C%8o@I>G4E$_bdEW(x1fet ʤ/6"hS)wV;du+d7W6[D/#G~&1]Fsf3&E(㼛{qUީbi3LӁ(qffO%1& b{|Yܛ>dpY&!r~TM*iZPL0 Yw4s`fQJ"MQpdY<{B}~~hTmʍ @{eδɕ%V6[ H?Wʽr=f 퓙=]aZp_@ĚdڋY(r)۳ b~ vsTYH$֤u&~,q'M'wDE [+^KmA{zj[;)5(SCPŤ)y( ϾgS7)|sr@ ,SXqEIr8Oώ=iJe۹^y7~ܯ0:e[yj ʔ+Y}~V_.N=o9ItfXr/Xt 䒲3K/fD*=+ኰש:r-y.# bdO&ѶbA_. u?`:Pʑw`p=?p$<[<̬C?/bFQڌ`;A} B [^+ ~վ[t#,I6E7Ӵۭ^Gcy~۩ ̤#p{C6)/bBן!S4s>!=F/o[5'PIbڗW]G1=Χ JMU܅I͹3I&xE6$W|?* 2ƢA$YpIxǟdRcXZQi2%_0-qOnp??7޵楛Rw;ȧ+ޜLsfgS٭0kopC͊'/^7Kj.Yy}xS 735';Խ~{(l&fnt2Ͳa v&kJtu>;(6ZGNj U [WXMHU>u@!? !0שq6 :Iu.('J8ٍسEa`Ɣ78Cx*ӿQXdJLR-6lޯ#۫f>MZC`&q)o}em-\FU3cƏ^0,6;1]%el"nu#HxQ_p? R`֚0LsS 3 "3?o&YSθ ]& t2Q F!/4$hDG^IWM$A;x0Y#e%ē{9־R?-ܭ'gBXAfl8A U4}:FQ'" R , 6ӑ?ޭBe <#,j͠N}lq8Lk 9$3rXRe}HX33hT(@0Rv9$QN@q^0G[׮# >}c ֿ+)6P& .stGPf?Cjv:ce'Xѡ=h3d!"sqO<#&~A?&fDۓ:Wc)q3P7R6)V̿x߆:mR@x᫯*y_WD:3Bd8=\ˆԽv}.mptMo|#GVA b5No?y3KmpԺFAA^Rʆ)Yˉ&lUګTM!y-w dz$1 -+}ζ<T')Ȝ@%X̷ZW6f8Nj@e_԰7P=bu+7NWn zWժ)(p*lx68%6I+^IB -~4׿؛u9" dI rpL޶\oLJq $e6d 'b&Cٮ:E"5%XhHǐsөx+09 h.9\"' v(2?ē,9$:;afȯ͑C@*\;6P Ikn l_Zz~3g/uˠh4SuC `CktVlh{CϗM2, E,)cY,eծ"-a/rƌ9RHh ^/Mq²聤ȏ*,nS)w\>=wQIJl-!bnoJ6ͣss+:~^Q<#6r^[7M,agXBو;UǼeӏ_ t) cDzl%M:"[~)՟@Yh[[q (r=z-[!Jxk3Sy7y) e[Szb 8v{WV2Jw$`fl,<Agh]Uʭl20K30 M޺Bߴ˺r~>vU^xB[`T]+4CFUIR9Yxio_ nZko0gy>2v {tL:zp<HL׬ YDG:X" Nz-* 4[i$`zc Zno@g*6ڗ?zsO k|_P+#$r;N0@}@ۦ9lIY%s;%8q==1m]dgtdV1X}usTC }ՈkbOS6KX&94YTtSb-'3 KK2Tfd!XˀϪ5u*_!ZK.'آiolmzh:#U헝\x~)OJ|̉7na؋XU0+!| ܝ'.^|l? \1㬔Fm2l[^{=䀯0a"VTaINPBcK]zEO*OT028:\1ÊJqw )w) `9lĝwG4'`B +8D(juF!~sip[cO~n=} -E^ 7E0a#TC-R9DҖ3Ͷ7?K`@0gf1bjosc=@5vK k ӑdN(T #*^-ZDTmmtq,%/f6`j[b+;sk۹M :{ ͪ/q3Vk=oI" ȩfZVJZdIT;3偙 ŗqapRAM9UJL˵v6. yEChɓ+~͝u;^jsLk o@bcuӂB(np+BU1z5gt GM= NqjsAq "I5-d2H⯖HO~L=!l^I*'~]̢Կ`+֔y! ;e3k>R%Pԏ|_S𽷮 Ծsf:soDo\ ǎ04hHc_zrs$R7W VG!Fl FbL8شMyEvA(AɓH\)aF2KRjܯc1EJNU>&p*+wΧ=i=J<'EM_>n#w J*{"D@,UCvt` }+kxQo7Oȶ/B?}~srG# jN @DE:L҄ Nk<+~4W ?ltF/󈢔#xN-2qWEvBG&@l:͚ 0;+)_̆=$?V_U5ILhqeG}ԼwA/d ($ֿvYÆW.L,Mr1i_S=:jfM[q%o ΰ ((riGSi;yqIx6aŽ m6ϋ&7BDEo1,gԦ1i,$ݼ0ɩqAC* E ĊKa@miGj&!H&m OLZM4R@N| nmEVtjhO 32o58AmLfm~L濹UjD KpYk gr$Ê{}HR)xۍF SPZj~:1n:tEQiRPeꩍS@S 5^.WŭRJFYCD"V.(XVRx8Lm9{Z^;{;?݁4CNJ& 鄚}^."꓍9N"@bGZ4gaf yc=HEv1j< CQj˖@ )0u뫩=j=P,7_pOׇS l/E$_ sFF^w[FA;t_h5Bq<S :0eے}E\9'faWs~eZޚ}}ܬ$ CA븗NIa -0)iPB GgAgTÀ6@0jds 7.Xy>NkUs§4XPPk&$bOn)!ܚw7|=<ĝ!no{"A|&4yv1&

Ǜ=d~pON.jٻ-dleGKt)5򗜢Xov.A"P(NL IC>>Ord r!–'-7+iF-mj9sl[MW*?L]ήV Dvr歳#+Bd&~a+;ӀhGf^EL9hm+ L'{[SدV? Ieצ= ;'sta>3⟼y[ӗа3TUDw[l樶Qr 3˸V|O˕vwSznHW_:9;Cãʈ4Ka޸2 ŸnH]44|maî72wm!; _{b3ebSZ?K~Z,!8IL"8W59>J6v2!b_M˹we)93( m;ja \h}io-SNþP/9ਚEג~g _p =[Z9Τ&,.=IKQ#`9IxBP(nw2yLoMȤ2(%BOB0Ε; yJmdYNp1g<].c?U)JsT{T~~ai&ߦqI;Aϒ_I*˕e/#'Yw)6 v[%6t00 W{-2R`"є=m7!.K->f&ZίMZ:3BI-+`۫ڌsѢ$^(4<E - AXX|rK>ey2= ) 4n]`SeO _>G.(E, zzDOcslhDsDNg4gUv\}6ԙ[`żgvV1w!cP>m&nㆠkbr[LA.Lt!${q $ATU0ȰrH! ,dh,I."Xg7ڜw'7?Bv"k.AAodVm\ D"ʚGy15 *p;aQ|!K%'CIP)_@fɶ3EX3nkJ46_{V<|*׷GZ9-f @ WZ.̗|SUUnN}K YJO~ U!?>CEإR'h,owM촦(2>a$tU=\5N`ɽ8Lj b#y3N!2A&rS)7-d̓8 s`VQu QXZu~|Hs|f[3/UU(n.$RS&,Gl`Y= . u^l`}uSrɇ:k!ҠmO YҬ{.-̖#v V6X$*'I(O6Җa҂M.ne&? ~FNW,m;F]K]Sw< "(ski_ՂY.Г:+dmѻw{E&Qd{ ,LsC8Q~jN81!ִy} //r

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哪一种比较可靠?需要可靠的理由,事实需要证明有越王的那一种
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哪一种比较可靠?
需要可靠的理由,事实
需要证明有越王的那一种

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哪一种比较可靠?需要可靠的理由,事实需要证明有越王的那一种
宋襄公能否算“五霸”?这也是这种“五霸”说一直受人攻击最厉害的地方.
宋襄公是齐桓之后晋文之前在诸侯争霸最激烈年代的一个较为杰出的人物,他争霸的时间很短.宋襄公干的几件得意的事是:在齐桓公死后,齐发生了争夺君位的内部斗争,宋襄公联合卫、曹、邾等国,以武力送太子昭回国继位,是为齐孝公;宋襄公想当霸主,滕国不服,他就逮捕了滕宣公,示威诸侯;他又约曹、邾、鄫等国在曹都会盟,鄫君迟到,宋襄公严惩了鄫君;在曹地会盟时,曹君没尽地主之谊给他送羊,他又派兵包围了曹国的等.宋襄公的所作所为,不仅没使各诸侯们承认他是霸主,反而令人怨恨不已,大家都怀念齐桓公.公元前641年冬,在陈的倡议下,鲁、陈、蔡、郑、齐在齐国开会,名义怀念桓公,实则与宋对立.宋襄公为了达到当上霸主的目的,试图拉拢齐、楚,想借齐、楚的威势来压服中原各国,齐、楚表面上答应了将支持他当霸主,并决定在孟地大会诸侯,以正式确认.但是,楚使一回国,楚就准备以武力解决宋襄公,便在孟地埋下伏兵,等宋襄公一到,就把他抓了起来.后来,在宋公子目夷的坚决抵抗与鲁僖公的周旋下,他才被平安放回,宋襄公不仅没当上霸主,反受了楚的嘲弄.他不吸取教训,又联合卫、许、滕等攻打亲楚的郑国,楚救郑,宋、楚军队在泓水相遇,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受伤,从此他就完了.宋襄公根本就没当上霸主.《左传》与时人都未以霸许他,甚至连他的臣下也认为他离霸的要求相距甚远.

在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我倾向于第一种说法虽然宋襄公很愚蠢,但是作为姜小白和姬重耳过渡期间最强势的就是他了,第二种说法中的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不敢苟同,那个时候已经快入战国初年了,另外吴 越两国地处偏远,对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威胁程度不大!...

全部展开

在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我倾向于第一种说法虽然宋襄公很愚蠢,但是作为姜小白和姬重耳过渡期间最强势的就是他了,第二种说法中的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不敢苟同,那个时候已经快入战国初年了,另外吴 越两国地处偏远,对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威胁程度不大!

收起

不存在可不可靠的问题!
这个并不是什么科学事实,仅仅是带有主观人文色彩的评论而已
就比如说现在歌曲排行榜一样,并不存在说那个排行榜更可靠的问题,仅仅是不同的角度出发作出的评论而已!

第一种说法,即: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中学教科书中写的也是这种,另一种只是顺便提了一下

第一种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第二种: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第一种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第二种: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我是不认同第2种的
毕竟相对于第一种
吴越争霸不是在中原,二是今江苏南浙江北
在那个时代来说,还不算是中原
区域霸主不能代表那个时期的霸主...

全部展开

第一种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第二种: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我是不认同第2种的
毕竟相对于第一种
吴越争霸不是在中原,二是今江苏南浙江北
在那个时代来说,还不算是中原
区域霸主不能代表那个时期的霸主

收起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有人说吴越非中原,那秦楚是中原吗?地理位置谁也指责不了谁,也就是说构不成理由。问题不在于谁在中原,而是谁的霸主地位被中原大国承认了。这两国与周王室的亲属关系不如吴越。有一点可以肯定,吴越与中原的交往少于秦楚却是事实。参见《史记》。宋国已经有人说过了,下面谈谈秦、吴、越。
秦霸西戎在晋称霸之时,秦也很想向东扩展自己的势力.晋文公刚死,
秦穆公即乘晋丧而派兵偷袭郑国,后因郑有备而退回....

全部展开

有人说吴越非中原,那秦楚是中原吗?地理位置谁也指责不了谁,也就是说构不成理由。问题不在于谁在中原,而是谁的霸主地位被中原大国承认了。这两国与周王室的亲属关系不如吴越。有一点可以肯定,吴越与中原的交往少于秦楚却是事实。参见《史记》。宋国已经有人说过了,下面谈谈秦、吴、越。
秦霸西戎在晋称霸之时,秦也很想向东扩展自己的势力.晋文公刚死,
秦穆公即乘晋丧而派兵偷袭郑国,后因郑有备而退回.但在行经肴地时(河
南渑池,洛宁一带),遭到晋伏兵的狙击,秦师全军覆灭,三帅都被晋俘获.
公元前625年,秦伐晋,战于彭衙(今陕西白水),秦又战败,过了一年,
秦穆公亲自率兵伐晋,渡过黄河后烧毁乘舟,晋人见秦有决一死战之心,不
敢应战.这次秦虽然取得了胜利,但秦的国力终究不如晋,特别是秦东进的
道路被晋所牢牢地扼住,所以秦无法向东迈出一步.出于这种原因,秦只能
致力于征服邻近的戎人,史称穆公"益国十二,遂霸西戎".
吴胜越以后,自以为从此可无后顾之忧,故一心想到中原和齐,晋试比
高下.公元前486年,吴人在邗(今江苏扬州附近)筑城,又开凿河道将长
江,淮水连接起来,辟出一条通向宋,鲁的水道.
随着吴的强大,中原的鲁,邾等国都屈服于它.吴为了压服齐人,于公
元前485年,派舟师从海上去伐齐.次年,吴又兴兵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
(今山东莱芜),齐军主帅国书被杀,吴俘获齐兵车达八百乘.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与晋,鲁,周等国会于黄池(今河南封丘).
在会上吴与晋都争作霸主,晋由于国内内乱未止,故不敢与吴力争,吴夺得
了霸主的位置.
勾践灭吴后,也步吴之后尘,以兵北渡淮,会齐,晋诸侯于徐州,越兵
横行于江淮以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可见,说吴越称霸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根据的,从史料上看,吴国的霸也已抵达黄河流域。越灭吴后,虽主要在江淮,但齐晋等国的承认,不能不说是其霸业的佐证。

收起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与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两种说法都有被
攻击的重大缺陷。
主要是第一种里得宋襄公和第二种里的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我个人更倾向第一种,因为宋虽然国力不济,但当时并不是完全以物质实力决定霸主地位的~在当时哪怕是假仁义做作出来的势力也是能起些作用的~
而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只能说是他们的故事很著名,但实事求是的说...

全部展开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与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两种说法都有被
攻击的重大缺陷。
主要是第一种里得宋襄公和第二种里的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我个人更倾向第一种,因为宋虽然国力不济,但当时并不是完全以物质实力决定霸主地位的~在当时哪怕是假仁义做作出来的势力也是能起些作用的~
而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只能说是他们的故事很著名,但实事求是的说他们的能力根本不足以对中原诸侯带来实质性影响~所以我更倾向第一种~
补充一下:在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里用的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的说法~

收起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不是在中原称霸,而是在江南“偏霸”

我觉得应该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这个更可靠点

个人倾向于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因为对后世的影响更大些

在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是公元前六八五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由于齐桓公率兵击退戎族、狄族的进攻,又率齐、鲁、宋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阻止楚...

全部展开

在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是公元前六八五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由于齐桓公率兵击退戎族、狄族的进攻,又率齐、鲁、宋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阻止楚军北进,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六五一年,他大会诸侯于葵臣(今河南考城),订立盟约,成为中原第-个霸主。
接着称霸的是晋文公。公元前六三三年,楚成于率领楚、郑、陈等园军队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
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便选择战机,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公元前六三二年四月, 晋楚两军开始决战。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宏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五九八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又成为中原霸主。
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秦国也强大起来。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便向西吞并十几个小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韩非子·十过篇》)。
以后,吴国、越国相继强大, 争霸于东南。公元前四九四年,吴王夫差进攻越国,围困越王勾践于会稽(今浙江绍兴),迫使越国屈服。接着又打败齐军。公元前四八二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附近)与诸侯会盟,争得了霸权。越王勾践自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立志报仇,经过几十年努力,转弱为强,灭了吴国。勾践乘势北进,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今山东膝县),成为霸主。
诸侯大国争霸,说明了周朝王权的削弱。自公元前七七○年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以后,周朝王室更加衰微。从前是天子统帅诸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现在这些权力都落到诸侯手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扎乐征伐自大夫出”,甚至于“陪臣执国命”。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起来夺权了。周朝奴隶制处于“礼坏乐崩”的境地。
晋文公——骊姬之乱
晋文公,生于公元前697,卒于公元前628年,名重耳,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与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六七六年,晋武公的儿子姬诡诸继承了君位,号称晋献公。晋献公还是太子的时候,武公为他娶妻贾姬。贾姬无子。后来他又娶过两位夫人,一个叫狐姬,是大戎主的侄女,生子重耳,一个是小戎允姓女子,生子夷吾。献公的父亲武公晚年时,又娶了个年轻夫人叫齐姜,是齐桓公的女儿。这齐姜青春年少,过门不久,就和姬诡诸勾结上了,到武公死后,诡诸干脆把他的继母娶了过来,做了夫人,后来还生了两个子女。男的就是申生,女的就是后来嫁给秦穆公的那个长女,名叫伯姬。这样,献公就有了三个儿子——重耳、夷吾和申生。若按年龄说,申生最小,但因为申生的母亲是齐桓公的女儿,所以“子以母贵”,被晋献公立为太子。 献公五年(公元前六七一年),率兵攻打骊戎(即西戎族)。骊戎主又送给献公两个美女。这两个人是姐妹俩,姐姐叫骊姬,妹妹叫少姬。那骗姬生得十分美貌,又会花言巧语,所以很得献公宠爱。 过了几年,骊姬生下儿子奚齐。献公就想废掉齐姜,更立骊姬为夫人。有一天,他召来了太卜郭偃问道:“废齐美,立骊姬,好不好?”郭偃占卜后说:“不好啊,不吉利!”献公一心宠爱驱姬,不信他的话。于是又请来了另一个太卜有另一种方法占卜,谁知他也说:“先后不分,长幼无序,不应该立骊姬为夫人。”尽管如此,献公还是选定吉日良辰,来到太庙祭告了祖宗,册立骊姬为夫人。 骊姬被立为夫人后,在文武百官中引起了不少议论。大卜史苏私下和大夫里克说;“不好了,晋国快要灭亡了,这可怎么办?”
里克大吃一惊,问:“亡晋的是难呀,”史苏说:“还不是新夫人骊姬。”
里克摇摇头,表示不信。
史苏进一步解释道:“唉,夏桀宠幸妹喜,夏朝灭亡;纣王宠幸妲己,使商朝灭亡;幽王宠幸褒姒,周朝崩溃。今献公宠幸骊姬,晋国还能不灭亡吗!” 里克听了,边点头,边感慨地说:“有理,有理。”
献公把骊姬立为夫人后,还想立奚齐为太子,就和骊姬商量。骊姬一听,感觉时机还不成熟,怕大臣们反对,便跪下假惺惺对献公说:“申生早已立为太子,为天子、诸侯和世人所知。如废申生立奚弃,妾宁愿去死。”说罢声泪俱下。 再说,晋献公有两个心腹大夫。一个叫梁五,一个叫东关五。晋国百姓都称他们为“二五”。这两人专会阿谀奉承、拍马溜须。谁知献公偏偏喜欢他们,委以重任,派在外地视察国事。骊姬想立奚齐,心里早已火烧火燎,可是还得装模作样。她想把此事交给“二五”去办,但又不便直言明说。骊姬身边有个能说会道的优施,捉摸透了她的心事,便乘机献计说:“夫人想立奚齐为太子,这还不容易嘛?以封疆为名,把三位公子封分在外,不就可以从中行事啦?!” 骊姬听罢转忧为喜,忙说:“谁能替我办这件大事呢?”
优施说:“我听人讲,外臣‘二五’办事周详。只要他俩肯出头露面,还愁太子立不成吗?”
于是骊姬准备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让优施重贿梁五和东关五。“二五”接受骊姬的东西后,受宠若惊,他们合计向献公进言说:“曲沃是晋祖始封的土地,又是先君宗庙所在处,是个非常重要的地方。蒲地与屈地(在山西吉县)濒临黄河,紧挨戎狄外族,是边防要地,这三个地方应该派自己人去镇守,如能让太于申生去曲沃,重耳、夷吾去蒲地和屈地,主公居中指挥,晋国江山定能坚如磐石,固若金汤”。 献公听完“二五”的陈述,想了想说:“让太子外出,不怕别人说闲话吗?”
东关五说:“太子,是未来的国君;曲沃,是宗庙所在地。太子去曲沃是再合适不过了。”
献公说:“蒲、屈两地荒芜凄凉,怎么好守呢?”
东关五回答道:“不设防便是荒地。一建城池,荒野之地就变成热闹的都市了。”
献公不知是计,听信了“二五”的话,便命申生去守曲沃,太傅杜原款从行辅佐;重耳去蒲地,狐毛跟从;夷吾到屈地,吕饴甥相随。为掩盖众人耳目,选派工匠到三地加固城墙,建筑房屋。 三公于远离晋都,只有骊姬的儿子奚齐和少姬的儿子卓子留在献公身边。骊姬大玩手段,献媚取宠,越发得到献公的喜爱。
在公子远出以后,晋国常常发生战事。公子申生等不免经常回到晋都来商议国家大事,问侯君父健康。骊姬本来就厌恶申生,一见他回来,就忧虑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了。献公二十一年秋天的一个晚上,骊姬作了一场恶梦,梦见了申生的母亲齐姜。 第二天一早,骊姬传唤太子申生进宫。
骊姬说:“昨晚我梦见你生母进宫来了,想是我儿久没祭祀了。”
申生马上表示明天就返回曲沃祭奠。
第二天,申生匆匆忙忙回到曲沃,在宗庙里大祭齐姜三天。祭奠完毕后,申生按照惯例,将祭奠用过的猪、牛、羊等肉类,派人送给献公享用。这时,献公正在外面打猎,骊姬便叫人把毒药撒在祭肉上。两天后献公回来,厨师们忙把申生敬献的祭肉烹调成各种佳肴美味,让献公品尝。献公正要夹肉,骊姬突然阻止道:“远道来的食物,试试再吃吧。” 骊姬随即泼了一碗肉汤,地上立刻烧起一个土包。又唤来一只狗,喂了一块肉,狗惨叫了几声就死去了。献公还有点不相信,又叫来身边的一个小官,叫他吃下祭肉后,也立刻身亡。 在骊姬的挑拨下,献公大发雷霆,立刻发出诏命,要拿太子申生问罪。
申生得知这一消息,又惊又气,手下人劝他逃走,申生说:“父亲已经老了,没有骊姬,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我如果逃走,还要让父亲背上恶名。”不久,便自杀于曲沃宫中。 重尔和夷吾听说申生死了,就前往晋都询问。
骊姬又向献公挑拨说:“申生撒毒药,看来重耳、夷吾是知道的。”
两公子得知骊姬又在暗算他们,就悄悄回到了各自的封地。多疑多忌的献公见两公子不辞而别,越发信以为真。立即派出军队,兵分两路,去追捕重耳和夷吾二人。
追兵来到蒲城,进入宫中,抓住重耳。一个名叫勃抵的小官逼着重耳自杀。重耳挣脱束缚,翻身逃跑,勃抵举刀便砍,结果只砍下了重耳的半截衣服袖子。
另一路追兵来到了屈城,夷吾跑到梁国(在陕西省韩城西南)。

收起

第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