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的读后感?如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9 04:26:47
《归去来兮辞》的读后感?如题
xVnF~!ӝV'.>@uj__&0$̏1G]W7z;>~3 Qy%[=ʌYTVT)tnxwj/|: Z._ҩP7UC(m` rګAܢX#%{*u®^m2Y ^P?_X[dSՕ4"ksm'd +H9]=h|#[f]_!0OR"uXPR 9m4A=~duJ;m]r&NQ3 dFtrd5ychm;^LdFKy.Sǃ`H-@ӸKypyL[os8dAU Pof"W_)0SM_o[-XԔܚV{#b5]d,J=c"S֑kN#@pXEg-1|V` ֱ-JIO@jFIfPoMR5)0hv䰃R6 jZ9c755cGgG"=ؠ," BfdGvGtUളKn]ZU-Vڬk<%( 4$._B^\Quڝ=d!7j|Ժ }??ĈJeN4޾=N"G]d(9Yͩnp *ġBcI`We\]u<At[(zx_qG,Vy ʽ[iw Q;'ʃ_&o.郐[W a qpeTŏӀܾ]#m6LXN>:53W.)D*.bbӯ7

《归去来兮辞》的读后感?如题
《归去来兮辞》的读后感?
如题

《归去来兮辞》的读后感?如题
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归去来兮辞》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钱钟书先生说:“《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以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可喻矣.”(参见钱钟书《管锥编》1225~1226,中华书局,1979)如此说来,本文第一大写作特色就是想象.作者写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之景,心中之景.那么,写心中之景与眼前之景有什么不同吗?眼前之景,为目之所见,先有其景后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写真;心中之景,为创造之景,随心之所好,随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则未必符其实,抒情表意而已.
  本文语言十分精美.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趁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最后说明一点,就是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且不论他这种做法是积极还是消极,但他毕竟不同于劳动人民.他写《归园田居》也罢,写《归去来兮辞》也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归隐田园的也并非他一人.然而他的归隐造就了一个文学家,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此话虽过,但可以见出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