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趣话 作文50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6 09:53:40
年俗趣话 作文500
xZYr*IJ~v)??ҲR 5$@hI d{D|-9~HOBʬhgaD=w/?AϞܧKUt>O_~~No,“ á=G-?ws*skQ~ }rEUብ)]neTWUPFqBgxΝo>z ' +t~/ױ,Ʋ URܫ ;ϜQMtf=hڵU+ϺxؗJ^tAWnxnvT&l g>K̮N@*dhdOefo{bS*ř=D-#<*d3ʨ~_e!aA*U;3)5|XXtTj*7mi#iLU:QBUo,Iك.!MrQ0s3{~ s<ʔʗtʲ'n-eqH,*YfQ|TB"NnĬReSn+eEanTi}6i9c Fȋ&Ύ1zB2Ħq飼!]aBCXzI'a1=N㖓IA|*ftf)0=1a ^[UO<8sifVJpÞH~Rx8{^zG3bsX9<[n8wC aIq:]fnv;Q4▛-TL`nEUSXO;Y} cϞ-W7S i/tΎ1P=zW[/BޠPAK]Qk@3gJ (Vv3ʶZ{CTêAZҹ,( ,^T >F\Sk@ҍƅ`K>&iap%gHr6h'MϷU.m|k!TXdmUlr)دc T; ufTmgN-_KһXzC,K4g)QQfG@cٶ]7*ĶiPU*nҋ&(OX/;dzCbY^5.1WxD6GNcQ}C?Bl) Ҍwn՞Vɮb*% `ׂ'pۗFYrxJ0EȒWX;W}+n,7ol)T/Zݹ7j 򶀷``@2,]D9ioN]ǡ[8\|SaOPg7RS6{jmDY'i'lPߍa*{p!A^un( Q1xPwk Rk˫ 1w6OشZ% Rผ3ja%&']A`3>B:ݹʨFǠG窳K<JQbY-MGWJ膍2@%F#ym fP1=bqT-pHvB7ۓ f˟\p9ٞ`+T ¾,"eML.! ډB=ii pbЙMGG8C 併lk!{Zm-z5Z=G>;%&m\QJqh\Lg Yi x#EIb Y4ZV58µ az[t{5\v}4Jc֭Gf65FpE?wܽ*-Eym'#?j%+xA3K ZUp$wKIJZޢ"|y x ;kB2G&0ƪqܦ0 Pg! dos B 3> D|qWs{$vGxJ%ota`\C|{y&jr)3{ $Pm7;ǹC:ð!E;uшE}N=s7kkW͂j@+Mч!tv{$^>>a3"`.^mT,\dC\r\n&)KO)dbb4T*& ӻ3J|!% kBK+^E^{) D͒nk u?R̫$"y9@kO0nw8^~W ̼Uk?{jr!OReP8̐uUWQAZҹP EW?#hWӬ.7 RrrtHU1d,;1-)O7LF9ԠgXf"2 wC dH$d!vy}`969 DUBx13wۆ"BRr2keqeKU}2GRuz(CEh"Z&/3R6[$|&o 3F֚8s&%E1B]#eҪ ڈaH[01S):EPƑs_!lfJr"%@k| 76Nuj8!Lr͓~R~{Iq¿Iҝ# !uh] ^@d4Lek *20ӌ^12#{7U 5`c[  \0zy{ qlV6LbB-cuqLC_ӞY>'(s-[V.Knd?v7PlM,vcyh>ؕ8]YM X4r[`P*Wqx]C$X=T18^iNfOmK.f1usRP[EuHDx^UYg{&̒BWudFuڄQS=Q:W#_^K;+Ilf?O懃h\ąB1_@ 'zI?bgFa3+fjz )ӅXl|]Ca~%N)kVЗX~ۦ"+Dwlpkk-u2BoR:1_*fEDg ̺S-J!r{5h @8ՎwЌ=iOig{yg Kv|_O#GiQ͘ф_h8Ew";Nq,> E7nU`Ɩc/C=[WgRx~&4]ߠ?$a44}ED3Q{T4Jzfh~tcyM/pLKbsb@&ԴS݄KO3=w.Em-h\LcS/wj\fTYmQ{MW%EYcϓ$z 6q!}& M\hl"ۛx D(w mbPd8$H'mk#r }Doc^ퟣ m0 ]7n~Ju3 Lw of#Pb[7 _Gķo&`ޢ- 8(p/k*D{p\T86!Éׄ8yS8~ߏK3A3w&=JD[埡IxI]+#r>E{N},'&t# skX.e+*iN@u}4K&W$Hې>G=܌@gR ݛ!gitklB3 *Fd:*NBWN&]ޥC

年俗趣话 作文500
年俗趣话 作文500

年俗趣话 作文500
相传,古时候人们是为了吓跑叫“年”的凶猛怪兽,才有了每到除夕人们点红蜡烛、放鞭炮的习俗,慢慢的“年”成了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蕴涵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年”所渲染的热闹气氛以及它所承载的亲情和友谊是其他任何节日都不可替代的.
  如今,经常听到人们说年味儿越来越淡了,是的,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的今天,年再也无法为我们带来穿新衣、吃白面的喜悦,但是,“年”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它也不仅仅是家人团圆、亲友相聚的代名词,因为它早就扎根于中国人的灵魂里.
  这不,马上就要过年了,安阳市机床厂家属院年届七旬的王景珍大妈一边盘算着要买些啥年货,一边给孙子们唠起了安阳的年、过去的年及如今的年.
  送灶爷
  “小时候家里穷,腊八粥里除了小米、绿豆、豇豆等,萝卜、蔓菁、红薯啥都往里边放,往往超过8样,糖也不放,菜也没有,就那还吃得挺香.”王大妈今年71岁,娘家在安阳县瓦店乡,“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她说一过腊八,村里就隐隐开始有了年味儿,但是真正的春节是从祭灶开始的,“那时候一到祭灶,先得在老灶爷前摆上香炉祭上灶糖,然后跪地祷告:‘灶王升天,好话多说,赖话不谈’,最后将旧的神像烧掉,送灶王爷上天.”
  农历新年是从腊八还是祭灶才开始呢?不同时代和区域的人有不同的解释,但相同意见是旧时冬季农闲,年货不易筹备,不少人过了腊八,就开始操持着过年的事了.
  蒸馒头
  过了祭灶直到大年三十,是家里最忙的时候,民谣有云:“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贴花花(指贴对联、窗花、年画等),二十九去买酒,三十儿褪皮儿(换新衣)”.备备年货,买买新衣,然后全家老少齐上阵,打扫打扫庭院,装饰装饰房子,洗切蒸煮、煎炒烹炸自不待闲,蔬菜豆腐鸡鸭鱼肉也都要切丁剁泥做熟备用,饺子馅一定要够全家吃过“破五”,蒸好的馒头最好够撑到正月十五,大红的对联和福字贴满屋里屋外,包好的饺子堆满橱柜和菜板,这一切都准备好时,除夕也到了,该吃年夜饭了.
  同在一个院里居住的76岁的刘素琴大妈是土生土长的安阳人,她记得最清楚的是蒸馒头和各种各样的祭品,“蒸馒头时还要蒸面鱼、花糕和刺猬,大年三十上供用.蒸面鱼的说法是能连年有鱼;花糕也有讲究,多的要蒸6层,说是步步高升;一双面刺猬背上驮着枣花,放在屋门口说能招财进宝.”
  三十儿供
  “回家过年”这个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离家在外的子女一定会赶在除夕前回家,和家人一块儿热热乎乎吃个团圆饭.
  吃年夜饭前先要拜神祭祖,也叫“三十儿供”.“财神、全神、门君、仙家都要敬,全神要敬在中堂,放上花糕、面鱼和各种祭品.敬神要五个碗,敬祖要四个碗,条件好的还有供猪头的,神三鬼四,家里的男人都得跪地磕头.”刘大妈说,祭奠之后,鞭炮声落,饺子端上来后,先端一碗到供桌上让神灵祖宗尝鲜,这时全家才能围在桌子上吃饭.
  “年三十儿晚上到初一早上,看到菜刀剪子等不吉利,所以年夜饭前要藏起来,到初一中午才能拿出来.”王大妈笑着说,从三十儿晚上点鞭炮到“破五”,这段时间从前有很多忌讳,孩子再哭闹也不能打孩子的头,说是来年容易招来霉运;不能扫地不能清炉灰,尤其不能动鞭炮灰,据说怕扫帚把福气扫走.在王大妈的老家,新娶的媳妇还要在初一早上到坟上祭祖,不然死后祖宗不认.
  拜大年
  初一五更时分,小辈们照例到长辈那里磕头拜年,或多或少讨些红包.
  照例要先放一挂鞭炮,俗称“开门炮”.“以前在农村磕头要磕整道街,现在有的地方还有这个习俗,大部分地方如今大都是拱拱手说些祝福的话,基本上不再磕头了.”刘大妈说,“滑县、浚县、内黄等地方,起五更拜年前先要吃顿饺子,拜年回家后再吃顿早饭,这在市区周边不太时兴.”据说如果两家平时闹矛盾,过年时登门给老人磕头,就相当于赔礼道歉,这成了农村一种特殊而有效的社交方式.
  因为“岁”和“祟”同音,所以压岁钱有压住邪祟的意思,晚辈得到压岁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送穷神
  “走亲不能过正月十五,不能过午,说是不吉利.”王大妈说起来头头是道,“初二走娘家,初三之后是走姑姑、姨或姐姐家等.”而在滑县、内黄等地,走亲的礼物都需双份,中午或早晨吃过饭回来时,一般还要折回一半,还要“还礼”(即派小辈到对方家回拜).
  农历正月初五是“破五”,一般不走亲戚,而是待在家中改善生活;安阳东部有掏出炉灰送至街心的旧俗,称为“送穷灰”,据说可保来年财源滚滚大吉大利;王大妈说,当天送完穷神后还要在屋门口放一个竹竿,说是怕家财外流.
  
  上山
“这几年年纪大了,不怎么出去,前些年每到正月十五前,都要挑选一天上山.” 王大妈说,浚县的大伾山,水冶的九龙山,淇县的云梦山、灵山,正月十五前都是人山人海.而刘大妈去过浚县大伾山,她说记忆最深的是山上的树枝到处系满了红头绳,听人说这样不但能够求子得子祈福得福,还能保佑青年男女早遇良缘,特别灵验.
  有庙的地方一般正月十五都有庙会,到正月十五、十六最盛,每回赶庙会,老人总会买些诸如浚县的“泥咕咕”或者木制的红缨枪回去,“孩子们都很喜欢.”
  看“把戏”
  到了正月十五、十六,除了吃元宵、闹花灯、看焰火,老人最喜欢的还是看“把戏”(“把戏”是老百姓对杂技或者社火的统称).
  刘大妈在安阳土生土长,记得最清的还是以前老西街广场的“把戏”,一到正月十五,来自曲沟的背阁、抬阁,不知道哪里来的高跷旱船,以及民间的杂技比比皆是.“我记得最清的是‘跑马上山’,几个小孩在杆子上来回翻跟斗,真是好看.”刘大妈说,以前老安阳到了正月十五要送城隍爷,从城隍庙一路把塑像抬到北关,此时一艘纸糊的大船漂在安阳河上,上面扎着各种神像和纸花等物,非常漂亮,一番祭奠之后烧着纸船,把城隍爷送上天.“那几天人非常多,沿着街道黑压压的全是.”
  后记:
  “现在过年,可没有过去热闹.”王大妈说,现在生活好了,买东西也很方便,“花糕馒头在门口就能预订,饺子馅超市里多的是,连丸子酥肉等半成品买来也很方便,想做饭买来东西就能做,不想做了就到饭店吃……”
  跟王大妈一样,因为年龄大了怕身体受累,刘大妈的儿子说今年过年不用她动手,“去年还能蒸点儿花糕,炸点儿丸子,今年光剩下吃了.”
  “以前盼着过年是因为过年有好吃的好玩的,现在家里啥都有了,过年跟平时没有啥大的区别.”王大妈说,“不过,‘年’虽然好‘过’了,人们也离不开这个节日,传统永远不能丢的.”

禁忌年俗趣话多 从正月初一到初三的年节期间,主要禁忌有:孩童不得说脏话、坏话,不得高声喧哗吵闹;老少都得小心,千万不能打破碗碟,万一失手,必须立即反复说三次“岁岁(碎碎)平安”以消灾化解;过年期间千万不能扫地,也不能向外泼水,尤其是正月初五“接财神、拜财神”那天更是重禁。而大年初一一早须到外边水井里去挑一担水回家,既寓意“财气不外流”,又寓意“拜瑞(水)入门”(在徽州方言中,“瑞”与“水”谐音)、...

全部展开

禁忌年俗趣话多 从正月初一到初三的年节期间,主要禁忌有:孩童不得说脏话、坏话,不得高声喧哗吵闹;老少都得小心,千万不能打破碗碟,万一失手,必须立即反复说三次“岁岁(碎碎)平安”以消灾化解;过年期间千万不能扫地,也不能向外泼水,尤其是正月初五“接财神、拜财神”那天更是重禁。而大年初一一早须到外边水井里去挑一担水回家,既寓意“财气不外流”,又寓意“拜瑞(水)入门”(在徽州方言中,“瑞”与“水”谐音)、“招财进宝”;大年三天家人均不得吃药,以免败坏好兆头,弄得个年头吃药到年尾;“发灯”之夜,要有家人与长明灯守岁,不能让烛灯熄灭,更不能让蜡烛歪倒烧坏灯笼酿成火灾;大年三天不得下锅煎炒烹饪,以避“争吵”之忌;大人小孩都不得使用剪刀,但可以使用针线,寓意“只立不破”。
  现在,随着“春节”、“元宵节”等民族节日正式成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开始关注如何传承和保护徽州传统的年俗文化,同时也尽情享受着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新年俗,如看电视春节晚会守岁;用电话、短信、贺卡、伊妹儿拜年;阖家在大饭店里吃年夜饭等,端的是:“年味”更浓了,“徽味”更重了,“趣味”更多了 相传,古时候人们是为了吓跑叫“年”的凶猛怪兽,才有了每到除夕人们点红蜡烛、放鞭炮的习俗,慢慢的“年”成了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蕴涵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年”所渲染的热闹气氛以及它所承载的亲情和友谊是其他任何节日都不可替代的。
  如今,经常听到人们说年味儿越来越淡了,是的,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的今天,年再也无法为我们带来穿新衣、吃白面的喜悦,但是,“年”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它也不仅仅是家人团圆、亲友相聚的代名词,因为它早就扎根于中国人的灵魂里。
  这不,马上就要过年了,安阳市机床厂家属院年届七旬的王景珍大妈一边盘算着要买些啥年货,一边给孙子们唠起了安阳的年、过去的年及如今的年。
  送灶爷
  “小时候家里穷,腊八粥里除了小米、绿豆、豇豆等,萝卜、蔓菁、红薯啥都往里边放,往往超过8样,糖也不放,菜也没有,就那还吃得挺香。”王大妈今年71岁,娘家在安阳县瓦店乡,“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她说一过腊八,村里就隐隐开始有了年味儿,但是真正的春节是从祭灶开始的,“那时候一到祭灶,先得在老灶爷前摆上香炉祭上灶糖,然后跪地祷告:‘灶王升天,好话多说,赖话不谈’,最后将旧的神像烧掉,送灶王爷上天。”
  农历新年是从腊八还是祭灶才开始呢?不同时代和区域的人有不同的解释,但相同意见是旧时冬季农闲,年货不易筹备,不少人过了腊八,就开始操持着过年的事了。
  蒸馒头
  过了祭灶直到大年三十,是家里最忙的时候,民谣有云:“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贴花花(指贴对联、窗花、年画等),二十九去买酒,三十儿褪皮儿(换新衣)”。备备年货,买买新衣,然后全家老少齐上阵,打扫打扫庭院,装饰装饰房子,洗切蒸煮、煎炒烹炸自不待闲,蔬菜豆腐鸡鸭鱼肉也都要切丁剁泥做熟备用,饺子馅一定要够全家吃过“破五”,蒸好的馒头最好够撑到正月十五,大红的对联和福字贴满屋里屋外,包好的饺子堆满橱柜和菜板,这一切都准备好时,除夕也到了,该吃年夜饭了。
  同在一个院里居住的76岁的刘素琴大妈是土生土长的安阳人,她记得最清楚的是蒸馒头和各种各样的祭品,“蒸馒头时还要蒸面鱼、花糕和刺猬,大年三十上供用。蒸面鱼的说法是能连年有鱼;花糕也有讲究,多的要蒸6层,说是步步高升;一双面刺猬背上驮着枣花,放在屋门口说能招财进宝。”
  三十儿供
  “回家过年”这个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离家在外的子女一定会赶在除夕前回家,和家人一块儿热热乎乎吃个团圆饭。
  吃年夜饭前先要拜神祭祖,也叫“三十儿供”。“财神、全神、门君、仙家都要敬,全神要敬在中堂,放上花糕、面鱼和各种祭品。敬神要五个碗,敬祖要四个碗,条件好的还有供猪头的,神三鬼四,家里的男人都得跪地磕头。”刘大妈说,祭奠之后,鞭炮声落,饺子端上来后,先端一碗到供桌上让神灵祖宗尝鲜,这时全家才能围在桌子上吃饭。
  “年三十儿晚上到初一早上,看到菜刀剪子等不吉利,所以年夜饭前要藏起来,到初一中午才能拿出来。”王大妈笑着说,从三十儿晚上点鞭炮到“破五”,这段时间从前有很多忌讳,孩子再哭闹也不能打孩子的头,说是来年容易招来霉运;不能扫地不能清炉灰,尤其不能动鞭炮灰,据说怕扫帚把福气扫走。在王大妈的老家,新娶的媳妇还要在初一早上到坟上祭祖,不然死后祖宗不认。
  拜大年
  初一五更时分,小辈们照例到长辈那里磕头拜年,或多或少讨些红包。
  照例要先放一挂鞭炮,俗称“开门炮”。“以前在农村磕头要磕整道街,现在有的地方还有这个习俗,大部分地方如今大都是拱拱手说些祝福的话,基本上不再磕头了。”刘大妈说,“滑县、浚县、内黄等地方,起五更拜年前先要吃顿饺子,拜年回家后再吃顿早饭,这在市区周边不太时兴。”据说如果两家平时闹矛盾,过年时登门给老人磕头,就相当于赔礼道歉,这成了农村一种特殊而有效的社交方式。
  因为“岁”和“祟”同音,所以压岁钱有压住邪祟的意思,晚辈得到压岁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送穷神
  “走亲不能过正月十五,不能过午,说是不吉利。”王大妈说起来头头是道,“初二走娘家,初三之后是走姑姑、姨或姐姐家等。”而在滑县、内黄等地,走亲的礼物都需双份,中午或早晨吃过饭回来时,一般还要折回一半,还要“还礼”(即派小辈到对方家回拜)。
  农历正月初五是“破五”,一般不走亲戚,而是待在家中改善生活;安阳东部有掏出炉灰送至街心的旧俗,称为“送穷灰”,据说可保来年财源滚滚大吉大利;王大妈说,当天送完穷神后还要在屋门口放一个竹竿,说是怕家财外流。
  
  上山
“这几年年纪大了,不怎么出去,前些年每到正月十五前,都要挑选一天上山。” 王大妈说,浚县的大伾山,水冶的九龙山,淇县的云梦山、灵山,正月十五前都是人山人海。而刘大妈去过浚县大伾山,她说记忆最深的是山上的树枝到处系满了红头绳,听人说这样不但能够求子得子祈福得福,还能保佑青年男女早遇良缘,特别灵验。
  有庙的地方一般正月十五都有庙会,到正月十五、十六最盛,每回赶庙会,老人总会买些诸如浚县的“泥咕咕”或者木制的红缨枪回去,“孩子们都很喜欢。”
  看“把戏”
  到了正月十五、十六,除了吃元宵、闹花灯、看焰火,老人最喜欢的还是看“把戏”(“把戏”是老百姓对杂技或者社火的统称)。
  刘大妈在安阳土生土长,记得最清的还是以前老西街广场的“把戏”,一到正月十五,来自曲沟的背阁、抬阁,不知道哪里来的高跷旱船,以及民间的杂技比比皆是。“我记得最清的是‘跑马上山’,几个小孩在杆子上来回翻跟斗,真是好看。”刘大妈说,以前老安阳到了正月十五要送城隍爷,从城隍庙一路把塑像抬到北关,此时一艘纸糊的大船漂在安阳河上,上面扎着各种神像和纸花等物,非常漂亮,一番祭奠之后烧着纸船,把城隍爷送上天。“那几天人非常多,沿着街道黑压压的全是。”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