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知识点(上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13:31:20
六年级语文知识点(上册)
x}r2Id^Y=mVs10s;f3m3/BM,&_,ޥ *_a'"dvuaB,Ǐ}qdf6dNy;_si??ۿoo3 /·2{-mf{I~Ltɤ??⵿& fNij;_71{^wH ^u[E7rf~\ @L͎?_0wwjpf~^ƛY%)ĪtY$7[((^\N\hcl^7,zfg*]݋uGa/y~Uxf~/3M%ynlMS{{y+e29#=vM:쿋,ع6[]GrsM-0>{zҍt.aVoj Y^VuGPe/ !o24/[6)`vd*X ʯMvl߃Iq䲺f6ͼMϽt qܾ[׻,}]%f׷@P@uÚ9Yl\wJk, JOʹu6t8ǭ_u΀ݼV.Qʟ9b yDsoU6fyKG|`lϒ ^w^*E:=P4>hud)Refwς5^̂˅㾍ɗ13@3f㘃wS?rLt'K Hf80{/䲌*v')_[/'2k}wVTxWcveT5[k2zrnt @ܗcakeϽ1i+te8ljO". w1<#Bg\vKiLbQ-r7Y-A)W/f̸e|g?#T;ݜiͱ$Ƃls11+>?+ܔPO PK)Ӏ 0uU"77 r0(~vx#(:9\p[C2f*6݌bzX7CX%1h⃢@Hz%d G`#Bot6HoO`5ЏR8pg{^O9%mKSfQ[BdfZ4y ⯳]1AT]z+Jʞ 0{7 BcDf4x#W^yH*u` i/64&̓5a=g*;0*͓9=^QS;4 zҔxUYId~J:慥b+_rwRtW [17Qa}=‡#"s+X%59IvaB,u97 d G`p};9ć񵶥IvjrZUȫ4hfLՕ0΋tu沙-NQlU2?lIov ]"$f&%XLA5Nub7᣿0}vr[U mDTH5Y7& 3ה)9 4]裏å[tq_Fw+ؼS𶙞B6~zMgZ( 't7!S^(s*>qdj"A5 @::̻`* %P>KyH̷2qՆp!jGpBtʊ\)ou4Ux(܉ u ;{k?h0KP*w3.*zSyrO`_tU?#Y;2l \QΊH!YU(>d^*}ؾ*9Gf}*SkY]үE6 "3[A7TA Dt՞^pfVMӟ b_:%ᓜ}f%:0+l1)'fd.:u7jX}a(x-yܐ\Vo9J #'K>, -L~9'øXUNCQK[:&߂ꧡ)o5{oS&~db:^H&:6q7k^Ԋ m0apu5uWǚp$p`t&wF ,>Ĕ^rh .vO~Fm :KjrgD?7O򯜆i :"Boq-ͪ vתz(mFML7/ V΅5T)jݼY?(LspI\ܝ'39q5mrvcJ5 @;ZW0Lk$ O#)1LbK.P`2]pg{rJj7#Vt!h+$=ŧqrb~b2? >j<1PYAygFʬ));-Wnq-zwnZ${}$r{T'-cr 3ibG[ :j7t~M <{1厲 |:߁/!B uOˡei o5)\tE)Dg7iép2{jB"A:!N`ێǦW{aFn$\xq}I '3P<"|]S͆fw1m8rDgsBzy'H{NTl] אB(qFd l[yC&C%݅Mpfs }SI8IJ^P/)M$exmB/r,XA P-&f\QC`Q0ݖIUNjىC ?$ Cݛ DX (S(&0F>]\[8u;/@w gLOң-Itx{jn)-ۋKFH]fimhq8#q'ɠci5 SXinW `f= L@b7%BQ4w['I)s5gzy%#Sw##ҼW6Ӆ1?aFGm3/뙄O iY~("I41w3tAW/0rM/72@R;nN3 W5].!^ֻ>u/+'}b2iP?ݖMpME *`}Ӑ NN} HH?KaCS 1E13mt2wqzʚ4G nΉ\/G#)xa %T1+RAe0@o=!S[6Bi3 t$F@Bz* VPf~$EݓOut 1qW6p<7EsgBCfZХ[PM莦۾EPtSzh`9q#N``[q;Bqc3->;eaN^ƒ0]=6Rݿ_e:MXG6\94+?GYE. [O98 3Īe*jJ̠'QӜ+.mo{4) W5#& =u4Rt"_J>OyC'NT0 XfڃrM&6g=]B`7ޢwJ6.eZ+]3g(RWE}]uaIֺ#O%23S7s,od⳹fFswjnꎈOKWNqQأ,h;O͂7Kj j`BN3W)׮npJ"Wߎ_btȹàƏDKeMw^mXfP^f1;dfvxl~tv@$H (A"L REpv/kyD"1 V9]&[-qhf8ዢw gCx/u>d"r: _ >n+U])^& n/Չ-F Pvxq0dµf2fT@H*b7Aj^5qW#)X[JA )>E&e*}+* S Gssq#YzıAx_kg@cn=CMv k#2;iЯ=P}Fۖs 63=}dyU04ۤ6 _uhwVBH*ho $%MfaXH%;7Ƿh@ #,ӂ/NW;u_6CdDۀd)GT/w%X6'-w^'i?<'rEt3A9-|]lVd邟h:Nȴq= w`kzS"bcp42d-exm, he<+"ؾ3}q a+WeD{*=f?^Վ8zR+WqzwfuaJ@@j/-,9O2^UH"xu aVbhU}v96SAcR$_()B`Fj2L w`f:$]cMIYhQbQ4kA'X42ӇdНl^8aY}Fmo- ;Fs;Ǵ~}/| KC ,d/ RcZ+wdVҭ3!KlL2[`uM3V+ @CkV&⮫u32={uh;֪&eaeGL̉<le4)Jz aɮ!' SQ|yQnakM jkĒä0f~8aVIpx'jI|@tYDhYT`Cl8 >?8 DrnömX~"eӯMOW@рnɼ#v'-څRϗy)ce^*%:vhHq[s W(L5)wb$`on)k[zOԿVy ޒ 'v$:ӍZ,(7صq_bV'q}9e{ɻj9sS@8E *0cfglY}vDS2=:;&wI5ɫd6 %O46/1ycG'?Ġ58oQϒޛE?bq`嘚h[Io {SQ/6E}&R`ATa׵(msu}'CeMJI^ R9Qa20.SOQh3ǽ<0w-֧5qM3dPp)?H@x>(gxx~3llMߩش= 3mLěj/0c:0{JGjV>[D?I2ADlǃQ&v̅oK0O1 = `Ԁm_n?V;Yy BUtwqTp5Il6A:]e v{B?oIYtYqbƲw+Ȃ(hkNMte~{Q5ڠ@jb?}en~~ԢTh;ɶc'c5{o^,2:d(WEZ%\wNɝ05aOi']gÇ %,vSFt0]R tp,:lplI=zK#h4ݽ%Fz#J,V͍LtI8=fP%4HH߭7d x38. bl9m3&%=AP5jP(.ಽV;ʛjJ#Nkl%J/$x (w+_dhw7'VFcUB'Dcn1՛XɥP*{Tw6@ -g۟OLMT9RydX0\lf76hkddV֜4̓=>CPb<4*UmC: pCb'V.nE_gQb\R@uBZw*/$z9rdhi*Wuxi5Z/BusɭKAD HQ{Toƽ$x F9K[[-qs>,V8E23vpm#H!O!Ċm18,;^ӾYnF}W yZ@c8MpJ!ǐwL[;lzIɂa`8{yxFŵ%#݁ { x*\G7}Ka@"TV==JPj LƊNXVbӠZzU;y.f$f~ *j L<$ YA0E<&{ewՠ^fvnRKPyh 3Q6|k1۔sχ~۽ !mve*bp҉hhX|ϡa4ZQ5MZ>b$ּH+aKeљPdžj423$R8`L Ý'D.Е1lSMy*oRt_lAtaz1\F( Ζ wnEjs{p@MʄYOw: GLkI-  N!ˉ[z*QedW|).N-JR%ۑH.jN`%ƙi %rU:*Izv935Ez?b {}D1ה/YuξimA%j_l>|؆IugQ' cot mƢ+kyǢ&f"C2>u9#-X56iU〖(NmK2bmn(_㦻uLOhG@V-e*aM:V@k]Ҧ8NlХ{/3*:Inu֙Y[PR\۫HLNW0qYM ZI,_b7ԹR%(K-8bEn>X4FGa  8*y9R10AHof)Z)b>L$m-2h!~;ElT@a0?X,9 Юc5Pke_؁OpL<CiZb鱽F;e:1CPd[ڬʡ +)vNfgt,!}NOplmm1??̻pzF/ u7HDy Qa* 9ʠo5M\64OO5iY?瀎_L4f#7?X͉~l7an4\HuML\kV3D]c@~cs˒CeMiZWx'8~vEq !}ڟƴV|o& lk^%["AQ[bưg6Py'Uۙ䡩4<=͎OMg=hy#j[JSܣS/U!3x?hn0:i# i8_NzL/uJ+1ӒZVkh[|-:OW{3';`X ^KGh_OX˵5` \IDekiFvO4Ћ-C~L u<oٲyp 7TaZs&n::fp_syAɣi6Ȍ:GuMuŠ1qdci kuq*apȊ?UTP4EY+#ny'sO ͗q0As?{1/2짊Jo{V_(I=m+z/в 1l1WR5 fLӴKLx #Cքi463 7roP, u*V{j1Sю,`ςk?bH&zy:xq頟Yc񔪝@Z|,(R-"kH \hU+sf Pk?D7+Iv~ }ǯxn}I\C+";IÑos/fn 1Ki&u5Й|}x,7%sCg^ -t'tv,1~| ktxNHtVəۼ-.Y@쫿|يP=Z sF5߿|omJLϤc(oOI<#Dot6lD\[G1GI15MQD\p_YJ:U%V]a6q9=ۚۇS-G1 iFS1AhE]ذ69{d_ɈC ^ay̶J3{D4q䌷2봦,NXރlföI9jp<r$w5 zK \ϿP-0#bϔV؟>[> 7q*}34Jmof#d*[iv^Ȅ|ovEȿ6Lٜ6i5pf/MSOQB,}mb> `c36?#?!l

六年级语文知识点(上册)
六年级语文知识点(上册)

六年级语文知识点(上册)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复习资料
第 一单 元 复 习
第1课《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作者之所以将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白云、瀑布……这些自然景物看成是自己的“山中朋友”,将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
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似面对面的倾诉,更亲切自然,更利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3、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4、“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成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本段文字作者运用想像手法,将自己写成一棵树,这充分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6、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大自然就这样在循环中生生不息,从石头的轻轻敲击中可以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
第2课《山雨》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1、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这句话描写雨声.作者把雨中的山石树木比做“奇妙无比的琴键”,把雨丝比做“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2、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句话讲雨中的色彩.“流进我的眼睛”,意思是映入我的眼帘;“流进我的心胸”,意思是“我”用整个心胸去感受这“清新的绿色”.这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
第3课《草虫的村落》是一篇散文,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1、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不仅是环境的清幽,更是心境的宁静.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赞美这些音乐演奏者,不仅深深地被它们所吸引,而且觉得它们的音乐胜过人间的一切音乐,觉得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天籁之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赞美之情.
第4课《索溪峪的“野”》题目中的“野”意思是“野性的”,是天然的、自然的意思.作者认为索溪峪的美就在于它的“野”;它的野体现在四个方面: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人也变“野”了.本文围绕索溪峪的“野”,依次描绘了那儿的山、水、野物及人的“野”,体现了一种天然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索溪峪自然景色的无比喜爱和轻松愉快的心情.
1、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
“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是夸张的写法.这句话,描写了索溪峪的山有着惊险的美.让人读了的确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的美:无所顾忌,不拘一格;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这几句话,分别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写法,把索溪峪的山说成是“戏白云”、“弄倩影”,像人一样的聪明可爱,并把它比做“热恋情人”、“窈窕淑女”,流露出作者对山的喜爱之情.
3、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去了.
野孩子是顽皮可爱的,在这里作者采用拟人的写法,把索溪写成了一个野孩子,使溪水更加形象逼真,活灵活现.
必背内容
1、《山中访友》5——7自然段.
2、日积月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新雷》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月夜》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秋夜洛城闻笛》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襄邑道中》 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元稹
第 二单元 复 习
第5课《詹天佑》本文记叙了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他身上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还没有出世”,表明有些外国人不相信中国有能力修筑这条铁路.“轻蔑”一词形象地描画出这家报纸看不起中国人的帝国主义嘴脸.
2、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詹天佑的这些想法表明他是一个有高度爱国热情的工程师.他认为,铁路修好了,既可以回击帝国主义的蔑视讥笑,也能提高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所以一定要把它修好.
3、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这句话表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从而也说明詹天佑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爱国工程师.
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这句话说明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对工作人员要求非常严格
第6课《怀念母亲》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1、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频,屡次,连续几次.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
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作者通过比较的方式,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怀念表达得非常充分.
第7课《彩色的翅膀》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在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彩色的翅膀》课题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彩色的翅膀借代蝴蝶等小昆虫,强调了这些小昆虫在改造海岛环境、丰富战士生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二是以彩色的翅膀象征战士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
1、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句子说明小昆虫在小高心中的重要地位,也为下文揭开小高的秘密作了铺垫.
2、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这句话表达战士们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革命理想.
3、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这两句话写出了战士们收获西瓜后喜悦、激动、自豪的心情,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爱.
4、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句子表面上赞扬小昆虫,实际上是小高内心的表白:自己热爱祖国海岛,决心用双手把海岛建设成美丽的家园.句子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5、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小昆虫已经在海岛安居乐业,同时生动、含蓄地反映了海岛战士爱岛如家、安居乐业的爱国情感.与课题相呼应.
第8课《中华少年》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
必背内容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讯息工期的铁路干线.

居唐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捧腹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从向两头开凿.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詹天佑顺着山势,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

季羡林《怀念母亲》: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日积月累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的泉源.(周恩来)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具进步.(鲁迅)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第 三单 元 复 习
第9课《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就是在这样贫穷的情况下,桑娜与渔夫做出了令人难以相信的举动:在自己五个孩子的基础上,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事例,讴歌了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1、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温暖”是指炉火未熄,这是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舒适”是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女主人的勤劳能干.所以虽然贫穷,但还温暖而舒适.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因为桑娜看到两个可爱的小孩没有了母亲的抚养,十分可怜,所以没有多考虑,就把他们抱回家.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善良的本性.
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总能熬过去的”是说一定能度过艰难的日子.家里虽穷,生活困难,但能熬过去.一个“熬”字,很恰当地写出渔夫的苦日子,也很准确地表现了渔夫的坚强性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渔夫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4、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回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为了救邻居的孩子,她什么也不顾了.这五个省略号真实、准确地表现了桑娜当时极度矛盾的心态.“揍我一顿也好”是说只要丈夫同意收养两个孩子,甘愿自己挨打.从这里可以体会到桑娜崇高的思想境界──宁愿自己承担痛苦和劳累,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大.
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1、我上小学五年级那年,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
“流连忘返”写出了“我”酷爱看书的程度.
2、我回头去看愣在轮椅上的他和他手里的那本书,书页中分明多了几张毛票.
“书页中分明多了几张毛票”,那是父亲利用翻书的机会,悄悄夹在书里的.父亲知道,青年是靠摆书摊养家糊口的,生活也不容易.做人不能只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别人着想,表明对青年的关心.
3、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
“愣”字表明青年突然明白马草并不好卖.“眼睛一亮”表明他想出了既能帮助“我”又不易让“我”发觉的主意.青年之所以“认真地看过马草后”,才让碧云收下马草,是想让“我”产生错觉:青年家真的有马,而且正缺马草.这段言行与神态描写烘托出青年关心“我”的良苦用心.
4、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这段话写出了事情的结果,我明白了事情的真相.通过两个感叹句、两个问句写出了“我”见到马草后的震惊与感激.文章中的破折号起到注释说明的作用,强调了“我”卖给青年的马草全部都在.
第11课《唯一的听众》,文章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1、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
用“白痴”形容“我”拉小提琴的水平,这对“我”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我”失去了在家里练琴的自信.文章开头直接点明父亲和妹妹的做法,为下文“我”走出家门,到林中练琴作了铺垫,同时也与下文老教授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侧面赞美了老人对“我”的爱护与帮助.
2、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这句话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沙沙的足音在“我”听来,竟成了一曲悠悠的小令,说明“我”对拉好琴重新找回了自信.
3、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这句话写出了“我”发现老人后沮丧的心理.文中两个“一定”,强调了难听的琴声带来的后果,突出了“我”的沮丧.说明“我”又一次失去了自信.
4、“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出于对年轻人的爱护,老人谎称自己耳聋,为听不到好听的琴声向“我”表示歉意.“我”第一次听到陌生老人的称赞,尽管是个聋子,但“我”还是充满了快乐.老人的话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
5、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老人她就用自己的语言帮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励“我”刻苦练习.
6、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
“平静地望着我”这在文中是第三次出现.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7、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表明老人在“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句子写出了“我”对老人的感激,同时点明了课题.
第12课《用心灵去倾听》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1、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我”多么的孤独无助,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2、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在“我”的记忆中,苏珊是个无所不知的小精灵.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令人感动.
3、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很痛苦,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说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说明了苏珊的善良、乐观.
4、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
必背内容

日积月累
轻诺必寡信.——《老子》
民无信不立.——《论语》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氏世范》
第 四单 元 复 习
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文章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同时,课文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比喻的运用使句子生动形象.
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般微小,从而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3、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
4、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5、“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而“破碎”说明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突出了保护地球的紧迫性.
第14课《大瀑布的葬礼》课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大瀑布主持葬礼;接着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以及人们为它举行葬礼的情形;最后,又回到课文开头的场景,写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中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本课还采用对比的手法,把昔日瀑布的雄伟壮观与如今奄奄一息的情景作对比,把昔日游客流连忘返的热闹场面跟如今乘兴而来、失望而去的痛心结局对比.
1、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
此句作者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写出了大瀑布“雄伟壮观”的美.“每秒钟有1万立方米的水”,运用数字形象地说明瀑布流量巨大、速度极快;“飞流直下”写出了大瀑布咆哮而下的宏伟气势.
2、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把逐渐枯竭的瀑布比喻成生命垂危、奄奄一息的老人,触动读者的心弦,激起读者的悲伤之情.这样作比,形象地写出了瀑布的现状,引起人们的警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瀑布无限眷恋的感情.
第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文章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
1、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2、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这句话直接将人类的生存与大地的保护联系起来,指出了两者兴则共兴、灭则同灭的密切关系.
5、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因此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这是文章的中心.
第16课《青山不老》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1、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老人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2、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
3、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必背内容

日积月累
1、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2、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3、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4、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5、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成语“竭泽而渔”来源于历史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而应该从长计议、合理规划.

嗯,课内要求背诵的内容以及课后词语

小学能有什么知识点?好好看看书就OK了

就是书上的词语。
没了。
课内阅读的话买本参考书看看。

扯蛋,有事没事写那么长干嘛,还有,自己精短一些吧,书上的词语单元都有的,都在单元上总结

自己想,找同学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