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总结谁有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总结材料,有网址的能给发下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7:26:20
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总结谁有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总结材料,有网址的能给发下吗?
x}Yo#I_n`<^~~1THI\Ԣ*qDdr/݌S`dRͽ0XO} o;jM[T7uCtR^5Fi+;Ӥ%cU؛wT/mMiyb溪pETH$_{o^zVa3]״_^`xGm\T[]9~P]Z'mA iV.I;;ct[:fԼ-y(_~ccT1vБ?2~ьJM>{?|f} >V P7Uq~ⵞi:q%=iwHx՚>냄 U9MNgx:{/} ܆ڮxN/f4P/jO16'](}dQ;t--vy妞vd95;~ k:LT~;ڷt4OFGD1Frfy{*#lof`~z V5@ϷVS;t * sPENtU7r~jZO<z~&-h٠aӕ3rK^!=/#w|q ڃAݫc9\>K-iSeskog^0ɫ 0>'6UzwO:BD=&QM﬘ eeGmO*Wg;zlcSlzhmU=iZO*B$RoY42%d-Vds G4PbCrګGo9!˦9 "R #+w詼Nl#pv~~'Y;ᕦ>Ѫ{ێuÂ?,xyx@s*ƄC(Bon$B }KdE6sq&BUμXox$!r:|u:SLxjT*@>ppy[wAWidB`NǠ1` (w2Wл ^it*t.)׻^戔]HΈ J+$ik4o=U쁼*ĘAT <aA(kPʝ f"YLjܣ巠{re>ЯSHouE @Iq 7)q .3K:!lC#eS0hפnn3#[r0MrJJ+ea|"ިؔt I>YQ:lOcֆl\I;ѦGbn^ gH6? 3D]ABe~CI;_;2=ߺnIvkVCT?"|$Չxh9P˫=:b`{G^*jcp/o ݠ5B!جz{Z '\7DM4.7~>|8 %D`Г,I8{XM <ĀT#Y`;ο%޵7n<:Zfޗ1%F!"oC%/KױO,+qpF5Ü |։tҦ`;Y^Kmsl0 <+F,ڦ i>cҋـiU%:yVIÇ'b,KсP8'p2 m-DI6Bq6av6# &V^ṳ F`:pC8BL*3-+Ip>ЪACJPڅçW9X> "N p6[#6V$@U.EDOU<$Dl}WG`-RiY=:?`~/H">C|Ws>dr`lDo/bN%>^1Hp(_ P1ܘ+e/oP< 6. Ic50v?\W|%Ht`$qHje{70bTaDOtŸVЛц} &IF1gAxC#SWSsAcv&x)K\ц7`ē *䤱}0Ox5#kO7'p#jTp,uMxkpTqU27%篆~iE6qV V5 ^amF0%dO^6wih[jM{[ˣ˂U7y.OtGbn/m\uy} {S$,y# ikmH(>/pl~A.x Ɲr BMɽs A`:&V yP (sfd!ʦ8ڼh~&%V6ξĘn6M@f4wZ09&Csx4(?% -5ܗ26oh߯Wѡ]C%A,Go,zL"lSbEk_HD"\Of+*Q?KͫDzX@yѤLOxlcCfP_/q2? &E+&H)w3|hUs{f"(B6+A\ b 8["Eثi Ǡ(qHIj[Lϑ,-hv <ׅB^s(_]ߝ:5d֊+wN##(,od\a쵈U }xƄ}ja-DS½MyO/1 Cu!3BBSYpU}1ǂF#Q(ܚVG:_5^< rM^eSfȼIϓ ƭӋ, ̓ ]FUe1xJ/d=Gy 5\ Qػ2e9$FUW+\abu_TxvAecXx&I2.9_*Mbu'H!)1?ZFYː:dsD{.nFfv6:RSUсۉ҉#|2Bb0H琞8:7CB2VÅWۧyD;pg#23NTqW' y 2ɖGdsgͬ64ςIBRD_9=IjE;2Ԑx5!H0!4ïDd޽$4)ZӻKyE'IK3o?K_oAwtO 2?Vh>$\y3p(o|+%~\ovn5~7 v50qꇄHɪ~F\'zϽ`5Ew1PaI59ܡ=\}ۛWFC\)\?Zwc}!BMt$&e;eZEo?%KP[3+1)Y zGGSިQr~TZR "ǼO`V"Fr$r޴A}aٸ$bxp5E˷*laBnE0oNFi1H|nYmJn%>F?sD?I\ҕ dϡԗ*WAD/V=XAx '9`\ Zn:1Xu>sǨRTSIGNC`$VLuB8R:V7Sf0Xvq5fY+,O"!鞈Jb2࿂@#/w3YF[z-: ے5x?LZ+öqeb"/d(zaN/sDo#,5IjMd%3"V$4@Lb,bj \KŔ8K^\k$7D56!HgVճ-l nt88"%3!)뜸~_K^&9EʪӟQ$'L8G^"ШytLdQ;+l2x#rs1#l@ju9B{t!@[|#~bœ6$3tl=T%are0%\{&sΓjȇ9%r!iU3#h AJm!?CbRS9+Yޙi z'! .X.8ļ$v=bB#˭7NIL'^gOaWFMuxk6+M5 l IFi:jfZtz%4N4oP:-5|? '' +8z8­Nɑmt 9@/7m,' –riswnX P QwzGk:-E#Gn/ ozR^ bx? m~*խfKX)89spH\ A@;=lg|y)_UG@NYT*.h=B)! ,hx?y?rK|ql| {-Yő7QC?L8щ:/oN HcGBׁExu6Ug,E2GWA(\~#Bp$B 5J3vh~s&~.^H0 cXV\B\{/mъsɬs&6ou$TO;@(˔׏*>C&y5\ ,CQߊ`XvbV9 6:֟*>wоU^[D ΥlKjKl>T+ `\m1.1`={/9"|2}uCƊv$9晹'Fr `N!0LY78XA*V/K3x9^n~BmN^ `59 lRK|al Y&I ٨#`Rd=fRm$U#`&LO69aj] `;W>iW>$WnP4OB0t206^pXyaE *\m2:E1~Z$Ѯ0&+mYJ ǚa{c'X2R9t%& &UC (A5ե}TBZ ܂̡vh//b.oE2 ȫp7S:G̏s$=Po]xnAR;_dfQ DP0RyzqJYڻpOF B*! ހ̍0$JA _Zm`>05:h[DvLl!mb5U:+-)1:BUD:k)^Lvܒmm2ef*)) /  $R(-utc҅mP{4iHءgхȲR|c=:yqQhʂz'eUzr!r{z aC' ч~B)J29%K|@yN@~:Ee! M;(l>)xeAvTWG~P&EADK?O;0nwd[qG :=ˆ7p){Y;{;S=\l8z53tQ:JwV!S\1^Zs ^-X)^N+|ޘ$c0 9= C\m#j6qV͟_ۛaʫ'*(7CbXr>|, >VoP|^VNڃ¢栀zJ"N M!g|6PKp\0َ彼T1KDA*]+h[I01_x#raX–Dt8mbA0ǰbPffi;/HG,~ _?p;- 4-ÅU i/['u0 yɿ{1c4&FY _ujJ0ZeSL$ugՕt'T/`āHaOةyIsG+RR0I5 ڕp,V4fWw1S&ޣ!{x*^kox af`7"V2~>aXDXeۯH2i2FN'2wHmfIQ6AUoD2sضv~s~^!7lo:MGFw5Vow AcOe3 m'@Z;ΪIBxHd)YƧ_}Y&+"C.V\?ɑ) _oI@^9%)Q}o`拿>2nyЈkĢ9jKجhyV"v溹ݴ֒!L>9^qFY1 + J~';#[Rgï-.@?L[D:IHRXṆa>^X*DFԵ!r8C|x/L3,vD{-,2"|zG6Ozگ 0ā^hzJǔ!]^U]`R*uQ$ȆgP/˵Q$l_1ȶxpcrtGS=I~)l]Βe4UntԖõ^$7=G+t}IOcZ;1Xc|j|3b_H豶VXc+hLĹfk:, 5WL~O8r@œU, (eۄBt̞剌= lpxrn2wjs^lf&ď Jѹ$hVDp DF׆vmUZzs~)f#਱o%:t"txYIoj'}u Ra7H\U0䡮y"!!}w$#q.Xhd\E9MhDIpT >!QZEމ;x 08UAg7@nA@c6IzQ,cB,^gmKL9+ֵ4A~qcqX{e'0ȵ|*jv$fƐb zZL=B 1C.2_Xft@+cJuJ 5aExFqVf2KՒ[lȠl!̏0h<-' -B?̍i 3% C*2ьl`=cH&+B1[Vb'$!%=!_%uƌM7A<*ݵ}[&4SnYBN#\g%SDjt!]׌b:"3'r(x|`Xa'¦zs hqµ[UoaGq:=1{E5"Ɇxr8(Ĭ"2:F5xi ThI&iP EEB ca54Xq#pqQQ" =D(ڒܥ[?+:Iqo#>nѪRׂ|kW\Dp$9LԪDǗŚWb4!t\?"XO9[az[pemU^ $ D~hˮqUI~2fz$C(˲+ro 7*!Ʉ?rL^I tUR"a~$FQ"f݁xyU8subq@a?o{bb]f{e0uZs,1eǘ %~B<3T8^voػ^#Ue$p9j6[J\Z>-~ G3A'aX$s ,tJI.v#Ɋդ+,GqIOM~宼 xkeS[|wJÅ)҇II# Zd>bR0e{QA1&qQ|wjMT}Ko V }X# ږ^#ƝFv0׳ ]ٻk4XH/Ϫ~3=oj*nmM_4T?L(qsr5/B(Yx5"YN$i%5xG#UbT5nFc-ao60ߗr}R k-/"E9f\`P#o7F6Uk`\vڿ)InIi;Vuj8l'޽w޻6<.H\}>3ZZ8h5(l[*AHi0bu#8ɧ"M$e RzOy#G?ߎcPsg}k'U|Ϣ4Fn(`+E{@7ٻd&ʠ+>/d@MW~f?39Xvq Μ]`\KQ[n*z/틸f,ߤX퇅:9_ᾨ[fUqi';1X~ sND_ܬCv4e5ƌF54N CNef}:~E`y6.J%H,|1ʚ{5r_?'PW8iL{QmGGDf!!p캸gs{lt8v \g>s7C IS̴^~͢) 2 "P7Ȱ݆k:&=]{r}1K׫34 < NߠG* c`4_X\4~e?G/t*

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总结谁有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总结材料,有网址的能给发下吗?
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总结
谁有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总结材料,有网址的能给发下吗?

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总结谁有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总结材料,有网址的能给发下吗?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世界人口日”50亿(1987/7/11);中国13亿人口(2005/1/6).[记忆]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
  时 期 人口变化特点 原 因
  农业革命之前 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 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期间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 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
  工业革命开始后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自然增长率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 原因分析 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增长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日本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很多国家实施人口控制措施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
  人口模式 特 点
  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记忆]
  迁移原因 特 点 迁移路线
  二战前 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
  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 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 1. 洲人到美洲、非洲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3.东亚、南亚人被招工到美洲
  二战后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
  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
  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
  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
  迁移原因 特点 迁移方向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 1.计划经济体制
  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改革开放政策 自发迁移 1. 内地到沿海、山区到平原
  2. 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
  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8、中国古代和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因素:[理解记忆]
  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
  近几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理解]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记忆]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记忆]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记忆]
  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
  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记忆]
  (1) 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2) 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的概念:[记忆]
  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城市形态的类型:[记忆]
  类型 团块状 条带状 组团状
  分布地区 平原地区 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延伸 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
  举例 我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 兰州、洛阳、西宁、宜昌 重庆
  3、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理解]
  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4、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用地.[记忆]
  5、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
  6、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7、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理解记忆]
  8、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9、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记忆]
  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10、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一定规模后: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以下为县城、建制镇等.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
  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
  (1) 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2) 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3)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体系:[记忆] 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理解]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德国南部为例)
  6、中心地理论[理解]前提:环境几乎一样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均匀,区域的运输条件一致
  分离的圆形服务范围 相切的服务范围 六边形的服务范围
  2.3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理解]1土地的城市化(乡村用地变为城市用地)2人口的城市化(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3一个城市等级提升的过程4一个区域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
  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记忆]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记忆]4、城市化的意义:[记忆]
  1、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2、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记忆]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段 25%~30%以下,低 缓慢 缓慢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中期阶段 30%~70%,较高 迅速 快 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
  后期阶段 70%以上,高 缓慢,甚至停滞 继续增大 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
  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
  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
  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记忆]
  来源 危害
  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污染物有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铅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危害健康(伦敦烟雾事件、光化学污染、酸雨)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繁殖(骨痛病等)
  固体废弃物污染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白色污染、废旧电池等)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 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危害人体健康
  8、如何建设“生态城市”:[记忆]
  (1) 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天人合一”)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1、农业的概念:[记忆]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2、农业区位的含义:[理解记忆]
  1农业生产的位置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
  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记忆]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
  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
  4、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记忆]
  5、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理解]
  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
  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
  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
  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
  6、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理解记忆]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
  7、农业地域的含义:[记忆]
  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8、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记忆]
  (1)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2)自然条件(3)社会经济条件
  9、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
  10、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记忆]
  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
  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
  发展措施:东水西调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及作物[记忆]分布:亚洲的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有分布)
  作物:水稻为主(水稻的习性:好暖喜湿)
  2、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1、气候以季风为主,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2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4人多地少,生活习惯导致粮食需求量大5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7000年历史)
  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记忆]
  1、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2单产高,商品率低3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4水利工程量大
  4、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及作物[记忆]
  分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
  作物:小麦、玉米
  5、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1、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交通运输便利3市场广阔4地广人稀5机械化程度高6农业科技先进
  6、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记忆]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及生产对象[记忆]
  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生产对象:牛、羊
  2、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记忆]
  (1) 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2) 地广人稀,地价地
  (3) 距离海港近,交通便利
  3、大牧场放牧业特点[记忆]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4、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记忆]
  (1) 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开辟水源
  (2) 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研究
  5、乳畜业的分布及农产品[记忆]
  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
  农产品:牛奶及乳制品
  6、乳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1) 气候温凉、潮湿,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2) 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7、乳畜业的主要特点[记忆]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一、 经济效益
  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类型名称 典型工业部门 优势发展地区
  原料指向型工业 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 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
  市场指向型工业 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 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
  动力指向型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 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 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 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二、社会效益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沿海地区工业的大发展,到21世纪初我国对西部地区的大开发.
  国防的需要: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个人偏好的影响:大批华侨和海外华人在家乡投资办厂.
  工业惯性的影响:可能由于工厂搬迁的费用太高,政府的影响,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常常可以看到,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里,这称为工业惯性
  三.环境效益
  读课本P61《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图》,分析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应如何选择?
  分析过程:某工厂——污染类型——如何治理
  四.一个工厂的区位选择整体分析思路:
  1、 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3环境效益
  4.2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1)投入——产出的联系
  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如生产流水线.
  (2)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
  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如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企业
  2、工业集聚
  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集聚现象.
  工业的集聚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3.工业地域(1)工业地域的概念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
  (2)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
  ①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业企业自发集聚形成的;
  ②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既有与前者相同的类型,也有在共同的基础设施条件吸收下,不同工业集聚而形成的.(3)工业地域的性质工业地域按照发育程度的不同,分为两类:
  ①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如食品工业),以当地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
  ②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如钢铁工业区),工业联系复杂、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往往能够形成专业化很强的工业城市.我国和世界许多著名的“钢城”“石油城”“汽车城”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近些年来,一些科技含量高、工序复杂的工业(如飞机、汽车制造工业和电子工业等)开始出现分散的趋势.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条件,降低成本,以最终获得最大的综合经济效益.
  4.3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
  1、主要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2、传统工业区的特征
  ⑴一般是在丰富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
  ⑵以大型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
  3、历史:
  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之后许多国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改造.
  二、鲁尔区的发展、衰落与整治(读课本图)
  1.发展的区位特点
  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较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交通、广阔的市场
  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少数重工业部门高度集中.
  2.衰落的主要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开始衰落,其原因是:
  (1) 生产结构单一
  鲁尔区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3)世界性钢铁过剩(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5)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3.综合整治措施
  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则,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
  A、调整工业结构B、调整工业布局C、发展第三产业D、优化环境
  三、新兴工业区的概念、分布
  1、 概念:新兴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发达国家的一些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2、 主要分布: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日本的“硅岛”(九州岛)
  四、意大利新兴工业区(读课本图)
  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
  ① 大批廉价劳动力是发展的当地条件;2、20世纪70年代 原料 和能源大幅度涨价是发展的国际条件;
  3、发达的信贷体系
  ④意大利高度开放的经济
  ⑤ 政府的大力支持
  2.发展特点
  工业区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生产规模 以 中小企业为主 以大型企业为主
  主要工业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生产过程 分散 集中生产
  资本集中程度 低 高
  工业分布 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 集中布局
  3.独特的发展模式—工业小区
  (1)概念指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非生产企业之间)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信赖 、比较稳固的 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2)作用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美国“硅谷”(读课本图)
  1.特点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一些科技含量很高的新兴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1) 人才:从业人员水平高2产品:研发费用高;3增长和更新速度快;4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2.崛起原因(1)位置优越,环境优美(2)气候宜人.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3)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4)便捷的交通,通达速度快.主要是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5)军事订货:特殊的条件!
  必修2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一、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二、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见课本P80图)
  发展趋势: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二条亚欧大陆桥、四条世界主要航海线),而且日益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且货物运输安全).
  三、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a.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以京九铁路为例(1、合理布局交通网,2、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3、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4、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b.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1、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2、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e.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建设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航行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积淤塞河道;二是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