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的意思,谁知道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5 22:24:54
伯牙绝弦的意思,谁知道啊
x}n+YݯT@Y]]](T~o$8]Q$R35\I$Qgs" ^k`0HI73m6 d8>{X{8;n{e6~x݄{r'v^~s^ǟݟ)jJ>5?uK=rbZ%8OtNfV3n<<,ߴ 68ɶO] }r >ǧOl=G8Kim>|X!񫿏s{7my:簖M6myѼ?UwwlOMk~z,.Mܯ&\SB^:ݛ`NZ%t Z'LiI'>aɞ4]DlrUoZ{~ϦUν ?ň,@Wk^wwޯRg pQycuI>![mClwG&ȧ*1Q"٦tW\6~:-ۭWwzLv3$^[i0{ vR먙8pɻJxg7tf;iڃ-M{3r1Ɖ>w+>ˉ,Rُ3ymuzk)039['DoR_.[f03|DGw?EecB$M;ʛx8M~gPreYµxYc $F~nԶ{F }f$_%_̇S/uk^d>8{)<`;i'~&vh$Ji"A)j|s+\WYdPOmGh;2qCuʫ&l>;ԃ0_QcT(Ż8o.;@9 96]fIm`xm^"# {Kd#kğtm.+^r ZD#jG૷P>(ze108eFq[jȔ N؛J꼟ݲgQĴ1|Do1dp ᴇkja`>nE6f3zM-(7¹|pKK ݀ I>kĩDV񢖝\֏Ct?SܷNB_R{<ٰG•&'%=B7M}Pc[bZ3Kwj Qr>߂m}jc+~Lx2.U( C5ǎT2)r݊޶SA_:o:sTO[:3 [00|o:d7oܭ0:~^AT~/~`fOnѥ?4UWW7vSN AvLat'վt}'C.hZReLw_@l .)f}Ǥ fqc:l/ vtnFñP,Gߕeg&lI9[@s{W .p A}aj`fMSlGMV6*X%3u0(ٟVy?-.]w~ r N{}SbQ5_Bt'湿9 f1'ۈGM Mz2C]Ծ)x~gMȴϹ+șOGg|@nj06)0=Ɋ/A5l_磮{}Al}3>.Ӟ=N@DD]*'&{tiաL~KV99nSL:jBUm l)14C/ןbPha{rL~Pc>8}sfOE F0c2#$Hwmb|R+ UNmQ{XE|ۉ}ZN+5X b" JBKW"BM߼8f{0ir-N `#c^gA<[|6౦ ZF.jrђ2y ,U`E1a' ȯ{,F  h֐za vC\ L1Ӥ)@`ClgϻJLmT5؞OCMPf\m l/; V(>[Kґ 'ƣ[tGp.+'|#0/e1T͗t6TpdtLw;Mż{V2  6OX5¤`j, >7=-F50B{b BI0+u `COJxk8.@כ#16E˰_|]HÌ|P)pJ! 02mn؛YނYi8>j5F~xgl|tI$hKXjo@- 1+z;xp|HJ 2(vM8?` QLh Ub?ö*=Q_v} UBs pOZcdr *e/[y/b|?%qL^.6<UAtbLxk7( ߒLӸ~= ރ,yY9ttO.]9ItGBfdާoHDqC4ns}XPk=[ dݲwv~$V4V%~4`c.3 r,(Oy瓙N3fw6yL߸K^i]/b~">e% nQй=8$4Mb᚜D2l: 2IC㿒Lp#ݯ>- cx6 ZDBgqЗXؿ N R=Q]gbB :%]rF3\xߝK(d-~;u"R|Iu؇$`ʠdc"x$kZ fs fw߻,;%nw~gs7 ;.q@Js::Z1)^Ef r^tIE,*kvjYimB%C pru,|}n~ƭl휃Lt/Swz?X}-`8}*kKJhcz#]{_Wn&}*Ӵ*GD3l)}u i-޼{ouSHr&4-̉{HdC]A Ҁ56ֈisUYve*@5LgQUK.G8~!|.>N8,i#.ڧUݎ`k?z/h!)#RK .U)Ûxmv ULP}-sϗMZCKgk>>Ƀ]ְ~VY%kzs8f,GQ6 ?+ {@=FP@hcH+-0$7N:A%eyuD60^5cOvW#8hX=3?Q2xDn>kˑ8H#ky0|mya"a$IVE`&E(H*b Q'Ze"P٦S!}q0\Wonj{^TBg&B㸌)7yEDa9k Űk:fG bf[f0b0R n@vkmBB.6b^@iQVM:}評%lܴZ$f[4R!-IᗔڒOQP,Qa,>4_-2o"d̯VB2pXW;],GwtU_SF4 3/6/]=/jTA9 _KZDDQ3Byml0`x4Nbs{f{~t ps|(ړ#?1qCK_>.C1lgXv7A3ZK"v~?|rF̒Y1ɞَ6hA?F`5#rJVAFg.c^iwF{G6`.R*vZBFΚàll6j=)Fgv?jy ސb֘M;e6Cvt`ȸ;0 eǪ!Q"Fr!}!6=UN[~NrT26H#NO4ZIek8<ծ6lILNA$tD#Q7>o#)(%&L-5.Hl%qe~?dM&'M}ʌV0P91qүJŤzu74gd3ygb(eG p-b (uy>E HB-8@?CHݲrv~}֯cT&/Z<\`eyV,ˎy4W@Oh|?~H1&{TgNeQ#% u\Ӱ /Fߕ?L r>ZB{DL~saC:˰Ϸh e\TX3L.u$k9hٜ{lChӼ L3ԓ|'pz<對J{5;tՁ=Ya -=$.y,9L(C #,jPId .MRjB#<ևT$P0>K=K''pOR _QvVU`RMlrNXJ峟sW[Ȇ} !/QLU@2+(5*=e8`JH<9њ=;kmQRSEF+T9Ӛʫ>8o9ޜncgUr&&qDNmH!W^XGM68iZ--ElЩDT`O_D7 I)!Z,>Bζ9m_3vMvtOZ&|5K2L\_6 ΰo9ڃX8m-&呛my`KG˱*n:Ng}1:lҌ}pnQAvXP{t_χgCo?q-< xcgq"!E dY,n/asbO6 -[=*bqMtG&,G?K*:c(B&6æjxrM;˙pf4ugY[篯B!lR?06;1ʳ6|NW LQD?D&^I׏/vkmz5B[VşL a;I"&_\3I?D xVFkog;nr'VmCx/AƼWC9~z20[ y'r\BC%`G ;2 o0V_%geHS%h"=aVg`M`}EUʢ{ jQԭ[y G-Ǽ„iv;H ]AX!gI<,@%#-V%2ZpaeyyerK o.'Z0PA!$Et!tdjrڴ_@)3fuC,&O-1]bO<{KϥX Q#3>Y8ܢ ' jGKWɛ SJpd5;MdL2 @:~Mֿ ZVN"Vm] ymXִ{;֕ @jVB/Il t嵥@&u*b}0]~]5K $[#JB(Ekx'@T"hsiLW!$90(zF]|4"xO"9/+!AES|l׿UWXjw(6](3^V[-RǕ?#1WHu!k֗quU.(abMr`gԛ: h) ڃk.V\"i/{ZŸ'IYw󄳘o~CׄF9(ܬfv&R bM|rAgGGJmuI[IAI"4 Җng&d̴RRKiiàBZ݋׏W6~體'?:Xib1t<ɴ!G7\|~~}~U&R %ƇX%f26PnHQ+ sĤizMCfӏT[GV4ǷSE0G:@B^Q^ۧe?NxCϗ 5QOKʩk\o9&][^0~{ p?Nl-DLVo[#%]Yz?f1h#w<42(6,Ze .ā 2roha8J$5' 9Y)5yn,_+ZV̓}^5[f\ک3=+LcSiRu맠5' @ϕ\- g&fIVvѣLeWxMkEs_U sEsoO xrQ68W .iZV;$t.8cYk2mr%^݂(8o{G]@~yÁt[e|c:NeZpk.ՃHߠ1 X(niL b_xe1 múXF!ѷK!3|/zPo ( [j &ڂ扉OV85#^ N-0 >`taZ 6g k1^ߗrMP(^8W^G. {GGc#lb7)@^oDFL"ˑs*2ɋU &P&9A!7Nd ^2cJk6ڎGQyY:LjX$hf7Cq9 ^DP~z{=rqU= \ %u)gKVo)eZ"A{0baF+i,O4g^gHo| *ڞz3?= {26`Γfg7Gӊi7ڮvh͒I>.SüѲ"QV 4ܵcj6t 9ӆEz }Z`6x`R.Yj{yV!܏SQL-sttNSn['+ KEZ|m>l8-oΉ~B!KX_⅓:!)>ACd.0аy\m~>]pSv^.UY'ipxnMXdk%WCrˁg8uͤT'WmY9.e z ^~ Yj\+*̬4Otl'Mk_tR坊nf<mqA~UR\PB?':[\sMO`X-mC%y`OX'{aNzƩHt=rSrF vlQn7+mz. n-˧@`U^(Mal|_1/! EȦ,FqG ,LB Ƈ=f$ʛ ZDk]%=ݥk7W{c; y駎Om!c3״)U˛3yVK7!x@I7Y|Z,JŖ5f%8Ĥ7Ƕ.8r,zDxߟ4pNtFK. hx/X-@Nwv9-ާn 6T#TŚa `ڳ/ujJ LiXx3oB]mf/aűHF>**ݼLֳvnL'z;(0+s yI.[k=Qn -PŒ)fr#~ڌzLg ȐE7g*c[FS5 Iv mAG/ >r%zGrKYE]m,/rW@ f8\-T߾- .d

伯牙绝弦的意思,谁知道啊
伯牙绝弦的意思,谁知道啊

伯牙绝弦的意思,谁知道啊
原文
  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编辑本段]字面解释: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字面解释:
  绝:断绝.
  绝弦:割断琴弦
  鼓:弹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峨峨:高.
  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念:指伯牙心里所想的,所要表达的内容.
  善:擅长,善于.
  若泰山:就好像泰山一样.若:好像.
  曰:说.
  善哉:语气词,表示感叹.意为“好啊”,“妙啊”.
  洋洋:广大
  谓:认为,觉得
  之:他
  必:一定
  所念:(心中)所想到的.
  得之:知道,明白.必定准确的知道.
  知音:只真正了解自己的人;课文中是指,真正了解自己、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近义词:知己、知交、知友.
  破琴绝弦:摔琴断弦
  不复鼓:复:再,重新.再也不弹琴.
  [编辑本段]译文
  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奔腾不息的江河!”总之俞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就一定能知道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觉得很伤心.于是摔破了琴,挑断了琴弦,决定一生不再弹琴.
  这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俞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此后,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寻或乐曲美妙,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心意,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因为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专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编辑本段]诗句链接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干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编辑本段]伯牙介绍
  :
  伯牙 :
  bó yá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 最擅长弹琴.
  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荀况的《劝学》篇:“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音乐演奏的生动美妙.俞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
  [编辑本段]伯牙学琴的故事
  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荀况的《劝学》篇:“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音乐演奏的生动美妙.
  俞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
  学习了三年,俞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恼, 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俞伯牙的老师成连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俞伯牙闻听大喜,连声说好!
  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候,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说完,连成划船离开了. 过了许多天,成连没回来,伯牙很伤心.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 伯牙不禁触景生情,由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从这时起,俞伯牙的琴艺大长. 其实,成连老师是让俞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
  俞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 后来,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 边避雨.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 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到“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又 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要前往他家去 拜访他. 一日,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家拜访他,但是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闻 听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伯牙与琴绝缘,再也没有弹过琴
  在《吕氏春秋》和《列子》中,记载有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一直为后世所传诵.
  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悼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琴操》、《乐府解题》记载有伯牙学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连先生是伯牙的老师,伯牙跟成连学了三年琴却没有太大的长进.成连说自已只能教弹琴技艺,而其师万子春善移情,便带伯牙去东海找万子春请教移情之法.可伯牙到了东海,并未见到万子春,只看见汹涌的波涛,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鸟,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说:“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创作了《水仙操》.
  [编辑本段]钟子期介绍
  :
  钟子期 Ⅰ 钟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史载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两人千古传诵的诗篇: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书中记载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乎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流水.'”
  钟子期墓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汉阳知县华某并立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0年修复.墓为圆形,封土高1.5米,底径8米,环以石垣.碑高1.5米,宽0.7米,上刻“楚隐贤钟子期之墓”.1987年在墓前修建知音亭,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形,四柱,歇山式顶,底周除正面外皆置栏杆.墓与亭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山上青松葱茏,山下芳草碧翠,湖面绿波粼粼,湖畔流水潺潺,凤鸣水声,宛若琴音.
  [编辑本段]思想感情
  文章记叙了伯牙喜欢弹琴,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不管伯牙弹奏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后,伯牙绝弦,终生不再弹琴.表明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一种真知己的境界.
  [编辑本段]写作精华
  写出了他们之间的知己情谊,也写出了知音难觅的情感.
  [编辑本段]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①伯牙鼓琴,
  “善哉”,太好了.“若”,好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
  读了这个句子,我们对“伯牙善鼓琴,钟子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期善听”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钟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教学时,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
  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
  ③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破琴”,把琴摔碎.“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这里指伯牙把钟子期当做他的知音.“复”,再,重新.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千百年来,“知音”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
  (2)对词语的理解.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编辑本段]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编辑本段]三、教学建议
  1.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本文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如: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建议采取以下步骤:
  (1)学生尝试读文,根据读文情况教师可示范读文,指导学生恰当停顿,读好两个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哉、兮”,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2)课文读通顺后,请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加以点拨,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交流对“知音”的感受和体会.有条件的,可安排学生聆听《高山流水》,欣赏浑厚、流畅的旋律,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4.拓展交流古今中外关于交友的名言佳句,体会人们对友情的珍视.
  5.文言文的教学要注重自读自悟.读得充分,读得入情,读出文章的韵味.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
  [编辑本段]四、教学案例
  1、揭题导入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2、整体读文
  (1).自由读,大声读,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读,随机点评,必要时教师范读或带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3、初解绝弦
  (1).理解文章的题目:“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用大家熟悉的表达方式说,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
  (2).文章还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绝弦?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它意味着终身不再弹琴,向世人宣告了彻底地放弃弹琴.)
  4、再解绝弦
  (一)何为知音.
  将文章再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学生研读课文后交流.
  预设的几个教学生成点:
  (1).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赞叹之义.
  (2).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换位体验: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
  (3).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
  (4).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5).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6).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二)相遇相知.
  1.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
  2.当伯牙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心情吗?
  3.那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渴望什么?他一定忍不住在心里无数次地发出呼唤,他呼唤什么?
  4.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
  5.知我者,子期也!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
  6.知音欢聚,一定非常欢乐、非常融洽,再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三)知音之死.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3.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5、深悟绝弦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学生读课文.
  (3).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6、回味绝弦
  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请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教学设计: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教研室闫学)
  [编辑本段]五、相关链接
  关于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的诗文如“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宋代王安石《伯牙》诗:“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再如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诗:“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这些诗都是写琴曲的高妙,听琴的乐趣,或者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等.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之交淡如水”“莫逆之交”“士为知己者死”“管(仲)鲍(叔牙)之交”“刎颈之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忘年之交”“患难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酒逢知己千杯少”等.
  六、拓展阅读
  伯 牙 学 琴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资料袋: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波阳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