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每课知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5 11:26:27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每课知识
x|r"K\usJmmv 306 E*!Hw9MDf:0$Hδ22?_WAFlF԰׳ANmUq[uw&ɥ|O_Fg*ʊTԫm&?٠8o/_3?_qSr,c/z]g;I,|1*V rur EN[@$G3Z'շ.FSU<ч5_{j~$u7Q"$+%5K_zA%'ę Oz_/MLLWR0~\2N>S jQ GŜnb=j'eG;r32':׊~Ulp)y#@H`#yWH&khWl]W42|nMGf^:H :}-q.U*]g2U;L+F׮?UhIQ+3vB7dkxJ]W|;AG= a"e1".nё٨I5rd։]p ZQsjW]Hto6DP#^]G6vJ\'6Muy"&ǯ+OF?rFL-HхzZ>Jqf?~qÇ ?~'}#ľg%m03?)}@w8Dh)b*vGQh~y+%i K!p_0Py6&z' NYUv?F|(*|MaKU[h6$ʎ~>>ҔJU=zUV.{OԴir+cvQ RfUm^ kGxgѥ]l -0^%8\yMz=] 0גh' ʃJ=A:ዯ?2~VBQ<Ob.Q4B?2Kyת Vy}`6F ~_+2~y.*{i'*wyW9?ՕSļѻm8usXym܅iqx āl vg9uv[!@v|Ad ttZ54,W׹sicR$ $/ -־|P-, ՇC-pJ}|TO"o#ZY@!eeeX/]' 6Sgf*wD&!;$Ykk*A܍a݈cBA-֗rIP+Ck3x4ň\BOԏ5_tAƱZNϨ$ J% Meמ `S %Eÿ)BuлQG)g#B%T%`ogC۲BCr"vn8b Ӯ" l ~x1\Fx]ۮg+q04#V J,Cyf/#;wc_?yaW.$P]J]6:Ս7 ;1zgrSxx+FǀEg46y64 2063BJ0) J|zy Zu{=Y7,3Nt vM%^TSTQBH'~)=+g' / ,bPĨ<fӦS0?GNvSl};BRoDۢ-0 6G C|L: @KϵkfK*&_6H7mȘy_lNR`Am?N=w 1!l nt`:[7E'r Ku-۝FG'˝tV,GHEY>~ U`/m hg3ktǘW;3ش\a2p=[eS/"37ՈR`IP5]y`*lmJ&+0f`<'P<9YPKLw~09JR,>>{5{a j4l3<ԍF8|7>87lyA`3[zaLΐ'0{(^7:0p.꼫_8RD*P q#Ջ=gb6D(?3jYvh7Hvu1҆g֌ KY[13NC^;gC smpNKѽlP݂pz ^7Jku~ÀCu{B}גgTj+ UZ]Wf^:S56!"rׇi ,4.RhU/$5D-7MȪ0R.KH|Ћ l)ƅėGoFq%c< w7gc9"v:'F^Aň0Szm9++c(;ԯ0maScaFQf"Հs:p@D}213^E`K8@m=Oݎb3wGoЀX0c9bp:݆;~Vh&78Ʉ)QR:sH3f+³Ro=;Y77-A<?\1N~-m7dF͌n辌Hn2Ok+w294ڢc$ĥ3b':zǻj_Ld;J6f ) }j!M̻:=VaTypezW]s9bfrf)|}Ә妍в~N1vHfXpD6X(BAT#1c\nuPpv)u_#'h-x62<!6epT@La)}aN^m/XF39~Y#^p+ښ9S-gNek+wG/-U fiUIdRYm7G`4;#zmFlA x8g,yY1FK1LB0 . ~1s<w5Y-ܐU ,iWd~5",{`aAI%%vblѨ)?w/Koi>8 1'w %`dw5MZ'j.8{ Q{cK[J4W8i ؤ!qԃz=nU hA>G0:,{;bx?FǐeCk~G9&)-Cg扠ݼW?YSػ-}s,h1)h;6`h:u$!ǐ JGU:0KlZxcpق{7=xpJNsd3`D41aYOto:e&SE4nr*cczt U37 *8 A&Qx 0ݴK]tLPi)<xo g($]lVf"neoZxT.z7I}?sJ|Y\L9q(rnvͱ$o~j vN)H$x oաJw8@>>@$BjBhw D;Usm 2!l4һ݄ہ9D87* ubm<u$Kn3q9&23 2ܷ8Yv7? ]H9,ьG1:q͹uaBHTl@"N>[Gz=Ԓj>\x yAZ/疶CO[p%1B(0y ]w6Y6bPdn\{&^A`ϪM_:tV9kx\.EQB' /n̶qP~?hI.j"Mffi/AH&[k?-Q?Q<ئ=/ x\,\hV8grd/>9x"пy=a" R?k7`>]<7KF"kE#NgvCo<.<%c \)q ;ijEOkěaHMN7U9X>}u;YLڑ%adM b7'xv8D?˫~b,5 ]# )d?˼lt)٘Z.cMJuUXd51O!Uwx9o@MK1Ukr% YSXW~BP5rx~OLc,j&((5K܉sI0;S.3!O/ug4 s42yh`l.-t|Tɸ5zk>zn1QX=rd 'Kޘz aVԧ.6 A9 fy|S'~,jpj9Y-byIBa ə;'^a#)~(y$SaM{nXF)/ +MvURx`ABbHy3^zҍ[\4jtf_)-.t @:(1K±قX`.݅a6QzDef"3mvsEeoT'wp!{}AD]0 /MHϟVׅo]C `5c*< 3Խf8d T+)(a]3BKWq|eg{홃2a*qbM\ƨ7᲌#ǝb jBVp0JJqxcaTau /_g!r5.%7oDOJ(TQpcimFSGsY.w^=;+2č⮪ɂ, '^(v ×;S& |IXۢP,S31\\qԉ.ZDe2$$@#옲ű-zO7 K\@O6f̐~˷):{-kջN@N(=Bqlwy#@C{ݍ.z x^Bˉ%bg~¾m8؃K&-;/JQɀRM:? J*=b9AÑS?dp 8?ɢ~O\ 2qñ3ۆFr!IE1\?\M;>FyccI\Rm7(EG $v=a%{z,$_oog9[4ҡ4RZ9W^W΄9IIY/v8; B*/K$]Q&^ `EU_UfSxV'&2n0g7. @ah;޳c堀WEJ.F&ݝWIC]\rRp)3SH2[>𨽽iƜ5< kĩ=LK{ k;}W<xS3;ukN"N[ӬyW ¶mӡ.-,Zvd; G)cba8d,bZ9&D{2N~ȉ:;wYa: :qOj & J{mݤr¬jT3 Ы+ M.(NGD~J@Uv*VwN`_GV4]`iȩܮwsS[8s[nm͙{|6Pě}д4PZlS~-F hG_~Ic;/3_crӀY9G[l8>Ӵ_Ț#'8O_¥S3]2 j68:8HKeY^ﱘ=cLlڛWrؤҵVlZ$gK!΋/`F'9%.,\ׄy9Pi1> ^DW7 c: ;2X?4VVd%HUٿ_.U4[>„eT@i}YX?Z(p:?69*"Br(WG`^z`EUA'H8qDr7\e4E5Am3\|5sa ;QB"G dMâX4]‡q!kWox?J=:y{x;I OC%[$VKUD.}H ]p#cґ{M2C^a.ʽ"W7W \|y=½yzlGr6L9tsWY|tϙ5,0T,k@WA%I?na5hbi0vXbo l I~ N\.^65vVv0bicmTj/e W.AY;;rwWe %Numx ]-$ƞ?ϞLK۷Lo_sfh.Gm*nZʼ9 pά`U&?eLؼ4Qeh佼f OjMb C)P'-.MKq]|5LBW2R=rO'8m vegKz G)((g I&|RS!>JJZJLЄ*9q-/vi1sӴ  J;8kY-Nzɋ' }$n* 9j,u1x=Ť [*əYv5M @26VY-ƶ] ["ZŇ#"jjܨȋR1] h}SA鞹|cm 8p:+ňTS5IthJmM4ǧ`;y=$;sjmXƿPyאŁ3٢ ~@Ⱦ>e;G!ˤ -du=O<|=0_%jlZgTdp5}|"<=aMaj//d5w ˲$pd?YXWXlڀ-FJ d3Q) 4T?%Ʊ7ӷR`3K02i棥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每课知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每课知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每课知识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时间:19世纪上半期 经过:1839年6月3日—25日(23天)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目的: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影响:鸦片流毒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也直接威胁到清朝的财政.
总结: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二、中英《南京条约》
1、鸦片战争(道光帝时)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背景:鸦片输入目的――英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结果: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南京条约》内容:1、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2、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3、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4、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性质:《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影响: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旋涡.
三、魏源发奋编著《海国图志》
内容:系统的介绍了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学发展状况,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性质:魏源的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
时间:1856-1860年 原因:英国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但这个无理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经过: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东;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二、俄国趁火打劫
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机会,采取武力抢占中国领土,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三、太平天国痛打洋枪队
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时间:1851年 人物:洪秀全 地点: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
时间:1862年,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
时间:1876年,左宗棠率军进入伊犁;1881年,中俄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原因: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清政府在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意义:左宗棠收复新疆,巩固了中国的西北边疆.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及主权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黄海海战
时间:1894年7月-1895年初 (光绪帝时)
经过:1894年在朝鲜开战,邓世昌在黄海之战中牺牲
罪行: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清政府战败原因:1、日本一如资本主义社会,且蓄谋已久,准备充分,武器先进;
2、清政府政治腐败,苟且偷生,挪用军费.
结果: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二、《马关条约》
时间:1895年4月
内容: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以及民族危机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战争性质: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光绪帝时)
时间:1900年6月-1901年
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 时间:1898-1900年
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最终遭到中外反对势力的联合绞杀.
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帝国主义在华权益
经过: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
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二、《辛丑条约》
时间:1901年9月
内容:1、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影响:《辛丑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副沉重枷锁.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第6课 近代化的兴起
一、 从“自强”到“求富”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洋务运动(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代表人物:中央是奕欣,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内容:1、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和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洋务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新式海军(南海、北洋、福建).
4、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1、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失败原因:没有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一、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事情:“公车上书”
目的: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结果:没有达到目的.
性质: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二、警世洪钟《天演论》
背景: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人士在各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积极宣传维新思想,制造变法舆论.
人物: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严复(是中国近代化的启蒙思想家)
介绍:译述《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
主张:他认为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
性质:严复以西方理论鼓吹变法,震动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
作用:推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三、短暂的“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的改革)
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反败,谭嗣同被杀)
内容:1、发展农工商业;2、寻年新式海陆军;3、创办报刊,开放言论;4、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 5、今后科举制废除八股文;6、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影响: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失败原因:1、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2、光绪帝没有实权;3、脱离了群众.

第8课 辛亥革命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内容: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大大的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3、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革命目标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革命旗帜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性质: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局限性: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二、武昌起义 (标志着辛亥革命正式爆发)
时间:1911年10月10日,其后各省纷纷独立,后称为“辛亥革命”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定都南京.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
结果:失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没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一、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
时间:1915年9月,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旗帜“民主和科学”; 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后期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影响: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二、胡适发表《文学改良 议》
时间:1917年 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 议》
三、新文学的巨匠——鲁迅
地位: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影响:鲁迅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显示了文学革命的成果,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一、 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时间: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
性质:这是中国近代化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意义: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废科举,兴学堂
时间: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
时间:1904年 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性质: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科举制度的弊端:考试内容不实用,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才智;录取程序不利于人才选拔.
三、《申报》的创办
时间:19世纪70年代 《申报》在上海创刊
性质: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三、 商务印书馆的兴办
时间:1897年 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
性质: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 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诞生时间:19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
传入时间:19世纪40年代以后
作用:它锁定了瞬间即逝的历史片段,保留了社会发展的真实证据,为我们观察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时间:1896年,地点: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片”
性质: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自己放映电影.
时间:1905年 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这是一部京剧艺术记录片,它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二、 剪发辫 改称呼
时间:1912年3月 孙中山颁布剪辫令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
意义:这些规定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三、 服饰的变化
清末民初,随着社会的巨大改革,人们的服饰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服饰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一、五四风雷 (无产阶级)
时间:1919年初 导火线: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的合理提案遭到和会的拒绝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时间:1919年6月5日 反帝爱国运动的重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
五四运动是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开端.
时间:1919年6月10日 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6月28日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会议名称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 上海 1大会确定建党,制定了党的纲领.2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3选举出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和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 1922年 上海 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
国民党一大 1924年 广州 国民革命的开始,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
三、工人运动的高潮
中共成立后,中国的工人运动掀起高潮,无资产阶级作为一支新兴的力量加入到中国革命的行列中.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间:1924年5月 创办人:孙中山 地点:广州的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学校
主要领导人: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孙中山任军校总理、廖仲恺任党代表
特点: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教育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军校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光荣北伐武昌城下” (国民革命的高潮)
时间:1926年7月-1927年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打击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因素有:1、国共和作,革命统一战线;
2、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3、得到工农群众的支持.
三、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时间:1927年4月18日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发动人:蒋介石 勾结国内外反动势力,发动了四一二政变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南昌起义
时间: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起义斗争的开始;3、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时期.
二、革命摇篮井冈山
时间:1927年9月 代表人物:毛泽东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时间: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三、“红军不怕远征难”
时间:1928——1930年间
原因: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时间:1934年10月 开始长征
时间: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内容:解决博古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局部抗战的开始)P85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A、经过: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所为,以此为借口,炮击东北军北大营,攻占沈阳.
B、蒋介石的态度: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令张学良及其东北军入关.(结合P85材料)
C、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义勇军进行曲》: 作曲:聂耳 ;作词:田汉
3、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
A背景:日军加强侵略中国的步伐,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宣传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B、发起人—张学良、杨虎城;
C、 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中共主张: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
E、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F、意义: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问题:共产党为何不杀蒋?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再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思考:1、西安事变的史实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1)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责任感;(2)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他们以国家危亡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我们维护国家统一有何现实意义?
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建立更广泛的统一战线,用以解决台湾问题,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党派的利益.
还有,贴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