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有个故事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17:50:55
最后的晚餐有个故事吗?
x}RcٹTs*媲v:!! LCBcy{_+Kc;'ê *H?6RZaԪFa>lwᆩ~>?wHqK6ŕp:xc9şm5jA*:ݷ*]L%F/L|>bvixLN瓏x94~_}e( Fk-ع3}: &?ҦS0 JTϚ|P|+_}Ӟw'6 g|ԃmr+a7 =$1)˳v.~Letnwۨ'  >aaf<# nnLq{Xa ,vcaNRǣ̄nz4`4~1ۛa{69Z@* GsϨ6(=m%-r;Cp>J_$/l`] !(bfxW X5rg!;w7J3(A{f)O4^3J5u˓a)'Al}j3E(8 ZC!kņMkSf+8K?Pd?v.UDl*h \K9up?RDnm~K;($zHRs1Ox玻T@`xzbP|1 Aw\BW/GuT|a4 /;AD -/xBGᵹqЬXB3Ue*Lf{;vLZ4zvg.Ж ]صtP|zmb:gWimT[GHeoա"ӽ`堖-Mu*f桿cVJq8Ÿwa4i*\Tt䯝{.XIɿvT!H7Faő00jw # Wh.('*ahU SJ{ I0gphŵxOHa x+"`oHVGEDceQ^!U[B!+]'\; 4Ep4u1-G ͽjvf1b}g…O mt]ٛPm,ҏ*6{< ^GT7UnlaT,ӑl钡3Z }H;]efz>56m^f8ԠDr 7Mզ$p#JIUuŇ0Ԧxĝ2AuV*fԏ;SiGg {aW`A)AV}RP"wܪ>j=o`_\ZD*=bj\bReP9]&UsVɣ?*:t K{bY` N%g;G {06Pܞ'3'Ah d*O(7/pf=C!nIA E&nN9{t^ǵ(uLB 0IxQ:5scqO/Ҋˮi8wIU qASQ-~a %VE(պN(@:“Rxڰ5"0&nY{; 6n 7sh%a[kf2L Cic|5T@U FYu2z!!?h⿋2SGw0 .B o+yYfF[8Kbp^77WO~w*|’g۟}ߪ3v_엿;p2ybs-PD F:Q Z6 ?jENWۏD1W DE !` -̗9ڀ4'$W ?#!AԾ&Q`$˲ͮ. ߗn ')&Lw?l0 &" UH'J:5{bokO&uay5B5CO {M]D_8~p[ׇ3leO5?|˟}׎3 :38NE,8.OMk g.1,&Қ4H}XA@1 " [6;DL>[DRdu4 =:%2>Rf*}GRGA RUPjċRfp-!)&ҟwv֘;g~,L#^F"쥩Oc(a02,gd p5ǧTp `?3@q6U~4Rz!h5MPe"zJe{3m<&hP<:38$3Y,LM{s %mjȁ=t%l4@-H}>UVL 7KV_2X回n薔a@XwR_< =@P?jEÐ2uNmwtYQ8~ns_EW Υ8>§Ҍ[hs L l˜(ͬ&r@i274ް qp[*.WR\h>م@q 0Czaj6$`ΗD*OPpBC=?8$lNGv: uU3^HDhT6dP901S\kTo`&hPE~9>ȡܛD@w1 zLɌts5nnAtPh&YNnpwi8BCbI,Љç{MFpؓ04U3I3t=Zlʎa «֘#]=s`'_ѱsЂsA`+5՛"4\Sy9T} A0;윐3j~?:Ŷi$fJvV`|M6ˀ-'Hǎb>Rꅂ'XsS#_2Jˀszv n/=;=UDibQ#~ae,Ja/M[ї wϛ/5ل7]*M N}to$yjn`O#,uVԄk.@bEOH0Y1$#sífLXܔE2= E 4'^}ؿ4>]"J3d h|m|Mi??66Hhm!G#;7m[.,}WmɦID&)RK~>>Լj:8by3:?1.X B mn65:_aqI78[|F['Al3cWaza1|xMT V t2]f ^&@t7&HY&7]i Z|s\~צz8|zV:=VYJnvs-;!D<6s)vXmpk6ݣ(CHM>a`0D%KubԶҊu(@h!wtk.HO E ̑bi K aɹ(CS֊&s|xR[GLSpPMV/%6]һS*C7gY~X \?¨atVht(F=}׹ l=l8!ѤM{bZϒ1vP|ІRote.YilM¨I!cNCΨ2g74a$3Wj<c59e *V`:"x7Ѱ3-w`REZg2XoSL3Hg7 0._SU1%Yo9ܣȫq5ŕ{isXA\)u! ˓n^`T9ˬ8l6jc ޫ{-` {܈, BԠ=268e3Yyt:+&2!A3mw[H/a04IkV͉rZU`J7-7Q}Mjٛ@۷28IIkkF9$l[MN ҟOKzCPW#}1vb &LjLebt?7uR.LݔDbmSK>5%cBO–.n?I'<0~@D21uZwߣkf57Qx<+EA3hI\/–撹# LÛOLb4y{V ",CnhTȡ.Pgvf2ᩚ/Ιd0F!6M a0vk{Ấ2q;|χPX^Y&ca pȅR`ѝgo0\|W_IH `f' 6ٻsџb PUCf:Þ.*&(g02R8΀||Tjk7YCHZĵ4sI0Rڣ5l])qٻ)$ >ծc 21 ;qB}0V~8A,L:`:&{z7; piH=P=G 2M2gfCot Npܥ=22`sFGrO?/*'dPzYL\<4.T8d3f1+pa&(QI1:E<27(/d_%3p]`^c\-!9anN2L"J]$J~A\)̳l6+fBYOEҰCW) tV>QVx['Up]f瓒J][,f8;m`6 '5om {W bE#i-:hbjas7$Hռأ*eP v.#JW>K' a|4w)MJqt$pȐ!-+1{a*1_ .3_TG)䍲:tַg$vQ}v<u6PR*VZq^|F6`]I#3kt(?Q+3$mښм# $UuE+Cj0%G7 ILU> k՝zLM#k?f-[ a;Y m 3W3- gX\e1Ys4%X@s5rCp1(d˭T\kv4|WRICSq7IwS8_- JW(>7։[1\tc8rZڶͥ6ٕ86ٓ_bGA .'Q'v`~ƯEm!,d98.GҀI;f.CGORa]_ڄ2` zRccR)mnkRI!$͙0Zy@p2/r%f3k0E:2Y^*Ȯy}UogS D^U譤&}l3|##c#ӥ+DiY "$!qP(u63)`. #6Ł87b:}w-p)(!Ԁ1hGj]G++\|À2X'AAR&%GZ $1AhzI0ˑR_[LosK Km~ fzhv~54`#C9e^b&M[lTkWwEWRUqi§#26=v9=$|y-kk-!Jr d'Z>'F1 tx /L(G6rL `Pޅ;'yRa?jkQO|% ' 1-{*ܪ*㨿/k)XY$ǔՀMOP$RVpl3n0Rɾ9ȑg 'L{XiN7x2ӤqDdmQ)S)R?feuvVoYSQKؑtIUF9ް٩nvkJ'lR^*˒NBj<&Sj-S#-e2EGNO}.L 9R7v'36Y>>agX e%ӥO@m1ʌ*O/5Wӡ ɂmZTB=N8{-pcHៅ.s(#бs\-JUk1 ?J/aq8a[kOa=2=Z]c}yX/<5`Ʃ~7F)В呂l9̻z_D0#WT\π$ Nh&iv$AuSRp.\SDF{|]\=ےëRZS3w2ė-F]\2) kJH۲vobUşHi|?RD$QqӊĒL\R`dXX!Gw#"r> h'<{s>9zAܾWo&v| N遞fbvvܟR6Ut6]l:qI G[]X7'l?4q|qOy¡T8Z,^CAo>\<$*]Xᯧ| V/q8OۻU-R|81+$ZmnNd|I rȗ`#olB4Hf.y7Iuۭtl9mln^{YcL ʦX.Y7q\?xRxgշկLy\ _ q):$42\FHsi.#e4oJmŮ˵[?`woQF:77|\S+x_Yҷ} :RMB,оԬj8w+@]+O73~?㎲S_.-q$o^0*=mN:Wr|RB%Yped_%0 ( )J$RxgoLAZW&o򱍶ޅ2 UԙcO]MצFƸ{\Ωí摯:2I NNJW8mDlɂY* .5&RK҄jt&.ބC~O+mvC6#םE^S]1/"{;Iդ5 HSSxW{ow^vyEjb`JϲarZ RSzv$;OiAɍJY j!\bU҉ Qa~a5v갮g7l8K _+HU(\-*arNVPz _j²C@z[AR WD6xⱯ"črd3^yL׏TGO;-,4JciɭJZ4Q†-0cv5cn\gyE_ *f6qg[>!j!" ږLg1  QHAI48lpNxtOL$|hHGnݭ\p4(G[^rE+ΫW Hb^I$M1JŮa5C=2 { W>Lkc,:blewɷþ01n B wD܍{HzXpV|n[fWǔ7S>r VLfkD STe ژ i8_ea=+dS)<ur]{3[#h1'=Of75gi2Dް+:,zK^cW%^$D=$C[҂lۉeJ%,iq|Ic-KwΓ/ l=q u# ,.: li%}0 2^cDN-4O}g]YD-4eB=)!tLf?sX?.a^ 4q޺;%/kׁJ$\\>O4\|_}wյP-&̆D0 G-C_r5.MVN&gI!v7v<<8@8]ƵqNBSR8dYa/MC:̗xdlM@~L[?C( ٍ,sҗ**'ufVTÓd ~ w~RLa? cwUz`T*JL{,5l$ҭw lPA~e%l:0z]vL=l}ǂESXEˁM.ɵldm%و&B_؂iAqv5%*㮹\Xy ST-rnʊ X=o\4{xp7rgv/B4 1H /Sa&ّ%ryn_L$B@ȗ4Vgyu  %%:Rpu_xd}B βɈŧA( v$~}YY޸iX")k]~:9ŏk詔JiY72UL6%qwXf't4C#epm^Ӕ֪ =oYktYFq _+߈Ax@('9\_^rqqra Sep'?5̀i+'v&<ؑbJ;`6oh#(f]Vw&fCy9E8tx P;=v*l|_U<+zvP+r/Lh·< =dEi Y _~x{X! Ct]#M.PFiJq') FVr8!x aۂ]zx$!}.9\|(nP+{p}[5:ͨy*?Ǐ&;GmVUi }_yZ:r #a*0@'} `rmGI0 V,.ڷJzx]ϵfjS-./>d3ǯ\Wv5@Nhnuwva#R8ّ 5~rLEv/?Kv#; $C\шǍj.hwϝbQoOid2ⳙ4(lbB J "pKRĿ[vuwj--se'3ul=*9'i'%\c- %*Ēj>1˙McAKovq&Q|pgڤ:ǭO]Iz,]l~گ[={4J$[42/Oz Wf[ 7C YHqb2Q ռ~_E@7&l|Wlh:a"شWBul x]~e]~%؏ 4_G/ijĵ,ƅNZ "FL*;&LImTvǵ'eD]3{*˸eQ./T/q.%4>NmSNZy B8plf;OAtxoGǤa }CH18Zgi>15~HGTrorX .>El zޖ-2Yƽd6OkD5J0\řY~9+,fl%x饙(yf ec Ym- -Wk#SVQζ >da2NOЃ$`[شΝKz+윘^XٙeEwOiZrZqeBDQ[y  –ߗi*gf|J/|Ld^Br`W+Xc]D>#5 2ЃkfL m+r'ʄǶÔ^OwT>Z242*+0һ%Md|LKe9SlkX"[-7-rmt=S%bX{5#jumRӦd ]%C+$5`7: l;s5zu$|ؐ2|7_ x+450 So)k\ehϵXHBiX:ŏ>Njicԏ)1iI7FdT!8ŧRG`<ћbq-4߳;7 g_bbG(ϋ~t LڋҋmaEw8roR[@}#9V!K'l>cW@N^D;jK0m/_ j_89ʖN!MitBK vRH?uN;qz0wCRRg7[EJRT]Tv=xipN+7.X ={X>{曫z$Jw EvGƄCols*QXג2IA^0!Y+ Sj?tG-ߚ1V7THȨbꓠÎ4Af&WsI*܃B"xW6{SxoDŸH1ϻ{ydcBv3ToNNLf$z!w⭽=ق\[rQ MIW([{7;RWbk}|uU/% SX,*h@qtuPokw[x(>Oo8d~˭Rp-iѰYv.[p6e YqЬGփnؕ b ;c}[kYN_άN;~yXFjBr$9-opV+%v[=a.wCrZt8)Vm6bRZfpm ) 1{E׌z'x#EeR'5Pox)X//TKz

最后的晚餐有个故事吗?
最后的晚餐有个故事吗?

最后的晚餐有个故事吗?
在这幅画上,达·芬奇是这样来构思这一题材的,他对称地设计了两边六个门徒的形体动作:
左边一组是由巴多罗米奥、安德烈、小雅各三人组成.巴多罗米奥好象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从座位上跳起来,手按在桌上,面对耶稣,情绪激动;安德烈双手张开,手指向上.夹在中间的小雅各紧张地由背后伸手到第四个人的肩上,形成两组间的联系.这三个人都面向耶稣.
右边一组由马太、达太和西门组成.三个人听了这骇人听闻的消息后,自发地谈论起什么来,三人的手都伸向画面的中心.
中右一组是多马、老雅各、腓力.多马伸出一个指头,好象在问老师:“有一个人要出卖你?”和他并坐的老雅各张开两手,作惊奇的表示:“这是多么可怕呀!”年轻的腓力则用双手掩着胸部,似乎说:“难道在怀疑我对老师有背叛行为吗?”
中左一组的彼得、约翰和犹大三人最富有表情,也是画上的主要角色.坐在耶稣旁边的约翰歪着身子眼睛向下,两手手指交叉,有气无力地放在桌上,作出忧愁状.火性的彼得,则情绪激昂,他从座位上跳起,似乎在问约翰,叛徒是谁?他手中已握着一把刚切了面包的刀,无意地靠近了犹大的肋部.而犹大,达·芬奇采取了特别的表现手法:听了耶稣的话后,犹大情绪紧张,身子稍向后仰,右臂支在桌上,右手紧握钱袋,露出一种抑制不住的惊恐.这十三个人中,只有犹大的脸色是灰暗的.
坐在正中央的耶稣摊开双手,把头侧向一边,作无可奈何的淡漠表情,加强了两边四组人物的变化节奏感,使场面显得更富有戏剧效果.而这十二个人,由于各自的年龄、性格和身份不同,他们的惊讶与疑虑表情也得到各自贴切的表现.人物之间互相呼应,彼此联系,感情不是孤立的,这是达·芬奇最重要的、也是最成功的心理描写因素.古代所谓“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在达·芬奇的这幅画上得到了空前有效的体现.这幅杰作的艺术成就也即在此
在空间与背景的处理上,达·芬奇利用食堂壁面的有限空间,用透视法画出画面的深远感,好象晚餐的场面就发生在这间食堂里.他正确地计算离地透视的距离,使水平线恰好与画中的人物与桌子构成一致,给观众造成心理的错觉,仿佛人们亲眼看见这一幕圣经故事的场面.在这幅画的背景上有成排的间壁、窗子、天顶和背后墙上的各种装饰,它那“向心力”的构图是为了取得平衡的庄严感的对称形式,运用得不好,很容易形成呆板感.明暗是利用左上壁的窗子投射进来的光线来表现的.所有人物都被画在阳光中,显得十分清晰,惟独犹大的脸和一部分身体处在黑暗的阴影里.这种象征性的暗示手法,在绘画上是由达·芬奇开始的.

有的啊~
百度百科“最后的晚餐”就出来了~
下面是一部分
根据圣经新约全书:马太福音26:20-29; 马可福音14:17-25; 路加福音22:14-23;约翰福音13:18-30记载最后的晚餐如下:
“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主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

全部展开

有的啊~
百度百科“最后的晚餐”就出来了~
下面是一部分
根据圣经新约全书:马太福音26:20-29; 马可福音14:17-25; 路加福音22:14-23;约翰福音13:18-30记载最后的晚餐如下:
“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主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林前11:23-26)
这时基督正处于两个制度及其两大节期的分界上。他作为上帝无瑕疵的羔羊,即将献上自己为赎罪祭,这样就把那四千年来,预表他死的表号和仪式的制度废除了。在同门徒吃逾越节筵席时,他设立了一个纪念他伟大牺牲的礼节来代替逾越节。犹太人全国性的节期将要永远过去,而基督所设立的礼节要在各方各国、世世代代被他的门徒遵守。
古时逾越节的设立,原是作以色列人从埃及为奴之地被拯救出来的纪念。上帝曾指示;当他们年年守这节时,儿女若问起它的意义,他们就要将这段历史重述一遍。这样,那奇妙的拯救就必留在众人心中,历久如新。基督设立圣餐礼,乃是要纪念那因他的死而完成的大拯救。信徒要遵守此礼,直到他带着能力和荣耀第二次降临之日。这礼是一种纪念,让我们常把他为我们做成的重大事迹铭心不忘。
当初以色列民从埃及蒙拯救时,是站着吃逾越节晚餐的:腰间束带,脚上穿鞋,手中拿杖,预备赶路。他们过逾越节的方式是符合当时情况的,因为他们即将被赶出埃及地,开始在旷野里行走痛苦、艰难的旅程。但到基督的时代,情况已改变。他们不再是将要从异邦之地被赶出来的民,而已住在自己的国土上。为了体现上帝所赐的安息,此时人是侧身靠在榻上吃逾越节筵席的。桌子四围放着长榻,客人能躺下,用左臂支撑身体,右手拿食物。这样,客人也能将头靠在他左侧之人的胸膛上。脚既伸到榻的外端,外围伺候的人就能为客洗脚。
这时基督仍在那摆着逾越节晚餐的筵席上。逾越节用的无酵饼就在他面前。没有发过酵的逾越节的酒,也在桌子上摆着。基督用这些象征来代表自己是毫无瑕疵的牺牲。任何被酵罪和死亡的表号腐化的东西都不足以代表那“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彼前1:19)
“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擘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但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
卖主的犹大当时也参加了圣餐礼。他从耶稣手里领受了那表明他舍身流血的饼和酒,也听见主的话:“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这个叛徒竟敢在上帝的羔羊面前盘算暗计,揣着阴险报复的恶念。
基督在洗脚时说话的口气,已充分证明他洞悉犹大的人格。他说:“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约13:11) 这句话使这个假门徒确知基督已洞悉他的奸计;此时基督要更清楚地讲出来。当他们坐席时,他望着门徒说:“我这话不是指着你们众人说的,我知道我所拣选的是谁。现在要应验经上的话,说:‘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
直到此时,门徒还没怀疑到犹大。但他们看出基督非常难过。为此,有一层黑云笼罩着他们,是可怕的灾祸即将来到的预感;其性质却是他们所不知道的。当大家沉默地吃着筵席时,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门徒听见这话非常惊异惶恐。他们不明白,他们中间怎么会有人如此没良心地对待他们神圣的教师。为什么要卖他?卖给谁?谁会生出这种念头呢?主所眷爱的十二个门徒既比其他人更有权利聆听他的教训,享受他奇妙的爱,主又是那么关心他们,使他们与他亲密来往,他们中间总不至于有人要卖他吧!
门徒既明白耶稣这句话的意义,也记得他所说的话是何等的真实,他们心中惧怕,就怀疑起自己来。他们开始省察自己的心,看有没有藏着一点反对夫子的意念。他们以极痛苦的心情,一个一个地问耶稣说“主,是我吗?”惟有犹大坐在那里默不作声。约翰大为困惑,最后问耶稣说:"主啊!是谁呢?”耶稣回答说:“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就是他要卖我。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经上指着他所写的,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当门徒问“主,是我吗?”时,他们曾严密地彼此注视着每一个人的脸色。所以犹大的沉默使大家的视线都集中在他身上。在大家发问和表示惊异的混乱情形之中,犹大没有听见耶稣回答约翰的话。现在他为要避免众门徒的注意起见,就像他们一样地问耶稣说:“拉比,是我吗?”耶稣严肃地回答说:“你说的是。”耶稣本意给犹大一个悔改的机会,但犹大并没有悔改之心,耶稣即揭露他。
犹大因自己的阴谋被揭露,惊异慌乱,赶紧起来想离开楼房。“耶稣便对他说:‘你所作的快作吧!'......犹大受了那点饼,立刻就出去。那时候是夜间了。”这个叛徒既转离基督走到外面的黑暗中,这对他真是“夜间”了。
犹大在没走这一步之先,还没失去悔改的可能。但在他离开主和同道弟兄时,他已作出最后决定,已越过最后界线。
耶稣对待这个受试探的人所表示的忍耐,真可谓奇妙之至。凡为挽救犹大所能作的事都已作尽。在他两次与祭司立约卖主之后,耶稣还给他悔改的机会。因他洞察这叛徒心中的奸计,基督便将那显明他神性的最后确实凭据给犹大。对这假门徒,这就是劝他悔改的最后呼吁。基督那兼有神人二性的爱心所能发挥的感化力,都毫无保留地用在犹大身上了。怜悯的浪潮虽然被顽固不化的骄傲反击回来,却以更强恩爱的感服力再扑过去。可惜,犹大虽因自己的罪恶被揭露而诧异震惊,但他反倒更坚决了。他从圣餐的筵席上出去,决心要贯彻卖主的阴谋。
基督宣布犹大有祸,对其他门徒是怀有怜爱意旨的。他就此把那证明他是弥赛亚的最大凭据给了他们。他说:“如今事情还没有成就,我要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可以信我是基督。”如果耶稣一直保持缄默,好像不知道那将要临到自己身上的事,门徒或许要认为他们的夫子没有神圣的预见,是意外地被人卖到嗜杀成性的暴徒手里。一年前,耶稣早已告诉门徒,他捡选的十二个人中有一个是魔鬼。如今基督对犹大所说的话显明他完全知道他的奸计,这就可以在他受辱的时候坚固他真实门徒的信心。而且当犹大遭遇他那可怕的结局时,他们就会想起耶稣在叛徒身上所宣布的灾祸。
救主还有个用意。他本来知道犹大是个叛徒,但仍设法帮助他。他在洗脚时说:"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门徒当时不明白这话。及至他在席上说:“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约13:11,18)时,他们还不领会。但到最后明白他的意思时,他们就要思考:上帝对犯罪最严重的人,表现何等的忍耐和恩慈。
耶稣虽然从起初就知道犹大的为人,但他还是洗他的脚。而且这叛徒有权与基督同进圣餐。这位大有忍耐的救主发出多次劝告,希望这罪人能接受他,并悔罪改过、洗除罪污。这是给我们的榜样:当我们认为某个弟兄犯错误或犯罪时,千万不可离弃他。不可漠不关心地与他隔离,让他陷在试探之中,作撒旦的掠物,或者把他赶到撒旦的阵地上去。这不是基督的方法。正因为门徒有错误和缺点,他才洗他们的脚,而且除了犹大一人之外,其他门徒都因此而悔改了。
基督的榜样不许他的门徒排斥他人参加圣餐。圣灵固然明白指示、公然犯罪的人不得参加圣餐(见林前5:11)。但除此之外。没有人可以擅自判定别人。上帝并没有让任何人来决定谁可以参加这礼节;因为谁能洞察人心呢?谁能将稗子从麦子中分别出来呢?“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因为“无论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

收起

最后的晚餐是《圣经》记录耶稣基督在地生活时发生的几个重大事件之一。最后的晚餐描述了两千年前耶稣基督被捕和在罗马十字架上受难之前,同他的门徒一起吃的最后一顿饭。最后的晚餐包含许多重要理论,是全世界基督徒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最后的晚餐发生在预备犹太人逾越节的晚上,它是犹太民族的一个神圣时刻,为了纪念神在埃及将犹太人从击杀头生儿的死亡灾难中拯救出来。耶稣有目的地安排了晚餐,指示门徒在那里设宴。...

全部展开

最后的晚餐是《圣经》记录耶稣基督在地生活时发生的几个重大事件之一。最后的晚餐描述了两千年前耶稣基督被捕和在罗马十字架上受难之前,同他的门徒一起吃的最后一顿饭。最后的晚餐包含许多重要理论,是全世界基督徒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最后的晚餐发生在预备犹太人逾越节的晚上,它是犹太民族的一个神圣时刻,为了纪念神在埃及将犹太人从击杀头生儿的死亡灾难中拯救出来。耶稣有目的地安排了晚餐,指示门徒在那里设宴。十二门徒在晚餐时和晚餐后都跟耶稣在一起。就在这里耶稣预言彼得将在鸡叫之前三次不认主,后来应验。耶稣还预言门徒犹大将出卖他,这也应验了。最后的晚餐是基督被捕和受难之前同门徒的最后一次聚会。

收起

《最后的晚餐》

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 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
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

全部展开

《最后的晚餐》

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 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
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
在耶稣右边的一组中,我们看到一个黑暗的面容,他朝后倚着,仿佛从耶稣前往后退缩似的。他的肘部搁在餐桌上,手里抓着一只钱袋。我们知道他就是那个叛徒,犹大.伊斯卡里奥特。
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们想起,他就是为耶稣和其他门徒保管钱财的人,钱袋里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三十块银币的赏钱。
即使他没有拿着那只钱袋,我们也能通过达.芬奇的绘画方式,辨别出这个罪恶的敌人犹大。
犹大的侧面阴影旁是圣.彼得,我们也可以看见他一头银丝与一副白晰的手,他向年轻的圣.约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着一把刀,仿佛在偶然中,刀尖对着犹大的背后。圣.约翰的头朝彼得垂着。在所有门徒中,他是耶稣最喜爱的一个。约翰象耶稣那样平静,他已经领悟了他主人的话。
耶稣左边是小雅各,他力图去理解他所听到的可怕的话,他两手摊得大大的惊叫了起来。
从小雅各的肩上望去,我们看到了圣托马斯,疑惑不解的托马斯,他怀疑的神色通过他竖起的手指表现出来。
小雅各的另一边,圣.菲利普往耶稣靠去,双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说:”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远不会出卖你的。”他的脸由于爱和忠诚而显出苦恼的神情。
围着耶稣的这六个门徒,处于故事的发生的中心。
巴塞洛缪与老雅各的身体向他们倾着,而他们身旁的老安德鲁并没有站起来,但他想听听,于是便举起手似乎要求安静。
右边还剩下最后三个门徒,他们正在讨论有关耶稣说的那句话,他们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
他们所看到的这一切,均发生在这幅伟大的作品之中,但每次当我们欣赏它时,都会从门徒的感情与性格中获得新的含义

收起

《最后的晚餐》
(约1498)(壁画 460 x 880 厘米)
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 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
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

全部展开

《最后的晚餐》
(约1498)(壁画 460 x 880 厘米)
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 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
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
在耶稣右边的一组中,我们看到一个黑暗的面容,他朝后倚着,仿佛从耶稣前往后退缩似的。他的肘部搁在餐桌上,手里抓着一只钱袋。我们知道他就是那个叛徒,犹大.伊斯卡里奥特。
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们想起,他就是为耶稣和其他门徒保管钱财的人,钱袋里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三十块银币的赏钱。
即使他没有拿着那只钱袋,我们也能通过达.芬奇的绘画方式,辨别出这个罪恶的敌人犹大。
犹大的侧面阴影旁是圣.彼得,我们也可以看见他一头银丝与一副白晰的手,他向年轻的圣.约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着一把刀,仿佛在偶然中,刀尖对着犹大的背后。圣.约翰的头朝彼得垂着。在所有门徒中,他是耶稣最喜爱的一个。约翰象耶稣那样平静,他已经领悟了他主人的话。
耶稣左边是小雅各,他力图去理解他所听到的可怕的话,他两手摊得大大的惊叫了起来。
从小雅各的肩上望去,我们看到了圣托马斯,疑惑不解的托马斯,他怀疑的神色通过他竖起的手指表现出来。
小雅各的另一边,圣.菲利普往耶稣靠去,双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说:”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远不会出卖你的。”他的脸由于爱和忠诚而显出苦恼的神情。
围着耶稣的这六个门徒,处于故事的发生的中心。
巴塞洛缪与老雅各的身体向他们倾着,而他们身旁的老安德鲁并没有站起来,但他想听听,于是便举起手似乎要求安静。
右边还剩下最后三个门徒,他们正在讨论有关耶稣说的那句话,他们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
他们所看到的这一切,均发生在这幅伟大的作品之中,但每次当我们欣赏它时,都会从门徒的感情与性格中获得新的含义

收起

有个犹大背叛的故事呀

<<最后的晚餐>>壁画取材自圣经马太福音第26章,描绘耶稣在遭罗马兵逮捕的前夕和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餐时预言“你们其中一人将出卖我”后,门徒们显得困惑、哀伤与骚动,纷纷询问耶稣:“主啊,是我吗?”这时,唯有坐在耶稣右侧(即画面正方左边第五位)的叛徒犹大惊慌地将身体往后倾,一手抓着出卖耶稣的酬劳、一个装有三十块银币的钱袋,脸部显得阴暗。
根据圣经新约全书:马太福音26:20-29; 马可福...

全部展开

<<最后的晚餐>>壁画取材自圣经马太福音第26章,描绘耶稣在遭罗马兵逮捕的前夕和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餐时预言“你们其中一人将出卖我”后,门徒们显得困惑、哀伤与骚动,纷纷询问耶稣:“主啊,是我吗?”这时,唯有坐在耶稣右侧(即画面正方左边第五位)的叛徒犹大惊慌地将身体往后倾,一手抓着出卖耶稣的酬劳、一个装有三十块银币的钱袋,脸部显得阴暗。
根据圣经新约全书:马太福音26:20-29; 马可福音14:17-25; 路加福音22:14-23;约翰福音13:18-30记载最后的晚餐如下:
“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主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林前11:23-26)
这时基督正处于两个制度及其两大节期的分界上。他作为上帝无瑕疵的羔羊,即将献上自己为赎罪祭,这样就把那四千年来,预表他死的表号和仪式的制度废除了。在同门徒吃逾越节筵席时,他设立了一个纪念他伟大牺牲的礼节来代替逾越节。犹太人全国性的节期将要永远过去,而基督所设立的礼节要在各方各国、世世代代被他的门徒遵守。
古时逾越节的设立,原是作以色列人从埃及为奴之地被拯救出来的纪念。上帝曾指示;当他们年年守这节时,儿女若问起它的意义,他们就要将这段历史重述一遍。这样,那奇妙的拯救就必留在众人心中,历久如新。基督设立圣餐礼,乃是要纪念那因他的死而完成的大拯救。信徒要遵守此礼,直到他带着能力和荣耀第二次降临之日。这礼是一种纪念,让我们常把他为我们做成的重大事迹铭心不忘。
当初以色列民从埃及蒙拯救时,是站着吃逾越节晚餐的:腰间束带,脚上穿鞋,手中拿杖,预备赶路。他们过逾越节的方式是符合当时情况的,因为他们即将被赶出埃及地,开始在旷野里行走痛苦、艰难的旅程。但到基督的时代,情况已改变。他们不再是将要从异邦之地被赶出来的民,而已住在自己的国土上。为了体现上帝所赐的安息,此时人是侧身靠在榻上吃逾越节筵席的。桌子四围放着长榻,客人能躺下,用左臂支撑身体,右手拿食物。这样,客人也能将头靠在他左侧之人的胸膛上。脚既伸到榻的外端,外围伺候的人就能为客洗脚。
这时基督仍在那摆着逾越节晚餐的筵席上。逾越节用的无酵饼就在他面前。没有发过酵的逾越节的酒,也在桌子上摆着。基督用这些象征来代表自己是毫无瑕疵的牺牲。任何被酵罪和死亡的表号腐化的东西都不足以代表那“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彼前1:19)
“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擘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但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
卖主的犹大当时也参加了圣餐礼。他从耶稣手里领受了那表明他舍身流血的饼和酒,也听见主的话:“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这个叛徒竟敢在上帝的羔羊面前盘算暗计,揣着阴险报复的恶念。
基督在洗脚时说话的口气,已充分证明他洞悉犹大的人格。他说:“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约13:11) 这句话使这个假门徒确知基督已洞悉他的奸计;此时基督要更清楚地讲出来。当他们坐席时,他望着门徒说:“我这话不是指着你们众人说的,我知道我所拣选的是谁。现在要应验经上的话,说:‘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
直到此时,门徒还没怀疑到犹大。但他们看出基督非常难过。为此,有一层黑云笼罩着他们,是可怕的灾祸即将来到的预感;其性质却是他们所不知道的。当大家沉默地吃着筵席时,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门徒听见这话非常惊异惶恐。他们不明白,他们中间怎么会有人如此没良心地对待他们神圣的教师。为什么要卖他?卖给谁?谁会生出这种念头呢?主所眷爱的十二个门徒既比其他人更有权利聆听他的教训,享受他奇妙的爱,主又是那么关心他们,使他们与他亲密来往,他们中间总不至于有人要卖他吧!
门徒既明白耶稣这句话的意义,也记得他所说的话是何等的真实,他们心中惧怕,就怀疑起自己来。他们开始省察自己的心,看有没有藏着一点反对夫子的意念。他们以极痛苦的心情,一个一个地问耶稣说“主,是我吗?”惟有犹大坐在那里默不作声。约翰大为困惑,最后问耶稣说:"主啊!是谁呢?”耶稣回答说:“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就是他要卖我。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经上指着他所写的,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当门徒问“主,是我吗?”时,他们曾严密地彼此注视着每一个人的脸色。所以犹大的沉默使大家的视线都集中在他身上。在大家发问和表示惊异的混乱情形之中,犹大没有听见耶稣回答约翰的话。现在他为要避免众门徒的注意起见,就像他们一样地问耶稣说:“拉比,是我吗?”耶稣严肃地回答说:“你说的是。”耶稣本意给犹大一个悔改的机会,但犹大并没有悔改之心,耶稣即揭露他.
犹大因自己的阴谋被揭露,惊异慌乱,赶紧起来想离开楼房。“耶稣便对他说:‘你所作的快作吧!'......犹大受了那点饼,立刻就出去。那时候是夜间了。”这个叛徒既转离基督走到外面的黑暗中,这对他真是“夜间”了。
犹大在没走这一步之先,还没失去悔改的可能。但在他离开主和同道弟兄时,他已作出最后决定,已越过最后界线。
耶稣对待这个受试探的人所表示的忍耐,真可谓奇妙之至。凡为挽救犹大所能作的事都已作尽。在他两次与祭司立约卖主之后,耶稣还给他悔改的机会。因他洞察这叛徒心中的奸计,基督便将那显明他神性的最后确实凭据给犹大。对这假门徒,这就是劝他悔改的最后呼吁。基督那兼有神人二性的爱心所能发挥的感化力,都毫无保留地用在犹大身上了。怜悯的浪潮虽然被顽固不化的骄傲反击回来,却以更强恩爱的感服力再扑过去。可惜,犹大虽因自己的罪恶被揭露而诧异震惊,但他反倒更坚决了。他从圣餐的筵席上出去,决心要贯彻卖主的阴谋。
基督宣布犹大有祸,对其他门徒是怀有怜爱意旨的。他就此把那证明他是弥赛亚的最大凭据给了他们。他说:“如今事情还没有成就,我要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可以信我是基督。”如果耶稣一直保持缄默,好像不知道那将要临到自己身上的事,门徒或许要认为他们的夫子没有神圣的预见,是意外地被人卖到嗜杀成性的暴徒手里。一年前,耶稣早已告诉门徒,他捡选的十二个人中有一个是魔鬼。如今基督对犹大所说的话显明他完全知道他的奸计,这就可以在他受辱的时候坚固他真实门徒的信心。而且当犹大遭遇他那可怕的结局时,他们就会想起耶稣在叛徒身上所宣布的灾祸。
救主还有个用意。他本来知道犹大是个叛徒,但仍设法帮助他。他在洗脚时说:"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门徒当时不明白这话。及至他在席上说:“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约13:11,18)时,他们还不领会。但到最后明白他的意思时,他们就要思考:上帝对犯罪最严重的人,表现何等的忍耐和恩慈。
耶稣虽然从起初就知道犹大的为人,但他还是洗他的脚。而且这叛徒有权与基督同进圣餐。这位大有忍耐的救主发出多次劝告,希望这罪人能接受他,并悔罪改过、洗除罪污。这是给我们的榜样:当我们认为某个弟兄犯错误或犯罪时,千万不可离弃他。不可漠不关心地与他隔离,让他陷在试探之中,作撒旦的掠物,或者把他赶到撒旦的阵地上去。这不是基督的方法。正因为门徒有错误和缺点,他才洗他们的脚,而且除了犹大一人之外,其他门徒都因此而悔改了。
基督的榜样不许他的门徒排斥他人参加圣餐。圣灵固然明白指示、公然犯罪的人不得参加圣餐(见林前5:11)。但除此之外。没有人可以擅自判定别人。上帝并没有让任何人来决定谁可以参加这礼节;因为谁能洞察人心呢?谁能将稗子从麦子中分别出来呢?“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因为“无论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林前11:28,27,29)
当信徒聚集举行圣礼时,必有肉眼看不见的使者前来参加。这群人中,或许也有个犹大。若是这样,就必有黑暗之君所派来的使者在场,因为他们总是伴随着一切不肯受圣灵约束之人的。然而,天上的使者也必在场。每一次这样的聚会都有这些看不见的“来宾”参加。或许也有一些不是诚心爱慕真理的人愿意参加,但不应当禁止他们。因为当日耶稣为门徒和犹大洗脚时,那些在场的见证者也必来到我们中间。当时看到那幕景象的不只是常人。
基督必藉着圣灵前来印证自己的礼节。他必在场将人刚硬的心感化过来,叫人知罪。各人眼神所表露和内心所蕴藏的痛悔,都不能逃过他的注意。他正等待着痛心悔改的人,一切都已准备好来接纳他们。曾为犹大洗脚的主,渴望洗去每个人心中的罪污。
我们不要因为有些不配的人在场就不去参加圣餐。每个门徒都当公开参与,藉此表明他接受基督为他个人的救主。基督必在这些他自己所指定的约会中与他的子民相交,并由于他的临格而加给他们力量。即或主持圣礼的人因心手不洁而不配,但基督依然要在那里服侍他的儿女。凡全心信靠他而来参加的人,必大大蒙福。凡疏忽这些与上主亲近的机会的人,必定遭受损失。对这等人,正可说他们“不都是干净的。”
基督既与门徒一同吃饼,一同喝那杯,就是与他们立约作他们的救赎主。他把这新约交托他们,使一切接受他的人都能成为上帝的儿女,并与基督同作后嗣。由于这新约,他们就能享有上天所能赐的今世和来生的一切福惠。这约是要用基督的血使之生效的。这圣餐礼是要门徒纪念那为整个堕落的人类、也是为他们个人献上的伟大牺牲。
但圣餐不该成为悲哀的礼节,因为这原不是它的宗旨。当主的门徒聚集吃他的圣餐时,他们不可追念或悲叹自己的缺点,不要怀念自己过去的宗教经验,不论它是令人鼓舞或是令人沮丧的。他们也不要回忆自己与弟兄之间的分歧。洗脚的预备礼节已把这一切都解决了。自省、认罪、彼此和好,都已经作过了。现在他们是来与基督交通:不是站在十字架的阴影之下,而是在其救恩的光辉之中。他们要打开心门接受公义日头的灿烂阳光。由于基督的宝血洗净了他们的心,他们的肉眼虽然看不见他,但内心能充分感觉他的临格;他们要听见他的话,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约14:27)
我们的主说:当你自知有罪时,要记住我已经为你死了。当你为我和福音的缘故遭受虐待、逼迫和苦难时,要记住我的爱是多么大,以致我为你舍了性命。当你觉得你的责任艰难,你的负担沉重时,要记住我曾为你的缘故忍受十架,轻看羞辱。当你因难堪的试炼而畏缩退避时,要记住你的救赎主是长远活着在为你祈求。
圣餐礼是预指基督第二次降临。它的宗旨就是要把这指望生动地铭刻在门徒心中。每逢聚在一起纪念他的死时,他们就重述他怎样“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但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他们在苦难中,就因指望他们的主复临而得了安慰。他们想起这句话:“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林前11:26) 这应许对他们真有言语难以形容的安慰。
这些事我们永不可忘记。耶稣的爱及其激励人的能力,我们应时常纪念。基督设立此礼,是向我们说明上帝为我们的缘故所表露的爱心。若不是通过基督,我们的心灵决不能与上帝联合。而且弟兄与弟兄之间的联合与爱心,也必须因耶稣的爱而凝固,垂诸永久。惟有基督的死,才能使他的爱在我们身上生效。惟有因他的死,我们才能欢欢喜喜地仰望他的复临。他的牺牲是我们指望的中心。我们的信仰必须建立于此。
我们往往把那些指着救主受辱和受苦的礼节,过分形式化。基督设立这些礼节,原是有一定的目的。我们的良知良能必须觉醒起来,去掌握敬虔的奥秘。大家都有特权更深入地去领会基督为人赎罪而受的苦难。“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已经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4,16) 我们必须仰望髑髅地挂着垂死之救主的十字架。我们务必笃信基督,这关系到我们永恒的利益。
我们的主说:“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约6:53-55) 就我们的肉体而论,这两句话也是实在的。因为连我们在地上的生活,也要归功于基督的死。我们吃的饭是他舍身得来的。我们喝的水是他流血换来的。每个人,不论是圣徒或罪人,在吃饭的时候,都是靠基督的身体和宝血而得滋养。每一餐饭食,都带有髑髅地十字架的印鉴。每一口泉水、都反映它的光辉。这一切,基督在设立那代表他伟大牺牲的礼节时都说明了。在楼房上举行的那一次圣餐与典礼所照出的亮光,使我们每日的饮食成为神圣。于是家庭的饭桌成了主的筵席,而每一顿饭都成为一次圣餐了。
就我们属灵的生活而论,基督的话尤为真实。他说:“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只有接受在髑髅地的十字架上为我们流出的生命,我们才能度圣洁的生活。而我们是因接受他的话,并实行他所吩咐的事,才能获得这生命。这样,我们就与他合而为一。他说:“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又因父活着;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约6:54,56,57) 这段圣经特别适用于圣餐礼上。当我们因信而思念主的伟大牺牲时,我们的心灵就必吸收基督属灵的生命;我们也必从每次圣餐礼中得到属灵的力量。于是这礼节就形成一种活的连链条,把信徒与基督联在一起,因而也与天父联在一起了。可见这一礼节,在需有倚靠的人类与上帝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络。
当我们领受那代表基督舍身流血的饼和杯时,我们就在想象中参加了那在楼房里举行的圣餐。我们也进入了那因背负世人罪孽的主所受的惨痛而成圣的客西马尼园。我们也似乎看到了他那使我们与上帝和好的挣扎。如此,基督钉十字架就活画在我们眼前了。
当我们仰望被钉的救主时,我们就更充分地明白天上的主宰所付牺牲的重大而深奥的意义。救恩计划向我们大放光芒,而我们一想起髑髅地的景象,就必激发出活泼和神圣的感情。我们就必要口唱心和地赞美上帝和羔羊,因为常怀念髑髅地的感人情景的人,心中不会留有骄傲和自我崇拜的念头。
凡仰望救主无比之爱的人,定能提高思想境界,洁净心灵深处,提高道德品质;定能作世上的光,各自以不同方式反射那神奇之爱。我们越多思念基督的十字架,就越能像使徒保罗一样说:“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加6:14)

收起


达·芬奇极力寻找一张洋溢着率真与美的面容,没有任何罪恶的放荡形骸的痕迹。最后,一个19岁的年轻人被选中,成为基督画像的模特。
历经6个月奋战,达·芬奇终于画完了这幅传世名作的主角。在随后的6年时间里,代表画上11个门徒的合适人选一一确定了,最后只有体现叛徒犹大形象还空着。
达·芬奇听说在罗马地牢里发现一个人,相貌特征完全符合要求,此人恶贯满盈而且犯了谋杀罪,...

全部展开


达·芬奇极力寻找一张洋溢着率真与美的面容,没有任何罪恶的放荡形骸的痕迹。最后,一个19岁的年轻人被选中,成为基督画像的模特。
历经6个月奋战,达·芬奇终于画完了这幅传世名作的主角。在随后的6年时间里,代表画上11个门徒的合适人选一一确定了,最后只有体现叛徒犹大形象还空着。
达·芬奇听说在罗马地牢里发现一个人,相貌特征完全符合要求,此人恶贯满盈而且犯了谋杀罪,被判死刑。达·芬奇立刻启程赶到罗马,这个人从地牢里被带了出来。达·芬奇发现,眼前这个人面色灰暗,头发杂乱,遮住面孔,尽显十恶不赦、彻底沦落的特征。绘画大师终于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能够在画中再现犹大性格的人物。
经国王特许,囚犯被带到米兰,当时达·芬奇正在此地创作这幅杰作。随后的几个月里,囚犯每天都在指定时间坐到达·芬奇面前,这位天才艺术家坚持不懈,辛勤创作,将这个出卖救世主的叛徒的不光彩形象搬到自己的画上。
达·芬奇终于完成了最后一笔,转身对卫兵说:“我已经完工了,你们可以把囚犯带走了。”就在卫兵把他带走之际,囚犯突然挣脱卫兵,扑到达·芬奇面前,痛哭流涕:“达·芬奇,看看我,你不认识我了吗?”达·芬奇用那双训练有素的大师的眼睛仔细端详着这张已被他连续凝视了6个月之久的面孔,答道:“我不认识你,在你从罗马地牢被带出来之前我从未见过你。”
囚犯不禁抬头伸望着天穹说:“上帝啊,难道我已经堕落到如此地步?”然后转过脸,朝画家哭喊道:“达·芬奇,再看看我,我就是7年前被你当作模特给基督画像的那个人。”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