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详细点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4:33:31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详细点的.
x}o3I߿B`s1K-۪<= 6 hOF>JR*nD-VObd&O/ދ RPЗEċކ?ƬQ[UN;L[\Mb7 (Em_Fi]EZH%j'K2Wkn5 )H?oJMz<<馏ԭZ/}|r~T~X_;gu;Ab6ݡo=P\;˚1wv=?>w/+kTmǰSs}Ul~GI/MQw8iIaܻ4NeTIʓzw秪 UM龥=omiTCCN23*v MOWexIcJo6g5CXfxL[ц6DWCjENXuҪM}u~bOz$0~ZêzM  x^p[s?G g/J""gi5m{w/V>K0gFgV*m(iZ͋f YwWשޫԱjU.Kˬ1]NLq{֫TgGe/uBPe K낟Â^WmSn鿼]R ER55fJ , *k_ᦓ* '!WVݓ o!ԥZ[%N-u&޴2_e #~߇@̊!N `K|!uϤ *A}5!ng9x 9#Uqw*X=74BhUQּ2DUzq/)n0f}hlPR=V&T SuĔMy^G5LAZS"clocS s6ACEFQoA gԥA]jtl#{ ! RпU"Z}Ab Yd_쉀{r.'[ n5aujEp;XI%hX^ݫViX< qJX_{"Ib(*Aj+:lT+8di[G$`ا@P)j~>!Y:ƞݬ7$LW7!6>'(:DJvIH~Nyrr,=Q,+8O2\G귵@p?ᇴ:f6yS .٣͜o\3UFz  i^;` Dֳ K%נ tN*i'+N˯MP)gS[ Ed5 4L˰f_\9^e!6A+K5"NF(@ Ѧ]}jP9I2q Z+'f7>Dw$EIhn;,9bR$s$:Uw ].y c [tfq1uaK`P*dW8#s^#;2#>X/C4Q3DÑ< 1Q{P2|WF0s nDr~'>K k_E!:2VXXz:GE|;'htFU@]>/aG_dsd*L8rދg1,k7(xٳxY7M&@"l<%NЩ`wB4{[wkŤB#v1idB6*8(Zw _[V($32Φo!=2/W-J.9X M਍"e&*0`x~eLF) fE 9 =&2af~eh *ޡ֒a6M:LfF.ۃɎM J,^.BJǘ}w5Klhzԯjè'׶@ ,eL;9iL '0̋,2 `XN,83 P/W $H(m)~uXl = bY:0TӀgTiᬟ6L~B wAzC+W59p;Hs ZuO! s 5ĕ_}[bAJ|h&NEmЅ1^l7 K&HI!/t8Oh#y½ѡZ̐0.bM&>EzTFOV t.XwX@@@=c6Ԭ:zX&;YZ6PЅx~D #xgd2KP`LfAD49^G.XU}}LꛞYEQ9 m.i:/b%069Ui =\."zy;xmݍ$D%z%*(ӼP\Jw[ l`2& > r F4lAWoQ>9#`Uܨxӽ;ՎA dXtl탨oJ`,=,x4l2#x#g#2Ey1􁚊4)&"$\ eHk?7I 5/Hak*.i9"~ a\nJϩV|a'0GI؆w{B,c5"7i= ɦei=ixZmJD˒Rdu Pjb %#T -!Yyg,ڍvT3 Mǡ#<baWl u.xHsIسI܁Nyމn8i=աgw7®j[զOYAˈ2SxD̐ 1f2ήޖJ_̅IN"ozDP=pC 4f) l# YE^D5H`aR74[)aNjC=ðHMpsH?9O%7I]~B.dL^U!0s`OL 4y5=̐mgPdTzv${ĥd^P-{$Cӭ1 J7U^?GwL57cN{O^TgN/\dar(1{5ͽbF>/ce'EUۣ`/ g(vAHh0qZAO-ab k>X DO<3ml0RYLjd?bi-#wԠ`KFY0i,3mi5$ %KtkfL`0,wӀ7uN {ggdA;0H̏AcdixDqT$xk32THyֺEn?wYK?NFc7d-5 'n,z@MF zɆޙ"|,2R!'z'T9> I.ےʥ643#qǡV)D籡,$ذqL0&H{LJT:T0.h+5򱦚aQ#bIRGz =ējVZb:,z1xJ 0⛛o `-'2\&՝/HĬ_+nw]4 E=M Cd跄aɣ,dܫ>X2fc*C;*[aiDmbU 1}ftN &s/Os} a@g'"ʌM Fy)<[gT&sG j%lo(DG9X̩zz. o@f34 4}nF ZIS}RݽYCX_X>-s\tˆߩF-РVviM H*t۴1p?Y[ڰ$ CTd\Ag-CB|d!"7B#)='5bSwX@6wf 8)m:˪y&eP,ك'1)d4}yViRa祈*H}GϹ-ThU>z ^nlr[~az6|5r숀u8,sl"!iWN&Tlȃo9tߝ  َ&VoP$-]ἤAx:SϰDMv$J?o'H$73{M2qgNmW(eh YAaX/v$qt^G^I^xO, OSüL {S^,&Y {@aRN=tSD`/qz g0$ p?JIDXůa)2zlB荍wpl!-Z/ ∉2N -~Ѳ9u~lݫZI=Ѯ2Ǩ~}| [.Oz5JhIhY6֐ ĺ7XʢS$'ʦ)3o  %t:EWМC8:br v-(ZM<*Chjn;5f0LU<yག˳҃ <)g8U\͒` P[$AR\նUiŭ5# S4 dh>Rޛ`BPU "m.6*DC J ߲ߑ҂°uH z0иQ4I9"j)xW[! 9l1gF#`08"'@\#wHK% >5 @N .`j8~(Ffhv{omOމs+ō>{CjtFw#$w%`9*gc!|ăAŜԅ@4z-f2S5&uUD;MB=9454]C9gXtDYΫVKauD(2"OȀ'AI,!e`Tէ_|Hy;WzO0VgP0\ ZV:!IT1 .ҼXy ͢TSĪ;עVf6i\٧%8ցv ޟ`_tfwd2 ʼn-iWS5v_:щj=jS'̖Q]i>a 5ph FX&BKԗC욖r[p dtqd?ܽBf& H\=R$ Naax'fH\ bBU`ŗb)(^gOL!ې\&2aCRGxڍ7h'XYwe6V}@br[8#G=nJ?-'6g!|qXsn 0-DBI66# -ܞ-f١DC7ƶZ!{t$Dُ3nc3,Q "<)40K\P߇I0B .[< UPEP,3Ȓ؛d1L!Y#]zWPF0t0fkf&~Rq.S+biѯR#r/c @{jSߎsNC.ۑ!U)\HVS 7[Y&v@Hr+~n)}a'ַ@r{'!Biʆ%UyI0jd-˲ ęiq6%T2`|`?@g>9mu e:tw5_Lovz@p臢!͏O@KYtlLoN^_ # DZ4XKF}^}H4A/I+.#61_roYU$Z0QwpK]tX`^0T$_"1^Ia:*oeJL HRg|ŔNg6҇*g QDacKCN(?N>:D877 >$N Hl ;^2a <4Հ6=w0CQ\1Xذ@00EnzN<4[;N&ޥ@R3Z i߈h)t^9lxD*HkCmVxj*#VfY+t 4#XFTFl:@ʎp? Δv)I Eb[&Ⱥ:AVN~Y6N?|ϟWF̮ t690V0cg4Iܥs$'"\QM"&&ڿ׷_<}/p- O=˂w[) %w&$dui< /^0nã$#U>oƻi~IW!yrjP }+[D#_va8A 0SAi Tu6ڥʡy߼aT8̻g-]!ZRԪ.BE/K\60Ob}kuxX,Dm;8=d.vހv+++!p,u@yy4YXhaF !"Ūk9yt6ܗN춲:,"蜪qMy2?^#%i"lzqaZtziW[G뱤P 8J ,  `>LxGw/‡Bܾ4g csڗUEn| rуojL%2l> og:Pyh\ʒ(6rG 4𥱘 n+hYHLbJ`㻻-Vv?Xy+h "ʗ\Zv.]%ό`NJjhے۪Bc/^t7bǍ  v6:nKlCw s{v; lΕ|hX%yq7d#ko=n}-VUޑV7j/V8ދ8fgX/]Վ2/ǂ<[qAK44dΣ!T(~#vӬh1iuEEMIœׁ-kɠ/f&,](?V3Ma ABf m0bwAo1o>T0_)Fbь&&@|fy΅-ɬ+ttI Y쁦]kp RiFQ/Kˊo:>&ny$HULP^z!rik;?|p$x1Ox=( QiK}ApeA~ѝ#yVE>mL" 9 r1%a1c𷕺R},le;; $7D]+2؜$8LO2^4*T($}PaTSq-Iƞ&_9biT9f?l>=r]ٳ=.k$|DfuUx .:l rxuN"Z {*ep&|7{U5hqRSB(lT~Os帩%q™ 0qTcpCӤIԤy3oz ƟU,;Q0I@ X~z_N-R)*DҵI՚G[ _? q?<"URcfo姑#&HF` NDxZ5j (i4-(@ҏaHoVl4=Ig;Ǘ 0<+IўBx _'WU/-kȲwm"NzE]`|y GԄC %ᖞ>6p7j+XpT" GJuJ1#"sݖ/baS? ?M! @V5ic0#*CҐudaC?çCl2_,/,Trǥ@ ЍiTn 9y<;gKL' p<#G?Zpӎ-C%|d,,z̍ a^p J"b(,L܉Ӌ;e`14>?[Ι= \o@yVD󧿌r?bs*I=L5(t܅~$J>oKy."r| ^'["z\!mbz`K&\R$QejeA;ggB22Yxt:mpڞZčXN瑝yf3')֋;P69+J%fv>e=&"8^b6ҫ*߂ߎW0Ƿ;x P:~Dgt6jc _۵m4cnBqn.w-Hkb2XM: ˍ\=b Xdq1 \[p>]+ ie CRW!sbGdePy _` ^&2>ʣY/ELt2ҐhyGbNr4lf!3P> h9Umڎ",ż$Z18i,*K_aZ^JdS 1OuP&STtس;|` Qr+85/uo֠fUp&yy""͆A$"/0Wi3myKp+L37up6u&W d"k/RJmB5TnZl`BK:0̂fޑ55Z_t]>̊&͘Q9t"dphe HKH%ozizqBU|- UOaޞ-.U9?kwW 1%[ / :ǚc GTy>3a&3`>;OEi7)rITFZYs9|*5_Dc.8Yv5axl+ @ ;ۙ(>nUt|P_X&>Yk6|H8#Uk ]͆tSS} >}6nT 礵@ dI^HXPEmVO%'k_`"ig,/te27Aͣ-oÆ䂅>nu SI&S_2Co@IF %#<&*zz".]䱪\(%=D.ɘY0Az 6]ّV; ~,CVTPZE׎uXZ:3ewHjv2x2}HX̚}'zAoÑ)|fC` X "<<#j*/A%MKF4(D2AS'1U-UH o>Cf-DE!ZD3p)̎qT2; _ё2eL0;xp՜;v}wxdKm*VA>Dc-Iig}*dkY̩}-ADA1Bh:!?G`N=LgSɁ{wK(JDxZ2^,B" L}K (q^/U^ b-"jm+! '&.Go 4f^p@ P͏S 1A- a@;|ZᖓȞ`2@Y8/7)84)`넴GĀ71tp%*K5C$ ऋ"tp hM=ɛ=-v=*\TW!ye?6wNmdqͲK׎9`RݰhѦƬS>crj'h8 n|4@Dq(ȅ 9kXddbLE!g`Oף%Ni=_NJƕH>,WE U$F70˧w0glyDiwu˗Qߔɩq.C Y^k`${bK[5 `S֙^;Zv 'H zKg?mFL3_CP|< [QҴKV﯌x`vcW:ct[?V BN1iBk?PO6rڛ$TM|Cg 噚.#Vhm-` uYHSc Rm*=!B>B!][p { ~_WVB|౎Cz.r{_5B*H**Mfap3VH0MxZ1Pw U! }3JȄ \¬+T`L5TfaK( S`^.5rTI Vnp?@o~0&IVnBpf ՘ݛw{dzafm?&\H,֭1dKwYEMkDtwQ E?c7 `m$_N}Q?_K#ҞpY{T6/>ßh^Ei"Zi/{%"#:;Hzwm eTn[Fi+6($X*4`^HꆜLZo7&O78 UDN1\N1_0oB*OhЕI^#&8V#ެ]&-=-7ezʩMU6Bd|s9Kgh+WFFCy?ZeBΝLitKX҃Of& 죟n :\㧚&>yς?^ϗ:7u':~Gf^L'xQ&P3%vu}<o#y9EaoNw"G% x iOj5"GqWޭ;92gIZR("ܮdzpcOd-bTK"DY[˿ɁxT4% jwsڽ!{3Zd?=^:m7@c%>x/EEV6HeKSϕ4Zs-$;b: آkcc7 y>. 2ˀ߻2ˀW2ˀ?.v?. 2ˀ?. 2ˀ_q?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详细点的.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详细点的.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详细点的.
地理(七上)复习要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③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⑥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五、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第六章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 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7、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边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 全年高温多雨 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 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2、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为什么 以水稻为主:水稻是一种主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进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进制宜的必然条件. 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状况:泰国、越南、缅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3、东南亚的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澜沧江)、萨尔温江(努江)、河流特点:南北纵列、山河相间,河流上洲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洲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4、为什么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为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我国的重庆,武江,上海.
5、印度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他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西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源,南部为德干高原.
6、印度的人口总数己经超过了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在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三倍,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政府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印度由于人口过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7、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西南风),旱季(10月——次年5月)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东北风).季风使得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如是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的时候,形成水灾,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的时候就形成了旱灾.
8、印度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于推行了“绿色革命”.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这也说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9、印度的工业,英国统治时主要发展纺织工业和采矿业,这是由于英国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印度工业严格控制,印度当时科技水平相当落后,独立后,印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主要有: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0、俄罗斯自然概况:①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为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平原、东西伯利亚同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1万平方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②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各地差异较大,北部有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和温带草原性气候,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俄罗期的气候牲: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③河流与湖泊: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水力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冻期长.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的湖泊; ④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地区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产地主要有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秋明油田.
11、四大工业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里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波罗的海沿岸.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和航天业十分发达.也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乌拉尔工业区,在乌拉尔山区,位于亚欧分界线上.这里主要生产石油、钢铁和机械等产品;以库兹巴斯为中心的西伯利亚工业区:这里主要生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重工业产品和军事工业产品.
12、亚伯利亚大铁路为什么沿南部山修建: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次俄罗斯北部地区由于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着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且安全系数较低.管道运输是将线路和运具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交通运输的两种主要方式:公路和铁路;货运的两种主要方式:管道和铁路.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1.中东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的远近,将部分东方国家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阿富汉外的西亚各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以及北非的埃及,其中西亚不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而中东却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也就是说中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跨亚洲、欧洲和非洲,被誉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亚洲、欧洲、非洲;大西洋和印度洋;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本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之一.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分别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中东犹如世界的交通要冲,古代这是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也还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尤其是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土耳其海峡的利用,更显其地理位置的优越,中东还是世界交通的“空中走廊”,许多国际航线都要经过这里,因此,中东过去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地区,如今一些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都想把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们的斗争十分激烈,这就造成了中东的局势的不稳定.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储量占65.4%,产量占30.5%,出口量占44.7%),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主要运往美国、日本、西欧各国

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全部展开

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 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 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 课本27页1题33页生物圈2号
▲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P43-44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注意课本52页图叫什么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 多莉羊的例子p55,
▲ 57页1题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P65题3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 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 课本57页最后一段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草履虫见课本70页图,71页2题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种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本84页表和85页图,课本88页2题
▲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植株的生长
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花的结构(课本102)
▲传粉和受精(课本103-104)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课本105页1题
▲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P109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根的结构
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
▲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气孔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
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最后)
▲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
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机物的“工厂”,它的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场所是叶绿体,具体部位是叶绿体的细胞。
回答者: hwq0228 - 经理 四级 10-28 09:35
我来评论>>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11 个人评价

100% (11) 不好
0% (0)
相关内容
• 求七年级上册地理、生物、政治的复习提纲
• 求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 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 求七年级地理生物复习提纲
• 求七年级上册的生物重点
更多相关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生物 复习提纲 七年级
其他回答 共 1 条
第一章、 的由人来
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生活在距今1200多往年前。
2、 人类进化的历程
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人留在森林中,发展为今天的类人猿
一部分下地生活,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p前肢解放,能制造简单的工具,在群体中战胜语言、脑更加发达、制造工具的能力提高,进化为人类。
3、 技能训练:围绕资料中阐述的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从油光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多种观点的叙述中感受科学研究中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论,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基因比较研究)促进了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
第二节、人的生殖
1、生殖系统的组成
(1)男性的生殖的系统:睾丸、附睾、精囊腺、输精管、阴囊、阴茎、前列腺等
(2)女性生殖系统:卵巢、输精管、子宫、阴道等
2、生殖过程
(1)生殖过程:精子+卵细胞→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新生儿
(2)怀孕: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并发育的过程。
分娩: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的过程
(3) 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胎儿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的,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
第三节、青春期
1、通
第一章、 的由人来
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生活在距今1200多往年前。
2、 人类进化的历程
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人留在森林中,发展为今天的类人猿
一部分下地生活,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p前肢解放,能制造简单的工具,在群体中战胜语言、脑更加发达、制造工具的能力提高,进化为人类。
3、 技能训练:围绕资料中阐述的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从油光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多种观点的叙述中感受科学研究中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论,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基因比较研究)促进了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
第二节、人的生殖
1、生殖系统的组成
(1)男性的生殖的系统:睾丸、附睾、精囊腺、输精管、阴囊、阴茎、前列腺等
(2)女性生殖系统:卵巢、输精管、子宫、阴道等
2、生殖过程
(1)生殖过程:精子+卵细胞→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新生儿
(2)怀孕: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并发育的过程。
分娩: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的过程
(3) 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胎儿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的,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
第三节、青春期
1、通过学习能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包括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包括身高体重的变化和性器官的迅速发育。身高、体重是评价形态发育水平的两个常用指标。
过学习能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包括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

收起

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全部展开

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 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 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 课本27页1题33页生物圈2号
▲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P43-44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