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言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14:24:30
什么是文言文?
x}n+ۙޫtsqw`i&?~?r'>F=S;QWkZuRva5T^7DSBhb" f~ig*+%ZVxc5ί%7Z?bI' ZjRrCw>Lќ9Hq^ޛ}R6ޠv܏~Fgtlai{5}[3d}yE#m'y;k jT xֱMe1Sckٍ]dB73e1S)g3?7g2]b5_^E"&WMD%67<)MN:l?s^M,zσJBڤ'.CK8:ZٷWÌyYMhώybqGEh7bIx5{5?e::N-K g\Oߤ@aNņ)GYj? &j5ŤXiI!FW ,W)?f-[19~:N='%{2{w5ysph<¥4X PQ(B?,+ CLFi(|<<`ѝ"gB.eXA ؁{q.|aAqmdb)G>21Mn)_a!1[=6wg/`gg;溩B-liOTs@g!.g'CwE:M┼1?ӡ U\HůSAU ! >z$  ϖ2遐M#;E#;Y59}صTFmϳJ?ϲ!}|"t|}YYM&uRr= ײ-˺{Q{vD/L" b6? 6w")wLe)(e-D}l|iAy-Zv6 nGSLdX7'hԅll\N riԳt܀AvPqh jyfXw} [@[Eaa&`Jw@':%'ԇ邳=5}a4]] LemWnv@ki2%'gE_M $ ]CJm4vLxCj'JW˸0)>D>~i~b(JBPC>p;8*$.U5q+㤛fUwj5͉?a1 4;`S=R@7-wR 3# As {g ,BoyCCs %"Tkwf^ ;qvojfQ4Nȶs,nm,[d & xNV5q7ЮcL|,Yh=ܝlzĦXU};\N?m 93v|HxBe;"Ϝx2,HFNm uMpuw$g &}wو?a3G[}eNOmn:RCiw[;8 Һ:9H( ,*I]zG4j9W0SXU4IJFe,*3#0=c-Oډ?EѢ)"4dATh Qo׫p,~`!$=[P4pq'vo?]DO&T_0/i4AAO;07 lAD\J',t}QBE~Ie"Y)A@Վ9KLr)rX_F ۬sR~>M-cD/rG*Qlљib#ɽEYa PߢP#8A4`/ ,|?Sb,4a P_eltb{8/%䰒tkbx '#tKե!l$50qɦ_C pVtԈ$iwp3A3tE6D;XKf5mcIt޿qF Ze^#o>݆ ,k+::nG}yW, vb?g7kZV>868pa5)d"zAQiSA A}ǰ~}PBL&}>Q$ =E'*"|'VF+z'sdk{彻M rU4ď{]9+ev %l C{FiXWl950!z]u?}q'ݢ H: 'm>pbKe^pkx9B.?Ģ3DNsFU 8@Ő@A5܋Ȅi/4@h404M(Y>&.B9bQTF1A DH B-If$4qDO:+xgʌv3(AQcTz$5_̰̿IJTMeW kX[Y gtKtߓs)vj = B f;q7$A׏k#%fh2n?}(gH~sa;}P aON5|ټS#V`90fz N">4{T = ;;鲍H^@>QXt'״;vwv-4PF/͵(•b,mUm,,r9|!LũAj4[Ʒ,p9*Ak HDpH3T.&]P[O[ܹ<1H;w_nHYsߊ}$\1S"OZpG&R Dv4}Pn]7f&Cd$;80 F7l;3٭G=)L Dp<7 o !_nzo~3FA2&4qfXTƽĜ=<^c7bh%~6orס󲛨D~ 9 jiǽsQ'vμGAC_0ibt %4|um띲7DyDB1T*R,& ߈5{Y:a3§{G;'ҫ޸ x;մ ˲UEYZÂ; p#R/M&ˤ'Ϧ11TVr3wp v,?O&.٣C,(Pd ǍPY PJۣKfܼā. ޏ]*ʮj/9ѻG_7hcU Sbn,j=3~3qHaR%YGu 7#az.c|GU|e'lJ"1K4@Nh,]S?гށx>΅*p7oKc^>:vnي?"odkKJQLgn閃%_c?{}q@=኶]6Yw2[H Hmix]_z %u5{A[<#SH)vOX;lMMw{/)shaطBcN0'*Qٚ58cr pZo~"? r0s޻e?]'#ڭw. u-:;?g38tIr?6Pccb(8mE&|Gt2i;u;lq4N/+pPW DK.LOL/%%S.u$ *&DlHz}&AsG\+Y0«-{{}}.>34)v" h:hC yrٰ?0ߐs|=7r5ninl0{QI T04/l!R}(>;X>  dM=h%1~?^Δ;;c-H 1ܯ1FLǏ"?JїхiP0xOAĺ aaYkn323'@ka RY'Xq? %x>%b 3Ј+JD:VÄ?cOZ.fь$Bڂ瓗*EWlB@tkm()10pbFהCsǛUT^W WOM!gSoakv^:,#Gr`dǿK#i>#ݤ<ɵGXp;MK?;{3X`f5puAVaTIϰPX57XCQa_T;s٬eG(>lg.V*m}?j+Z&h>;.Ц wn.pK[˚>j"I?o f^wt C5b1bDh.]X.\79I8<kch;bI&:x͎"^Z'xX gV.Ov\\jUH`f.4ΗLOQii]hS-Zٷ(L[ ,[XZ]z p`(wZ\jnn2ªwōIZ$suhź̜c mLaZ^˔F8][a5}7VlkZhIı3OhlfqͻcyR8T )&ϾւARc'LHu0r(յ><0qRIWiVǾ=ƦNeY_عDi׼enЉhGo =H}z`krɶ5A.F+'sy<Q枴VR;S(&3C$3hvy(`ǬT2l-AcRڝ!HuycxR@MgB_[85f}w=R*"OYZ xg7/^G(183`r^WJDh sJH5e)FFOJ ¥P&ksĿkvI!V vSS7]̠`H4 4<4DHtJ(lō¯bCzoR,Šr^Rw8n\Tt~~<yn3;vvjwDQ}He0`ukxi?K;ՀsIBNZKB҃BikXȐVH}"iW5SncC? h=Шe5>SK/SI 2xIeYligl?u#,0KҝɄe>{MV??_ބtm$zPK|0sE6,ROR>_ڍG@17,Gߘlls.b /o2kxld>P [nح; &8;!hٹ<ݚQh$o]ԯg<ĭsjH~ o>z^0:GIoE ?5f|,̾֯]CVss} -Au0_"OەIB'wzosZ6uj82Տ{VAvtЧ$'Ipt` ɏ(N ɘU=PfY-A HBuܾAP&wJ'٢Pɲ=ۢz!,bky~_Tquؕ>,jj6p5gzff׺4St&m][ؒ7tr 5g:XⰩ/c=x6\ضT fM%uXS=[8M<~&^]ܠnYOnJlbˉ/pyY]'tL:M%U#1D7̊i-H^,t@SjZ,T@U@'δ:h"3<} 8tUsJBASˤܓSÞ-bJ[{aqt{wk 'VYI t$¥q'`* EƆP_~q&,i%3%. Ƒ:?=L8P`@6zcm2I Srt~]a)oz[\؆R#ϖЯ;E;KmYx !cn 0f("= lOF'RVeo6]vZѶHם:2[=t^FIAh`_}ž7$ڥ}T$ns;]3ɭ} cj3Y9E{R,8jGe˳;חX8os,Dr!YT u@G~+x3- )~D6Qx PMDC4imbBTvP&v/yB*T[ ('2C\֪MC&Xqy y6|dMO_K$KmgpkU/"oL +~a 1X9Ȑ+~Tm:I--a/كg HQ_+?=D)wXp0yÇClg1ݷ(SoʧQCVnd@W+B5Ftj#Q֥ubj0--?9Xg˻[[j[qɘEm9|Vn8zMPL28O\C\9EB[e O`?6x.:Cɥ,G2|@)|~7Cuf<3ܝH{]{|'2 s)e">,N|ìw{SYO>XI΄n«]=`w{zkdf(<Wn'o?⻄Xoe r{һ7*GKy(R~/nEJ\(ɟM_8k`J]]/r6];ȕB|cZLQYEQ"v{s#c_ʕRL"Sh%m)yW+xoJ_j$vB LKBz" ?XHHJnp\-Tn\2I/2ܕm ;\ڏFcsjVL Dƻ;r|&[ `q/>;/?ͯnt]u_eHW A9ypGG]W>U>s{Wwd|PNsLIR$ߔm WT2RrzPSB%H“ ݯ"^@Hd |3N Cgy_F#Nuܔ! =B7o㭗D}/,@mPW JϹ)ߚN2绞`ϥjI[9Wmo2GQ(!nfBىVv_=a1%.V}}su {:e]i'<͛=b3 $"8<9Y@%[Yҙ-ǽ~^E-}9VȲ"Rk6YPy'{HPr)ʥƾȥ+kiyӊ' 'nE/Z1~HE ?b\a/ ¸V{4³7t(BjH`

什么是文言文?
什么是文言文?

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俗称“之乎者也”.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了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可以说“文言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录“压缩”格式.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也叫做语体文.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中国在1919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和用“书
⑧此三者,吾遗恨也.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将项燕.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非死,则徙尔.
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为予群从所得.
④恐为操所先.
⑤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三)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小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④何由知吾可也?
⑤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⑥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⑦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yuè)乐(lè),与人乐(yuè)乐(lè),孰乐(lè)?’(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小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⑥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⑦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⑧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
⑨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五)固定结构
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何、孰与.例如:
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之战》)
③与不 同好,如何?(《左传·齐桓公伐楚》)
④以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孟子·梁惠王上》)
⑤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愚公移山》)
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句中的“奈何”,意思是“怎么办”,②---④句中的“若何”、“如何”、“何如”意为“怎么样”,⑤句中的“如……何”可解作“把……怎么样”,⑥句中的“孰与”是“与……比较,哪一个……”的意思.一般地说,“奈何”、“奈……何”、“若……何”,可解作“怎么办”、“把……怎么样”、“拿……怎么办”、“怎么”,而“若何”、“如何”、“何如”一般解作“怎样”、“怎么样”、“怎么”等,要视具体语境而定.
二.表反问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何……之有、何以……为、何……为、不亦……乎.例如:
⑦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⑧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论语·颜渊》)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⑩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何……之有”可译作“有什么……”,“何功之有”即“有什么用处”,是反问句.其用法特点是:何+名词+之+有.“何以……为”、“何……为”可译作“做什么”,其中“何”是疑问代词“什么”,“为”是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何以文为”译为“要华美做什么呢”,“何辞为”译为“要告辞做什么呢”.“不亦……乎”译作“不是……吗”.“不亦乐乎”译作“不是很快乐吗”.
三.表测度的固定结构常 见的有:得无……乎(耶)、无乃……乎.例如:
1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12.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13.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之战》)
“得无……乎(耶)”、“无乃……乎”均可译为“恐怕……吧”,都表示推测、估计.“得无异乎”译为“恐怕不同吧”,“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译为“恐怕是教我捉虫的地方吧”,“无乃不可乎”译为“恐怕不可以吧”,只是例11、13的末句除了表测度外,还带有委婉否定的意味.
四、表感叹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一何、何其、何如,均解释为“多么”.例如:
1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1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16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录〉后序》)
五.表判断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是之谓、此之谓.例如:
17是之谓政令行.(《荀子·王霸》)
18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氏之世.”此之谓也.(《孟子·离娄》)
17句中的“是之谓”可译作“这就叫做”,18句中的“此之谓”只能译作“就是说这个”.这两句均为判断句,不过这里的“是”或“此”在古汉语中却是前置的宾语.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因此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并且不使用标点,在“白话文运动”之前,除了白话文小说外的文章均是由文言体写成,包含了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当代文言文复兴
文言文复兴,是当代中国文化复兴运动的热点之一.它的产生与中国文化复兴运动的产生一样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都是中华民族复兴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文言文复兴从表面看来,是对胡适等人提倡白话文的否定,实质上则是对白话文运动的引伸.白话文的风行,极大地增加了广义文化的受众,但却使传统中国文化的直接受众越来越少,因而,使得中国文化的传承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胁.
正是基于完整、准确地传承中国文化的需要,文言文的复兴才成为历史的必然.文言文复兴不能否定白话文的存在和价值.
中国大陆的文言文复兴,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萌芽的.文言文复兴的概念,是青年学者刘周在“中国文化复兴的第一步(倡议书)”中明确提出的.2007年《光明日报》“百城赋”的推出,表明了国家对待文言文复兴的态度.文言文复兴的倡议书由一位青年学者提出,表明文言文复兴的发展后劲非常有力.
当前在网络上,文言文得到了热心网民的推崇和发扬,他们创建了许多以文言文为写作载体的站点,如:“爱文言”、“维基百科文言文版”等等.
目前,随着大中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人们逐渐重视与肯定自身传统的中华文化,文言文也更加得到重视,国学热的兴起更是明证.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同时也是全国人大代表的彭富春,就建议应该加强古代汉语教学,并且提出加大文言文在语文课中的比重、文言文应超过白话文的内容、以及设立国家级的古代汉语语言考试等等建议.
编辑本段
文言文的由来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因此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并且不使用标点,在1919年“白话文运动”之前,除了白话文小说外的文章,均是由文言体写成,包含了: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流传广泛的古典名著
现在流传较为广泛而且有能找得到的古典名著有很多,先在这里给大家列一个表吧.
古诗类: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古文类:
《千家诗》《诗经》《孝经》《易经》《论语》《礼记》《尚书》《春秋》《战国策》《老子》《庄子》《韩非子》《孟子》《墨子》《荀子》《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鬼谷子》 《大学·中庸》 《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吕氏春秋》《楚辞》《忍经》《金刚经》《资治通鉴》
《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格言联璧》 《百家姓》《幼学琼林》《声律启蒙》《六韬·三略》《百战奇略》《龙文鞭影》《呻吟语》《幽梦影》
《传习录》《智囊》《曾国藩家书》《世说新语》《对联》《闲趣偶寄》《梦溪笔谈》《随园诗话》《文心雕龙》《笑林广记》
历史类:
《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
其中《文心雕龙》和《龙文鞭影》是教导后人如何行文下笔的,对古文的研究很有帮助.《对联》和《格言联璧》则更像是古文语法.
另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杨氏之子》,小学六年级上册中的《伯牙绝弦》和小学六年级下册中的《学弈》、《两小儿辩日》
文言文的翻译规律
文言文的翻译规律中学生翻译古文,主要有两个要求:正确、通顺(即:信、达、雅).正确是指内容而言,要如实表达本意,不曲解、不缺漏、不滥增;通顺,是指表达而言,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具体翻译古文时,我们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掌握六种操作方法.
原则之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文章的词、句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的.翻译古词、句,必须了解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然后才能正确翻译.如“其一犬坐于前”,(《狼》),光看这一句,似乎可译成“其中的一条狗坐在前面”,但联系上文“途中两狼”,“少时,一狼径去……”可知“坐于前”者不是“狗”而应是另一条“狼”.“犬”即“像狗似的”,用来修饰“坐”的姿式的.这个例子说明,译古文先应通全文,了解大意,然后紧扣“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要求作详译.
原则之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是依据原文的词语、句子,逐一翻译,还要求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语气等.如“其真不知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句中的“其”,应译为“难道”,表反问语气,后句中的“其”要译为“恐怕”,表推测语气.
在翻译时,某些词句直译以后语意仍不明朗,甚至十分拗口,那就要用意译来辅助.如“居庙堂之高……”(《岳阳楼记》),直译为“处在宗庙、殿堂的高处”,含义仍嫌不明确,可采用“在朝廷做官”这种意译,则使人容易理解了.意译灵活性大,译者可在理解原文实际含义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使较深的词句译得通俗明白,但仅译大意,不及直译平密,对正在培养古文逐步阅读能力的中学生来说不宜大力提倡.
古文翻译的六种手段
录: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理: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删: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缩: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三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总之,我们要做好文言文的翻译题,除了要扎扎实实地掌握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外,还要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识,我们才能更准确、更明白、更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地译出古文,做到“信”“达”“雅”.
编辑本段
文言文词类与句式
实词
如果掌握了文言文的常用实词,就可以算是基本上读懂了文言文.在文言文中,文言实词是主要的语言材料,也是我们阅读时遇到的较大障碍,而学习实词的难度比起学习虚词来又小得多.所以,有目的、有重点、有系统地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对学习文言文时很有帮助的.
那么,如何积累和掌握文言文中的常用实词呢?基本步骤应该是:逐步积累,反复巩固,扩展延伸.同一个常用实词,在这篇课文复习到时,可以想一想其它课文中是否见过,如果其它课文中见过,再想一想,这篇课文和其它课文中出现的这同一个词用法是否相同.若用法相同,则巩固旧知识;若用法不同,看一看不同在哪里,有什么规律可循.用这种方法,既省时间,又见效果.
虚词
所谓虚词,就是指那些不能够单独成句,词汇意义又比较抽象,但能通过它把实词组织在一起,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在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频率很高,用法灵活,因此要想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要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学习文言虚词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牢记其特殊用法.
(2)根据语言具体环境联系现代汉语准确翻译出虚词的意义.
(3)注意对文言虚词的积累.
通假字
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假借.古汉语中的通假字有三种情况:同音通假、近音通假和变音通假.通假字的读音应读被通假字的读音,解释也应按被通假字的字义解释,表达时一般用“通”的解说形式.
(1)音同的通假.即借字为本字的声符(也有本字为借字声符的),或借字与本字有共同声符的.
(2)音近的通假.即声符虽不同,但两个字的读音是相近的,表现为同声母或同韵母的形式.
(3)同偏旁的通假字.
一词多义
我国的文字用法极为复杂,一个字词往往有很多的意义与用法.一词多义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乃至现代汉语都是极其普遍的.一词多义也是我们平时在阅读文言文、考试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是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方法,一个词的基本义称为“本义”,由本义生发延伸出来的意义称为引申义.另外,比喻义是通过打比方产生的词义,假借义是利用假借字形成的词义.
通假字经常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考查:
(1)在文中找出通假字._____通_____,释义:_____.

(2)给句中加点的字注音(通假字读音有变化).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基本相同.他们都分单句和复句,都有主谓宾和定状补六大成分.句子的语序也基本相同.当然,他们之间还有相异的地方,学习文言句式,要努力把握它和现代汉语局势的相异点.虽然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子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文言文有些实词和现代汉语用法不同,因此就出现了一些特殊句式.要想学好文言文,正确理解句子含义,领会文章内容,就必须掌握文言特殊句式.我们常讲的文言特殊句式就是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和固定句式.
熟记一些文言实词的意义及用法,如习、愠、罔、殆、故、善、间、居、应、及、索、疾、缀、窘、敌、顾、薪、弛、瞑、意、暇、隧、悟、寐、黠、扑朔、迷离、缤纷、阡陌、黄发、垂髫、津、善、会、闻、舒、股、阳、面、惩、许、荷、易、彻、匮、已、加、馨、鸿儒、白丁、丝竹、案牍、蕃、染、濯、妖、亵、君子、径、罔不、象、峨冠、比、类、矫、历历、端、寂、了了、简、缀、安、鸿鹄、素、等、盟、型、辱、骈死、通、执、环、兵革、委、域、发、举、若、恒、过、入、出、巍然、临、名、瞑、芳、秀、时、伛偻、提携、肴、弈、颓然、谪、制、观、备、樯、楫、国、竟、求、庙堂、微、伐、谋、专、加、狱、鼓、驰、辙、轼、克、作、竭、盈、靡、崩、殂、秋、懈、菲薄、臧否、科、简拔、咨、淑、均、远、所以、躬耕、驱驰、零、说、好、旦、旦旦、属、引、或、得、如、还、极、归、语、出、志、光、苟、益、理、教授、学者.
熟记一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之、者、于、其、而、以、然、则、何、焉、所、乃、夫、尔、耳、乎等.
熟记一些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熟记一些古今异意现象,如再、或、狱、虽、稍稍、科、爷、妻子、绝境、无论、交通、往往、何苦、可以、开张、牺牲、卑鄙、走、郭、池、去、鄙、捐、汤、烈士等.
熟记一些通假字的意义和用法,如说、还、汤、齐、止、帖、火、尔、要、坐、反、惠、亡、厝、诎、衡、食、见、邪、材、祗、畔、曾、拂、具、属、徧、阙、曷、以、唱、被、有、强、趣、竦、见、陇、章等.
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介词结构后置、省略句、被动句和固定句式等.

文言文就是 古文 一个字就可以代表很多意思 深奥 不易读懂

和第三个和闪光灯合格和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