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赏析 3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3:57:57
《过零丁洋》赏析 300字
x\n#u~16 c$ AH 0(Z(QIĖM"ŝ|i[U}n <u,VY~?sR"È9ig{_MoEɞCǿ996٨o1.?|7Sz[|_νrxMaOnm̠F1wwt/x9qsSx?:O6Gy}csux{\t ~z쁉'ۛa)a9N̖M 6rٌzol*-c!AƔglbҋܧ νY|4_rZNrh9=ի-wrN6u`vKq:R(oGxI^YڝPE =ZNfPG-.D|˭֙gw1;g驛׃ Xi]bwGVjT:ɛ.ƽă[,n,>m4fgk9[سpqwlr\0&cM~d=rk9J&AyfP!Ә.ػu#M2e&Ų='_MWiQ7NMgcvL^ZKLja lb ǜ%mNì&Mxw^;NE0ַH¹}m+I<՟Lλxљ{T2"_D{Y\p[q N&hv!/)zJH9Qk9^t:&CdcŻt@ bg1GwoFtmfހ^LNG#v߲γm^`^-h˽loR S{k*wN>]S~v[]'Qo_ ,wE;g՞12WtҶqrqbrIf,gw6ֳg@ژv~{vr(+$n>貝9ob*^]U "u{ Yo{j-NŌm"au*jA7.91h5$!kiռ.mڐ_rÿ>Tng|(`T )fyæ ttk`lzm 'xP!1E-ۣD>w7hDɬ!`]H)]QQ[4ܷc/qA_&1!cFboI&d"ZU㯣s JMާ=s5yAhFv꼊_ A`䁰Yu#Px$yA[/+r|Xi@`Bqw؅cOTُɬu ,^ܿ?q9BFIRgxVȼ5Y >9Z怣4D[TSﵛ&AryT6@~_4"wi8")Л8W $l('vaO1u% \ _ DLt Tnt^nHq3I) ]v4o<'굏EY͍hQl3(k|~|?zP*+76$Kb R5̆wklW( bW q@]'[3Mz{YjJq)肪^†L`* h.lKԎ6fWkϟt ,UM++1V+R-4ky9rY*鷰^UjBbf=cg_^5sеX#gB^rl+mp~"W_h6g'oM=W  8"">II}Y71 ɦdۏ\p<i Nd\ WUg'`m !OBDpNfp;7C{FQ}\@6ǯB_w{(c ԘNR!Ӛ"$H}Y9@k|E(맿=m(3K ~YFq_?g$sz~N {Ikq(' .<'D s3@5Yn1mivBo/1Թlx`7O ]>a*,Ųvo9w54|JUI7^k{',vRAj]᯽R'5#KaaeY #fd<0Dd=xSaܖC~!`})?^+Z(um칐?u! R 1E,/!x@àC3!r_҉v|7*y#ԓA 2;ܴIj_X@xdSiHvGDt+z}~;(M.gyD*K2"G8Os2&]ssβ2N]S}v 6s4uыfl,lb e9$lA< \IRd¥L,)P]@4v&a"b<Vbs7n ̪/HxZh|TrY伧Ev`"Fx>KG6u䗲7\vz 六@ Ͷ=siIXs5,߾ᇫ M lwvhY5E j۰{D\&4KmQ'@ˎ0]"K'CFb< EpӞpp0a)E?S؞F( JFjR쓋ĒػCyp&| {`Y|p8\J#4CwRJ%%LCKB![\ÏA3¼AKʜV fP; =+%+aԅ`e*x!Ղ}.vs$è'YoJ*/'4A c"JF1؃h&o&IC`1hq٤LUّ_l3uIٮ ~-w2{k /̬+$W] )ߢHR1I^8AV?F蕄LW657ҧIYՃ 0Iܛ6?APH_UdE)a|43 2'! (4' [$©u^2*˗ @WuYn#(L RBwm`EBI0J#`0Y܎ ë3Aih-v^ V1)ICƺYh1_)#N8i]2H#Ldlxiܔ?>rdf+PDR"h OXwB\&V8o Mjm 6"({ 6"}jO4HYq+7akD$cA90\ M޸ɸ+8܃Wr@trw(q4)K8Ktla1P.@]w[F$V`5| OοcfS[uavY&VD(YO}5~Xh)w[/bw2WB˄v17oL,IMMN R~mW>BA4yMS(4Tn3BeRAwETqRl/'Uz8H{ oFq;0q܏i܈inނ|UFi?)pdEt*DZ43-^j!.iЭZ: .!A j$ZNȡ]^ꈲ2~J,Дq1->UHt.)c .g`3Vg"B؃KٮuArrLyk=/G6]z|zjvllA(停gu ^=}bʧ*rL`xY ˻4ZOA:tVI֫ RM2_ؒj7u)JFXj'yѴ?Nq#p6i93%+%jɚ@\\3!rQ?y?~ߞtHHh FIW#Npm؄b0~.[K-=Ҧ}0>6F |ZΤMZbuyiH8 !o8TEB]38[\e 'mM eߚn}lA ж=164Hi g>-S W6WB2O1"s<6d4.&>yIZJvw*>rgXKYvqAIUq\4:pM :ܨ@6֫lh+q|V 산ٖ=Rv^M{Y2,)>ܽca)10VO7NdHm+>dwYqt@X44~b41]21? c!|g->0K[u|L6U;0SK;]'F]:b;'gGI?58 RQRfYrR՜~aA^I9 ؖ2oLXTmȦEp"9Ⱦ6 ~"HwhM/`S6b=_0OL%>܏Ry,r O{Nb;2kd8 .3 ɣWJeM02*1#$QwJٺOM$b@:&E>`Ɨ6ߗӤ&Wi 9@re#lMDjXyܩsR8[#f@ X1٨{}bɿ>cbbl#mOy)2 0ո±$W`mSeSW1;\BфgMjв|H:c;{)8>ڼD0DPhU+Y?4@ C5 &Š$7f 8{%P,VRޘ ?Xdμ}~#jS~4z(b?)2;[Z¹0H!V Dz݈ V{<4~Od2cQ~.zѡ_Z*z-^KEOM? 9}'Nt"ޯF' RB,Oɨʼn LIϬ/ۂ-EJ ڏ4&0]jżfrM"^>'Ħ ?6^g!G5ۻְL+܇0pd4_iW;O\g*^!}W!a!SN&A?ڄC( 5ޛ ɚ2bv?=D G0tM Vgtu Ǚ]K?&{0qEH}˳6OE?=_<>O>1Y^]3C {wᖼ7=d&L=;bM%liW٭bGn ٍy%k8~pxtWn9Q૎,xSGsҤCYr&]?XUΉ—q^k7a3њPR8ra@{j >9Z5؛<\)Bh'[h4[m)_T6W_=6liu l.)!Ń~na%)j);̰|S; 2,NR\B)41-mx%! w8iKjAUKָ&%4Տ|鋓[R;bn-;k/.ޙM7̄)Ϡ 7PMvr: RM,oUAD`%b|*47^ σ0'jO_ ?c9/g5 榶cW+Ĝ]0m"ψ>~9#(_T P2knY'aXۑ$v8VjTD37}OL9a Չ}Y9ҩZ%% (mt=m `QpjILrbi (CmeSNpIy 2VW3H\X'tBR ꛬ#1Da-1~4UZ

《过零丁洋》赏析 300字
《过零丁洋》赏析 300字

《过零丁洋》赏析 300字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
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

全部展开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收起

诗的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回顾了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一是勤奋读书,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学考试进入仕途(壮元出身);二是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号召,自资军费,起只抗元,在频繁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
诗的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作者应用两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如风中的柳絮,无所依托;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如雨打的浮萍...

全部展开

诗的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回顾了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一是勤奋读书,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学考试进入仕途(壮元出身);二是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号召,自资军费,起只抗元,在频繁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
诗的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作者应用两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如风中的柳絮,无所依托;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如雨打的浮萍,无所归宿。其中蕴含的感情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
诗的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是对前面两句的补充,具体概括自已的抗元经历,表现出忧愤之情。前者“惶恐”、“零丁”表示地名,后者“惶恐”、“零丁”表示心情,构思精巧、对仗工整、浑然天成、感情炽烈。
诗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两句是千古名句,广为流传。诗人的浓厚感情,喷然勃发,荡气回肠,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贵品质。这便是作者对张弘范之流的有力回答,是气贯长虹、垂训千古的伟大人格的写照。
总之,此诗大气磅礴,沉郁悲壮,回漩激荡,慷慨苍凉,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坚贞的民族气节,有着不朽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其语言浅近,属对工巧,自然流传,一气呵成,成为爱国诗作的代表。
加头加尾一气呵成

收起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

全部展开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南宋爱国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他后期的诗作主要记述了抗击元兵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收起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插画合辑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

全部展开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插画合辑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鉴赏二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
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鉴赏三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他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二是「勤王」。以此两端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干戈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而言。据《宋史》记载,朝廷徵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旗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
如果说首联是从纵的方面追述,那么,颌联则是从横的方面渲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
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恐不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而尾联却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本句中表现了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零丁洋:即“伶丁洋”在广东省珠江口外,内伶仃岛和外伶仃岛之间。鸦片战争前,伶仃洋和伶仃岛曾被英美侵略者的鸦片贩子用趸船和快艇强占,成为对我国进行鸦片走私的跳板。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编辑本段]后世影响
为气贯长虹、启迪后世的名篇,尤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和广大民众。自「五四」以来到抗日战争,在中国本土,在南洋和海外各地,无论是文学创作、戏剧演出、歌曲传唱中,经常可以看到《过零丁洋》等篇,激励民族情愫的呐喊。对后世志士仁人的节操,文学上的挚情文采都有深刻的启发和广远的影响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文天祥(公元1236—1283),男,汉族,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文天祥雕像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抗元名将。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1278年五月,年仅10岁的宋端宗赵昰在溺水后因自幼的娇生惯养和体质虚弱而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端宗的7岁的弟弟赵昺即位为皇帝,年号祥兴。朝廷迁至厓山,加封文天祥信国公。冬天,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寻机再起。然而元军水陆猛进,发起猛攻。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果。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辞拒绝。
1279年正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厓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船过零丁洋(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中山市南,靠海有个零丁山,山下海面叫零丁洋),元军都元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厓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写下此诗以死言志,严正拒绝。《指南录》记录的文天祥自注云:“上巳日,张元帅令李元帅过船,请作书招谕张少保投拜。遂与之言:‘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书此诗遗之。李不得强,持诗以达张,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作此诗20天后,厓山海战以宋朝惨败而结束,赵昺跳海而死。宋朝最后一位皇帝死去,宋王朝灭亡。

收起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

全部展开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
“汗青”是指历史典籍。古时在未有纸的发明之前,要记录军国大事,便只能刻写在竹简之上;但必须先用火把竹简中的水分蒸发出来,这样才方便刻写,并可防虫蛀;后人据此引申,把记载历史的典籍统称为“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及谭嗣同均是为国为民而肯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其壮烈情怀均与这两句诗的诗意吻合,那到底这两句诗是谁人手笔呢?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元军俘虏,并被带往北方囚禁,途中经过零丁洋,便写了“过零丁洋”诗来抒发国破家亡的抑郁。其诗的下半阙如下———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其后,文天祥始终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慷慨赴义!
抒情方法则是直抒胸臆.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收起

过零丁洋》赏析
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山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诗的...

全部展开

过零丁洋》赏析
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山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诗的开头两句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概括地说,是两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勤王”号召,在德元年(1275)正月,以全部家产充军费,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这四年中,他出生入死,为挽救危亡,竭尽全力,苦苦支撑,但局势却越来越危殆。此时,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所以接下去两句就进一步抒写国破家亡的悲哀。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设在山的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攻逼之下也岌岌可危,覆亡在即,一如风中柳絮。这是从国势一面说。至于文天祥自己,也是一生坎坷,当初做官曾因忤权贵而屡被罢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一如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接下去,“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是对前面“山河破碎”两句的补充,具体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表现忧愤之情。前一句是追记过去。诗人于德元年自赣州起兵,经惶恐滩北上,当时元军进逼临安,形势紧急。景炎二年(1277),诗人在江西战败,又经惶恐滩退往福建,这时国家局势已危在旦夕。因此,“说惶恐”,即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后一句是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令诗人百感交集。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这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接下去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从艺术上说,此诗是大气势、大手笔。但在具体表现手段上同样是别具匠心。开头两句从概括回顾自己一生主要经历入手,是从纵的方面追述。三、四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具体形容当时的局势,从国事说到自身,是从横的方面着笔,重在气氛情调的渲染。接下去五、六两句则承接前两句进行具体的补充,“惶恐滩”和 “零丁洋”两个地名,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真是妙手偶得的佳句,没有亲身的体验和出众的才华,大概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可以看出,前面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却转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完全是至性精神的自然流露。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高亢振拔。这样的情调转换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效果。当然,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光照天地,主要原因则不在于艺术技巧,而是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崇高气节、悲壮情调、血性精神。读文天祥诗,首先应该把握这一点。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