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了了里的孔融是个怎样的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08:29:17
小时了了里的孔融是个怎样的人?
x|njv_JNnYU0}cc܀qGklFʣ\ͯ }cLlsn~fڲaٌ͜6[-$s^#ne:F)7p\˟ DZxe+'w[fح~兟|- `8O0΄ݫF&n>0n1Ş)vcjQU0I(z)75;kof}/v$b^weJyw\6F>Lq4>ܛ[3N[;b(O@ -n:֗&ܭ_"QƝ'i\8ID>^^HcBlR &?1#08o:n >-Sj~ёɕs!?Mv[Hpxh.rVAM{s~ٯBV*&9S3^ f99/3y}D:Gø2ω,iN*M-fxޕ T2Bළ ;>G|y5&oP֗v?߿GT'1Iaih}{}$b6Q9%z֯zj^;pk= .Dr[,b$(V4U2iIOBeFzc5_cz8ײO6ܸn$5Xέ`LgF]Y-VE֒5 QsJw/ߩjg<-yetlv9TS^a (pb}~ĺN qn9*#MT9[*46',Bý˜~ϩf>N{͗Ƌ_Ӝ.5Ã'v7?9, Co`W1|Y!9kLi-/lVlj)jaaK7:&ͤ(~p*^9s 'V&k9bruK4. #c=|#FaE$zj ?fָ]D ZYNŜ,woV@%|fե۟l?~_IZt`(?p4A}ZTզw`;ϸT u6_"a/FD ӁX^/!xOݣ?i+!"9x⽹wbdfA3ͅ~Kpb&bhMһÿ} *pz+/yK,> `'OӍu"uι "elgfR?ᏰWarɛͭ)Nͯi J);] lԬ/H?x+ي&hc 3':kxO6ŇAF V$b?韾}mYJ<G3žKK4o̶ߛ%]ÿ-/&'n>7mE 'OqI.lشV%͗^sN5o$1}yk|9 ~nIђ;"16(Ttp~3%g @Ŀzq[v-Q3|(aze~/m cͅ{ GUB=N4]pu31BGrh#owKȇ h Hu}owOx/v4(J؋018bKZ/D4Ky)~68"Ь$`*{GUwM" Dp~垾El*~-+c{S{˟44(4z W4m~ʝ}?*jM33@!J/u0c;?\ݸWu)x9QPZ/.ؚ 7ć"EX^sf S KiP g ` (PH[~z@ j{,f$v4fo\Ib P^M0x$5;m j(DwuY.*;wn&'TŌ~s~T~Ƹ qs$e$9<Y[qayxΥPw^$ܭcP dG)tuK~ sż'=GE `K"%w8sc-׭,?\+k94 nl3Ev!)Bӄb-oFCHV⍣ xo~3Cֽu6&0Z` Dt(DꙈ +~E5!>ɘ}CN Q@8L+2g&\SZKgIu u8!-u3%LxVfa@ܷ85ְƻ0?f :q߇幷}kڣm-1'G/x"95NPJ$svӢn{1j4k'fjRnͿze9Ƀk݄0n,3?xQ|ЄND 6clCwa|'n`Y37He.83 "ݶ DNaD @:|nO,(Lݫ;$ڧʙ[B* &2E-ևO;ޠp:ճ_x1}$'y*b.n#2 . i=kUV[W H'kf}8^IJQ6Zֿ$)YQ#Hsi` D" 8_RU~H ~T۱R:hdz<\R{g&' "pݚ#@>|abԝ'͹z5 $]p HFr|? w7A+ii`"e GdqkUܲ|?^{(m/ ke|it _"9&r ʜKBc7Q)ܠ9~4SL1<[p<;=yS8+a/X3 ¹ GE%I2] Bf5 hƥ;S>lЊfö=(2 h d#)Wta:FG@_퉸7 ?ZԙpZq}3[" wM[m1^(v֡2 &?s#/{u3Ip!ôUͽJW~i& oW>@>Q®#]."}UZu#bR *g!Aʴ&#})-ROhǬgKaؽFWQ඀, z)D 6["r("TcXUb1!إm,<+ƻA[S \B?j်mM&`|?&ZD̅'ce%ZCZ05ߨw:)FhHneY6IRAyxGG@6&,$=*@7*4`F`}Fa""EGM/$EYʙ'Hhz L[ތpݦne_{l!80P<c|C|VS/2bfшX=96!?~hDw[U>k& 2t*X?Quo͜o+LHNIfqΚ 3`%U)~ٖ̒h;#{0$XddhJ6פH|¥I:,|N- Y`-?E4!$ %A mV7@R4R7L3f7%R]Ehޠ ߚ5ǔq $t I:w/(վXݪMt%!*0IIKDB6X^@Dt:;sa~6}v8*d"<*G8"ua& aв 'TUӦg2v "Lp8#"Jp$-K N2>W2$4A$Qzs]9{S*QS'Dspq /3;茊423;/m|͛xGxO6-Ҳx3m3qM=]ե09޸(Xl:Uzdcnahϵ)[~x>SYyp9d\flCq X0.e{/${&w?OooS̰?:آߩx{h6vTgE@;':-#`!dŒڌg4)e `'>#ƍhVk4vyGx9`4"1z+TNsX,2@w/g'+ @8ɫ^Y!# VѢI4S ΑpnlVJc졹-ڰnz@RUtZJ񆷻e/=ƚ4-ZpgR-2]FԗX Pf,Rq-qnݫۢ_0Sx~z"Bf2~;ӽR#Q%)YIy%[Jkr,]ܭ06Dv'A6.aAޤFÈ׋"^yBg|qL[NzŇ-j0RNоvf{͟<[~$lA3nS{QCxb6~)$hQ/TREGEb to2' &QTXeGI| մ4 K ?өAR ؠN=@1sP_)wOӳU51c Kj ap#cnyj74$w<$փZQkH63n=̍ O8nTqO8u\>+頌ja%qNy첻 㽊OA:3/MA m<G8>.ġ 3Jh!$Og}bumO.I+ezE; qjU ۗ^bRfKRm8ajI^Qo76ǀ]u'qv %=KpW^_JX(bbe0iح7c;~4A4S:4Ϧ4*8 BODOrf\ds̠XH*x׍G.A$YqfYKfXTwxwjY2p7mZ:Wb31'[2aYBFjx=;o;z[SA~qR6t.BcjtNt5/T!mvXxoY`k8XщƤ vJkLr˾J(Kև(sbxۏ vQWǮvJ"VK#@F]sV$hZn9ى0_0mWʣ1R TdIkGwZS_4 S%5 WI4|6L>#!̢%ЀMvYpf'\I>s~-oHF?S #xnv]Y`b4iVC8Gs1;~bJ(yfRujm߶&nq҂5{ڕq_O̥`< ũh[H[ @0 Ĥ+F˛EWgO{ ԛ=^0#VJfR3ӝO}X?\`$gW%,%*bxH ^lm+Ya%7#Te֫/JFuj~M_\-.6אՎ?xf{'3{N ^@>?qX?+%Qm!K^: K` ʌf$~^!--DjANaX$K&rk{RmvmvP"xxd39/tF4uX\S4'r0ǭKnL6l;S(zML }]~|[\ȕy" })@0 fJk@[jbgEj7xϐT=h᭟΁Am벅J,%`廢0P1E1*mb-q@Qʙ P /] s@d%pS #0VõR³[Tٌ8f)Dm}GT%ȅXgMy*"6:\3[Fj"3:HT{ɴt#|fRzoZ1#[*̣nc~ O:Ϭj.Ѯ6uJ.\XZۼⰦb=g9z!p*X 7lҥ+n cu.%BR0?8yo^9.2@moCpuXK=<6=o{IEJբJ}hk?R) =!VZv6H 3霌Y>@EwXl*]c5ı.e^tMgYHI-P%hLnɳl!"_Fcn273Xܻ_ $"J,4*9>—5-ԍA߄TqVM2ggDEB6O@Y8>X:)Jgb%i$=,kۀ=̗fb4#oG<'ygMBzt1cqd^P|h|X@ XG=y o M7fd1خʥ}~븷)Gj Dl_ZJKBڻQTY`6^v=?\mH7WD'/eؿ,rnj%bBWL-v5OŌtLa/(Vb[pZlQlyGQ-O?}Iѡi`>)زq\tЮfXhLQ7bRRv6<)9Rm2Հ'(&1'"eoԠLNKI:IlEࢆfgpt,0F^: GNvRmO/x02%^+׏$ o۱-$)+l Ro6j.H1%a h_[[%\us&5qO9 5N|h!2y;?=uWh^&bROKjk}G:ϔ#`|j-*~n嵏*5[9Wiڵ&OYzű`S8p̹7S@jK=plJI2:Zh$KL!Os%+Ɩ-͸L^2m#&ZbnsF .y@Q& Uʰ6˃H96>DțrݧÞ2Ԁ ݛ+H<5i J?Uݿ0{Q0ƭs6t@hǟ@>B]0A:uq}W#`]jSы$0vAZ: 1 P6|":nKR$_l!UaPL3ſzMuz)!'.y#(UEU&yQt?'1K<L0򨧧Ѐr7ӡ4Mo{$oS`oP5?D ɹn FG{"h^1Ś|JSZǓ+~45, ԁ[OnBœӕa_@tX8 j::T5j3n]͹H8M5oS>nyVՇ᱖Y7S#-N^1/#Vum02,)=`zuV]#ާĪ~uBKG66 A2JjE3تe/ݶ2ݿ>ֈ#l96%&osMj17 # L{7O%dt&dZSDv[a x/Pys6J. oED)Q |}V1} 4Jj/?pϚ?Î4*oe%逊G3KB}>U?n>=sdmtVoz# >I5f/XjҋJztw!B~OPu r)8>)R0r6a-C܃ ~]HVR%E]zase@6& cĻ ?m,/(fNAQrٌvCp.>e7wleXWA+5ӇϮSr$,͚鑻u)Ph} nHȔJn¯ / ^7}WuϜ rGX#5]Q^/j^Wi W{+СhAPxБ;O:âaj(2&? $< )ëЌP7L62+^@ZK+Q"6 i+{Ti2\"֏σH[ى~ta^6o Mlq_wk7Ǥ;&M=f9EuTd๊}оX"`VvKR-GC$[=ahvWҐ ZYMŒ @ҫI[i6]h- W3A4TV]Θz2BdJ;wne)Quܙ#p*^4pZ}.7ڢ'Bdv`7y/G۴wNY"SW|z W2g Q زD:BǓ^zvvx;lێwE`~.v1f"0R&?٬&F9ʃd޵݅}"/\Bcq!cZ}gՂf.:G_XKKM&< 1ͪß}>mү]vVG]UL=j~#J:E=s =ޤ $-7SY]ÝO~5k/N_&[xQ(mg8XI% 'N}7[A0eU(+4ǖi>\XӇ:efThl5]_,!"R蝞iݼCqn=<+ECgu 2p~\hRO$FqQ;> yBQӫ&+̸Vݭ ߏlDm$b[&Fw~.H\Ɣ["Y g9IC!&̑DzVq*5ƉSؼ,F;ooTI;X8dV58Gl}|n{|G|ҙ Ny#Ym"wx.; &ӱ. INXpVܛ+ح$P<3q@R.6$OX A^^K'@5f!NxqPݤ lUh2f}H^^#1 Ɔ*qosZ 3,jOLg[ZYu55v(@ }lB2 8@oWKxݫFA =$*ZA 8E!Y{g1}zKH_h@s؋(=E jZ Cc/{TgdaJf/Շm*Բ[޸7C馍s9=ztxswr)kfӀ L0(Z ߚgE^h}P_#`'#͞b0 =ӧݎӧb8ZXrR`ܕ4p;xT>}$C*f+_kX&jRFG?#o `c>U J%qW=o}pkBЩ^oyaw3U_S)q^(s0 o66*G[oճpTc]p'xICbdKxaR)XkRjˉ[߬˦cr"IW_P`37^B%f-ްV–vf|塷i~ (@}Q(ʋon߭nsmx"-.U-Mwk$W3GciPmBK-Oزʟ4(N0LLE0C^62m.!j/OnB增`7C3Qt/A`SNzK̇]= ʌ;8/H&yG߳7, !h-;6p[26<3$ FhH|^/6?*(HPm 1(:׿tߣK]؎ܘg3`P:XN3{Mp55zifN7\[D_'QLv:A/A?z8W:.xwXŤ*Ũ&↓7c%M6KO(u,.s0c=8LW&5AR~aldWSl/U) Õ~Ʒ?l3Ha>ly7̍)/! K_h3ƺEl+1>7])0dGyj[ !^9^0Cn 3D:1K@5즓;Ē`+jd{<ȳ5.֤=*'ХNLFNBj6(twRڛW"u}} \7xkUUi~Y=&%m<QKgJdޏ/ 6KsAI`sw *UO x<nIԻL:cVV$Ԧh2Z6?_l>oGgLf0J/R@jo9nzc䅗֡I|hƁCQU&6߇xPN5lC cRiVb `K)O2=\'a L/oOB-6,s\S)pGQ%UQgx΢aJsVQ5O0*&&Gi`&>d1e-A",S`͛H84v6f^vgnCȻ{z/*v#l^Vdҩ:ߪIE!<6fÆMD變r~˘߈beg&.r43tXQ{le{ZZco{q_]`7G-"4qcpfS.l]3s>ܕ\OceVe&r> U`=kYŮ~KbVmO-(Ub%pzГH_MXv!rlls3? m g O~RsG7/06HQ^@AtƊZQ&U j7cG*H4@7 g7mZ̿|P+;0$ZҩC$Mr(R.Nyq_Aلժ d}mw

小时了了里的孔融是个怎样的人?
小时了了里的孔融是个怎样的人?

小时了了里的孔融是个怎样的人?
“小事了了,大未必佳”.改自于“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孔融的故事.
把中国一句古训略微改一下可以叫“小事了了,大未必佳”.这里的小事并不是说什么都亲自过问,而且人也不可能有那经历,做为上层建筑太多花时间注意小事的话,大事那就真的未必佳了.
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解读: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写洛阳李元礼名气很大,寻常人等都无缘登门拜访.这里对李元礼名气之盛的描写,为后文孔融成功地以年仅十岁、无官无名之身成为李元礼的座上宾提供了一个背景和基础.
第二层
写孔融聪明机智地拜访了李元礼,人皆称奇.这里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这个概念,将孔夫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不可谓不机巧,其思维不可谓不敏捷.
第三层
写孔融机智地反驳陈韪的刁难,再次表现出他聪明机智的特点.
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父亲孔宙,做过太山都尉。孔融少时成名(著名的孔融让梨讲的就是他的故事),几次辞谢了州郡的辟举,于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后汉书·孔融传》,以下引文凡未另注明者均出自此处),开始步入仕途。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献帝初平元年(19...

全部展开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父亲孔宙,做过太山都尉。孔融少时成名(著名的孔融让梨讲的就是他的故事),几次辞谢了州郡的辟举,于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后汉书·孔融传》,以下引文凡未另注明者均出自此处),开始步入仕途。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献帝初平元年(190),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东汉郡国名,治所在今山东昌乐西)为相,因颇有政声,时人又称他为“孔北海”。兴平二年(195),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孔融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职。这时曹操专权,他与曹操政治上颇有分歧,每多乖忤,终于在建安十三年(208)被曹操所杀。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魏文帝曹丕悬赏征募他的文章,誉为建安七子之首,叹为"扬(雄)、班(固)俦也"(《典论·论文》)。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在艺术上,文句整饬,辞采典雅富赡,引古论今,比喻精妙,气势充沛。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荐祢衡表》力荐青年才士祢衡,要求"令衡以褐衣召见",称赞祢衡"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仇",盛夸他"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与曹公论盛孝章书》引经据典,反复论证,从人情友道、宰相惜贤等方面讽谕曹操解救被孙权围困的盛孝章,义不容辞;至于讽刺曹丕纳袁熙妻为妾,比喻为"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与曹公书》);嘲弄曹操远征乌桓,可以把从前"肃慎氏不贡□矢,丁零盗苏武牛羊"一并查究;反对曹操禁酒,则发怪论说"尧非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难曹公表制酒禁书》)等;都可见文如其人,以才气取胜。所以曹丕论其文"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以至乎杂以嘲戏"(《典论·论文》)。《临终诗》抒泄忠悃孤愤之情:"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风格与无名氏古诗相近。题一作《折杨柳行》(《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八),亦可见当时古诗与乐府五言往往相混。其六言诗3首叙汉末董卓作乱及曹操迁许史事,为咏史一类,而语言通俗,叙史简明。此外,《古文苑》载有孔融《杂诗》2首,但《文选》李善注引屡作李陵诗,真伪莫定。而其诗亦近无名氏古诗一类,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系入《李陵录别诗》。曾作《郡国姓名离合诗》分扣“鲁国孔融文举”六字,在灯谜界被尊为文人诗谜的开山作。
孔融著述,《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今存其集都是明、清人辑本,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 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
汉末大名士——孔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是旧时为学童开蒙的基础教材《三字经》中的一段话,如今的青年人对它大约是陌生的。这里所说的四岁让梨的孩童就是东汉末年的大名士孔融。
孔融生值汉室之乱,历经桓、灵、少、献四朝,一生“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终因书生气太足、锋芒太露而不见容于当权者。然而孔融生性耿介,扬善嫉恶,不仅名重当时,“海内英俊皆信服之”,而且很受后人称誉:“懔懔焉,皜皜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那么,这位汉末大名士的性格和为人究竟如何呢?
从神童到名士
《后汉书·本传》称孔融“幼有异才”。又据《融家传》记载,孔融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在他四岁时,每次兄弟们一起食梨,哥哥们都拿大的,他却总是拣小的。家中大人问他缘故,他回答说:“我小儿,法当取小者。”为此,他受到孔氏宗族的夸赞。十岁那一年,孔融随父亲来到首都洛阳,当时河南尹李膺名声极大,“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汉书·李膺传》)。但是他“不妄接宾客”,不是当世名人和通家都不获接见。而孔融还是个孩子,却偏要见见李膺,他对李府守门者说:“我是李君通家子弟,请通报。”李膺请他进来后问他道:“高明(称对方的敬词)祖、父与仆有恩旧乎?”孔融答道:“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在座的人听了无不惊叹他小小年纪如此聪慧,是个“异童”(《世说新语·言语》注引《融别传》)。李膺也称赞他将来“必为伟器。”
三年后,父亲亡故,孔融居家守丧。他此时好学勤读,博涉该览,渐为州里所重。东汉桓灵之际,党锢之祸迭起,宦官把持朝政,蔽塞言路,打击异己,在朝野大肆搜捕诛杀正直之士。当时山阳张俭为中常侍(宦官首领)侯览所怨,被迫四处亡命。张俭因与孔融之兄孔褒有旧,逃避到孔家,恰巧孔褒外出,只有十六岁的孔融在家。张俭见他年少,起初不信任他,孔融说:“兄长虽然在外,难道我就不能为你做些什么吗?”于是把张俭藏在了家中。不料事情泄露,孔融与其兄孔褒一同被捕入狱,兄弟二人争死,郡县疑不能决,只好呈请上司处理,结果上面下诏问了孔褒之罪,孔融反倒因而声名显扬了。当时平原的陶丘洪、陈留的边让都是一时俊秀,孔融与二人齐名,成了当时的大名士。
孔融虽然是“大圣之后”,又在时事动乱的年代成了名士,也曾自许大志,表示要济危靖难,匡扶汉室,但他却缺乏政治识见与匡济大才。在任北海相期间,他的主要政绩是在建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吊死问生等方面,至于说到用兵打仗,这位大名士可就出尽洋相了。他在北海曾多次被黄中起义军和哀绍的人马所围困,以至于“不能保障四境,弃郡而去”(《三国志·崔琰传》注引《九州春秋》)。一次他在都昌被黄巾军管亥部所困,多亏刘备派兵救援才解围而去。又一次在建安元年,袁绍之子袁谭率兵把孔融围在青州,一连数月,城内守兵只剩下百十来人,形势危在旦夕,而孔融却“凭几安坐,读书议论自若”(同前)。结果只落得“城坏众亡”,自己仅以身免,妻子儿女全都做了俘虏。一方面由于自视过高,议论不切实际,另一方面又因为所任非才,这样,在豪强纷争、群雄割据的东汉末年,孔融虽然“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同前),但终究是无所建树,充其量只能做个名士而已。
荐举贤良 诱益后进
孔融一方面高才倨傲,自以为“当时豪俊皆不能及”(《九州春秋》),另一方面也颇具知人之贤。他宽容好士,有谁当面指出他的缺点,他在背后便要称道这个人的优点;如果了解别人的才能而未加荐举,就认为是自己的过失;其余哪怕有一毫之善者,也无不受到他的礼遇。正因为如此,他历官期间,“荐达贤士,多所奖进”。在北海时,他先后荐举了彭璆、王修、邴原等人,又表请朝廷为当时著名大儒郑玄在故里高密特立“郑公乡”。孔融做太中大夫时,每日宾客盈门,他感慨地说:“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孔融这种“喜诱益后进”的作风是始终不渝的,晚年任职少府时,还向曹操竭力推荐吴国名士盛孝章。他在《论盛孝章书》中十分同情“困于孙氏”、“孤危愁苦”的老友,慨叹“海内知识,零落殆尽”。希望曹操能向贤士伸出援助之手,大有“残年哭知己”之感(谢翱《西台哭所思》)。建安元年,孔融结识了比自己小二十岁的祢衡。祢衡也是一位嵚崎磊落之士,他恃才刚傲,疾恶如仇,唯独与同他性格相投的孔融、杨修友善,而孔融也非常赏识祢衡的德才,上书给曹操称道他“淑质贞亮,英才卓荦。……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荐祢衡表》)。但就是这样一位年轻的很有才华的建安作家,终于因为性格狂傲,不容于当世,而过早地招致了杀身之祸。祢衡的死,无疑是预示了孔融命运的结局。
跌荡放言 刚直见杀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社会思潮渐趋解放,儒家思想已经不能完全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了。孔融虽然身为圣裔,自幼习儒,但由于时代风气的影响,再加上他耿介豪纵的性格,其言论行为常有出格之处,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孔融时常不穿官服,不戴头巾,便装出行。在孔融心中,所谓孝道也是不足守的,他甚至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这种离经叛道的言论,谁能想到竟然出自他这位孔圣人的子孙之口呢?我们再联系到当时汉代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什么王祥卧冰、郭巨埋儿等无稽之谈不断见诸正史,那么,我们不得不佩服孔融的胆识了。
孔融是当时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刚直耿介,一生傲岸。早年刚刚踏入仕途,他就初露锋芒,纠举贪官,“陈对罪恶,言无阿挠。”董卓操纵朝廷废立时,他又每每忤卓之旨,结果由虎贲中郎将左迁为议郎。后来在许昌,孔融又常常发议论或写文章攻击嘲讽曹操的一些措施。太尉杨彪因与袁术有姻亲,曹操迁怒于彪,打算杀他。孔融知道后,顾不得穿朝服就急忙去见曹操,劝说他不要横杀无辜,以免失去天下人心。并且声称:“你如果杀了杨彪,我孔融明天就撩起衣服回家,再也不做官了。”(《三国志·崔琰传》注引《续汉书》)由于孔融的据理争辩,杨彪才得免一死。建安九年,曹操攻下邺城,其子曹丕纳袁绍儿媳甄氏为妻,孔融知道后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以姐己赐周公。”曹操不明白这是对他们父子的讥刺,还问此事出何经典,孔融回答道:“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当时连年用兵,又加上灾荒,军粮十分短缺,曹操为此下令禁酒,孔融又一连作书加以反对。对于孔融的一再与自己作梗,曹操是早怀嫉恨的,只因当时北方形势还不稳定,而孔融的名声又太大,不便对他怎样。到了建安十三年,北方局面已定,曹操在着手实施他的统一大业的前夕,为了排除内部干扰,开始对孔融下手了。他授意丞相军谋祭酒路粹诬告孔融“欲规(谋划)不轨”,又曾与祢衡“跌荡放言”。罪状就是孔融以前发表的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那段言论。这样,在建安十三年八月,孔融被弃市,妻子儿女同时遇害。
孔融的死固然很大原因是他自己造成的,但与曹操的妒贤害能也不无关系。今天为曹操翻案的人无不称道他的爱贤、求贤、用贤,然而同时也忽略了曹操有时不免心胸狭窄,妒忌贤才、扼杀贤才的另一面。曹操的诛戮孔融、杨修、崔琰、华佗,以及借刀杀祢衡,不都是最明显的例证吗?
“体气高妙”“杂以嘲戏”的文章
孔融不仅是个名士,也是个文学家,被曹丕列为“建安七子”之一(见《典论·论文》)。他死后,曹丕曾为他募集遗文共二十五篇。但这为数有限的遗文,后世又有所散佚,大多只是片断流传,其中诗歌仅存八首。就其传世的作品来看,他的散文胜于诗歌。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在对他作出较高评价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孔融散文的特色是以文笔的犀利诙谐见长的,前面提到过的孔融嘲讽曹操父子的书信可以略见一斑。他的两篇《难曹公表制禁酒书》也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前篇历数古代哲王圣贤、文臣武将因酒成事,建立功业,得出“由是观之,酒何负于政哉”的结论。第二篇更是极尽讽刺揶揄之能事,曹操说酒可以亡国,非禁不可,孔融反唇相讥道:也有因妇人失天下的,何以不禁婚姻?临了干脆一针见血地揭出曹操的老底:“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孔融在文中强词夺理,反对禁酒是毫无道理的,只能借以显示他跌宕的性格和犀利的笔锋,这或许就是曹丕批评他“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的原因吧。
孔融的散文除了以上特色之外,也不乏深沉委婉的风致,如前文提到的那篇有名的《论盛孝章书》。总起来看,他的散文讲究辞藻的华美和字句的对称,具有浓重的骈俪气息,这是孔融有别于同时其他作家的地方。同时人们指出他的文章“体气高妙”,“奋笔直书,以气运词”(刘师培《中古文学史讲义》),这又体现了建安时期文学创作的共同风尚。
与散文相比较,孔融的诗歌显得逊色。其《杂诗》第二首抒写幼子夭折的悲痛,哀婉动人,不失为当时抒情诗中较好的作品。
孔融诗歌中较有认识价值的是他的《临终诗》,诗中悲愤地揭露了“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的社会现实,因为他被杀的罪名多半出于郗虑、路粹等人的深文周纳。在封建社会里,一切正直刚傲、不阿权贵的人士大约总免不了蒙冤遭害的不幸命运。“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这声调固然是悲观绝望的,但它毕竟是孔融对黑暗现实发出的最后控诉。
孔融,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当世名儒,在儒学、文学上都有相当的成就,备受世人尊重、推崇,孔融让梨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后被曹操所杀。今天,我们就来品味一下这个鸿儒的为人处事及被杀的原因。
孔融的聪明机智我们有目共睹:在十岁那年,孔融跟着父亲到洛阳去会见一个很有名的士人大官李元礼。他很有学问,很多读书人都想拜会他。但是,来者太多,应接不暇,李元礼因此决定只接见亲朋戚友。孔融来到李府门前,告诉守门人说:他和父亲是李府主人的亲戚。守门人就带他们去见主人。李元礼当然想要知道和他们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大方地解释说:我的祖先孔子曾经向你的祖先老子(老子原名李耳)请教过礼节。你的祖先是我的祖先的老师,因此,我们应该是世交了。李元礼和他的宾客听了孔融的推理,对他的聪明机智都赞不绝口。不过,一个宾客陈韪却讥讽地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刻反驳说:“那我想你小时候一定是很了不起的了。”陈韪被他一驳,羞得满脸通红,半天也说不出话来。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孔融的聪明机智,但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孔融比较会讽刺挖苦别人,这是他的性格。
一般来说,聪明人都有自视过高、瞧不起他人的弱点,尤其是听不进相反的意见。如果不能战胜这个弱点,聪明就可能成为一把自伤的利剑。同时,一个聪明人,注定是要挑剔他生活的这个世界的,这也就是性格决定命运的最佳佐证。孔融就是一个这么聪明而且从不掩饰他聪明的人。
孔融依仗自己的聪明,在说话上是持才傲物,口无遮拦,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从不顾及对方的感受,即使对方是权倾天下的曹操。曹操打败袁绍后,把袁绍的儿媳甄氏(即洛神赋的主角)赏给了曹丕。孔融就给曹操写了封亲笔信,说“从前,武王伐纣,将纣王爱妾妲己赐给弟弟周公。此次,曹公效仿武王,将甄氏赐给世子,颇有胸襟,可喜可贺!”曹操还以为说的是好话,就很高兴,回到许昌就追问孔融典出何处?孔融却慢悠悠地回答:“啊,是我想出来的。我分析武王英明仁厚必不忍心杀死美人,把妲己赐给兄弟,正可满足怜香惜玉之心和顾念同胞亲情之意,岂不是两全其美吗?”曹操这才明白孔融在嘲笑他们父子,心中暗暗怀恨。
孔融有着读书人普遍存在的毛病,就是眼高手低,自以为才华盖世,想干些大事,但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干。所用的都是轻浮士人,只会饮酒做诗,高谈阔论,但干不了也不想干实际的事:“融在北海,自以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时豪杰皆不能及。亦自许大志,且欲举军曜甲,与群贤要功,自于海岱结殖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事方伯,赴期会而已。然其所任用,好奇取异,皆轻剽之才。至于稽古之士,谬为恭敬,礼之虽备,不与论国事也。”“论事考实,难可悉行”。所以他虽然有很高的抱负,还看不起同僚的迎来送往的碌碌无为,可是他的干法更脱离实际,虽然在文化上有一些成果,但在经济上、军事上就不行,以至后来无处安身。在政治上更混乱了,看不出复杂问题的关键,也治不了狡猾的下级官吏。做事又很没条理,有时放松管理,有时“一朝杀五部督邮”,“奸民污吏,猾乱朝市,亦不能治。”这为怀恨他的人提供了击败他的口实。
孔融推荐的人也如他一样狂放傲慢、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如他推荐的祢衡,此人读书很多,狂傲无比。孔融向曹操推荐祢衡,说他德才兼备:“淑质贞亮,英才卓跞。目所一见,辄诵之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性与道合,思若有神;…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嫉恶若仇;任座抗行,史鱼厉节,殆无以过也。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飞辩骋词,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可是,祢衡初见曹操便轻狂无礼,把荀彧、荀攸、郭嘉、张辽、徐晃等文武百官大加贬低之词,甚至称作奴才,这也有当时的文人士族对曹操专权的不满的发泄。曹操能不恼火吗?曹操忍住怒火,让祢衡作帐下鼓吏。祢衡却裸体击鼓骂曹,曹操对祢衡十分痛恨,终于借刘表之手,刘表又借黄祖这个武夫之手杀害了祢衡。但曹操对孔融也很生气,怀疑孔融举荐祢衡的用心是侮辱自己。进一步加重了曹操“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决心。
孔融在为人处事上崇尚浮华、随意,喜欢过放荡不羁、桀骜不驯的生活,士族作风很是严重。三国时,因为连年征战,百姓流离失所,田地大都荒芜,人民生活没有保障。曹操为节约粮食,曾颁布一道禁酒令,因为酒是由粮食做的。但孔融极爱饮酒,就给曹操写了一封亲笔信,专讲饮酒益处,:“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尧不饮千钟,无以成其圣。且桀纣以色亡国,今令不禁婚姻也。”他的意思是说:“天上有颗‘酒旗’星,地下有个‘酒泉’郡,人有海量称‘酒德’,帝尧‘千锺’称圣人。而且夏桀和商纣王是因为女色亡的国,那你怎么不把婚姻也禁止算了。”曹操忌惮孔融的才子大名,强忍愤怒,没有立即杀他。御史大夫郗虑出来上奏朝廷:以法免去孔融的官。可他却满不在乎,“虽居家失势,而宾客日满其门,爱才乐酒,常叹曰:「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那边禁酒,他被处罚还天天聚众饮酒作乐。曹操能不对他出离愤怒吗?
孔融对汉室忠心耿耿,他针对曹操的“奉天子以从诸侯”的策略,上奏主张“尊崇天子,扩大君权,削弱诸侯权势”。这明白就是要曹操还政于汉献帝!曹操对孔融这个不识时务的政敌,再也忍无可忍。最终寻找很多莫须有的罪状,将其杀害。孔融被杀的罪状如下:“一、在北海郡时,看到天下大乱,召集队伍,想夺刘家天下,自己做皇帝。(这完全是莫须有的)。二、对孙权的使者毁谤“朝廷”。三、在朝里,不守礼节,常常不戴帽子走进宫廷。四、和祢衡互相标榜。五、不孝。”就这些理由竟然置孔融于死地了,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对于自己真正的死因,孔融在他的《临终诗》中表达的很清楚:“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一个恃才傲物、不任世事的文化人生活在乱世是可悲的。他死后,曹丕向全国悬赏孔融的文章,有上交者“辄赏以金帛”。在《典论》一文中,曹丕还把孔融列为“建安七子”之首。孔融若活在今天,会是个很好的时评家,每天褒贬时事,像我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所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但有野心的政治家可能都讨厌太透明的镜子,因为那里面反映的缺点最清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