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习俗的作文,要200~300字的!好的还加100~记住,200~3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5 13:01:38
关于民族习俗的作文,要200~300字的!好的还加100~记住,200~300字!
x[n#Kv׵N_]- {o$Eq%q'I%Q$Jyzs&Tu5Dňq_oUNOt%X>vy6t9nՈ_Nߪ0⎧m:Mݟ??}(=,F=lЕ/v ϟ=ɫ\*ÚzэJ4 ҷY4\bvH5e4-/-w_5هųn^< DF^eI쐪?+weqRPv"-{э!HQNڇuZ/N6U~ݐb7C?saōdL7jPݚ.97ʆi^j:S[ *S8I^9AW{xtzծuX||`\qS3Kg.xR* -zJ pժp ^^݄-ݝ }<)GT2 Uy!4x GS,ڎs,{US^6n's<>VcPz x2]߫Δd}.CɰBԨRЅE= N1|SY&1_Ā'`Oߥ\:nd/Sv@k[W/죘An'dy êuSLr3de%5T3$u_a9s?,6K*a/}؄'XY 80C- 0sUHUAO: W>ގ ؍޹j_DjSD{ku^b4 PpX0v4߇l9gamS;ˢdF/^+i6&Д T&`P"KgǠb莻xNµ'5U!Mgț\;j0bb aNfqGv'MAEEp$~cch !4찐)uz4mj< '*GUp&$x?AP e!9k~GK'o[[yz欫XϩS24ֹZE`/WðCtjaV weԸ5w_yΆ컻%`T'=UoUS%gqpfkKm``iv:9։6=ç宆Yvnsg5SnanR` HTa>u#"빾TNfN*zŎNxs͙G#:T\ֺԁH6wNBW ߡ $'UbzՍ#[XI<İ%mk:&0$/,^(zP+c 9B:Gt2!@Vuʖ߸6upzWpPݢxb4~aB1քS{1 r8ը{y]VҖ Hc Kӳ^444w[zYUXڶ6G/zqs׾9q=Ȁ[#S1!Ifa/-}\Hr pꄞ]P`}Tw0 _(T )eDKiat^ xk 9M\Y>tWg;Uk;=P'0Jo^ov 4N;G2;I7^$Lg|:N7A(A4‡46 2"_[TklL,LT< h^)3D0b&$Э V f=*6~*T84Jeg@ >rzOCBXS''Ym`}apNވ:lbcĻa40z쨅uWz ZbGx LT{6u}!w,q!* 9F<16E#-W4%~T\_{ >a`Ta{/H0*z6p\o 4֟U}k}pmH^eZ4^s)-t7tst@V`*-pR8P@g@:Q9F]X$ llOGY"{= sx}cxx\}:ZdED\1ak&F2@Ga8fڇ)>"W, Xg8?lj&qQN'T!ĩuv H{[j$K zHc:[晴CXo"ܘ**_Mi{K>P# C䩙[mީBW*2ʫ$L4{sC<(AV3t;d MY}|KeP(O0S o195o0iҗ{X/r3Nnw[:K ,jJN'}JP 8/YyI7"<ܧ]U|Ɨ9 498ǘ%͘UBB k2+UʍI~X}̫yfǿ)vXmKiwL SXLϯYl^ӇCu*6盷~e[tVל2;~%CbpHyVVh@DsYQi`eS TbjUaI[t[q7]3Tx3l#x9 Z[bhe!bj/z^W KBçw"b5ȍf kuDܑ{B<^7tT=]2Jb{MU̝ &ҞIe.$RkuƠҞZ@~FBjΰ<,c9-ucM nэf Zn炐cxxj+&A߄oh֜e,lns!^YNM͊%(cP>!8ڍE;}];T HVZWX t p ҈O@ X+ˁ׊wnv2:oOP)id_^f>?2U˝|qJp58cs)6XHg#Y$btYP|u>iFb?\3r"a1V7 }נXLHvuM/1.d~k W@l#[x sI2F?sҼfרd2KДA^lod b97T'.wPR-X46+8/Zิ(2 ޘ@?{ӟDuX3mjsK%ǯn+{aI9j%Rd"&SNdIKzV .(50┚^ &g_&ٻ^o)0M:!$q;^i 1̘Ң%I/ o1k샻[ur;MqUj1HԾb:}zSSxH$,k@TWYr_=Ń`GFQ?u3Mt4`lα9,ଭVmu8$+ b5^&w%PxnN*CeReQ;_]XK•p`^ܐ XN:r2-.dJǝ~UͻXYT'm "P辈BK"2IW=ΰIo1K5SX_ Pjj^8x@dZL'פ Z;#ΝZMp=%&cmG4[;蹞ĮD)w!Vd)[!.}Zy?> Q2ʶL[x&X w7+^j,H(e镚,9VDb呴fHV4$k{=&̹dw^]$=R Lvza|bw{/}Adn4 %Q|`P|F&Sdr1LE? Xk,t;gӯ̇ŪiØMO6Q"p&Ww2a $#1[xCiO8MqWlDSEMפ$4YF@Da/Բ/ )6$3,8Ex [Eb3WnRA&/z䋴bqKU6 f CKFLS觟|pI6Izn@!م\?(adD)~۾ZC$=Âo#!4eTj%j? `8V`c0 7_pxD[ b|wI { ؍?Y҈cX`N1W!_TCU|0eGR -13L#;1ύU{^ ><\Y}ªʶn^s0Ԩ6{ $yw? tػxl)_!u [a٥lf>Tk>ilPV_LĈ[TM2,]a3Yd?w?E32ذp-[ٚ?s6F q>e6t%,qV4l^U*1rO<1-|JRdMM𥉅O/!aZ !AcOv^P3gJR&X n*! ?y$P#}.tԄw/%͜Ye(ٳtt{FAHRǝGJ68݁wf"T3F 9Gߕ0@3Yq?%? C45lIB}l$^`? ΩaR:X;20 T9 ktϪT (+{.ԋ<֩ %4Dȗ_Tðððð ;;aM=?aog$ 6?ogw

关于民族习俗的作文,要200~300字的!好的还加100~记住,200~300字!
关于民族习俗的作文,要200~300字的!好的还加100~记住,200~300字!

关于民族习俗的作文,要200~300字的!好的还加100~记住,200~300字!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春节习俗——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高兴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房子装饰得花团锦簇,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人们的传统观念,总是喜欢在过年时,多讨些好彩头,希望一切顺利,这其中有许多旧习俗.如各地都有禁止使用扫帚之俗,以为新年使用扫帚将会把运气扫走,扫去财运,新的一年会难交好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为使此俗流行,还定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新年也不可骂孩子,说话必须特别留意.如果小孩子粗心大意砸碎了饭碗,大家也绝不骂他,反而说他“岁岁平安”,因“碎”“岁”谐音冲一冲不祥的气氛.新年里,大人最怕小孩子说溜了嘴,开年讲些不太吉利的话,除了横关照竖关照,有的地方还用块红布或草纸向孩子们口上揩抹,其意思是把嘴当作屁股,即使说出不吉利的话来,也等于放屁.还有的人把橘子、荔枝置于枕边,叫做“压岁果子”.橘子、荔枝谐音“吉利”,以求来年大吉大利.有的地区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偷财神爷像,而且偷到后要把它藏在裤裆里,以取“财神入库(裤)”这句成语的意思.在这些异想天开的趣俗之中,埋藏着历代多少劳苦百姓献媚命运之神的良苦用心.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习俗——贴窗花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一一一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春节习俗——贴福字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春节习俗——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古人把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
春节习俗——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盛放飞帖之用.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因为正月又叫元月,正月十五的晚上是一年里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宵”是“夜晚”的意思,所以,正月十五晚上的这个节日就叫元宵节.
元宵节,中国人有赏灯和吃元宵的习俗.俗话说“正月十五闹花灯”,因此,元宵节也叫灯节.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到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元宵节这天,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常.夜晚一到,人们就成群结队地去观赏花灯.五光十色的宫灯、壁灯、人物灯、花卉灯、走马灯、动物灯、玩具灯……汇成一片灯海.有的花灯上还写有谜语,引得观灯人争先恐后地去猜.
元宵节吃元宵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就有这种食品了.元宵是一种用糯米粉做成的小圆球,里面包着用糖和各种果仁做成的馅,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因为这种食品是在元宵节这天吃,后来人们就把它叫做元宵了.中国人希望诸事圆满,在一年开始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吃元宵,就是希望家人团圆、和睦、幸福、圆圆满满 .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这就是民族习俗的作文;选一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