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在短一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3:50:23
英语翻译在短一点
x}rkّݯ\AQRInq~vtt?< A   *3<_ZBn-8gs#ossoP6;L"O×'~?3IͽTt|tji3jzk/G7hmfg8K)k|ԇ_" l`J+ftd3/"wobx`,,]͞qIlfv0EWlVM?YFL?k7r0ULv-y#ofy , vgjǭƱ_mf)L0^{rM`=%ut|JӾLp npg6f2s-H^*oG8L_u=#n߿4#DWL *Kp%MzsUy߸_ չU)FpOYtjNˆ7m'}+<D[8&/0I(UkK9#N m 3f߄ e># >80%a/S1\W{&IZZ*y]<½ŋku:.ϱ Ee9уͤ7@Z7JXxeOn/>5˱{v"b7N Yc~kܺgl3Iɱ]d:~M%1 L  *-wǥǝ~/KJ,@N)MY748|ՏL3"/5K^%_x4-S="G#OLqgf Xrϫ,˪_.ʽ˛[ ~H8 n}`!{XvOp]]7hZL*  ӁU"E'`-48b8JqӾ<ttSBS*rr/Y|Dj&lGk8pc2=E Y|&NNE^~E&Xoy/$m̞srN{f$=Hm1S#qLğ@c7~+'i@P}mpX9<{ 'k7}dO`Z:p@ dϴGؙ;{{Of2,IAqX2K&m6Lf t}|I1fv!)uQBq}e`x]x$8?G򦘇5S9 ;p{c:4P;?b<(8?&Xl +_pJ:D& SMk63響[Fʣtu9Y=X~:Q?:d`W{[٫YT1;H?@+dԬbgN0%)hO9A|ҥ V n^uoǞ9S=zOfxZ#G$ w$"-W]^Uy#t?kKlu_Қ:NBSoLXpԧ&5ofO8ђ7"w2()(tkq iG~?m&PaTd6M /u_M}B> s.FŻ~;VJc.e'd.0i/zZסY`Fpd's}|%L>FXyȺQO-G}U/r+b25GMwu=0UM~, nwn2w&VhNkK﹍浮)y%S|ٌp2Hsɍ/L(~}s+s"B64Q|Nn?rxT$_\;E;,Cu"y!G鄓~s bRŚ/}YLL GRkµU'eEiԭpYy ͥKw8_~S'W*ds|s&YPM^g cIpR*I0{8T4,̯p k3ჩT1C?ۂpHyfo噭wqO~?B:i7IG -p :9q-V_rwFb?DI4T؝Eo7 (ˉ {o.1*h&3ҽ@h2Vu9D 2+⩣ACE\)0J?1)$L'(/2Jwd ~CK+hO&Z%?5A~3gT]6N[X̬q߷#tdf 's܍$fX|Wto{$ιB/J ӕũ6(u/O:&я"Fs{ĩ"HYPl8'ٰ6>CNWB-7htlWkjJ`ZH[5RR">Uhϵj;U4\CBީFX#3ɟj: '"to(ay }=U߹h8_?~C*RtgOz-? } 8Eޤj~F9mx)/K`QMi N7q!nCHB|ukI0%Mrx Mf- #Pgϼ~[HөLA*4H{F&KZrn_CNюaB9!=dB:Y_if+|p."!2?וה܄tVa꜌aƜ9!s $ncY/C<^`V Y'WyK~pKy IuP=ϩN;+O;3^~}g5ġZ9@Ä~uN_& NBZS_RLHu[)93B9U lGX4Wx(N3,oU :rh('h01.f}FC: `,F"XLKNKKn5J Ṋi av{K*Mލ< O+hkhֽA/|rsjP+3GqSB uI#.u`8—la|fe3܅,Xh06&4wEY9:/'y Qhe4T(dzA!Q-F5wz>1SN]zLl_')'GD90zf*@ :59da/=Ug:Y*Z}18gLAg}p/l8\$v#G=ifhR͠np70\inִ@,qJLfX7Bc\C,.5<H/ ׃|MRl"jLOʷ[6Lv%{=%`~/hyu7$ [^̊vyb(ezUX9|Ap&vSz P+58?Igaa!D Dۤ DzaR`\$ 1gza||O.~BKySqBAY:gͬ,\ u @ ,@3ht}lRYE.tuP$8fYXɱ[|QPXk+*(izdw$tDN55zK0ۧb릾"qNY:(`ܲfO t7' kb娘ԧMҋq]hCn}%_Cg R T0k<+$QLux)J3:ۍ1$W6Eh/U{p]AD pn$?}aI2 o V]taٻJ(WM]WGNH$wu;v2/MJvW ?ڳ83Ư8oCU"ڤ4 9偑 K6;~8|ܞ39Ls ihmx5{[!N-CZ)l?<7(yV2 PNPe~%\v⣉ /FU-t4e'hRBC,W(>צ?v(!}DŽ">r(!Q2d>+^ C;s/M g`2XPɷ63YFMD\v"8!Z'56Cq8 8s}~RN˵sq`UY&Ujp۹+&Z3Ӝf)0&w)Jy޷Cfܲ%͉E.tn˺E|>V6N?_Z2K`跚mRaVSy~115TWohtʇ$sQtfGVnfC;WyU`yL_ɐ(@3եzWC"[ D1š0{Yd a +`L[/Mr3aҠĺf[f[٢Y%Jj ?vQ#f:`&1B'[ftS(q?]`jҍG]+C磀A tDY_T"57M33e%&*a P%Q.hTFL= [lۨ2K1'Yx˨j3:PPɌ 7U4fJziY/ISXo\I< MԓUhx+ṳS ?~D1}SijA&1{t& 8`[ePB;ըM62~Tu2ORNGmZJ&[eI rYGQ ZmM H ic5﫩>p3́\ݓ y}9;|,h>abL S Aۡʈ&:H69T*+#H  }na+Ϟht⴦N“>6˺W`*2#dc}8'id7[8$'Uz5_^zշ(RSGŌ,R]EQ f׃u igg,nky:BA&WkH5f'g;Q8-ԣ2}Xz/b_X3,]JOAY> a1CЎm]Hџ}fػ1)-x]0(b]]uV_9Oe"G%ل6b];i2]da;!HWn*:ٷO)$ܻʻ2=??ߋ֗\5kּI/Al4>+*ƃaT+B1+kWP;@}}:΂,D+0 uUWW$[?I\s@/RA;k[A߳w33~.6f:M,woQ`)+b\G\5s$+!'݂*|n-QeȘI?)Kf.ZNFC8118gU " q f+fݑO-$1i"+B6~F">=1&HL>%O\Ў$1,u`IfXa3|r‘P]š'!3yFYZb <6P]ƧwR% eEL+afM](LTCLNY"dT#T +j_CZ;uXdTtuL Eqﱖ6xkD c1w~lbyänuSNz7I`  مfXl(v:V|a; 2&3 p`X 71mcLNP{CB<#!Re mW-))- kP')69H*)sq3);:1A-T14nw0F2"#Ê;_*gV"TuLО8 df?-@x°W[Mԁu ${5˃hw)-k/2n5.)ըxRT`W$G@IzȨA < #(,[Yovʪ"zK=hxY2|(ӠH ;> NG%[%!Ζ8xN0_͖B#H &uRyPK5L*6wH=!HI VK8-gKt Q's9N z#T,/KF0)%ÔtC{oh0fE.bQ>A$~L܊Kf}^ؤGC$%>aj˝rƈJ0=[W+BOB0 ah0o@%`0t Ռؚ߈-s|5C0YV>^v.ɱ0'\<'!]QCjك #3%앆Yg&Kt]tI(| #*;ïmL+SNзgk=g*;e-ʷx"#-K'a7θq=.wU#45t%GB KA8ə3G CvK(XPc:k00[fg o懒Rk%8\om%H9cդ"XW _ox N];Gasظ0:d&hW>}~]$)gA \) gPjV7ub<5XVj>0kS`ao,ќ\j+n;%f g!E{^`N֬dH9AAs&%Ϭ}݂vE ڒC- b:6I:M^I*디 LC((MEb5esi]@~p z2gk RszEGez6A2!8JwiVb@[f>5yxwX*+ui4? {`q=w>S0(7O(F4| Zߓ>g#V.[bQyGBc1t*Hx[׭uzwnVU u-(xMXJB?wo~wjEA˻ÿ`J?cRu. ez16˜Y FRً6z3:9Q9JNJgc888h4S4]|ӫR|+x1&z#LsjU,n]J?~ ! R_Y3AB ю{R}8͕OhF ?c.Rzf"GZ*$5 Z՚ջIkfn+O^iki-Uvm{(SNW&%ӎ>6ɹ֍ U:U6njb-6cOrٳZvY_lŭo@W@W^N*!6h+J*ԳΜ1! !njf`،b`R2.45\H.80{7{V[_JZȀ@Y&Q jN%\1Xa>k[;Xh$BKQe]J@DWYjX㍯@0y?j X 뙂I>l!>*֏4d%Cm}*jojNzICHhSM @Nj`x*'n!S v39 댑R_"R5ZfN p8ђ9QO 8ӓKթH9,E:WZmN'5.wU1UE_Vd)ՙ )+kؔy ;ͫϙK)`Sh 3iI'{Z⦧N?CeZOASbz|t3`ՙ0ޭ$mOn]?Z:!y[rH>2%Kn9=0ˣ6[ 㟩_$%LiJ{V>W*wh qzRIe x5?_ή^6卨 D8Dez rߺɎ3]oq+iɿwYݩu.ѯm\m%$c-!m[фt)l[Z =DRolPSn?ml_kp[3Mlv MԘgQ2J9#LeS a'(mb%5[ tPagp]!(fW9T>SoeM8t^ߠG`SY1yUzUaZɥwRNTbE6Y&ʋ4`grҕs M͌ סf͕Lƅ=R+d:Z. 4%IqaqCiG<~+3iPa!=≡;1@ʒ*Nl,h%GREn?:H:l6êMo+ 3uC[8"cFoDoT&FKv"H}6 LrSj˪fCsR)4DQ -dkB’"iWvc;Ix( FMucVVh?C`F3@#*`(#ʁiњ/nB!ER5jܦm?nR755_ l/;G9p(;#Q&q*I9'fhMՇ~m: bJF[I{i&1Fq)53kov8P0K7@£av{7&ؗz8泌RӞ!c"ν֕r#f7UՎJA˔U%IgR.| זQ,2cocqf:P,MkAUL Z1>X2/ w K]Yr~f$l!\Nk_aŮw?N拦5I`(w C\ǁuYKb5';c{28lAj,yQ2ֻT#){|KOn eVfhd]a%:Vƴ[[kw7)UiNU:i/ c$IbBoP yծi+ă@M 7H-o$%:LFXp}XϤM,Rj7S#d&\MA%D ჎8[aZҤnh\6%(?wOzbZbx,;,lYlXSpL)g "ZZlǶ[\w_enݔI%4qZtd`IPt2ZaR{eOfVꉪz0At'uZ`̕u gPt)'qJuj*+ Z\CZW+m!ل"mڦ}*Ȓv2SݞMc(k0Αڼ$7`#Ƽ=B" VD'CgG[ی'1^J>Sn*Uڭ5wʚ)d{6h?ۨ;:g@PA+q I+$^4\a~ ΕH iLM">6jfUH !'[Kkct80 ^0CT 3LH;=^iAUN}#ِ!ӚA5#':8:i}vJmy1";"/5lexK.]#ޖC5L}҉Iל㣏PYΩ=i%8ΨSKL Z| St@E7=:A^Qn;C*$!*dQ680xVue悢)>ҟ듹e$,wb]Ǭ G's,M c0DK|lJw߽> S^U+-j;Wh^U+akJ[{VXH K# )= /j=J^coYmw!Dq߽Ԅ </axpYWn#6J I6*&{xNݩvD9nFfk +9w$%~f Ʈpƴ˝l,NnށPAi$)Eqim,;z-w&8yҶL6aKl.1xT!RF4֙LVe)RY kpw637Qm04_?vz^Wt"EJT搘Ήh\*A~t@]]qI`2V3UhG_" -F=Iet;``i{Z6aoLޥ蟂j"H\K) %•|Y'k(::x8uXAt>kPHx1mCKI bnbG6 0䤳:04H|~SBV| yP2c?TXFj#(amZn?BYt &8\eN Gߐ&RQ- P@IRVᙰֺY3!HJgVty0~aw:MIkЦ)0'{іmv`\Ϸ:]wkf5M꣰ʤc]駘U pT٦ ܓ'_$TC%}iА%y X oD۰4}ZeyʬNy4\2F#9Dv4+_v'C(r^N*7(4/&GpܕhrG9aʫ˜e!{xӋ*Y]>}Ͼ=#BǼ09neb]њڎ%kfv /a*C,)}<EHDtЖ$鬪}LA^2:=*P@u>iHˊ.f7Lقw,@_})ƶajFxSؽIJ䑛%Ą9(Fi^`aaŢpdJ2^ B4}87+)HDD8=a8а_ۖ LMYڎ"vbAwq -#GTj0T+4$hJ5oز>LϷ*ޠAxEx _ if7k0ӷ=;J2IZڷX']I%u+!$51)[, )]pv{r[1W~*"C[Dr&1ɷ/ `L<,~$L6!=~= RљzP Vg?r~AjfE\4O.Ax@rdmi}q@V`ՖkV'b.8BK)J ރmcsuRGRV džG&Jgg`Őlҭ0HmNg-قBITA%B'V&v .W ΍LM6OPR&}Z.+Gb>[/|/M_ Sv\۹ņ>R!TOݕMBzcmѢCd]1 UCNYl+ OZšY E%:DG"NQ]';,o2'y')/J6=V:tۋC n RU)@?b9ޛ `cO\Q 0Ѽ>{-%|VvT]V9be7tL?kaX$5)ԛo?_'Iu"IcEh6|I{zhUXnP?Qf}hW%kHX7n1ݚڤ'`=$qMO֘˖ր DCypcga&M>xe/U[=>33Aw [~ܝ%쮬u`W[M-U~ N=?7ki0YU}?R=O컒v 6Ha?13v5 PvaZe(m) 9lAoGN.!{(SW$*{ K. --a| y#@VM?Yo]"YrfFQWNҳL'}C2ebDn}GUbŊdo Syu]=26:Ft5Cn(.yJ~,Ŷ':gm-ݮbįs{8o}3{k>q#ޯZ_ձ}$L@>u38G9e \%Pa:S;/ s;(*\o j2\cZM[B٤QY_2='k"hZAQ /~oιڛkcXcRsc 5OVt0bUfFieSۦL(.iSЭ(nA_z`Jh3kTtP&uf&ۋq!\= ֡bkXBO(RQwt3uq\Np ~UXFDx6-2QU,vޟKudwi=Bx"@\PuVvId3bbJYs)Ƣt}pFLJOE$dxfh<֡IuJs2j5YJz}s]QnFBLPJmV5 |LAt./mƬeo.+!ҽ]sk{ VY[3$3ѯ܏cjF_A?1TevZak]tZDA#+c9q2cKN>b^ۡ /Φ@/*[Qζ0 G{"" caM1pP\;h(mrpcl1-ܮteKv .3CSpw { /O](wigFW=$d n1;f~R2XH\4cZKE1آR)6,hBfXL _40~V3+yUVL/ '/s G?r1s0Bp/vqqyܾB=FƘፕ!l_޲r^&0Oe&RN7*wg+ bDcpWj73="4rWnMhtB e%ťYP_5=b

英语翻译在短一点
英语翻译
在短一点

英语翻译在短一点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狐假虎威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枣犹百兽之畏虎也.”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黔驴技穷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应应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
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原文:
《后汉书·班超传》: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译文: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

全部展开

原文:
《后汉书·班超传》: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译文: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收起

防微杜渐
--------------------------------------------------------------------------------
12/31/2003/13:59 华夏经纬网
解释: 在不良事物刚露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其发展。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全部展开

防微杜渐
--------------------------------------------------------------------------------
12/31/2003/13:59 华夏经纬网
解释: 在不良事物刚露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其发展。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东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任用窦家兄弟为文武大官,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
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上书皇帝,指出窦家权势对于国家的危害,建议迅速改变这种现象。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感觉和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窦宪的官,窦宪和他的兄弟们因此而自杀。
丁鸿在给和帝的上书中,说皇帝如果亲手整顿政治,应在事故开始萌芽时候就注意防止,这样才可以消除隐患,使得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三折其肱
--------------------------------------------------------------------------------
08/18/2003/09:23 华夏经纬网
晋国时,有范氏和中行氏两个集团的人,准备起兵攻打晋定公;当时有人指出战事成功和失败的关键,要看民众是否支持,假如不能取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便将失败无疑。范氏和中行氏起兵攻打晋定公是一种反叛行为,民众自将不会支持也们的。何况晋定公自己曾经伐君失败,落得流居异国的田地,可以说是经历过失败的过来人。正如一个经过三次折伤手臂的人,虽经医疗后获得痊愈,但他已尝透了折臂的滋味;在几次三番的折臂和治疗的经历中,他已了解到折臂的原因,和治疗的经过与方法,换句话说,他已是个中的老手了。所以“三折其肱”这句成语的含义,是颇为深刻的。
不论何人,只要他是经过多次挫折,从艰苦中奋斗而得到成功的,我们都可以说地是与困境奋斗过的“三折其肱”的人。世界上的伟大人物,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一定是经历了不少挫折,却仍不断地奋斗,结果才得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正可以借用伟人们的“三折其肱”来勉人自勉。
巧取豪夺
--------------------------------------------------------------------------------
08/14/2003/12:49 华夏经纬网
宋朝大书法家,大画家米芾的儿子米友仁(字元晖),家学渊源,也和他父亲一样,既写得一手好字,又长于作画;尤其非常喜爱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别人的船上,看见王羲之真笔字帖,欢喜的什么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昼交换,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着船舷竟就往水里跳,幸亏别人很快把他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样很大的本颁,便是学会模仿古人的画品。他在涟水的时候,曾经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图”描摹。后来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还给人,这人当时没有觉察出来。拿着走了。直至过了好多日才来讨还原本。
米友仁问他怎么看得出来,那人回答说:“真本中的眼睛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还我的这一幅却没有。”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画品,很少被人发觉他的模本是假的。他经常千方百计向人借古画描摹;而摹完以后,总是拿样本和真本一齐送给主人,请主人自己选择。由于他摹仿古画的技艺很精,把模本和真本模得一模一样,主人往往把模本当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获得了许多名贵的真本古画。
米友仁是一个有才能的艺术家,值得人们敬仰,又是一个古画的爱好者和欣赏者,让人们更加知道古画的妙处和价值;可是他用那种摹仿的假本巧妙地换取别人真本的行为,却是叫人鄙弃和不齿的。所以有人把他这种用巧妙方法骗取别人真本古画的行为,叫做“巧偷豪夺”后来的人又从此引伸成“巧取豪夺”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人以不正当的巧妙方法,攫取自己不应得的财物。“巧取”,骗取也;“豪夺”,抢占付。而用此种方法攫取财物,也往往利便又所得很多,故有“巧偷豪夺,故所得多多”见(“清波杂志”)之语,例如。以神物做幌子的神棍,常常巧立名目,假借做什么佛事,骗取无知的人的财物。攫取私有,这便是“巧取豪夺”了。
四面楚歌
--------------------------------------------------------------------------------
08/18/2003/08:33 华夏经纬网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洛阳纸贵
--------------------------------------------------------------------------------
08/14/2003/13:32 华夏经纬网
“洛阳纸贵”这个成语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它由来于哪里呢?原来,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
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当时一位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太自不量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界品评时,那些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一篇《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
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察句子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他越读越爱,到后来竟不忍释手了。他称赞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话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谧先生很有名气,而且为人正直,让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他还请来著作郎张载为《三都赋》中人魏都赋做注,请朱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刘逵在说明中说道:“世人常常重视古代人东西,而轻视新事物、新成就,这就是《三都赋》开始不传于世人原因啊!”
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人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甚至以前讥笑左思人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一番,他点头称是,连声说;“写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决不会超过左思,便停笔不写了。
我们可以看到,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将它贬得一钱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时。这其中当然有鉴别力高低人区别,可是更重要人是反映了人们是否重视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识英才的问题。
内助之贤
--------------------------------------------------------------------------------
08/14/2003/12:28 华夏经纬网
晏婴是战国时齐景公的宰相,躯体不甚高大,据云长不满六尺(相当现在四尺三寸)但他很有才干,名闻诸侯,有一天晏婴出门,坐看车子,由他的御者(马车夫)驾车。那位御者的妻子很贤淑,当御者驾看车子,经过自己家的门口时,他的妻子在门缝里偷看,看见她丈夫挥看马鞭,现出洋洋得意的样子。
当天晚上她丈夫回家时,她就责他道:“晏婴身长不满六尺,当了齐国的宰相,而且名闻天下,各国诸侯都知道他,敬仰他。我看他的态度,还是很谦虚,一点也没有自满的意思;你身长八尺,外表比他雄伟得多,只做了他的驾车人,还洋洋得意,显得很睛傲的样子,所以你不会发达,只能做些低贱的职务,我实在替你觉得难为情啊!”
御者自从听了他妻子的话后,态度逐渐转变了,处处显得谦虚和蔼,晏婴看见御者突然谦和起来,觉得很奇怪,问他的原因;御者就把妻子所说的一番话老老实实地告诉晏婴。晏婴为他听到谏劝,能够马上改过,是一个值得提拔的人,于是推荐他当了大夫的官。
由这内助之贤的故事,后人把它引伸拙来,恭维人家有贤淑的妻子。今日一般人对妻子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都有了进展,增加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就称他有内助之贤。
口蜜腹剑
--------------------------------------------------------------------------------
07/16/2003/11:21 华夏经纬网
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空元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 比喻口头上说话好听,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怀着暗害人的阴谋。
故事: 李林甫,唐玄宗时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
此人若论才艺倒也不错,能书善画。但若论品德,那是坏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排斥打击。对唐玄宗,他有一套馅媚奉承的本领。他竭力迁就玄宗,并且采用种种手法,讨好玄宗宠信的嫔妃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貌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明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例如有一次,他装做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可惜皇上还不知道。李适之以为这是真话,连忙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把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几次想把这件事告诉您,只是不敢开口。”
玄宗被他这番话所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适之大不满意,逐渐将他疏远了。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特殊“本领”,他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
后来,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评价李林甫,指出他是个口蜜腹剑的人,这是很符合实际的。
宾至如归
--------------------------------------------------------------------------------
07/10/2003/14:27 华夏经纬网
解释: 客人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主人待客热情、周到,来客感到满意。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盗寇,而亦不患燥湿。
子产,即公孙侨,是春秋时郑国的大夫,曾当过多年国相,执掌郑国政权。
公元前542年,子产奉郑简公之命出访晋国,带去许多礼物。当时,正遇上鲁襄公逝世,晋平公借口为鲁国国丧致哀,没有迎接郑国使者。子产就命令随行的人员,把晋国宾馆的围墙拆掉,然后赶进车马,安放物品。
晋平公得知这一消息,吃了一惊,派大夫士文伯到宾馆责问子产。士文伯说:“我国是诸侯的盟主,来朝聘的诸侯官员很多为了防止盗贼,保障来宾安全,特意修建了这所宾馆,筑起厚厚的围墙。现在你们把围墙拆了,其他诸侯来宾的安全怎么办呢?我国国君想知道你们拆围墙的意图是什么。”
子产回答说:“我们郑国是小国,需要向大国进献贡品。这一次我们带了从本国搜罗来的财产前来朝会,偏偏遇上你们的国君没有空,既见不到,也不知道进见日期。我听说过去晋文公做盟主的时候,自已住的宫室是低小的,接待诸侯的宾馆却造得又高又大。宾客到达的时候,样样事情有人照应,能很快献上礼品。他和宾客休戚与共,你不懂的,他给予教导,你有困难,他给予帮助。宾客来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可是,现在晋国铜鞋山的宫室有好几里地面,而让诸侯宾客住的却是奴隶住的屋子。门口进不去车子,接见又没有确切的日期。我们不能翻墙进去,如果不拆掉围墙,让这些礼物日晒夜露,就是我们的罪过了。如果让我们交了礼物,我们愿意修好围墙再回去。”
士文伯把情况报告了晋平公,平公感到惭愧,马上接见子产,隆重宴请,绐了丰厚的回赠,并下令重新建造宾馆。
尸位素餐
--------------------------------------------------------------------------------
08/14/2003/11:04 华夏经纬网
尸音史,是古代祭礼中的一个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须要做任何动作的人。
“书经”有句道:“太康尸位””尸位就是源出于此,用来比喻一个有职位而没有工作做的人,正如祭礼中的尸,只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动作一样。
“素餐”也是出于诗经:“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后人于是用“素餐”来比喻无功食禄的人。把“尸位”和“素餐”两者连合成为一句成语,应该说是出于“汉书”,因为该书的“朱云传”裹:“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整句成语的意思,也是和上述的尸位和素餐相同。这样说,我们要研究成语的出处,对这句成语分合的出处,也应该详细知道。
一般机关、社团、商店的冗员,凭看人事或其他特殊的关系,只知道每月按期领取薪金,每日吃喝闲坐,而不做任何工作,这种人都可以说是“尸位素餐”。此外,一般工作能力很差的人,虽然已经尽了自己的能力服务,但事情总是做不好,毫无成积可言,这种人能够保持职位,不是靠自己的本领,而是藉着特殊关系,因此也可以说“尸位素餐”。又如某人向朋友说,自己本来没有甚么本领,幸蒙东主的照顾,得到解决生活,但自己“尸位素餐”,良心上也有点内疚。这样说,又成为很得体的谦话了。

收起

多多益善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否,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 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 而善将将, 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擒也.”
汉高祖刘邦曾经闲暇时随意与韩信谈论各位将军能力怎么样。皇上问:“我能率领多少兵马?”韩信说:“您皇上能率领不超过十万的兵马。”皇上问:“你...

全部展开

多多益善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否,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 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 而善将将, 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擒也.”
汉高祖刘邦曾经闲暇时随意与韩信谈论各位将军能力怎么样。皇上问:“我能率领多少兵马?”韩信说:“您皇上能率领不超过十万的兵马。”皇上问:“你能率领多少兵马?”韩信回答说:“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越多越好,但为什么被我所抓住?”韩信说:“陛下不会率领兵马,只善于统率将领,这就是我被你抓住的原因。”
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商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这个故事也称之为“将相和”。后人利用这个故事,对主动向认错、道歉,自情严厉责罚的人,就称其为“负荆情罪”。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完壁归赵
译文: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
换赵国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
赵惠文王就跟大臣们商量,要不要答应。要想答应,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和氏璧,拿不
到城;要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议论了半天,还不能决定该怎么办。
当时有人推荐蔺(音lìn)相如,说他是个挺有见识的人。
赵惠文王就把蔺相如召来,要他出个主意。
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答应不行。”
赵惠文王说:“要是把和氏璧送了去,秦国取了璧,不给城,怎么办呢?”
蔺相如说:“秦国拿出十五座城来换一块璧玉,这个价值是够高的了。要是赵国不答
应,错在赵国。大王把和氏璧送了去,要是秦国不交出城来,那么错在秦国。宁可答应,叫
秦国担这个错儿。”
赵惠文王说:“那么就请先生上秦国去一趟吧。可是万一秦国不守信用,怎么办呢?”
蔺相如说:“秦国交了城,我就把和氏壁留在秦国;要不然,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带回赵
国。”(原文是“完璧归赵”。)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咸阳。秦昭襄王得意地在别宫里接见他。葡相如把和氏壁献上去。
秦昭襄王接过璧,看了看,挺高兴。他把壁递给美人和左右侍臣,让大伙儿传着看。大
臣们都向秦昭襄王庆贺。
蔺相如站在朝堂上等了老半天,也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他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
来换璧。可是璧已落到别人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他急中生智,上前对秦昭襄王说:“这块璧虽说挺名贵,可是也有点小毛病,不容易瞧
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
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一拿到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宫殿上的一根大柱子,瞪着眼睛,怒气冲冲地
说:“大王派使者到赵国来,说是情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璧。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璧送
来。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璧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
袋和这块璧在这柱子上一同砸碎!”
说着,他真的拿着和氏璧,对着柱子做出要砸的样子。
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坏了璧,连忙向他赔不是,说:“先生别误会,我哪儿能说了不算
呢?”
他就命令大臣拿上地图来,并且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想,可别再上他的当,就说:“赵王送璧到秦国来之前,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堂
上举行了一个很隆重的仪式。大王如果诚意换璧,也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璧
的仪式,我才敢把璧奉上。”
秦昭襄王想,反正你也跑不了,就说:“好,就这么办吧。”
他吩咐人把蔺相如送到宾馆去歇息。
蔺相如回到宾馆,叫一个随从的人打扮成买卖人的模样,把璧贴身藏着,偷偷地从小道
跑回赵国去了。
过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们和别国在咸阳的使臣,在朝堂举行接受和氏璧的仪式,
叫蔺相如上朝。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礼。
秦昭襄王说:“我已经斋戒五天,现在你把璧拿出来吧。”
蔺相如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我怕受欺
骗,丢了壁,对不起赵王,所以把壁送回赵国去了。请大王治我的罪吧。”
秦昭襄王听到这里,大发雷霆。说:“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你?”
蔺相如镇静地说:“请大王别发怒,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
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决没有弱国欺压强国的道理。大王真要那块璧的话,请先把那
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然后打发使者跟我一起到赵国去取壁。
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后,决不敢不把璧交出来。”
秦昭襄王听蔺相如说得振振有辞,不好翻脸,只得说:“一块璧不过是一块璧,不应该
为这件事伤了两家的和气。”
结果,还是让蔺相如回赵国去了。
蔺相如回到赵国,赵惠文王认为他完成了使命,就提拔他为上大夫。秦昭襄王本来也不
存心想用十五座城去换和氏壁,不过想借这件事试探一下赵国的态度和力量。蔺相如完璧归
赵后,他也没再提交换的事。

收起

拔苗助长
有一个宋国人靠种庄稼为生,天天都必须到地里去劳动。太阳当空的时候,没个遮拦,宋国人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浑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湿,但他却不得不顶着烈日躬着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时候,也没有地方可躲避,宋国人只好冒着雨在田间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头来,和着汗一起往下淌。
就这样日复一日,每当劳动了一天,宋国人回到家以后,便累得一动也不想动,连话也懒得说一句。宋国人觉得真是辛苦...

全部展开

拔苗助长
有一个宋国人靠种庄稼为生,天天都必须到地里去劳动。太阳当空的时候,没个遮拦,宋国人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浑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湿,但他却不得不顶着烈日躬着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时候,也没有地方可躲避,宋国人只好冒着雨在田间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头来,和着汗一起往下淌。
就这样日复一日,每当劳动了一天,宋国人回到家以后,便累得一动也不想动,连话也懒得说一句。宋国人觉得真是辛苦极了。更令他心烦的是,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庄稼,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他自言自语地说:“庄稼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
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庄稼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什么?你……”宋国人的儿子大吃一惊,他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可是已经晚了,庄稼已经全都枯死了。
自然界万物的生长,都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人无力强行改变这些规律,只有遵循规律去办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国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
“拔苗助长”是人们常用的一句成语,它的出处就是这则寓言故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它们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认识它,利用它,不能违背它,改变它。违反了客观规律,光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办事情,尽管用心是好的,但结果必然碰壁,把事情办坏。我们都应该以宋国这个农民为戒。
[编辑本段]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收起

拔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