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人教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5:33:41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人教版)
x}Yr#IV( N朦.ӰނY$Fb" LL$Hb^_sduuC/:xtsla]/9ʫbJt[b4{G^6$7N͋7MwMKIU:{MdUz>sOAxSJNTtt>lJnlç4t7y^XcTR1vCN~{Jo1o*_Zs_z~|Ogc^]{ಮhU87ibY*YjRaL uRUS+ոVݒ.fy\L j'UQ4#>DPl3x}RŹ`g=[~>%vIöWn7!%XTҶh~aCLMF ^֭ΔƳ)Z]⪓KLsiLħ1U2-083Ojt%ymY4?b/>)bUyU.=co<7yyLB67"_9s@<2|T!-Wz=AbHȴ--oM> & ٳH: OI@eҋі 6!iXTnEze5^u6^4*َyW%hl|1;!RW~op g$,=|qkV 2ES]ѥP^O!_7ҫ M&kNaEǴT2.n"qP;Hk"e.IiOMO >Z,:Iqf[ 2Q;MM*Y,jek:`!wXEčighdgѤ9-{L+fHY E2:90= s}p=]$ڦWif/W*!M߅&]إW ?[g< X8U|z1͹zcRe1llqn?T-lHړY$7ԐL_ 4J(_q?u}Z[LDSlU$F D Z ?"w"q>,,viח2KDIHH4?%ɎH#d*ylZg uv7iOW״WQ$eF~b7||CrWkWR?$I^E̥phcFܜl#'#3_]\Z<~hѻ&Vui*C422MUj~{Mۋ) ؉9Md;6T7뵲S8I.Jވ&7t~ҫnNat#Qp,U21r6U>oc:Tf qчyG~<-U"+n V$~CU eVUGHx/OUJ5gm2>4ecBVY1dNՑNe<ZO $ΏuZJM X`Ǿ(OLKnM9g1gb%"MtFVPALVF> A; c"ZmBmy௟G᠑\9RMXuGFJ $ ~FJ& jbh1Ju{ Ո.UC&&R"ضpģZ>k1C8(]ps|sYk9'uMخ?#ay%QFSM*M"}=c}C#Jt5+DG34O>܍!(%+.0/M=] 8)2o9 3X:T!݋3eXXĐ]m+*2:SPc*`M׀5Bd LXTׅ{"[̆F$[?& ?P4#a{iXK: HEn.)2 3&P{j#e"߿VįgGh\ud#6u!S~çdnFBmDP0bU.t^82 wCEx/Vǟ k-FUÅ!1G01,Km6+"+_G[jo8aV!PX6@ψ#|KM߉XI5nزs%[0$T;>c'n1?qO;!f8\Cꒃ="kOobe3༫&{]7pԼJ*D.Vdb4$Pki%M,mؓ("/FEiki(V.k7bjYrVtp,zZD ex\USd0bl$\]XRuRfZ#% qxp$}.B[tjDigw\Y ͵FK[`wCw["\K:%uh11"Mk&m8Ul9 ldp/?T̡4jaf /+m-VPqrD#hTgHZ%ۏXȞ eoLT7[ : ClJ0 gK0D~vg3$c0!I鐨)1! !2"~90*T!U $f Q6E:w 4x5ʳ  j(f Hu@^L"f%[^Vh$o%R  ĺ1jbøUEB 63)b@xHesj҃kK4ENZl;#CJhQͱ+/n 2Kd>TLwSЀ~%NZ*ؽ O&.NR_`Mf)SNSHfo_.~f'$^㚤\buËr9];} 9a1 2`!sUZ[W9&-ř 8ɭUH2 ˜ &'r1?qn vd9"qZ80ix!霜 1N=Eyj~B.oo4_5h!t~L^jaLN`aV ӇP<s L#KK8+Y@e>n,& yD;r県 [MJĮwFRXx"*UPu+7nV9ϝ}u:8-i?v8>93 Jp'IEJOq5-llϙ[5w?>lMWh89yՃ*]ߑ2$'sl ]SUrFr T < k;h94&D+/M37 *>tʡ=M >5S'X,d<fXMiK5߿q'坯 % Muˋ&'#y'QI'R/]0AR Z'\da)Y O}3o4 }ġ_\b W BRB[GW+"$w Fcj/kP) 86;+V;ȳ7V:9/1]CY@g=G+f靖X3edV#w)fuq  jibN8gM) b*JD!hw9nU n1jYL~6w@5VƤ-1%dG C1o®XrJL@a?X81\K2 # c@FQkktֈ(2 qLg 0뇮ݟ{0NHk|ƠVƷ<:7!q,Qh =dZH 9lr_N^掤sU8G[$e4ebW;g%eToϴ+QF]7ua+]~ա-ܮ٩A<*dbP{D}X`n5byF:,P") p#qG&{! '?$Kanւ]}3]6=o}C~0]WvM[f1 jo0$n}ӴSF]ǔtxjpӡ!IbzFNB#JD:"EUs$5C_@}2á7sO'1r7{۩_W_$W ]+ob˓/FRcS#4{XTk']f~&}tUU3#GjÙ`% NCh#]D<$j1"zi7PNIp]H ,>Vq~A?kʙ=cD87P#A#ͪ^DjNK_F&N #m:^'?*7A%mԱ{f^Sv\yٴ]t!Ѓ[3}GyC{]11mh㞔;o|Dp=5it"䇦S⅜n#8FBM dC]Vx:dN_ߘZW G^ruRwR:/;#9u˓ l{~v¼ޅaQ&cc.ֽB(u0פsϮ cC=UhiMa{w0q:LwI.GFdh;TmڏSOHW4G4-篒?"]G!7 4Hzt6#B"⦼ $뙪ʝ -&ny%3N%v9Im3VSȌ^{D|X<S=6"lsx\ 8`C&<ɣ*ß^ eE岇> jTR=;Ϙ=e$9cПkP8 5=okea"P LZ/vvmdkf#ûP|Cm:q+sw5]yO20"1m. .zF,S{$| g&s592o =FyrQH*UL| nJҟrigV`gѵQG(51)hHB ||BbMl\M11x~ƕ/?Injod|Ӑz9hɞGWI&{~ԫ1(;vt-}6fkg.cSwnyuOJU̎,S!U juŖ~p~gNYD'se,+ٓLJyI bV][n]TйʕMJ=L;yaoB0ݩI8Py0zQ 5HTۃJ= XMBEyHglM<2)Z MeH5"$#otr޽;T@ժ׮}٧Ű'gfp\ev7|M?=@i۫|RU},|###΂qڍW97d"*GD4CaÔ.kh}Ȁȥ3IcكoG=Us*^.># *jTH ϓ=ZBH>"C$Dnia7 Gfj>j K:h"V.}]7$E^\1fCJSG Y+ E ASk;Y|&fH*D`6|Sׂ2FcqaI $ {/|,Q` 񿚶Y:&r (d>Jr;3 !== 7ʁ"3ȧH|n~opT0Cl-X>j+M{-X8a4XP[ޅ͊K6,anb>fgG>-uJź9(IC2O޶L> Q w%z#s;1J[]`F'i/0dD&]L QKs✾}3fn6m CrMKAhuem|lxde%6rheg+;35Lf壱>sҷ2>jyU8z+١n-Ii0q*TxY8Ε?]/FǖlW7E=_`-QWw4LT 'pd"3Σb-irxq:TnB,XʓӹCMW;a2w9pˆ_)cdF 6Sā|PV}׾~"sB?{&U- IN1ɚ0|xC\"CV%Mz^ޡ|/;YQ1BSSd9†׃Lݖ i"Cc[賣(䅋#b[ouqYο7!#k$ֱ6HEt ӵVJWoi_5 6ߔ=^X0PEΖD[<,"8}&8o#LjY r8Kܻ |/vM'>Td~祂 $".?#z I Vs"P9r/bk0ބ6iC]")y^vezflQh3SA'F4T7B0lEːZog?i} fXbF%?v բ~.9ur,«Ͻ6OӟOj8w吚9Mv9 [cauEU:8*|ZztM9fd(UoɁ7(f(V/~re@D#z(wXEnŵoBS"lߪn+N\3FAOuV qn 'K(f8>!yW>_֠%ȷ`$BJg=!:{;.^x )|pfy.E|?B,Fڧ8ɳef`0g%"'" ;u<^0녑cӘ2pgQ3YqInqt/ G{gA:20Mޗ֖sDf TfD!MN):83բ_Kq퓔>Bw8[5M3W'+Mcn9Q9-vq #CLe#ao{1:Wՙjr\i0  UOI4H0lڐ[nBBe/3KzʒA1y$;L fZ)IAHm4z90nmEU:'&[~~ Xe:TYu*A\,(@UJOCǮ;5}/8\<Jt iX oa:\d|ɌwurLتtȳ{kυKKgTf;Q!U,qX*L",}'?>DP2L(Fe:#*ُOQuIx 9lr*E{IB{\41="w͘ 0KWQ6i*Fi%tN#NM'.pݘ:I_ q8GΙ?X\,&A[y@7>_ui!̶6 h!~;ğzglo?dp(XXYl:4$S03e9)T9}nCW/;ə@I@Kvz܆H͑0X&P*uXFIZ y\q[ua)Cdc&E 1at) .(㊛tAv_qP/XǭZ($`sPI`E^ s|B/6,!Uo(x'<鬪piCph-O3r!&ͱnvJI<\,sq|A"| ׵8*_dY["[l s0EZ)=Pns k)ƭR_W@cAmQ.5>LRU)ZtLӞ6eN$6H W%=;7P{'Am*˜v:zJ 3{"a֌o`joa;v5(a\vJSv o CB\'T@d͇bVVz?"tzdJ=)>1 dpQNɋu-D@"TC4ī jGC>K:d~f()kqyj\ּ8u#0\bR5/t?UDxx˔Dq-lN8;sڕ ȁ^vF *raԈP }ԡCben9tV#xo[rx6c=l@n흯`6/l?\B]~s.F29`ݜ4ǡ ﵥ·%!y˱$5bP *lbIGRfD> r>[i)o;G9-kv#xRi>^>;ℸrkrnE)>߃:F}͉ F(ב~t(y 4-oqv9nM_FyQ.<ynB-H"cQoq#T>8 $JHv?X"](};?dI5WDA6HC$!`RU܏0QCIu*<삛<ؑrw⒎鐏c6cR.-c_X 7ǝH}[RΨonEkXsSFr㦢^̈́bu B>mu-o)d+aIhS=\a/pR*5(-",-EОKr\PNk5fv\B? v2C˅ei|ϖB?ْʗedJClo%֤5uz4ybV7v+yc/"Qq5f..Q=JyWFPM+[} [0BHK dTD3 n QE.p{3UvW$^P D~d#!erQ˫7/=S;*uXn=|w84= RGvhO#{(d]ETXW*` XT? D_i[6d/\786j(zG|4nG{l/nь] QՊ[GjO?G.\ĞK&Czס? \'S(iЭ5Qޙ>)54 a\[>nÙ픿39NN΃&ě 6"’"%|+? 0ץ"Ьʄ L|+g38T;:C[4)yzW~%c p]@O" r< Yѹ8E`xS=bCgtT)KU7ɬSEk+'ʲIL'v8\t}Cg)Q uhDM.QtV|BelC=ޅQ3 >wqS^rCyʣ fX\=|2 m\2HƅX&Goˡ6~72%/Y|ٔlLZZo$ag%vq2Z"5锌w.R-Dph0`6 E'4^1%1jp/,2և]ĜP[ޜbODܸs'R+J{rк#V;<.xqb(W.>Œa ># iqhY ߌP_~q ["s2ѿJy֋ŸH&f=a3ϱCPi)G8ɚ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人教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一、商鞅变法:(七上P35-36)
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例:材料“春秋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二、百家争鸣: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七上P43),他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七上P45),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七上P44),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3、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七上P45),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七上P46),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
例: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1)该材料是谁说的?答:是孔子
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答:是儒家
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答: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在文化上有何贡献?答: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例:材料:“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
(1)体现了谁的主张?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思想?
答:体现了老子的主张.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朴素辩证的思想.
(2)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答:我认为有用.如:在解放战争中,装备人数上超过解放军的国民党军队最终是被打败了.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七上P5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四、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七上P51-52-53)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P52)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P53)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3、全国推行郡县制;
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 6、开凿了灵渠.
例: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五、评价秦始皇:
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意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第二年,农民起义爆发.
功过相比,秦始皇功大于过.
六、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七上P62-63)
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P62)
2、经济: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P68)
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P63)
4、文化: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P63)
5、军事:多次反击匈奴,取得胜利;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P79、P82-83)
6、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七、西域都护的设置:(七上P77)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说明新疆地区在历史上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八、丝绸之路:(七上P78)
1、陆地: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引进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
2、海上:从广东的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3、作用:沟通中西交通,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4、历史价值: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中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于当今旅游事业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开展.
九、造纸术:(七上P81)
1、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的麻纸.
2、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十、张衡(东汉)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七上P82)
十一、司马迁与《史记》:(七上P88)
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既是一部历史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著作.
例: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1) 这是谁说的?写在什么书上?答:司马迁;《史记》.
2) 他生活在什么朝代?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西汉.这句话是:人当然都有一死,但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却死得比鸿毛还轻.
3)这部书内容如何?答: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4)这部书地位如何?答:《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鲁迅怎样评价这部书?答:“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十二、赤壁之战:(七上P95-96)
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下.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例:材料一:“曹操率大军南下,想消灭孙权、刘备统一天下,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打败曹军.”
材料二:引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这是描述的中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战役?答: 208年的赤壁之战.
2)你从他们的胜败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骄兵必败;团结就是力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要更详细的了解这次战役的情况,应从哪里去查询或查找资料?
十三、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七上P98)
(这是台湾与内地的最早记录.)
十四、北魏孝文帝改革: (七上P107)
1、背景:北方的统一和民族大融合.
2、政权:鲜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后孝文帝迁都洛阳.
3、改革的内容——汉化政策:
即: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通汉婚、用汉律、学汉风.
4、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十五、数学成就:(七上P110)祖冲之(南朝):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早近1000年.

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标志性事件归纳
1 、 1840年,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1842年与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主权遭破坏、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瓦解,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中国近代史开始。
2 、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次年,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设厂等,中国主权和封建经济进一步遭破坏,标志着中国半殖...

全部展开

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标志性事件归纳
1 、 1840年,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1842年与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主权遭破坏、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瓦解,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中国近代史开始。
2 、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次年,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设厂等,中国主权和封建经济进一步遭破坏,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 19世纪 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使中国近代化迈开第一步。
5 、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等上书,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6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7 、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宣传民主与科学,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
8 、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运动中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9 、 1921年 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通过了中共的第一个党纲,标志中共诞生,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0 、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标志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中国共产党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 1927年 8月 1日,中共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由于大城市敌人力量强大,毛泽东决定将革命方向转向农村,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1 、红军长征途中,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12 、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答应联共抗日,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3 、 1937年 7月 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国共两党将共同抗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山西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山东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 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1945年 8月 15日,日本天皇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这是中国 100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14 、中国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 1946年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把战场引向国统区,开辟大别山根据地,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1948年—— 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战役胜利,共消灭和改变国民党军队 150多万人,标志着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1949年 4月,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 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八年级历史(上)知识点归纳
一、侵略与抗挣
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左宗棠收复新疆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9世纪,清王朝逐渐衰败,而英国因工业革命迅速发展,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鸦片战争的原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巨大危害。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和中华民族的利益,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英美商人的鸦片110多万千克,在广州虎门海滩销毁。
2、借口禁烟,英国于1840年6月挑起鸦片战争。(过程:广州挑衅→攻陷定海→直逼天津→占领香港岛→英舰开抵南京江面)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求和,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3、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联军于1856年挑起第二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了圆明园。
5、在近代,沙俄通过与中国签定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共夺取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6、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入侵新疆,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中国西北边疆出现了危机。清政府派左宗棠收复新疆。1881年,中俄签定《伊犁条约》收回伊犁。
7、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入侵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经过:1894年日本在丰岛附近袭击清军,战争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大连、旅顺失陷)→威海卫战役(1895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8、1895年,中日签定《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9、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通过投资设厂、开矿筑路、增设银行,加紧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矛盾激化,这样促成了反抗意识的强化,下层民众组织“义和团”进行“反洋教”斗争,帝国主义借口,于1900年6月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从大沽进犯→攻占天津(义和团抵抗)→攻占北京(第二次烧杀抢掠北京城)。结果清战败,于1901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近代化探索
洋务运动
百日维新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1、19世纪60至90年代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前期口号:自强→兴办一批军用工业 后期口号:求富→兴办一批民用工业。 认识:洋务运动采用西方科学技术,兴办筋近代工矿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为了救亡图存,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⑴开端:公车上书 1895年,北京,光绪帝在位,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导火线:《马关条约》的签订。意义:揭开了唯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⑵发展:创报刊、立学会、建团体、办学堂。⑶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标志:开始,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结束,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⑷性质: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是这个近代史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辛亥革命 ⑴ 兴起: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⑵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⑶ 高潮: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颁布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⑷ 评价:性质 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成功: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失败:没有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4、清王朝被推翻后,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因此,兴起了以检讨中国传统文化、引进新思想为主要目标的新文化运动。标志: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口号:民主、科学。 代表:陈独秀 、胡适、李大钊、鲁迅。 地位: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评价: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引导人们同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展开彻底的斗争,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红军长征 井冈山会师
1、1919年为制裁一战德、奥战败国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英、美、法等国召开了“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但会上中国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导火线) →五四运动(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转移到上海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主力:前期 学生; 后期 无产阶级 结果及表现: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意义: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一运动(性质)无产阶级在运动中登上历史舞台,表现出伟大的力量。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起到了领导作用。它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
2、1927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标志着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3、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进入国民革命时期。1924年,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北伐战争创造了条件。
4、北伐战争
主要对象 : 吴佩孚、 路线:分三路 江西
孙传芳、 福建
张作霖 湖南、湖北(主战场)
在北伐中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屡破强敌,为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北伐军不到半年,便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
5、随着形势的发展,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国民党分化为左右两派,右派公开破坏国共合作。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7月15日汪精卫制造了“七一五”政变,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国民革命失败。不久,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
6、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独立领导了革命。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7、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领导 攻打大城市长沙失败,转向农村,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毛井冈山会师→井冈山根据地很快进入全盛时期。
8、革命的发展和队伍的壮大令国民党恐慌,蒋介石调集重兵进行“围剿”,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反“围剿”。由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路线及主要事件: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冲破四道封锁线→向贵州进军→解放遵义 1935年1月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四渡赤水河→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早地→陕北会师 1935年10月→三大主力军会师 甘肃会宁)
四、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 台儿庄战役
南京大屠杀 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
1、1929年,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社会矛盾,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日战争开始)。面对日军的入侵,蒋介石采用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亡。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只要矛盾,中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决定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杨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并通电全国,要求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后,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重大战役:凇沪会战(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百团打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第一次最大规模战役。
3、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入南京城后,进行血腥的大屠杀,杀害我中国居民30多万人,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4、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局部反攻。1945年4月,中共在延安召开七大,中心任务是动员和领导人民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1945年8月,美军进逼日本本土,并投掷了两枚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日本驻中国东北的军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发动大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五、解放战争
重庆谈判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1、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阴谋发动内战;国民党以和平谈判作掩护,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争取和平,揭破蒋介石集团“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毛泽东在周恩来、等的陪同下赴重庆谈判,结果国共签定《双十协定》。但不久国民党撕毁协定,于1946年6月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 2、1947年,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又发动了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彭德怀指挥西北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取得了青化砭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3、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
4、 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先后开展辽沈、淮海、平津大战役。1949年4月21日又开展渡江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