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分类讲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30 05:24:36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分类讲评
xZKSɖ+L 0>´WLčagsmswe@B a~H bWVV ;yƾvGw8hUV9'OgwV!_3egkLT9J:{U[v~vRD"fٰʫ?>xpϝ==xwn};GWNu!FoIo;z'ミ$޾s~=p;wnE띻#L{2"23N4Dn[LآUڶu{zװJSr%jh:޵XGg'-j9|ժRI?h7nX ^(oӫ]5rF{Ϭʸ=CdUʻrcy"`gFԌj}JSn I(_oxSOkD* >wGQ>60buD$Ye1d1 :+q_$kUǠb"c5p4fU8 W >Evh*ihLxLt!bJ$&{a:`eo%-ŬnW& RO¬TQZwXL,mAkɬu :jΪ-l KZCȮ){tԗY<Ͱ٣ vO&otvjNs(*'4THg ϚMg --$ND2! v6֟`Gv-n8$/D E,V+2vsTȊtwLߡX C e5hAL7MP\GfhD&MfVZf3ֈҶ8@0;dO[*ru+Ntl eygʄFkC Rw1[bZږ`Ϛ#;+ԢL)5<'m0xph(*լ3Lv̴s+K;R7Aש9.jE~^JeR)G| #҄dڪhXSo(> v^;a7G6AQ&YC^tގɰRT01ӔZ 5HJ` SYH!cўHJ{"(BDm XSpȕ>\юD~f5pKFqNBN!!m,?w6]r%o=* $]Lk듦i ԡMHYظ}frhPQ@nuk[N8.EcF!TpܱQ Z9q2~kN[6Ox ׂ?tu{h3+Xo@G4A?#<yj>BĈ`yZQeEM4h Rܸ=W7t&Ue+MdDo~pT2hI깥ٹI^1RvZs$(_]_E'Smq~5vS#?W<VVjO+G dXEڼ7^LL!Iv*]zźvg3b XC2IIǯ6ۈUP1RJ'PsReuyyi/n TnP4)*bgΞʎa4l$O#jN_Z=ݑޮ.1CE^N8 v0/n%(CʾZ=9U$Z[KS伮'bo2™?ܘ}]!8&XS1s=b#ibExЦgJx%6=4X7( *wݫeq8Ґ_vi&8SkZTZ]_@2ǿt"8]Ort:t;MaMC}եG6}V~3v;ʳ *Sva%8hO(*5.foeÝ?gA-*7[ Tmi{_ԷM0Γbj9pWG #z+㱷O2> (:l0E)fpLwGL?C?6孖h 'ɢlc#_Kr7O۬he+phᔭ} F̉3:y5.6l~mQ NêI޴rMhV9x +4]D<φ9D>tυ:xgBp'i<&>灞H> a'^Oy'A \@lAP"0(,8zBM_ 4}8T`h#;}EPhEl`GpHmT8_ "IIK~;@)J  ¥3&SZ5!SAS_ 4ETU WV^TUTN~1xfbֹ+ +Y} *kE]jEN1`6 RWQ_pEri+灮/>xCH0|W";<.~ a3aXZ6(OAd:403mc\EZ8$KpP7˒$0?pY&L1 Z/" ^ gOjwA·k Kmq4l n薞P>]8 xXL3@\dJ Wx3;Rp.oEmtQ9|.l @lKޥ]}2!^Atp0/czF{{. &+|}AZnr7"ve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分类讲评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分类讲评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分类讲评
一元一次方程 视频学习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TarZf2REUI
练习题http://www.5ykj.com/shti/cuyi/91634.htm
(linear equation in one unknown)   通过化简,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最高次项的次数是一的等式,叫一元一次方程.通常形式是ax+b=0(a,b为常数,且a≠0).一元一次方程属于整式方程,即方程两边都是整式.一元指方程仅含有一个未知数,一次指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我们将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并且a≠0)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这里a是未知数的系数,b是常数,x的次数必须是1.即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1)它是等式;(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方程”一词来源于我国古算术书《九章算术》.在这本著作中,已经会列一元一次方程.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把未知数和常数通过代数运算所组成的方程称为代数方程.在19世纪以前,方程一直是代数的核心内容.
编辑本段详细内容
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编辑本段解法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为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方程的同解原理:   ⒈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⒉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做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重要方法:   ⒈认真审题(审题)    ⒉分析已知和未知量    ⒊找一个合适的等量关系    ⒋设一个恰当的未知数   ⒌列出合理的方程 (列式)    ⒍解出方程(解题)   ⒎检验    ⒏写出答案(作答)   ax=b   当a≠0,b=0时,   ax=0   x=0   当a≠0时,x=b/a.   当a=0,b=0时,方程有无数个解(注意:这种情况不属于一元一次方程,而属于恒等方程)   当a=0,b≠0时,方程无解   例:   (3x+1)/2-2=(3x-2)/10-(2x+3)/5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得,   ↓   5(3x+1)-10×2=(3x-2)-2(2x+3)   去括号得,   ↓   15x+5-20=3x-2-4x-6   移项得,   ↓   15x-3x+4x=-2-6-5+20   合并同类项得,   ↓   16x=7   系数化为1得,   ↓   x=7/16.   字母公式   a=b a+c=b+c a-c=b-c   a=b ac=bc   a=bc(c≠0)= a÷c=b÷c
求根公式
  由于一元一次方程是基本方程,故教科书上的解法只有上述的方法.   但对于标准形式下的一元一次方程 aX+b=0   可得出求根公式 X= -(b/a)
编辑本段学习实践
  在小学会学习较浅的一元一次方程,到了初中开始深入的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较难的应用题.一元一次方程牵涉到许多的实际问题,例如工程问题、种植面积问题、比赛比分问题、路程问题,相遇问题、逆流顺流问题、相向问题分段收费问题、盈亏、利润问题.   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equation).   1.4x=24   2.1700+150x=2450   3.0.52x-(1-0.52)x=80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编辑本段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   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   例1 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法1:(4+2)÷(3-1)=3. 答:某数为3. (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完成) 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数为3.   纵观例1的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的方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   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提供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二、师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例2 某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 15%后,还剩余42 500千克,这个仓库原来有多少面粉?   师生共同分析:   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   3.若设原来面粉有x千克,则运出面粉可表示为多少千克?利用上述相等关系,如何布列方程?   上述分析过程可列表如下:   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出了15%x千克,由题意,得x-15%x=42 500,所以 x=50 000.   答:原来有 50 000千克面粉.   此时,让学生讨论:本题的相等关系除了上述表达形式以外,是否还有其他表达形式?若有,是什么? (还有,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来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   教师应指出:   (1)这两种相等关系的表达形式与“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虽形式上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相等关系来列方程   (2)例2的解方程过程较为简捷,同学应注意模仿.   依据例2的分析与解答过程,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反馈.   最后,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1)仔细审题,透彻理解题意.即弄清已知量、未知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用字母(如x)表示题中的一个合理未知数   (2)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   (3)根据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即所列的方程应满足两边的量要相等;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的单位要相同;题中条件应充分利用,不能漏也不能将一个条件重复利用等;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检验后明确地、完整地写出答案.这里要求的检验应是,检验所求出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使应用题有意义.   (6)最好能用计算器再进行一次验算.

一元一次方程 视频学习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TarZf2REUI
练习题http://www.5ykj.com/shti/cuyi/91634.htm
(linear equation in one unknown)   通过化简,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

全部展开

一元一次方程 视频学习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TarZf2REUI
练习题http://www.5ykj.com/shti/cuyi/91634.htm
(linear equation in one unknown)   通过化简,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最高次项的次数是一的等式,叫一元一次方程。通常形式是ax+b=0(a,b为常数,且a≠0)。一元一次方程属于整式方程,即方程两边都是整式。一元指方程仅含有一个未知数,一次指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我们将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并且a≠0)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这里a是未知数的系数,b是常数,x的次数必须是1。即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1)它是等式;(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方程”一词来源于我国古算术书《九章算术》。在这本著作中,已经会列一元一次方程。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把未知数和常数通过代数运算所组成的方程称为代数方程。在19世纪以前,方程一直是代数的核心内容。
编辑本段详细内容
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编辑本段解法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为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方程的同解原理:   ⒈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⒉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做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重要方法:   ⒈认真审题(审题)    ⒉分析已知和未知量    ⒊找一个合适的等量关系    ⒋设一个恰当的未知数   ⒌列出合理的方程 (列式)    ⒍解出方程(解题)   ⒎检验    ⒏写出答案(作答)   ax=b   当a≠0,b=0时,   ax=0   x=0   当a≠0时,x=b/a。   当a=0,b=0时,方程有无数个解(注意:这种情况不属于一元一次方程,而属于恒等方程)   当a=0,b≠0时,方程无解   例:   (3x+1)/2-2=(3x-2)/10-(2x+3)/5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得,   ↓   5(3x+1)-10×2=(3x-2)-2(2x+3)   去括号得,   ↓   15x+5-20=3x-2-4x-6   移项得,   ↓   15x-3x+4x=-2-6-5+20   合并同类项得,   ↓   16x=7   系数化为1得,   ↓   x=7/16。   字母公式   a=b a+c=b+c a-c=b-c   a=b ac=bc   a=bc(c≠0)= a÷c=b÷c
求根公式
  由于一元一次方程是基本方程,故教科书上的解法只有上述的方法。   但对于标准形式下的一元一次方程 aX+b=0   可得出求根公式 X= -(b/a)
编辑本段学习实践
  在小学会学习较浅的一元一次方程,到了初中开始深入的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较难的应用题。一元一次方程牵涉到许多的实际问题,例如工程问题、种植面积问题、比赛比分问题、路程问题,相遇问题、逆流顺流问题、相向问题分段收费问题、盈亏、利润问题。   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equation)。   1.4x=24   2.1700+150x=2450   3.0.52x-(1-0.52)x=80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编辑本段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   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   例1 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法1:(4+2)÷(3-1)=3. 答:某数为3. (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完成) 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数为3.   纵观例1的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的方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   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提供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二、师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例2 某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 15%后,还剩余42 500千克,这个仓库原来有多少面粉?   师生共同分析:   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   3.若设原来面粉有x千克,则运出面粉可表示为多少千克?利用上述相等关系,如何布列方程?   上述分析过程可列表如下:   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出了15%x千克,由题意,得x-15%x=42 500,所以 x=50 000.   答:原来有 50 000千克面粉.   此时,让学生讨论:本题的相等关系除了上述表达形式以外,是否还有其他表达形式?若有,是什么? (还有,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来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   教师应指出:   (1)这两种相等关系的表达形式与“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虽形式上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相等关系来列方程   (2)例2的解方程过程较为简捷,同学应注意模仿.   依据例2的分析与解答过程,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反馈。   最后,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1)仔细审题,透彻理解题意.即弄清已知量、未知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用字母(如x)表示题中的一个合理未知数   (2)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   (3)根据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即所列的方程应满足两边的量要相等;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的单位要相同;题中条件应充分利用,不能漏也不能将一个条件重复利用等;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检验后明确地、完整地写出答案.这里要求的检验应是,检验所求出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使应用题有意义。   (6)最好能用计算器再进行一次验算。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