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有什么高尚品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0:13:52
鲁迅有什么高尚品质
鲁迅有什么高尚品质
鲁迅有什么高尚品质
从鲁迅先生的文字及他同时代名人的文字里,可以看到先生短短56个春秋的一生事迹.先生对礼的操守,事母至孝,对弟悌让,交友至诚,为人兼爱.而理,在鲁迅先生的杂文里,处处都是证明.先生与某些人的文字交恶,皆因“理绝不让于人”的缘故.曾记得一个外国著名哲学家说过,好象是“在真理面前,没有亲情”的话.鲁迅先生与之交恶的最典型例子,当属林语堂和胡适两位先生了.他们因《新青年》走到一起,与林语堂的为人和胡适的为事,都是因理的分歧,而发生了分道扬镳各自的人生之路.林语堂先生这个人的性格,我还真有些难以把握,用难得糊涂来概括,似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但大致的情况是差不多的.他对鲁迅与陈西滢的辩驳文章,不论是非曲直地以“都是偏见,世上没有真理”来和稀泥,固然有因两个人都是他的朋友的原因,但对真理的放弃,其人的人生态度,可见一斑了.他的这种人格特征,让鲁迅很有些看不起的.以后,如果没有文字的交往,鲁迅对林语堂先生,那是敬而远之的.相较于林语堂先生,鲁迅对胡适先生还是敬重多些的,概因胡适之虽然有“老好人”的名头,但他的立世之道,还是为事.胡适先生的一生轨迹,就败在立场不坚持上,这或者,是他性格中,还是有理想主义的浪漫因子的结果.胡适先生的见溥仪、入内阁,这与他当时做的社会事业和时代的大环境,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有些悖谬,而形成了一种讽刺意味.鲁迅就专门写文章调侃过胡适先生见末代皇帝的事儿,其意本是还当胡适是朋友的警醒用心,却被胡适先生疑之为讽刺和挖苦,错过了他们和解而再次携手的最后契机.鲁迅先生的理,是剖析事件,是追根溯源,是借鉴经验,以逻辑的推理,采公认的常识,对他笔下的任何问题的解判,都通达顺畅而清楚明白.先生并不是一个得理不饶人的无知之辈,更不是不礼让于人的妄人,这从他那《痛打落水狗》到论“费厄泼赖”的一系列名文的心声中,我们可以解读并感觉到.只要不怀成见,研究并了解鲁迅及其文字,并不困难的.鲁迅先生对于理和礼的认识和清醒,从他时时对自我的解剖可以窥见的.礼属道德范畴,理却是一个国家的法制概念,所以礼从属于理.也只有一个讲理的国度,礼才真实自然而不虚伪.鲁迅先生在这一方面,是清醒得最彻底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