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16:20: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x[[r"ɒ, kwz~l~fpmfPoPH%*! {U[BH3cV dd<<܏Gj3MqQ} u? uQ՜}ӛ5 }oƅ? ?ۯp0Zɭz:V= HgtިGzAMz.蹘tэ79N\pWl7lþNTζRmut>9ޤTsAy-{Cx/jXYf1ތ6>+]Lku|% 7ҩj93EKz%u#FdV'U[ lTT岪ե#/4bY 7^sivz!{[zs[͔Rg*`i?,|xÂ|Mt*wJnQ/`v/XB@m[7p|x[e7J;:=U?11Jfws{\Β"-PޒcޘU4Nٟyꮅ`VЇXy ؛do.eɋnU-5B 7:i6vlSԌw-bqtMFj6\y3 u 1zKJ-Hp3.L΁~n,'HYI;ɑtF/cY!ɻK)Cuԛ nqYѮHa?L VVocYR0љ"o|l jjP'b Fc0a'ނ У݂_ۏ^I[\+x <>ޡHnI/l? b1C"T^: .(MCKQ3 RI#q1/1Ny`\~Xq [Ml4YL6*;`^'Um 3wr[_ui͚8TtQ^q5@KQI(tcaK<3R#7'<:0|) KW~1moKkx]'*NH\[`ac9Doq}3K,CwF;}3 #9d\̫J5okH,/dDΡ<[ɎDn Oyj!mvTcSBqf|v|"[E0KV,u{'HT8KZ"stnt8ϥ$y;  D ̬+؝;j?.-P3KS6J78e2M)@5puGV0mZq4D`'D# RӬfshC>'ײȚ0C>S'S,P%9O|lDNXWi|-W/0⣅ѢɄ0\䩀n0ߋzI띙տT!Z+(9'Z,-f;SĒAczxf3@˷t-R OeʄODu-`p0Q}FR[9Xc0pO1HO-ðfq0)fN *yȋܒ 򔤱m%idxʤ:w xl]JGw(C>_]]> p7KpT!Oz2-06x1ֲ_)Nȝ,rғNg%LI'iMKa*NIAT˰[#N]C٬N2ó`6nxP^E $7JKDɘ~|fzVMNb|#oFp7e+.xԅkJ!@t7"6 %写n'2RKTgǜqxa,5riDYP 2` SLZjEExSΫ]Tlx:1TV9)DqPQ. Ѳ +0K"@ m0z}=L}5\'|<۷)!Rm_A NEX3\5#jљE:?!M('%rc"阜? fk8o0F@8w)z?]&<D4Nƹ w Fd~}1D).)%"GV_(J%L%<;0} /I7H$S,`"$F*XrdRǬj1F<'|Tdp38 g%J {OaG0!Y⌻}P̏5N,uFQY:$eU#ۈ bR3v`&F:_g Vqi`gbWfV̲;iX;Y֍Κب;/94J䡾-̨=*EJI}~V븦'"4q7rFv[ݜqAZV6r%Oe#]JzzA$9;՟Z[ݜ%iCjב^'ʲrT9O>yŻ1_rtF2ZE"n׏`yxkƅp e>~Ʊ5A{JvG So|`/||pc `Չ''-;O> J`ka\"d_>F5(aI13ƭ?!6ϥb9*".E!!k~eMTG Z1:^%9~{gɟ؁i'uη㊞T˥&_&&RK:ϩbMJ*8FI#YJAcjHv)^X^}v >y拝Jns8 '=CIb5،fDŽ/*LsMMFP]-, ͖kqV`9ڣڴ(/?3 Uż !ХB%_ژqCiX \NU+\Gu+% jŠ ϪFo\32!̴~-Vtҟt:EO|[t#Dƒ8rafUFB}2S۲SRG-JR7:BΒD,mIΊ|?  t@ AY5DmuU/v]٥&K4҃Ү™ہ4ɧI6beMf<ٛ>Ĝ78)JF{XsxOW}ןoG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开辟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境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但只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发展动力和发展规律,才使人类的社会和谐理想变成了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论证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未来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特征,指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社会系统内各种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规律,阐明了社会结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表述,指出了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顺应了人类历史潮流,是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构想与中国实际结合,逐步将其变成社会发展的现实目标和具体措施,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的6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既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发展与稳定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6个方面的要求既阐明了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系,又提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基本途径和原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促进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社会主义运动在苏东国家遭受的严重挫折,提供了深刻的教训.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经是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样板.但如此强大的国家却出人意料地迅速解体,苏联共产党也丧失了执政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苏联共产党在改革过程中没有处理好社会成员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没有把社会公正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到应有的重要位置.苏共的许多党员和广大工人、农民对其感到绝望,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失去了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全面现代化的社会.党的十二大明确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提出了包括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在内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党的十五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从而使现代化建设格局更加明晰而深入.进入新世纪,我们党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拓展为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这不是简单的增加,而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和谐社会的提出,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拓展深化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格局,进一步充实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和处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更完整、更科学的坐标系.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也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只有认真研究和掌握执政规律,不断完善执政方略,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有效地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本质要求.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强调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强调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贯穿于其中的重要思想,就是要努力实现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在此基础上,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概括形成“和谐社会”的概念,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并将其作为党需要加强的五大执政能力之一.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全体人民能够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目的和要求才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方略的新认识,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巩固党执政的基础、实现党执政的任务,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取得的成就世界有目共睹.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必须认真把握的新趋势新特点:由于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由于发展不平衡,城乡矛盾、区域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由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遇到新的挑战;由于劳动者就业结构和方式不断变化,人员流动性大大加强,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新问题,人与社会的矛盾更加突出,等等.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为我们认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加快,各国注重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从总体上看,这些因素给我国的改革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这是集中全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强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强调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强调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强调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了新的重要的进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凝聚起来,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物质力量,可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也只有把社会建设搞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有广泛的世界意义.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努力使当代人类1/5以上的人口进入和谐状态,这无疑具有世界意义.我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探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途径,将对当代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理想作出新贡献.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马克思曾设想了“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表述,都是指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马克思的科学论述逐步变成现实,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推进伟大事业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它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充满活力.
现在,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发展方面已由单纯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环保GDP,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这个国家则进入了矛盾凸显期,由于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加剧,处理得好,能够顺利发展,经济发展能够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重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社会形成合力,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