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的读后感40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07 14:12:55
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的读后感400字左右
xZr#GvAi<2 W,{&4=OW. H$؁Q#|NB&KC F*3o{۟m\W ttkG|ձ蝕 N{iY7ߨꝪ_&_ݷ,h.[ovC}]/`m/.~>uw|evU䴻vJx`>)齈UtomFW73:UV9 ;{y:KջJT!:r]?Qk]X׳ݎ<=[@=gNp0NU|p_6eXeGANZွ{=Wy׭_lC,\\[SGe zORb_ݻɂc%U&ؕ 0t -”n$T~2G6 ),%Jāmi]蘥K1|-g:g!hɮm`>{NoUf_E;{\[3VV:~ 8㴦V@q+wc/4C&^=ÊT٢u V=u ۍ b]|>>tOj0-~!wn$ #L'Dwtyʪ)řnV:u~\%2\=XePI,VQs)#4 G%nubVɨ$whO [\RS٤ܩJWp/KE?ڂUzrqÙ5tbMꒅOW; ORK9UkJY ؉ӎrau[fHԄqe}UEZ)EZج U4棴n֖+:}gVr Lm:0,cUUhKW01kv̅4B&l:.m:-^(R3w?c#! XN;hNۚ'˘N\Ұc&_=l)_G{1Li-wWXuFRT/Hmd M'T}TmKNP}n_PMgQᮮ׼S[̽9Ύl=;G0tDЎGnu`g=Ux:Pq"Ry[ZoW8`R?1 7䣑2c9"n\!e%db$V/BJt (#ȋGUYw*)I֪v8-#'c>gZ&(N\0]UϥJ"P&_`KDUJ]Jf³8F3]w"jjdDsZv;\U"`6h}j]^Pq'Bt.wޏ `DcaEZHf>+x 'QB4냊H-k ?o`!,mYKAQ@zsfjS&7XB'#D1KERj<&KZ?ͥžlKv漊d<4 e,vҢ^?rs50xSARDÆm D mKS'C6p #jO~{(:G>\Ȧ~Ou&zE$#Bd2^s8K~XU=b 20yDrP(fEW5oxVo;zs"]/dx< ZB+K{2x)tZU5*1 .Z~Z*p#ƯuY%[䞪 hꛅ I4 x|d4cY==љmu5Q QFIxu?0DC$ԍk  nY'w=x!:Hc3cPc  . u3mO_ۀ8C)ajݨ2虦]zȜJ27 \]ZXĕ TPbŰ5{¿L7:oN.[U;Н݀vS hKN]~\ͼ7?$e^4g@g-sOvYAs2Q UU uVB}5F\CD,d (::Cvj/nuo4zu)W -#7- gW3`D5@3̼3=lH"zf~6蕺viWأ0znu^*M4b`C 4hJ02e-ZKt! ׾1Q5ƅ!}!6,ruҹKx~cvc`_%1 ̃ͤdv˛rL?Wc^wrb291-&~0_59UqzX $#H^44ӗs&`j9%Pm)C{# 7R0#>,XBTVqR& I* &;+P^@ZYz//KOK|\aqw1b{;|T'AxluJݠ96aDY;S;knsvPZ'v3ZgwG0/ !M!Lq;?BV[<;Pf^ΊKٶY߫A׾.Uޏc4r7q+MO\{SaZ a'Аܥ=:Ah^GWw`wD4tZ5 cb ڃ^n2o#=HP$qWT\ Cx<Es򉆥fSPނ{W88Coo(Bnddj>LRg?qɢZdTC8o`qяJ!v/2ZD*Qvnx]cd(:2 -& ?iJ.N Ϗ^?5Sh4c GSL>Nwh~ xUAyj5D'h;To4+Ҫsy"֖:9Xn퍩XJ#~p-ˡ%& ,sq`氍 ۛwA!'@"@pb7:Gdun(?Y< n}A$E#^2wtWy0#LӾI*cL9&8p CtpKLe[DCxEzNwpAHv.Z=UH͑#x}rۦm>yF2<I3!BN:pUpu3 VݍYBfO} 1.:#D劯DwC(}|5%QЯGqЧ)Rֺk}郆x)JlY4_z =H~ Ҕٴ)uĩOtȳS_>ɞG{ux+HT=F/$RMx1ծ(L:UJ'URtIUޫiUׯ'VϦV=ѫC/EU4*%cՄËU [)̇t4&\*</¼2<{~;JD21"9e <ŠTaeK8**a #d8+CeM,'Y)ʟfg#4dh%B?R-f}Oǩگj)Keg_c-q㬭?o+^1slҞnyCq3׷LQ}<57_4 +  _C?OzeHR{v%S>H(#x}{{?t4kZ^M^=]*+_$12~BK)| XD_%G40'w}﫯F?,+h@=!JY6ܯdOd+aRB+{xes"Sj+JCd蘣H/35Oهvt[+E刦])B1BEӲʙA.=M0f^T|pd\ױĿ9o2G$,x'hrAYl&#^gEG幻ӄ=,- [ƒE`ixmJ ]]CVIϯ8ԴiwzGMnM|\}HگsQ+qRq:{I"O|@prekcaxL@ YྪNfZ|*٩ϖ e;IBotHߎ͙ݨ{E}#86tz5]]W -_ݸg32b28*ZJ A.n02Q{ C.A 挕$2HT޿{7Ou]Oՠjm^O$aS3QMLG2E`u3{h@}bdP1/_x.0JV{!ذ7;v8 < {{)Ii&C8.GS*^nyka$302y=GA)r{2Ɇd6k K!Uʉ/KmgK`dH=uQ&u?q V_(,!L. "݁O4#*2=T!x *~hlQ!tӯF,Hm4WvuP c)_9^

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的读后感400字左右
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的读后感400字左右

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的读后感400字左右
结着母亲爱与酸楚的心曲——《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的读后感
如果说现在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一意提倡要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话,那就来读读毕淑敏的这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吧.作者以对孩子谈话的口吻,真实地剖析了自己在“打孩子”时的痛苦心理,用冷静并且饱含激情的语言,叙说着一位母亲对孩子深挚而又明理的厚爱.文中字里行间时时处处流露出的这种真情,可以让所有的母亲觅为知音,也可以让所有孩子的心灵受到爱的震颤.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用提问的方式设置题目,全文都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方式新颖,充分激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文章之所以打动人心,首先归功于作者冷静有哲理但又饱含爱的激情的语言.虽然是表达自己对孩子深深的爱,但在语言上却体现出作者冷静的思考和深刻的哲理.“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不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这番话交待出打孩子的原因,冷静、深刻地剖析了“我”万般无奈,“被迫”使出“打”这一招的痛苦心理.“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道出了母亲打孩子的根本原因以及良苦用心,其中蕴含的焦虑、担忧、希冀和向往溢于言表,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份真正的母爱.“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这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这些语句用了比喻,用了灰色的幽默,写出了母亲打孩子时心里的凝重和辛酸,写出了作为母亲们的共同心声——打在儿身上,疼在娘心里.这些充满睿智和哲理的话,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一位母亲在爱的天平上面对真爱和溺爱的痛苦抉择,从而更好的表露出全文的主题——对孩子最深挚的爱.
当然,全文来看,最感人的还是那些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孩子无尽的爱的语句.“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在冷静的思考后娓娓道来,就如母亲打了孩子后,又抚着孩子的痛处悲声啜泣一样,使读者的心也随之震颤.如此,更使得文章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1、作者巧用对比手法,为文章精心设计了一个别致的开头.作者与朋友聊天时,津津乐道于文化大革命中没打过人,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正当作者为此炫耀时,孩子冷不防插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孩子的这句话,像平地一声惊雷,将“我”的那份“得意”一扫而尽,使文章顿起悬念,吸引读者看个究竟.
2、为了充分揭示出“我”打孩子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缘由,作者独具匠心,设计了两组比较:孩子小时候,尽管淘气,搞恶作剧,“我”不忍心打孩子;当孩子渐渐懂事后,“我”为了让孩子“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不得不打孩子.这一比较突出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希望孩子远离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别人打孩子,借助戒尺、鞋底、鸡毛掸子这些打人工具,而“我”却用手打,承受孩子相等的苦痛.这一比较突出了母爱的善良和圣洁.
3、文章大量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新颖的比喻,写出孩子的话在我心中的份量.“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一系列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正在成长中的孩子的特点:由幼嫩到淘气到顽皮.另外,还有前文所提到过的那些凝重的比喻.这一切,都使文章在表情达意上充满了强烈的渲染力,极好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总之,这篇散文无论是在感情的表达上还是在语言的运用上,都堪称榜样,是很值得一读的.

我没看

喜欢读毕淑敏的文章。
有人说,好文章如同好茶,能让人细细地品。
毕淑敏的文章就是如此。字里行间,总能体会到大家精细的雕琢。平实的文字中,总透出一种张力。
这是一篇刊登于即将改名之前的《读者文摘》(1993年第4期)上的短文。
不说母亲打孩子的主题。单就行文断句,就已经够我品味三番。
红卫兵打人。凡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们都会有很深刻的形象记忆。这几个...

全部展开

喜欢读毕淑敏的文章。
有人说,好文章如同好茶,能让人细细地品。
毕淑敏的文章就是如此。字里行间,总能体会到大家精细的雕琢。平实的文字中,总透出一种张力。
这是一篇刊登于即将改名之前的《读者文摘》(1993年第4期)上的短文。
不说母亲打孩子的主题。单就行文断句,就已经够我品味三番。
红卫兵打人。凡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们都会有很深刻的形象记忆。这几个字组成的词组,似乎已经能够成为一个“成语”。而当过红卫兵的没打过人的却不多见,用在此处,正好反衬出文章中“我”的善良。
还有那“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能让我这至今住在城中村里,至今还烧着蜂窝煤的人,引起强烈的共鸣。
文章用了第二人称。这是最不好掌握的写作方法,而被大师运用起来,易如反掌。
通篇充满了慈祥而严厉的母爱。“打人犯法”与“打是爱”,这对矛盾的统一,被作者反反复复地掰开了,揉碎了。让我从中体会到一位既坚持原则,又能掌握分寸的严母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摸了火,烧疼了手,孩子是自己能记住的。而社会上的有些事情,却不是像自然界的火苗——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那样是非分明。孩子所能接触到的学坏,往往都是最能吸引人的,甚至是使人上瘾的。“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明智的母亲举起了无奈的手。
反复读后,我更联想到:社会的责任。祖国如同母亲,当她的孩子犯了严重错误时,当母亲用尽了和谐的方法还不管用时,是否也可以举一下打人的手。
如果说现在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一意提倡要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话,那就来读读毕淑敏的这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吧。作者以对孩子谈话的口吻,真实地剖析了自己在“打孩子”时的痛苦心理,用冷静并且饱含激情的语言,叙说着一位母亲对孩子深挚而又明理的厚爱。文中字里行间时时处处流露出的这种真情,可以让所有的母亲觅为知音,也可以让所有孩子的心灵受到爱的震颤。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用提问的方式设置题目,全文都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方式新颖,充分激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文章之所以打动人心,首先归功于作者冷静有哲理但又饱含爱的激情的语言。虽然是表达自己对孩子深深的爱,但在语言上却体现出作者冷静的思考和深刻的哲理。“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不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这番话交待出打孩子的原因,冷静、深刻地剖析了“我”万般无奈,“被迫”使出“打”这一招的痛苦心理。“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道出了母亲打孩子的根本原因以及良苦用心,其中蕴含的焦虑、担忧、希冀和向往溢于言表,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份真正的母爱。“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这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这些语句用了比喻,用了灰色的幽默,写出了母亲打孩子时心里的凝重和辛酸,写出了作为母亲们的共同心声——打在儿身上,疼在娘心里。这些充满睿智和哲理的话,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一位母亲在爱的天平上面对真爱和溺爱的痛苦抉择,从而更好的表露出全文的主题——对孩子最深挚的爱。
当然,全文来看,最感人的还是那些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孩子无尽的爱的语句。“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在冷静的思考后娓娓道来,就如母亲打了孩子后,又抚着孩子的痛处悲声啜泣一样,使读者的心也随之震颤。如此,更使得文章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1、作者巧用对比手法,为文章精心设计了一个别致的开头。作者与朋友聊天时,津津乐道于文化大革命中没打过人,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正当作者为此炫耀时,孩子冷不防插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孩子的这句话,像平地一声惊雷,将“我”的那份“得意”一扫而尽,使文章顿起悬念,吸引读者看个究竟。
2、为了充分揭示出“我”打孩子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缘由,作者独具匠心,设计了两组比较:孩子小时候,尽管淘气,搞恶作剧,“我”不忍心打孩子;当孩子渐渐懂事后,“我”为了让孩子“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不得不打孩子。这一比较突出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希望孩子远离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别人打孩子,借助戒尺、鞋底、鸡毛掸子这些打人工具,而“我”却用手打,承受孩子相等的苦痛。这一比较突出了母爱的善良和圣洁。
3、文章大量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新颖的比喻,写出孩子的话在我心中的份量。“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一系列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正在成长中的孩子的特点:由幼嫩到淘气到顽皮。另外,还有前文所提到过的那些凝重的比喻。这一切,都使文章在表情达意上充满了强烈的渲染力,极好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总之,这篇散文无论是在感情的表达上还是在语言的运用上,都堪称榜样,是很值得一读的。

收起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

全部展开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毕淑敏)
yidingyaoyongzhenqingshiganxiecaiduiya

收起

随便在网上找找不就有了么````

啊!我也在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