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德经》全文及整体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1:48:12
求《道德经》全文及整体翻译
x[nkuI`甍Tx{z52YG8ZL֫:~>>E@1}ʒ7ոc3){Mq1?i; yTRn=sD͟ 4)Yd5*vɔKNq=)ӅiI^ߋ&FJyR6w[CEլZVץ y$x]5n4Fzzhc`e#r&s.,š4On6.E+mV+1j)J:ɘA3EMh-LQ($n_O M9;W:ڴI53Y<#E١d =s}<2pe yto^G?qg}yb_f5MTen.LOMx_2QRM;wDeTMD_xAh,s1Zd닅ۮs|F L"m풇aXXTiR(ݟX?^~ͅs/$Č72" :C%Lu=nywT qY D<ܷUU٪0ARQE0Ȋ&A@C[y˙Eʭ[m9L#VŅ 5{ݝMH^> ~?._nWB+A vZv3sG17| !掉 B` OpY>ZQ-03!;{ BvW >gv#0>n}.,1v=z-znr/ZGk)\? >w+81n`?3FޤE$  iQI%?" +(u C* &oOcɡ{ ܡ2~*jRI:Jf&t.|Y@ Zѭ!6;oܡ0ק<=Ph/db|]usze՟ь d^yD5 #uC (=\/ 2Xuq jox*ɉrRG>]3$J5`ł&= q-V_wp$4Ir'వY40<1}aWNXq *f}ӳYr$NPM,, LQ?6u3x%p].v`tJ1ի =hzoˬ|u$d.Meȍ9sv.SQ/ur Bq]sS"UpRVhcb#.ҦΙn{yL2m@C# X ,զ,Mwl1`4;c fR3.!y\V2y@ѩ-DI)0+-v{m2%F<",L BJc%l9}IW*D0ecP{!e ]*-DSjx"wDLRC8ln1o3a-Q2A y:X͐S/Wwf?:w,Lr5dgβ( |x1e3LyTaLyUA,TD+g/ MF3t`Dk$g4&R鸂:b,7 $࠰I4~4y+AFhwib,X2yɡA~yMM `ALuԐ7M'ַRxM4Ef !p$t[΢Dvs.9\#$3VP'Z$iTg:j^%Ũ69th]zj~/ &^eRV[mycC W̳8LHZ͗t/WPJƽH5ƽ dOEɦDc2GdW~]J0@m=&@ EvfB'97W'*< iKDW|ئw˶-.d"'֘|)Xy1 |,HE&7#Mi+H0U4㟖x3x&+`-}e`8K 38daFK0bM6u"bw@d[f/1, ǒ[wg8 ]K[%⃯77enN>/H`lOl"Q_cυŻ Lh3Vay i^K λDoN4[?J.VXs$^sUKw[ևtƁ tlp~/JN /$}~&흘3Xץ<4z*SOEGQI{fWSqn8˜~Yc~wr~(5j<`J<㥎5g24m(4ɘd+lc&^ ̊îA> M?ygӫІꙩSDjSmHN RYA8uc񠄦fAxAXe&tt\oh05mFځk/|@OcC"kLO0)1gQٍt`Yͱx:}%^7TJ>zwm0@X4g$`.WӺ7=˰U ib(sioYu6M@l־%EJMnV@ϤHK(8TT0,U !=z;g,lȮ wDKBC頁$3)Bӏqdv *D:M 葠ǪߊX@st?mm;Z2י뱛<;O^;ZH{J[ R+妐 zpr H]'5ڄYsg#t,R=g8c]t< )y%;{ɡDf06=UrkKy3T=TC:;mh[MMQ Z~kS 쮗jϛFe0' X^d<ោ+9TC/|kDɢXNǦ6#!KqwXNj2/Aan9$9y^ \r/2:Ým<1F FQ+?9XeOwjK-IZ-/S 6YQwDFc-xӡ7msDjHTJV"$/G欎w?W>+ֲ֛HVu!g}2SX$foUztB^D+njwd+Y4<&O QI. )|?eO8|%^ՙi+e% aM]`9b+06V+OV&Gk.[Ն'Jz^eIh۴;Z~ FoC[j[qE mN]崱Ti$PMJCfě1TRK=-E=V6N*bɝhRȝ/j$'_0eK=]݄>T,3AxP]M&Ѧ u'h[$ߖ$/T ){S֓=P ^[JmԻ oY `^G#7+s)7k]#E"Aml\COsWtO 褽SõcxUAtmB:jòCH{V?&vAw5zO!CZJyX˻3f/i(~,Eg "BEN[ it2_t, '6^bJz Cs3޹lR#؞IEO8N_6w_fliEH6t|$CBMH}BH>ۚzMwmXY 3Bfwvii V ԄK8ކ$uf J Ml #c\} a zl 57Ԇ3&AS>\޼wLЇ2V7_D$+^괙ihU  {kF.Dur.;O ek:Jpi|6?l8_INXסF&@d+vݦw֓ j[*&G0v3y&(}qSQaQꎒbeSGVӈsYAF|qKRD,kFS"5'rn|F_*[ށZ>p{- $ ~j#%txGP˻8886e! N}Ŗr$w SHD}H, 1^PfzߕSYww3& DJAsTmJ(ɤ"u* \xC]u p@ &DBK&$V&@+'p^32BypSo|;-)c "чtc4xWr3X_k@KطS9a"A'P T4!,g>}#Z奬.-ʆsn7JJqu gZ 0}<_~Jjڄ䒣{VQ<i)@*z<uc)ĤuP$k{HGgѠܠ mNhn㚵&ȅE8lO؈M5;_<[&&ny~?ceN 䶰yWɺ=\ kwp6dJU>FgEiltX}Roc}\}a1e4œa^\9.aj[/poy_ t3wӐ(7:r#>e?5Z$(gSo{8DZ/\-2uy/&?\McEY%+0=3gV

求《道德经》全文及整体翻译
求《道德经》全文及整体翻译

求《道德经》全文及整体翻译
帮你找到了!
ec88411a058ee8f215b41&user=baidu

《道德经》全文(翻译 )
前言:
道的含义:1、构成世界的本体。2、创造宇宙的原动力。3、促使万物运转的规律。4、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
总体上,道可以被认为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是自然界中最初的发动者,它具有无限的潜在力和创造力,天地间万物的蓬勃生机都是它发动和创造的,遵循着固有的规律。
无为的含义:通过无为产生有为。比如说“不尚贤”,就是建立一个良好...

全部展开

《道德经》全文(翻译 )
前言:
道的含义:1、构成世界的本体。2、创造宇宙的原动力。3、促使万物运转的规律。4、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
总体上,道可以被认为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是自然界中最初的发动者,它具有无限的潜在力和创造力,天地间万物的蓬勃生机都是它发动和创造的,遵循着固有的规律。
无为的含义:通过无为产生有为。比如说“不尚贤”,就是建立一个良好的制度让人才脱颖而出,而不是让政府劳师动众地挖掘人才,导致民众为贤人之名争的头破血流。经济发展也是这样,只要政府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就可以,让人民自己去创造,政府不要插手搞计划经济或国有企业。政府主要是搞个好制度,为百姓服务,宏观调控,做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教育、治安方面的事情。民间能做的事情尽量让民间去做。苏南模式比不过浙江模式就是这个道理。
现代的中国社会虽然已经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政权力量的触角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无孔不入了,但是无为而治就是自由的说法并没有过时,想解决腐败问题吗?那就不要进行言论管制,让公民拥有充分的舆论监督的权利;想解决矿难欠薪等问题吗?那就不要干涉各种维权活动,让劳工们享有自发组织工会和参加集体谈判的权利;想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吗?那就公平的私有化,国家不要再去费思劳神;想建设公民社会扩大民主吗?那就不要一天光想着怎么领导人民,而是还公民结社、自治的种种权利……只有从有为开始,损之又损,不断扩大无为而治的范围,公民的自由度才能逐渐扩大,政府才能靠公民的自为实现无为而无不为,才能靠公民的自治实现无治而无不治。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央政府在反腐败、欠薪、国有企业、失地、矿难等等问题上事倍功半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可以说,无为而治不仅是还公民们以自由,也是还政府以自由;不仅是还民间以自由,也是还官方以自由。司马迁说:“道家无为……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古代汉唐盛世已经证明,改革开放初期的成就已经证明,中国未来的命运也必将证明:“自由就是无为而治”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①,非常道②。名可名③,非常名。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导读】指出所要讨论的主旨为宇宙的起源,其目的是去寻找万物的“始”和“母”。为了达到目的,老子划定了不同的范畴:常道,非常道;常名,非常名;无名(=无),有名(=有);无欲,有欲;玄(玄1),又玄(玄2);妙,徼;等。老子认为,通过这些范畴的种种关系就能最终了解造成宇宙源起的最微小因素“众妙”。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导读】老子在本章介绍了比较的方法,指出比较要有参与比较的两个方面:本体和比较体。除此之外,老子指出了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一个方面:比较需要有一个比较的载体或者说比较的空间,这就是“人心”,也就是人的逻辑思维。人可以利用自身的逻辑思维与宇宙的逻辑产生同一性,从而从逻辑上再造宇宙,解决宇宙的起源问题,除此以外别无他法。这种方法应当被纳入科学的范畴。以为可以用科学实验的手段来找到宇宙的始点是不切实际的。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个方面,宇宙的诞生是早于人的出现而出现的现象,属于人不可能看到的现象,这就好比每一个人不管如何追溯也不可能亲眼看到自身的诞生过程,更不可能亲眼看到自身父母的诞生过程一样;第二个方面,人不管使用任何实验的手段,都不可能在整体上消灭或再生人本身赖以存在的宇宙。这些简单的理由表明,关于宇宙整体的起源的研究,注定不能属于实验科学的范畴。关于宇宙整体的起源的研究首先只能属于哲学、逻辑学和数学的范畴,其后才属于(理论)物理学的范畴。
第三章
[原文]
不尚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第四章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渊呵③!似万物之宗④。锉其兑⑤,解其纷⑥,和其光⑦,同其尘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⑾。
[译文]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②?虚而不屈③,动而俞出④。多闻数穷⑤,不若守于中⑥。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一视同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一视同仁,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导读】
圣人对待(宇宙学上的)事情的基本原则是按规律来加以处理,且这种规律也是“天地”的规律。规律与规律在本质上是平等的、相同的。老子以风箱来作了比喻:从表面现象来看,风箱在不停地被运作着,然而在整个运作过程中,风箱中间的“轴”却总是保持着自身位置上的相对稳定。老子以此比喻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有自身的“中”,而这个“中”都同样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如果找得到一确定事物的“中”,就是找到了其相对稳定的状态,也就是找到了该事物的本质的方面。这种去找到事物的“中”的办法就叫做“守中”,亦即所谓“中而用之”。
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①,是谓玄牝②。玄牝之门③,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④!其若存⑤!用之不堇⑥。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导读】
“谷神”指的是宇宙源起时的动的信息。这个动的信息产生之后在没有其对手的情形下就一直延续下去。这相当于关于运动的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1564-1642)实验的结论:一个没有阻力干扰的动点会一直延续下去【1】。但是,古中国人关于“道”之“动”的观念与伽利略实验所得的观念还是有所不同的,因为古中国人关于“道”之“动”的观念与其从所有现象中所总结出来的宇宙的逻辑定律箭头“一”发生着关系,以该定律作为其观念的基础;而伽利略实验所得的观念虽然后来成为所有一切科学活动的基础,然其本身却缺少理论基础。按照实际观察而得到的关于宇宙的逻辑定律箭头“一”的描述,一切都有一个始点也有一个终点。所以对于最初出现的“动”也就可以假设其有一个终点,如此“动”就转变为了一个在有界的轨迹上的运动,虽然“动”的趋势可以是无限的,其“动点”(老子在二十二章中将其称之为“信”)的运动范围却被转化成了“有限”。“道”正是凭借这样的观念逐渐建立起了一个完美的可以无限膨胀的(有界)宇宙模型。
“玄牝之门”等于第一章的“众妙之门”。老子表示所有的玄妙(微小)因素都通过“门”产生而后发展起来。“门”是古中国人在表述宇宙起源时用得最广泛的形象比喻。“牝”指的是女性生殖器,老子是在以母性的力量来形象地比喻宇宙生生不息的现象。老子在其整本书中都贯串着对徫大的母性“生”的力量的赞美和尊崇。
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②,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③,外其身而身存④,非以其无私邪⑤?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导读】
“长、久”为非常道的范畴,“自生”为常道的范畴;“后其身”、“外其身”、“私”为常道范畴,“身先”、“身存”、“无私”为非常道范畴。老子指出的是,人虽然处于常道范畴,但要以心法的逻辑思维使自身能进入非常道范畴的境界。非常道与常道的次序是按其各自发生的先后来确定其次序先后的。
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导读】
水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东西。老子借用水的无形无体的特征来比喻人的心法(逻辑思维)也应该达到无形无体的境界。人因为受到形体的影响,所以总是难于达到“无”的境界。老子认为心法就要如同水一样不受形体的拘束,如此才能使心法获得无所不能的效果。“争”是以“手”抓“物”的形象,而所谓“不争”,就是要抛弃万物的意思。抛弃万物是心法的基本要求。“不争”和“无忧”指的都是“非常道”才能看到的的境界,是与宇宙相对待的范畴。老子认为,只有通过心法抛弃了万物才算是做到了“不争”,如此才算是达到了“无(忧)”的境界,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找到“忧”。所谓“忧”,指的是宇宙中的种种因素。而第一个“忧”出现时,就可以被认为是宇宙的第一个因素,这个因素其实就是宇宙的始点。“上善”是“道德”的另外一种称谓,表示已具有了最高贵的品质“道德”。老子把“道”作为宇宙的第一个因素,把“德”作为宇宙的第二个因素。能找到这两个因素,就等于达到了“上善”的境界。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就会表现出:“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收起

网上很多,迅雷里也很多,翻译仅供参考,多少有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