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英法资产阶级革命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9:33:22
历史英法资产阶级革命表,
x}ko#Yz_io`cuǻ·a$ #Kw{wF,֠x)J &uDuER[M$? ?biB}O 0CN^rNۿ0ˋp,]xWWNuu;ompp_go\>G_}}_7_/ͯsW7_}/{653g}wϟLMϼx1WϞ?/>|œgN<˯g}ٗ_rg_OM}5O~/8.wvYpt@~réo6vwmS]4GgVbEY6L3lݓ7RV?;kVLJL_: arpaP7{<ޟN>tU^&N/7yx:;0pT3j|nP*tL%oM0-\#oojJ:"/^.td,~^zTl={2e8 Lޛ^"Ն7 Koga5V7?MCi1208F"1̓& G*!1FS^ȅ8CAH:sS{M ɥaĜΙ:^#oCt< xee&H$elZA ꣔Yw :Eocl)MM&YZI V/ˎGUrw ̭=0+9Sțz[R4+%Jp^G}H_.h=gષ3o?ML4)>hOQ{wTN_o6 I`L';!zo\4\q`e%8ʝණǘF_j>ޅixejoL-.<|m̰u$vL-K5'&_ ЖŵCzKe*谛_av;JVSG:AљghH;r+k  gR[LN!˦sbη*1&[FA33Pmhb -[C?̠+1Ξ, 7O,(A?[Td^y5kX`OtwH9J-^meޚ޾cn.La -O= m&SnPhkpސ<>]bvN<4ܰ7zSĒZLFw{)aXa?ba'4^|ByHK\$ 篝/pEoS[\<8_5氕^ ;$XkX5 Aa0Ο,'V {BZ(ٿz>3ݱ⦶T3!"i#B&*ϣ۠zg2gcA5*xLcs`~7 - RM2 l$ӍlqlY#>۫9ؾÑ  7GRYCah`JK2lS8O 0:zcz7wŽxNCҔ=cӼx]<&krEE%s|W 㟷MY,h#e iU,ɨz3ըxN$$yFT܏i-\Yw(f֠ÕJ ('G+5P6k aDL~S0zi9* uD7D*s G(-|X_,ߔ01;4ORNsA"N [ep,J:a- %Hl_qLe Bn$?PGoCG 3~*8xugŁ^gHr.N]YYvJ% 4"mJx;J"zMF)±r`/ާM Ճ#r7&dJDD^Gsj!b_!~}}H;ٔ,݅Y &3*58H,{L؃]$IE#7fZdؼ8Oq(_r|e^ e[ ځc.LћHneG'd0le$BȘ.Y-8?S;3Et b{I@N`qj.j>R2~¹(" |<;EFΰS.؈M jkREA|5Ge@w|tWݲVD֝Ppzjt9S;2Y 2[DZM-('DCgW1! ,Cq[Q*7$i=F91bu@ F77ކ2s0^nMJX<&_9AjGMo8ˁR$GGN%aEs윐"Qx8[ n% VKFNae%Y ^}I& Q]IR¬(4#Y&ëԀ»3z 6eOW@p'b'd.W2lЇHmkqΙ}ȫ _2 vers] L/F1W.*qkԜC('59d= ?@Ur+N7hS>,,#?U:yf KguwdntɈe;!CQJHv;qAOu.]%0An%XÅ1A ?p=};gzQh +6)_JNj"Ew>mz쭂t E:awrFT_^ )Z\C1h hmW'(LzCb3@Fkf21f1cDiXC^ϑA"pWA;a6+ D }A_ANPuIO$߼ P!&PcfPu'~t lO4+Ά^w{"] 7]+q_[ +,fV UP'y[}Z sX+LZ`ro_Vyj#c02Bʂᙡ/5h.NxrTastH??܏p^՘) \%Psx#GP\2N?SSmW/ĿkBG}E^V -|HaTSy71)Rm7Z;!N -AoƗl)k.ASAR <&b(?3)DZMxU}yPy2-y'Ԥ(y+cɺӳϞ2dl"=\o1U! IYELwEy -irV_*C~mΨ Lnuo]df58wT׼=PʤwY0"%Vf Pě ZUۧd @$EBGWB4c2y弿#cL/pn}r?rhM"/(+/Ju?W@cKEQ ̨!C {:}HQYr*+v?4o+~kU7-!mA-K҃3uvBނ+w}8Y oVwj˳e״ZG䎥IPjH\]r@{^j5+à[eOيupPlB4sjE"jct}* 0[I'&_pq٢ c_0^ q+H5@:͈(Q>ZTbXܾݏj,}`L;xPueBMj_H ɶCNl*|]%6r:+f35kUH۲3چX0x frH:k4943j*RfbcrISbaIB[e=6 = rЗ\ΣQƪ9\, #VkVVVbŌAř88ܮASvs UaM2ߙMc<8IʝOȎkv'̆@e 7IdiB{&4$R#4a% ل:A`+3vI/PrN)+K`_ ׭=F'roln>Ac(8MH%K뀠 Lq+2UE*|.$&7ޫe]4McSJIe:YQ0`$C--) >VI W;mCE)<КfKZh"{p&T(e2Q[2Ώ}mK=>EbRKa\K"|VGwnw?s)a[]#~ }/_6Ȑ^EeO-8Lˬs-,3$sjaă}PFzUf/ڛdE%kG@Hvn^ēЦAxikl2hݬϷ˫!3B& $zJ{dǽ[V$xe{s+hR]V7RS`;[|ezpޕZ5ZVe1{Ng,jW5 dv|t9ƝyB3=tBX& .)*myP uEFJYv((4t6/tg-Eyڭ֒@ȍl)`>vQCzؒ^ʅp:Jc]jӘ?ucVlηza]aL4S+ڶ@Mnzh7Mf 4V y S1ލaknQL3K8E& t::̏d,S)8?hfث{4ź9dBdIwuV֒l.әvN\PO+sB?a:/Jz<=P4foٍ&n.g&uzK-e{{M[QWO@*K.$EJjbtFy*TX}nneƢ/ #@$F, 2/ySIDٍ# !+S-t8)mK0;uTfͽ%4ki+x5@?fanXl^y>:6;.FwV^"w<3$|61":} F!֠#3Đ~\X̹ ScWp{ҥYWmSB|ʖt5.$6-z>m{ÉצР̐ d),)?"heFZ>+s~6GeC UQvܷ܏%-pAw\Hev-!Q !n i𚗬 S7T: 㫺ROdVY E,2F4JU4BNMXsU:"D/Bm0BWLmP:yuVeVeTSoCY[Xu6&y_u%'R4]qt-Ǩ،>#nrVgf]j9*+t&i*?%aa{=}T_y6T"-۲w6Xmo0cx5 ,VF{LFQ)}Erf繿jr ؃epۍ8*ڒ vYpC]!_tOy˫-^1[C5 sumTm &=Ʌ@;F#nMEed(YIە 9)o}VLže6H" 'Id+lﱛdbIQ"I[h>[m; lpl¯.JaҰ}aSq-~^{EB"=\bd:>Œc2@'om R9t]MZ#|eFG], 75i;yd7>F08C0WZ%eҞ4NhN\%M۔"%vvd a.tmJZׂۆ9q2Q4:~8`ב$>p,/{*/[Z鰷Bl%^$Mhnb ' Wǖd. Ba9D^J`Iv˶T%0v6`rnr:缳`7$"8+=B E**7/H[*Ev~$UqƢ͙RJV+SI61YD_fgWŋMMs)z)F~liָ/30ڥy:aO3KpW{y-ESVh3Foe G! 'SlŽNnGs'V)3 FafyOQi_z6)7Q 3˯v3wbcʾDaNHa>pnh\[Aä{n.ت6(~蕬|0yTLQ%mb+}Xq+LfI%Hʰ5=E#hv71ɧ A қϞOLF]#=n Hf襔`~j9Vt#G:,9;ZiVKp4<-bi}Gu5OTյm) rN=}2%lKszl^?}`$u m0hIX)25z# AmTB K5o?Ū0{(ciOxYd[0dӑ5y6Eurn8dcOnS}, A^Rݣg VƇFoX>/l>,VB¬_%48m[u1qvMq lseo/FEA,"jN6cr,tw4Ocj;7S=v.=! ʒdDղ cR2ww0*|jL\,gZ`OEx8'Rn(yq3TCVt~dζL/20Y_ ,um. RD_z;j7˗#bغӦe"dSPab\wӌ-ДF؎XF9|0-@zXu2IAIx1cS1ZTR9 Ӵf޶o}&t%ҶTd7Q2>?_upDʱ3OYmBz[oweMlJTرS-ao{+K8A !` Qj5B7G\E0[_ϱu$S֔:jE@44߯ {E$SCLUI$X7vquSOuI;pBPϟ<nm阏H?OKrC#.@kg)#ͺOi_cpW؊.Oh}bUa)hSmD*̆ql Zʔ~&?yW y;e*Ot#9 sɤY {'G! "A Np0O/rI;B]cLSO,ƒ.jK#u&{bCq]';ӏ4FM3FYz\ftkK"@6^}k{SDz{75 [GgݙYR_8g[YAVʻiÃc`f؏iڽwؠ reۏȊm_VS#yNEHl =? Z[8z̃\U,y(b8bxD_}<§cwf $;a0Dh &f#jT3ESZ'6Du9MCY4"'egxPrX! 2iG*s,I?W2yjiԔL=GU;,nJ[UFYs)` 6Vyp#t';l'@6]OL>s5vn_'rU_䃏g9m{G3[th+3svB4TwcܽH P7_lXmrS{~_M"z|t[_`2q كst_>NX+ 3jw|'̃1R"86lt {H>ѝ2 RNUkDtG=h@uXևU奈p,=V^d{pgV?ЖnXVc.w Lh- wp_~Z閗Fe{H?Yj@pCxT;_ݱ?CMK`w$fi4C{k|,G߈ !\)&LK36(Y1eD+vR]9+;aA0E/4VܻE ڮ( m%ٶZ]0VpjJC(΍OZъZs<&^')BqhgCB$fRkEǺ"MFp|uKor[z "s<,gBzKn hޭts`grbbmÊHBr>@U?S.q*Vi\ԭ0VkONSb0 f?saTծM`,t:9Cѵ9ﱡ"`''Ǵ[%YBZƏhSҭfzJ4ɣ2=,D@s)Xқ$I| Ev YaEZjTe 뇟YzL!Ƣ=c+Yo\".lףQ`h262[W3܊6aH6ǿ!cQsU58hd9 a𥋿wGG:6//yҚ,i8O$&w`/R kG%⨹JI9<=µqg+{~B}r'gZۺ|OG}z^3jȉ@!7K,{p hfҜVL+w`cCCZLj[RM^Iq;m~C[+|dNP4emaZ6 /)\t$ nɔ'"4Ox"$gϐ*puS^"7>Wtɍ^*y30JL\XG{2&\P_E_1~p Lav83%s!ghu  س,ts,!Ox==^Rcgz)Srg `Y,?5bYDRI$Dުg>;uGU*Oj-%UKh"뽙Q;%_ ir5OI6\V&EH΄|Ky5g*{:UEjƇ Pq=H$np6+iM

历史英法资产阶级革命表,
历史英法资产阶级革命表,
 

历史英法资产阶级革命表,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成长,使他们要求政治上当权,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
  2.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利益,激化了一些新生的阶级矛盾.
  客观原因
  1.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2.新贵族和资本主义势力的壮大.
  3.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动摇了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
2概况
时间
1640年查理一世重新召开议会处理苏格兰人民起义~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光荣革命)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双方代表
克伦威尔(资产阶级)、查理一世(国王).
革命主力
农民、手工业者与城市贫民.
特点
1 打着宗教的旗号,革命前期掀起了清教运动.
2 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共同反对英国封建君主专制.
3 革命曲折反复,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和艰巨性.
4 开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反复性与曲折性:
1.资本主义处于手工工场轻工业时期,资产阶级力量相当弱小,决定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斗争中具有保守性和妥协性;
2.封建专制和欧洲宗教势力仍然有相当大的社会基础,力量占优势(斯图亚特王朝仍然掌握国家大权);
3.议会内部一度存在政治分歧.
导火线
议会的重新召开
结果
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1689年的《权利法案》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3过程
17世纪中期,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已经变成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海上强国.市场扩大了,财富也随之增加了,同时国内工场手工业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当时英国的封建经济基础瓦解了,但是保护它的上层建筑却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这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阻碍.
到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国王詹姆士•斯图亚特、查理一世实行专制政策,在政治上、经济上、宗教上都触犯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首先起来反抗查理一世统治的是苏格兰人民.当时苏格兰和英格兰虽然都由查理一世统治,但苏格兰内政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与英格兰是两个国家.查理一世把专制统治推行到苏格兰,引起苏格兰人民的愤怒,苏格兰贵族和资产阶级发动了反英战争,并于1639年攻入英格兰北部.
查理一世为了筹划军费镇压起义,被迫于1640年恢复长期关闭的议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由此开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起来,利用议会同国王进行斗争,他们要求限制王权,取消国王的专卖权,监督国王和大臣的活动.最终,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组织王军向议会军进攻.
1643年,克伦威尔在英格兰东部募集了一支主要由自耕农和城市平民组成的骑兵,在马斯顿荒原战役、纳西比战役等战役中屡次击溃王党军.内战结束后,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处死.英吉利共和国时代开始.
不过在1953年,克伦威尔却发动政变,解散议会,英国由此进入克伦威尔独裁时期.克伦威尔死后,英国又重新陷入混乱.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他们推行反动政策,实行血腥报复,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最终在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后来的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回国执政,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统治,史称“光荣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历时约半个世纪,交织着议会斗争和革命战争,共和与独裁,复辟与反复辟的曲曲折折.最终通过资产阶级与地主贵族的妥协(1688年“光荣革命”)而宣告结束.这当中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还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足以最后战胜封建主义,于是采取了妥协的方式.
但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却利用了自己在议会中占多数的有利条件,使议会通过了限制国王权力的《权利法案》,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方式,不仅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它还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1]
4意义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君主制)”、“内阁制”,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制约,人类社会由专制转向民主,由人治转向法制.
意义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局面,为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和成为工业强国创造了前提.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5. 从世界史的观点看,英国革命的主要意义在于确定并贯彻了自由主义的原则.——[2]
6.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根本解决政治经济制度落后性,反而与反动贵族联合镇压英国人民起义.
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极大促进欧洲各国反封建势力,起到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对世界历史产生重要影响.也使一些封建专制的国家陷入害怕和担忧.但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毕竟是不彻底革命,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彻底铲除封建主义毒瘤.但对1789年法国大革命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历史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2、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也称“北美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
  18世纪后半期,英国在大西洋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每个殖民地都由英国派来的总督统治.这时的殖民地已经开发了大量的种植园,建立了纺织、炼铁、采矿等多种工业,经济比较繁荣.
  英国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权入,不断增加殖民地的税收,对殖民地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1765年,英国人又想出个新花样:印花税.他们规定,一切公文、契约合同,执照、报纸、杂志、广告、单据、遗嘱,都必须贴上印花税票,才能生效可流通.这激起殖民地人民极大的愤怒,于是,“自由之子”、“通讯委员会”等秘密反英组织相继出现,各地都发生了反英事件,抵制英货、赶走税吏、焚烧税票、武装反抗等等.这一切引起了英国政府的恐慌,他们立即派军队镇压.1770年3月5日,英军在波士顿向手无寸铁的市民开枪,当场打死5名市民,打伤了6人,制造了震惊北美的“波士顿惨案”.反英的怒火在殖民地人民心中燃烧,一场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战火即将在北美大陆上燃烧起来了.
  波士顿倾茶事件
  英政府取消了印花税,却开始对玻璃、茶叶征税.三个反英组织的人化装成莫霍克印地安人,登上波士顿的茶船,将货物倾入大海,是为波士顿倾茶事件.
  列克星顿的枪声
  1775年4月19日清晨,波士顿人民在莱克星顿上空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列克星顿的枪声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1775年4月,马萨诸塞总督兼驻军总司令盖奇得到一个消息:在距波士顿不远的康科德镇上,有“通讯委员会”的一个秘密军需仓库.盖奇立即命令少校史密斯率800名英军前往搜查.部队连夜出发了,4月19日凌晨,他们来到了离康科德6英里的小村庄——莱克星顿.
  英军在黎明前的薄雾中向前行进,经过一夜行军.他们个个困倦不堪,呵欠连天.忽然,他们发现村外的草地上站着几十个村民,正手握长枪严阵以待.史密斯知道这些武装村民就是莱克星顿的民兵,北美大陆殖民地上的居民都叫他们“一分钟人”,因为他们行动特别迅速,只要一听到警报,在一分钟内就能集合起来,立即投入战斗.让史密斯吃惊的是,这些民兵为什么这样快就知道英军的行动呢?原来,“通讯委员会”的侦察员早就得到了情报,并立刻在波士顿教堂的顶上挂起一盏红灯.“通讯委员会”的信使,雕板匠保尔·瑞维尔看到后立即骑马赶到康科德报警.
  “射击!给我冲!”史密斯一看对方只有几十个人,原来有些紧张的心情马上放松下来.他根本没把这几十个衣服破烂的民兵放在眼里,举起指挥刀发出了命令.
  莱克星顿的民兵立刻还击,猛烈抵抗英军的进攻,枪声震响在莱克星顿上空,传出很远很远.几分钟后,枪声渐渐稀疏,民兵们因为人少,地形不利很快撤离了战场,分散隐蔽起来.
  史密斯初战告捷,非常得意,指挥士兵直奔康科德.英军赶到镇上时,天已大亮,旭日东升了,但街道上却看不见一个人,家家关门闭户,显得冷冷清清,史密斯下令搜查,英军进入各家翻箱倒柜,折腾了大半天,什么也没找到.原来,民兵早已把仓库转移,“通讯委员会”的领导人也隐蔽起来了.
  “撤!”史密斯觉得情况有些不妙,连忙下令撤退.这时,镇外喊杀声、枪声陡然大作,附近各村镇的民兵已得到消息,从四面八方向康科德赶来.包围了正在撤退的英军.他们埋伏在篱笆后边、灌木丛中、房屋顶上、街道拐角处向英军射击.英军一批又一批倒在地上,而当英军举枪还击时却连民兵的影子也找不到.英军一路向波士顿方向退却,沿途遭到民兵的不断袭击,狼狈不堪.
  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最后还是从波士顿开来的一支援军,才把史密斯等人救了出去.
  这一仗,英军死伤247人,民兵牺牲了几十人,剩下的英军弹药耗尽,回想起来也是心有余悸,他们第一次尝到殖民地人民铁拳的滋味.有个士兵说:“我48小时没吃一点东西,帽子被打掉了3次,2颗子弹穿透上衣.我的刺刀也被人打掉了.”
  莱克星顿的枪声震动了大西洋沿岸的13个殖民地.美国独立战争从此开始.
  为了联合抗英,北美第二次大陆会议于6月14日决定,建立各殖民地联合武装力量即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10月13日,又决定建立大陆舰队.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战争初期,双方力量相差悬殊.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拥有世界第一流的海军,驻北美英军约3万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北美殖民地人口仅300万,兵力不足,装备落后,缺乏训练.但是,战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左右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进程
  这次战争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1775~1778年为战争的第一阶段,主战场在北部,英军占据优势.战争开始后,英军主动进攻,企图迅速扑灭殖民地的革命烈火.其总的战略是:海军控制北美东部沿海,以陆军分别从加拿大和纽约南北对进,打通向普兰湖、哈得孙河谷一线,以孤立反英最坚决的新英格兰诸殖民地,然后将其他殖民地各个击破.大陆军因力量薄弱,除战争初期远征一次加拿大外,基本上处于守势,采取待机破敌,争取外援的方针.1775年5月,各殖民地民兵主动进攻,并围困波士顿.6月17日,殖民地民兵在波士顿外围邦克山战斗中首战告捷,歼灭英军1000人.1776年3月,威廉·豪指挥的英军被迫从波士顿撤至哈利法克斯待援.8月底,豪率英军3.2万人,在海军舰队配合下进攻纽约.华盛顿率1.9万人与英军打阵地战,结果损失惨重,被迫于11月率余部5000人撤往新泽西,英军占领纽约.当年圣诞节前夕和新年之夜,华盛顿利用英军疏于戒备之机,奇袭特伦顿和普林斯顿得手,俘敌近千人,士气大振.1777年夏,约翰·伯戈因率7000英军从加拿大南下,企图与豪会师.但豪未按计划北上,反而率军1.8万南下,于9月夺取了大陆会议的所在地费城.伯戈因孤军深入,行至萨拉托加地域时,遭到1.2万美军和游击队的围攻,5000英军被迫于10月17日向美军投降.萨拉托加战役成了这场战争的转折点,促使法国、西班牙、荷兰先后对英宣战.形势的变化,迫使英军于1778年6月放弃费城,决心退守纽约.随之,北部战争便出现了僵持的局面.
  1779~1781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主战场转到南部,美军以弱胜强.英军新任统帅克林顿上任后,利用南部“效忠派”较多和靠近西印度群岛的有利条件,调兵遣将,决心将英军主力转移到南部,企图对美南部诸州各个击破,并依托沿海基地和纽约遏制北部.北美大陆军则力图与法国陆海军配合,控制沿海基地,同时积极开展游击战,打破英军的计划.1778年底,英军攻取佐治亚州首府萨凡纳,揭开了在南方发动强大攻势的序幕.1779年秋,南方美军司令林肯会同德斯坦指挥的法国舰队进攻南部英军主要基地萨凡纳,受挫.1780年春,克林顿率领1.4万英军对查尔斯顿实施陆、海两面包围,迫使林肯部5000余人投降,并缴获军舰4艘,使美军遭受了整个战争中最大的一次损失.事后,克林顿率英军一部回师纽约,留下康沃利斯指挥7000英军控制南方陆地和沿海.这就为南部民兵游击队活动提供了方便.大陆会议委派格林为南方美军司令,谐同摩根到南方开展游击战,先后于1781年1月和3月,在考彭斯和吉尔福德等地大胜英军,迫使英军从内地向沿海撤退.同年8月,康沃利斯率南方英军主力退守弗吉尼亚半岛上的约克敦.10月19日,华盛顿统率美法联军一万六千余人对约克敦实施围攻,歼灭英军主力七千余人,取得了这次战争的决定性胜利.约克敦战役胜利导致了英国内阁的倒台.1782年11月30日.英国新政府与美达成停战协议.次年9月3日,双方在巴黎签订和约,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这一胜利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都有较大的影响.
  《独立宣言》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摘自《独立宣言》
  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它的胜利,给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打开了一个缺口,为殖民地民族解放战争树立了范例.独立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创造了美利坚合众国,同时又铲除了殖民时期封建残余的长子继承法、续嗣限定法和代役税,契约奴制也基本上废除.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正如列宁所说:“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美国独立战争没有解决土地问题,也没有解决奴隶制问题,使得独立后的美国南北方朝着两种不同的经济道路发展,最终导致美国内战的爆发.
  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后,由于不够彻底,美国为了扫清资本主义制度上的另一障碍——南方奴隶制,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南北战争.
  1860年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美国民主党遭到惨败,这就成为南方奴隶主脱离联邦和发动叛乱的信号.南部蓄奴州南卡罗来纳州首先脱离联邦,接着佐治亚州、亚拉巴马、佛罗里达、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和得克萨斯诸州相继脱离, 并于1861年2月宣布成立“南部同盟”,另立以杰斐逊·戴维斯为总统的政府.1861年4月12日叛乱政府军开始炮轰在南卡罗来纳的联邦萨姆特要塞,14日被攻陷.林肯政府于4月15日发布讨伐令,内战爆发 .不久,弗吉尼亚、北卡罗来纳、田纳西、阿肯色4州退出联邦参加南部联盟.
 
  在北方军事上屡次失败的情况下,共和党内部的激进派及社会上的废权主义者提出解放奴隶和武装黑人的主张.林肯也意识到解放奴隶的必要性.1862年9月22日,林肯发表预备性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假如在1863年1月1日以前南方叛乱者不放下武器,叛乱诸州的奴隶将从那一天起获得自由.消息传到南方后,成千上万的奴隶逃往北方.英国工人阶级也展开了支持北方的运动,迫使英国政府放弃了原来的干涉计划.
  林肯政府还实行一系列革命措施和政策:1862~1863年实行武装黑人的政策.因此,成千上万黑人报名参加北方军队,其中主要是南方逃亡奴隶;1862年5月颁布的《宅地法》规定:一切忠于联邦的成年人,只要交付10美元的登记费,就可以在西部领取64.74公顷土地,在土地上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所有者.
  1863年,北方在军事上出现转机.同年7月1日葛底斯堡大捷,歼灭南军2.8万人 ,成为内战的转折点.战场上的主动权转到北方军队手中.1864年,北方最高统帅采用新的战略方针:在东,西两线同时展开强大攻势.在东线以消耗敌人的力量为主要目标;在西线用强大兵力深入敌方腹地,切断“南部同盟”的东北部与西南部的联系.1864年9月,W.T.谢尔曼将军麾下的北军一举攻下亚特兰大,两个月后开始著名的“向海洋进军”,在进军中彻底摧毁了敌人的各种军事设施,使南方经济陷于瘫痪.在东线,格兰特将军统率北军把敌军驱逼到叛乱“首都”里士满附近.1865年初,奴隶纷纷逃亡,种植场经济濒于瓦解.北方海军实行的海上封锁,几乎断绝了南方与欧洲的贸易.同时,在南方内部也出现反对派,许多小农加入联邦派从事反战活动.南方逃兵与日俱增.粮食及日用品匮乏.1865年4月9日,R.E.李的部队陷入北方军队的重围之中,被迫向格兰特请降.美国内战终止.美国恢复统一.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虽然伤亡人数超过60万,但较好的解决了公民的土地问题,发展了西部的荒地,发展后的西部的土地大部分成为了工业中心,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林肯只是废除了南方叛乱诸州的奴隶制,这些黑人虽然被解放了,但是并没有获得和白人一样的权力,黑人问题依然存在.
3、法国大革命
历史背景
法国大革命18世纪资本主义在法国部分地区已相当发达,出现许多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个别企业雇佣数千名工人并拥有先进设备.金融资本雄厚.资产阶级已成为经济上最富有的阶级,但在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农村绝大部分地区保留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由天主教教士组成的第一等级(1st Estate)和贵族组成的第二等级(2nd Estate),是居于统治地位的特权阶级.资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平民组成第三等级(3rd Estate),处于被统治地位.特权阶级的最高代表是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六(Louis XVI).18世纪末第三等级同特权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特权阶级顽固维护其特权地位.在第三等级中,农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众,是后来革命中的主力.资产阶级则凭借其经济实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识处于领导地位.
2事件过程
波旁王朝
法国革命时间表(1789.5.5-1870.9.4)
一、波旁王朝(843-1792.9){封建君主专制}
1789.5.5 三级会议召开,后改名“制宪会议”{第三等级}
7.14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爆发】
8月26日 《人权宣言》{君主立宪派:大资、自由派贵族}
法国大革命相关图片(3)9 《1791年宪法》—君主立宪制确立(~1792.9)
8.10 “八月起义”{吉伦特派:工商业资产阶级}
9月 瓦尔密村击退普军,国民公会宣布成立第一共和国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9-1804.12.2)
1793.1 处死路易十六
6.2 雅各宾派掌权{中小资}
秋 罗伯斯比尔为首的公安委员会推行“恐怖政策”
7.27 “热月革命”{热月党人}【法国大革命高潮阶段的结束】
11.9 “雾月政变”,拿破仑任第一执政,颁新宪法,建立独裁统治
3 《法兰西民法典》(=《拿破仑法典》)
法兰西第一帝国
三、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1804.12.2-1814.1.3, 1815.3.20-1815.6.22){资产阶级帝制}
拿破仑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从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经历了五年的历程,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在三次起义中,人民群众都显示出伟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从危机中挽救过来,并推动它进一步向前发展,它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对世界
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期间所颁布的《人权宣言》和拿破仑帝国时期颁布的《民法典》(后改名《拿破仑法典》)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革命也为此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此具有世界意义.
综合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4革命综述
第一、二等级和大资产阶级的取得了妥协,但和占法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和城市平民的矛盾依然没有缓和,相反,人民在斗争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君主立宪派统治,逮捕路易十六国王.9月21日召开国民公会,次日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
5吉伦特派
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后,吉伦特派取得政权.9月20日法国军队在瓦尔密战役中打败外国干涉军.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于9月21日开幕,9月22日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吉伦特派执政期间颁布法令,强迫贵族退还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将没收的教会土地分小块出租或出售给农民,严厉打击拒绝对宪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贵族.1793年1月21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
6雅各宾派
吉伦特派把主要力量用于反对以罗伯斯庇尔(Robespierre)为首的雅各宾派(The Jacobins)和巴黎无套裤汉.从1792年秋季起,要求打击投机商人和限制物价的群众运动高涨起来.以忿激派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严惩投机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价格,以恐怖手段打击敌人.吉伦特派却颁布法令镇压运动.1793年2~3月,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组成反法联盟,加强武装干涉;国内也发生大规模保王党叛乱.4月,前线的主要指挥、吉伦特派将领迪穆里埃叛变投敌.在革命处于危急的时刻,巴黎人民于5月31日~6月2日发动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建立起雅各宾派专政.
雅各宾派颁布《雅各宾宪法》,废除封建所有制,平[1]定吉伦特派叛乱,粉碎欧洲君主国家的武装干涉;但仍保持反劳工的《列·霞飞法》和《农业工人强迫劳动法》,并镇压忿激派和埃贝尔派.
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在18世纪上半叶,著名的思想启蒙运动就以不可阻挡之势深入人心了.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提出了一系列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为大革命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8革命意义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采用暴力手段矛头直指国王的权力,法国在这段时期经历着一个史诗式的转变:过往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的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资本主义革命.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制度并给以沉重打击.
革命起因
路易十六(louis Χ Ⅵ,1754)在路易十五当政时期(1715年-1774年),由于人民极度不满国王的统治,不断遭到各种抨击.这形成了启蒙运动,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一大批思想开明的人物,天赋人权、君主立宪、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等思想应运而生,并且日益深入人心.
在革命前,法国的居民被分成3个等级
天主教高级教士 封建贵族资产阶级、农民、无产者及除第一第二等级外其他阶层 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以解救政府财政危机.第三等级代表则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改革.6月17日第三等级代表宣布成立国民议会,7月9日改称制宪议会.路易十六调集军队企图解散议会,激起巴黎人民的武装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