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过去耻辱(事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1 01:37:12
中国过去耻辱(事例)
xr+[r%+G(=ffl)dV%k' A $Hbƿ(#Oz-AܔT6nk̓$|n9,XdLy'4·io9&`Rɯg35?ɫc0Uf0 Mb.ߙ݋8gg940?<,n9Nx3q伓s|*~p;xޔj~xa㷾0I_Գ~b^L+{iv::D.{n8[U^\ =>nDz`cT~xE,U +Lto:tfTpqo7C^cTP0Y\SP5m/OZURpMe{ͭ\a zELr v."cdJFOTAYfx"׫R92,(DeIV)/Ԟ 5Am`18urE۽\U33uI9-8@ח6ʂP(Bqp0LPmkmo)~2/^f3X&sTVMĚ/ qj.`(Zqib^ -:ިLT`# au󕂱\"`.K c99օ&NF-?yMDžV6xܴnyJ jKH#å2 #R$]E~@ąmI:9ʡ)[@&s%7"9IϫI&*EIҚiYMX֏w[SOP8r&_Γh<cP_e*d_1ʪ4AoZ)xoFdJh%2OO{NG-'bU]5FkW]ԋm3ݢtϕ~H! D ރ(t \P@ }bFW;ӌ@9"WKrC{-. .'IZt3!(1;{sh#o4g˞=|/JnhJ4ihIzt)TH07{~ ςY/H)X40. )MA)F,R= b$z?Jbk K7LֆDS/m`mBl0W{ 'XZnNyt4I їMB87 CRrR3gAʻJxO ߌ ? `qӀ1BЬpS X4[)V)"1IJ;^9 լ=9̧33K`1y-ur)꒸gaF_WןF^V37jx{e޺p@3ZӘ' /| <*j7j1'XxYsQ$kwE'q+h̕2*:goJw l@rUucXNV'gx U͔s27^H{s ٮTR%nCUwlU/A:Ъ{{|OU_,y2n7ɡH˸iku`Tk!SL/u"L'@1h_s ĎʤpWb&s&3ݹ);g7%zjq;稐tI6^Sxo0A~kڡ%KB7*L(.ᩐl-U%S-He~"j EvF:F3QY퐋yW"- 5UJ8l:9sgj̻(wϰ8NL7|nRi4\ ;#;z]#Sqt)B;{=CzBٚb*U?JPCҘ?oDC*ȄE TfMl?n]rClk8^V ?=R0gQZPINmVR_sA1eu|aKM$zĔ91 s!0uW佖)Ť>?" ?Q4ۋoaCj%^^aǜs@֦/X?Bz{-߈.~k7fjdׯ,CUoh&0G9V9۱o`)m*fBTvA2Ty"V O y[mf tm:gpIk1R8-'PKC]Ż'{^֒ZB,\aM[jiOn3V:1sлXX89ʘ Za˨h0? ~IFȐ`0 5\׏0[f1:bR`Uj3MaOC홎*'`g }J__ˉ++v|Nb:ZPTX޾~oz;`Q",b pr.}ܧiiEt{4N@>WiX, 7T~Ǫg3ڣ~'1H[6=f$WH`HWP$͛a~Q-sa\1Ur1wPořʹqfXLAgoaMW>܅-ff\J˂o W>uqiCNY^"Rv 6.d̽[ ZV+_A2| ^$?!6k. 3l?hnD>dI5a7 XGPVMŒS Watfl ?|\,Oo'Bt4ǰ8*XR$g@?zV!ѮTu R>-`O'7.lH<]kV%"t` 5PNNM geoL@XG'L_$7VZ <.īAN/{ Ѱʗ4?PРZNJSĬ*5=wĹx-d*1SPL҆99cpL%O,AIɳ27ϏcIXm`7nA9;?#wԠwxM_Pt4:ΰkR6=酂5D[ xa!sΖstf< i7$'ṯw,-s{\ I/X⢦)qPOЪA1#A^ò9;WXФu0Ji܀Ji|(MU֪`$R`:& pǒP WGA QlpA!M@SWq$i.MGp/#nkgL1{ digdH)7 IzbAnq_o V:& )4ϐ' hMrZ9$e79 J1j/~= `G$$XXpF"u!#++^ n;|=-1Q+SzIf"21xʴx2x c 9%/=,Zv49?um+<༨&FSԱ1 ea7vrx;"(>ePK}W|N4?maAǒL+NM}GG.Q*UL^$OkN׃8I'<+xzs2jvoF\a*B#N @5[SلF\D3syȵmTp`Ҋ<_k4E>RˈfȌ5FX02hPob0!F[(cъp"$HfdOM)cFA[G4|T.N *ŖөhڵS.Qᓙ9LlcC`,ƒT OJxlL<ƁKoXKo0CPdy% MëhTa߬π TرC\ۉ1"'H 83kC xe)'%%qSD;~7Sz7[<2 *7"'*T ;XrHΚW-d{QcsLdYS6uo{6;DX$ LI`fx]*XKj,"bZϢ Y,GݦvjJW:.d'rCZoVP6ށJHHH=mD=#@B!ϻ+bUS/ -%C!@S$x8aʷk]ς\Q7!4!??᧯}o?o??~o_Ͽ5+=mSeĽ$rƆ +<:򆽘lmJg*]ۈY 'Wov^pqŘ7vU"d%R0E;W];On@ SݟE/yC_i9̬^M*_AjaT+,ͤ/$gb\%d8G N>!U #gƄ:O)g$Pք =k!tN0RB0˄{ufݯ!$>Q0^i ySDv>X 4`/c+G`GVXu0Uл^zhm&WZE'[>sy{r@XiU,[xy}({B$d$dȀADp{ іg~~睌X {Ҟ˳w'k_d(Gg CrZۅ/UX| @`,r  KMk[|'MHC W%[])&3d5?2!`Dϥ8 oIHiվ8 2Ͽ~wf("hQṶH \&a!)7& 3 sG&\gL5{ZߓZZ`?INſnW _%/cv8C^ZX6ZjRx4׿SժWUm07brOuH:2<2-z9lˠy7/>lu#3$'eJfLN VG{'A[3bO L{z& {fK!5ڱMB]&7`|m|ƣl,Vܼ (Tvx"ꊳ2 ɻ^~Zw₢FYa:c>psw 祁Ŷ4*[ÓahG# (ݑSMvY`f_@&a})] -mDֈʽ’l-a2ÝY.)QweH`xuhvQr4mpjCUVa9G ҆>qTi"D;eQR<~<0zM*6"'s볿~ ɟcom̱VjJ㖢KH4azOs}BTaSyp%yU2Z0-4=iq`xuy }8M529@:1\%셓^ T?}+@o*F ;VS0|yo/j [3!=,]rEFpmx&LI b~-/L*;V1չ !Q{:di]qʼW5=ĕ|HT[Gʼno)(~|^&ov2|N]pp'm))^/V|]_@}ޘQ._@̼?!]hgCte Y 3`T`x75#XaΔ E:XKJ}h eӤwW@=x}spl=I y ^N.`o?,'Al1<\;DV:BϺ}sIV{ase4\+xc 8QfR R!q6kW%Zab@/ܼI84`JТPt)b>^tNQl΂}ɭb;1HෂSfkbWs%`UL\P%r^=AF}̓0j݂3Sf>,Yr`.Tn #6"'4Lս |U4ċ dACD1!hKg U܆hbM,qH*JWmjォn+LΊqS΂.r]W^IJ929^g~b'7.J<ʛg [.,~൏ҁؤ~ rz-ŗE래Zl mHI=Tlf94ˉ7# 4x p3PD% '5qCd֤:!}j9b4= !N6~4$۷<UAn-ӈ``hS ۍ"te$$D{[TZϰ*9ق^\bWC^ln4׿/2hb$VV u;ZFE%] +qml$)h8}`axZ[˂XGyKUtjdhC42w wM;:P{rf 9 d;K;f1pu.1Hа#* ܇6 qeVqAvrsY#NneЙV .^1QslxP2[:w.4cva!aǗl8Y]4 &~;䴢^b"$0 KZ*?ۃ6Zs{KQ'uS>`J`[ZdO )4-U-gS$Ȥ EX8/hFLv8r8_jWCSR,*Ԧo~==SߍLX@Exgr$&&*}rxtͶD :S&Th}ʲÒM;[Zmzli_$ROX%yy;MRUiMoΩ~/1mx-vܢ+f2bHh{vuݗ&4G?ZJx*_@\gM߉Cgɍc-&6!D:5:)-{o0VV>UuVKؠ5 )1ףHu;%= ]<"_e*gH7[궭'$FP,W,:rc'ǘJ&uY4091 +cϺocqq\Vx?iɬcd]*yEpX %XiT[LVyAhun/KMXƙqC)<k.[ˎ# ,x.r FȺqoM(i%;H8VĠϺ55.![p!YOTJsci\: {lLOKHA ~1 y/xX~fP#2483 &D`AHsib|r3uφA,l1}``A0Ӣ%k㾢ݚ5U/]Eq4b5351l cխA2mz*XRbX XOyh*heFU 9jd  o.ܳWƕ DvyA+mo _j"Is%~QlRd2lgN0^h8;?׍\X"2iK[W(`{/b}KzkWz#mSOlvv)2c޹ znPylk~Zʄ ;E6?5*3Z4ul/ߛ?ck49Jp]Ѽ(4.A CؑUZ k& h1 [,`ZGMg[ph'ػhA#Q'lGmZXӆHq[jH 2 M1)}bI$RmסW'o̸ /e٫w FGR5utTeRi^tl*\Bgu|7;DR;/(F:(R/=%5jarLL]xlƞ i\VJ+uF^dLf1i؎OX1[vZ 4Y0LzUY>;qȞ<~IHr6 ۩ m4>#kӯBL@=2o!R-&Kwy .Dy+M-LC%>**pcG) ey5%^[W;,S01gJem/CTpABL`}!h-ؚXn4%l[^ ˑ{og&I,fG􎥇S14~._qbQMK@jih7gm},66/ߨ=+ ے|Q)>Y3zj5#I|'I(E%ޱzwRm[]@n\{Hoeݝ8l /zs/qk d=rQ9x=͒>^啶୧I|jƂDT[ Ipe%^tSWwF&+~AOtdlo;M#̞O}ϋozwYɜ=DZ{4AԢˏQPG%f \nT| Azw3ΗɁ$ƖuMxՉ\5S[@ &ԧ2UO ,[Gwyی1%F"LXԊvI}ONu"\+tY˘ po{^(+6fe q:8/cO~ l J-]8i_qXCjƍ \# ޭʹ#jlH?l{paz\"%AzoC;4=E19^f{,k9 Oy*{Z,FcJX'v A FDkPVx楅ؠ9r~/~AD"#sɱ\VَaZbG<lo YPUB?S[|UTW ~VvR?ж[{ XC#n׍ 6Gs5E?Fʏ.*?ʏ.*?ʏ.*?G]T~tQEG]T~tQE?b/oo"\lw~8zS\ z;y!)%Z5N;2^w{ 1|\/t .ta@0"'1~_y9yzmdܗ:Y-DhS˼+:[d=ayQַ|-p$2G_P2?E,id~'-zzr5eFm9ohCV~gB@Nלt3=cG]8A%9fa7;:fʺz 0Vdqr :j]=e)K ^H>W38bzocdj#k U\sedWѡU-E r5S%T< 7M& ,J%UUnC Jv޹=?/2t;Zl摄;a <#/O: BjQnu{UpEJUQ#Vz =$ohҐֻsNÓB^tUZz= dӊ9Q=Ayz-6m脖ԗ ljzXU}} %:m+ ۣq5nU{FdIjE -WeK̋5Ir˫DE7nC1 R Ȏ큳a4SGUM4.Dr7P=ʿBO\$rËSq'!j/=-)fDZVK ;{,̵C|#2{$%4MhbN*`,QvSlIxrRSYH9HL{tƢCF+ T&$P!F9C0w)͎ok-[[٪a\a#(AJ$=UZG+T葓Os@iR}>?Yglr1?Mzdou:ETm=sgxdmXCLFm‚ua0Pt_2^ Vj~Sђ+h@KCUoݤztf/.LqoY 5or.AvϔUO66cmAL+lZުibt?Z9t)8W%կy$ A/e[j;])_!J^#WZ!;3b#S(pdxp/Ọ_TqKLêԺ1"}O1~FXzS gP6 :,'kiۣej.y><hFmQ C܁`%`9:fزXo\1ɜ htyS3%1D *%q%e@Ss@) Ii/ "^F+grk9xYؐ$[BiV)ḟi38q?Fi=QZ e_ЬK|*:J64 'leq/zeVWjkޤRo\^su:$mUzLIԽ/AjPL,cO:\ `iyq .7aΤoDC*TȋE cy.&uq-lx:hcS"fdӴR`@\$,s=Li%K߿N(DB͇V8%Tt2_9$0u6%'G|0 MJ[N5]Lkܥi1:o $([ƞ.4CGtnobGX}9OH=p '~5t p7u%ENr9􍄁"ϙƬ' f=aXَRGHCW:pA[#O>e@ݤYf0G=4h\&GkdBQ/S5s'lf5XBdm{#P@()l-"!mo6]ui&.LD.mzuR8X Vi[ŻΗJ=0^G(Q#֯dp`6Y~07ki./낅'5,s8Zcl5 !]Uj%"^^iaNN";ѷ68x]kKex1 ,kYпѷl3kh@WMB79_:Tj1{;6,-ЯbNlŞif N:Ukk(,~xmY~&)nl+W9Z*u-}@ԥJ{(&{lYB,I{3Mh\_( uq߱ܛ]bNq*"fɜЎO=,V)Wba- C(n-W賫$VHEd] 0 6LפJH]J rؒ”'1!LNË0k-MĜª56RQ֓\nI{ ֶϓ﷓-R_לKh2N< 1o*HKхWfj,DFqЏfɹDmkdj:0Oh $83hT@?k[ 4D;rV;WmIՑL }\iSUixɋMH25#Y~+oukm"d-lꐅ>-'gU݄2a]r%|"k’AAm.-E8m]VſkhEiiF)Ģ +k;K{IV'z=y*PCTWئYai 7$97}[%0PEX9yog#ޔ4]'\EHrEd֬7e" AK\"9<␞ n7j[$~(#EڧR/}:H(fl!@}w>ul78aa5tNNMEKѤ@ٖ6}”JÊ+LQzPr!\=X]l׉h8XcLV >2@ZJTH E8 %CQ OA1̢&=ĭ)-,ŏq(Kh FA5ZrY:eݗhvѳ΢bSvoh śF嚎䪥*xK \wqT ZD5Lt:4uh4lB/ rQ?WjϹh1 .TdA'쏟n1zM\J,Kj@#$H#P0G W ʐg2+_+# hPBvHwdc2;O\v" Vz.h-քE|A-`ox\\BK}4im&

中国过去耻辱(事例)
中国过去耻辱(事例)

中国过去耻辱(事例)
公元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在英国炮舰的威逼下,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后相关条约的签订,正式宣告了中英鸦片战争结束.自此,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翻开了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糟糕透顶的血泪史和屈辱史的一页.

鸦片战争是道光朝历史、是清朝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关于这方面的书籍文章,及历史教科书都有很多记载论述.鸦片战争,尽管过去了一百多年,但关于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的争论并没有随之消逝.它带给我们一系列问题:鸦片战争中清朝的失败是必然还是偶然?当时中国方面对西方列强的了解程度到底如何?鸦片战争的主要历史责任者到底是谁?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反应是怎样的状况呢?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那么,鸦片战争中清朝的失败是必然还是偶然?当时英国的确比较先进,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清朝经济落后、君主专制、吏治腐败、军备废弛,这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事物的普遍性.但事物还有特殊性,要对具体历史事件进行具体历史分析.许多研究人士从战略、战术分析,从天时、地利、人和角度分析了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并非占绝对劣势,认为清朝有可能打胜这一仗.然而,在鸦片战争中,由于清廷的腐朽没落,闭关锁国和软弱可欺,纵使在天时地利人和上都不处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仍然战败,而且败的如此之惨.我觉得,在中国这场史无前例的鸦片战争中,中国方面的主观因素最终导致了无法挽回的惨烈战败.那么,清政府在主观上到底犯了什么错误呢?其主要表现在:不能了解敌人,对敌判断失当;和战方针不定,战略被动多变;军政素质低下,战斗能力不高.这些是完全可能得到改变的,然而历史老人并不眷顾中国.

那么,当时中国方面对西方列强的了解程度到底如何? 我们都知道林则徐注意了解和研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和动态.但是,其对西方列强的了解到底是怎样的?作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对外界的了解也不是很多.出于时间短,手段少,翻译人才缺乏,他对西方列强的了解是很有限的,对英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了解也甚为肤浅,因此,所作的判断往往不够准确.而且由于当时通信不便,林则徐没有也不可能及时将他了解外面世界的知识向他的主子报道.这与清朝上下对英国将发动的武装侵略了解甚少有直接关系.
而作为此时的中国最高统治者道光帝的表现更让人哭笑不得,就是在战争爆发后,依然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由此可见,当时除开个别先进人士对西方列强有某种程度了解外,其他的在这些方面的认识就更肤浅了.当时清朝的上下,对外部世界懵懂迷茫,对英吉利也只是闻其名而不知其实.从中也可以知道,中国是在对外界基本没什么认识的情况下就被动的卷入了战争状态的.
由于这种状况,使中国方面为此付出了极大代价!在鸦片战争中,英国的战略要求基本未曾改变.可是,清朝方面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清王朝对战争的态度,前后有过多次的变化.这除了英国是发功侵略的一方,握有战争的主动权,而清王朝则是被侵略的一方,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外,也与清朝方面对本身力量的盲目自信,和对英国的侵略意图一无所知有直接关系.清方对于敌情缺乏起码的了解和准确的估计,因而和战不定,战略方针多变,时而增兵,时而撤兵,弄很前方将帅无所措手足.
由于清王朝上下对国际世界一无所知,外国公使驻京是最可怕的事情,却不知道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外国军舰在中国港口自由航行等条款才是真正的丧权辱国,其恶劣影响要将近百年才能挽回.

号称“泱泱大国”的中国被远道而来的英国侵略者打败了,而且败的如此惨.鸦片战争的主要历史责任者到底是谁?
认识鸦片战争失败原因有一个过程.刚开始一些人认为责任在严禁派与主战派,其代表是林则徐.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林则徐是否要负起相关责任?
面对祸国殃民的鸦片贸易,作为受害者理所当然要严禁.关于对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的表现,除开少部分人之外,绝大部分都极度赞许.但我想,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的表现是否真的完美无缺呢?其不足之处在那里?
林则徐于1838年12月31日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于1839年3月10日抵达广州,于6月25日虎门销烟结束.短短三个月多,在中国禁烟史上就出现了虎门销烟这样一个重要的胜利.但在这里我就疑惑了,难道鸦片问题靠一场雷厉风行的禁烟运动就可以圆满解决吗?答案当然是不可以.其实,雍正时已经开始禁烟,但是收效甚微,而且愈演愈烈,就说明禁烟运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林则徐曾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在中国,凡读完中学的人,或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林钦差赴任后,不去深入调查鸦片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和流入的渠道与路径,也不细查贩运鸦片的英商有何强大的国家背景,更不认真评估禁烟后所能产生的严重国际反响及其对自己国家可能产生的祸害.连林则徐也没充分看到这一点,更不用说深居皇宫的道光帝.
林则徐派兵包围英国商馆,断绝广州与澳门交通,并下令暂停中英贸易.林则徐和他的同事们都没有意识到,其实他的使命的性质早已经转变,即由针对境内外国人的反鸦片走私行动,变成中英两国官员间的交涉.林则徐面前的对手,不再是作为个人的外国鸦片商人,而是站在他们背后的各国政府,尤其是英国政府.然而深受“夷夏之辨” 的整个中国社会,根本没有外交意识.没有外交意识的国家,也就不会意识到外交的严重性.把英国政府的代表也关起来,这完全是没有外交意识,没有想到由此会引起严重的后果.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义律被软禁后,以英国政府代表的身份收缴鸦片,转交中国政府,这实际上是将清政府查禁走私的国内行动,变为两国政府间的交涉.对此,清政府方面并未察觉.尽管当时的中国没有什么外交意识,但是对英国这个到处侵略的强盗国家来说,就不可能没有外交意识.以致英国在狂妄叫嚷,以武力向中国要求“恢复名誉”.尽管两国之间这样的交涉不是引起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但这无疑成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一个因素,一个重要的催化因素.

在林则徐开始禁烟之后,他对敌情的判断是否完全正确呢?当林则徐在广东收缴和销毁鸦片的消息传到了英国,在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及鸦片贸易集团的推动下,在1839年10月至11月间,英国政府作出了侵华决定.此时,清朝上下正在为虎门上空鸦片销焚的气息而振奋时,战争的恶魔已经出现,虎视眈眈,悄然潜至.
在战争即将燃烧在中华大地时,林则徐根据其对外界的了解分析,得出结论却是不必担心“边衅”.林则徐到广州后,在给道光帝的最初几道奏折中,并没有具体淡到边衅问题.林则徐认为,持“边衅”论者,除京师及各地一班反对禁烟的人士们,还有义律等人.于是,他将来自外国人的英军侵华的消息,皆归之于义律的谣言恫吓一类.虽然后来林则徐觉察到英国正蓄意发动侵华战争,以所得西方消息五次奏请令沿海各省备战,但这就显得有些迟了,尤其是在通信不发达的时代.
林则徐对英国政府出动诲陆军大举进犯中国,也完全缺乏全面了解,这当然会影响广东方面战备工作的加强.至于其他沿海省份的战备工作就更差了.就这样,中国方面没有意识到英国政府已经把军舰驶向了中国,除广东积极备战外,总体上没有什么准备,持消极抗战的态度.
林则徐确实占有相当多的英方情报,成为清王朝中最了解英国的官员,那么,为什么他仍没有看出战争不可避免这一今人感到极为简单的趋向呢? 这与林则徐分析情报时使用的思维方法与价值观念有关,导致其根据翻译资料分析时作出了许多错误的判断.林则徐的判断尽管错误,但放在“天朝”的大背景之中,仍合乎其本人的思想逻辑.
林则徐在后来对抗英国侵略军的战争中,也不是象我们的历史学家所描写的那样英明.史载,在林则徐的销烟举措招来英军,鸦片战争开打之际,林钦差曾花巨款向美国商人买了一条 1080 吨的大轮船“剑桥号”,并装上了 34 尊英制大炮在船上.可是,林钦差却不是命令清军把这条大洋船开到海上与英舰对轰,而是横停于珠江口,作为阻碍英舰的障碍物兼作炮台之用,结果,被英国水兵爬上船去,连船带炮给开走了.

但我认为,在这样一场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事件中,林则徐多多少少也要为此担负起相关的责任.客观来说,林则徐受到当时历史的局限,他的表现比起后来的卖国误国者不知道好多少.林则徐身上体现出来的局限,是整个清王朝都有的局限.虽然林则徐在列强入侵前后一直在试图快速摆脱这种局限性,但历史的发展却永远不会因为他个人的努力而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怎么说,当时的中国需要这样的先进人士,需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的爱国人士.我们不能死死盯住林则徐身上的某些缺陷,要记住,其有的那些缺陷,只不过是整个清王朝的缺陷中的一小部分.

后来一些人认为责任在弛禁派和主和派,其代表是穆彰阿、琦善等.应当说,后者的认识比前者进了一步,但还有深入探讨的空间.历史告诉我们,穆彰阿之流只不过窥出道光之所思,说出道光之所欲言,做出道光之所欲为,所以穆彰阿始终得到道光的支持与信任.因此,鸦片战争的责任主要应由道光皇帝来负.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道光皇帝在鸦片战争的前前后后的表现到底是如何的?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仅仅是借口、导火线,而不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那么,是否还要禁烟?禁烟运动是理所当然的,是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不仅要禁,而且要坚决去禁.但是怎样禁烟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国际外交等方面.所以,这禁烟运动决不能当作中国内部事件来处理.道光皇帝作为一朝君主、一个政治家,他应该看到或预见到这一点.对英国殖民者可能由此而产生的反应——政治的、军事的、外交的、贸易的,预先采取防范措施.但是,他没有做到这一点.历史,往往因为这样一个人而走向不同的轨道.
1840年1月,道光皇帝命林则徐断绝中英一切贸易,并出示其罪状,宣布各国.昧于世界大势的道光帝这时没有也根本不可能想到,一场影响中国命运的战争——第一次英国侵华战争,就要爆发了.一场大的战争迫在眉睫,而在清王朝方面来说,对于这场战争既缺乏心理上的准备,更谈不上物质方面的准备了.
道光过于无知.道光皇帝对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一无所知,却无知者无畏,对英国的坚船利炮,依然不屑一顾!从道光的口中竟然冒出这样的问题:“英吉利至新疆各部,有旱路可通?”一个在康熙时期已经解决的问题,竟然再度出现在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嘴上.这是道光的悲哀,是清王朝的悲哀,更是中国莫大的悲哀!
道光过于无勇、昏庸愚昧.在军事上的连续失利和妥协派的喧嚣中,懦弱的道光皇帝从忽战忽和转而一意求和.其实,他完全可以等侵略军在天津大沽登岸后聚而歼之,这场战争是不会打输的,当然也不会有《南京条约》之耻.因为当时根本没有那一个国家可以深入中国内地来征服中国.只要最高统治者拿出持久战的决心来,而不仅仅因为侵略者打到京城就害怕投降,那么,中国今天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道光过于用人失察.他派下来应付英国侵略者的钦差大臣这些人中,除开林则徐之外,其他的基本是无能之辈.先后派来的琦善、奕山、奕经等人,只会削弱中国方面对英国侵略者的抵抗力,只会向侵略者妥协、求和,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无比愤怒,以致民怨沸沸.事实上虽然在多次战斗中清军官兵抵抗到底,英勇不屈,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触即溃,或有主帅带头逃跑.
总之,穆彰阿、琦善之辈是体会道光的旨意、按照道光意旨行事的.穆彰阿之辈卖国、误国,最后的总根源是道光皇帝.鸦片战争的失败,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签订,道光皇帝应负主要历史责任.道光把自己的名字永远地写在中华文明史的耻辱柱上,这将成为后世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者戒!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方面的反应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这场战争中,清朝付出的代价如此之大,但是最根本的错误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及时认识到战败的根本原因所在,战后主持过军务的大臣中没有人能够对失败的原因做出真正的思考.包括最可能有所思考的最了解西方情况林则徐.更让后人无法想象、觉得可怕的是,这对清王朝来说,不但没有感到痛,反而是非常不痛.条约签订后,清王朝又恢复了歌舞升平,因交战不力下台的官员大多起复,似乎一切照旧,就连最基本的防御设施上,恢复的炮台也是和原先一样,仍旧根本无法抵御列强的炮火.可以说鸦片战争失败的代价完全是白白付出了.而邻邦日本的国门1850年被美国的大炮轰开后很快吸取了教训,走上了维新之路.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似乎是无可挽回,真正可悲的是战败后的中国没有能够及时走上自强的道路.由于没有及时吸取教训,清政府被凌辱的地位始终没有去掉.清政府对外妥协投降,不知进取,顽固不化,将中国逐步推向更深的灾难中去,其最终也成为西方列强在华的代理人.比鸦片战争更恶劣的战争在不断重演,比《南京条约》更苛刻的条约在不断出现.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但是这种变化,在当时的中国是如此微弱,影响也是如此小.在这种状况下,中国要走向独立自主等轨道变得更加艰难.
参考资料:http://lishi0501.blog.163.com/blog/static/2053132200611574017233

八国列强火烧圆明园...还有台湾,香港,澳门被侵占...还有不少...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知道一点呵...

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南京条约 1842年8月 英国
主要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
影响
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转化为...

全部展开

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南京条约 1842年8月 英国
主要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
影响
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5.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1844年 英国
主要内容
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权
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1844年 美国和法国
主要内容
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
天津条约 1858年夏 俄美英法
主要内容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增开沿海沿江是10处商口岸
3.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4.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经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常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 1860年 俄国
主要内容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天津条与北京条约的共同影响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条约 1860年 俄国
至19世纪80年代 ,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马关条约 1895年4月 日本
主要内容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
1.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再一步遭受受严重损失
2.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开辟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5.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拓展了其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 1901年9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日本对旧中国的血腥杀戮,然后又想到今天的抵制日货,其坚决程度,不可名状。作为华夏普通的国民,我深暗旧中国所蒙受的耻辱,对日本当年惨绝人寰的暴行更是深恶痛绝。但盲目的抵制日货,我想就大可不必了吧!古人说得好:师夷长技以自强。倘若日本真有诸如吞并我大中国的野心,那我们岂不是更要学了他先进的技术,才能以其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
有些善于钻空子的人,尾巴总是最先露了出来。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太多的人更看重金钱,学会了崇洋媚外,却忽视了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这个东西就叫做众志成城。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唱了多少年,可真正懂得团结的又有几个。倘若人们个个都有高呼抵制日货那一刻的决心(是否真的行动尚且不说),我想那些个无事生非的日本人,也不敢在我华夏大地胡作非为。
曾经有人评论说,当年中国足球为何迟迟踢不出亚洲?问题就出在,中国人的集体精神不强,团队意识淡薄,关键时刻总会杀出一两个想出风头的人,以为天时地利人和了,终于等到这一刻可以一脚定乾坤了,往往最后却与球门失之交臂。所以,这种团队式竞技项目,被认为在中国没什么希望。这种评论,颇有以偏概全之嫌,但无不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人们团队意识的提高真的势在必行了。这不仅是一个球队,一个企业,甚至是整个国家的一件大事。
曾经参加了一次野外拓展活动,感触颇深。在特殊的环境下,在预先设定的障碍中,一分钟前还互不相识的队友们,竟在那一刻体现出了无比的团队精神。所有人毫无己顾的拧成一股绳,力量之惊人,若不是亲身体验,谁都会难以置信。于是竟佩服起发明这种拓展活动的人来。
其中有一个叫做胜利墙的项目,一堵几米高的墙,仅凭一个人徒手翻越是不可能的。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队友们在几分钟的时间内迅速分工,谁伶俐一点,先踩着别人爬上去,谁强壮一点,蹲在下面给别人踩……说到这,我忽然想起了一个电影的名字--一个都不能少。是的,必须靠所有人共同的力量,才能集体翻越那堵胜利之墙。不知有没有人注意到下面被踩的人,龇牙咧嘴的表情和裸露出来的布满血痕的肩膀,竟如同重锤击了我一下。一个团队,如果没有这样几个甘愿付出的人,怎样去渡过难关?
活动的最后,教练安排了一个小小的总结,让所有的队员肩搭着肩,做出橄榄球员蓄势待发的样子,回想在所有的障碍中,谁曾经帮过你,你是怎样帮助别人,这个团队又是如何胜利的。闭起眼睛,周华健那首《真心英雄》声声入耳,有如老友般亲切。那些片断真真地浮现出来,走钢丝时,他向我伸出了手,攀岩时,他在鼓励我,背摔时,所有人保护了我……偷偷睁一下眼睛,每个人认真回味的表情感动了我,我忽然想哭,为这来之不易的团队精神。

收起

公元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在英国炮舰的威逼下,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耻辱
9.18被大多网友认为是国耻日!
西周幽王无道,致使王宫被洗。
汉高祖三十万大军被困白登七日,靠贿赂冒顿的阏氏才得以残喘脱逃。
西晋怀帝被匈奴俘虏,愍帝出降,西晋王朝终结。第一个被外族灭掉的王朝。
石敬瑭甘当“儿皇帝”
宋朝多次被金、元所败
明朝,倭寇征服中国东南。除大陆部分被收复,其他岛屿被日本纳入版图到今日。

全部展开

耻辱
9.18被大多网友认为是国耻日!
西周幽王无道,致使王宫被洗。
汉高祖三十万大军被困白登七日,靠贿赂冒顿的阏氏才得以残喘脱逃。
西晋怀帝被匈奴俘虏,愍帝出降,西晋王朝终结。第一个被外族灭掉的王朝。
石敬瑭甘当“儿皇帝”
宋朝多次被金、元所败
明朝,倭寇征服中国东南。除大陆部分被收复,其他岛屿被日本纳入版图到今日。
明被后金所灭,“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近现代的种种耻辱事件,羞于启齿……!
当代中国人的素质令外国人鄙夷,以至国外华人羞于承认自己是中国人。
圆明园事件、南京大屠杀
排名第五 五胡乱华
这可谓是中国第一次经受异族的大规模入侵,皇室南迁,中原人民惨遭荼炭,这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南北对峙,其结果,导致从夏商周经春秋战国,再到秦汉,直到魏晋的中华上古文明终结。连民族成分都有了极大的改变。是文明进程的转折点。从八王之乱一直到隋文帝灭陈统一中国,这近三百多年,民族仇杀,宫廷政变,层出不穷,混乱不堪,其中的历史暴虐而又残忍。起初那些游牧民族对汉族,极尽压迫侮辱之能事,现代我们骂人的话,比如“懒汉,无赖汉”等等就是那个时代传下来的,原先在那些异民族心中所敬仰的“天汉”早已被“懒汉,无赖汉”所取代。可谓耻辱。从而也导致了冉闵的起义。幸亏天不亡我中华,由于那时的华族的血气,英勇的抵抗,使异民族重新正视了我华族,从而才产生了,所谓的“汉化”。才有了北魏孝文帝、文明太后的改革。才开始了以华族文明为主的文化融合,在此之前,不知死了多少人。但鲜卑贵族相较之后的蒙古满清,毕竟心胸开阔,眼光长远。他们继承了中华的精髓,同时又保持了本民族的优点,同时又输入了佛教文明,创造了一种变革过的文明——中华中古文明。可是,隋唐以后的中古文明继承了一部分的精髓,有许多的独特的东西,还是消失了。比如许多绚丽灿烂的上古神话,从而使我们现在看楚辞中的很多典故名词,不知所云。还有宝剑的制作方法和其所承载的“剑道”也在隋唐慢慢失传了。因为游牧民族打仗不用剑。而日本经过东汉直到六朝的学习和吸收,渐渐发展,到现在便成了他们的“国粹”了。而我们在现在只能通过隋唐之前的史实和虚构的武侠故事,来想像这种如梦如幻的武器了。
排名第四 第二次鸦片战争
我一直有个疑问,高中历史书上说,是由于英法想获取在华更大的利益,而发动的战争。我也看了不少资料,上面也丝毫没有提及有关鸦片什么事,那么为什么要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呢?首先,先看看第一次鸦片战争,其实是一场贸易战争,是英国人为了取得通商的权力,也就是为了贸易平等,而不是为了交清政府赔鸦片钱,更不是为了合法的卖鸦片。说白了,鸦片只是一个由头。不是鸦片,也会为了其他的东西。而我们的历史书为了让我国更加充满道义,特地把此次战争叫作鸦片战争。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相同,只是要求清政府开放的更深入,并给他们最惠国待遇,既然有了一次鸦片战争,又目的相同,就叫其二次鸦片战争吧,又是道义上的胜利。因为乍听起来,就象两次为了公开贩毒而进行的战争。
而它的起因是,由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采取阳奉阴违战术,违反合约,暗中阻止与欧洲的贸易,使英法的贸易不能开展下去,英法恼羞成怒,又找了两个由头开战。从而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按说本应该到此为止,但咸丰皇帝受不了了,认为损害了天朝颜面,责成僧格林心伏击了在大沽口前来换约的英法公使。当场用大炮炸死了多名,这也是高中历史书上所说的大捷,又扣押了十几名前去交涉的使者,清廷认为只要抓住匪首,其余军队就会不战而降。就这样英法登了陆,直奔北京杀来,咸丰逃到了热河,而那些被扣押的使者活着的只剩下几人了,后来的事,便众所周知了,英法为了向清政府示威,火烧了圆明园。
此战可谓奇耻大辱。有两方面:第一方面,英法联军可谓残忍凶暴至极,被屠杀的京师民众可谓不计其数,满清耗费数百年的民脂民膏建造起来的圆明园,万寿园(颐和园的前身)被一把火烧尽。而更为痛心的是储藏在两园之中,满清数代皇帝从民间搜刮得来的字画古董,历代瓷器,大多是极精品,我国现在流失海外的国宝,很多就是圆明园的.还有数量极多的,从康熙直到咸丰,不惜工本,制造出来的工艺品.(说句实话,本人及其不喜欢清代的建筑和工艺品,尤其家具,装饰品,服装,做工虽及其考究,材料及贵重,但十分繁复俗气。而其中集大成者就是故宫,里面的建筑大多是清朝造的。可谓俗不可耐,根本不能与汉朝的大气,唐朝的雄浑,宋代的清雅,明代的简洁相比。)但毕竟都是国宝。经此一烧,可谓中华文明的浩劫。
第二方面:偷袭和扣押英法公使的做法,极其没有信义,使得我中华在外国人眼里成了没有信义的野蛮国家,之后打赢了也就算了,还不堪一击,最后被打趴下还得和谈,简直丢尽了脸面。所以二次鸦片战争,在很多方面都称得上耻辱,有所遭受到的耻辱,也有自己做出来的,当然英法也不是什么好人,但其火烧圆明园,也有部分原因是受了偷袭和扣押公使的刺激。总而言之西方我国印象的急转直下就从这里开始。
排名第三 甲午海战
这不用说,是众所周知的奇耻大辱。可是让我胆寒的是,开战之前,日本举国上下,积极备战。上至皇室,明治天皇节食,皇后卖首饰。下至平民百姓,妓女捐卖身钱,士兵因为天皇一天只吃两顿,他们自觉只吃一顿,拼命攒钱买吉野号。当时,明治的口号是越王勾践能卧薪尝胆,他也能做到。这使我想到,在抗美援朝时,全国各界节衣缩食,用来购买飞机大炮,和小学语文书上的一个苹果的故事。
经此一战,蕞尔小帮日本迅速崛起,而老大帝国,加速没落。而对清廷的改良惨遭失败,一部分的国人觉醒,发现要救中国只有推翻清朝一法。后来,经过百日维新,庚子国变,和对清廷所谓的“新政”绝望之时。终于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说句实话,本人是觉得改良比革命要好,循序渐进总比突如其来要来得稳定,和易于接受。但满清贵族的食古不化,狭隘短视,死抱着利益不放,实在是无出其右。辛亥革命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可谓最符合汤武革命的标准。
再讲句题外话,我总觉得向中国周边的那些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在中国衰弱之时,会变本加厉的侮辱侵略中国,而这些国家古代长期仰视中国,深入研究学习中国。而近代又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对付起这些国家来相当棘手。比如,日本韩国越南印尼等等。还有个台湾地区。
排名第二 甲申国难
1644年,中华文明从此绝嗣。剩下的只有四百年的鞑靼文明,而当今再国人和外人眼里,中华文明就是鞑靼文明。这固然拜张艺谋的电影,众多的清宫戏,和唐装所赐。但我们与真正的中华文明断绝关系,却是从这里开始。诚然中华文明发展到明朝末期,是有问题的,而且问题很严重,明朝的灭亡就是例证。虽然有天意,比如连续十五年的干旱。导致中原旱灾蝗灾遍地,颗粒无收。从而导致李自成剿而不灭。但人祸也很致命。朱明历来的寡恩刻薄,崇祯的刚愎自用,南明的内斗。集权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死路。是已到了变革的边缘,内部的改良改革,虽然还不成熟,还有很多是清初的反思,是受明亡刺激的,但已经初露端怡。
如果注入象隋唐一样豪放的血液,那也不是不可以。但历史选择了最不好的结局。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只相当于黄巢,其结果肯定,必败无疑。但中国最多再分裂割据一次,还没有亡天下。南明偏安一方,最多只是又一个南北朝,又一个宋金对峙。好歹也保住了中华文明。可满清入关完全凭的是运气。入关后,他们一方面极端自大,一方面又极端自卑。而自大与自卑是相辅相成的,从而经过一系列的血腥的措施,中华文明就断送在他们之手了。直到现在,产生了要看宋代之前的中国到日本,要看清代之前的中国到韩国,这种事情了。
排名第一 靖康之难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当金兵攻入东京时,整个赵宋皇室除了一人以外全部被俘北上,而那个侥幸逃脱的皇子就是赵构,而被俘北上的官僚及其家属更是不计其数,而他们大多都被变卖作了家奴,有些低级妓院的妓女竟然是丞相的女儿。而文化方面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金人在靖康时代是非常野蛮的,见人就杀,见物就抢。宋朝积累文化财富被焚毁洗劫一空,这也是中华文明的一大浩劫。而这也是中国被西方赶超,乃至落后,摆下了伏笔。
也是后来种种历史悲剧的起因。更为可悲的是,后来的明朝,并没有继承宋的辉煌文治成果,从而导致了甲申国难,中华绝嗣。而日本也是在那个时期对中国文明由崇拜转向了反思,顺便提一句,象相扑,茶道,插花,马球等等的很多文化艺术也是那时消失的。
参考资料:自己的话...........

收起

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南京条约 1842年8月 英国
主要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
影响
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转化为...

全部展开

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南京条约 1842年8月 英国
主要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
影响
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5.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1844年 英国
主要内容
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权
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1844年 美国和法国
主要内容
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
天津条约 1858年夏 俄美英法
主要内容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增开沿海沿江是10处商口岸
3.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4.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经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常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 1860年 俄国
主要内容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天津条与北京条约的共同影响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条约 1860年 俄国
至19世纪80年代 ,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马关条约 1895年4月 日本
主要内容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
1.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再一步遭受受严重损失
2.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开辟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5.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拓展了其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 1901年9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日本对旧中国的血腥杀戮,然后又想到今天的抵制日货,其坚决程度,不可名状。作为华夏普通的国民,我深暗旧中国所蒙受的耻辱,对日本当年惨绝人寰的暴行更是深恶痛绝。但盲目的抵制日货,我想就大可不必了吧!古人说得好:师夷长技以自强。倘若日本真有诸如吞并我大中国的野心,那我们岂不是更要学了他先进的技术,才能以其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
有些善于钻空子的人,尾巴总是最先露了出来。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太多的人更看重金钱,学会了崇洋媚外,却忽视了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这个东西就叫做众志成城。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唱了多少年,可真正懂得团结的又有几个。倘若人们个个都有高呼抵制日货那一刻的决心(是否真的行动尚且不说),我想那些个无事生非的日本人,也不敢在我华夏大地胡作非为。
曾经有人评论说,当年中国足球为何迟迟踢不出亚洲?问题就出在,中国人的集体精神不强,团队意识淡薄,关键时刻总会杀出一两个想出风头的人,以为天时地利人和了,终于等到这一刻可以一脚定乾坤了,往往最后却与球门失之交臂。所以,这种团队式竞技项目,被认为在中国没什么希望。这种评论,颇有以偏概全之嫌,但无不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人们团队意识的提高真的势在必行了。这不仅是一个球队,一个企业,甚至是整个国家的一件大事。
曾经参加了一次野外拓展活动,感触颇深。在特殊的环境下,在预先设定的障碍中,一分钟前还互不相识的队友们,竟在那一刻体现出了无比的团队精神。所有人毫无己顾的拧成一股绳,力量之惊人,若不是亲身体验,谁都会难以置信。于是竟佩服起发明这种拓展活动的人来。
其中有一个叫做胜利墙的项目,一堵几米高的墙,仅凭一个人徒手翻越是不可能的。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队友们在几分钟的时间内迅速分工,谁伶俐一点,先踩着别人爬上去,谁强壮一点,蹲在下面给别人踩……说到这,我忽然想起了一个电影的名字--一个都不能少。是的,必须靠所有人共同的力量,才能集体翻越那堵胜利之墙。不知有没有人注意到下面被踩的人,龇牙咧嘴的表情和裸露出来的布满血痕的肩膀,竟如同重锤击了我一下。一个团队,如果没有这样几个甘愿付出的人,怎样去渡过难关?
活动的最后,教练安排了一个小小的总结,让所有的队员肩搭着肩,做出橄榄球员蓄势待发的样子,回想在所有的障碍中,谁曾经帮过你,你是怎样帮助别人,这个团队又是如何胜利的。闭起眼睛,周华健那首《真心英雄》声声入耳,有如老友般亲切。那些片断真真地浮现出来,走钢丝时,他向我伸出了手,攀岩时,他在鼓励我,背摔时,所有人保护了我……偷偷睁一下眼睛,每个人认真回味的表情感动了我,我忽然想哭,为这来之不易的团队精神。 公元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在英国炮舰的威逼下,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后相关条约的签订,正式宣告了中英鸦片战争结束。自此,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翻开了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糟糕透顶的血泪史和屈辱史的一页。

鸦片战争是道光朝历史、是清朝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关于这方面的书籍文章,及历史教科书都有很多记载论述。鸦片战争,尽管过去了一百多年,但关于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的争论并没有随之消逝。它带给我们一系列问题:鸦片战争中清朝的失败是必然还是偶然?当时中国方面对西方列强的了解程度到底如何?鸦片战争的主要历史责任者到底是谁?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反应是怎样的状况呢?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那么,鸦片战争中清朝的失败是必然还是偶然?当时英国的确比较先进,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清朝经济落后、君主专制、吏治腐败、军备废弛,这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事物的普遍性。但事物还有特殊性,要对具体历史事件进行具体历史分析。许多研究人士从战略、战术分析,从天时、地利、人和角度分析了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并非占绝对劣势,认为清朝有可能打胜这一仗。然而,在鸦片战争中,由于清廷的腐朽没落,闭关锁国和软弱可欺,纵使在天时地利人和上都不处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仍然战败,而且败的如此之惨。我觉得,在中国这场史无前例的鸦片战争中,中国方面的主观因素最终导致了无法挽回的惨烈战败。那么,清政府在主观上到底犯了什么错误呢?其主要表现在:不能了解敌人,对敌判断失当;和战方针不定,战略被动多变;军政素质低下,战斗能力不高。这些是完全可能得到改变的,然而历史老人并不眷顾中国。

那么,当时中国方面对西方列强的了解程度到底如何? 我们都知道林则徐注意了解和研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和动态。但是,其对西方列强的了解到底是怎样的?作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对外界的了解也不是很多。出于时间短,手段少,翻译人才缺乏,他对西方列强的了解是很有限的,对英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了解也甚为肤浅,因此,所作的判断往往不够准确。而且由于当时通信不便,林则徐没有也不可能及时将他了解外面世界的知识向他的主子报道。这与清朝上下对英国将发动的武装侵略了解甚少有直接关系。
而作为此时的中国最高统治者道光帝的表现更让人哭笑不得,就是在战争爆发后,依然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由此可见,当时除开个别先进人士对西方列强有某种程度了解外,其他的在这些方面的认识就更肤浅了。当时清朝的上下,对外部世界懵懂迷茫,对英吉利也只是闻其名而不知其实。从中也可以知道,中国是在对外界基本没什么认识的情况下就被动的卷入了战争状态的。
由于这种状况,使中国方面为此付出了极大代价!在鸦片战争中,英国的战略要求基本未曾改变。可是,清朝方面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清王朝对战争的态度,前后有过多次的变化。这除了英国是发功侵略的一方,握有战争的主动权,而清王朝则是被侵略的一方,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外,也与清朝方面对本身力量的盲目自信,和对英国的侵略意图一无所知有直接关系。清方对于敌情缺乏起码的了解和准确的估计,因而和战不定,战略方针多变,时而增兵,时而撤兵,弄很前方将帅无所措手足。
由于清王朝上下对国际世界一无所知,外国公使驻京是最可怕的事情,却不知道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外国军舰在中国港口自由航行等条款才是真正的丧权辱国,其恶劣影响要将近百年才能挽回。

号称“泱泱大国”的中国被远道而来的英国侵略者打败了,而且败的如此惨。鸦片战争的主要历史责任者到底是谁?
认识鸦片战争失败原因有一个过程。刚开始一些人认为责任在严禁派与主战派,其代表是林则徐。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林则徐是否要负起相关责任?
面对祸国殃民的鸦片贸易,作为受害者理所当然要严禁。关于对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的表现,除开少部分人之外,绝大部分都极度赞许。但我想,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的表现是否真的完美无缺呢?其不足之处在那里?
林则徐于1838年12月31日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于1839年3月10日抵达广州,于6月25日虎门销烟结束。短短三个月多,在中国禁烟史上就出现了虎门销烟这样一个重要的胜利。但在这里我就疑惑了,难道鸦片问题靠一场雷厉风行的禁烟运动就可以圆满解决吗?答案当然是不可以。其实,雍正时已经开始禁烟,但是收效甚微,而且愈演愈烈,就说明禁烟运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林则徐曾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在中国,凡读完中学的人,或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林钦差赴任后,不去深入调查鸦片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和流入的渠道与路径,也不细查贩运鸦片的英商有何强大的国家背景,更不认真评估禁烟后所能产生的严重国际反响及其对自己国家可能产生的祸害。连林则徐也没充分看到这一点,更不用说深居皇宫的道光帝。
林则徐派兵包围英国商馆,断绝广州与澳门交通,并下令暂停中英贸易。林则徐和他的同事们都没有意识到,其实他的使命的性质早已经转变,即由针对境内外国人的反鸦片走私行动,变成中英两国官员间的交涉。林则徐面前的对手,不再是作为个人的外国鸦片商人,而是站在他们背后的各国政府,尤其是英国政府。然而深受“夷夏之辨” 的整个中国社会,根本没有外交意识。没有外交意识的国家,也就不会意识到外交的严重性。把英国政府的代表也关起来,这完全是没有外交意识,没有想到由此会引起严重的后果。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义律被软禁后,以英国政府代表的身份收缴鸦片,转交中国政府,这实际上是将清政府查禁走私的国内行动,变为两国政府间的交涉。对此,清政府方面并未察觉。尽管当时的中国没有什么外交意识,但是对英国这个到处侵略的强盗国家来说,就不可能没有外交意识。以致英国在狂妄叫嚷,以武力向中国要求“恢复名誉”。尽管两国之间这样的交涉不是引起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但这无疑成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一个因素,一个重要的催化因素。

在林则徐开始禁烟之后,他对敌情的判断是否完全正确呢?当林则徐在广东收缴和销毁鸦片的消息传到了英国,在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及鸦片贸易集团的推动下,在1839年10月至11月间,英国政府作出了侵华决定。此时,清朝上下正在为虎门上空鸦片销焚的气息而振奋时,战争的恶魔已经出现,虎视眈眈,悄然潜至。
在战争即将燃烧在中华大地时,林则徐根据其对外界的了解分析,得出结论却是不必担心“边衅”。林则徐到广州后,在给道光帝的最初几道奏折中,并没有具体淡到边衅问题。林则徐认为,持“边衅”论者,除京师及各地一班反对禁烟的人士们,还有义律等人。于是,他将来自外国人的英军侵华的消息,皆归之于义律的谣言恫吓一类。虽然后来林则徐觉察到英国正蓄意发动侵华战争,以所得西方消息五次奏请令沿海各省备战,但这就显得有些迟了,尤其是在通信不发达的时代。
林则徐对英国政府出动诲陆军大举进犯中国,也完全缺乏全面了解,这当然会影响广东方面战备工作的加强。至于其他沿海省份的战备工作就更差了。就这样,中国方面没有意识到英国政府已经把军舰驶向了中国,除广东积极备战外,总体上没有什么准备,持消极抗战的态度。
林则徐确实占有相当多的英方情报,成为清王朝中最了解英国的官员,那么,为什么他仍没有看出战争不可避免这一今人感到极为简单的趋向呢? 这与林则徐分析情报时使用的思维方法与价值观念有关,导致其根据翻译资料分析时作出了许多错误的判断。林则徐的判断尽管错误,但放在“天朝”的大背景之中,仍合乎其本人的思想逻辑。
林则徐在后来对抗英国侵略军的战争中,也不是象我们的历史学家所描写的那样英明。史载,在林则徐的销烟举措招来英军,鸦片战争开打之际,林钦差曾花巨款向美国商人买了一条 1080 吨的大轮船“剑桥号”,并装上了 34 尊英制大炮在船上。可是,林钦差却不是命令清军把这条大洋船开到海上与英舰对轰,而是横停于珠江口,作为阻碍英舰的障碍物兼作炮台之用,结果,被英国水兵爬上船去,连船带炮给开走了。

但我认为,在这样一场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事件中,林则徐多多少少也要为此担负起相关的责任。客观来说,林则徐受到当时历史的局限,他的表现比起后来的卖国误国者不知道好多少。林则徐身上体现出来的局限,是整个清王朝都有的局限。虽然林则徐在列强入侵前后一直在试图快速摆脱这种局限性,但历史的发展却永远不会因为他个人的努力而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怎么说,当时的中国需要这样的先进人士,需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的爱国人士。我们不能死死盯住林则徐身上的某些缺陷,要记住,其有的那些缺陷,只不过是整个清王朝的缺陷中的一小部分。

后来一些人认为责任在弛禁派和主和派,其代表是穆彰阿、琦善等。应当说,后者的认识比前者进了一步,但还有深入探讨的空间。历史告诉我们,穆彰阿之流只不过窥出道光之所思,说出道光之所欲言,做出道光之所欲为,所以穆彰阿始终得到道光的支持与信任。因此,鸦片战争的责任主要应由道光皇帝来负。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道光皇帝在鸦片战争的前前后后的表现到底是如何的?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仅仅是借口、导火线,而不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那么,是否还要禁烟?禁烟运动是理所当然的,是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不仅要禁,而且要坚决去禁。但是怎样禁烟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国际外交等方面。所以,这禁烟运动决不能当作中国内部事件来处理。道光皇帝作为一朝君主、一个政治家,他应该看到或预见到这一点。对英国殖民者可能由此而产生的反应——政治的、军事的、外交的、贸易的,预先采取防范措施。但是,他没有做到这一点。历史,往往因为这样一个人而走向不同的轨道。
1840年1月,道光皇帝命林则徐断绝中英一切贸易,并出示其罪状,宣布各国。。昧于世界大势的道光帝这时没有也根本不可能想到,一场影响中国命运的战争——第一次英国侵华战争,就要爆发了。一场大的战争迫在眉睫,而在清王朝方面来说,对于这场战争既缺乏心理上的准备,更谈不上物质方面的准备了。
道光过于无知。道光皇帝对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一无所知,却无知者无畏,对英国的坚船利炮,依然不屑一顾!从道光的口中竟然冒出这样的问题:“英吉利至新疆各部,有旱路可通?”一个在康熙时期已经解决的问题,竟然再度出现在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嘴上。这是道光的悲哀,是清王朝的悲哀,更是中国莫大的悲哀!
道光过于无勇、昏庸愚昧。在军事上的连续失利和妥协派的喧嚣中,懦弱的道光皇帝从忽战忽和转而一意求和。其实,他完全可以等侵略军在天津大沽登岸后聚而歼之,这场战争是不会打输的,当然也不会有《南京条约》之耻。因为当时根本没有那一个国家可以深入中国内地来征服中国。只要最高统治者拿出持久战的决心来,而不仅仅因为侵略者打到京城就害怕投降,那么,中国今天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道光过于用人失察。他派下来应付英国侵略者的钦差大臣这些人中,除开林则徐之外,其他的基本是无能之辈。先后派来的琦善、奕山、奕经等人,只会削弱中国方面对英国侵略者的抵抗力,只会向侵略者妥协、求和,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无比愤怒,以致民怨沸沸。事实上虽然在多次战斗中清军官兵抵抗到底,英勇不屈,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触即溃,或有主帅带头逃跑。
总之,穆彰阿、琦善之辈是体会道光的旨意、按照道光意旨行事的。穆彰阿之辈卖国、误国,最后的总根源是道光皇帝。鸦片战争的失败,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签订,道光皇帝应负主要历史责任。道光把自己的名字永远地写在中华文明史的耻辱柱上,这将成为后世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者戒!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方面的反应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这场战争中,清朝付出的代价如此之大,但是最根本的错误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及时认识到战败的根本原因所在,战后主持过军务的大臣中没有人能够对失败的原因做出真正的思考。包括最可能有所思考的最了解西方情况林则徐。更让后人无法想象、觉得可怕的是,这对清王朝来说,不但没有感到痛,反而是非常不痛。条约签订后,清王朝又恢复了歌舞升平,因交战不力下台的官员大多起复,似乎一切照旧,就连最基本的防御设施上,恢复的炮台也是和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