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古寺什么样的氛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10:31:19
在《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古寺什么样的氛围?
x[R+I뚩TLwϴ|ؼ@ bm @ ̦nFdSœJvUSa\232~QU۟"[Y>@&*q|),nQ'&˩Ͳ5T:F[ӈ5N{pC+2O?h3S$oͪN$nMiSdG~ejj<ď58懐*ꦾ[nyi,jqK?@zxLe֤W,*RC-UvStenMve`W˜Pjv-]|PTE 5w#Հ,j^ԣJ|sbU]Yӆڃ5=&iu) }UX5:(t!9sQm=ۛ5)sxNB &Y)|XQXK ,g-iT`GߴGq]nxC<8Gذ-arnQɅ5ն)M<כifbM"I؃W>NZ`!k6#n>znD:藇CN@T;toa8 C0]2fB=NƆ} yZZS׺s)\y+DNv/3ELʫtK7ahwہD?';x¡Б#x.vD`L8;SaE.IGv(aZ[FuwI\8 6;S1Dx] ֺs?&BNr; 6b!quJL>}ZnaNb&LaDZTko8%:0CB퇖0N28m76 8Q3)+bpN8aA3/]rٿVF_NS{mA֝ېWuH'gIޭ=!mk^ }Dlqͭ6̀g!9ӝ4.0ʸHcOQ [{ ։1%^L:=Fގ>HM&-wXp&su?Ogڈ>:}9R8OМN_G`;.b^{e-CNY8. R{JN}DhqPc1ʱ9cw#8/IE2 svy1'!ڙhLuIKwB]g0xgJCYңpQцv46k*,UU~s-k7ypl͍c(DI湝љ;/c7 aYaNnp_)uYB8Y&D4mcjKt'1N" >kz! $&!hkܳM^ 0}=8^d -m͏LٞX:1HaS /{z L:7)즜~H~pu:=ېƣiX<u"wsWiH.Ti3εz]/x9|+e`c '9[S De8pTC2&jԉǸa u m_ű RPGz9*7&X9##xtMܝ5CJ7pcG7$ș *P3K;i'vKҥz/WFX[A`35hݴ: '7' W-šP?8L mkTc;ylGoz@n/Ě$tpc\jӑhȤ'4z- ;d_nm}7n} $LLȔu7|MzE2[Yq:_!̤d9ZCr2>y88YBlP_@WLC=8 tGPˆcȵ;ș2 QO @|j0{|I38/;Tm:$5]Vn'R򗇬ӛJĔ(pE]$ŠJhBY?VҩaH>, MPeŠϒO6⣮vӸcpG5z?I'ϔ(]Q~T~ϐ)!P0&0 -D&,:Tk^PQ9" c !I*"0تpDpWX'pR:kQ&9ˬA0~/h_B<ŝM.x~%L@|w;!ˋNS'w15@Eƴ5OR3!sշ{*{h2O{D,&q9Y:4;[FiFXC6`4 PowعC+5x @6l= QDI@tF] RDIdBE<aN~gmbFrivSwA>K]<: *AF+h4du Oa\:R r蘰b~fbF fIŀr 3D[ϕ'Ŭ,ꡇq~Iy0C,eLAe2S V2}8oˏ^soBqSCwFkoQc^4SyHNY\C}YKTdUʍU̶Jks~1k/rg.+& _u9rR0;̣ìޘ[yE%\EaOGo7ꃪ{k_rsDTV:L4:uhզ:=`:S1)bמ:xՀ׽*Vȷ:A0S6>|*ce~z|Y㟲7y :O `0#@D_YRS t6!?@ 0'p|A-sOO<.}2!IOx՘ @r~k0p8J6 -AbѫLO 7_ o`d[%V!L$ځ}x0Q `5H?r5s9+KC'T`Uζa\=BOroQ>{0t%Zh3Ązj≮V 'd>=៸_OPPRhDRHzISpՈZ_DUw q‚Ye!qw-Ҋ(:Ll=+trG?\PK(h P NVUת> v%:gn̥ܴ+L8 FEbYBj6:iUpʔmH̅<|1A4b/8x,sQ󻿿:1a;K* 3>czML8 @b\@KwmpX)Ma9L$dh:esc_v9gqHłm*.Z~o{@#83D pt(M9 v3zW. ``qVce&UU?$:.QNojӋi  vQ002DFBzE$Lmobfr4łx0V=ޑ|׉Mkz+RU&n>{摺uJ])-Xkf|S1~ggeHx1g4R iK`~Z@$r1[h`(I IvEB3WKR9jw%/J4i! 8whnWZqZQ]a@*伛xJ.$cnV(|eBt1*؆/ V`tr6 -2Hw%y]]hHh-Uoߝ_bif{^}, uk^{fڠu֛d vn%P\wij/H-=,qٓN +?QL߱c} *|ف`Z l D/cM}TS 1}>E 2o<4P`^<?߱c!j~a; v$F2M?VM]A&]:+x ԣzWT7h4 ؚ.?L,)(G1Q?Ӭd$kzBL7K7l65R!1>iK FҤВsw.Ͳ`)@fyܑ$[G[t,c-*_:{4Dd׺{o8 C&IRX79lP I!`/@+3Md#HOAqlgč3MELb.ݐfo Qt'No=`)qÙ gn.[ kNtxUɽwRUpk&]C04 Z tt{Ќx%"$fOOc&>%!bg|+gr4a|* 8r )bk y@ƇzMKRf 3frpD ǭ C7K/|L 0t:Ms $A@LňiI {1r&]y9oWHlU@9M?:92Ճu5;CTQ?DpӽWts@+܌7=O!?bd j7,PB@EWkܓ\&yM7 A+_KHY"$k>"lB.&$s9@ (P A"rȨe.K8]ע7'|avQU*h&

在《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古寺什么样的氛围?
在《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古寺什么样的氛围?

在《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古寺什么样的氛围?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作者介绍】常建(生年年不详),唐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弟,太历时曾任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尉.一生仕途报不得意,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娱.他的诗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堆、孟浩然一派.《全唐诗》编其诗为一卷.
【解题】这首诗选自《全唐诗》卷一四四.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诗中着力描写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淡泊的襟怀.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始建于南齐.禅院,寺僧居住修行的地方.
【注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1ài)此俱寂,但馀钟磬(qìng)音.
清晨:指日出前的一段时间.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自兴建至盛唐时期已有百年以上,所以称古寺.初日:初升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意思是旭日照在高树的梢头.○旭日下,古寺在高林丛中,气氛宁静.
竹径:竹林丛中的小路.通:通往,通向.幽处:幽静之处.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二句写禅房幽深.山光:山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鸟性:禽鸟的习性.潭影:清激潭水中的倒影.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观赏山光水色,触发了出世的情思.
万籁:一切声音.籁:空穴里发出的声.这里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俱:副词.全都.寂:沉寂,听不到.但:只.馀:剩下.钟磬音:敲击钟磐所发出的声音.磐:佛教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钵,铜铁铸成.寺院诵经、斋供时以钟磐之声为号,发动用钟,止歌用磐.○以钟磐音结束全篇,更加突现古寺之幽.
【译文】清晨进入这座古老寺庙,
旭日正照着高高的树林.
一条竹径通向幽静处所,禅房周围花木郁郁葱葱.
山林的美景使百鸟欢悦,潭水倒影让人杂念全消.
一切声响此刻全都沉寂,只有钟磐声在空中回荡.
【简析】常熟虞山是苏南风景名区,现已辟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虞山北麓的兴福寺是佛教名刹,景致更加迷人.寺中禅院的一块石碑上,镌刻着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手迹,成为兴福寺面龙点睛之笔.常建题诗时的兴福寺,风貌肯定与今日不同,但自然环境的特点,如高林、竹径,山光、潭影等,尚可一一指出,让人们从中领悟到常建诗中所传达出的意境.
诗境依游览的过程逐步展开.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诗人一大早即“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胜境的向往之切.大约赶了不算太短的一段路程,及入山门,已是“初日照高林”的时刻了.次句既交代了时间的推移,也描绘了古寺的总体风貌,它掩藏在大片高树丛中,旭日照耀下,宁静的安谧.诗的第二联是入寺之后的经历,沿着竹林间的一条小径走去,小径尽处是僧侣的寮房.这里花木抉疏绿草如茵,气氛更显得安详、幽雅.句中的“幽处”、“花木深”,既表现出独特的环境氛围,也传达出诗人欣赏、赞叹之情.诗的第三联正面写诗人观赏的感受.这两句说,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前一句是就自然界而言,说这里是禽鸟与山林相得之所,是一派祥和气氛.后一句是就人与自然环境而言,说这里的山光水色不仅可以娱悦人的耳目,而且可以净化人的灵魂.游人在尘世烦躁、疲惫的心态,一到这里经过澄澈潭影映照,立即得到平复,使精神升华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句中“山光”是指“初日”在草木岩石之间的反映;“潭影”则是山光和天色在水里的反映.这样写不仅从结构上与第二句“初日照高林”形成照应,而且使“初日”贯穿始终,更加突现这轮初日,让人觉得这里的阳光有特殊的魅力.读者终于领悟到,诗人写“山光”“潭影”的用意在烘托他心中的一轮“初日”.是佛光的照耀,才使得这里的山光、潭影获得了“悦鸟性”和“空人心”的奇效,使自然界的山水、阳光等等变得清洁、宁静、安详、和平,从而构成破山寺这一块净土.诗的尾联点破了这种对佛教法力的礼赞.诗人说,此时此刻,外界的一切声响似乎都沉寂了,远逝了,只有悠长的钟声和清脆的磬声在回荡,在远播,似在警戒沉迷,似在赞许觉悟.诗人整个身心都融进浓厚的宗教氛圈之中,写游览达到这种境界,才是真正的引人入胜.
全诗层次分明,意境浑融,意味浓厚,历来广为传诵.由本诗演化出成语“曲径通幽”“万籁俱寂”,沿用至今.
【字调句基础知识举要】万籁俱寂 万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成语“万籁俱寂”的出处,正是常建本诗“万籁此俱寂”之句.
曲径通幽“曲径通幽”用作成语,意思是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僻隐的处所.语出本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竹径”别的本子作“曲径”.

《题破山寺后禅院》解析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作者介绍】
常建(生年年不详),唐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弟,太历时曾任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尉。一生仕途报不得意,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娱。他的诗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堆、孟浩然一派。《全唐诗》编其诗为一卷。
【解题】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卷一四四。...

全部展开

《题破山寺后禅院》解析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作者介绍】
常建(生年年不详),唐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弟,太历时曾任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尉。一生仕途报不得意,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娱。他的诗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堆、孟浩然一派。《全唐诗》编其诗为一卷。
【解题】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卷一四四。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诗中着力描写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淡泊的襟怀。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始建于南齐。禅院,寺僧居住修行的地方。
【注评】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清晨:指日出前的一段时间。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自兴建至盛唐时期已有百年以上,所以称古寺。初日:初升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意思是旭日照在高树的梢头。 ○旭日下,古寺在高林丛中,气氛宁静。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竹径:竹林丛中的小路。通:通往,通向。幽处:幽静之处。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二句写禅房幽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山光:山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鸟性:禽鸟的习性。潭影:清激潭水中的倒影。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观赏山光水色,触发了出世的情思。 万籁(1ài)此俱寂,但馀钟磬(qìng)音。 万籁:一切声音。籁:空穴里发出的声。这里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俱:副词。全都。寂:沉寂,听不到。但:只。馀:剩下。钟磬音:敲击钟磐所发出的声音。磐:佛教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钵,铜铁铸成。寺院诵经、斋供时以钟磐之声为号,发动用钟,止歌用磐。 ○以钟磐音结束全篇,更加突现古寺之幽。
【译文】
清晨进入这座古老寺庙,
旭日正照着高高的树林。
一条竹径通向幽静处所,
禅房周围花木郁郁葱葱。
山林的美景使百鸟欢悦,
潭水倒影让人杂念全消。
一切声响此刻全都沉寂,
只有钟磐声在空中回荡。
【简析】
常熟虞山是苏南风景名区,现已辟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虞山北麓的兴福寺是佛教名刹,景致更加迷人。寺中禅院的一块石碑上,镌刻着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手迹,成为兴福寺面龙点睛之笔。常建题诗时的兴福寺,风貌肯定与今日不同,但自然环境的特点,如高林、竹径,山光、潭影等,尚可一一指出,让人们从中领悟到常建诗中所传达出的意境。
诗境依游览的过程逐步展开。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诗人一大早即“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胜境的向往之切。大约赶了不算太短的一段路程,及入山门,已是“初日照高林”的时刻了。次句既交代了时间的推移,也描绘了古寺的总体风貌,它掩藏在大片高树丛中,旭日照耀下,宁静的安谧。诗的第二联是入寺之后的经历,沿着竹林间的一条小径走去,小径尽处是僧侣的寮房。这里花木抉疏绿草如茵,气氛更显得安详、幽雅。句中的“幽处”、“花木深”,既表现出独特的环境氛围,也传达出诗人欣赏、赞叹之情。诗的第三联正面写诗人观赏的感受。这两句说,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前一句是就自然界而言,说这里是禽鸟与山林相得之所,是一派祥和气氛。后一句是就人与自然环境而言,说这里的山光水色不仅可以娱悦人的耳目,而且可以净化人的灵魂。游人在尘世烦躁、疲惫的心态,一到这里经过澄澈潭影映照,立即得到平复,使精神升华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句中“山光”是指“初日”在草木岩石之间的反映;“潭影”则是山光和天色在水里的反映。这样写不仅从结构上与第二句“初日照高林”形成照应,而且使“初日”贯穿始终,更加突现这轮初日,让人觉得这里的阳光有特殊的魅力.读者终于领悟到,诗人写“山光”“潭影”的用意在烘托他心中的一轮“初日”。是佛光的照耀,才使得这里的山光、潭影获得了“悦鸟性”和“空人心”的奇效,使自然界的山水、阳光等等变得清洁、宁静、安详、和平,从而构成破山寺这一块净土。诗的尾联点破了这种对佛教法力的礼赞。诗人说,此时此刻,外界的一切声响似乎都沉寂了,远逝了,只有悠长的钟声和清脆的磬声在回荡,在远播,似在警戒沉迷,似在赞许觉悟。诗人整个身心都融进浓厚的宗教氛圈之中,写游览达到这种境界,才是真正的引人入胜。
全诗层次分明,意境浑融,意味浓厚,历来广为传诵。由本诗演化出成语“曲径通幽”“万籁俱寂”,沿用至今。

收起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诗文解释】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

全部展开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诗文解释】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词语解释】
禅房:僧侣的住房。
万籁:各种声响。
【诗文赏析】
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诗人顿去杂念,心中豁然开朗。全诗虽咏禅房寺院,实抒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
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收起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鉴赏
--------------------------------------------------------------------------------
作者:倪其心 来源:今人力作 点击:1092 更新:2005-6-15 6:48:32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

全部展开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鉴赏
--------------------------------------------------------------------------------
作者:倪其心 来源:今人力作 点击:1092 更新:2005-6-15 6:48:32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馀钟磬音。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这是一首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词藻惊人。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象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见《题青州山斋》)。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同样,被殷璠誉为“警策”的“山光”两句,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深思。正由于诗人着力于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