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写作背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9:47:03
李商隐无题写作背景
李商隐无题写作背景
李商隐无题写作背景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继盛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李商隐对于诗歌的贡献,特别在于他所独创的“无题诗”.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这首诗记叙的应是两人在春末的一次短暂相见后即又离别的景况,这从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可以知道.“东风”即春风,隐指季节;紧随着用“百花残”点出时令,是为春暮.在这样的时节,两个相爱的人儿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却又不得不面临着分离.相见本已是万分“难得”,而离别就更为“难舍”.按一般而言,诗歌是先写景,后抒情;在这里,作者却是先述离情,再描悲景,更衬出诗人处于“两难之境”的伤悲心情.“难”之一字,是为全篇的诗眼.
紧接着,作者在颔联连设两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个意象的出现,极为熨贴.“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儿女至情.缠绵悱恻,炽热浓郁,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此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早晨对镜梳妆的时候,担心因饱受思念之苦而愁白了头发;夜晚对月低吟的时候,害怕不能表达出那一份思念而倍觉月光的清寒.对“镜”,是顾影自怜;对“月”,则是形只影单;再加上一“晓”一“夜”的时间点示,写尽了朝思暮想的思念之情,并使因受相思之苦而坐卧不安的恋人形象跃然纸上.
末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带有梦幻般的神话色彩.“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是很恰切的.“青鸟”,是神话中给王母娘娘当信使的神鸟.当时,诗人处于玉阳山东山,虽与恋人同处一山,距离不算遥远,但因为他们的爱情不能见容于社会,所以会遭遇到种种的波折和阻碍.句中的“无多路”,可作“没有多远的路”或“没有别的什么路”来理解,但无论是哪一种解释,诗人却都只能寄希望于“青鸟”来探听消息,可见他们的相见是多么的难!以此回扣“相见时难”,也更进一步突显出“别亦难”,这样就使得全诗首尾圆合、浑然一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