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高中语文阅读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18:11:08
如何上好高中语文阅读课
如何上好高中语文阅读课
如何上好高中语文阅读课
一、转变阅读教学的目标观:变“一维目标”为“三维目标”.\x0d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往往只考虑“知识和能力”这一层面上的目标,这样做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其实,语文阅读教学 应该实现三维目标七个方面:“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提出,是当今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必然趋势,同时也为高中阅 读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x0d第一,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要认清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维目标的实施,绝不是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它是在阅读教学的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的.\x0d第二,在实施的策略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例如,可以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入手,实施三维目标; 可以从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入手,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实施三维目标;还可以从交流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运用自己喜 欢的方法,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享受探究和创造的乐趣,使三维目标得以落实.\x0d第三,在评价的方法上,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例如,对“知识和能力”的评价,可采用常规的口头和书面的测试方法进行评价.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 价,一是可以采用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判断学生对这一目标达成的程度.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有各种 各样的情绪表现,或活跃、高兴、激动,或痛苦、冷漠、无动于衷,这些情绪表现都是我们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达成度的依据.二是可以采用访谈的 方法,教师采用简要的开放性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团体座谈、公开讨论,从中了解他们情感态度的变化,判断他们对这一目标的达成程度.\x0d二、转变阅读教学的价值观: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x0d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片面追求“唯一答案”的“一元解读”已成为当今高中阅读教学的主要价值取向.教师按照“教参”上提供的“唯一答案”解读 课文,并设计相关的问题,学生顺着教师预设的问题理解课文.这种异化了的阅读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而且泯灭了学生的个性.针对这个问 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具体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 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进行重新的审视,确立新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也就是要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 提高阅读的综合素养.\x0d第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和思想的解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多元解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 验的方式及结果.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因而他们在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过程 中,必然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答案,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读《红楼梦》“红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 事.”对此,教师一方面要构建安全、民主、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热情鼓励学生敢为人先,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多层次、多角 度的倾听,面对学生的“众多声音”,教师既要听出“杂音”,分辨对错,也要听出“高音”,分清认知水平的高低,还要听出“奇音”,觉察出见解的独特的与新 颖.在倾听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捕捉多元解读中出现的有价值的争鸣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x0d第二,要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对“多元解读”的理解存在着两个误区: 一是把“多元解读”误解为“多元价值观”.例如,在多元解读的新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对一些约定俗成的成语赋予了新的意义.如“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是个 “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时机的人.”“狐假虎威”中的那只狐狸成了“聪明、机智,化险为夷”的楷模.对此,一些教师不但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反而对这种解读大 加赞赏,给学生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的第一条中明确指出:“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 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对于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的高中生来说,他们尚未完全形成自己正确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试想,如果社会上真的涌现出这么一批“聪明机智”的“狐狸”和“把握时机”的“南郭先生”,那么,我们 的社会将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局面?二是把“多元解读”误解为“多元标准”.例如,有些语文教师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采用“放羊式”教学,让学生 用个体对文本解读的结果来代替文本原本的意义,对文本意义的理解缺乏大体统一的标准.教师甘当学生的“伙伴”,而忘记了自己“教”的专业角色.因此,我们 在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解读”时,必须明确:尽管“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但毕竟还是林黛玉,而不可能是薛宝钗.同样道理,如果我们在解读文本时没有 一定的标准可言,让学生任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将会陷入混乱、无序状态.尊重个性差异,倡导多元理解,是建立在一定的标准或共识的 基础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