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找关于塔的知识,诗话,文化,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2/02 08:28:39
请找关于塔的知识,诗话,文化,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塔
x}Yo+[v_ ԥ9wL@?qqb7n~#)qGER6  u, *;Xc{O[v|)rtµuKpuy&qc'nM-ώIO^uw#ZHwO -/Y+%t4v8z;2;kaRhz \FJ1/hk<oBUx[kCU"=Co`Lder)Ae%Yj%K [0vEiPdfe_NwǬ~e  u8K)gVv^AR& "tt𢏸kaGVoq0/hǻ~q_2Aҙ*1d+6Ŝ9&{rn{=,-tYjqᶯCd0 UJTxp ?ansPH⃈ 쬶a#Ep=`Нy ZB37[0Ո%hZߠ~iifJClQ̴i nٓկ4U)4U#oR4L{nIR#gA2;j[-!?^-iw8^a'. Fe٣7`N툔$r3hmmvX+jZ{AKOxUq.샦jq=MjuX!n܂hn_&\+fRݜ_nD5(Go o :P\iP-;$+(t(.'<@5jCE`'8L&KjzP*H5RPAZ$ !4EIJ̑k]:,AYmamfMrY#<3@ar6|$2Nͭ|ܚ >v'G?AQpigT}jZ+zpwZ֦6uL8ok0^*)Y{Wg+LD0s qչ4"$?5mPRzV$[ofUK#0GW#W{K b=RěfKus[ѹ,ڰ:^W RXp(EDAS %o-ͼְtP.Q T2NBeM Np{Qj:3h74p:=&宓xc^t& eIƨ7P,Z%BW{vF9ꂘ招F΢GJ (CPل"rb.A[6,m2^oGL񂮛zG.1~t R9qj^g_Jˢb&8pWggNt [L^vVI@f]8 C/N*8L~RSI- -7@x8۔9#:lQzLng&_%ju(_UN-W ]"/lڽQ\O'}SIՌo16~UTY+<Pc[KDًNj`M@:F;uAqAk-L_Ance"[@+[W͆`VBc)9Tnhx4sT` j}P5ht GA+!QMLw/DN['E8e0~ҏup@5W\:ޜ]f(,4Y t:ĭ<"L8#؇2)7<RӔMU˦0ڝ6.{$dx^J܇GRVW!9iBQ]WF\; YrI1a n#Yz/`9>|WF V5k(2KW[wWNs miMę`Ov]Q*>D/!ԅ4WT1k10 gvbTg`o'6)$0MV`U7zz?/sn ttT8jC^ho}pvb\֎pK;?  0˂w }ȖmaQN_ Bs]y3G'%o4Xck~ͺR)"&=`ko"1;I2w(%ďnU/CmhЩ HE$|s镒*/YdsE}QUAt =t/ 6p ð9@o; !ğJaЀ :e"[ޅ4|©A:qTIXqBoㅑ(a{Ɲ.cq'lQX1( ˅]*vs1nȷxdw3 :]G%Dʔp8|n~:y1u| eH?; szhf&/jkMQYa <'T@yak_:rԑ S޳p1}Qv0p+M&X~4F25dk(Lw2uLafvBj1zrN8r ?dD2/Qѭ'!Nрk~|PTrMq:_= F➁hGUקVb:h`^/س7gƻ!MD|-N\qa,JRƼ^a_\iqGPQL֨IG]Xx#hd2y|r&mA}xܧ"kLkI;Ғ)U)Ҧ6~R)6EeƑZcz9Ѕ0=5 p<&Vg3KfїQڌk cm:?LLh8C/{G!fAԝ<,,{`bl]WNjt5[TNF!lTqً(F2"8}?5Mz֎,7AŒ)nPц::}(;;!_2ɉ5q¸vmA;p79c|!CHznyíLwba4Vkبq]1l<h\uGpft`'ÁEk]38 W@x'q~ie tW ̓*60y5!?}Dx$Jf#! SS3xzp'uY'Z⍚IӮKbKQrb܏3KQ®~\STQLn2Ȩ EH=;j:~(΋=J?d%մ8&_> o&="NѢۯsP*Ls׻̃j;EG Ś ֎K+ovXS!$?OY)(c/ihgqHHV~ pF4C# І[sB"lX1ha,)tR /2Ƭ& .ø_xp@l+K!.]ǀ8LlX zpnܬYKB5zTO܇*pw܍3L +d2 i{Pa:0\W6=IH (bY7 /&BiK-3vUWf(0 #ˢbҩ`SMOjTŗ~moK?'m'Puu8%&ӅsbnlNzqNb F_/H `A/t 6VumٟV5 dRN`ce7ފkكo]!Hhe1c=-+~3H@iɭcg>8R5OwT-gP-vƘ MT!-?Pv_6TbFvEpCL6ا!GcԚU4I`PCFԪౖoXEU gCtt`k@:̄М\Yg#[XMY,^یVuR%p^EoD @mG`Rh(!p- rZgEYYќccM9،d[-5|L{Q^c^uO]Q)OsVNv"97t[ysтzZV1K+>OG=h+.:T1!_,'Fv ؜6eZԜ86iKg%KE3^I[rkS*Г8Z jBƒ9 f悚Rra鵀 0Pc|sp"ۜJ3/,41/Dg8ȅfGܗ{r$0Ft )tb ,ćTQVW .zDZ5%+%!M.`qVѴ>KHضNϻe6`:}[$9Nr(U9#Se~TB!JE-N*Z;<)ǫL֮DUIH* 6Pc%򗧁ٸp8+h=k(us|_'UF.VSR]{Ɋt[2,%%nRe=%46l~ج HpsrsQit'߆++KF8|vO%l?͊i,,Zx-[U m^Y-<4蘶(~7 5n9*Ǫrad0AĦ(k,An)qi$/3:m 4D7B1ݶД}|R/f% [qjmO+#1J 2(b:v[AL.C]iU PQ8?>ՃD&p49[93$ՊkV#SHn`1͸6{#FvͰr>`<'/0.ZSA)MюQZD(9}t!_?Nm0c 2_L/k+%݃) Po"Tj 볃5 k\f; {2׎[ U%lkqj}yx &4j͆ QuWϛ`6))[J"k'%A&D^ݬ:hڟU_mCy]qAnkLj{(55T%ufiwʎɼڢ}Ik^Q*k0hN(Ly2gVW!8]"bNb }i}DTjNo[%#{aIZ.pT`]bV "Voȼ^Fԓ3/~֏'L*6զ̊]4CbEs\7\+jKR[iqY;oe,J=Q$ɎiP0)dD_Dx" П^&CcQ%-8$RjP2iV'Ik2@j㍼.*,kMܙ=F6L~A@H lӬnCjy1WX&EyRNmL-أ.KCnQJ=ܷl]lZhsP{\>a=丸[ a# )&D/:qd%UgچS0@M?A'LeczR xЕ-֙z,Wmٹ^nD܍p+SN$6/\CRD,]o$ $o[Zշ/UKPDh)OL.l;{4RXJ,ŚE[Zb֕`@`pnC/ZȼqY4> 6ƛ kpt!_ =twb sc `bH`ѭ+-JLv+Y,ϊ p %KJ@x!l'Ьܜ[XCч*$`^-0 9Z\I<Z*,4g ͫLBjtIS(P𾇱'yg?k=g)W.B?Dq~M6x]nɠ2Za8+ 0"zwEMoYsaŽ=$hQftYȹ@zV/ȝ&~|Mxzh@ʠY_ V G޾VON (-^&:F+(7{FB/d+厌gػZ/-UUX}JPOHn/bv -_\r&diι.=9+mk"SSSd  brzV&6wQ]fVr=!EAYWrfŸ9E|փSZ=xiBʒaC3g1U\?mdvz nn4?Etp%# "L~O.3/\ H12è myk`o~ea_>/wxp5G 'r}o.)WSKj6lɚO[鏁lCѧwf¯`煷_YlObj?VٯK_.ǟ͚)|1Lt#S9\{x`˷BIl۷-Gy%fٷr6Tli/ JaqODK͍\˧#$\Q%^Rޮ`z^֞>)?oX[¹I%j˄ ZvT܉Ĕ#",c5l9N_EK@c  Y;uA6e-ltYK%RFܟyv-~K_O_#H,]/ըG0a~Tt[r֦oEt0G Gs_Ih̉,’Eȧo#FJ[@}.%/QuV{|pKFkyLs1_=1t.u%ސ!%U~MFjNƎW*GNџH=MUDX`XLXF[7L>"cxlEi0 E9 &cܢ :vK{v,zbk DޡWX2I+(_:=%]Q7i\$Kt/!ِK2|`{g9(9I FLlTOl艄7ZX,,·dl\$=,?oq.ūV# #F} xUd ̒y)bn)L tbAE<7iű5}Y6K8OSqD"MyID\F/ x~XlO^n*)eO&,^YXcR'³dr}tc v+)>iQ%e?hNq.x?cNpшjLbv a+qU径X[8nfʣ= 󋲩B B>cdQx ,F#¢ lRTXқinxbi4*,61M~;r-wcz(-Р.xo0zJ^v/z5Y)B8K`kK<5͢ub~YO.Ih1ٍ\ʛw7h$LZԪ_qw_yc[ό ̈́w.& _@YMvm,"e;~fwOyx"gyJC7M|VBigx7N6Ʃn+?_ɗYu~WU/[Z/ k`jH^*&]`e^%?|}ʇ~Zk;(ݏbewy!ϭ|v@s|E#_2 nuE-j"Rx<1#$8b+&H_+=jRFpUJA㚜7lاkxI.ɑf!'&݀#ȗAy0oogG[Y:@)f;"^)Ǐ?}\o#!UK+-P9f=ocW=3dO/Tx+,6h R9[ot4wk0 $8AoWz&ڟwL,s)O.αx}}&oIG(Yܝݎ(xFfʅ'EjuUN#後w<¬w793y.2sAJmz/rw n JN3ψ˦[͞nz{yE;`L^D'('ks-mNo>3Vɤ?=m@?h[KP|jJ}w{Mo7c W|%hf69q ^^J wD<'DʕMHV=/];۵U5֖z#g䖭7| L{o÷`]o?;]K|-5L^ЈbX_* (>!]xԿ,&(xT~Zn}A+ VfyZM5KcӍX`>~kw3Xo2m>3q$0^MF^р7b|\\WRJ/8s>*(7(AwoU5NTÐ3f1fxזGI_*)jʋIchT XkGh9o"'nog~p][þRq:x+iosߋ8(fSg2PI~݁UV?icK$/'CsWM48+#@bް> ԋXIMjF;5ao$oo}LlߺW?z]$ͿW?^QrhnPv{H^u5r>~_aׁ6a3&J[ǐp5W/YQ+3KB'7nyʜ!3X 2 rb.Ulkbcjd=El hᶟMG#k^ +nߢ,i(н w=#2Z]]O>`i~1ZzM{k7EڦQ!;IMwATᭅV Tr'pVUhk} D +({ +8  b)8_?z7̘LSEy(hN6rwvLrHHl]^IUmquX% ֬﹵{zYQl;s'LaT_jV}$d5Zυ+Z?sG>aׁ%mheư+T?[=<=DþakW4aYkh`b{Awxq 0?_!~@ [,}kǤvf%84aū M_n.>>6J :fTBs"QЅL@t wn.h

请找关于塔的知识,诗话,文化,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塔
请找关于塔的知识,诗话,文化,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塔

请找关于塔的知识,诗话,文化,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塔
简介
塔是一种在亚洲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东方传统建筑.是一种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又称“佛塔”、“宝塔”.
在汉语中,塔也指高耸的塔形建筑(即英语中的Tower,德语中的Türme),这一概念与本条目所描述的东方的塔(即英语中的pagoda)并没有太多的关联,如埃菲尔铁塔、比萨斜塔、电视塔等,请参见塔 (西式). 除此以外,在翻译中塔还被不同于以上概念的词汇,如金字塔、灯塔.
塔这种建筑形式缘起于古代印度,称作窣堵坡(梵文 stûpa),是佛教高僧的埋骨建筑.随着佛教在东方的传播,窣堵坡这种建筑形式也在东方广泛扩散,发展出了塔这种极具东方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窣堵坡与中土的重楼结合后,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发展,并与临近区域的建筑体系相互交流融合,逐步形成了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宝箧印式塔、五轮塔、多宝塔、无缝式塔等多种形态结构各异的塔系,建筑平面从早期的正方形逐渐演变成了六边形、八边形乃至圆形,其间塔的建筑技术也不断进步结构日趋合理,所使用的材质也从传统的夯土、木材扩展到了砖石、陶瓷、琉璃、金属等材料.14世纪以后,塔逐渐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因此按照经律系统,塔可以分为佛塔和文峰塔.
在建筑学层面,塔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东方建筑,其体量高大用料多样,在不同的地区地质条件不同,建塔技术也不同,对塔的建筑学研究涉及了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壤学、地质学等诸多方面.
在东方文化中,塔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学层面.塔承载了东方的历史、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是探索和了解东方文明的重要媒介.
1.塔的历史
1.1塔的起源
印度佛教建筑窣堵坡和中国的传统建筑楼阁是塔的两大源头.
(1)窣堵坡:
印度的窣堵坡原是埋葬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的一种佛教建筑,梵文称“窣堵坡”(Stupa),就是坟冢的意思.开始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在佛出生、涅盘的地方都要建塔,随着佛教在各地的发展,在佛教盛行的地方也建起很多塔,争相供奉佛舍利.后来塔也成为高僧圆寂后埋藏舍利的建筑.
(2)楼阁:
阁楼一名重楼,重楼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但由于年代久远,至今已经没有两汉以前的楼阁建筑实物存在.了解中土重楼的具体情况,除了通过历史文献的分析之外,两汉时期墓葬中殉葬的冥器和墓室壁画是很好的资料.冥器中的重楼多为陶土烧制的2-3层的木结构建筑模型,多有斗拱作为支撑结构,各层分布平坐和檐,建筑有门窗等精细结构,建筑平面大多为正方形.汉代冥器重楼模型的结构特征与魏晋之后木塔的建筑结构有着明显的源流关系.
1.2 塔的出现
古代印度的佛教建筑塔在东汉时期随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迅速与中国本土的楼阁相结合,形成中国的楼阁式塔.后由于木结构易腐烂,易燃烧,又按照楼阁式塔的形式,演化出了密檐式塔.在漫长的历史中曾被人们译为“窣堵坡(Stupa,梵文)”“浮图(Buddha,梵文)”“塔婆(Thupo,巴利文)”等,亦被意译为“方坟”“圆冢”.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直到隋唐时,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后世的塔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也为道家所用.另一方面,逐渐脱离了宗教而走向世俗,衍生出了观景塔、水风塔、文昌塔等等不同作用和目的塔.
三国之际,丹阳人笮融“大起浮图,上累金盘,下为重楼”,是中国造塔的最早记载,所造的塔当为楼阁式.三国时代的吴国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开始造塔,开创了江南造塔之先.这两个时期没有塔的建筑物保存至今,有迹可循的是一些汉代画像石上塔的形象,有“窣堵坡”的形制.此外,在新疆喀什附近的汉诺依城有座土塔,现已风化严重,但可能是汉末的遗物.
1.3南北朝的塔
南北朝时期佛教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建造了很多的石窟和寺塔,在云冈、敦煌石窟中都可见到那个时期塔的造型.现存塔最早的实物是北魏天安元年(466年)的小石塔,原来在山西朔县崇福寺内,后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盗去日本.此外云岗石窟中也有很多楼阁式塔的造型.河南嵩山嵩岳寺塔是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一座砖塔.这一时期主要发展了楼阁式和密檐式塔,建材则是砖、木、石并重.
1.4隋唐的塔
隋代虽然很短,但佛教盛行,隋文帝杨坚为其母祝寿分三年在全国各州建塔约100多座.专家研究表明,所建都是木塔,已全部毁于兵火.现存的隋塔仅有山东历城四门塔.
唐朝的塔有了很大的发展,保存下来的唐塔约有百余座之多,集中于中原、关中、山西、北京等地.唐塔由于早期建塔的仿木结构,平面多是方形,内部多是空筒式结构,形式多为楼阁式和密檐式,与后来的塔不同的是,唐塔多不设基座,它身上也不做大片的雕刻与彩绘.南诏国统领西南属地时大兴佛教,建寺造塔风行一时,此后一千多年寺院尽毁,仅剩昆明、大理的一些塔.南诏时代的塔与中原文化结合紧密,与唐塔的形制很接近.同期渤海国的塔也都具有中原、关中地区地区唐塔的特点.
唐朝以后的五代时期战乱不断,寺塔建造的数量都不多.这一时期塔的形状从方形过渡到了六角形至八角形,塔的内部也由空筒式逐步过渡到回廊式、壁内折上式.
1.5辽宋的塔
两宋辽金时期,南北建筑各具特色,塔亦不例外.
两宋期间中国南方经济发达,宗教繁盛,建筑了很多塔.宋塔多为楼阁式塔,或为外密檐内楼阁式塔;此外还有约两成的塔为造像式塔、宝箧印式塔、无缝塔、多宝塔等其他形制的塔.宋塔平面多为八角形或六角形偶见有四边形者,这与唐塔千篇一律端庄稳重的四边形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宋塔每层都建筑有外挑的游廊、有腰檐、平座、栏杆、挑角飞檐等建筑部件;因而即便是如杭州六合塔这样高大雄伟者亦不失轻巧灵动之感.
在塔院的平面布局上,宋塔相比于唐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唐代,塔是寺院的核心部分,大多建筑在寺院的前院;而宋代寺院的核心地位为正殿所取代,塔大多位于后院或正殿两侧.
辽塔多为实心的密檐式塔,建筑材料亦多选择坚固耐久的砖石材料,而在建筑上则以砖石仿木结构,惟门窗不用唐塔宋塔的方形结构设计,而采用在力学上更加合理的拱券设计,这也是辽塔在建筑学上的一个重大突破;除密檐塔外,辽塔中尚有少部分仿唐塔形制的楼阁式塔.辽塔平面多为八角形,繁复的基座是辽塔独有的特色,基座各个立面均做仿木处理,模仿木结构宫殿建筑里面,门窗齐全,表面或篆刻经典或雕凿佛教造像,常见的造像题材有佛像、金刚、力士、菩萨、宝器、塔、城、楼阁等等,非常精美.一些比较著名的辽塔,如北京天宁寺塔,不仅塔身基座遍布精美造像,而且塔檐、仿木斗拱均做工细致精巧惟妙惟肖.但在辽塔中更多的是一些做法比较简单的塔,仅第一层或一二层檐施用斗拱而以上其他各层均以叠涩出檐,造型简捷古朴.相比于同时代的宋塔,辽塔大多轮廓简介造型端庄,亦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辽代是中国造塔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期间不仅造塔数量甚众,而且结构合理造型优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造塔的风格.
金代的皇帝与辽一样笃信佛教大兴造塔之风,但金塔大多仿造唐塔如河南洛阳白马寺齐云塔或仿辽塔建造,并没有突破唐、辽以来建塔的规制而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期间虽然出现了一些外形比较怪异的塔,但大多不能形成体系,亦非优美制作,值得炫耀者不多.其中惟河北正定大广惠寺塔值得专门提及,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金刚宝座式塔.
1.6元代的塔
元朝皇帝大多信仰佛教,在元朝期间流行于印度的窣堵坡式的塔被再次引入中国,称为覆钵式塔,另外随着密宗在元上流社会中的流行,金刚宝座塔又被从印度引入并较大规模地建造.除了一些覆钵式塔,元代兴建的名塔不多,元塔对后世的影响也比较小.
1.7明清的塔
自明清两代开始,逐渐产生了文峰塔这一独特的类型,即各州城府县为改善本地风水而在特定位置修建的塔,其修建目的或为震慑妖孽或为了补全风水或作为该地的标志性建筑,文峰塔的出现使得明清两代出现了一个筑塔高潮,许多塔都是以文峰塔的形态出现的.
明清两代的佛塔基本沿袭了辽宋塔的形制,由于筑塔数量较多因而种类非常齐全,从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等较为常见的形式到无缝式、宝箧印式等奇异的形式不一而足,尤以楼阁式塔为主流.明清塔大多为高大的砖仿木结构,石塔木塔均很少见,明清两代仿木结构砖塔对木构的模仿都非常精致细腻,不仅斗拱、椽、枋、额具全而且还出现了雁翅板、垂莲柱等结构;塔的建筑平面多为八角形、六角形和四方形;明清塔承袭了辽塔构筑基座的做法,随着塔在明清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社会,基座上浮雕的题材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不仅包括佛像、金刚、力士、护法天王等宗教题材,也出现了八仙过海、喜鹊登梅、二十四孝、魁星点斗等民间传统祈福题材.明清两代的佛塔或仿宋或仿辽,虽然建筑数量甚众但在建筑艺术和技术上并无大的突破,其成就远逊于辽宋两朝.
如上文所述,除了中规中矩的佛塔,明清两代还建造了大量文峰塔,文峰塔建筑形制多样,或如笔、或如楼、或矮胖如墩台,这些异形塔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塔的建筑类型.
2.塔的材质
2.1土塔
夯土建筑是建筑史早期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夯土建筑取材方便建造简单所需成本少,曾经是非常经济和流行的一种建筑方式,塔亦有少部分为夯土建筑.但是由于塔一般都高大而纤细,夯土本身的力学性质并不适合建筑高塔,此外夯土塔的建筑和保存还受到气候的影响,土质松软降水丰沛的地区很难建筑和保存高大的夯土塔.因而保留下来的夯土塔数量很少并主要集中在降水量较少黄土资源丰富的中国西北地区,且夯土塔的主要形制多为体形较为矮胖的覆钵式塔.
在现存为数不多的夯土塔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西夏王陵中的夯土高塔,西夏王陵中所建的塔原本以夯土为基础,表面覆盖精美的琉璃装饰,蒙古破西夏后,拆毁精美的王陵塔,但面对高大的夯土塔心却无能为力,因而这些土塔赤裸裸地保留至今.
2.2木塔
善用木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点,木塔也是在中土起源最早的塔,三国时期史料记载“上累金盘下为重楼”的塔就是在重楼的顶端加筑窣堵坡的建筑形式,不过这种下木上石的结构违背了材料本身的力学形制,加之年代久远没有保存至今者.历代所筑木塔均借鉴了很多宫殿建筑的元素和技术,从斗拱、椽、枋、梁、柱等承重结构到门窗栏杆等非承重结构都与同时代的宫殿建筑非常相似.
早期木塔因为建筑技术的限制,常常在塔内用砖石或夯土筑起高台,作为木塔屹立的依托,各层的木构均直接或间接地与塔心地高台相连接.后期随着建筑技术的提高,塔中的高台被木质的中柱所取代,这极大地扩充了塔内地活动空间,是建筑技术的一大突破.但中柱的出现也限制了木塔高度的进一步提升,因为要想找到一根高大笔直的木材作为塔的中柱是非常困难的,而塔高也就被限制在中柱的高度上了.
辽代建筑的山西应县木塔则是木塔建筑的又一个技术突破,应县木塔没有中柱,而是由每一层塔身周围的两圈木柱将塔的荷载层层向下传递,这种独特的力学设计比中柱式结构更合理、更坚固,也使得应县木塔历经近千年风雨而始终屹立不倒,成为现存最古老的木塔.
2.3砖塔
砖结构仿木构塔的斗拱砖塔是各类塔中数量最多者,历经风雨保留下来的砖塔数量也比其他材质的塔多得多,这一点是由砖本身的材料性质所决定的,砖由粘土烧制,其在结构上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与石材接近,远远胜于夯土和木料,确又具有有易于施工的特点,并且可以相对轻易地修筑出各种各样的造型和进行各式各样的雕刻加工,非常适合塔的建造,明清两代随着制砖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类砖塔大量涌现,以至于难以见到由其他材料建筑的高塔了.
虽然砖的性质非常适合建筑塔,但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砖塔在结构上大多模仿木构,斗拱梁柱枋椽额一应俱全,这样的结构美则美矣却不能充分发挥砖材本身性质上的优势,实际上已经成为筑塔技术的一种限制.砖塔的砌筑在塔内部多采用乱砌法,即塔砖在塔内随意紧密堆积,并无一定之规,这是由于塔身直径常常随着塔高变化而发生变化,只有乱砌法才能保证塔身曲线的变化,但是为了保证美观,塔身表面的砖块则须规则堆积,一般采用长身砌或长身丁头砌两种技法.
除了塔砖本身的堆积方式,塔砖之间的粘合也是对砖塔稳定性产生很大影响的因素,唐代砖塔多以黄泥为浆粘性稍差,自宋辽以后在黄泥浆中加入一定的石灰和稻壳,增加了黄泥浆的粘合力,从明代开始,砌塔则全部使用石灰浆,使得塔的稳定性有了飞跃.以砖砌成的塔也有一些弊端,由于砖塔缝隙非常多,因而塔身上极容易生长植物,杂草、树木的根系深入塔身会极大地破坏塔的结构,造成塔的坍塌;另外构成砖塔的建筑材料体形很小,容易被人取下,著名的杭州雷峰塔就是被人们这样的窃砖活动击倒的.
2.4石塔
使用石料并非中国传统建筑所长,但由于石材本身的性质非常适合建造高塔,因而在塔中以石材为主要材料者也不算少数.石塔在体量上以小型塔居多,在用途上以木塔居多,常见的石塔有经幢式塔、宝箧印塔、多宝塔、覆钵式塔以及小型的密檐塔和楼阁式塔.只有很少的石塔体量高大,建筑这样的石塔需要比较高的建筑技术和技巧.这些石塔有的使用大石块有的使用大石条或大石板,更多的则是使用体积较小的石砖,依照砖塔的建筑方式构筑,在承重结构上则多仿照木构,由于石材和木材在材料性质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前者耐压而弹性较差,后者弹性好但承重能力不强,因而仿木构的石塔大多不能发挥石材性质上的优势,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石塔的发展.
2.5琉璃塔
香山公园中的琉璃塔从本质上讲也是砖塔的一种,因为琉璃塔的琉璃仅仅贴附在塔的表面,塔的内部仍然是用砖砌筑的.琉璃是中国古代严格控制的一种建筑材料,仅有获得官方特许者才能够用琉璃来装饰建筑物,因此琉璃塔的数量非常少,现存的琉璃塔大多是经过皇家特许的敕建宝塔. 琉璃材料美观色彩多样,表面覆盖着一层光亮致密的釉层,因而可以很好地抵抗日晒风吹雨淋等风化作用,因而对保护建筑物起着非常重要地作用.不同的琉璃塔因为地位和经济状况不同使用琉璃的情况也各自不同,有的塔通体均被琉璃贴面包裹,有的仅仅在塔身的特定部位如转角、塔檐等处贴附琉璃,有的则用琉璃烧制出浮雕造像贴附在塔面.
2.6金属材质的塔
安放在北京万寿寺的铜合金多宝塔金属材质的塔很少,体量也很小,大多是作为工艺品而存在的,常见的制塔的金属有:铁、铜、银、金等,金属塔大多整体铸造成型,由于金属铸造工艺本身的限制,高耸入云的金属塔非常少,有数的几个也是用铸造部件组装而成的,由于金属材料热膨胀系数普遍较木砖石等传统材质高而且多存在锈蚀的问题,因而金属材料并非砌筑高塔的良好材料.
作为建筑物的金属塔兴起于五代十国时期,由于铸造技术和成本的限制始终没有兴盛过,仅宋明两朝铸造过一定数量的铁质塔;作为工艺品的金属塔就相对常见得多了,它们大多以金银等贵重金属制成,造型精美建筑细部的描摹非常细腻,是中国古代金属铸造艺术的代表.
2.7香泥小塔
香泥小塔香泥小塔是以寺院中供奉的香为材料蘸湿打成泥雕塑的小型佛塔,是一种宗教法器而非建筑物.香泥小塔是喇嘛教常用的一种法器,塔多做覆钵式造型,下部筑有基座,基座上为一覆钵式塔肚,有些香泥小塔在塔肚上方还有塔脖子构成一个完整的覆钵式塔造型,有的则没有塔脖子,形成类似无缝式塔的造型.僧侣们一次制作一定数量的香泥小塔,供奉在佛前或者藏于大塔的地宫或宝顶中,在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甘肃山丹县大喇嘛塔均有大量香泥小塔出土.
2.8其他材质的塔
除了上面提到的材质,还有使用其他材质砌筑的塔,如以象牙雕刻成的塔、玉雕塔、骨雕塔、陶瓷塔等,这些材质的塔大多不是作为建筑物存在,而是作为宗教法器或者工艺品存世. 塔的材质多种多样,除了上面提到的单一材质的塔,还有混合材质的塔,常见的有砖木混合、砖石混合、石木混合等等.
3.塔的结构
印度的窣堵波是由台基、覆钵、宝匣、相轮四部分组成的实心建筑.中国塔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塔顶和塔刹组成.地宫藏舍利,位于塔基正中地面以下.塔基包括基台和基座.塔刹在塔顶之上,通常由须弥座、仰莲、覆钵、相轮和宝珠组成;也有在相轮之上加宝盖、圆光、仰月和宝珠的塔刹.这些形制是由窣堵波演化而来的.
后来塔身逐渐变为多层造型,于公元三至四世纪,即有三层塔身出现,其后更有五层、七层、九层、十三层、十五层、十七层,乃至三十七层等重层结构. 覆钵是向下的半球体,状如倒覆之钵.我国与其他东方诸国的坟墓,自古即呈小丘之状.后来,覆钵的半球形渐次增高,如鹿野苑的达密克塔,它的覆钵明显高耸起来.泰国缅甸等地的覆钵形状却逐渐变高如炮弹的形状.而西藏等地的佛塔则与之相反,上方开扩,下端缩小,犹如球形.
4.塔的种类
中国现存塔2000多座.塔的种类非常多,以样式来区别,有覆钵式塔、龛塔、柱塔、雁塔、露塔、屋塔、无壁塔、喇嘛塔、三十七重塔、十七重塔、十五重塔、十三重塔、九重塔、七重塔、五重塔、三重塔、方塔、圆塔、六角形塔、八角形塔、大塔、多宝塔、瑜只塔、宝箧印塔、五轮塔、卵塔、无缝塔、楼阁式塔、密檐塔、金刚宝座塔、墓塔、板塔、角塔等.
按结构和造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和其他特殊形制的塔.
以所纳藏的物品来区别,有舍利塔、发塔、爪塔、牙塔、衣塔、钵塔、真身塔、灰身塔、碎身塔、瓶塔、海会塔、三界万灵塔、一字一石塔.
以建筑材料来区别,则有砖塔、木塔、石塔、玉塔、沙塔、泥塔、土塔、粪塔、铁塔、铜塔、金塔、银塔、水晶塔、玻璃塔、琉璃塔、宝塔、香塔.
就塔排列位置的样态来区别,有孤立式塔、对立式塔、排立式塔、方立式塔等. 各种式样的塔中,造形最古老者为覆钵式塔.覆钵式塔由栏楯、基坛、塔身、覆钵、平头、轮竿、相轮、宝瓶等各部分组成.

5.塔与佛教
塔,原指为安置佛陀舍利等物,而以砖石等建造成的建筑物,后来又泛指于佛陀生处、成道处、转法轮处、般涅盘处,乃至安置诸佛菩萨像、佛陀足迹、祖师高僧遗骨等,而以土、石、砖、木等筑成的建筑物. 有关造塔的起源,可远溯至佛陀时代.根据记载,须达长者曾求取佛陀的头发等,以之起塔供养.佛陀圆寂之后,则有波婆国等八国,八分佛陀舍利,各自奉归起塔供养. 我国历代所建的舍利塔极多.据记载,三国时,有僧人感得舍利,孙权令人以铁槌击打而舍利不碎,因此建塔供养,这可能是中国建造舍利塔的开始.隋文帝之时,全国各地建舍利塔的风气极盛.公元601年~602年,隋文帝并诏敕天下八十二寺立塔.其后,历代皆有造立、修治舍利塔的活动. 元代以后多数佛寺中只建佛殿而不建塔.佛塔的重要性逐渐下降,而被佛殿所取代. 佛塔虽然是一种建筑物,但是佛教认为人们可藉此积累功德.
(1)造塔的功德:
《僧只律》中说:“真金百千担,持用行布施,不如一泥团,散心治佛塔.”又《百缘经》中说:“佛告阿难,昔迦叶佛入涅盘后,有迦翅王收其舍利,造四宝塔.时有长者,见竖塔枨,心生随喜,持一金钱,安着塔下,发愿而去.缘是功德,不堕恶道,天上人中,常有金钱,受福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出家得道.” 另外譬喻经举出十种造塔之殊胜果报:(一)不生于边国,(二)不受贫困,(三)不得愚痴邪见之身,(四)可得十六大国之王位,(五)寿命长远,(六)可得金刚那罗延力,(七)可得无比广大之福德,(八)得蒙诸佛菩萨之慈悲,(九)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十)得往生十方净土.在《佛说造塔功德经》中,释迦牟尼佛说:“如果在此法会中的诸天众等,及未来世的一切众生,随着他们所在的地方,在没有塔之处,能在其中建立佛塔者,无论这些塔的形状是高妙无比,超过三界中的一切,乃至极为微小如同庵罗果;或者塔的所有表刹高大到上至梵天,乃至至小犹如针等;或者所有轮盖大到能覆盖大千世界,乃至至小犹如枣叶.若能于这些塔内收藏如来所有舍利发牙髭爪下至一分.或放置如来所有法藏十二部经.下至于一段四句偈等.其人功德如彼梵天一般.命终之后转生于梵世.在梵天的天界中寿尽后,又往生五于五净居天.于这些诸天等无有异.
(2)礼塔的功德:
《僧只律》中说:“若人于百千黄金布什别人,所获得的功德,不如一善心,恭敬礼佛塔的功德.”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托罗尼经》中释迦牟尼佛说:如果众生能于此塔、以一香、一花礼拜供养.即使是八十亿世劫中积累的生死重罪都能一时消灭,而且生时能避免灾殃,死时可投生到佛家. 《缁门崇行录》云∶‘唐·子邻,范氏子,母王氏,不信三宝,邻逃东都依广受寺庆修律师出家,忽思亲归宁,父失明,母已故三载.因诣岳庙敷坐具,诵法华,誓见岳帝,求母生处.其夜岳帝召谓曰∶汝母禁狱现受诸苦,邻悲泣请免!帝曰∶可往鄮山礼育王塔,庶可救也!邻即诣塔,哀泣礼拜,至于四万,俄闻有呼邻声,望空中见母谢曰∶承汝之力,得生忉利天矣.倏然不见.’

雷锋塔--白蛇传

亭阁式塔
类别:文化艺术
创建时间:2007-06-15 08:18:07
标签: 亭阁式塔 塔
引用: 塔的属性 亭阁式塔:是印度的覆钵式塔与中国古代传统的亭阁建筑相结合的一种古塔形式,也具有悠久的历史。 外形描述 塔身的外表就像一座亭子,都是单层的,有的在顶上还加建一个小阁。在塔身的内部一般设立佛龛,安置佛像。由于这种塔结构简单、费用不大、易于修造,曾经被...

全部展开

亭阁式塔
类别:文化艺术
创建时间:2007-06-15 08:18:07
标签: 亭阁式塔 塔
引用: 塔的属性 亭阁式塔:是印度的覆钵式塔与中国古代传统的亭阁建筑相结合的一种古塔形式,也具有悠久的历史。 外形描述 塔身的外表就像一座亭子,都是单层的,有的在顶上还加建一个小阁。在塔身的内部一般设立佛龛,安置佛像。由于这种塔结构简单、费用不大、易于修造,曾经被许多高僧们所采用作为墓塔
友谊塔
类别:天文地理
创建时间:2007-06-24 22:21:48
标签: 友谊塔 塔
引用: 建立时间 友谊塔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牡丹峰麓,牡丹峰位于平壤中心,素有“首都庭院”之称。这里有一个山峰,活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花,牡丹峰这个称谓也就成了全山的地名。友谊塔是象征朝中友谊的纪念塔,初建于1959年,改造和扩建与1984年。 象征意义 在朝鲜旅游期间您可以来到雄伟肃穆的中朝友谊塔前,献上了鲜花,并向高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旗帜入朝参战并牺牲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国志愿军烈士们默哀。以表达了对烈士的崇敬怀念之情。纪念塔内部存放有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名单。 建筑形态 位于旅顺口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
龙文塔
类别:天文地理
创建时间:2007-01-23 19:10:54
标签: 龙文塔 漳州 塔
引用: 地理位置 龙文塔与八卦楼是漳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该塔建于南面城墙西隅龙文山上,据漳州府县志记载称:明嘉靖乙未年(1535年)知县刘天授建石塔其上,后又废,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建。 建筑特点 龙文塔共有七层,花岗石砌成,塔身呈八角形,每层有檐露出。第一、二层有弧形隧道式石门各二个,第三层以上各层砌实不设门。塔下有“憩园”,园中遍栽桃树,每逢桃花盛开,姹紫嫣红,吸引许多游人前来游塔观赏。 龙文塔历经了烽火岁月,沧桑巨变,几经废立,在“文革”中遭受重创,后又被拆除,趋于湮灭。如今新龙文塔现已迁建
北屏山塔
类别:社会人文
创建时间:2007-08-23 02:24:29
标签: 北屏山塔 塔
引用: 地理位置 北屏山塔,是闽西地区一座很有土楼特色的古塔,坐落于永福镇李庄村。 特征介绍 塔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为平面六角形,楼阁式空心结构,计三层,高13米。塔身以三合土夯筑,素面无装饰,是该塔最大的特点。北屏山塔每层用青砖叠涩出檐,塔内设有木梯,可登至三层。各层设有佛龛, 供奉仙佛雕像。塔顶为六角攒尖顶, 双重檐角高翘,有飘动之感,塔刹为宝葫芦形。整座古塔造型别致,简洁淳朴。
幽居寺塔
类别:生活娱乐
创建时间:2006-05-08 19:54:42
标签: 幽居寺塔 塔
引用: 简介 幽居寺塔,...保持了唐代古塔简洁秀丽的风貌。 相关条目 塔 旅游
兴贤塔
类别:文化艺术
创建时间:2007-03-05 11:26:13
标签: 兴贤塔 成都 邛崃 塔
引用: 兴贤塔简介 在邛崃市区东南25公里观音场内丁字口处。清道光八年(1828年)建成,功能为字库。 兴贤塔外观 塔坐北向南,密檐式,六方形,三层,通高16.5米。此塔为琉璃花砖砌成。花卉周身,绚丽夺目。 塔刹的覆盆和相轮均是陶制。此塔制作精美,是研究古陶雕艺术的佳作。
白居塔
类别:文化艺术
创建时间:2007-02-07 06:00:07
标签: 白居塔 建筑 景观 塔
引用: 概述 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白居寺旁,有“十万佛塔”白居塔。塔有九层,高达32米多,有108个门、77间佛殿、神龛和经堂,是中国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珍品。殿堂内藏有十余万佛像,千余尊泥、铜、金塑佛像,堪称佛像博物馆。 相关词条 西藏 佛教 佛学
蛤蟆塔
类别:人物百科
创建时间:2006-02-27 14:10:54
标签: 蛤蟆塔 旅游 河南 塔
引用: 蛤蟆塔 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建于清康熙年间。塔身虽不高,却以“奇声夺人”而闻名于世。游人若以掌击塔,塔内会发出“咯咯咯……”的鸣声,如有万千只蛤蟆在鼓膜低唱,妙不可言,发人遐思。 相关他们
姚广孝墓塔
类别:天文地理
创建时间:2006-08-11 05:30:10
标签: 姚广孝墓塔 塔
引用: 简介 【姚广孝墓塔】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西南房山区豆各庄村。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为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高约33米。须弥座塔基束腰部分雕寿字纹和花卉,四正面雕假门,四侧面雕假窗。塔身往上是九层叠涩檐,各角都悬铜铃。塔刹铁制。姚广孝是明永乐皇帝的谋士。塔前立有明成祖朱棣"敕建姚广孝神道碑"一座,碑立于宣德元年(1426),高4米,宽1.1米,厚0.33米。 其他
雪梨塔
类别:社会人文
创建时间:2007-07-04 09:07:03
标签: 雪梨塔 建筑 塔 港口
引用: 雪梨塔介绍 雪梨塔(Sydney Tower)又称AMP了望塔(AMP Tower)●简介一般通称为雪梨塔的AMP Tower,号称是南半球高度最高的展望台,整个楼高309米(展望台离地高度则为250米),提供游客一个将整个雪梨市区尽收眼底的好机会。为庆祝千禧年的2000年雪梨奥运,雪梨塔的顶端目前悬挂著巨大的运动霓虹管,为雪梨夜景再添新色。从雪梨塔的360度透明观景台眺瞰雪梨市,所有景观一览无遗,北边望去有雪梨港湾大桥、岩石区、雪梨歌剧院、环型码头;西边有达令港各景点,甚至可远观至2000年奥运场地H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