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级别与危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21:35:08
地震级别与危害
xZn#Ir~(p3nO70k' k6(^//HWK-EҮ̪Wɬ"gq~9?ZʝwEޙEn,?_?%Fcy1g_n1z~ʭ 8>O‹-"զxNvcw@Ǚϝ,[rx*ndsꦓ1{!ksy5EU9qf CKݹOY+~w-7v/cS^quDwvd6&seߙcȦf|p>$.OݱhJo";a ) Gi#$ү3=nxOJ8˚{ڳDfXseѾ _ dɂ EE3AQtսmGzO2Y l} +0=)-v#Qh>I$HD"Mkp0ka7"]9LL޽e{ж(Ⲗ` ?Õ3lK1tf!?ណ?~J0Co}Gq('[Gw?UO _s&qc7(zѸ6pQѮ,sm@˛=L,d/$*#ӝiG6D(!̏TN&r^ǾF|頫}tZQ8\Ec 01*zG$ E7CQ;hYkDtѲz[iYЋfłTMbPG9G>r gohL{lO$}-qk0 wᣥ|o= {:~%ezAX/"\ItbcI_q{ZC\]k 1ԮFN<99\2T{"$Z+u͋%pOg^vz$>G u5rtH"?kBN?YӞ[(tQg1Fq^FڐD:ϩ&+~9Er % /pu w"O˵Tj*|F6S"x2ּ"W_!3Lр/ե\~pK5w\؍t-O@s܏VmE[Q-(lŹCC$h# $g`,ub&қ5]j.3zQ),1~GÂ;Iz (+f T7#*<s2oC׍?4PҜ6`T[bߎ%TyDewc!w#xXAEؠxx PS9\`,Wn5+MftdȈAEiK}=ĄI$jR@ZlWi""kѧaMR6 VY!:XOk&bOݳy f{WbZ*qJ@;iA&a{bi`G l@t|(+^:-QKH[%n4 "y'O^>f~`qƐ1|Q,ǀY6:q74YeM1Gy;a0m1}FkN",Ǜ7D,[8꧀7ɣvLXP,c\s|'3G4s3D_߃GVQDdtq@AQ0*t 'uyqȥb9*ҩ-DK E>?_KZ]7j[Yk8IV@3QDcP\PBY&y!J `εI<8d,p:߷\;>‚01LҽX/IaË&TOij;BK%Hmh37[$:z"j n(]Q)-f<9B[b A%ۅ+~N{CP7") U EI0A$շq'RZޠuЊ1V QrfHX hεRalPۢ* T"o1WPTYs&k֢&xp@c|%/ouAXC`̕ ڀbɵ L*a~?iodhPx]ĕCR pcɎFkrKoUnE薂sQ(-aF)R<^@oER<<[U2Vo2gd. _*&cٓhrTGq%]C$yA , YcŜ,>%yFѯl..R20Nof1^rdYBY ByM~)vn~TCD y5羜<QϦq}4K,A+: )`=$S@m15u.AVjpvJYCUk+< @A?zMEop7| n bp4*BQ._WY(AQA{VLCQ;E80X/]+ϭ (<ZqC1=q|NNN#>6&(H)=%K|DXޠEX_Yi2?s cmU~jqR68˓8'>B-?RזQ+]).=6jUsnE/1I1%[̉3o*.njp%c1sy4.,A5QYz>1\sjZ-r?IQ5IԳC"y*@˹Q5 A\F4TL)r`bYThQ6:[Di(^v )/{"ENgĴfڰ6Ͱ R+ukeiJ ׮P/!S81"Zz\afzn.iEXPр]͸<\?'eQ,Aݡw) D[q83t:ƩndUT3*ThsFyȦy\0,YFѱ×F| m l%z*XeQrFs13С[V;MMSQkH@_Z ]b@JX){ '/F6 z4wˬYJ'@p2tIn!,l 5Be0LoL?L 1JmjOD8z2"M"SS7(Ce`@z8 V].ad(}"ȇF*d {4 mùkw)Ql비P{ !Ug "aӛ70'9ٿ6-y5xbn?C=]܌F$1(AB~xq(QQED

地震级别与危害
地震级别与危害

地震级别与危害
地震就是地动,是地球表面的振动. 引起地球表面振动的原因很多,可以是人为的原因,比如核爆炸、开炮、机械振动等;同样也可以是自然界的原因,比如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落地震等.
按照地震的不同成因,我们可以把地震划分为五类:
1. 构造地震:构造地震发生的原因,是地下岩层受地应力的作用,当所受的地应力太大,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快速破裂或错动,岩层破裂或错动时会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地地震波,当地震波传到地表时,就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世界上85%-90%的地震以及所有造成重大灾害的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
2.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
3. 水库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放水引起库区发生地震.
4.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
5. 人工地震:由于核爆炸、开炮等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简称烈度,即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地面振动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的感觉的强弱,器物反应的程度,房屋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面景观的变化情况等.因此烈度的鉴定主要依靠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宏观考察和定性描述.
从概念上讲,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级有严格的区别,不可互相混淆.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高.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影响一地地震烈度的五要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建筑物).一次地震中,人们往往强调震中(或称极震区)的烈度.
为了在实际工作中评定烈度的高低,有必要制订一个统一的评定标准.这个规定的标准称为地震烈度表.在世界各国使用的有几种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国家比较通行的是改进的麦加利烈度表,简称M.M.烈度表,从I度到度共分12个烈度等级.日本将无感定为0度,有感则分为I至Ⅶ 度,共8个等级.前苏联和中国均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中国1980年重新编订了地震烈度表(见表).
中国地震烈度表 (简要)
Ⅰ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Ⅱ度;微有感-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Ⅲ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Ⅳ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Ⅴ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Ⅵ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Ⅶ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Ⅷ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Ⅸ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Ⅹ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Ⅺ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ⅩⅡ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早期的烈度表完全以地震造成的宏观后果为依据来划分烈度等级.但宏观烈度表不论制订得如何完善,终究用的是定性的判据,不能排除观察者的主观因素.为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物理标准来评定烈度,这种物理标准既要同震害现象密切相关,又要便于用仪器测定.首先被研究的物理量是地震时的地面加速度峰值.因为一般认为地震引起的破坏是地震惯性力造成的,而惯性力又决定于地面加速度.这样就给烈度的每一等级附加上地面加速度峰值.结果表明,烈度每增加一度,加速度大约增加一倍.后来加入烈度表的物理量还有地面速度峰值.中国现行的烈度表已经加入了加速度和速度两项物理量数据.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的余震.
地震还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在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是震级.震级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通过推算得出.以震级标度地震大小最初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C.F.Richter)于1935年研究加利福尼亚地方性地震时提出来的.里氏震级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它是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如果用地震面波计算震级,则用MS表示;如果用地震体波计算震级,则用ML表示.在60年代,里克特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地震学权威.里克特很善于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热心回答公众提出的有关地震的问题,因此里氏震级这一术语很快成了衡量地震大小的人人皆知的术语.目前世界上已测得的最大震级为里氏8.9级(1960年智利大地震).规定以距震中100km处“标准地震仪”(或称“安德生地震仪”,周期0.8秒,放大倍数2800,阻尼系为0.8)所记录的水平向最大振幅(单振幅,以微米计)的常用对数为该地震的震级.后来,通过不断发展,根据远台及非标准地震仪记录的换算也可以用来确定震级.根据用来计算震级记录的震波类型,震级有面波震级(Ms)、体波震级(MB)、近震震级(ML),它们之间可以进行换算.
地震烈度是地震时对地面影响的强烈程度.主要依据宏观的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现象,如人们的感觉,物体的反应,房屋建筑物的破坏和地面现象的改观等方面来判断.当然,也可 通过仪器的微观记录进行有关计算得出绝对的烈度.地震烈度与地震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一次地震的烈度根据各地遭受破坏和影响不同而不同.
由于地壳的强度是有限的,所以积蓄能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所以地震的震级是有一定限度的.目前用里克特方法测算的已知的最大震级为8.9级.1~8.9级地震的能量见表1.根据不同强度地震的破坏能力,按照震级的大小进—步划分为5个级别:①超微震:震级小于1的地震.该级别地震人们不能感觉,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②微震:震级大于1、小于3的地震.该级别地震人们也不能感觉,也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③小震:又称弱震,震级大于3、小于5的地震.该级别地震人们可以感觉,故有时也称有感地震,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④中震:也称强震,震级大于5、小于7的地震.该级别地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⑤大地震:震级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该级地震可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
地震活动引起一定范围的地面发生不同形式的运动,因此对人类造成破坏.不同地点地面运动的强度有很大差异,这除了受地震活动能量(震级)控制外,尚与震源深度、与震中的距离以及地震波传播的介质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正是由于这些条件的差异,使同一次地震事件在不同地区造成的破坏损失程度有很大不同.为了综合反映这种变化,采用地震烈度来标示这方面特征.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产生的实际影响,即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地震烈度不是通过仪器测定的.而是根据人对地震感觉和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筑、器具等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