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在古汉语词典中有哪些解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5 17:50:01
xV[rHTUefS c@E ƼPA"XHm9M =ʤVߣs}qs3ʐsš Di9S=sb<O\qEwż4{x=2Kx'7ˠi]ih&hU/1lO'm4[ITq; . [xc%v4~~Yi]~l Z缱  1<9(;Vb~ _n_{Ծ 9M3<U,aU"D~!ԊNjd2D^+G'ϽbdXDxȨ!X&ض@wg/.z6hX$ʴqOUχ6&4C}YTD)C 6M8Pz9%|vUSAl/o<#NG T̹ga-N尭1K|Q!zQxd7m"4A ܸ(f̻) q;YJͲ)|۰/"V)~)!*!s0ȿV0,dWZȧ\Q܇A^.gE IFoҐ5i(-'id4A<ԋࠪ˳RU# IJEWX|(mIdqL1BJs( ׶rzY[5M&ta< /P!RgMV wº/++;Hk2AJCqW}]]"BF*rѳrcb_r=lؽ&G][ b*ո̭1ץEЯB8_a$r s

"于"在古汉语词典中有哪些解释?
"于"在古汉语词典中有哪些解释?

"于"在古汉语词典中有哪些解释?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从、自)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