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2/01 08:12:21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x}r+vݯr0zHYa y9$8<$pP",}I7_Z{g% $OJ~':Ȫv{)̊awTr!=|pK̇Y%8ܚFw/k&{psb's v:فkJ߅gf ;S23RHLf;tN"1Óeҏ3涊N Skvpp[?qdʞմOLy9]]|Xïh/-~'|HCmmȅ$~v=f Kisf]ΠMu;I̧=Nr̢u\4CS-(n"h=%a)! |X0פS!"I]s43|T|r|2 Fs)mqwLįe"泮I]o&fr`~~])mqI=Kϯ_LJ?'~v烲9)➙VM&_'?cWc7*9|K޾[p0cj cd  J]NvgוѧL옻]3NeF.FکdS.9Di#a?yu1I7 .K(d,Y,#LCWa;-p@ru\ם ؾ5= g P{5#~VHt43wB:hneY}܃ &mK[\=jvt8AथKt[nGCL1' yl"*8LS #Ksk_"Sd˃)]) $ueƼ\CX0v0 FnE_zݜor2锾rAt 6  6-8X%۳ږ7k`$ V6yqtn#;`dz98Rmkp Ooi6&b_𕝛4#mSx:>E=Y41@):Ծ)1!-.٢ǻ ]1SJmF m[}ļ}B"aJy4>Yj;}1We2O;..R`eGU7(hTːtA#t&|;,v=4:p^Ng͑T??X7_g1Ts/ ;kbh$*Cl!ڀc*Ll¤{8fJ9*9a¢vst ^z% jvx>gv"+|J %f-.A[u҈L%~V9qC u(Q3JӗSv5c^Ǡ{ NqmbO⺰h^<^1ȟiUO0 AW,+G|t2i>"ZTjsCP ~mqx> 60ֿٟI '_ 6RHY芩[.K[3r1402vhçt##31IݙA ]Xj M󎻁%Є&`Vh y#h$xoƮZM6nN]l#[ϲuoׁ?ٻwqbCR;ar5,|Dϝ= sӟ $hKnܥ4;jK4>/WڙKKتALSUԊ;3SY t8,__dt\tBQLP@~P'^&dM;NPdvѴwULD-$qE=z{o] z_i `r>|B+cr~k LkB@L_7d3J_OCua?U˜7nt"%goq"|ff<4"P`/GfE;ͭ({Χ%*IV$-rl 'nJ- E[R H¬{a2Mu!\\06="9ʫ>!q%.eEjJ+FݤK~o7 xsAD34]6_@]YOj3Kq&ɸEɸuG~d?9"2致ˋu=纀s?nVOe䮁lP3^yڟL,86Nw*z>dw&8IU Xhf䱟l )V&x05/r9|'P2;{6myZ`P02}SLldKECp3u /G޹%_R'Jvp5u!JbZF`DQWE\|KyC Sجı 9Lײ.>0pˮ4\KyX &8 k( (#X ȣlT P|Az"=d3Xg|RM JAqo2 SRO): H M=* e8$wH`*OLThMhRgd3 8Q<8hqe7b3A ܤ3ÙJC/>4Ĩ(ԣ^ib+> 1Tcɍ uulC0e3e׹*lsXpI"90U6^3t AJ oHy=Hzّ_L"YdcE ؿoq䯇gR'C^ME)MVS!(VjbXQU I`Cr~nN&7`VLeb]eRG(L|fZJ}Nel(rU~8뫘_$7_f-Ꞓ񩸗JX"1P/EŒqy͹b k* =6Kݠ_ԷZ7WcVUFmֆ-u N\Ѓ$nH!`hJxN=r`@lxcvj ucUbi|![aƴ)nv@`7[O@ceŔK` 8f11 wcn/Cz!GehT|l?FB!bk)槷$HequvIJPUI-Ds`N7ONC? E1f܉q C;yhޞ4ֱu^L(ԑv,vyV>P'X- gNmC蠀m`L*qߣ7oJ19c4oؔ^oT~n_HQzkC mGchr+\ij X l=cQVeq( .U)3=*2߇hxNÖDV1 Y[ބQ6Wy|çc?'NI:bD#2sznN/Z;wSLi|&ô gjU3'ॲ O}@ -5h$0gFv 7'0g5t% M!h_= `6mKBq )hwЌ$<ϋé{O@R'\FwF΋VW&|X婜LhVV9{l l S#<5۠ڠE}x<1&8Hέ0'usW.8 aO)*DGsO9z~79h}NY\ﳫRƔ42pG Y@bInAtm?pwX@r쒘V$cVSVh*2*tM;;I]M` )YݶXd X*aaX||^a䳚VW BIeOV9Ql^EKWȬcA^4ۊS)6-A5 Ѧ' CO\*#3E/wqqki*4/A.ϤZL Y8"SXVf62h72#5q~vdF">&uȣ<= ?+|/>ڑ,.wvT @S9?^Jr~OۯO͕rOKM$("&$A=O٢M*h.8JBMl;9`2)s)+ %%kî;#J Rp-H S*+?24)=`ߙ7o܄Ow=鰅8A[=fRHy  F`>:J rbqgV G@u+Cƃ7Fk7:m+GJv@ھC7fg\vy1 Ϸ`1QU{Umqī|z^E+hu!JQiun8 `t č~Ԁ$lHK@ @[%$BmSа.Fl,bHP3DHRL"#wDQ~=,ݛK ϮB3́ƌAN s2<@W}Im\n A,KqPORۅ]t-ڻӓ"ؚ͙KzVU18!a+7mN.`>SwgIqZ9IrGQ 1kY}hľF܇N1֔-$gP-,A3c9Ԃ]L,ZEjIݤ1mYI߷PX맑[ke)|lZʳMI'L@Fx ?g*X&Gq來I&x&" =RJw͒tBcOTk,d@_~Fa)x{k[1/! (J9+ObiYk*U=O2,heH>& gҁs IFLT%de]Dz(p/7]΃Ba6ťmæi&>u֯?2F%!Փ^ei O}&cYRhz"ԥ(Qnt.#ώK xtg8]5/'0v h+e'U?*R=PγFC2QVM;;\O$ڶZs~⛒Ym(@7W8C>96<{3"KJKfGXqf$a0"`\A`h\֚|yujM sFNqBVvUԇ<6Z ұ̴+u66)_G YȌ"ɪK.e?a>&$l4[GdmB=?d6.U*.Ws~6<7kmK7h@}bp#8G04Aڕ}4S-=r5QGBOL ü^)FoP~Op}!$N'LݠrX>ropMBߡ+_}a5m^+>ibwѫ{ }0r=FU7<5S={iԚ+/?d< ݛӸ(ijȚ_B||(78X /x/Q8̳Oo)W~[^k%vkm5|bYߒދOO4O^_W cqfXB)$Y=ߨJ+͐(Ћ.gbfn^Z,hتB4L+?k˭,7V!V(ae?BK"z"J grMP]~~C֪s7_2QvY8'ͺU5&S7Z$GY,&fwf1R1{63z?ڞOg~ef])bUq +6yZU= Ϻ+1ޒzfg=H}+Cvӑ*kd)!ޕ,.PdžA]TeFfxbaMgƭ-)Ot2= u< < |Q ˱)U\J,8}C| fp 3ܣ]^4IY}YY$3aw*n q&l|f0޳۵ ߒhϩJ8q@u^}-jS-xYD8?!{Ϲ-v83+- C6$Yw'>!5F-M*"":5bëg|҂4% b-8Nޕ5:s}ꌃ;V+6OհByqtluI%\O߀pf_ބVmޔsWd$5}'!gt>>T-Y?6$ W54sdXk t[:~V Hxhmgh pQB7YzMkE9غw: _>k Z$̲tv:r_\Ӟ+F[NӀ]I+nyMt?پuGAd3᫟2W&@ |tm#ŅEaLRSlK.nROP Z+ҝfo;_hw9(\2쬫s 69.ˆy?ad 3e,]qʈGĜPfW3 K`{NGYpG3=eU"u)y0 + ֽ\-UsͤA<">3cp/OM},*2M.Id(Hߦtw<Ϣ83h̓d*9;F3 U-۔,SNC jM qfbů{ bS豴TaY;:o\yrBMֳ*h:C? ol[b;)V 6́cX|"e==PWϬB=~s7oķ^7 X2vV ȱou=rnxP5H$v+J=a U|bxp>``cf 4:!ظwPj =n1*[,%wgitDiU= T0gw H9) ѡ}E%5},&$/TY-R/%IQ2Qhwř+0-{ ~?[LTɛ6BFqP$qxWW!A*I%*:vm$f: Eэ(B֨-#"vPN,91g3 gAQOŝ멯T!m:\( Fer2f%SPt)&@G^u&t42jν F[ga!F,V1ޔO@qJp5W ^TY̠dWRIS%x(0UcNK<%AMKwpy^6EpLRٞcgwyy7l&Sɕb׸[nE[6[}=ߥa+rlУn% hn)k,7^b]0fd~,+ 9K&ެ(t[?]viHtDI'z-ٽ&Tprc*CV]MC;☍W.[~5*WdGC|~nHzP:OdS3MJ7˱ dN(WSw"O*4;MSMf9^l3QZǪK-sub:TR^hO`OR U$YȒDlI|'ЅM%ac  Mv1x+O0dh3Z{V ˁzrY£>}"%7ŨTè*Y$>%"YJp&^@Xs\r$֩wD5j7kƱB]53gu)0oܕ7d8h6rݒ \0uXDIp]Wb1 /@-NBXW>ƙ-8ڒϧ{T^tI5ˊHpπ{&2zLi!od/jڔ^Y%^X$2y~>a^گQ}t4b,R#wiľTESppVD nX,6q ^8i}HM[v;۬Z נ؋+ 34Ӝk0 44!*QMf{)_d2eqbC^W@SfŜ^+^j!UXZƪB@$vY*{d%lEGt[RNjWLT(><(JӁU٫W5 Pf&ܲKP&ycnPThKT;o]PN.%Jؕǫ{UW#](#!WL7lh?92'? KZ=8厲,Κ".<Τfe2}7RpwOMWUTiU %֒Luj8nNHaUJJtgƒuiPVLPO]vy`wGLZGژ%T3hJz[v^0k\W^û`[o,^|R&wڍTy $LMRzA8$>̧Wh8& -*"Fzm_x혋~xp-v'rW6>w{kt9SrvQ9)IDCwHީr<4tdصfS1݃}*[ ayTml%g70hF1Gz_Ş|WXWVn-T-Mz{?Mѝ|"X V9!3dɩI^?ܱ4t89oN‹ ?GkKyrB[W&-N_(!8qJZ}D$$>0GcB܅8!ߓ UZFAE&w=[@Pp,͘rIp)4بn`i"haًLuMiʙ>h8K?i*ڬ@ܰК܉3.Dn|2ő(~?O'&齋>`NDP[Ú"Aޯk^7cb#zct޻t;?[ 'nkI&8 j!/]W:i$$MAV&rt́H8#^eƛ"Xa۝.Vd/N%d$MĀL ~FS}&mLσdF#WM|M&;RVW[oX/`|u{/Pק4+f4x-$v6INzY$k`MѸu.ʵWnNxCj>_8_A:%֫5sgOU.ܨHM%G^_.Mhֽlk { wV`ׂ%@ y˲0 ^hzZAQ+eQϼQATo ;ɕ:ߐӓm_B-!^)n\HUADg!j=C{y@Z2$T)_]vr8o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他能够任用邹忌这样的人才,表明他很精明,善于用人
再者他能够听从邹忌的直言进谏,也表明他善于听从臣子的进谏
最后他可以照着邹忌的意思去治理国家,表明他是个英明的国君

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①由西汉刘向编订战国时期诸侯国史料汇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简称《国策》。内容多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测谋和言论的汇编,分为十二国,共三十三篇。
编辑本段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③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⑦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⑧,而复⑨问其妾曰...

全部展开

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①由西汉刘向编订战国时期诸侯国史料汇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简称《国策》。内容多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测谋和言论的汇编,分为十二国,共三十三篇。
编辑本段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③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⑦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⑧,而复⑨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释
①、本文选自西汉《战国策.齐策一》,由刘向编撰。邹忌:《史记》作邹忌,齐人,善鼓琴,有辩才。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后又事宣王。修:通“修”,长。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 ②、形貌昳丽:容貌光艳美丽。昳:美丽。 ③、朝:早晨。服:动词,穿戴。 ④、窥镜:照镜子。⑤、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孰与,用于比较。孰,疑问代词,谁,哪一个。徐公,人名。 ⑥、君美甚:你美极了。 ⑦、及:赶上,比得上。 ⑧、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美)。宾语前置用法。 ⑨、复:又。 ⑩、旦日:明日。 ⑾、与坐:与之坐,陪客人坐。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⑿、孰视之:仔细地察看他。孰,同“熟”(shú),仔细。之,指城北徐公。 ⒀、弗如远甚:远不如徐公美。 ⒁、暮寝而思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暮,夜晚。寝,躺,卧。之,代词,指妻、妾、客“美我”一事。 (15)之:助词。美我:以我为美。美,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美。 (16)私:动词,偏爱。 (17)诚:确实,实在。 (18)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动词,以为,认为。 (19)方千里:方圆千里之内。 (20)宫妇左右:指宫内的妇人、姬妾;左右:国君身边的近臣。莫:没有谁。 (21)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22)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大王受蒙蔽很厉害。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甚:厉害。 (2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24)能谤讥于市朝: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谤:指责;讥,讽刺。谤讥,指责别人的过错。市朝,指人众会集的地方。(市朝:公共场合) (25)闻寡人之耳者:被我亲耳听到,闻,使……听到。 (26)门庭若市:宫门和庭院里人挤得象集市一样。 (27)时时:有时,不时地。间(jiàn):间或,偶然。进:进谏。 (28)期(jī)年:满一年。期,满。 (29)虽欲言无可进者: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3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谓的身居在朝廷,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战胜敌国。意指国内修明政治,不必用军事力量就可以使敌国畏服
(31)题目:讽,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谏,接受规劝。
编辑本段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漂亮?”他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侍妾:“我与徐公谁更漂亮?”侍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坐着同他闲聊时,又问他:“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在床上想这件事,心里想:“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侍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侍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土地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近臣,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被我听到的的, 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那段时间,百姓、群臣都来进谏,皇宫内部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所谓不用动兵,在朝廷上就战胜了敌国。
(译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提供)
编辑本段课文研讨
一、关于课文
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应该说明的是,这篇课文所记述的,未必全是事实,很可能是战国时期流传的名人逸事。所谓纳谏能导致“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在诸侯割据称雄、以攻伐为贤的战国时代,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但作者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从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主题,而且通俗生动,说服力强,文笔流畅而富有变化,充满情趣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二、内容分析
第1段,进谏的缘起。
作者先刻画了邹忌的外貌:身材魁梧,仪表堂堂。“窥镜”“自视”,逼真地刻画出他不无自得的神情。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也与下文见徐公后“弗如远甚”的自惭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烘托出他感到受蒙蔽的心情。明明是“弗如远甚”,可他的妻、妾和客却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显然是由于各自特殊的原因,使他们没有勇气说出真实的情况。这里,三个人的回答,由于身份和心理不同,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上却有明显的不同。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妾因其地位低下,与主人之间并没有多少真情可言,但又不能不顺从,所以她的回答就有些勉强,说话比较拘谨,不敢越雷池一步。客人的回答则明显地流露出奉承的意味。
难能可贵的是,邹忌在这一片赞扬声中,并没有昏昏然,忘乎所以,而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先是“不自信”,等见到徐公后,又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弗如远甚”,甚而至于“暮寝而思之”。
这一段,作者并没有把人物局限于家庭琐事之中,一般性地写他不因妻、妾和客的赞美而感到自满,而是将人物形象进一步提高、升华,由自身想到国家,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于是“入朝见威王”。
第2段,进谏的内容。
这一段是课文的中心部分。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犹如当头棒喝,一针见血,使其猛醒,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他为什么敢下这样的结论呢?一是邹忌曾任齐相,是国家的重臣,言不在私而益于公,所以他无所顾忌;二是以小见大,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3段,进谏的结果。
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门庭若市”说明在此以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经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齐威王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需要指出的是,“无可进者”“皆朝于齐”均与史实不符,是作者的有意夸张。
三、写作特色
1.情节完整,人物生动。
全文虽然只有三百多字,却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邹忌的两次窥镜,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以及“暮寝而思”等情节,妙趣横生,富于生活气息,亲切有味。对人物的刻画特别讲究。如对邹忌,作者不重形体的刻画,而是着重用细节和对话,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又如,齐王只有两个举动,一是“王曰:‘善。’”二是“乃下令……”,就把一个贤明的君主形象表现得生动传神。
2.叙事简洁,剪裁巧妙。
对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节,作者作了绘声绘色的描绘,对他的进谏,却只作概括的叙述。对臣民的进谏,也突出重点,记叙“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时期的不同情况,使读者从中体会齐王纳谏后的巨大变化,而对齐王最初受蔽之深,齐国积弊之多,以及具体如何改革等,都只从侧面暗示,略而不写,使文章的中心更为突出。三问三答,也没有从每个人的形态上去描写,而是通过不同语言来显现人物对问题的不同态度。用笔简洁,辞约意丰。
3.语言繁简适度。
邹忌的三问,内容完全相同,只是在文字上略有变化,既表现了他的怀疑,又毫无重复之感。三答的意思也相同,但感情色彩却大不一样。齐王的回答只有一个“善”字,既表现了他的态度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与尊贵。.
教学建议
一这篇课文情节曲折生动,语言上的障碍也不太大。课前可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并让学生试做练习一,让学生初步弄懂课文大意。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节省课堂讲授的时间。
二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常用词较多,而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学中,应着重对这些常用文言词语进行辨析。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古今词义的不同。
编辑本段知识点总结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三)一字多义
1,之
a.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b.问之(代词,他)
c.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āo)
3、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4.于
a.欲有求于我也(向......)
b.能谤讥于市朝(在)
C.皆以美于徐公(比)
(四)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六)课外一字多义
1、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
编辑本段课外延展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明确的,即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又在于他有自知之明。这是文章的重点。至于齐威王的政绩,齐国大治的情况,以及“战胜于朝廷”的具体经过,虽属文中应有之义,却并非作者命意的焦点所在,故仅仅一表而过。
这一主题思想显然是《战国策》的作者总结了封建社会初期统治阶级在政权的得失方面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结论。从文章的思想性看,值得肯定的地方正在于此。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用以表达这一主题思想的艺术手法。过去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我不大同意。我以为,毋宁说它近于浪漫主义还更为确切些。因为文章本身固然对齐威王君臣不无美化之处,但也反映了作者对新兴的封建统治阶级寄以希望,这才用齐威王和邹忌作为纳谏和敢言的典型人物,并把他们理想化了。这就是文章之所以用浪漫主义表现方法的思想基础。
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可以用过去评论家的套语予以概括,即前一半是“虚处实写”,后一半是“实处虚写”。齐威王从不理朝政到励精图治,终于奠定了七雄之一的齐国在东方的强大地位,是史实。他的接纳忠言和改恶从善,也是有历史依据的。邹忌对齐威王敢于直言进谏,当然也在情理之中。但邹忌本身,是否对他作为一个美男子果真如此沾沾自喜,而最后又如此之虚怀若谷,从妻、妾、客的重重谄媚阿谀的包围圈里钻了出来,并且敢于现身说法去规劝齐威王,则值得研究考虑。我以为,邹忌的窥镜自视,与城北徐公比美,以及妻、妾、客等向他献媚,这种种细节都是虚构的,不是《战国策》的作者就是邹忌本人编造出来的。它的性质与《战国策》中的“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故事基本一样,是寓言。所不同者,那些寓言是以童话或民间故事为题材;而邹忌则是以自己为主人公,对齐威王现身说法,使人读了更觉亲切有感染力,如此而已。
如果按照正规的文章结构,这篇作品一开头应该这样写:邹忌为齐威王相,入朝见威王,曰:“臣尝朝服衣冠而窥镜……”接着把他的故事叙述完毕,然后接下去再说“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那一段。但果真如此写,便索然寡味,毫无艺术特色。照目前的这种写法,是作者故弄狡狯,把虚构的情节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俨然煞有介事。然后在叙述以后骤接“于是入朝见威王”那一段,把正面意思交代清楚,既活泼生动又水到渠成,这就是所谓的“虚处实写”。这是文学作品的艺术夸张,而非历史的忠实记录。如果我们了解《战国策》的性质,知道它并非全部历史实录而羼有不少虚构成分,就比较容易体会出这篇文章的构思,也能接受我的这个设想了。
文章的后一半写齐威王的纳谏经过,应该实有其事,或者至少是有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的。但作者却把它过分夸大了。因为齐威王的为人即使再差劲,一开始也不能全无是处,以致意见堆成山,使提出批评的人“门庭若市”。而在一周年以后,即使他改恶迁善,也不能一下子就达到圣贤的地步,使人们“虽欲言无可进者”。可见这不过是作者用高度概括和极度夸张的手法,肯定纳谏改过的好处无穷,让封建统治者意识到这样做的优越性和有效后果,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理想化了的君主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至于齐威王的政绩,作者并不想从正面详加描述;只要把一个统治者从谏如流的态度和方式淋漓尽致地写出,这就已经达到了塑造理想人物和理想事件的目的,即使写得让人有点不相信也无妨。这就是所谓的“实处虚写”。这样,文章前后两段做到了虚实相生,前面似实而实虚,后面似虚而有实,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也很别致,从头至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妻、妾、客是三层;“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层;“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百姓,又是三层。上、中、下赏,是三层;“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又是三层。这些都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再看,邹忌自以为美于徐公这一事件的发展在时间上是三层:“朝”、“旦日”、“明日”是也。邹忌的思想转变过程也是三层:“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是第一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是第二层,然后到“暮寝而思之”是第三层,找出了矛盾的焦点。全部事态的发展也是三层:邹忌现身说法进行讽谏是第一层;齐威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是第二层,最后使邻近的诸侯国都来入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是第三层。当然,作者这样的写法不见得全部都是有意的,但我们却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总之,文章的结构层次很重要,没有层次不行,层次太多也不行。一般地说,总要注意到结构层次的对称美,排比作用和递进(即一层比一层深入)作用。本篇在这方面确有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
此外,这篇文章在叙事进程中对语言和句式的安排也很见匠心。有的叙述,对话有重复有排比,有的变化就大一些,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有详有略,有重复处,也有小小变化处。总而言之,变中有不变,不变中又小有变化。一味求变,变得无头绪可寻,不合乎我们写文章的民族传统;但如果自始至终毫无变化,也会令人乏味。而本篇则恰到好处,既有变化,又令人有轨迹可寻。文章的技巧,就是靠这种地方的斟酌推敲。倘能对此加以变化运用,对提高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最后再重复一次:如果有人认为邹忌真是自以为美而一天到晚总照镜子,从而悟出了大道理,那的确是太天真了!
语言朴实,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是其特色之一。这篇文章记叙了邹忌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设喻,来劝告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写得十分生动。作者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词藻,更没有堆砌什么形容词,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作者为了表现邹忌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使用了十分朴实的叙述和描写。文章一开头,作者用“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十个字把邹忌的形貌作了一个简括的介绍,接下去就写他三问谁美的事实经过。这三问,作者用了几句简洁明了的话,写出邹忌每一问时的不同心情,合情合理,真实可信。一问其妻,是在“朝服衣冠,窥镜”之后。夫妻之间,问一问自己与别人到底谁漂亮这一类话,原是十分自然的事。所以这一问并无惊人之处,作者也无惊人之笔。再问其妾之前,添上了“不自信”三个字。这三个字添得极好,把邹忌这个人颇有些“不偏听偏信”的味道写出来了。正由于这个“不自信”,才有了再问。所以这再问也非常自然,作者亦写得自然。三问其客,特别交待了“客从外来,与坐谈”。这一交待,说明了客人与其妻、其妾的区别:妻妾朝夕与共,客者,“外来”者也。这一交待就写出了邹忌为人论事的“认真”,进一步证明了邹忌的“不自信”。后面写了邹忌再一次“窥镜”而思其缘故,终于大悟,并以所悟劝诫威王的情况。按一般写法,到齐威王接受意见这里,文章是可以有几句赞美的话的。然而作者仅仅用了威王说的一个字:“善。”接下去,就写威王采取的行动及其效果,全用朴朴实实的记叙来表达,毫无哗众取宠之意,却收到了发人深省的效果。这种朴实的文风,从我们今天的情况来看,着实是可取的。
语言形象,对话动作栩栩如生,是其特色之二。朴实的语言,能不能做到生动形象呢?这篇短文给了我们肯定的答复。这里试对妻、妾、客的三句答话略加剖析,来说明这个问题。邹忌提问之后,他们分别作了回答。他们的回答,话不多,意思也差不多,却十分合乎人物的身份特点。他的妻子回答的是:“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他的妾回答时就没有“君美甚”这三个字,仅仅剩下了“徐公何能及君也”这半句。而客人却换了个说法,回答说:“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三个人的回答各不相同,作者就抓住了这些细微的区别,来刻画人物的形象。妻说话较为随便,只要丈夫高兴,怎么说都可以。妾不敢不当妻的应声虫,还要尽量少说。而客毕竟是“外来”者,说话就较为谨慎,又要让邹忌高兴,又要不让人看出是阿谀奉承。妻偏爱他,妾有点儿怕他,客有求于他,这样就决定了这三个人说的话总与事实偏颇;但由于三个人的地位、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这三者的偏颇又各不相同。三答三不同,三答三个人,这不正是作者语言的魔力吗!
文章剪裁巧妙,当详处以十当一,当略处以一当十,是其特色之三。全文三百四十三个字,作者用了二百四十八个字来写邹忌三问谁美和向王进谏这么两件大事,占了百分之七十的篇幅,可算是写得详详细细。从“服衣冠,窥镜,谓其妻”开始,到“复问其妾”、与客“坐谈”并“问之”、“孰视”徐公、再“窥镜”;到“暮寝而思之”,悟出道理,最后入朝进谏,一共写了邹忌的十个动作。这一连串的动作使人觉得邹忌所以要进谏以及陈说的道理都比较可信。此后,作者用了不足一百字的篇幅来写齐威王的反映及效果,与前相较,这一段是简略的。然而这简略的一段之中,却仍有详略。作者写齐威王的态度很简括,只用了一个字;接着却详详细细地写出了齐威王发布的命令的内容,不厌其烦地列出了“上赏、中赏、下赏”三等奖的评选标准,并且写出了“群臣进谏”、修明政治带来的燕、赵、韩、魏“皆朝于齐”的结果。这一略一详,实在恰到好处。写了后者,前面齐威王说的那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可见这一详一略,实在是详得具体生动,略得余味无穷。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敌国。意指国内修明政治,不必用军事力量就可以使敌国畏服 。
“此”指的是“国内修明政治”
编辑本段人物形象
邹忌:
作为课文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作为齐王的谋臣,他能从日常生活联想到关系国家治乱的大事,可谓忠于职守,勤于王事。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他没有得意忘形,而是进行调查、比较,最后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说明他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头脑冷静,善于思考,观察事物深入细致,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一旦考虑成熟,他毫不迟疑地向君主进谏,反映了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坦荡胸怀。他的进谏,也不像战国时期的说客那样,靠夸夸其谈、危言耸听去游说国君,而是以耐人寻味的小事打动齐王,以己之受蔽推论到齐王之受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齐威王:
他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他深深懂得收买民心的重要,勇于听取不同的意见。邹忌当面说“王之蔽甚矣”,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闻过则喜,认为“善”,表示赞同,并且马上付诸实施,制定了对进谏者的奖励办法。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能广开言路,根据人们对朝政的批评议论,兴利除弊,进行大胆的政治改革。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对齐威王有明显的美化成分。

收起

齐威王:
他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他深深懂得收买民心的重要,勇于听取不同的意见。但是据说在邹忌进谏之前曾经非常昏庸,但是周围大大小小的官吏都非常怕他,不但不敢给他提什么意见或建议,而且都用玩乐拉拢齐威王的喜爱,但是齐威王喜欢善于用婉转的语气与他谈论国家大事的人,邹忌掌握了这一方面,邹忌当面说“王之蔽甚矣”,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闻过则喜,认为“善”,表示赞同,并且马上付诸实施,制定了对...

全部展开

齐威王:
他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他深深懂得收买民心的重要,勇于听取不同的意见。但是据说在邹忌进谏之前曾经非常昏庸,但是周围大大小小的官吏都非常怕他,不但不敢给他提什么意见或建议,而且都用玩乐拉拢齐威王的喜爱,但是齐威王喜欢善于用婉转的语气与他谈论国家大事的人,邹忌掌握了这一方面,邹忌当面说“王之蔽甚矣”,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闻过则喜,认为“善”,表示赞同,并且马上付诸实施,制定了对进谏者的奖励办法。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能广开言路,根据人们对朝政的批评议论,兴利除弊,进行大胆的政治改革。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对齐威王有明显的美化成分。结尾之所以在朝廷上战胜别国略有夸大。但最终还是拥有了自己应有的土地,其他国家派人来向齐王学习的是有史料记载是事实。

收起

齐王是一个从善如流,善于革新的人

愚钝,在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善于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