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05:50:14
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xZnX}UA{{Ec}lk,Yk-[V{I+948$=T[Ϸ/?V,b37]lE^]#.͝fL/o߽3"VIM$zXb\^n,G5V5q S\DNCΏ]bV㯜xvtoOt7mEqERM^iǝTd:F2'65њ:ud4$^"N)'^^,.:;m_ŵ$qXPNP fecZfEs7d~4=r?f=qҖ}~ՔZ\"k՘8-N ^^ .dZLreSx?g_o3 +>U:~ʁ.'{ m{i09\:gY܇T Y԰nĠ uԐ!\_؃(Xbㆰn ޒl J-$Y_XָAR^mK߲syطͅ{<8706`]kq* xjF땳n$ Fސ)NU83 w=ěsc^qgЇV "RʽݾEv39J@^B'<4#PS˪[CSZƧn-M⭮⑰5fX A(@+t!Zi%+d} N*C<ܴ532Xb/vVUwSUT_zbCN2*h2$_^8ygN;szɜݹ̸u{`:f m8"i71ʀnpdیfdSru6rzHZaiA_I "EzO%5lۣks\,ms%3(L 5sKko"ZA& G"cz>h(Rr\fAN@\Y/}Og&ܮ|m/&4m^z}vZiA ;2;?ֱgmFq(VK䡙{icx-,2;͊bUd+7,6z`GZujkg)dπfbճ& 1?[0Rg;\DB%n붽(W)GIg w~ϞM큖EkC/C8G}'2 T ea eWxaXS \Q1}Xs;4\gp;Q͌(0% C F7̋AU`x>>?-KJߡMߚ%]FH S 6t<8."9eԍ* F>) j⩾ H6p}ڦ1I2=BHCAWy!t?G 8!OE)-v"RyTm - $Gȣ!<γ[ `!L"0@TTQR( 7;4Kڐ.d҆;=П[]J)([UQ+$ i"XK流b/[28d޳H*JL0d? V*XKöRaNUS_g̊rk(qdE3Y a1񃛔ZbTҙE ]j5ww%I3eʕݺ`D *N&[4Pl+N5Vyhs Yd"WiHQiR IQ *!&K5m 3Z[ Je$*ZtfS =|Pca6Dik$>HGmVxr=L #n6ϟЕUG=^nP#stSX~ܘ|H6uB ۾ƹdhL7cR:ffYoF6Y@=e;؂ - Dc@(wNN3NP8bf r("& 8ZF H#+p*C6Rp4)rgӾ$kvxt_0-olN;*Z| YˢM2G\Bϛ=gWRDby"DNFC?TP$,b|!*hTK;u^guk OxNm /tWQ"V(p/V^tEj[h`@OM)g˔s] )E_PEO IRuyƵJ(OE)&2SP Ie@Ӻ(xۋ b0t㎕U6#_K\-X33G Tn^fD~\U?tWbuc%3|-,+ɫ6jUʺpD 0OlE{T-C NL+t ڇTʂqW譆 iB`~׈_芎Nǘ <0xZ:Ms`)?Ak&O#bP%oUHR}0ၟ .u֦;ΕKt';Z(f4vF, ZH|)࠳)]VANJ0H5/H0k ZL֠ҍs.rP D7#J;ShtCFAoeIDV[HR uSVNohi5˳0A2 OXkU'2e<ť(uV W^HKT]dpLTdU6U8hPSdR#Hd3[ nHtb棹np[g~:c*=})|qg%߯JɣhE)e먦Ӟ1TN_p-3?WmMq^E NBi_C?9ӉyzAW̜:SP:k.~kd0-EB& 9|E#R!1Q3mRNv5Z7s鎜IRMoLB_p[ ȫuPT2Wi{˯sISA9B`1%U Hd=@JFH9#YQCu|+cbNs擶=wrv>)il AqݴT7 6Ib,bMYApT@,Uauxil5]'?WR'أR>R-> r/`^OV~4Oq٧SUN߯Jv,k#Ew$۾yV˯L/Xvg^;ul%*>EN9ohGz3;|~|,留74Ջv/~7ލwcv(x7 >F0inO?}p&7~n6 ?=_Ή

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2、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全诗的艺术特色 :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表达了作者身在他乡,孤独寂寞的情感。

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全部展开

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收起

此诗写旅途愁怀,构思巧妙。起句“移舟泊烟渚”点题,写小船停靠在建德江中的小沙洲边准备住宿。第二句“日暮客愁新”写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一个“新”字,让人觉得原来诗人本有无尽的旧愁,今日在此停泊,又生出更浓的新愁。这就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但新愁何在,作者没有明说,却给我们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江边日暮风景:茫茫旷野,天幕低垂,似要笼罩一切;清清的江水中,只有一轮明月,在舟边荡漾。在这茫茫四野、悠悠江水中,...

全部展开

此诗写旅途愁怀,构思巧妙。起句“移舟泊烟渚”点题,写小船停靠在建德江中的小沙洲边准备住宿。第二句“日暮客愁新”写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一个“新”字,让人觉得原来诗人本有无尽的旧愁,今日在此停泊,又生出更浓的新愁。这就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但新愁何在,作者没有明说,却给我们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江边日暮风景:茫茫旷野,天幕低垂,似要笼罩一切;清清的江水中,只有一轮明月,在舟边荡漾。在这茫茫四野、悠悠江水中,惟有明月来陪伴孤独的游字。明月让他获得了慰藉,也使他平添了更多的新愁。“愁”是诗眼,全诗围绕“愁”字显示着作者高超的艺术构思。

收起

《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
[编辑本段]...

全部展开

《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4、泊:停船靠岸。
5、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6、旷:空阔远大。

译文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黄昏时旅人又增加了新愁。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水清澈,映照得月亮仿佛与人更亲近。[1]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该诗作于730年(开元十八年)漫游吴越之时。 《宿建德江》插图(图二)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诗人自指。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试想,此刻那亲近的明月会在诗人的心中引起什么呢?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终究驱散不了团团新愁。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上让人们见到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上见不到而应该体味到的,则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这一隐一现,一虚一实,相互映衬,相互补充,正构成一个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是的,这“宿”而“未宿”,不正意味深长地表现出“日暮客愁新”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1]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代表作品有《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著有《孟浩然集》,存诗二百余首。

收起

1、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2、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全诗的艺术特色 :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全部展开

1、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2、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全诗的艺术特色 :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收起

 [编辑本段]作品简介
  《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

全部展开

 [编辑本段]作品简介
  《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4、泊:停船靠岸。
  5、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6、旷:空阔远大。
  译文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黄昏时旅人又增加了新愁。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水清澈,映照得月亮仿佛与人更亲近。[1]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该诗作于730年(开元十八年)漫游吴越之时。 《宿建德江》插图(图二)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诗人自指。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试想,此刻那亲近的明月会在诗人的心中引起什么呢?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终究驱散不了团团新愁。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上让人们见到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上见不到而应该体味到的,则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这一隐一现,一虚一实,相互映衬,相互补充,正构成一个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是的,这“宿”而“未宿”,不正意味深长地表现出“日暮客愁新”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1]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代表作品有《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著有《孟浩然集》,存诗二百余首。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