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古登堡界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19 05:14:51
什么是古登堡界面?
xTNA}`^0iLM>@>Ai_`rEfU"]t_BϷxi ||sf6ô,w`5Վ]m kCSWS߳jwX8YD8SqYN[o_j?.7QqZz~5&yg0Kfoҕ1rMU%IɄo6oyuq1(o KH4ׄ%`ʆrp!@t@2o~)m|hڞ9a`qCnw tjNTkMScJB,,RK+;#+ʝ" gQoџ֥qLSJ${=L8{.KK+4–@Ɍ:_ICش5bNsS2] MN8rN#J'C.wPLj+KezGq#F nθ7/m0C2d/ +*R$[QRwؔ6NT܂t"ːƩF|$,Xg7ǶE-U8[ٺ%Za}{!3lIbfFhK4B`oG"3ht{C9pi/k<ɜ0ze`~xPFjy<;{n6OQ/SrgT#}gYK:LxV1LY/x-J4 Mv__[:?&

什么是古登堡界面?
什么是古登堡界面?

什么是古登堡界面?
地震波除了在地面以下约33公里处有一个显著的不连续面(称为莫霍界面)之外,在软流圈之下,直至地球内部约2900公里深度的界面处,属于地幔圈.由于地球外核为液态,在地幔中的地震波S波(S波及横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不能穿过此界面在外核中传播.P波(指纵波)曲线在此界面处的速度也急剧减低.这个界面是古登堡在1914年发现的,所以以古登堡界面为此命名.它构成了地幔圈与外核流体圈的分界面.整个地幔圈由上地幔(33~410公里深度的B层,410~1000公里深度的C层,也称过渡带层)、下地幔的D′层(1000~2700公里深度)和下地幔的D〃层(2700~2900公里深度)组成.地球物理的研究表明,D〃层存在强烈的横向不均匀性,其不均匀的程度甚至可以和岩石层相比拟,它不仅是地核热量传送到地幔的热边界层,而且极可能是与地幔有不同化学成分的化学分层.
1914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古登堡发现地下2,900千米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明显变化,后证实这里是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人们将这个界面称为“ 古登堡界面”.
通过此界面向下,纵波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