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二十则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11:05:45
论语二十则翻译
x{n#YT8XVfb 22o ~#%q(Q)QHQ$ 00Sœcv]"I];_נ? d&Sn08_ʕ?Z[ʿOI1+{NO7L:{՗b9;Qa9[o^zOk9.r2w@]l?۶wrg㕠t~wwX)u $,1Q ,jazd.'Eܲt;.S F_|v? Vp9K9}s`N|M8Yc8jzG\hGgV3$[pq݌5\) ,lăe +{NYʔ őݒ\)}ToQWa.${~cټW'BD_:,;xch9~=X)h.Ꮃq £zFRA_QQ8­Xa^[x>{t aÔMf1 FuKʍc]h!W-wyp"V,;1MYbf0_㻘Wܫv,~#-.üY\6PCS/'m\__MUar swc&!<{$>c}<מZWw5 zmvdk',ІZБa)D1ɀSeJ|y&Hj2Y :&OS8=ASZ8Kg>Al9!2+q]vkqoc N.PmF FX" ۙ(D;մ^n'ǵ)WWukJOLtVxv Ʋn&X>?%17;ZwM2~s/65E$C! _3pP]mi, :x7<0c]|1G`s0S3]:mާiSt x8W,2Ar)C› R[A/: kZN>I&)Nv])-KT6U/D󖙺MmTK%G*LV,A4i#PΖʼn S\6{~6f1lcMr~0Cؼ/p 1JMل'^r9MB!҄tOJi^͉ߊ[2JR=(BF7 te׮ƣ_`c}ÉnFw!j:bܨ!BmV/zV(HnRn[d[?lwU LK2.~M!hre}J AgUMC*1 a0aE:DP:h d1[o@|$ 3 3s*e~G2-C -C8Ak)-~պ`Kp_;n i7pq,&)m!'(<&RC%2N:/7^( #0Ue]xNAx-!LK6 Ɖ" J,☃6^w.Ӥ7ӛNM q?s@%cR`Z!ʃ_Ë LI\ kdaٸx+S4焧%NK1D@)>{6KQ wskf})|4{m2w)UbP]..Mјtt9rvT|A Zt!x&Ѕї,/R@+ş? Wn.7H\k0o@e{\Y#"K)?rSWc#$'נ 夂@"99z੉[vA&8u(9a#/633ㅺ-lO)ol.g ]q5ON;JDJ8?5]ПZ%Ĉpzhr:+MʽDr N׹Uп9 3ÀgsY:Kiwx9vUXNpߊ-gG^xCYN)+0Y@ۡ: ŢSI@ruV`o,ä[4ءӟ+yGOĢz e}h1g]M %L]oXZsXftVvD$Yʼn>&;O9A% Oby"Sňt*UDfɭjoM∴Sw/3Xb<_Јjh[ PCs- Am6QcL"P65;f};@ 'D1il|wyBhEQYd6[1acѶTXA4Myy>צf;cvY󠖒L vѯVhF+֝H2uuz7">0{,Vzh2oO8n x!~ڶITK uL_[fOĿ_V*:k jm;;6 !(` 䨌2!n;G\%%W,f'nMB)BvDCi@`S%OAMF"D =/u~!y8u\R;&9 Fd O0) }rt`2UcB6GrʅC#螓\@,8&,pbO5l[r>WB %pyt |Uk@Mg 2SSz`e(]2W'upt*5ӽ9ȝ&( cB c}c7@cSy&?gPԈ$%erUkU#y] Q?EAZߜ]LfpܩHFqGӰL~GkSz)hjϚѷH,ʇQ%OLeiQCIU}AM;,(# i7 bZgꝵK05Tc^‘/y[fX u3cP9uɃ|XnS\W6ByLl(MU'w-;}GB񷾳#|~ogg dh)q2ߣ9aYXTa&:R9L}G?Bc7WkU&L^0 ?0639'cb}.w+zR_2@\ߘaw!M8 kExe2Ux^SR)6@a.VHV qF%k1Fɬ_ŁL'X@Ku(FnOk]Q|w$xU,i+uu.#%aG͎dL+rZş)MLKq$J5`Ur6ĢgI@g>N$Zͅ.0@wk55JBr)g^POdR˒©ͻ#d &oY-I?xy6 7kbo@`:pV&"Γ[Ŏ%sC,xƒ?CuJR쳺'vSdZ=O.7 7 ZC^EYR=]!"pRw{["Rr@LM+^0L)PƑC3{.O]u=/g r v)8ޖ" ƴ41ԟ ޞtvj ܭцJF? .AAz&Dǵ!O"/UOF9;َ!՝qG7q`\}Q`'>/jʝ[ؑ/Wd-숚\\j3B7QGիK.&~m.}ƕy1Txo`v@!u1fg,&(Fw6Gɓ|$aMnӣo AQM=JejtPgܒ2x&ǽbd^'.ݴgQ$:PieH^؃߱G ҁ0&/0c-!NZ̿zvM-t5pM C[Hr}ߤa\2q1U-)%?V6 E Xdޤnw 6YvҞb`"0ǸjLPQ̨ V]=DLSi :n(ܴcl'8XD,Liـtg9.GPJ]~*7E[V2)uuLH3xzQNs1IYZI(C1;GcukQ"t_Eըɻvm"m8$b)CP1GGI zmxf rTg- xTͿK,xO-Ɇ zHFR#a:X*$s/;-K;+zחZhbR-8RWx߶zKr kסb弪`7(aERa8#FZI^ /nP_h^Si׷BWcq!;geM}3QqeoJ$oO;mÙrA:ѪK boXⷾU~eR grx̭%@hr[`$d^tɌPxz9>3Ég#G<^*JwPk-o cOM.JKIV€`[Q'șս^6?Nğ]|6UY ge'e#csLZ&?h 4Ol&Τ[z<$bZ`[ w3կQvbr!^H[EwŶ~ږ.]h Zt.6Un"->Yԫ.A*x2Բޟ7tk~{2dˆWN)3 E0R*fP:8kؙc|EP3L],( *`KEw] T 3XfF{#_>|njV'y{ᚊ+%89&[Y=JC?D% G՟hĠ̶h olP[ؤnʴ~EPwF8)FL[ጩNKŁҌp+Y} 8$[$*2߬IZ%:т!K%l;Z!_p6+/(nA{u͹ z\[P+d; Aı#6g2U|yF-վ mN^F'eC1oE9kzt dK:n&?vMzLvfeT{_X2_֐.܄ g 3jtdvS3n2آ:H84nh"/7+R.xZ{YF3B ] y-BqD]ImQu%wvo R: #b4Reld6$_8-a hO/X7iv`|bߒ`¹4}4cXا{)ɧYe/Y}[pꄵgI[ pP B?" Aܐ{+x Vqz۸ Skc7tl56i.[XJWn]=!ȣw tlJO&}x嵰P񁪿A/(.|՜m6_;lE633Բ$NO+[R /@!;f14G8z.Ԛ^Y63~"|}۰5|o(dU fVH Sz}( aB%z] )icӶ + ~껵삮wNC.|Qm~?mo$>&^^Ο?[N#ڌHqg7{Kzv:3_GoZ`t=}V6I(Ak+EڱԈvn;ie[od]x!%2f

论语二十则翻译
论语二十则翻译

论语二十则翻译
一、分章说明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这类字眼要懂得活解.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孔子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弟子弥众(越来越多),至自远方”.这自然使他感到很快乐.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从《论语·宪问》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这句话,也可以看得出来.“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因为这个词现在也常用,大家都懂得它的意思,我们没有翻译;一定要译,也可以译作“高尚的人”.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讲解〕《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字,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独称“子”,因为此书是孔子二传或三传弟子所记,曾受业于曾参.“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下述三事,这是巧合.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过去有这样一种理解,把“温故”(复习旧知识)和“知新”(获取新知识)看作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如子夏所说“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见《论语·子张》),这是因为忽略了下面“为师”二字.《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其中,“罔”“殆”二字历来解释纷纭.朱熹注云:“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不求诸心”指的是不思考;“不习其事”,指的是不读书.讲这一章,要防止产生片面理解,要使学生认识到“学”是基础.孔子就很重视“学”,反对离开“学”这个基础去胡思乱想.他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关于这段话的背景,《荀子·子道》中有记载: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批评了他;子路于是改服而入,但颜色依旧充盈.孔子又对他说:“……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知且仁,夫恶有不足矣哉!”据此,最后的“知”字当破读,通“智”.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两章内容相同,故予合并.
〔讲解〕这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也有借鉴的意思.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讲解〕“士”,在《论语》中大约出现十五次,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讲解〕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何晏集“大寒之岁,众木皆死,然后知松柏小凋伤;平岁,众木亦有不死者,故须岁寒而后别之.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朱熹引范氏曰:“小人之在治世,或与君子无异,惟临利害,遇事变,然后君子之所守可见也.”二说大同小异.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讲解〕曾子曾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积极的一面;“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消极的一面.孔子关于“仁”说过许多话,细分析起来,都跟这两点有关,例如“修己以安人”,“修己”也就是“恕”,“安人”就是“忠”.由于子贡问的是“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实即问“道”),所以孔子拿“恕”来回答他.
二、问题研究
《论语》是过去蒙童教育的必读书,尽管大部分内容都不易读懂或只能读到似懂非懂,但人们一直坚持这样做下来,而且要求极严,须能通背全书.这大概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古代典籍里常要引用这本书里的话,“反刍”的机会很多,但如不先背下来,就无法进行“反刍”;二是通过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此外,读《论语》也有了解历史掌故、增加识字的功能,但这是次要的.
今天的情形已经大不相同.我们读《论语》,旨在吸收前人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部分,这就大大地缩小了读的范围.《论语》全书各家版本的分章不一,一般都在485章左右,我们只选录10章,而且全是短章,这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这样来选篇才符合“古为今用”的原则.至于个别条件较好的教学班愿意多读一些,那自然是好事,但也要注意不增加学生负担.
所选10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包括第1、2、3、4、5章;(2)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包括第1、4、5、6、7、8、9、10章;(3)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包括第8、10两章.作这样划分的目的是,提醒教师全面地看待课文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可以取消的,无妨将它并入思想品德修养的范围,第8、10两章同时列入第二、三两个方面,就是这个意思.
教读这十章,要认真研究格言的教学方法.十章中的前九章无疑都是格言,最后一章形式上是对话体,其实核心只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上,也可以算作格言.讲格言有“三要”:一要弄懂字面上的意思;二要牢牢记住原话,为“反刍”创造条件;三要联系实际,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行.教师可以据此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来,这是编者的一点希望.
练习说明
一 看注释,查工具书,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各章字面上的意思.翻译格言跟译记叙文不同,一般都要用直译,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精练、准确的风格,不随便增减词语.
答案参见“有关资料”中的译文.应注意的是,有些词语历来有多种解释,例如“三省”,一说“多次反省”,一说“以三件事检查自己”.又如“殆”,这里可解作“疑惑”,也可解作“危险”,“有害”,但课本取后一义.“弘毅”,有合解为“刚强”的,也有分解为“宽广”和“刚强”的.教师只宜任选一种,不宜作比较、分辨.
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全班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设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内容.应注意的是,孔子用这句话给“恕”字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有可取则予肯定,说错了的(有可能误解句意)要纠正.
此题又是示例性的,其余各章也可仿此进行讨论.
三 背诵全文,并把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略)
教学建议
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
学这篇课文,能当堂成诵是关键,理解不必求深,能启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就算达到了目的.
全篇课文除去“××曰”等字眼,不过二百字,完全有可能在40—50分钟之内成诵.要保证学生的诵读时间,并以灵活、生动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背诵练习.
课文内容当然要经过讨论,但要控制讨论的规模,一般只宜用师生交谈的形式,个别的可让学生自由发言.要提倡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作独立思考,联系本人的实际,以加深体会;不要求在讨论中解决所有的问题.
以上是基本设想.再提几点建议:
一、要讲究导入的方式,从学生熟悉的词语或故事说起,自然说到孔子这个人和《论语》一书:如曲阜朝圣之举和赵普(宋开国丞相)“半部《论语》治天下”一事.时间不超过5分钟.目的是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介绍孔子和《论语》十分必要,也可用讲故事的形式,而将知识性的内容渗进其中.
三、在教读过程中要尽可能结合学习的内容提出问题或讲点故事,使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又能学有所得.
例如学“温故”一章,无妨先问学生:“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算不算好老师?”由此自然导出“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的观点,最后再落实到“知新”二字,并就此略作发挥.
又如,课文中提到曾子、子路、子贡,这在孔门七十二贤中也是卓越的人物,讲讲有关他们的事迹(如“曾参杀人”“子路盛服见孔子”“子贡游说五国之君”等),也可引发学生的兴趣,但要讲得十分简明,每事一分钟讲完即可.
四、向课外延伸:可指定《论语》中某几篇,让学生从中找出常见的成语;也可用教师读学生听的办法.例如《述而篇》中,第2章有“诲人不倦”,第7章有“举一反三”,第19章有“发愤忘食”.
有关资料
一、孔子简介
这里只从《史记·孔子世家》中摘录几条:(1)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四边高,中低),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2)“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仓库管理员),料量平.”(3)“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4)“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效法)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5)“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6)“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7)“乃因史记作《春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8)“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志,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
二、《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各章的体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这种体式.
一种是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这种体式的写法很灵活:有时写出提问者的原话,有时只写某人问什么(例如“孟武伯问孝”);有时写出对话的环境或背景,有时不写.课文中的第10则属于这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一种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这种体式我们以后才能学到.
《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它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语中.
三、孔门弟子简介(引号中语皆出自《史记》)
1.子路:“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2.子贡:“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子贡利口巧辞”.齐田常欲伐鲁,孔子思求他国援兵,诸弟子皆请行,孔子独许子贡.
3.曾参:“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颜回死后,他成为孔子的继承人.
四、译文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