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止渴 成语的典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4 06:17:20
饮鸩止渴 成语的典故?
xVInF@/`t%Yeh$(Khj$[-ۃDٲ-$7iׯ* y6de O>I RXXr|wrݧ{˫]߽j7'#?ߌSK>$g^I/&u",^68a+6roQ'վωO-nP~K*?{km"K<em@.CI,WOO]{PDX9-S1?zi-9l֢\QbGы%+")P4i@%*MkT$BފWMx.h(:.(פɋj(gZ`Joݴ*%ꢃR&rJlgMӪDQ%re@[H^n1%[}9gKᦈOdk$>ShS?>Y UyH,DP:al:#xM#I`.J^v͈nj%V(;';xxI;j bU4`<0)s Y a<<]8Yԋ3 gV1xԛviݞX (S`a#OCLՔc_2%fTEsi|_g]Gӌ؜YƔ?]TK䐸YC3[WakonqiR^ :uD̿4rX(r^b2aP'438 FR)shoMm,9gIG9peXN[8KafRqV6l[5>JѺhyLކU\͋)~[Rs iiI 2`9.Ќ eZp@ B;:F]|DwLp諌,<;c-pKU@#!~wM0LWT.By9@=Ⱕ}v Cm,"w{m@ 2d*Ǘ{~!t<5Cz􂽄B~s<(PED@z0^G?k+O2M 4<ĥT0l[>R! %Ǫp0sѡ

饮鸩止渴 成语的典故?
饮鸩止渴 成语的典故?

饮鸩止渴 成语的典故?
【饮鸩止渴】
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典故】:《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说得是东汉时,担任过廷尉的霍諝,从小勤奋好学,少年时代就读 了大量儒家经书,在当地出了名.霍諝有个舅舅名叫宋光,在郡里当官.由于他秉公执法,得罪了 一些权贵,被他们诬告篡改诏书,从而押到京都洛阳,关进监狱.宋光下狱后,霍諝的心情一直不平静.当时霍諝虽然只有十五 岁,但各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他从小常和宋光在一起,对舅舅的为 人非常清楚,知道舅舅不可能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他日思夜想怎 样为舅父伸冤,最后决定给大将军梁商写一封信,为舅舅辩白.信中 有这样一段话:“宋光作为州郡的长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得到朝廷的任用.怎么会冒触犯死罪的险去篡改诏书呢?这正好比为了充饥而去吃附 子,为了解渴而去饮鸩呢?如果这样的话,还没有进入肠胃,到了咽 喉处就已经断气了.他怎么可能这样做呢?”梁商读了这封信,觉得 很有道理,对霍諝的才学和胆识也很赏识,便请求顺帝宽恕宋光.不 久,宋光被免罪释放,霍諝的名声也很快传遍了洛阳.
鸠据说这是一种鸟,鸟的羽毛含有剧毒,只要把羽毛泡在酒里,立成毒酒,饮之立毙.
中国古代的毒药中,最有名的应该是「鸠」这种毒药,成语中的「饮鸠止渴」便是源自于此

鸩:音zhèn ,传说中的一种毒鸟。把它的羽毛放在酒里,可以毒杀人。
原指以鸩羽浸制毒酒来解渴。后喻仅求解救目前之困境,而不顾将来之祸患;或但看眼前之利益,而不顾严重之后果。
东汉时,有人于大将军梁商之前,诬告霍谞之舅父宋光,私自删改朝廷诏书,光为此而入狱。时年仅十五岁之霍谞上书予商,为光辩白。书曰:“光位极州长,素来奉公守法,无纤介之罪,纵于诏书有所存疑,亦不敢冒死而擅改。犹...

全部展开

鸩:音zhèn ,传说中的一种毒鸟。把它的羽毛放在酒里,可以毒杀人。
原指以鸩羽浸制毒酒来解渴。后喻仅求解救目前之困境,而不顾将来之祸患;或但看眼前之利益,而不顾严重之后果。
东汉时,有人于大将军梁商之前,诬告霍谞之舅父宋光,私自删改朝廷诏书,光为此而入狱。时年仅十五岁之霍谞上书予商,为光辩白。书曰:“光位极州长,素来奉公守法,无纤介之罪,纵于诏书有所存疑,亦不敢冒死而擅改。犹如人在饥时,以毒草来充饥;而于渴时,饮鸩酒以解渴,甫一沾唇,未入腹中,已告命丧,焉可为哉?”商阅书后,甚觉有理,呈于皇上。未几,光免罪获释。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