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历史典故
篇一: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
概述
霸王别姬指西楚霸王项羽战败后与其宠妃虞姬诀别的历史故事。此一故事为中国著名戏曲曲目之一,后又为其他事物借用其典故。如:霸王别姬 (京剧)是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的首本名剧。霸王别姬 (小说)是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小说作品。以及一部以《霸王别姬》小说改编的1993年获奖电影,由陈凯歌导演,张国荣、张丰毅、巩俐等主演。还有一部以此故事为背景的单机游戏。 另外霸王别姬还是一道以鳖和鸡作主要食材的菜色。
目录[隐藏] 简介 历史典故 成语释义 京剧《霸王别姬》
潮剧电影《霸王别姬》 中华菜肴:霸王别姬 歌曲《霸王别姬》 简介 历史典故 成语释义 京剧《霸王别姬》
潮剧 电影《霸王别姬》 中华菜肴:霸王别姬 歌曲《霸王别姬》
?
[编辑本段]
简介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zhuī)不(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垓gāi下歌》是楚霸王项羽(前232年-前202年)被刘邦逼到垓(gāi)下时,与宠妃虞姬所唱的曲。一曲既罢,虞姬自刎而死,项羽则率精锐突围,但仍被逼困在乌江,最后只留下“纵江东父兄怜而王(wàng,意动用法,以....为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后也自刎身亡。项羽与虞姬最后的诀别,就这么成了传唱千古的凄美绝响。《霸王别姬》也是京剧相当重要的戏码之一。而中国大陆的导演陈凯歌曾将李碧华原著小说《霸王别姬》改编成同名电影,并荣获1993年第四十六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这也是我国唯一一部获此殊荣的影片。
[]
历史典故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有美人名虞”,但是并没有以后世流传的“虞姬”其名称呼;直到唐《括地志》等书才出现“虞姬”其名。当然,“姬”只是代称,并非虞姬的本名。虞姬其人有姓无名,名早已漶灭在历史断裂的黑洞里了,五代时期的词牌名则干脆以“虞美人”呼之。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中《楚汉春秋》一书乃汉初陆贾所著,至南宋时亡佚。毫无疑问,司马迁著《史记》时参考过《楚汉春秋》一书:“盖司马迁撰《史记》据《楚汉春秋》,故其言秦、汉事尤详。”(王利器) 可是,《楚汉春秋》中记载的“美人和之”的和歌,注重细节兼好奇的司马迁却没有录入《史记》。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引录了这首和歌: 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一直以来,就有人怀疑这首和歌是后世的伪作,理由是秦汉没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诗。但是,《汉书·外戚传》记录的戚夫人哀歌却已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幕,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郦道元《水经注·河
水》记录的秦时民谣也已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哺。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因此,《楚汉春秋》所录的这首和歌并非伪作,应无问题。 《楚汉春秋》和《史记·项羽本纪》是“霸王别姬”故事的最早记载。二书都没有涉及虞姬的结局。以常情度之,虞姬不可能活下来,否则就不会有民间口耳相传的虞姬自刎情事,就不会至唐时尚有“项羽美人冢”的地望方位。垓下一战,四面楚歌声中,饮剑楚帐只能是虞姬惟一的结局。
通说以为:“霸王别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
对历史事件的追根溯源,揭破真相,只能依赖于对原始文本的读解。
仔细玩味虞姬的和歌,从中发现了这个爱情故事的疑点。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头两句是客观纪实,同时也是虞姬即将抒发感慨的情境铺排。虞姬对形势的判断和项羽的疑惑是一致的——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可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虞姬对形势的判断居然直接导致了对项羽精神状态直至未来命运的否定!大王您继续战斗的意气已经到头了,我也不愿苟活了。虞姬凭什么判断出“大王意气尽”了?仅仅凭项羽闻楚歌而“夜起,饮帐中”吗?如果这是激将之辞,以自己不愿苟活激励项羽继续战斗,那么项羽和诸将的反应就不应该是“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而应该是怒发冲冠,决一死战。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话语的煽动力和传染性,虞姬精心设计的“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这一情境铺排所产生的奇妙效果——它真的让项羽和诸将失去了决战的勇气!
虞姬的态度是非常奇怪的。作为项羽最宠爱的女人,当项羽遭逢末路,但尚未完全失败的时刻,她应该挺身而出,激励项羽,而不是附和项羽“时不利”的藉口,诱惑项羽在恶劣的形势面前低头。毕竟项羽才三十余岁。她深知项羽一生百战,出生入死,也曾有过“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从而击败秦军,起死回生的经典战例,也曾有过以三万人杀汉卒十余万人,逼迫刘邦数十骑逃跑的经典战例;可是此时,虞姬非但不用以前的类似处境鼓励项羽,恰恰相反,反而哀叹“大王意气尽”!此刻项羽身边尚有八百余骑,俱是精兵良将,无不以一当十,即使打不过刘邦,起码可以保护项羽全身而退,以图东山再起。事态的发展也验证了这一点。项羽突围而出,到了乌江边,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可见项羽不是没有渡江生息的机会,只是项羽固执地认为“天之亡我”,不愿渡河,“乃自刎而死”。虞姬为什么不等所有的机会都用尽,再无生路时殉情,就这么匆匆忙忙就判了项羽的死刑呢?
虞姬这首被人赞誉为“坚贞爱情结晶”以及我国最早的五言诗(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的和歌,就这样散发出了可疑的气息。我甚至怀疑她是刘邦效法西施而派往项羽身边的美女间谍。以刘邦的智力和行事风格,以项羽的“妇人之心”和不听劝谏刚
愎自用的性格,这是完全可能的。可是史籍漫漶,不仅刘邦、项羽、虞姬的籍贯之间找不出丝毫的蛛丝马迹,就连虞姬最早追随项羽的时间也无可考了。
[编辑本段]
成语释义
词目 霸王别姬
发音 bà wáng bié jī
释义 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汉高祖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诀别。
事例 不是有一出戏叫《~》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强行办事。故事 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长达十几年的战争。最后项羽在乌江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最后自刎身亡。
[编辑本段]
京剧《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表演的梅派经典名剧之一。主角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妃虞姬。
秦末,楚汉相争,韩信命李左车诈降项羽,诓项羽进兵。在九里山十面埋伏,将项羽困于垓下。项羽突围不出,又听得四面楚歌,疑楚军尽已降汉,在营中与虞姬饮酒作别。虞姬自刎,项羽杀出重围,迷路,至乌江,感到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自刎江边。
此剧一名《九里山》,又名《楚汉争》、《亡乌江》、《十面埋伏》。清逸居士根据昆曲《千金记》和《史记·项羽本纪》编写而成。总共四本。1918年,由杨小楼、尚小云在北京首演。1922年2月15日,杨小楼与梅兰芳合作。齐如山、吴震修对《楚汉争》进行修改,更名为《霸王别姬》。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汉高祖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诀别。
梅兰芳由《史记》中,“不得不和虞姬诀别”引发联想,创下此剧。剧中虞姬共六个唱段,其中著名的《看大王在帐中(虞姬)》等。
虞姬选段:
《看大王在帐中(虞姬)》南梆子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中道白略)适听得众兵丁闲谈议论,口声声露出了离散之情。《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虞姬)》二六
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解君忧闷舞婆娑(suō)。赢秦无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自古常言不欺我,成败兴亡一刹那,宽心饮酒宝帐坐,且听军情报如何。
[编辑本段]
潮剧
剧情简介: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帅,乘楚王项羽出征,暗渡陈仓,攻下彭城,进宫欲占羽妻虞姬。姬赖婢红花代身成亲,诓得刘邦令箭逃走。汉将觉察,带兵追杀,羽救之,并回彭城,生擒刘邦,后不听军师范增之言,误将邦释放。 邦得张良作法相救,于戚家庄受招。 羽追刘邦不及,乃与范增定计假书骗邦妻吕氏至彭城,拟将吕奸之,以报却戏妻之仇,适韩信攻城,遂将吕氏绑往军前羞辱。阵上,韩信用言激得项羽将吕氏释放,范增亦被气死军前。 楚军中信埋伏,彭城失守,羽奋战救出虞姬,兵败乌江,后为张良楚歌吹散八千弟兵, 虞姬也为羽霸业,自刎营中,勉羽逃过江东,整兵复仇。羽想渡江出师以来,百战百胜,谁料今日一败如此,军败妻丧,无颜过江重见父老,遂拔剑自刎。 [考释]故事见《西汉演义》。京剧、汉剧等剧种均有此剧目。此本系长剧。 编剧:谢吟。30年代中期,老三正顺香演出。
[编辑本段]
电影《霸王别姬》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霸王别姬
英文片名:Farewell, My Concubine
出品:香港汤臣电影事业有限公司和北京电影制片厂1993年联合拍摄出品年份:1993年
出品地:香港大陆
出品公司:汤臣北影
影片类型: 爱情 / 剧情 / 音乐
篇二:影评之霸王别姬
影评之霸王别姬
张莹莹-新闻1201-20121304099
此霸王别姬非彼霸王别姬。我们都熟知历史上霸王别姬的故事,项羽大势已去,兵败刘邦,最终不得不与虞姬诀别。而此处的霸王别姬,则是发生在文革时期,一对生旦之间的悲欢离合。也许影片的名字就已经注定了影片的结局,这注定是一个不那么完美的结局,因为这个时代,也因为段小楼的背叛。在霸王别姬的典故中,虞姬自刎而死,而影片中程蝶衣这个角色同样踏上了这条不归路。
迷恋与背叛
陈凯歌说,《霸王别姬》阐述的是人性的主题——迷恋与背叛。程蝶衣对段小楼的迷恋以及段小楼对程蝶衣、菊仙的背叛。
整部影片的线索就是迷恋与背叛,这两个词语充斥着整部影片。小豆子之所以是程蝶衣,正是因为他对段小楼的迷恋。因为对段小楼的迷恋,让他更加投入虞姬的角色,让他看霸王的眼里万千柔情。可以说,段小楼是程蝶衣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他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程蝶衣。
然而,段小楼作为塑造程蝶衣的人,却同时结束了程蝶衣。如果爱得美好,那么人也会变得美好起来;如果爱只能是不断地背叛,那么这份爱只会反噬自己。段小楼对蝶衣的爱视若无睹,反而恋上菊仙,这对蝶衣绝对是最无情的打击。可每当蝶衣想要放手时,却冥冥中有一股力量再次将他们连在一起,让他无处可逃。程蝶衣在最后似乎也明白了这个道理,爱无法逃避,也不必逃避,因此他才宁愿死在段小楼身边,人已逝,情却永留人间。
化“蝶”
程蝶衣是一个充满坎坷的人。在他成为戏子的路上,被母亲剁了多指,被师傅毒打,被太监凌辱,甚至连段小楼也对他的感情视若无睹。程蝶衣还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他从一开始的无法接受自己要在戏中承认自己是“女娇娥”,到后来沉浸在虞姬这个角色中并且深深爱上了“霸王”段小楼。程蝶衣更是一个疯狂的人。在他无法再扮演虞姬后,他竟然烧掉了那些戏服;在段小楼拒绝了自己的迷恋后,他毅然选择了死亡。
一个人的外表会带给我们深刻的第一印象。那么在影片中,张国荣对程蝶衣的诠释首先告诉了我们,程蝶衣,他是一个外表优雅,无处不透露出干净与天真的气息。眼睛是心灵之窗。当你看进他的眼睛里,你将看不到半点污浊,在他眼里,所有事物都是如此纯粹。
都说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可以呈现出他的性格。一个生活在现实里的人,却因为过于投入爱上了戏里的人并将这种爱带到了现实之中。这样的人,绝对怀攒着
一颗美丽的心。我们可以称之为天真。他也很较真,就像开头对于21年、11年这样的数字特别敏感,他不允许段小楼说错,他一次又一次地纠正着。他总是勇于表现自己的情感,从来都是大大方方的。在他的眼中,只有黑与白,没有灰色地带,因为他对自己渴望的东西充满了执着。于是,他与菊仙争风吃醋,他烧戏服,他自刎。这就是程蝶衣,至情至性,敢爱敢恨。
人“声”如戏
音乐所至,往往预示着情节的发展。音乐会随着主人公的命运的转折来呈现,渲染一种跟音乐旋律相似的氛围。比如:低沉的弦乐出现在蝶衣吸食鸦片的那个场景。嘶哑低沉的弦乐渲染了一种压抑的氛围。吸食鸦片本来就是一件错事,音乐配合张国荣的表演,将一段极其痛苦的经历用内心的挣扎和细腻的音乐呈现出来。
二胡、锣鼓等打击乐器的声效贯穿着整部影片,使得影片更加具有传统的韵味。而声效与画面的结合更是扣人心弦:在太庙大火的场景中,沉重的打击乐错落有致,仿佛一次次的重击敲落在我们心上,让观众有如感同身受一般。
在菊仙自杀的情节中,画面本应该是寂静的,菊仙悬吊在空中的画面却配上蝶衣与小楼争吵哄叫的声音以及一首带有革命色彩的歌曲,突出了反差感,表现了荒芜与悲凉感。菊仙生命的最后仍然无法成为段小楼心中的主角。
戏如人生
不足三个小时的影片,随着程蝶衣、段小楼、菊仙三人的情感纠葛,观众看到了在近代中国最纷乱的时代炫目的历史。片子通过人物的命运与故事的情节,很好地再现了那个年代真实的中国,包括清末、内战、建国、文革等,以小见大,呈现了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霸王别姬》将艺术与人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与性格分明的人物塑造配合绝妙的音效,让我们看到了一部时代的佳作。
篇三:霸王别姬故事.doc
霸王别姬的历史故事
秦末农民起义军中的一支主力项羽军在钜鹿一战中,摧毁秦军三十多万,导致秦王朝的最终灭亡。项羽年轻勇猛,力大无穷,本领出众,手持丈八枪,座下乌骓马,出生人死,所向披靡。灭秦后,他仗持自己功高位尊,实力最强,自立为西楚霸王。他把秦统一了的中国又重新分封了十八路诸侯,他没有按战功大小、军事实力分封,而是按自己的意愿好恶而封,引起各路诸侯的不满。其中最具实力的是刘邦,被封为汉王,统管巴、蜀、汉中一带。这是秦王朝放逐囚犯的地方,汉军将士多是山东人,谁也不愿远离家乡到此边远的贫瘠荒蛮之地,兵将常有逃跑。
刘邦十分恼恨项羽,但他是个极有心术的人,听从谋士计策,养精蓄锐,乘霸王发兵攻打齐国的机会,出兵攻占关中,夺子霸王的土地,乘胜大举东进。楚霸王大怒不已,凭着骁勇善的军事优势,回兵大败刘邦,他们之间的战争打了整整五年。连续征战,士兵们疲劳厌斗,粮草不济,老百姓也无心耕耘,难过日子。项、刘二人终于被迫休战讲和,双方划定以咸阳的鸿沟为界限,东属楚地,西属汉地,各守疆界,彼此不再侵犯。项羽刘邦交换了文书,刘又要求项羽放回在战争中被楚军俘虏的父亲和妻子吕氏。项羽为人慷慨,立即放了这两个重要的人质,刘邦感激不尽。
第二年,刘邦突然背信弃义,利用项羽撤兵的机会,全力追击歼灭楚军。楚霸王勃然大怒,痛骂刘邦这个背信弃义的小人,迅速集结三十万人马,回击刘邦的汉军。他凭着手中一支丈八长枪和无比的勇猛,所向无敌,直杀得汉军汉将抱头鼠窜,迅速败退领地成皋,关上城门,叫战不出。
刘邦是个善于用智谋的人,手下又有一批足智多谋的军师和将军,他们决心联合齐王韩信、魏相国彭越等各路实力强大的诸侯一起合围项羽。刘邦还许下诺言:只要打败项羽,他将把临淄和大梁的土地划归韩信和彭越。各路诸侯得到许诺,更加拥戴刘邦,几支人马汇合一处,兵多粮足,声势浩大,一场围剿西楚霸王的战争就要开始。
刘邦首先拜帅的是足智多谋、能征惯战的韩信。他们第一个军事
行动,就是用谋士张良的计策,乘楚军围攻固陵之时,悄悄派出五千精兵绕到楚军屯粮草的营地,放火烧毁楚军的粮库,埋下霸王项羽日后作战无有粮草供应的祸根。
项羽神勇无双,手下部将个个骁勇善战。如何设计将项羽调出自己的营帐阵地,误人一个有进无退的绝路,合围起来,全部歼灭呢?元帅韩信亲自带领谋士四处察看地形。终于选中在安徽九里山中,调兵遣将设下十面埋伏,同时又派出能言善辩的谋士李左车诈降,取得项羽的信任,引诱他进入十面埋伏的圈套。
霸王项羽拥有几十万人马,但兵力远不能与合围的刘邦大军相比,他决心深沟高垒,守住城池,不与刘邦的庞大军队正面作战硬拼死杀。何况江东是项羽起兵的地方,人心归向霸王,只要耐心坚守阵地决不贸然出击,一两个月后,汉军粮草接济不上,必会不战自退。然而项羽最大的遗憾是身边没有聪明能干的谋土。
这天,项羽的伯父项伯面带兴奋匆匆报告,说是汉军中有个投降的谋士李左车求见大王,愿为大王效力。项羽正愁没有人为自己出谋划策,白天而降一个李左车,真是惊喜交加。何况这个李左车的遭遇人所共知:他曾在赵王驾前辅佐国事,不得重用;他投奔韩信,韩信受封齐王后,骄傲自信,凡有策划皆由自己决断,对帐下谋臣言不听,计不从,逃离者十有八九,自然李左车也难逃这种境遇。项羽对李左车很是看重,立即派人将他引进帐中盘问、考察,李左车恭谦谨慎,一副十分真诚的模样:“大王,我一身无依,四海为家,愿投麾下,如能得到大王信任,就是叫我以命相抵,我也愿意。”项羽对他言谈举止十分满意,然而目前两军正在交战,诈降的奸细太多,不可不防啊!项伯一旁直言相探:“两国交兵,不得不防诈降之人。”
“我不过是个谋士,又不能带兵上-阵作战,就是有什么计策,也只不过是说出来,由大家商议,听不听最后还在大王。至于您这边力量的虚实布臵,韩信早有探报,根本不需要我冒杀头的危险诈降探听。大王倘若见疑,是臣两眼不明,误投其主,实为最大的愚蠢,莫若死在大王面前,以明心迹。”
说罢,李左车便往身边柱上撞去,被众人救下。李左车是个学识
渊博的智者,霸王又见他赤胆忠心,自然也是想从他嘴里探听刘邦大营的虚实,就把他留在身边任用。
项羽大军坚守阵地,不予出击,整座大营静悄悄的,以逸待劳。这日探子忽然飞马来报,说韩信大军兵屯垓下,贴出榜文辱骂大王,细作抄来,献与大王细看。榜文写道,人心皆背楚,天意属炎刘,剑光生烈焰,要斩项王头。
项羽生性刚烈暴躁,点火就着,岂能容忍别人恶意取笑?!马上就要点兵去捉拿韩信,周兰等众将拼命拦阻:“这是韩信的诱兵之计,不过是写了这么几句狗屁不通的诗文,煽动大王怒火,您万万不可轻举妄动。”
项羽转身故意征求李左车意见。
李左车道;“韩信本是自大狂妄之徒,故意口出狂言,根本吓不倒大王。不过,依我看,您要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不能老躲着不动,您想韩信他们岂能久等不战,臼白让士兵和战马消耗粮草,他们见您久守不攻,必会转移力量去攻打您的领地彭城,如彭城失守,您可就无家可归了。您若主动领兵出战,打了胜仗,自然可破刘邦汉军;若不能胜,您还可以退归彭城,此乃进可以战,退可以守的万全之策。不过,我是初来之人,不敢多话。”
李左车巧舌如簧,力排众议,左右逢源,处处有理,终于说服了刚愎自用的项羽主动出击,率领10万大军向垓下进发。
项羽重臣虞子期是爱妃虞姬的哥哥,对项羽忠心不二,他察言观色,早巳看出李左车心术不正,但项羽很难听取别人的看法,他万般无奈,只有去找妹妹劝说项羽回心转意。虞姬跟随项羽征战多年,不但美貌聪明,因自幼读书习剑,很能理解丈夫的禀性,常为丈夫分忧解难,项羽也能听她劝解。今日听哥哥所谈李左车之事,忧虑万分,暗暗着急:霸王这种独断专行、拒纳忠言的狂傲性格,日久必败于刘邦之手。
很晚,项羽才回到营帐安歇,虞姬见项羽面色阴沉,越发小心伺候,为他脱盔解甲,轻声细语问他为何气恼。项羽说:“刘邦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会合各路诸侯与我讨战,还四散揭帖毁谤孤王。”
虞姬乘机劝道:“用兵之道,在于知己知彼,若以一时气愤,草率出兵,恐怕刘邦汉兵势众,韩信用兵多诡诈,终非是大王之福啊!”“妃子之言,句句有理,孤若迟迟不敢出兵,岂不被天下诸侯取笑?”
“大丈夫能屈能伸,何惧别人耻笑?再说李左车伶牙利齿,底细并未摸清,需要多加小心为是。”
项羽攻心已定,连虞姬的苦口婆心也觉得烦躁啰嗦:“孤从起事征战,从未打过败仗。孤此番出兵,若不灭汉誓不回程。妃子不必多言,明日发兵,妃子随孤同行!”
虞姬怕惹恼项羽,不再多言,命人摆酒,伺候大王痛饮解忧。 第二天,楚营号角声鸣,旌旗招展,项羽登台,点齐各路兵马,准备出战。忽然天上乌云翻滚,刮起一阵狂风,将纛旗旗杆咔啦啦拦腰折断,项羽座下乌骓遍体抖战,蹦跳咆哮。众兵预感不祥,大惊失色,项羽爱将周兰劝道:“旗折马吼,于军不利啊!”
虞姬也劝:“今日出兵;望大王听从劝谏,方能百战百胜。” 项羽鼻子里哼了一声,他与刘邦交手七十次征战,从无败绩,今日,箭上弦,刀出鞘,出发在即,岂有退回之理?!
在此关键,李左车又乘势向霸王报告一个好消息:韩信好大喜功,聚拢来众多兵将,却不知拖累也太大了,眼看粮草接济不上,他已命令一部分军队返回驻地,汉王刘邦也领着一部分人马回了成皋,我们应乘此机会,加速行军出击汉军。项羽听此消息,进攻的决心更加坚定,立即带领大军快速向垓下进发。
项羽大军驻扎垓下后,心里也不踏实,派人急速去打探刘邦、韩信的退兵战况。探子回报说:韩信大营在九里山东边驻扎,各路军营相连,兵多粮足,声势浩大,并无退兵之意。项羽听后大惊失色,瞪着一双失神的圆眼大叫:“哎呀!我军已陷入重围!”
项羽急令寻找李左车,早已不见踪影。李左车诱敌深人埋伏的使命已胜利完成,偷偷溜回汉军大营复命。
韩信眼见鱼儿上钩,他又安排刘邦与项羽亲自对阵,第二天双方交战,项羽一见刘邦,格外动怒,破口大骂:“你这个毫无信义的小人,前者固陵之败,免汝一死,五年之间,未与你交锋,今日活该你
撞到我的枪上,定让你必死无疑。”
刘邦闻言,毫不动怒,仍用言语刺激项羽;“孤与你斗智不斗勇,今日一战,管教你全军覆没。”
两军将士互相拼杀,刘邦佯败,引诱项羽追杀出数里以外,来封一座山口处,项伯恐怕有诈,提醒道:“大王且住,不要中了刘邦诱敌深入之计。”
项羽恍然大悟,勒住乌骓,传令退兵,大军忽啦啦转头退走。山头忽然有人高喊项羽的名字,正是奸细李左车:“大王请转来,汉室当兴,楚国当灭,大王已进入牢笼,何不趁此归顺,为臣李左车愿为引荐之人。”
项羽又见一个仇人,哇呀呀暴跳如雷,岂能罢休,转身呐喊:“众将官,给我追呀!”
刚转头的楚军又忽啦啦的再转过头来,不知死活的进入九里山口,钻进刘邦、韩信布臵的十面埋伏,汉军得手,迅速围拢楚军。
项羽凭着掌中枪左冲右突,杀退一批又一批,杀退一层又一层,十万人马怎敌得过三十万人马精心布臵的包围?万分危急中楚将军钟离昧、周兰冒死杀进重围,护住项羽突围出去,周兰不幸阵亡。
韩信布下的十面埋伏获得大胜,可惜项羽逃脱。
大败而归的项羽,走进营帐,脸色铁青,虞姬从没见过丈夫打败仗,心中十分难受。但她竭力克制情绪,安慰大王,从此他们决定坚决守住营地,不再出击,只待汉军无粮自会退兵。可是他们决没有料到,楚军的粮库早巳被汉军烧毁,连粮道都被截断,三军没有粮草,军心动摇,怨声载道。
有的说:“大王只会喝酒发火!”
有的说:“大王忠奸不分,只会上当受骗!”
有的硬要拼杀出去,总比呆在这儿等死强,
项羽此刻在帐中,一筹莫展,虞姬忙为大王摆酒解闷散心。几杯喝下肚,帐外一阵阵西风吹起,树枝唰唰作响,似有无数冤魂哭泣,项羽叹道:“此乃天亡我楚,非战之罪!”
虞姬听此话,预感不祥,见天色不早,伺候丈夫早早脱衣安歇,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