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爱满天下论文
篇一:陶行知论文:爱是搭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爱是搭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黄丽华
百色市中华小学
电话:07762681650
邮编:533000
电子邮箱地址:sunyueqi19981013@163.com
爱是搭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赏识 换位思考 新型师生关系 有爱才有教育
爱的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因而教育应当充满爱。
十八年来,在与孩子们的交往中,在点点滴滴的教育工作中,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这位伟大教育家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爱才是搭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有爱才有教育。
一、 爱使我学会赏识
每个班集体,都有几个不听话、好捣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我们在教育他们时,总是绷着脸、目光严厉,振振有词地逐一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然后一一要求其改正,并威胁假如没有改正,将告家长、送校长教育等等.有的在教育过程中更是夹杂着“白痴”、“笨蛋”等有伤学生自尊的话语。这些班主任想用自己的威严来下退学生,使他们变得温存驯良。但事实证实,这种教育方法的结果是学生和自己越来越疏远。面对双差生,想说爱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教师只要有爱,才能学会赏识这些学生。
赏识差生的开始就是孩子的寻找闪光点,找到了闪光点,
可以以此入乎,为差生重树自信,使他们不致于“玻罐子破摔”。因此,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不急于把差生抓来教育一番,而是细心观察他们寻找他们的优点、缺点,为转化他们寻找突破口。
一年级时,我们班的吴汉涛是一个令所有老师头疼的孩子。作业不写,整天欺负同学。每天总有孩子哭着向我报告,他又打人了。怎样才能找到他的闪光点,树立他在同学中的新形象呢?可以说,这孩子一身的毛病,很难找到他的优点。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很大方,我就和他的家长商量:利用他的大方,为班里捐两把扫把。为此我在班里大加表扬,遇到好人好事都用他来做例子。每受到老师的夸奖,他都坐得端端正正的。从那以后,他像换了个人似的,打人少了,一年级下册结束时,已经没有同学告他的状了。上学期,他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还获得了年级的学习标兵。
吴泽海是一个自控能力非常差的男生,上课从没有一刻是静下来的,不是讲话就是搞小动作。学习成绩是全年级倒数第一为此我不知找了多少次家长,但是都没有什么效果。上学期期末考试,他的语文成绩很意外地提高了4分,但是离进步奖还少一点,尽管如此,我还是在班里表扬了他。放假的当天,我专程去他家家访。我把我买的一本笔记本,根据他的爱好精心选了两本课外书给了他,说:“虽然你这学期没能评上进步奖,但是在老师的心目中你是最棒的,因此老师奖你一本笔记本,
外借两本你喜欢的课外书。希望你以后凭自己的努力得到盖上‘奖’字印章的奖品。”孩子深受感动,在这学期,课堂纪律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看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这是一件多么欣慰的事情。
二、 爱使我学会换位思考
我们所教育的对象是一群小孩子,年龄的差距让我们感到他们是陌生的。我们常以成年人的眼光衡量他们,再加上长期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只看重分数,对孩子,特别是学习差的学生所犯的错误,更难用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们。因此常常换位思考即从学生的立场从发,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会使自己的心更宽容。我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大专函授学习时,有一次迟到,老师竟然让迟到的学生一字排开,给大家唱儿歌。我们就像小学生一样,老老实实地连唱了两首。当时我只感觉到自己热血沸腾,一股耻辱涌上心头。我也不知道是怎样回到座位的。这一天早上,我想了很多很多。我为师十年,也不知罚过多少学生。今天 终于体验到了被罚的滋味。谁无过错,大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小孩呢?我们应该用爱来感召犯错的孩子。从此,当我的学生犯错误时,我常从他们的角度去分析,多回想自己这个年龄时的感受,渐渐地我变宽容了,不再为孩们的过错暴跳如雷;不再为孩子们的过错而烦恼。是爱让我学会了理解和宽容,学会了换位思考。
三、 爱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
新课改倡导合作教育,这是一种新型的师生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爱上,建立在相互的信任上。
在我和学生的相处中,我常常把孩子们当作自己的朋友,永葆一颗童心。课间,我和他们谈笑,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课内,我和他们一起学习,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我常把“你今天很精神”,“你说得真好”“这是你的读书体验,我很欣赏”的话挂在嘴边。在决定一件事之前,我总是用商量的语气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如“六一”儿童节,我就把主动权交给他们 ,鼓励他们出主意,自己设计活动方案等。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讨论,参与、提议,过了一个有意义的节日。有了这些的信任,孩子们自信了,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积极投身到班里的各项工作当中。我们之间没有了距离,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成功的教师首先得是一个心理学家,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心里动态,才能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我所上的学生已经六年级,由于正处青春期,心理断奶期,所以心理波动很大。刚从第十册升到第十一册,一个暑期让我吃了一惊,孩子们变化太大了,不仅是身体上的,更发现他们和我似乎有了点陌生感。他们讲的话既粗俗又叛逆。为什么是这样?我百思不得其解。要治病,得先找出病因。作为班主任,我必须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怎样才能知道他们心里的想法呢?我考虑到他们这个年龄的特点鼓励学生把难以启齿的问题,如:青春期的烦恼、困惑;班里同
篇二:爱满天下 陶行知思想
爱满天下”——学习陶行知思想的感悟
“古有孔夫子,今有陶行知”。的确不错,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参加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08年二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班”之后,我深深地被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所感动。作为一名走在课改前沿的教育工作者,我从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爱满天下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他爱科学、爱真理、爱祖国人民、爱全人类,“爱”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师爱都曾作过深刻的阐述。孔子说:“爱之能无劳乎,忠焉能无悔乎?”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
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对正在健康成长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有了这种的力量,就能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诚心诚意地接受教师的教诲。许多实践证明: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学生。
(一)要相信孩子
教师爱学生,决不是单从生活上关心照顾,更重要的是相信他们的上进心,相信他们的才能,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教育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条件,“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相信孩子,就是唤起孩子们心灵中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二)善于运用教育性语言
我们教师更要善于使用教育性语言,一个深深热爱学生的老师,会发现学生身上许许多多闪光的思想、品质与行为,并乐意运用语言去点燃它。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态度,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奥秘所在。有时,一个微笑,一句赞美的话,以及细致入微的关怀,都能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肯定和鼓励。这种感情上的激励,要比“物质”的奖励更能深刻地激起孩子的上进心。
(三)要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
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就得了解学生的需要,否则变会“隔鞭搔痒”。教师要把爱的雨露洒向学生的心田,首先要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不能理解,就谈不上情感沟通,爱和服务也就成了空话。由于学生正处心理渐变期,他们的心理行为往往缺乏自制性,教师不可跟学生“一般见识”。教师的心理承受里应大大超过学生。比如:在生活中,在与孩子的交往中,难免会有矛盾。对于孩子出现的矛盾心理,一种平静的、不加指责
的态度对孩子将是有益的。因为这种态度告诉他们,即使他的感情混乱了,也是可以理解的。当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感情时,他内心就不再感到一切都混乱了。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
教师的任务在于精雕细刻地塑造学生的灵魂,注意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要针对他们的个性进行严格要求。尊重、爱护和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严是爱,松是害”,这是教育的真理。尊重个性不是迁就原谅学生的缺点,而是按照他个性发展的规律进行正确引导。即使是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也要严格要求,不能因为喜欢就袒护他们,放松对他们的要求。“响鼓也要重锤敲”,严格要求,积极引导,正是对他们的尊重和爱护。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不同的个性进行教育,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适应学生的本领。
(五)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要求师生之间做到平等相待,相互尊重,还要求教师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让每个学生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地位是完全平等的,都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成为集体的主人。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就要防止“一俊遮百丑”或“一丑遮百俊”。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好或听话,就对他在其他方面的缺点放松乃至偏袒;也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或比较调皮,就对他其他方面的优点不以为然,乃至故意抹煞。如果那样做,学生就会感到教师厚此薄彼,处理不公正,这不仅影响教师的威信,也难以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做教师的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爱的教育确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爱的教育将是一本大书,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像陶行知先生那样,用爱的实践写下自己珍贵而值得回味的一页。
篇三:陶行知 论文
一﹑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曾被誉为“万世师表”、“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当代的孔子”等多个荣誉称号。
陶先生的整个教育理论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他的两句名言:“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是这种爱心的真切表达。
(一 )知陶
“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干人有益,牛马也做”。
爱是陶行知毕生事业的灵魂。他以宗教般的虔诚歌颂爱、实践爱、创造爱。陶行知之博爱,是爱人类全体;而在人类全体之中,弱势群体的生命权利最缺乏保障,所以他认为弱势群体最需要爱。陶行知对此有着切身体验,对底层劳苦大众的关怀也就尤为深切。
(二 )师陶
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罚非爱,害也。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
教师对学生爱是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
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
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如此。
(三)行陶
陶先生在哲学上的一个伟大贡献就是他把王阳明先生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翻了半个筋斗,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提倡实践第一,干字当头。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先改知行,后意识到“行”的重要性,又改名“行知”。 “只要对孩子有爱心,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有人将教师比作园丁,园丁的梦境,常常是花的芳香,叶的浓荫,教师的梦境,常常是雅甜的笑脸,朗朗的书声。”“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只要对孩子有爱心,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真挚的情感是"施爱"的前提;尊重学生是"施爱"的关键; 关心了解学生是"施爱"的途径; 面向大多数,是"施爱"的良法.
罗素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我坚信,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前后之别,我们对每一个学生应该多一些鼓励和信任,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循善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情感,爱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热爱学生,师生之间就因此具有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才可以使学生产生向上的推动力。
二﹑“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其含义主要包括三点:一是“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重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二是“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依据这一观点,陶行知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告诉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进行自主探索;三是老师“须一面教一面学”。陶行知指出:“好的先生必定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一个教师真正的教学水平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的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的书。现在教育的现状给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高超的教学技巧,更要具有渊博的知识积累,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得到
学生的尊重和喜爱。
教学做合一,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总之生活教育理论的总要求是: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要社会的大课堂,不要仅仅局限在教室范围内的小课堂;要教学做合一,不要教学做分离;要活到老、学到老。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规划了一个蓝图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方向。对于国家定向培养的免费师范生来说,陶先生的观点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幼儿教育包括: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和美术等。
(一)创设贴进幼儿的生活环境
幼儿园的绿地,能让幼儿真正的走入自然、亲近自然。例如我园的种植地、草坪,孩子能融入其中,对植物进行照料、在小树旁嬉戏。开放的环境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玩耍的快乐,更有爱心的培育、情感的陶冶。在开放式的幼儿园内的自然环境中,我们更多地赋予它“爱”的教育内涵,使我们的课程得到充实和完善。
(二)加强实践,开发幼儿创造力
教师应有很好的诱导幼儿的能力,因为合理的诱导幼儿,才能使幼儿对科学创造感兴趣,而且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诱导或多做些有创造性的游戏,因为有很多发明创造的例子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如“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发现地球引力”等等。这些闪耀着智慧火花的发明其实并不神秘,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再就是要培养幼儿有很好的观察能力,因为观察是创造思维的前提,只有多观察才能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只有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认识才能上升为理性阶段,进而为创造奠定基础。当然这些只凭空口说教是不行的,应让幼儿多多观察、亲自实践。没有实践就没有自然科学,就没有发明创造。此外,要多开展活动,开展建设未来“小设想”活动,这也是培养幼儿创造意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参考文献:1. 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
2.《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3.《教育探索》秦积翠;张海钟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2
篇四:浅谈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
浅谈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
摘要:“爱满天下”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意思是说,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师德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陶行知说:“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他要求教育者“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真善美的活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班主任 爱满天下 实践 启示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因此,我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教会学生做人,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便是施展有效的“德育”,而与“德育”联系最为紧密的便是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曾听过许多优秀班主任介绍工作经验,谈得最多的便是“爱”。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爱”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
一、播撒爱的种子
关爱学生,本就是教育的永恒话题,也是教育改革理念之一。陶行知以博大、深沉、执著、持久的爱,关注每一个认识和不认识的学生。他关爱学生,不是出于教育的策略,不是来自功利主义。他认为:“人生最大目的还是博爱。”其它的一切都不过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存在的。“以火点火,以爱爱人。”他把爱学生、爱人民、爱民族、爱人类统一融入他博大的胸怀之中,成为了万世师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正是当代教育所缺乏的根基。爱满天下,乐育英才。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师爱是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的圣洁之爱。
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
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现在的许多班主任大多囿于师道尊严,没有真正“爱”学生,即便是“爱”,也成了工作的一种手段,爱得不真诚。爱得不真诚,班主任工作就不能真正深入人心。因而,我们首先要做一名“有爱”班主任。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我深深地知道,一名好班主任、一名好教师,既是知识的塑像,更是爱的化身,只有接近学生,用爱去感召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因此,教师只有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以学生的要求作为爱的起点,才能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出爱的感情,并使之升华。
二、浇灌爱的雨露
爱是雨露,她能滋润人;爱是夏日,她能温暖人;爱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壮成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希望得到爱的滋润,爱的温暖,更何况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和行为上暂时落后的学生。滴水,可以穿顽石;清泉,可以润心田;爱心,可以拨心弦。伸展在学生们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许不是那么平坦,但我想,我们老师
可以把爱的雨露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做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
人格尊严是平等的。作为班主任,我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教育专家常说:“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参照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发现:当一个孩子在被你认同、尊重后,他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我从来不歧视他们,主动去发现他们的进步,帮他们查漏补缺,鼓励其上进。今天,我们学习陶行知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育人态度,就应该深入学生当中,在与孩子交往时,学会蹲下来温情地看学生一眼,悉心听取学生心声;学会面带微笑地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学会为一个学困生的一次举手发言而鼓掌。要走进学生心里,给学生说话的权利,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给暂时落后的同学以宽容,提供多方位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树立“我能行”的信心。让“爱满天下”成为我们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战争策略,也适用于班级管理,我们惟有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让他们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得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贴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与他们促膝谈心,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原来带过的一个班,班上有一个周晓峰的男同学,开学之初,上课经常
走神,班长也反映这个同学对班级工作不热心,于是我提醒他,想不到他竟依然如故,一天下课后,我把他叫到了休息室,刚开始,我脾气比较急,说话也较严厉,于是他似乎觉得很委屈,竟掉起了眼泪,一问三不知,于是我让他回去好好想想,第二天再给我个满意的答复。第二天,他竟给了我一张道歉的字条,从字里行间的态度来看,我认为他应该是个不错的学生才对,于是我再一次找他谈心,这一次他告诉了我有关他的一切,原来他印象中只有他以前的班主任对他最好,让他当了班长,可到高中,没当什么班干,似乎老师不在乎他,整天充满着失落感,因而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至此我才发现,学生是如此看重老师对他的评价,也因此明白一个好的班主任更应该是学生的知心好友。作为教师,要想走进学生心灵,很好地因材施教,就要放下师教威严,善于转换角色,调整心态,掌握并运用走进学生心灵的艺术,赢得学生的理解,唤醒学生,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这样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收获爱的回报
以真诚对待学生,必将收获丰硕果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平日里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关爱,照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会很满足,很满足,他们也会特别感激你。
记得有一次,期盼已久且期望值极高的一场拔河赛在失败中结束。教室中的空气凝固了,很多同学都哭了。我知趣的退出教室。在同学们上课间操的时候,我在黑板上送上了我的关爱和鼓励:“亲爱的同学们,小小的失败不算什么,只希望大家能记住:今后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不能轻视或小看你周围的每一个人??今后我们一起走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但请相信:无论今后发生了什么,结局怎样,老师永远和大家在一起,你们是我永远的骄傲!”学生做完操回到教室,班长大声地朗读着我的话,顿时班级里想起雷鸣般的掌声,此时已无需更多语言,我觉得我和大家的心贴得更近了。我认为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应该是门艺术,那就是“严中有爱”,严格要求之中一定要包含爱的情感。也收获了学生对我深深地尊敬和爱戴。
有一届学生,班上有对双胞兄弟,周勇和周平,这哥俩身高1米80多,是一对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让每个老师都很喜欢,由于家中父母下岗多年,母亲身体又不好,家中生活非常困难,我找到校长说明情况,校长二话没说,免除了两个孩子三年的学杂费,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哥俩成功考取了本科院校,我又成功地给他们联系了慈善总
会,经过实地考察后,他们决定每年资助他俩学费每人1500元,直到大学毕业。在周勇的微博里他写到,“多年后,您会为有那么多永远爱您的学生们而感到幸福,我也会感恩有一个永远爱我的老师而回报社会。”
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以广博的爱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灵塑造人。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对别人对环境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学生拥有了感恩之心就会更加热爱班级、学校、家乡、祖国、世界,就会对他人充满了爱心,也就拥有了做一位高尚的人的思想基础。感恩犹如心灵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滋润着心田,让生命充满生机,遍洒阳光,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陶行知先生以“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的彻底献生精神,把满腔热忱和真诚爱心倾注给每一个青年学子。一个“爱”字贯穿了他的整个教育思想,要教好学生,爱是基础,爱是主流。只有心中充满爱,才能真正做到用爱去教导学生。要求每一位班主任要努力地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武装自己,塑造自己完整健全的人格,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把班主任工作看成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工作信念。让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坚定自己心中“以爱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旅程中抒写最为壮丽的诗篇,奏响一曲激昂的人生凯歌!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理论》
2.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3.徐占红:《对后进生的爱心教育》,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4.王瑞清:《中学班主任教程》,南京出版社
篇五:爱满天下4
爱满天下——读陶行知教育名著有感
何建平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爱是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没有发自内心的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正直的无私的、稳定的师爱。
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学生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在人的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
要是第一位的。教师对后进生应该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禁绝粗话俗话,保护学生的心灵不受伤害,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在爱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