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读《题临安邸》有感8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3 16:09:05 体裁作文
读《题临安邸》有感800字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读《题临安邸》有感800字作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洲。这首懵懂的年代就已经熟记于心的古诗好不容易故地重游。却有着异样的感觉!

  初开始上学便得到了一本《新编千家诗》。当时无意中翻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感觉那种情景被渲染的挺美的。书中速描的图画加上似懂非懂的模糊认识就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人影来去晃动。杯盘狼籍罗列。轻歌漫舞频频。如果置身其中就能感受到一派繁忙景象。令人陶醉其中但愿长醉不复醒。可是伴随着认识的逐年加深。明白了很多还不被鲜为人知的史料内幕。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在半壁江山被蒙古骑兵踏在脚下时想到的不是奋起抵抗。而是依旧过着骄奢靡散的沉沦生活。历史是不容欺骗的。伯颜入主中原时期。挥戈难下。且战且进。势如破竹。不可一世。长躯直入可以说没遇到绝对优势的兵力抵抗。这大概也就是世事轮回的自然法则。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新朝代必将接替旧政权。这更是历史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事实。天下形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早有定论。王朝濒临覆灭预示着气数已尽。明君能人将在酝酿中诞生。想宋王朝在外患的挟持下风雨飘摇的隐忍勾存了数百年在世界历史上也算得上是个奇迹。一个个城下之盟使宋颜面无存。凭借着沃野千里。物产富饶。一味的赔偿维持着要不活的统治。辽。西夏。金。几乎肆意侵犯中原大地。尤其北宋时期金俘虏徽宗钦宗。继而南宋建立。历史之所以耐人寻味就在于它存在着让人遗憾的谎言。岳飞。岳元帅的出现让许多爱国的志士仁人看到了希望。可风波亭那惨烈的一幕让人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渺茫。如果岳飞能一直北上捣毁金人的老巢的话。我们现在的生存境遇就会因为一环扣一环的作用而改变。所有的设想梦想都被十二面金牌搬师令泼灭。秦岭--大散关为界。千里沃土。亿万良田陷入敌手。强中自有强中手。金宋终为蒙古所灭。当蒙古数万铁蹄踏入中土时间宋根本无力抵挡。安逸的生活让他们忘乎所以。兵败如山倒。不战自溃。可以说蒙古一走一过留下的只是掸起的尘埃。最终南宋流亡小朝庭的彻底覆灭宣告了新旧政权的交接顺利实现。

读《题临安邸》有感

读《题临安邸》有感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洲。这首懵懂的年代就已经熟记于心的古诗好不容易故地重游。却有着异样的感觉! 初开始上学便得到了一本《新编千家诗》。当时无意中翻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感觉那种情景被渲染的挺美的。书中速描的图画加上似懂非懂的模糊认识就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人影来去晃动。杯盘狼籍罗列。轻歌漫舞频频。如果置身其中就能感受到一派繁忙景象。令人陶醉其中但愿长醉不复醒。可是伴随着认识的逐年加深。明白了很多还不被鲜为人知的史料内幕。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在半壁江山被蒙古骑兵踏在脚下时想到的不是奋起抵抗。而是依旧过着骄奢靡散的沉沦生活。历史是不容欺骗的。伯颜入主中原时期。挥戈难下。且战且进。势如破竹。不可一世。长躯直入可以说没遇到绝对优势的兵力抵抗。这大概也就是世事轮回的自然法则。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新朝代必将接替旧政权。这更是历史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事实。天下形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早有定论。王朝濒临覆灭预示着气数已尽。明君能人将在酝酿中诞生。想宋王朝在外患的挟持下风雨飘摇的隐忍勾存了数百年在世界历史上也算得上是个奇迹。一个个城下之盟使宋颜面无存。凭借着沃野千里。物产富饶。一味的赔偿维持着要不活的统治。辽。西夏。金。几乎肆意侵犯中原大地。尤其北宋时期金俘虏徽宗钦宗。继而南宋建立。历史之所以耐人寻味就在于它存在着让人遗憾的谎言。岳飞。岳元帅的出现让许多爱国的志士仁人看到了希望。可风波亭那惨烈的一幕让人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渺茫。如果岳飞能一直北上捣毁金人的老巢的话。我们现在的生存境遇就会因为一环扣一环的作用而改变。所有的设想梦想都被十二面金牌搬师令泼灭。秦岭--大散关为界。千里沃土。亿万良田陷入敌手。强中自有强中手。金宋终为蒙古所灭。当蒙古数万铁蹄踏入中土时间宋根本无力抵挡。安逸的生活让他们忘乎所以。兵败如山倒。不战自溃。可以说蒙古一走一过留下的只是掸起的尘埃。最终南宋流亡小朝庭的彻底覆灭宣告了新旧政权的交接顺利实现。-

永城职业学院高三:张威林

诵读积累

《春日》

鄂温克旗锡尼河学校 关伟哲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古诗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咏春:享受春天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示《春日》)

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学生板书题目)

3.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指名板书“南宋朱熹”)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明确:(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

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9.作业:抄写并背诵古诗

《题临安邸》

鄂温克旗锡尼河学校 关伟哲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重点: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过程:

一、 由《示儿》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曾经学过的诗。

播放《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谁能告诉我,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南宋诗人陆游在临终的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收复被金国占领的中原失地)

二、品悟:走进诗文。

1、出示《题临安邸》

当时背景: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

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勾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

2、同学们,听了这段介绍,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指名读)。

师:那么我们就用愤怒、责问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吧!对照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自由读诗。

3、诗人把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们都看成了什么人?你如何理解“游人”?(游山玩水的人)

这里的游人和我们平时说的游人一样吗?(不一样,我们平时是出去旅游,不是天天都玩,只是偶尔的,而这里的游人却是天天如此,不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眼里。)

我觉得这些不顾老百姓死活的权贵们不配做人,说他们是“家伙”更为确切,大家说好不好?(对,游山玩水的家伙,寻欢作乐的家伙)

4、他们玩得都怎么样了?(醉了)

这里的“醉”和“喝醉酒”的“醉”是不是一样?(不一样。“喝醉酒”是醉了还会醒过来,只是偶尔的,而这里的“醉”却是天天如此,永远也醒不过来的。)

5、读着这一句“暖风熏得游人醉”

下页 余下全文

《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古代的一些文人雅客经常把自己的情感注入诗词歌赋中,借景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怀。所以,学习古诗词时一定要读出诗词背后的故事,体会诗人的内心感受。刚才大家背诵的《满江红》这首词,充分表现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达了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爱国诗,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教师板书诗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指名朗读古诗。检查读诗情况。

3、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①作者都是南宋的诗人。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他们 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偷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两首诗就当时的社会情况的反映。

②都有景物描写。

③都写到了人。随机追问:此处的“游人”指哪些人?(南宋权贵)此处的“遗民”又指哪些人?(北宋遗民)“遗民”的“遗”在这里当什么讲?(遗留)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指名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后说说诗的大意,疏通诗义后追问:

①这里的“胡尘”,写出的难道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

②听音效展开想象:在金兵战马的嘶鸣声中,在金兵战马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学生想象后言说。)

我仿佛看到了漫山遍野的尸体。你看到了悲惨的画面。

我仿佛看到了“大道上全是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的弯着腰。到处是死一般的寂静”。你看到了战后的景象,你很会学习,能把课内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我仿佛看到了“老人领着孩子离开家乡去避难”。你看到了人们背井离乡的情景。

我仿佛看到了“一群面黄肌瘦、疲惫不堪、衣衫褴褛的逃难人。”多么可恶的战争,多么可怜的人啊。

我仿佛看到了“战场上战士们与敌人拼杀,誓死保家卫国的画面。”你看到了战士们奋勇杀敌的场景。

我仿佛看到了“有的老人找到了儿子的尸体他们在哭泣,有的小孩被这悲惨的战争吓哭了,看到了很多人在哭。”

③哀声遍野,生灵涂炭。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板书:泪)

这滴滴流淌的是怎样的泪啊?(痛失亲人的泪、家破人亡的泪、流离失所的泪、充满仇恨的泪、苦苦期盼的泪……)

④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凄凉、何等悲惨的生活呀!当你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

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

⑤国家破碎,山河依旧,不同的是,奔腾咆哮的黄河已经成了金兵的饮马之槽,巍峨高耸的华山已经成了金兵的牧马之地。黄河向大海悲泣,华山向苍天哭诉。带着你的悲愤读读这首诗吧。

4、参读陆游的《示儿》,深化感悟。

①“南望王师又一年”,你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呀!

1年过去了——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0年过去了——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5年过去了——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真是遗民苦盼啊。(板书:遗民苦盼)

②一个十年过去了,又一个十年过去了,遗民们苦苦盼望的南宋王师来了没有呢?(补充陆游《示儿》,)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但悲不见九州同)

③古诗读到这里,你觉得“遗民”的“遗”仅仅是“遗留”的意思吗?(遗忘、遗弃) 是谁早早地遗忘了他们?是谁无情地遗弃了他们?

(二)学习《题临安邸》

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干什么去了?(男生齐读《题临安邸》)

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权贵干什么去了?(女生齐读《题临安邸》)

那个令人心凉的南宋皇帝又干什么去了?(全班齐读《题临安邸》)

2、讨论: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在对话交流中相机做以下引导和点拨:

①“醉”,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他组那些词?

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那些达官贵族喝的烂醉如泥。那些南宋权贵喝的醉生梦死。

是啊,那一杯杯美酒灌入一个个酒囊饭袋之中,倾倒在一具具行尸走肉的体内。在这帮南宋权贵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

(课件播放《清明上河图》,教师解说: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遗民泪尽。锦绣河山就这样无情地断送在这批酒囊饭袋的手中。是啊,无论是昔日的汴州还是今天的杭州,那些权贵们每天都是寻欢作乐?(板书:权贵寻欢)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

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焦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再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些,我们又怎能不愤慨?我们和诗人一起,指着鼻子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三、整体参读,体察诗蕴

1、交替互读两首古诗。

①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学生齐读《题临安邸》。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忧国忧民)

②杭州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们却在金兵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学生齐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迎凉有感的背后,是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忧国忧民)

③这是两首各不相同的古诗,场景不同、人物不同、情绪不同,但现在,我们却再次发现了它们的相同之处。(板书:忧国忧民)那颗忧国忧民的心是完全相同的。

3、(课件播放MTV《精忠报国》,随着悲壮的歌曲响起,老师动情言说)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自由选择,自由练笔。畅谈体会,如果没有时间。)

四、激情朗读,拓展阅读。

今天,我们重点积累了2首爱国诗,你想知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说的吗?想知道还有那些著名诗人也抒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了吗?请同学们搜搜还有那些爱国诗词吧,相信你们会爱上我们的古诗,更会喜欢去背诵她的。课下我们比一比看那个同学背诵的多。

【板书设计】

题临安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醉 泪

权贵寻欢 遗民苦盼

└ ┘

忧国忧民

缑氏经典诵读

缑氏镇小学2013-----2014学年

2

3

4

5

下页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