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实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5:34:11 体裁作文
篇一:《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实录与评析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实录与评析
课例实录: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不一样。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将会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故事的题目是??(师出示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木匣是什么东西呀?
生:是木盒子。
师:你真棒。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知道的。
师: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能通过查字典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二、检查预习,认读字词。
师:要读懂这个故事,必须先闯字词关,准备好了吗?先开哪列火车? (生纷纷踊跃举手)
(师出示生字卡,生开火车读生字,读对的全班跟读,读错的指名帮助正音) 师:火车顺利地到达终点,有的火车还开得挺快的呢!现在我们把字娃娃带到词语 里来读读吧!
(师出示课件,生齐读生字词)
师:“免得”“懂得”的“的”应该读轻声,请同学们再把这两个词语齐读一遍。 (生读“免得”“懂得”两个词语)
(课件出示多音字)
师:谁来读读这三个词语或短语。
(指名读)
师:你们真棒!都读对了!老师送你们每人一个大拇指。
(师送给学生“大拇指”,全班齐读那三个词语或短语)
三、初读感知,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的内容,那就请你们赶快打开书本,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读,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就请你们在文中的空白处画上问题泡泡吧!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1:课文讲科利亚埋木匣的事。
师:有没有补充的?
生2:还写科利亚找到了木匣。
师:科利亚什么时候埋下木匣?什么时候找到埋下的木匣呢?
生3:科利亚四年前埋下木匣,四年后又挖到了木匣。
师:很好!四年前也就是文中提到的什么时候?
生4:战争开始的时候。
师小结、板书: 战争开始 埋木匣
四年后 匣
师:同学们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大胆地提出来吧!
生1:老师,什么叫手锯?
师:老师这儿刚好有图片,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手锯”图片)
师:这又是什么?
(课件出示“斧头”“冰鞋”图片让学生认识。)
生齐答:斧头、冰鞋。
生2:科利亚为什么要把木匣埋起来?
生3:因为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里来了,东西不能都带走。
生4:法西斯是什么?
生5:是一座城市。
部分生答:不是。
生6:是一个人。
师:也不是。法西斯是德国侵略者的代号。 找木
生7:这场战争是怎样的?
师:这个问题提得不错。老师送你个“大拇指”。
(送给生7一个“大拇指”)
师:是这样的。这场战争指苏联的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苏 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经过4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战争的胜利。现在,大家明白了吗?
生齐答:明白了!
生8:老师,我想提个问题。为什么科利亚走十步找不到木匣,妈妈走三十步却能找 到木匣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思考价值,老师送你一个“大拇指”。谁能解答? (送给生8一个“大拇指”)
生9:因为妈妈过了发育期,个子不会长高,步子也不会再变了。
师:你的回答真精彩。老师同样送给你一个“大拇指”。
(送给生9 一 个“大拇指”)
生10:课文的题目为什么不改为“科利亚挖木匣”?
师:哎呀!连老师都不会想到提这样的问题。你可真会思考!
生9:老师。我知道。因为课文除了写科利亚挖木匣,还写到他埋木匣。如果以“科 利亚挖木匣”为题,那就不完整了!
师:真是了不起。老师由衷地称赞你们,问得好,答得妙,每人各得一个“大拇 指”。
(送给生9、生10每人一个“大拇指”)
(生情绪高涨,踊跃举手要求发言)
师:还有一些同学要发问,你们暂时把问题存起来,先帮老师解决个问题,行吗? (课件出示:科利亚是怎样找到木匣子的?让我们来交流交流。)
师:自己再读读课文,在文中找找答案。然后到小组内和其它同学交流交流。 (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三、突破重点,感悟交流。
师:谁先来说说。
生1:科利亚是通过认真思考找到木匣的。
生2:科利亚量了五步找到木匣。
师:你们回答得都不错,现在我们来看看科利亚是怎么思考的?
(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的内容,齐读)
师: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和我做个跨步比赛。谁愿意?
(生踊跃举手,点一名学生上台)
师: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请你按平时走路的步子向前走十步。老师也走十步, 下面的同学一起数。
(生和师一起向前走10步)
师:从刚才的演示,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1:老师十步走得比较远。
生2:老师的个子高,步子大,洁兵的个子矮,步子小。
师: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呀!科利亚就是这么想的。战争开始时,科利亚从家门口 向前走几步埋下木匣?
生齐答:十步(师用“脚印”演示)
师:当时他的步子怎样?
生齐答:步子小。(师板书:步子小)
师:四年后,科利亚的步子怎样?
生齐答:步子大一倍,(师板书:步子大一倍)
师:所以现在只要走几步就可以找到木匣呢?
生齐读:五步。(师用“脚印”演示)
师:最后科利亚有没有找到木匣呢?
生齐答:有。
师:文中哪个词语说明结果和他想的一样?
生:果然。
师:很好。请同学们一起把第十二自然段齐读一遍。
(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齐读)
师: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课件出示第十三自然段,齐读)
师:是啊,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师板书: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师:这个故事使我们很受启发。同学们愿意再来读一遍课文吗?
生齐读:愿意。
(生齐读课文)
四、联系生活,观察发现。
师:我们的周围哪些在起变化呢?请同学留心观察一下,看看有没有新发现。下节 课我们再来交流交流。
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上得轻松洒脱,学生学得开心自在。
我想问题是孩子们学习的动力。我设计了让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共同解疑,把提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致高涨,踊跃发问。分别提出一些意想不到且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令我惊喜。这不由使我想起传统教学,以前老师一问一答,学生围着老师的问题转,老师的答案是唯一的标准,学生的思维常常被束缚。可怜的孩子只能成为知识的接受者,没有争议,没有创新,不懂的问题只好“珍藏”在心里。
“教师应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句话,让我回味无穷。
同行评析:
这是《科利亚的木匣》第一课时的教学实录,是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教师和学生都体验到了课堂生活的快乐。剖析这堂课,我们发现,这节课,有几个亮点值得一说:
首先,在识字教学上,能遵循三年级学生识字的水平、特点,让学生预习,通过查字典等多种渠道,运用以前学过的识记生字的方法,自主识字,培养自学能力。课堂上,教师采用“开火车认字学词”“多音字重点提示”的方法,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这样,真正做到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花的时间少,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实录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实录
师:昨天,教师已经请大家预习了第18课,大家做了没有?
生:做了。
师:下面老师写课题,大家也可以在下面写。
(师板书课题,边写边讲解)
师:通过预习,同学们一定产生了许多疑问,很好,今天,老师把科利亚了带来了,你们来问问他吧?
生:你为什么要埋那个木匣?
生:为什么你迈的五步有大有小?
生:为什么不选其他东西,而选木匣?
生:你是怎么想到埋木匣的?
师:同学真会提问,而且还很有礼貌,科利亚可愿意回答了。请大家打开课本,答案都在课文里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科利亚都对你说了些什么? (生读课文)
师:刚才,老师听到的是朗朗的书声,你们真是爱学习的孩子。 师:说说看,科利亚都对你说了什么?
生:法西斯打到他们村子里了。
生:因为科利亚把埋在地下,所以用小匣子里。
生:我懂得科利亚的木匣里装着许多小玩意儿。
生:他告诉我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步子也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生:我明白他不服气小伙伴说的话,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师:你真细心。
生:我知道科利亚是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孩子。
师:你真会读书。我们知道了很多,那你想对科利亚说些什么? 生:你很聪明。
生:你很爱动脑筋。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你是从哪里看出科利亚爱动脑筋,很聪明的。从课文
中勾画出相关的句段,老师建议你们默读。
(生默读)
师:谁能把找到的读给听一听?勇敢点!
生:……小斧头、小手锯……
生:从铺上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生:……就向前走了十步,埋下了木匣。科利亚看见了妈妈的做法,就学着做,真聪明。
生:他会学妈妈,做得比妈妈还好。
师:我们来读一读,把科利亚的聪明读出来。
(生读课文)
篇三:《科里亚的木匣》课堂实录
26、《科里亚的木匣》课堂实录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你童年成长的路上一定有很多你心爱的玩具陪伴你。说说它们是什么?(生答)你们真是些幸福的孩子,有了他们的陪伴,相信你的童年一定充满快乐!是呀,哪个孩子不爱玩具,今天我们就随作家左琴科去认识一个苏联的小朋友,去感受他不一样的童年。
师板书名字:科里亚
师:他叫什么?一起喊喊。大声点,再喊一次。
师:科利亚有一个心爱的木匣(板:的木),木匣的“匣”怎么写呢?请来看老师怎么写。
(师板书“匣”):这个字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个“甲”字,看老师怎么写。
补充题号:26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6课 科里亚的木匣,请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ppt)看,这些生字你们认识吗?练习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
师:谁能读给大家听。
指名,齐读。
师:另外,课文中还出现了两个多音字,(ppt)看,你们认识吗?它们分别读什么?
学生练习。
师:分别读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指生说读音,师ppt出示。
师:你会给它们组个词吗?
指名学生回答。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生读文,师巡视。)
交流:课文讲了科里亚和木匣之间的什么事?(引导学生说清楚,说通顺: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相机板书:埋木匣、挖木匣)
板书时指导“挖”的写法:“挖”是生字,注意看老师写。我们一起来书空“挖”。
三、研读课文,感悟理解
1、研读埋木匣
(1)师:科利亚到底是怎样埋木匣的呢?现在老师请大家朗读课文1-3自然段,读完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可在课本上圈圈画画。(生自由读文、圈画、理解)
(2)指名回答:科利亚到底是怎样埋木匣的?
(ppt出示句子:他从家门口朝前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师:看看他是怎么做的?(ppt)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动词理解。(他埋得很仔细。)
指导朗读:你能读出科里亚的仔细吗?
学生练习,指名读,齐读。
师:除了这里,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师:你觉得科里亚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明、细心。)
2、过渡:同学们,科里亚又回到了可爱的家乡,他又见到昔日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他会想到了什么?(指名回答:想到了木匣、想挖木匣。)
师:他挖到木匣了吗?(挖到了)
师:是的,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这一内容。
3、研读挖木匣
(1)师:科利亚是怎样挖到木匣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6自然段,拿出笔画出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多读几遍,仔细理解。
(2)师: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的呢?把你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
(ppt出示句子: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她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师:仔细找一找,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个字?(挖)(ppt) 师:他挖了那么多次,挖到了吗?为什么?木匣“仍然” 没找到。仍然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还是没有找到的意思。就是和上次一样没有找着 师:没有找着木匣心情怎样?(很着急)
师:你能读出来吗?指导朗读。指名读,师范读。
(3)师:他虽然挖的很仔细,但是木匣却没找到。这是为什么呢?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儿想。科利亚想呀想呀,他想到了什么?(他想到师怎么回事了。)
师:你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ppt出示句子:突然他笑起来,对小伙伴们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走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师:同学们,你们看,他突然笑了,这个突然说明了什么?(科利亚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
师:科利亚想的这个办法,,你们明白了吗?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
师: 同学们,想想,四个年头,科里亚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位讨论、回答)
(随学生回答,师板书:四年前、五岁、步子小、四年后、九岁、步子大。)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实录)师:是呀,四年的时间,科里亚不光长大了四岁,也长高了,他的步子肯定比原来大了。(师画步子。)他原来走十步,现在的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走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师画步子。)科里亚发生了变化,他现在的五步与原来的十步是相等的。
师:科利亚突然想出办法,心情怎样?(很激动)
师:带激动的心情读一读这段话。(指导朗读)
指名学生感情朗读,齐读。
师:科里亚想出来好办法,我们都替他高兴,他想的这个办法对了吗?(对了)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随生回答,ppt出示这段话)
师:“果然”是什么意思?(ppt)(科里亚想对了,木匣真找到了。)
师:木匣找到了,你高兴吗?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段。(生练习,指名读。)
(4)练习
师:刚才我们记住了三个词语“仍然、突然、果然”,分得清吗?(ppt出示句子)
试着填一填。
选词填空:仍然 突然 果然
1、不多一会儿,他( )找到了木匣子。
2、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 )没找到。
篇四:《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与评析
《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鲁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课文按照埋木厦──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埋木匣部分讲了科利亚和妈妈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埋木匣及木匣里有哪些东西,为什么埋木区和怎样埋木匣的。挖木匣部分讲4年后,妈妈顺利挖出了自己埋的木匣,开始科利亚按原来的步数没有挖出木匣,经过认真思考后改变了步数,挖出了本匣。最后一段讲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启发,懂得“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的道理。课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这是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1、 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
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 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幻灯片
二、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初读了课文,谁能说一下,课文围绕科利亚的木匣都写了什么?
生: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和受到的启发
(教师板书: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师: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下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以及他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评析:回忆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直接导入新课,并口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任务,带着任务学习,目的性强。
师:课文哪部分讲科利亚埋木匣?
生:课文1-3自然段
师:自读这三个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并圈出表示科利亚动作的词语。 生:读有关句子。
师:你圈出了哪些词语?
生:数、挖、埋、踩、撒
师:从科利亚的表现大家看出木匣埋的怎样?
生:埋的好
师: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年纪小、爱动脑筋
生:做事认真、爱模仿
生:刚学数数,只能数倒十。
师板书:走十步
师:文中在写科利亚埋木匣时还写到了妈妈,妈妈是怎样埋箱子,能读读吗?
生:读有关句子
师:妈妈数了几步?
生:十步
评析:让学生弄清楚妈妈埋时数了十步,为后面妈妈挖木箱很容易就挖到作铺垫,也为科利亚坚信自己的木匣没有丢找到有力的根据。
师:科利亚和妈妈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呀?
生:德军进攻,要躲避
生:东西带不走。
师:战争开始师,妈妈和科利亚把东西埋好了。师随即板书:战争开始
师:科利亚将自己的木匣埋的非常隐蔽,他后来又是怎样挖到木匣的呢?大家一定想明白,接下来请大家围绕这个问题读“挖木匣”的部分。
生自由读书
师:谁来告诉大家?
生:科利亚开始走十步没挖到,后来走五步挖到
师:不错,大家通过读书,知道科利亚走五步找到了他的木匣,板书:走五步 请大家看板书,爱思考的同学一定会根据老师的板书引发出一个疑问,看谁能试一试,根据板书你想提一个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科利亚埋的时候走十步而挖的时候只走了五步?
师:你真了不起,能根据板书自己设计问题。自己设计的问题能自己解决吗?
评析:老师不包办代替,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把学生放在课堂主体的位置上。
生:因为科利亚埋木匣时还小,现在他长大了,步子变大,所以只要走五步
师: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我们请两位同学来做一下演示,走一走,看有什么发现。
一个是班中最高的,一个是最矮的,两个人从同水平线往前走十步,其他同学一起数,看有什么发现
生:李玉栋高,走的远,王永凯矮走的近。
生:科利亚五岁时个子很矮,步子小,四年以后,个子长高了,步子也就变大了,所以走五步就行。
评析:通过让学生亲自走走,亲眼看看,对于理解人个子高了,步子就大学生更容易接受。直观形象。
师:你从那些句子读出科利亚长大了?
生读: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到喀山去了,在那儿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
师:这时候战争结束了,板书:战争结束 四年以后
师:科利亚开始是怎样挖的?谁能读读有关的句子?
生读: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师:这句话该怎样读?
生:读出焦急的语气。
师:谁来试一试?
指名读
师:“仍然”,这个词还可以换个说法吗?
生:可换成“还是”
生:我觉得换成“仍旧”比较好,因为它们是近义词。
师:你能用它说句话吗?
生说句子
评析: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并引导学生加以应用,体现了三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师:科利亚最后找到挖不到木匣的原因了吗?
生:找到啦!
师:哪一个自然段写的?(出示文本) 请大家读一读。
生:自己读、小组读:“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走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回找到我的木匣子。”体会科利亚高兴、自信
评析:这是文章的一个重点段落,老师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会,感悟科利亚终于弄明白其中的原因时的高兴心情以及那种一定能找到木匣的自信,通过学生的朗读可以看出学生理解得比较透,读得也比较好。
师:科利亚的想法对吗?在12自然段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哪个词?
生:果然
师:“果然”说明什么?
生:科利亚想的和实际结果一样。
师:当科利亚通过思考终于找到了在自己的木匣,心情一定会很高兴的,就让我们把他的高兴读出来吧!
生:齐读12自然段
师:科利亚通过思考终于找到了他的木匣,真替他高兴
师:课文在写科利亚挖木匣的时候,还提到妈妈挖木箱子的经过,你能读一读吗? 出示课件:
生:读
师:通过妈妈挖木箱子你有什么体会?
生:大人的步子变化不大
生:人长到一定时候就不长了
师:通过学习,同学们一定又对科利亚有了新的认识?你能说说吗?
生:聪明、自信、爱思考
师:听到同学们的称赞,科利亚一定会非常高兴。科利亚的确很善于观察、思考,今天他不仅找到了木匣,还懂得了一个道理,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出示文本)
生读: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
师:谁能将最后一句话换个说法?
生: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都在起着变化。
评析: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反问句所表达的肯定的意思。
师:你能说说我们周围的变化吗?(引导从自己变化,习惯变化,环境变化,长相变化,国
家变化,家的变化,班级变化来谈)。
生:我们的刘衍泽同学,以前经常不完成作业,老师就批评他,留下他不作业,可是他现在能按时完成作业了,老师也就不批评他了,而且还经常表扬他。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体会到时间在变,周围的一切也在变化,我们要向科利亚那样,只有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善于观察才能将事情做得更好。
评析:通过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事物都在发生着变化,从而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面对变化了的事物也要转变态度,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反思:
学习这一课,我没有逐段讲解,而是抓住重点段落让学生来体会,以此来节省时间。而对于文章的重点段,我步步深入,充分挖掘,让学生站在科利亚的角度,充分想象科利亚第一次挖之前、挖中、挖后的心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第十一段、第十二段,找到原因、挖出木匣之后,让学生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为理解文章含义作铺垫。第十三段,连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身的变化和周围的变化。本堂课虽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但总体感觉课堂上学生读还是有些少,老师讲得过多。
篇五:《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实录与评析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实录与评析
课例实录: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不一样。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将会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故事的题目是??(师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木匣是什么东西呀?生:是木盒子。
师:你真棒。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知道的。
师: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能通过查字典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二、检查预习,认读字词。
师:要读懂这个故事,必须先闯字词关,准备好了吗?先开哪列火车?(生纷纷踊跃举手) (师出示生字卡,生开火车读生字,读对的全班跟读,读错的指名帮助正音)
师:火车顺利地到达终点,有的火车还开得挺快的呢!现在我们把字娃娃带到词语 里来读读吧! (师出示课件,生齐读生字词)
师:“免得”“懂得”的“得”应该读轻声,请同学们再把这两个词语齐读一遍。(生读“免得”“懂得”两个词语)
(课件出示多音字)
师:谁来读读这三个词语或短语。 (指名读)
师:你们真棒!都读对了!老师送你们每人一个大拇指。
(师送给学生“大拇指”,全班齐读那三个词语或短语)
三、初读感知,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的内容,那就请你们赶快打开书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读,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就请你们在文中的空白处画上问题泡泡吧!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1:课文讲科利亚埋木匣的事。 师:有没有补充的?
生2:还写科利亚找到了木匣。 师:科利亚什么时候埋下木匣?什么时候找到埋下的木匣呢?
生3:科利亚四年前埋下木匣,四年后又挖到了木匣。师:很好!四年前也就是文中提到的什么时候? 生4:战争开始的时候。师小结、板书: 战争开
始 埋木匣
四年后 找木匣
师:同学们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大胆地提出来吧!
生1:老师,什么叫手锯?
师:老师这儿刚好有图片,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手锯”图片)
师:这又是什么?(课件出示“斧头”“冰鞋”图片让学生认识。)生齐答:斧头、冰鞋。
生2:科利亚为什么要把木匣埋起来?生3:因为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里来了,东西不能都带走。 生4:法西斯是什么?生5:是一座城市。部分生答:不是。生6:是一个人。
师:也不是。法西斯是德国侵略者的代号。
生7:这场战争是怎样的?师:这个问题提得不错。老师送你个“大拇指”。
(送给生7一个“大拇指”)
师:是这样的。这场战争指苏联的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苏 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经过4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战争的胜利。现在,大家明白了吗?
生齐答:明白了!
生8:老师,我想提个问题。为什么科利亚走十步找不到木匣,妈妈走三十步却能找 到木匣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思考价值,老师送你一个“大拇指”。谁能解答?(送给生8一个“大拇指”) 生9:因为妈妈过了发育期,个子不会长高,步子也不会再变了。师:你的回答真精彩。老师同样送给你一个“大拇指”。(送给生9 一 个“大拇指”)
生10:课文的题目为什么不改为“科利亚挖木匣”?
师:哎呀!连老师都不会想到提这样的问题。你可真会思考!
生9:老师。我知道。因为课文除了写科利亚挖木匣,还写到他埋木匣。如果以“科 利亚挖木匣”为题,那就不完整了!
师:真是了不起。老师由衷地称赞你们,问得好,答得妙,每人各得一个“大拇 指”。(送给生9、生10每人一个“大拇指”) (生情绪高涨,踊跃举手要求发言)
师:还有一些同学要发问,你们暂时把问题存起来,先帮老师解决个问题,行吗?
(课件出示:科利亚是怎样找到木匣子的?让我们来交流交流。)
师:自己再读读课文,在文中找找答案。然后到小组内和其它同学交流交流。
(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三、突破重点,感悟交流。
师:谁先来说说。生1:科利亚是通过认真思考找到木匣的。
生2:科利亚量了五步找到木匣。
师:你们回答得都不错,现在我们来看看科利亚是怎么思考的?(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的内容,齐读) 师: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和我做个跨步比赛。谁愿意?(生踊跃举手,点一名学生上台) 师: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请你按平时走路的步子向前走十步。老师也走十步, 下面的同学一起数。 (生和师一起向前走10步)
师:从刚才的演示,你们明白了什么?生1:老师十步走得比较远。
生2:老师的个子高,步子大,洁兵的个子矮,步子小。
师: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呀!科利亚就是这么想的。战争开始时,科利亚从家门口 向前走几步埋下木匣? 生齐答:十步(师用“脚印”演示)
师:当时他的步子怎样? 生齐答:步子小。(师板书:步子小)
师:四年后,科利亚的步子怎样? 生齐答:步子大一倍,(师板书:步子大一倍)
师:所以现在只要走几步就可以找到木匣呢? 生齐读:五步。(师用“脚印”演示)
师:最后科利亚有没有找到木匣呢? 生齐答:有。
师:文中哪个词语说明结果和他想的一样? 生:果然。
师:很好。请同学们一起把第十二自然段齐读一遍。 (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齐读)
师: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课件出示第十三自然段,齐读)
师:是啊,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师板书: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师:这个故事使我们很受启发。同学们愿意再来读一遍课文吗?生齐读:愿意。(生齐读课文)
四、联系生活,观察发现。
师:我们的周围哪些在起变化呢?请同学留心观察一下,看看有没有新发现。下节 课我们再来交流交流。
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上得轻松洒脱,学生学得开心自在。
我想问题是孩子们学习的动力。我设计了让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共同解疑,把提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致高涨,踊跃发问。分别提出一些意想不到且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令我惊喜。这不由使我想起传统教学,以前老师一问一答,学生围着老师的问题转,老师的答案是唯一的标准,学生的思维常常被束缚。可怜的孩子只能成为知识的接受者,没有争议,没有创新,不懂的问题只好“珍藏”在心里。 “教师应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句话,让我回味无穷。
同行评析:
这是《科利亚的木匣》第一课时的教学实录,是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教师和学生都体验到了课堂生活的快乐。剖析这堂课,我们发现,这节课,有几个亮点值得一说:
首先,在识字教学上,能遵循三年级学生识字的水平、特点,让学生预习,通过查字典等多种渠道,运用以前学过的识记生字的方法,自主识字,培养自学能力。课堂上,教师采用“开火车认字学词”“多音字重点提示”的方法,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这样,真正做到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花的时间少,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初读感知”这个环节,安排“质疑问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问题 ”,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由于问题的存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提出与解答,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以及精彩的回答,完全出乎老师的
意料。在这个教学环节,学生的心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再次,在理解课文内容这个环节,以“重点问题”为线索,抓住重点段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科利亚的木匣》篇幅较长,段落较多,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段讲解,所费时间多,效果也不好。这节课,林老师抛出问题:“科利亚是怎样找到木匣子的?”通过讨论交流、引出重点段落(9—11),在反复诵读中,采用“比跨步”“摆脚印”的方式,知道了科利亚是怎样找到木匣子的,并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总之,这节课,林老师始终用赞赏、尊重、呵护的语言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始终以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与教师平等相处,与文本进行自由的对话,在语文学习中感知自己、发现自己、提升自己!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