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3:42:45 作文素材
篇一:我有一个梦想读后感
《我有一个梦想》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马丁〃路德〃金写的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演讲稿可称得上是我见过的写的最好的一片演讲稿,我的老师告诉我,这篇演讲稿曾经轰动了整个美国,马丁〃路德〃金也随之轰动了整个美国。我从这篇演讲稿上感觉到,马丁〃路德〃金是一个充满了正义的人,他希望他的国家能振兴起来,希望黑人不再被白人所压迫,希望白人能与黑人和睦相处,希望大家在生活的时候不再用自己皮肤的差异来判定自己的卑贱。这篇演讲词让我想到了很多。
这是一个绽放梦想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梦想家,要想美梦成真,必须脚踏实地,要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坚持成就梦想!让梦想带领我们前行,照亮我们的人生。
有梦想就能飞翔。
从天宫第一课说到神一发射时,王亚平还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的普普通通的山东姑娘,而14年过去,当神十发射时,她已经在太空中翱翔。飞天梦并不遥远,只要你敢去做梦,敢去追梦,敢去承受这份梦想背后的坚持,它就可能在每一个心怀梦想的年轻人身上实现。谁敢说,在座的孩子中,不会出现下一个飞向太空,甚至在月球漫步的人呢?王亚平最后动情地告诉孩子们:“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一定能够触摸得到!”
有青春就有梦想
音乐对(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我有一个梦想读后感)于郎朗,是值得用全部热情和渴望去追求的事情。虽然他的工作日程已经排到了两年后,但在每个夏天他还是会把自己藏起来,离开城市,找一个
环境好的地方,安心练琴。他欣赏全面的演员,他也努力着成为一个自己心目中那种全面的钢琴家,没有边界的限制,像一个对各种角色驾轻就熟的演员一样,雕刻好自己的每一次演出。郎朗的故事,有关梦想的诞生,有关梦想的接力,有关梦想的执拗,有关梦想的成真。
梦想需要坚持
她是一名普通的舞蹈老师,曾有一份热爱的工作和一个美满的家庭。一场大地震,夺去了她深爱的女儿和跳舞的双腿,她经受了一般人不能承受的挫折,却重新站上人生精彩的舞台。她是廖智。在地震中失去双腿却依然坚强起舞的“最美舞者”廖智老师讲述了自己对梦想的坚持。她在地震中失去了孩子和双腿,痛苦不已,却为了重新起舞、顽强生活的梦想,忍耐身心疼痛、十天学会穿假肢站立行走,一个月后重新开始跳舞:“一旦发现你不再恐惧害怕,困难也不是那么难以战胜。”、“虽然伴随着疼痛,但我想跳出更美的舞蹈,我会带着梦想和生活的希望,努力勇敢地生活下去。愿你们也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坚持不放弃地朝前走,笑着朝前走。我行,你们也一定行!”廖智在演讲中带着泪水的美丽微笑,感染和鼓舞了在场的孩子们和观众。
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不只是美国黑人的梦想,同样也是我们的梦想,中国人的梦想。
篇二:我有一个梦想读后感
《我有一个梦想》读后感
19世纪中叶,在曾努力争取自由的美国社会中,竟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的流亡者。
《我有一个梦想》正是在当时社会下诞生的一篇演讲稿。它振奋人心,表达了黑人争取自由,平等的渴望。马丁·路德·金身为非暴力民权运动的领袖,他在百年前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的伟人雕像面前进行了这一演说。他希望通过此次演说,让更多的白人尊重黑人;他希望自由、平等能遍及美国;他希望有一天黑人的孩子能和白人的孩子一起手牵手,无拘无束的玩耍。而这一切,在当时的美国社会是不可能的。
不过,通过人们不断的努力,如今黑人也站上了世界的舞台。像迈克尔·杰克逊,一位永垂不朽的黑人摇滚巨星;比尔·科比斯,1987年世界娱乐业收入最高人;杰西·杰克逊,民主党竞选1988年美国总统的重要竞选人。最终,成千上万的普通黑人进入了中产阶级。
但是,在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上,仍存在诸多的不公平现
象。有些人因为外貌丑陋而遭受排挤,有些人因为个子不高而找不到工作,有些人会因为穷而被别人瞧不起……
这些现象不仅引起我的深思。他们本身就具有这样的条件,或许他们也并不想拥有。有些东西与生俱来,没有办法抉择。只能说我们比他们幸运了那么一点点。那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嘲笑,去排挤他们呢?
我们为何不多露出一点微笑去鼓励他们,不多伸出援手去帮助他们。
世界因爱而美丽。每个人都奉献一份小爱心,那么所有的爱心汇聚起来就是他们的一片天。
篇三:我有一个梦想读后感
我有一个梦想读后感
篇一:我有一个梦想>读后感
读到我有一个梦想,我对此文非常崇敬。这样震撼人心,激励斗志,充分论理,洋溢热情,坚定信念,逻辑严密的演讲很少见。不论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可称得上极品。
他的演讲,揭露问题一针见血,毫不隐晦,明明白白。你看:“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他的演讲,提出斗争的目的要求十分的清楚和坚定。他说:“现在有人问热心民权运动的人,‘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我们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躯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车旅馆和城里的旅馆找到住宿之所,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只是从少数民族聚居的小贫民区转移到大贫民区,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个黑人不能参加选举,只要纽约有一个黑人认为他投票无济于事,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不!我们现在并不满足,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
他的演讲,对前途充满激情和希望。他说:“如果美国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这个梦想必须实现。让自由之声从新罕布什尔州的巍峨峰巅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纽约州的崇山峻岭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山的顶峰响起来!
让自由之声从科罗拉多州冰雪覆盖的洛基山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加利福尼亚州蜿蜒的群峰响起来?不仅如此,还要让自由之声从乔治亚州的石嶙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田纳西州的了望山响起来!
让自由之声从密西西比的每一座丘陵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每一片山坡响起来。
当我们让自由之声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每一个大小村庄、每一个州和每一个城市响起来时,我们将能够加速这一天的到来,那时,上帝的所有儿女,黑人和白人,犹太教徒和非犹太教徒,耶稣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将手携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灵歌:‘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
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不只是美国黑人的梦想,实际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梦想。他不愧
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不应该只属于美国人民,也应该属于中国人民,属于世界人民。
篇二:我有一个梦想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马丁·路德·金写的>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
这篇演讲稿可称得上是我见过的写的最好的一片演讲稿,>我的妈妈告诉我,这篇演讲稿曾经轰动了整个美国,马丁·路德·金也随之轰动了整个美国。我从这篇演讲稿上感觉到,马丁·路德·金是一个充满了正义的人,他希望他的国家能振兴起来,希望黑人不再被白人所压迫,希望白人能与黑人和睦相处,希望在大家在生活的时候不再用自己皮肤的差异来判定自己的卑贱。希望黑人能自由。
这篇演讲稿里,每一个字都流露出马丁·路德·金对黑人自由的渴望;每一个字都流露出马丁·路德·金对奴隶主与奴隶能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的期望;每一个字都流露出马丁·路德·金对黑人与白人情同骨肉携手并进的希望。
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让我体会到了当时美国政府对黑人的不平等待遇。他那激情的演讲震撼了一个又一个的白人与黑人;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唤醒了人们那沉睡多年的良心;那一浪接一浪的掌声给人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回忆??
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个演讲,不但给了人们永不磨灭的回忆,还让人们发现了自己对黑人的不公。现在,在去美国,再也不会看见白人对黑人投去蔑视的眼神了,真正地达到了马丁·路德·金所希望的那样“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世界又变成了和平的时期。
篇三:我有一个梦想读后感
读到我有一个梦想,我对此文非常崇敬。这样震撼人心,激励斗志,充分论理,洋溢热情,坚定信念,逻辑严密的演讲很少见。不论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可称得上极品。
他的演讲,揭露问题一针见血,毫不隐晦,明明白白。你看:“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他的演讲,提出斗争的目的要求十分的清楚和坚定。他说:“现在有人问热心民权运动的人,‘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我们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躯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车旅馆和城里的旅馆找到住宿之所,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只是从少数民族聚居的小贫民区转移到大贫民区,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个黑人不能参加选举,只要纽约有一个黑人认为他投票无济于事,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不!我们现在并不满足,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
所以我们大家要帮助黑人,大家一起努力吧!!要祝你学习有成!
篇四:读书笔记(我有一个梦想)
读书笔记
书名:我有一个梦想
作者:Martin Luther King
文段摘抄:
1. 然而,整整一百年过去了,我们却仍然得面对这个悲惨的现实:黑人依然得不到自由;
整整一百年过去了,黑人依然被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锁链羁绊着,举步维艰;整整一百年过去了,在物质繁荣的汪洋大海之中,黑人却依然独自生存于贫穷的孤岛之上;整整一百年过去了,黑人依然在美国社会的阴暗角落向隅而泣,在自己的土地上却感到流离失所。因此我们今天来到这里,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2. 我有一个梦想:总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奋然而起,实现其信条的真谛:“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我有一个梦想:总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土山坡上,昔日奴隶的儿子与昔日主人的儿子能够如兄弟手足般同榻而坐。我有一个梦想:总有一天就算是密西西比这样一个被不公正和种族压迫的热潮所统治着的荒漠之州也能转变成一方自由和正义的绿土。我有一个梦想:总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肤色,而是以内在品质来评价他们的国度。
3. 当美国成为真正伟大的国家,这一切必将成真。
4. 因此,让自由之声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巍峨高峰回响!让自由之声在纽约州的雄伟山脉中
回响!让自由之声在宾夕法尼亚州高耸的阿勒尼格山峰回响!
5. 让自由之声在科罗拉多州白雪皑皑的落基山回响!
6. 让自由之声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柔美群峰回响!
7. 不,不仅如此还要让自由之声在佐治亚州的石山回响!
8. 让自由之声在田纳西州的远眺山峰回响!
9. 让自由之声在密西西比州的每一座山岗,每一处丘陵回响!
10. 到那时,上帝所有的孩子——白人与黑人,犹太人与非犹太人,基督教徒与天主教徒—
—携手同唱那首古老的黑人圣歌:“终于自由了!终于自由了!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了!”
读后感:
这是马丁·路德·金在1963年华盛顿的黑人集会上发表的演讲,那正是美国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最为严重的时期,正如他所说,黑人仍然被枷锁无情的束缚,在学校,旅馆,银行甚至公共厕所都能看见那刺痛那有色公民尊严的,污蔑黑人人格的“FOR WHITE ONLY”,所以,他们从密西西比而来,从佐治亚而来,从纽约州而来,从宾夕法尼亚而来,共同见证着伟大的时刻,这共和国的孩子们在林肯脚下诉说伤痛的时刻,这有色公民们向华盛顿纪念碑讨还“天赋人权”权力的时刻,这举国黑人以为共同的梦想而聚集在一起,要求白宫实现二百年来的神圣承诺,争取各色人种平等站立在带有母亲体温的寒冷大陆上的时刻。现在,没有人能阻挡黑人为争取人格自由和权力平等而斗争的脚步,没有人能动摇他们捍卫追求幸福权利的决心,没有人能干涉他们去追寻那明明白白写在《独立宣言》上的语句。我仿佛看见,那飘扬的旗帜和那血红色的标语,看见,在那盛夏的阳光中,黑人同胞手挽手哼唱的庄严的赞歌,我看见他们坚实的脚印踏进美利坚的记忆,看见他们笃定的眼神刻在了自由之书的扉页,我仿佛听见白人与黑人,犹太人与非犹太人,基督教徒与天主教徒——携手同唱那首古老的黑人圣歌:“终于自由了!终于自由了!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了!”
篇五:《我也有一个梦想》读后感
08121021
王麒铭
《我也有一个梦想》读后感
历史课本看得生硬,没有故事性和作者的感情色彩,读过也就忘了。我觉得这书好,还有一点可能是因为在美国,书中的事情也就跟我有了直接的关系,也就感兴趣一些了。书中介绍的美国文化的发展,对理解在美国发生的和与美国有关的一些“这怎么可能”的事是有帮助的。书读到一半,我就在想,这林达是什么人?林达确实是一位讲故事的绝顶高手。尽管只是无声的叙述,读起来却颇有些看大片的味道,没有激动人心的惊叹号,却煽情于不露声色之中。国内历史书的作者是不会讲故事的人。当时一本历史书,上下几个百年,一页一个事变,一页一个改革。一本语文书,几十个作者,各种文体,各种风格。学得我很乱。还被逼着写中心思想,为什么作者是这么说不那么说。真希望当时有老师逼我们读几本书,逼我们写读后感。
这本《我也有一个梦想》聚焦于种族问题,从阿姆斯达号的故事到南北战争,从马丁路德金的民权运动直到现在,一笔穿透了整个美国历史,其情节更是高潮迭起。林达之所以厉害,在于他们非常让人无法抵御的叙述功力,以及超强的清晰思路。首先他们可以把繁复庞杂的历史事件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并且丝毫不失去原本的滋味和魅力;然后还能从各个角度,完全理性客观地去分析说明背后的种种;最后总可以在结论的时候让人信服地频频点头。
正是这种平民视角的津津乐道创造了本书的精彩。此书是直接由书信体发表的,也就是说,它是林达在给自己的好朋友讲故事,作为一个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给国内的朋友讲美国的故事。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而林达的故事又讲得特别好,就像是茶馆里说书的先生,大家这才都去听他的故事。换了某些满口黑话的政治学历史学专家们来讲,恐怕一般听众忍不了多久,就掩耳逃走了。 但不得不说,带点演义味儿的“讲故事”,确实是一种危险的叙述方法,毕竟林达的中心主题是严肃的政治和历史,虽然是启蒙,也不能信笔写来,如果稍不注意,就有偏离客观事实或片面之险。并不是没有人指出林达书中的硬伤,这实在意料之中。
通过阿姆斯达案,我们可以看到美国200多年的历史,美国人民“人人生而平等”的基本理念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们“对人类向善的信心并没有降低,对自然法的敬畏、对有一个高于人类的欲念的上帝的敬畏,从来没有消失。”“其根本原因就是,对于他们来说,追求人人生而平等的理想,追求一个人人都能享有的自由生活,是比维持一个强大的国家,比维护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比其他任何比输比赢的政治游戏更重要得多的永远的梦。为此他们不惜付出任何代价。”这就是美国的信念、美国的梦想。这种信念、梦想,就是人性和人道原则,是全世界可能通用的。
林达给我们所讲述的南北战争让我们耳目一新,他认为美国是一个历史非常短的年轻国家,却是一个具有深刻反省能力的国家,通过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对那次兄弟相残的南北战争的反省,政治家们也达到了一个共识,不论这块土地
上发生什么矛盾、冲突,诉诸武力来解决问题都是不可想象的、不可接受的,任何人只要向内战跨出一步,就会身败名裂。完全相信人们今天已有足够的智慧解决自身的分歧。
肯尼迪总统的故事,使我们知道他为了这样正义的事业而献出了生命,让我深深感到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是多么重要和神圣,是多么需要健全和维护。林达用大量篇幅重新呈现了美国结束种族隔离桎梏的曲折历程,客观、详尽地描述了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民权运动。
对于美国人民来说,追求人人生而平等的理想,追求一个人人都能享有的自由生活,是比维持一个强大的国家,比维护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比其他任何比输比赢的政治游戏更重要得多的永远的梦。为此,他们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从美国南方南北战争前的奴隶制到南北战争后100年里的种族隔离、种族迫害、种族歧视的不光彩历史,我们也看到了几百年来美国的民主制度是在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而不是一开始就达到了现在的高度。如果没有民主,如果缺乏人性的反省和追求,如果人道主义得不到高扬。美国历史的整个过程,就是民主不断战胜这块土地上残存的专制因子,就是它的人道主义精神不断克服人性中残存的兽性的过程。
全书给我感触最深的大概是制度进步,法律进步之艰难。这种改变在美国,哪怕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或者顺理成章的小事,也可能会掀起巨大的波澜。但因了对“游戏规则”的尊重,虽艰难却充满希望。而对规则的尊重,正是我们所最缺少的,中国近代百年,无视规则久矣,我们已经吃尽了苦头,联想到我身边的现实,令人感慨万千。话说回来,美国人是否更幸运,因开国一代的英明而世代受益?我相信还有更深的原因,林达在书中没有多讲,只是提到之所以美国人能在关键时候坚定平等自由之信念,甚至不惜自己的利益以维护自然法,与他们坚定虔诚的宗教精神是分割不开的。
从林达的描述中,随处可见美国人对历史记录的尊重。我们需要历史,即便不谈进步,我们至少也不能因为遗忘而犯下同样的错误。林达笔下的美国种族平等发展史展现了美国的进步力量,如何在一个挺不错的体制下,遵守游戏规则,推动种族平等和融合的。 遵守游戏规则,可能是我们最缺乏的一种游戏规则,可能这就是我们如此不堪的原因吧,我们每一个人都从自我做起,感动他人,也许美国的昨天就会变成我们的明天。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