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高云太极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7:32:04 体裁作文
高云太极拳体裁作文

篇一:安道长谈原始太极拳

1990年《武魂》在“武门精粹”栏目中连载了安道长的原始太极拳,引起不少读者的浓厚兴趣。下面将本刊特约记者张宏生采访安道长的录音整理出来,作为补充内容奉献给大家,读者朋友有什么疑难问题,还可以继续来信.我们将尽可能予以答复。 ——编者

记者:我受《 武魂》 编辑部委托,今天来拜访您,并对您将内家真传奉献于民的崇高风范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请您谈谈您个人的一些情况。

安道长:我姓安,名瑞震,字声远,祖籍东北长白山,寄居宁夏,我是在银川长大的。我是道家清微派第十五代“志”字辈,今年八十多了。

记者:能介绍一下您学拳的经过吗?

安道长:我年轻时先在白云观从崔理真道长学拳,后崔被当时北京的文人张子仪请到永定门外长春观,他就把我介绍到花市火神庙,从师于火神庙高虎臣道长。高道长是在峨嵋出的家,后到武当,又到少林寺,最后才来到北京。高老师和崔老师的拳是一样的,是同一个流传体系。

记者:您学的这套拳的全称是什么?

安道长:这拳的全名就叫原始太极拳,跟别的太极拳不太一样,它不是分门别类的。其它太极拳一般都是自己发扬自己,在拳上各有所更改,比如杨式的、吴式的等等许多派。而我跟两位老师学的是原始太极。为什么叫原始太极呢?相传是轩辕黄帝观蛇鹊相斗所悟创的,拳谱中说:“黄帝偶行于坡前,看见蛇鹊相斗紧相连。鹊攻尾,首来救;鹊攻首,尾相连;鹊攻中,首尾援,黄帝见到非偶然,因此留下太极拳。”这套拳的传人有许许多多前辈祖师。太极拳中的野马分鬃、盘手、楼膝、倒撵猴等都是由许多人陆续添的,不是一个人创的,我的那套古本在十年浩劫中烧毁了,己见不到了,上而记着哪一式是由什么人添加的。书虽没有了,但我还是可以说出一些东西,如果我说的有不全面的地方,希雄各庙的道长、师兄弟、老前辈甚至晚辈们多提宝贵念见,来帮助我更正,我学得也不好,只是一点皮毛,也不怎么深刻。

记者:您太客气了!您具体谈谈拳好吗?

安道长:这拳是历代道长长逐渐完成的。我的老师反对自我吹嘘,如果我吹嘘我的老师,就可以说这拳是崔式的、高式的;如果我教的徒弟再吹嘘我,说这是安式拳,那就乱了!我们不能这样做。 具体拿云手来说,我在各公园练拳的地方看过,只走一个平云手,把好些东西都给减掉了,我不知道是不是老前辈们都保守而不肯传。我认为这东西不能失传,我恐怕它丢了,所以我会一点就教一点。武术这东西你不保守还要丢,何况保守呢!一个师傅教一个徒弟,你留一手,他留一手,留来留去就没了。就拿现在来说,我常在各公园转转,发现太极拳都是越来越简化,云手本该有四种。太极八卦形意根本是一家,也不能分的,这太极的腰、八卦的腿、形意的肘都是人所共知的。你打太极而腰不打转儿,那也就太简化了。也许有人是为了让病人练着不吃力。而我们走的太极云手有平云手、高云手、蟹形云手(又叫别劲云手)、转身云手四个云手;倒撵猴有两个,一个是顺步的,就是猴子上树掏鸟蛋吃,长虫也要吃鸟蛋,长虫先去的,猴子一伸爪子,长虫就要咬它,它就会盯着长虫,顺步一步一步往后退,它不能扭头就跑,那样后面就咬它了。还有一种倒撵猴,我们有而外面人就不会练,这就是撤步的。撤步的是表示不是山里的猴,而是让人拴住的猴,它想拿什么东西不好去拿,脖子上拴着套呢,它的脚往回勾。这些东西外面没有,所以我们不能保守,要保守就失传了。因为我的腿有毛病,现在有许多动作都做不到家了,但说说还凑合。在拳脚上,有的人身体有残疾,就自暴自弃了。但早先我在天桥看见一个

主儿,忘了他的姓名了,他的腿从膝盖以下全都没有了,但他坐着小车教的徒弟却不少,而且教得很好。人家都这样了还教.我就更应该好好教了。 记者:人们一般认为太极拳是张三丰所创,您这套拳和张三丰有什么关系吗?

安道长:有关系呀!这拳不仅与张三丰有关系,而且与吕祖、丘祖等也有关系。关于这三位圣人,过去原始太极的书上都有记载,可惜我的书没有了。除上述几位,还有王重阳祖师以及好多记不上名来的老道长,都为太极的完善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原始太极绝不是一个人所创的,而是由各代道长逐渐发展凑合而成的。 在我练拳时有个叫宗会的,他练的拳也不叫陈式,也不叫杨式,叫“综合太极拳”。其实我们这个原始太极也是综合起来的,不是一个人的。宗会是我的朋友,他说综合太极中谁的东西都有。他那个拳有些个地方和我们的相仿佛。

记者:原始太极拳中的动静快慢是怎么回事?

安道长:第一式“九转还阳”是动,练拳时有一米多的地方就可以练,可以避免因没地方练而搁下功夫。“九转还阳”可不是气功,它是拳里的呼吸方法,讲沉气和呼吸气。这是一动,动完之后盘架子是静。复杂的动作和复杂的式子要绕你的脑筋,逼着你专心致志,一走神儿拳就乱,所以中(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高云太极拳)间必须要静。静完之后又有一快。拳这东西你慢腾腾一点点摸,别人还以为你在摸鱼呢!其实慢中还有快,快有十几个式子,打出来非常呼吸气,要紧张,脚底下要起跺子。快拳完了要拜四方。 有一回我和几个师兄弟在公园练拳,过来几个老头儿,他们一看我们在打慢拳,惊奇地说:“嘿!这刚架子还没失传呀。”我这才知道原始太极中的慢拳又叫刚架子,连找的老师都没说过,只教我动静快慢。有一动就有一静,有一静就有一慢,这是分的步骤。

记者:从您打拳的动作上,可以看出这套拳刚柔相济,风格独特,您能介绍介绍练拳时气与动作的结合吗?

安道长:一个人光靠一条胳膊打人是打不倒的,如果拳一出、腰一转,“哼”一口气出去.力量就大得多,气是由丹田里发放出去的。我认为这拳里的呼吸气与气功是两码事。练过拳的人,七十岁也好,八十岁也好,说话声控制不住,总是很洪亮。我也有所体会,知道是练拳的结果。而不练拳的人,六十岁说话就没气力了,连听都听不清。 打拳时,没出拳时是吸气,一出拳气就随着出去了,身上好像有气贯穿似的。呼吸的问题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有机会我给你们说说。老师教我的时候,告诉我应该怎么沉气,玉女穿梭怎么转肠胃,盘手怎么活动肝,一蹲一起怎么清洁膀胱......当时我年轻,不太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有了认识。一个姓高的大夫跟我学太极十三式,后来用透视仪器做试验,确实有作用,他后来还写了厚厚一本书,里面只整理了四个式子。 人在年轻时不能看不起白头翁,“花开花落几时红”,你看不起老辈人或不相信老人的话,自己老了就会后悔,别人也看不起你。 记者:这套原始太极除了能起到健身养生作用,它在技击上有什么作用?

安道长:我从十八九岁开始学拳,从来没跟别人打过架。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好,比一般人要强,可出了功夫自己却不知道。一次,一个姓梁的师弟要和我打靠拳,他一拳向我软肋打来,很猛,我用手掌底下往回“啪”地一拨,他的手就抽回去了。当下,师弟的膀子就麻得抬不起来了,第二天,他的膀子上肿得像扣着半个鸡蛋似的。往后我就特别加小心了。但有一回,一个修钟表的姓王的人,要和我推手,我只用三个手指头在他胸前一按,他就浑身不是劲,走都走不动了,被送进了医院。我心里非常过意不去,真是自己出了功夫还不知道,三个手指头也能伤人。所以,我教拳特别注意,不敢乱传,一旦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我可不是保守,有些东西光会用不会破不行,好几回摸人一下都险些闯祸。我的腿摔坏了是坏事,也是好事,要不然总不服老,还不定出什么事呢!所以,淡技击一定要慎重,不是个简单事,教拳过招更要小心。 今天咱们就谈到这儿吧!

记者:好,谢谢安道长!

篇二:太极拳训练方案

2013-4-19 项目训练方案

一、训练目的:

增强大学生体质,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

二、项目负责人:

学生会副主席石晨,负责人必须每天到场。

三、项目参与人:

路桥工程系2011级和2012级学生,共280人。

四、开幕式时间:

2013年5月18日。

五、训练时间:

4月22日——5月17日,每周周一、周三、周四晚4:50集合(节 假日除外),至6: 00结束。

六、训练地点: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足球场。

七、训练安排流程:

(1)、4月16日,队形排练,熟悉队形。

(2)、4月22日—5月13日,基础训练(太极拳基本动作训练)。 要求:动作整齐、熟练。

(3)、5月15日—5月16日,按照队形进行进一步的强化训练。

(4)、5月17日—开幕式开始,后期彩排。

八、参加方队学生名单:(路桥系共:280人)

11测量一班:杨雷、赵旭、韩强、罗映、司哲铭、翟旭昌、彭鑫、 张云伟、张彦斌(9人)

11测量二班:刘宁宁 杜浩 邓永明 闫伟 黄凯伦 任江磊 石明 洲 葛与理 高云里(9人)

11道桥一班:李晓龙 崔贺贺 吴桐 彭雄 牛春喜 王艳武 张宇 冯晋强 罗浩元 王红宝 贾宇飞 程碧坤 冯如岗 (13人)

11道桥二班:张国宏 王强 张继平 魏斌 周栋 薛志强 牛晓明 付永康 王延泽 郑健 严佳凯(11人)

11道桥三班:陈毅麟 康海东 郭晓瑞 郑旭 安启 王瑜 陈文斌 赵号 娄得铭 陈杨 马志军 杨胜 韩忠宝(13人) 11道桥四班:李志广 李少博 颉凯博 贾建强 马玉林 张延良 段 自航 范希海 刘皓 程锦新 董文昌 吕强 李凯 (13人)

11道桥五班:王小勇 王凯 王凯 李飞 李栋栋 薛宁 王健 苏恒 邱佳伟 白杨 徐鹏 胡德海 杨泽文(13人)

11监理班:谷兴隆 彭建杰 吕栓文 孟静 梁敏敏 买买提 姚福 科 张耀祖 张万龙 胡德优(10人)

12道桥一班:张冉冉 黄海燕 王怀回 张国霞 冯亚

梅 蔡永年 王大伟 朝月福 安文凯 兰

玉奎 艾臣朋 范学辉 王轩 张林 刘

洪友 亢茂林 王磊 薛志鹏 刘强 张章 南化鹏 田小川 刑柏爽 徐广涛 付世 林 赵鑫 丁彦博(27人)

12道桥二班:边元辉 孙磊 陈佰慧 张安宁 任鹏 郑 俊均 鲁晓威 王云 杨辉 高清荣 李双 舟 胡岩 张建忠 孙浩杰 张家明 赵一斌 张亚辉 李强 刘太荣 韩艳敏 张俞林 高 改桃 李琳琳 周婷 赵晓成 王梦伟 刘友山 (27人)

12道桥三班:牛志国 安立军 任德鑫 张述俊 王涛 李润 谭巍 张东 逯军 魏易朴 朱玉 王晓齐 叶楠 任秋 张旭东 张鹏飞 薛 超 詹建平 李亚强 尹健坤 李慧 韩向 青 姚文杰 戴进杰(24人)

12道桥四班:宋承德 杨浩 刘大伟 唐正通 黄路路 康磊 罗伟强 范迎超 都海丰 王志伟 李旭林 王冉 宁玉娇 刘志霞 郭研 王 兴琦 王鹏飞 张家欣 吴炳南 胡国成 王新春 张学鹏 贺斌 王德银 熊周伦 聂宏(26人)

12道桥五班:郝元东 刘王庆 李亮亮 谢明泽 任全 章 苗福强 李彦雨 李四武 李广波 黄

小伟 宝善春 刘建文 马金文 聂宏伟 任尚飞 黎健步 乔鹏顺 孔宇凯 李毅 柴乐青 孟鑫 姜艳 熊艳春 杜雯涵 牛 夏怡 李艳玲(26人)

12监 理 :王德彪 马明珍 喇世善 周兴龙 杨根

12 检 测

12 测 量

何强 孙玉飞 彭占文 段雪峰 闻志强 张宁 王新海 安泽强 王彪彪 丁汉成 张晓琪 凌利盼 陈雪飞 张旭泽 赵立 朋 张晓阳 詹振杰 李绍安 郭宇 (24人) : 王晨 刘臣 张世超 高占武 杨志宇 原野 李洁雯 韦宇琴(8人) :高佳玲 赵小英 梁文晋 张莹 陆静 裴艳红 吴桐 冯伟 陈超 程金宝 刘 泽宇 胡晓旭 屈玉洁 刘新强 王学 亮 王耐安 李建强 李小玲 李盛威 张志涛 赵文富 胡佩亮 马康 成效辉 贾东宇 陈响 高玉国 (27人)

篇三:太极拳身法八要

太极拳[身法八要]新解

“身法八要”最早见于成书在1853年~1880年之间的《廉让堂太极拳谱》,是武禹襄1852年师从陈清平后,又经反复演练及数十年的体验和积累总结出的太极拳经典理论之一。武禹襄传李亦畲之后,李家编撰成书得以流传,一百多年来一直是太极拳修炼的行功准绳。但由于每位太极拳界对“身法八要”的解释也不尽相同。笔者幸得吴、武二派太极拳的真传,对“身法八要”的发展脉络略知一二,又经十多年的修炼研究才对“身法八要”内涵稍有领悟。

一、前“身法八要”

前“身法八要”被李亦畲编创成一段七言四名诗歌,原文如下:“提顶、吊裆心中悬,松肩、沉肘气丹田;裹裆、护肫须下势,含胸、拔背落自然。”武式传人对于“提顶”的诠释,郝少如先生言:“头劲正直,不低不昂,神贯于顶,提挈全身,谓之提顶。”吴文翰先生言:“将头劲骨竖起,头顶百会处若有一线上提,则可领起整个身体如悬空中。”阎志高宗师的弟子刘常春先生言:“稍微用意,神贯于顶,使头劲正直,不能误解为头向上挺拔,劲项伸长。”吴式传人多将“提顶”称之为“顶头悬”。吴英华先生说:“顶头悬”在练拳中有三个要求,即“头部要正直,但不能用力;颏部向内收缩,但不能僵硬;颈部要正直,但不能用力;颏部向内收缩,但不能僵硬;颈部要正直,但不能用力;颏部向内收缩,但不能僵硬;颈部要灵活。但不能晃动。”杨禹庭宗师的弟子王辉璞认为:“将”尾骶骨与鼻尖上下对成一直线“即可做到”顶头悬”。

笔者系武式阎志高宗师一派的传人,又是王辉璞先生的弟子。辉璞先生授拳时说:下颏一收,顶就自然提起来了,但陈明洁先生却不说“提顶”,而反复强调“提神”。近日刘常春先生向我传授阎志高先师的内功心法时也再三说,打太极拳一定要提神。神为何物?神是不可触摸的形而上的另类,只有以形而下的有形之物为基础才可让人理解信服。笔者经十多年的修炼体悟,认为:将“提顶”后移到“身法八要”的最后一项比较合适,因为只有将身体松沉到脚跟和脚掌上,把肩井穴沉落到涌泉穴上。你才能感觉到脚下有一股无形之力贯通周身,这时下颏自然会收,颈项自然会顺,顶也就自然会提起,气往下走,神往上领,虚领顶劲,实非有意去拔颈和提顶,而是太极拳的松沉之力作用的结果。否则难八虚灵之境。

至于“吊裆”一说,多解释为“脊骨根朝前运动托起小腹,小腹有上翻之势”(郝少如),或对“吊裆”的要求是:“会阴穴虚虚上提”(顾留馨),而阎志高先师在“后身法八要”中对“吊裆”的练法进行了修改。沈寿先生对“心中悬”的诠释是:“提顶、吊裆就像一条无形的线,通过人体中心垂直地悬着”,从字面上解释,这种说法没有问题。但太极拳修炼讲究的是体悟,窃以为:“心中悬”至少有二层内涵;一是太极拳以心行气,要求不偏不倚,身和

心均求正。二讲“中气”不可下陷和上浮,修炼太极拳时如中气下陷人易消瘦,而“中气”上浮则易肥胖,看似红光满面,但却潜伏着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危机。“松肩”最忌压肩,松肩要顺着两侧45°斜下松落,将肩井穴张开,降气于涌泉穴中。肘尖在沉落的同时,要有内收之意,使两臂成外绷之势。气沉落的同时,要有内收之意,使两臂成外绷之势。气沉丹田是内外两家拳学的行功要则,戴家心意拳第四代嫡系传人戴魁先生晚年曾对心意拳的身法概括为:“提顶、抱肩、虚心、实腹。”气沉丹田既是虚心实腹的有效方法,又是修炼丹田内功的门径,丹田内功的深浅便成了很多门派的拳家们衡量功夫高低的标准。太极拳的各个门派都编创有丹田功法,武式太极拳的李派传人霍梦魁先师曾将丹田气拟为一副磨盘,左右腰子为两扇石磨,相对研磨旋转修炼丹田气。近年来有李派传人挺着小腹左晃右晃地行功走架,自诩为正宗练法。其实各门各派修炼丹田功方法各异均无可厚非,独太极拳不可。先不说近代那些大腹便便的太极名家的功夫和寿禄,读一读王宗岳先哲的拳论可知:“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因为气沉丹田,旋转成球,即使修炼有成,也不过是后天之气,非太极拳所求。太极拳之气非有意沉气可得,须身心松净,神入虚灵之境后,有先天之气或出现于涌泉、或命门、或夹脊、或印堂,均因人而论,无法先觉,如张三丰所言:无中生有。将神与先天之报融合后,可敛气入骨,得骨阳后方能转形换质,功臻大成。

阎志高先师于20世纪50年代在沈阳授徒时,学员高云武先生不解“裹裆护肫”的练法,便在饭庄设宴请教阎先生,不意阎先师知其企图后却拂袖而去。此事一直在奉天武林界流传,这就更增添了太极拳学者对“裹裆护肫”的渴知。其实阎志高先师传授的方法大同小异:如婴儿之三角巾从臀部向上裹起,再与溜臀相结合,臀部的肌肉就会向下向左右两侧分挣将裆和大腿裹住,使两胯不得散乱,裆劲撑圆,与《内功四经》中的“贴臀”相似。“护肫”还需独武式太极传人专练,而其他各派不取。肫乃胃也。郝少如的解释是:“两胁微敛,取下收前合之势,谓之护肫。”阎志高先师在传授的“后身法八要”中对“护肫”一说也有改动,窃以为“护肫”不可刻意求之,能松肩、裹裆,即有护肫之功效。

目前很多武式太极拳的传人行功走架都不练“下势”,而郝月如和郝少如二位前辈的拳照也是站着打拳。如果只求健身祛病,站着练拳无可非议,但要想练出真正的太极功夫,不“下势”苦练绝难有成。杨跟杨少侯学拳时,是在八仙桌下走架。有人说“下势”不利于放松,而太极拳求的就是一个松静自然。须把自己约束在一个难松难顺的条件下求顺求松,最后才能练成遂顺自然的太极功夫。有所谓武式太极拳家嫡传者说:武禹襄、李亦畲及郝为真三代宗师教拳时都不讲究下势,所以“裹裆护肫下势”不必强求。古人多穿长袍马褂,授徒时不方便蹲身坐胯,但你不能说他们自己闭门练拳时也不下势。从郝为真传阎志高的太极桩功看,武式嫡传对“下势”的要求还是很严的,以刘常春先生这么一位年愈77岁的老,现今演示时也要做到“胯与膝平”。“下势”的高低是检验太极拳习练者

功夫深浅的得重要标准。

近年来有李雅轩先生的传人认为“含胸拔背”源于后人太极门的形意拳传人,他们将形意拳的身法引进了太极拳中。其实不然,“含胸拔背落自然”这句歌诀出于廉让堂的《太极拳谱》,没有任何资料能证明李亦畲曾接触过形意拳。戴家拳讲究“身如石瓦、背如背锅”,束身时要束胯抱肩、缩胸弓背,传至李洛能的弟子们,山西和河北的形意拳家才有所改进,提出了“含胸拔背”的练法,各种内家拳的修炼都是还是略有不同。太极拳的“含胸拔背”与形意拳的练法还是略有不同。太极拳的“含胸拔背”必须与“顶头悬”相结合才能练得顺遂:先将下颏微收,膻中穴就会向下空洞的,自然会贴在背上,于是后背的双肩之间自然鼓起有外绷之意,这就是所谓的“含胸拔背”。这项身法如修炼得法可达到内家拳的“虚心实腹”和郝少如先生所说的“敛气入骨”等功效。“落自然”这三个字应该是太极拳行功走架的最高境界,以松静求自然,乃太极拳所追求之一贯大道。

二、后“身法八要”

2001年辽宁人民出版了阎志高先师的弟子刘常春先生所著的《武派太极拳》一书,这是首次向武学界比较系统地介绍20世纪初名震华夏的内家拳大师的太极拳法和剑术,使人们见识到与目前流行的武式太极拳迥然不同的拳架和练法。刘常春先生的专著中披露了部分鲜为人知的本门不传之密,如太极桩法和五行功及行功走架的一些独特的方法,对“身法八要”也有与众不同的诠释,根据阎志高先师的手抄本拳谱《永年县郝为真师太极拳行功歌》提出了“后身法八要”的理念。阎先师的手抄本原文如下:“提顶掉裆心中悬,松肩沉肘气丹田。裹裆护臀须下势,含胸拔背落自然。”后“身法八要”与前“身法八要”的不同之处是“护臀”与“掉裆”,阎先师传授的“护臀”是指“臀部松沉自然的前合内敛。”与当代太极拳技术中的“收臀”很相似,而对于“掉裆”则提出了与“吊裆”没有任何相通之处的内涵:“掉裆必须是以腰为宰,以脊柱为轴心,以身带动四肢而转换掉转方向。”笔者以自身的修炼体悟认为,鉴于阎志高先师不主张“裆部上提,二阴内收”,而“提肛和二阴内收是意识过强所致,这种做法脱离了‘道法自然,而顺其自然’的太极拳练功要求”。因此“掉裆”还应该有另外一层练法,即裆部松沉,以求虚圆,与提顶相系,一线贯通,将中脉抻直。而将“会阴”松开则有利于打通会阴穴,从而奇经八脉均能达到修道的要求。

阎志高先师(1882年~1961年)17岁拜入郝为真的门下,后毕业于保定武备学堂,其文化修养、武学根基和社会地位在郝先生的门徒中堪称翘楚。1928年以前他一直游戈于京津武林界,经常回永年向恩师请益,因此后“身法八要”并非是阎先师的个人臆想,应该有郝为真宗师对太极拳学的发展和创新的结晶,现辑二则以助众学:(一)“松字解:精神 内敛,肌肉放松,由松人静,积柔成刚,内刚外柔,刚柔相济。”(二)“太极拳力与气:脱体力,生神力,非为无力;除浊气,换清气,非为无气。”

三、体悟的层次

修炼“身法八要”应遵循“知规矩、守规矩、破规矩”的程序进行。先将周身松沉下来,再把脚与地面打通,能体会到脚下之力后,再按“身法八要”的要求将周身贯通。“身法八要”是一个完整的功法,不可顾此失彼,求一而废其他,更不能用意过度造成周身僵硬,用意要在有意与无意之间,吴式太极拳门内有关于“身法八要”修炼的明训是正确的,即所谓“先实丹田气,次领顶头悬”。习拳者可依法实修。但修炼者不可轻求“丹田气”,因为先天一气并非是能求到的,虽然先贤将两胯比喻成两片合在一起的石磨,相对研磨旋转可得氤氲二气,但也必须是在意定神闲的状态下自然得道,千万不可用意追求。有关这一点,阎志高先师的遗训早有手书明示:“修炼顺序:以力生血,以血化精,以精化气,以气归神,此中不祗有甘苦可言,直有生死之险矣。学者可于力上求,无轻向气上觅,一人歧路戕生堪虞。古人之不轻传人,匪吝也。不忍以爱人之术而杀人耳。无明师真诀,切不可盲从冒险。”望学者慎重。

温县陈家沟武术学院 2004年9月6日

篇四:原始太极拳静部129式(草案)07版

原始太极拳静部 129 式 (草案)07 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无极站式 太极起式(含有极式) 童子看书 指前打后 跨虎蹬山(先右抱球) 青蛇出洞 叶底藏花(含绕步冲掌) 紫燕抄水 揽鹊尾式 双行单鞭(含单鞭、十字单鞭) 跨虎蹬山(含左抱球) 青蛇出洞 提手上势 挑帘掌式 白鹤亮翅(含左白鹤亮翅、右白鹤亮翅) 盘头护顶 搂膝探掌 顺手牵羊(含反撩阴、搂膝探掌、掩肘护心、搂膝探掌) 金童献酒(含掸尘式) 开步七星(含缠缆手) 如封似闭(含搬拦锤、开步错手) 犍牛拉车(含双按掌、雄鹰巡山) 托天抱月 十字向天 上步挤肘(含双缠腕) 紫燕抄水 揽鹊尾式 斜行单鞭 抱虎归山(含行步撩衣,关公拖刀) 紫燕抄水 揽鹊尾式 斜行单鞭 左右盘手 肘底看锤(含摸鱼式) 斜倒撵猴 扎衣斜飞(含懒扎衣、斜飞式) 青蛇出洞(含青蛇扑地) 提手上势 挑帘掌式 白鹤亮翅 盘头护顶 搂膝探掌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提篮挂印 扇通臂式(含指裆掌) 双捋手式(含撇身锤) 进步穿掌(含指裆锤) 揽鹊尾式 正行单鞭 平云手式 正行单鞭 右高探马(含左插掌、右转环手、右分脚) 左高探马(含右插掌、左转环手、左分脚) 后蹬脚式 掩肘护心(含搂膝探掌、虎抱头) 进步七星(含搂膝探掌) 闪腰贯锤(含指裆锤、老虎护洞) 顶心扁踩(含撇身锤、顶心肘、左扁踩脚) 横肘扁踩(含横肘、右扁踩脚) 左右伏虎 迎门腿式(含十字转环) 金驼盖尾 海底捞月 朝天供香 左右打虎(含左打虎式、单晃锤、右打虎式) 撞腿冲掌(含并步坠肘) 后顶肘式(含反撩阴) 扑身盖掌(含寒鸭游水) 掌腿齐发 哪吒探海 王小卧鱼 双风灌耳 旋风腿式 撞腿撩阴 开步七星(含缠缆手) 如封似闭(含搬拦锤、错手缠腕) 霸王举鼎(含弓步棚手) 钟魁弑剑 十字掩心(含蟹行步) 抱虎归山 野马分鬃(含青蛇扑地、懒扎衣) 玉女穿梭(含左右玉女穿梭) 回身削掌 益鹤斜飞 揽鹊尾式(含进步冲掌) 正行单鞭 高云手式 87 正行单鞭 88 海底趟龙 89 提步冲掌 90 青蛇扑地 91 弓步挑掌 92 金鸡独立 93 二龙戏珠 94 直倒撵猴 95 扎衣斜飞(含懒扎衣、斜飞式) 96 青蛇扑地 97 青蛇出洞 98 并步踏掌 99 挑帘掌式 100 千斤坠肘(含白鹤单亮翅) 101 海底插针 102 并步穿掌 103 开步斗手 104 倒打鞭式 105 日月穿梭 106 压肘挤肘(含进步挤肘) 107 胡僧托天 108 双龙入海 109 女娲补天 110 蟹形云手 111 正行单鞭 112 双压肘式 113 推窗望月 114 大鹏展翅

115 腾蛇吐信 116 天边摘月 117 摆莲脚式 118 后羿射日 119 裂心掌式 120 撇身锤式 121 低探马式 122 揽鹊尾式 123 反行单鞭 124 闪身挑掌 125 进退连环(含双穿掌) 126 揽鹊尾式 127 反行单鞭 128 转身云手 129 归本还原 20070901 07.11.20 071127

篇五:你知道养神修性有多么重要吗?

养神修性,简便易行而又收效明显的方法。 祖国医学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总称,对心身健康关系重大。《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充耗,关系到人的壮老;神的得失,义关系到人的昌亡,养生者当慎养之。

1、闭目静心:

在日常诸事纷扰、头痛脑涨之时,找一清静之地,正襟危坐,双目闭合,眼睑下沉,调匀呼吸,意守丹田。良久则头脑清醒心平气和,心静如水,烦恼渐渐消失,进入静谧祥和状态,机体阴阳气血通达顺畅,心理平衡,情绪愉悦,头脑清晰,浑身轻松。

2、闭目降气:

凡遇愤愤不平或遭受屈辱,于暴躁难捺之时,要理智地控制感情,离开是非之地,闭目思量。同时用自己的双手食指端轻轻压在眼睑上,微微揉摩,至眼珠发热发胀,便觉胸膛闷塞顿开。

3、闭目行悦:

在忧郁悲伤、失望空虚、心烦意乱之时,退避静舍,闭目独坐,眼珠上视,神聚头顶,微微仰面昂首,放松思想,尽量默忆、想像能愉悦身心的以往得意欢愉之事,即会觉得心神平衡,悲伤烦乱之情就会逐渐消失。

4、闭目意驰:

当事不如意,若有所失、心中烦闷时,闭目抬头,臆想浩渺广阔的天空,你就会精神振作如释重负。或静立于高处,闭目俯视人间万景,定会使人心旷意驰。人身犹如沧海一粟,何堪忧虑,奈何患得患

失庸人自扰。至此境界就会精神振作,如释重负。

5、闭目卧思:

人有三种思维方式:第一为睁眼思维形式,第二为梦境思维形式,第三即是闭目思维形式。闭目思维是一种临界思维“现象”,即卧而不寐,闭目意想联翩。在这种思维状态下,大脑排除了外界的物像干扰,又处于充血充氧状态。如此,可促使大脑细胞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以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6、闭目消食:

吃完饭后静坐休息10分钟~30分钟的时间,再去睡午觉、散步或是做别的事情。这对人们肝脏的保养,尤其是有肝病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当人们在吃完饭后,尤其是午饭,因为午饭吃得一般都比较多,身体内的血液都集中到消化道内参与食物消化,而且,有数据能够说明,当身体由躺下到站立,流入肝脏的血流量就要减少30%,如果再行走、运动,血液就又会有一部分流向手足,此时,流入肝脏的血流量就要减少到50%以上。如果肝脏处在供血量不足的情况之中,它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对肝脏的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患有肝病的朋友,建议饭后闭目养神10分钟~30分钟。

7、闭目养气:

“人活一口气”,这“气”就是心气儿,是精神状态,是活到100岁的动力。老年人常感到气不够用,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和哮喘病人,闭目静养以培补元气,是十分必要的。

8、闭目赏乐:

你可以常常闭目听一些自己喜爱的音乐和戏曲,或引吭高歌,或弹奏乐器。优美的旋律可增进大脑活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对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9、闭目解乏:

劳逸结合对老年人来说特别重要,当体力劳动累了,或读书看报写字作文疲乏了的时候,不妨闭目静养片刻,这对迅速恢复精力和养生保健都大有益处。

10、闭目释烦:

常言道:“眼不见,心不烦。”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意思是说闭上眼睛不但可以养目,而且可以静心。心静则神安,神安则灾病不生,福气永存。遇到繁杂吵闹的场合、自己不愿看的场面,又不便避开之时,不妨闭目静养,既能洗目清心,闹中取静,消除烦忧,又能偷空养生,何乐而不为?

11、闭目养阳:

古人有曝背之乐,老年人适当的闭目静心晒晒太阳,实为养生一妙法。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克劳瑟发现,如果不是严重高血压症,经常晒太阳就能够降低血压。当人的皮肤受到阳光照射时,便会产生维生素D,维生素D参与人体的血液循环。科学家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一组服维生素D,一组接受光疗法。一段时间后,服维生素D片的患者血压没有出现变化,而接受光照的患者血压有明显的降低。

12、闭目动形:

老年朋友们不妨试试,找一处清静之地,双目微闭,全身放松,以尽可能慢的动作打一套太极拳,充分体会缓慢柔韧、圆活连贯的要领,定会有意想不到收获。

13、闭目强记: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日渐衰退,常常会遇到要记起某个人、回忆某件事,一时半会儿就是想不起来,抓耳挠腮甚是痛苦。其实此时不妨闭目静养几分钟,待全身放松,心平气和,或许会灵机一现,豁然开朗。

14、闭目静息:

老年人瞌睡少,睡眠欠佳是常有的事。遇到一时睡不着,或半夜醒来再也难以入睡时,千万不要心烦意乱,不妨闭目养神,以静其心。或许不久就能安然入眠,即使不能入睡,静息也能达到养生的效果。

15、闭目神游:

静坐闭目,给想像插上翅膀,飞向野外,观灵山秀水、望天高云淡、攀泰山华山、听飞瀑松声、游长江大海??此时心怡神驰,心灵与天籁之声切切私语,人天合一,会有一种身轻如燕的感觉。人到老年,不能日行百里,却能神行万里,这种“精神畅游”非常有利于身心健康。

体裁作文